• 资讯
    招聘网站猎上网获2000万美元融资 红杉领投 [摘要]今年4月,猎上网才刚获得IDG及华创资本千万美元投资。 11月20日消息,互联网招聘网站猎上网今日宣布获2000万美元融资,此轮融资由红杉领投IDG跟投,今年4月,猎上网才获IDG及华创资本千万美元投资。     (HRTECH小编乱评:值得一提的是,与猎上网类似性质的猎聘网在今年四月也获得了C轮7000万美元融资。两家网站的发展都很迅速,但从另一方面看来,两者的市场跨张步伐也并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了。两个网站都围绕猎头、简历等做服务,但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又将刮起一场“血雨腥风”,我们希望招聘网站的“竞争”能给用户带来更为有利的产品和服务。大家以为如何?)     猎上网成立于2012年,宣称提供标准化平台操作流程,搭建信用体系,改变行业参差不齐现状,同时依托数据库,为猎头提供同质化职位,提升猎头单位产出。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自2012年至2015年,中国招聘相关服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7%,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759亿人民币。招聘市场份额巨大,然而国内互联网招聘大部分源于对国外成熟模式的模仿,缺乏独特的业务模式。     猎上网CEO辛小蝶说,在中高端人才招聘市场,快、准、省的精细服务缺口庞大,传统的猎头企业成本高,而新兴的互联网招聘企业也无法精准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中高端市场。猎上网正是抓住这一痛点,利用平台连接企业雇主与猎头,并推出“对结果负责”的招聘新模式。     “猎上网将打造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猎头找人快不快、准不准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真实的交易数据评价生成。”辛小蝶表示,真实数据积淀能形成猎头评级信用体系,进而促进整个猎头行业的规范化,形成良性发展。猎上网还希望为全国的猎头朋友搭建温馨的“猎头之家”。     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岑表示,中高端职位交易双方在中国较长时间仍是企业HR和猎头,要优化双方工作流程平台,提供深度服务,由卖信息转向卖服务。这里需要真懂双方需求的人,希望猎上网能与传统猎头共同学习进步。   腾讯科技讯(乐天)
    资讯
    2014年11月20日
  • 资讯
    帮助学员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一对一在线编程教育平台Bloc完成600万美元A轮融资 一对一在线编程教育平台Bloc日前完成 6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Shasta Ventures 领投,加上此前的种子轮,Bloc 的总融资额已达到 850 万美元。     Bloc 成立于 2012 年,由 Roshan Choxi(CEO)和 Dave Paola(CTO)联合创办,总部位于旧金山。过去一年中,Bloc 的增长率达到 400%,完成课程的学员占到 75%。     平台上现有多种网页和移动开发的课程,包括 UX 设计、Android 和 iOS 开发等。所有的课程都通过网页完成,学员还可以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Bloc 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一对一导师制,每名学员都会被分配到一名导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导。     Bloc 非常重视学员的就业。公司 CEO Roshan 认为,在软件开发和设计领域,传统教育机构没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Bloc 在 MOOC 和实体开发者训练营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通过一对一导师模式,学员可以科学系统地学习到符合将来工作要求的技能,并积累一定的编程经验,在毕业后就可以很快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投资方 Shasta Ventures 的合伙人 Sean Flynn 说:   2015 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070 亿美元,而 Bloc 的模式非常独特、有效,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其导师制课程以及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将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本轮融资后,Bloc 将继续扩大课程规模,招募更多地导师,给予学员更多上手实际训练的机会,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起点。   [本文编译自:marketwired.com]
    资讯
    2014年11月20日
  • 资讯
    帮助小型企业组团采购的创业公司OrderWithMe 获2800万美元投资 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创业公司OrderWithMe为小型企业搭建了一个组团合作、像大公司一样寻找物资和元件,然后并完成订购、付款的平台——该公司又获得了2800万美元的融资。     该公司表示将会利用这笔资金把业务推广到新的垂直领域中——据称已经“有多家行业合作伙伴排队等候”——并在该公司提供的服务链中增加一项新产品。首席执行官乔纳森·詹金斯(Jonathan Jenkins)称,OrderWithMe 正在计划“帮助OrderWithMe 的零售商在实体商店中实现全新的消费体验。”     最近一轮融资由Vegas Tech Fund,SOSVentures,BaseVC 以及谢家华(Tony Hsieh,Zappos创始人)领投;Silicon Valley Bank,Pentland Group,Advantage Capital以及其他一些投资者也参与了投资。     OrderWithMe 目前专注于聚合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在八个垂直领域寻找供应商——包括自行车车行、面包店、儿童商店、图文照片印刷、管道施工等等。该公司没有透露加入其网络的企业数量,不过他们指出这些企业每年采购量总计超过32亿美元。新的垂直领域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     其中的思路在于,假如说亚马逊、PayPal、eBay 及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公司,以及百思买这样的大型连锁零售店已经在大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打下了一片天地,相同原理的大规模采购也能够帮助小型企业在供应商那里争取到更好的采购合同。对于供应商来说,尤其是不在中国的供应商——OrderWithMe 最初就是在中国成立——想要和其中一些小型企业建立关系并不容易。     该公司于2011年(当时还在中国)获得了TC Disrupt Battlefield 北京站的冠军。2013年,也许是为了更接近小型企业零售商的所在地,该公司搬到了美国——具体说来,是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随后该公司宣布从拉斯维加斯改造计划的倡导者谢家华、Vegas Tech Fund 等几家投资方那里获得了600万美元的投资。   软件及云服务的大范围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能与大型企业匹配的业务运作方式。OrderWithMe 正是把这一点带到了供应链管理及相关领域中。     “OrderWithMe 在成立的头三年里调研了整个库存采购及管理流程中的痛点,建立了有助于简化这一流程的技术,”詹金斯在声明中这样说道,“现在我们有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小型企业管理库存采购的整个流程,从电子采购订单一直到发票以及付款。”       “OrderWithMe 面临着绝佳的机会,以其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大规模网络成为B2B 支付领域的真正搅局者,”他在声明中说道,“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可以让我们快速扩大规模,因为我们支持独立零售商组团通过统一账户与供应商洽谈。这样零售商就能通过我们完成所有的库存采购工作,并且降低成本,改善自身的现金流。”     原文:OrderWithMe Raises Another $28M To Help Small Businesses Procure Like Big Ones OrderWithMe, a startup based out of Las Vegas that has built a platform for small businesses to come together to effectively act like big ones to source, order and pay for supplies and components – has raised another $28 million in funding. The company says the money will be used to build out its operations to new verticals — it has “multiple industry partners lined up” for this already, it says — as well as a new product to add to the chain of services already provided by the startup. OrderWithMe, says CEO Jonathan Jenkins, is planning “to help OrderWithMe’s retailers bring a new consumer experience into brick-and-mortar stores.” We are reaching out to the company to get more details on the new product. This latest round of funding was led by the Vegas Tech Fund, SOSVentures, BaseVC and Tony Hsieh; Silicon Valley Bank, Pentland Group, Advantage Capital and several others also participated. To date the company has raised $37 million. OrderWithMe currently focuses on bringing together businesses with suppliers for eight different verticals that include bike shops, bakeries, children’s stores, photo & printing and plumbing. It doesn’t say how many businesses are a part of its network, but notes that collectively they total more than $3.2 billion in annual purchasing volume. The new verticals will be made public in the next few months. The thinking here is that if e-commerce companies like Amazon, PayPal, eBay and Alibaba, as well as large brick and mortar chains like Best Buy, have built their businesses out on economies of scale, the same principles of sourcing could help smaller businesses get better deals with suppliers, too. And for the suppliers, especially those based out of China, where OrderWithMe was first founded, trying to connect with some of those smaller businesses is not always that easy. The company, when still based out of China, was the winner of the TC Disrupt Battlefield in Beijing in 2011. In 2013, perhaps to be closer to the market where its small business retailers are located, it relocated to the U.S. — specifically, Las Vegas, NV. It subsequently announced a $6 million round from Las Vegas regeneration cheerleader Hsieh and the Vegas Tech Fund, among several others. The company taps into a bigger trend of using the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in general to help start and build small businesses (a spirit that is played out in the tech world of startups, which are all, effectively, SMBs in their early days). This has seen the development of a whole range of software, and cloud-based services that bring SMBs on par with how large enterprises do business. OrderWithMe is bringing that to the area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related services. “OrderWithMe’s first three years were spent identifying the pain points across the entire inventory purchasing and management process and building the technology to help streamline this process,” said Jenkins in a statement. “Now we have a full solution that helps small businesses manage their inventory purchases all the way from electronic purchase orders to invoices and payments.” Part of that effort has also been helped by way of a key hire, William Reid, who had previously been director of innovation for PayPal. He now runs the startup’s payments business. “OrderWithMe has a huge opportunity to truly disrupt B2B payments with its vast network of suppliers and buyers,” he said in a statement. “The unique business model allows us to scale quickly as we support groups of independent retailers to act as one big account to our suppliers. This provides retailers the ability to make all of their inventory purchases through us while lowering their costs and improving their cash flow.” 英文文章来源:TC
    资讯
    2014年11月20日
  • 资讯
    2014年移动邮箱使用报告 近日,网易邮箱大师就根据其遍布海内外的海量用户数据,发布了国内首份《移动邮箱使用报告》,全面反映了人们在移动时代的全新电子邮件生活。报告不仅从各个角度全面审视了移动邮箱服务的使用情况,更显示了一些移动时代特有的流行行为。譬如报告显示有8%的人会在浴室收发邮件,你是其中之一么?     68%的人每天通过手机看邮件 根据2008年12月-2014年6月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手机邮件用户规模,移动电子邮件用户规模达到2.13亿!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有多达68%的人每天通过手机看邮件。移动设备在改变我们查看电子邮件的方式和地点,移动端正快速引领着电子邮件进行变革。     周末邮件收发被移动端承包 报告显示周一到周五,更多的人会使用PC端电子邮件客户端收发邮件,而到了周末则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收发邮件则显得更加常见。不过数据显示,周一至周五人们选择使用电脑来收发邮件的时间与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收发邮件的时间相比正在快速变小,可以看出即使是工作日用移动设备进行收发和处理邮件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到了周末,移动端与PC端收发邮件的比例竟然高达81:19,看来人们在周末基本已经很少使用PC收发邮件了。     8%的人会在浴室收发邮件 报告数据显示,虽然移动端收发邮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邮件的收发仍有着强烈的时间分布。早上6点,邮件的收发变得活跃并快速上升,在早上8点左右到达上午最大值,随后小幅下降并维持在一定高活跃水准。下午从18点左右移动邮件使用用户又达到一个新的极大值,随后快速下滑,然后在晚上9点之后又再次迎来一个活跃时间段。在晚上9点还有34%人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邮件的收发,这表明有不少人都有夜晚查看邮件的习惯和经历。报告更指出,有8%的人会在浴室查看电子邮件,看来这部分人为了工作也真的是挺拼的,你属于这8%吗?     移动端收发邮件平均耗时40.1秒 报告显示,智能手机用户有80%每周会接受电子邮件,有61%的智能手机用户每日收发电子邮件。平板电脑用户有65%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有44%平板电脑用户每日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移动端设备进行收发邮件的用户平均每次在邮箱大师停留的时间为40.1秒,看来一封电子邮件的收发和处理平均时间在移动端都在1分钟之类,如果你收到的是一封发自移动设备的邮件,可以想象它一定篇幅不会太长。     安卓阵营在数量上绝对领先 进一步研究发现使用移动设备收发电子邮件的设备品牌排名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华为、魅族和其他。看来即便苹果在高端人群中拥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但移动邮件收发冠军还是让三星收入囊中。报告显示有81%的移动邮件阅读是在安卓手机上完成,这也可以看出安卓设备用户的基数还是比苹果要大很多。     移动流行指数西部四川最新潮 报告显示,虽然移动端收发邮件的行为在东部沿海省市更加流行,但是东部省份的领先数量并不十分显著。使用移动设备最受欢迎的地区分别是:上海、浙江、广东、北京、四川、江苏、湖北、天津、福建、辽宁。西部省份四川作为西部新鲜之都指数爆棚而荣登移动邮件使用排行榜全国第五名,其活跃度甚至超过了天津、江苏等东部省份,看来悠闲的四川人们除了打麻将吃火锅外,工作起来也确实是挺拼的。     移动邮箱用户6成本科以上学历 报告显示,虽然互联网时代邮箱用户是网民的标配,但其使用频率还是和教育水平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拥有更高教育经历的人往往更加乐于使用移动邮箱服务。报告显示经常使用邮箱大师服务的人群有60%以上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移动邮箱年轻用户是主力军 和大多数流行产品相类似,青年总是站在了时代的潮流前端。据邮箱大师产品报告显示,20-30岁的群体是移动邮箱用户的主力军。有过半数的用户集中在这一区间。在移动端收发邮件的问题上,大多数年轻人给出了相似的看法:如果能够边玩边收邮件,为何要在电脑前收发邮件呢?     天秤座最勤劳 双子座最悠闲 报告还对人群的星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如果可以把使用移动邮箱的受欢迎程度与工作勤劳度简单关联的话,天秤座以10.3%的比例获得最勤劳星座冠军美誉,而双子座以6.9%的比例收获最悠闲星座殊荣。     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报告旨在通过全面对网易邮箱大师移动端用户的分析,通过专业统计方法归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邮件需求,透过大数据洞察社会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可靠便利的移动邮箱服务。    
    资讯
    2014年11月20日
  • 资讯
    58同城收购垂直招聘网站魅力91,后者主打营业员招聘 58同城宣布,公司已于近期全资收购一家垂直行业招聘网站“魅力91”,但未公布交易金额和更多交易细节。58同城方面表示,此次收购金额未到披露金额的标准,因此也未在SEC发布公告。     资料显示,魅力91成立于2004年,自称是中国最大的,也是目前唯一拥有成熟的全国性营业员网络招聘服务平台的招聘网站。姚劲波对表示,魅力91非常了解服装行业每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其推广渠道主要在五星级酒店和商城,直接面向这些行业的服务人员进行推广。     姚劲波指出,这种企业未必很大,在某一个行业做得非常出色,58同城就可以去学习,甚至进行合作或者并购。58同城不缺乏用户量,缺的是专业的运营方法论,如果这个行业有类似魅力91的公司也会进行投资。     据了解,58同城上市以后专门成立了投资部门,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切入O2O的细分领域。此前,58同城宣布向e代驾注资2000万美元,持有7.8%的股份。   来源:猎云网
    资讯
    2014年11月19日
  • 资讯
    企业协作管理初创企业Redbooth获1100万美元融资 为企业团队提供任务跟踪、云存储及视频聊天等协作工具的初创企业Redbooth近日获得了 1100 万美元的融资。     Redbooth 2008 年成立于巴萨罗那,原先的名字叫做 Teambox,后来总部迁到了加州 Redwood,名字也改成了现在这个。Redbooth 是一个以项目为核心的团队协作管理平台,提供了了云存储、聊天工具、高画质视频会议以及各种项目管理工具;同时还集成了 Gmail、Outlook 电子邮件,Google、Box、Dropbox 等云存储,CA 的项目管理软件 Clarity,Salesforce.com 的销售线索跟踪服务等其他的协作服务;此外 Redbooth 还提供 API 给开发者以便将其集成到其他软件当中。可以说,Redbooth 提供的是一体化的协作解决方案。     Redbooth 根据团队规模已月租形式收费。其中 Starter 套餐针对 10 用户以下,月租费为 49 美元,20 用户的 Pro 版费用为 99 美元,30 用户的 Plus 版为 149 美元,50 用户的 Enterprise 版为 199 美元。Redbooth 还支持更大的用户规模,也支持在本地部署,但费用需要详谈。目前公司已拥有 5500 多家 IQ 也客户,其中包括 Airbnb、苹果、德国电信、哈佛大学、Spotify 及大众奥迪等。     此轮融资由由 Altpoint Ventures 领投,Avalon Ventures 参投。此轮融资过后,其总融资额为 1750 万美元。     [36氪,作者: boxi]
    资讯
    2014年11月19日
  • 资讯
    IBM向谷歌开炮:推出基于云的电子邮件服务   北京时间11月19日凌晨消息,IBM周二宣布推出一项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服务,旨在与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展开竞争,这标志着IBM罕有地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IBM推出的这项服务名为“IBM Verse”,除基本的电邮服务以外还加入了其他协作和社交媒体功能。IBM计划面向个人和小企业用户提供这种基于云的服务,并希望向大型公司出售商用版服务。这意味 着终端用户将可以自助的形式直接使用Verse服务,这对IBM来说是自其2005年出售个人电脑部门以来所实施的一种罕见战略。     这种“免费增值”的销售模式在谷歌等在线软件提供商中是很常见的,也就是免费提供基本版的服务,同时出售功能更加丰富的商用版服务。IBM下属社交解决方案业务的总经理杰夫-西科(Jeff Schick)称,这对于IBM想要从事的业务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维度”。     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Virginia Rometty)已经采取了多种新战略来提升该公司的销售额,该公司在过去10个季度中一直都未能实现营收增长。她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与Twitter结盟,通过对Twitter消息 进行“深挖”的方式来解决企业问题;以及与苹果公司(AAPL)达成合作来开发商业应用,并向IBM的企业客户出售iPhone和iPad等。(金良/编译)   来源:新浪财经
    资讯
    2014年11月19日
  • 资讯
    在线招聘,老兵不会死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招聘领域的投资就没有断过。今年 4 月高端猎头网站“猎聘网”获得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 C 轮 7000 万美元融资;与此同时,垂直招聘网站 "拉勾网" 也被报道完成 A 轮 500 万美元投资,拉勾在 8 月又获得了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同样是互联网,IT 人才招聘网站“哪上班”确认获得王淮、Philip Su、朱华明三人天使投资;专注程序员招聘的内推网也在去年就拿到了创新工场 250 万元天使投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领域被投资人看好,常常是因为(1)既有的老的模式将要被颠覆(2)市场很有潜力需要扩容。对很多人来说,在线招聘上前者的意味更甚,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在一次公开分享中提到,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一直使用的 Monster 模式在美国已经快死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在过去十年基本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把很多并不是很高端的用户也变成了猎头的用户。     确实,仔细看前程无忧最近发布的财报,会发现前程无忧的营收结构在过去一年间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运营策略上也依然以传统招聘网站的销售 + 广告为主。忽略掉因为互联网和国内人才需求增长带来的福利,这家公司在过去风云变化的 12 个月,还是固守着过去 10 年未曾改变的模式。智联招聘的报表上也有相似的情况,不过支出的增长还包括“商业开发支出增长、以及租赁费用增长。     但是财报上也有不能忽略的数据。智联招聘的财报显示,智联招聘总营收 2.93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6%,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前程无忧的报告中,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 4.740 亿元,同比增长 13.0%。增长率均高于 HR 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同样不能忽视,一线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的人才缺口正随着企业的进入而逐渐显现。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 年第三季度就业信心指数》,三四线城市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29%,远高于全国 23% 的平均水平。     所以,国内被唱衰的在线招聘老大哥们到底会不会重蹈Monster的覆辙?这好像还是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 回顾过去,国内三大招聘网站都是向 Monster 模式学习,过去也确实奏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效率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nster 模式下海量简历砸海量公司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较全盛时期,Monster 股价已经跌去 88%,它的收入和 LinkedIn 差不多,但是市值仅 6 亿美元,与 180 亿美元的 LinkedIn 相差 30 倍。11 月 4 日在发布了 Q3 的财报后,股价下跌将近 40%,连续亏损之下,CEO Sal Iannuzzi 也黯然离场。     在新形势下取代 Monster 成为全球招聘业热点的,是上市的日本招聘企业Recruit。Recruit 去年全年营收 1.2 万亿日元(约合 109.6 亿美元),税前利润率达 15.2%,营业利润大于世界排名前三的公司营业利润总和。今年 10 月 Recruit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 180 亿美元,与 LinkedIn 相当。同时 Recruit 也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持有 40% 以上的股份。     Recruit 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运用手中的数据提高了求职者、招聘企业双方的效率,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     Recruit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求职者:Recruit 不仅提供基础的职位搜索,还为不同阶段的求职者提供职业咨询顾问服务。求职者工作后,还能从 Recruit 获得在线职业教育,并通过不断更新简历获得被猎头发现的机会。   企业:Recruit 为企业提供招聘广告刊登、临时工招聘等基本人力资源服务。如果企业有需要,Recruit 还能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咨询、员工安置人力事物外包、组织培训和发展等深度服务。   同时接触到求职者和企业,让Recruit的数据更加的真实有效。这样的模式下数据的精确度和数量都是 Monster 的一个简历没有办法相比的,很多日本求职者从毕业开始就一直使用 Recruit 的服务,职位投递记录,职业发展轨迹,在线教育记录都在 Recruit 的平台上。在数据的反馈下,Recruit 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市场环境,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总的来说,Recruit 同时深度了解双边客户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供深度的服务,改变了过去 Monster 一篮子简历买卖生意的模式。从 Recruit 2014 年 Q2 的财报来看,Recruit 的 HR 业务占到整体业务的 73%,其中人力资源信息占到 22%,利润率为 36%;人才外包服务 51%,利润率为 17%。 但事实上做出这样新模式的Recruit并不是一家初创公司,它是一家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公司,还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期间经历了比现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还要艰难的局面。     Recruit 成立以校园招聘广告代理商起家。赶上 80 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福利,Recruit 的人力资源业务一路突飞猛进。Recruit 的商业模式在现在看起来同样的熟悉,他们为求职者提供刊载有招聘信息的杂志,通过杂志了解读者的情况,同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相关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中途也 Recruit 也失落了很久,80 年代末,因政治贿赂丑闻 Recruit 的声誉一落千丈,创始人锒铛入狱,时任首相 Noboru Takeshita 也因此辞职,Recruit 也被超商 Dabei 收购。     2000 年独立后,Recruit开始涉足互联网相关的在线招聘服务,成为日本在线招聘巨头。之后逐渐将业务扩展到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从 2005 年开始基于在线数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06 年入股前程无忧,10 年收购猎头公司伯乐,12 年推出针对应届生的 Recruitment Navi,Rikunabi Direct,同年全资收购美国在线招聘网站Indeed.com,为整个集团的 HR 业务提供强大的算法和模型的支持。     从 Recruit 的例子上看,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老兵们拥有更多的数据和资源,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做很多高效整合行业链的事情。再反观 Monster 的失败,更像是一个领导层管理思路的问题,Monster 前 CEO Sal Iannuzzi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言, 在 Monster 的经营上,我过去把利润这件事看得太重,只考虑了有益于股票投资人的事情。 那么谁更有可能在中国做成Recruit模式? 在中国,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样的公司做这些事情或许会顺手一点。目前活跃的市场和外界的冲击也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借鉴 Recruit 的经验, 推动内部转型的好时机。     从数据的来源上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互联网外其他垂直领域有很好的积累,它们拥有大量长期合作的用户和多年来积累的一手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数据;在应届生资源上,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国内校园招聘市场上有极高的渗透率,能够获取求职者从职业生涯开始阶段就具有的特性、爱好点、跳槽概率、发展潜力等信息。     LinkedIn 目前已经在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招聘服务,企业通过 LinkedIn 的平台,能够搜索到大量符合要求的,但暂时还没有换工作打算的“被动求职者”,LinkedIn 用户中更高的即时简历更新率也是竞争优势。但 LinkedIn 的短板在于入华不久,主要用户也还是在互联网相关行业。     在今年投资领域非常火爆的互联网垂直招聘行业,几家创业公司都是从源头就极大简化了信息来源,但是增进准确度的同时其实是牺牲掉了来自应届生的数据和其他垂直行业的数据。无论是拉勾还是哪上班,他们都向36氪表示,希望避免出现应届生涌入的状况。     从数据的应用来看,大型的招聘网站有能力将数据支持下的顾问服务迅速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在行业上,除了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目前其他行业的在线招聘服务还是主要由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掌握,他们有能量在多个垂直行业范围内同步推进。在地域上,在垂直招聘领域和 LinkedIn 这样的高端的求职社区都几乎没有渗透率的沿海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智联和前程无忧有先天优势。     智联招聘已经开始在尝试转型,他们上线了“卓聘”这样的产品,为学生、白领、高端人士等人群提供线上、线下的测评、网络招聘、教育等服务。     当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并不是完全稳操胜券。LinkedIn 在在线招聘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上已经先行一步;拉勾、哪上班、内推这些新公司拥有优秀的算法和技术。以哪上班为例,他们开发出了一个智能简历投递系统,主动的帮用户投简历。当然,他们还有新公司的优势——面对市场更快的反应机制。     不管最后会是智联、前程,还是未来的 LinkedIn,或是渐渐壮大的拉勾、猎聘成为 Recruit,对于整个在线招聘行业都是很大的进步,在线招聘的行业价值变为最大化的利用手中的资源服务用户,而不是单一的考虑挣钱。     智联、前程虽然手握重金和深厚的客户资源,但凡客和陈年的故事告诉我们,进行内部改革的勇气不亚于再一次创业。体量像智联、前程这样的企业,特别是在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的营收面前,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更坚定的决心。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饭遥]
    资讯
    2014年11月18日
  • 资讯
    日本第一大人力资源服务商Recruit营收同比增11.3% ,盈利能力下降 日本第一大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Recruit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该公司营收同比上涨10.4%至6,173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2014财年上半年Recruit毛利润为3,040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运营利润却同比下滑3.2%至534亿日元(约合4.618亿美元);2014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1%至284亿日元(约合2.456亿美元)。该公司表示,之所以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Recruit战略调整正在实施中长期增长的投资策略。   值得强调的是,Recruit人才服务业务在2014财年上半年的营收为3,281亿日元(约合2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1.3%。据悉,人才服务业务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的53%。Recruit人才服务业务在2014财年上半年中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也大幅上涨13.1%至189亿日元(约合1.61亿美元)。 财报还显示,Recruit本土市场日本的人才服务业务市场依旧在呈现出稳步拓张趋势。日本本土市场人才服务业务在2014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915亿日元(约合17亿美元)。Recruit海外市场中的北美及欧洲区业务扩张形势进一步加强,其海外人才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上涨13.2%至1,365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 Recruit Holdings revenue up by over 10%  (Nov. 17, 2014,/staffingindustry.com/)Recruit Holdings (6098: JP), the largest staffing firm in Japan, reported revenue of JPY 617.3 billion (USD 5.3 billion) for the six months ending 30 September 2014, an increase of +10.4%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2013. The company achieved gross profit for the period of JPY 304 billion (USD 2.6 billion), while operating income of JPY 53.4 billion (USD 461.8 million) decreased by -3.2% compared to 2013. Net income decreased by -4.1% to JPY 28.4 billion (USD 245.6 million), year-on-year. The reduction in profitability was attributed to investments carried out for medium-term growth. The Staffing segment which represents 53% of the company’s total revenue reported revenue of JPY 328.1 billion (USD 2.8 billion) for the six month period, an increase of 11.3% over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Staffing EBITDA was JPY 18.9 billion (USD 161 million), an increase of +13.1%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2013.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tatement; the domestic staffing market continues to enjoy a moderate expansion trend as the number of active agency workers remain on an upward trend. Revenue from domestic staffing during the period was JPY 191.5 billion (USD 1.7 billion). In the overseas staffing market, operation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enjoyed a moderate expansion trend. Net sales were favourable, reflecting steady growth i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successful growth of outsourcing services at Advantage Resourcing Europe. Revenue from overseas staffing operations was JPY 136.5 billion (USD 1.2 billion), an increase of +13.2%. 来源:staffingindustry.com
    资讯
    2014年11月18日
  • 资讯
    为什么“互联网思维”已经彻底out了? 《星际穿越》是一部很神奇的电影——那么多并没有完全看懂它的人们(似乎我身边没有人100%看懂)都在热情地讨论它。这真的是一种久违的氛围和感受。 虫洞、黑洞、五维空间、机器人、星际空间站、NASA、宇宙飞船、太空旅行、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晶……为什么人们会对这样的东西感兴趣?我们离这样的世界还有多远?当人们开始热衷于对一些未知世界的描述与想象越来越发生强烈兴趣的时候,我们离那个世界的距离正在一步步地接近,我们对那个世界的感知力正在更具象和直观。 更重要的是,这个未来世界的构成与基本建构可能正在将我们指向一条完全不同的新方向——这个有关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天体物理学和未来生命科学的世界建构在那条已经被我们走了20多年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基础和想象力之外。更准确地说,就像40-60年前的硅晶片和集成电路技术的普及成为了日后互联网信息公路发展的基石那样,如今的互联网——无论是社交网络、新媒体、协作沟通平台还是云计算和被Peter Thiel认作是“忽悠”(fraud)的大数据,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宇宙、基因测序、生物医学甚至下一代人类“大脑”的基础工具,而不再是最核心的意志和最重要的引擎。 甚至,一些有关这些科学与技术的场景可以“绕开”互联网。当《星际穿越》里的塔斯(TARS)和凯斯(CASE)跌入五维空间、身在虫洞另一侧的时候,“他们”已经与互联网世界彻底失联了。此时,支撑“他们” 存储和运算和处理数据的是他们体内的芯片、数据存储空间和电池,而不是云端的数据中心——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和故事中的例子,但一个真切的事实是:我们今天在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甚至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飞行器,除了互联网本身作为操纵和实现管理它们的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这些看上去像一个人、一个盒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和一只太空飞船的物理实体本身,更独立地具备对周围和外部世界的感知、交往、操作甚至人性化沟通的能力。只有让这些外部世界的物体本身通过技术更具备人的思考、感知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且让人们能够自定义和操控它,人们克服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恐惧”,以及抗拒人类本身被外部世界的“异化”才会更容易。而让这每一个人工智能“设备”自身变得更聪明的并非互联网技术,而是更强大的芯片、电池、仿生数据中心、传感器和新材料等“技术驱动”的领域。 再看看Elon Musk的三个项目——清洁能源公司Solar City、宇宙太空飞船公司SpaceX和举世闻名的电动汽车Tesla,都不是从“信息高速公路”角度,甚至以拓展信息高速公路为使命创建的。当人们越来越习惯用“互联网思维”的角度解读Tesla的成功时,其实陷入了一种日趋简单化和庸俗化的误解。Tesla在用互联网为一辆“车”本身赋予更多功能和变得性感的方面确实做得漂亮(比如那个有着强大交互功能的中控大屏幕和完整的互联网线上体验和订购流程),但真正决定Tesla与其它跑在路上的车不同的,是它的日益精密和有细微感知能力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强悍的电机驱动,自动巡航和预警能力,以及越来越真切的“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这些都不是只有非常强大的“云端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的。而SpaceX与SolarCity更完全是人们对太空世界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摸索——互联网只是最基本的实现和管理工具而已。 Google的两个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以及著名的风险投资家Peter Thiel是这个世界上更接近Elon Musk的几个人。他们对于人们至今沉迷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不知所终地狂奔和自high都有着强烈的不满,对硅谷的自满、资本过于追求表象成功的创业项目的不安,以及对“破坏性新技术”的渴求都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立场。此外,Y Combinator最近几期也明显加强了对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投资。如果我们以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目前最热门的几家不同阶段的公司——23andme、NDAnexus、Foundation medicine和中国的华大基因等几家公司为例,你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尽管它们都是人们喜欢挂在嘴头的“大数据公司”,但不同于以往那些更传统的行业被互联网和所谓“大数据”和“云计算”赋予了新的能力,这些公司从第一天起,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就是它们的基石,而它们将要在此基础上向着解决人们生命密码的可知或不可知的未来一步步地迈进。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是这些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公司”的加持项,而是前提条件。就像硅晶片、大规模集成电路和30多年前的个人计算机为互联网的出现、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是一个道理。也正是因为此,你才不会对Google联合创始人兼CEO 拉里 佩奇(Larry Page)放下Google现阶段的所有“主营业务”,将自己完全投身到对生命基因、机器人和仿生学等诸多领域的产品思考和“变现上”感到好奇——Google X 可能才是未来的Google。“整合全世界信息并让它们自由流动”的使命在世界的大部分地方都完成了。而这些信息的整合与流动已不再是一家有前瞻性的公司最核心的使命了——人类未来的行进方向本身也在延伸。 同样,从这个意义上,当你注意到“创客运动”在全世界兴起的时候,当3DRobotics和大疆(DJI)这样的公司试图将人类的天空布满飞行机的时候,他们所作的任何事,都早已超出了用“互联网思维”思考的范畴。甚至他们在延伸的也不是互联网,而是人们对交通、农业、商业、物流和天空本身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而一些新的技术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一定会超出互联网本身所控制与掌握的范畴——一旦有一天我们真的进入了星际穿越的世界,被卷进黑洞,需要与跌入虫洞另一头的人和机器人们沟通和互相感知的时候,互联网想象力的终结,甚至就会来临。 此时此刻,坐在电脑前面,身边的空气每一个分子和原子中都浸润着“互联网元素”的我和我们,可能都正在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尽头行进。这条路的尽头,是它与无数条未来之路错综交叉的、令人迷离的景象。而在我们离这条路的尽头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我们越来越不会有闲暇理会那些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举着“互联网思维”的牌子故意摆出的凹造型。
    资讯
    201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