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07月11日】
  • 资讯
    亚马逊推出企业文件分享和同步工具Zocalo 北京时间7月11日上午消息,亚马逊刚刚推出了一款名为Zocalo的企业同步和分享以及存储管理工具,挑战Box和Dropbox等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甚至对谷歌Docs构成威胁。     Zacalo将具备以下功能: ——提供安全的文档分享工具。 ——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在PC、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上实现统一的体验。 ——在设备间实现文件同步,以确保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提供协作反馈机制:用户可以向他人索取反馈,并对反馈进行管理。内容贡献者可以着重显示任何的单词、语句、段落或文档数据,也可以添加详细评论。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内容贡献者和文档所有者发出通知,使之了解评估活动以及截止日期。 ——与现有的企业目录整合。 ——为管理员提供灵活的分享规则、检查日志和数据定位控制。 ——使用中央文件枢纽来全面管理各种服务。 ——可以在亚马逊Workspaces和亚马逊网络服务的虚拟桌面中使用。     亚马逊网络服务Zocalo业务总经理诺亚·艾斯纳(Noah Eisner)说:“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亚马逊网络服务提供方便易用的企业存储和分享工具,帮助用户迅速与他人展开协作,并满足其组织对安全问题的严格要求。这正是Zocalo的目的所在。”     Zocalo的推出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威胁Dropbox和Box等企业的增长前景和估值。     云端文件同步和分享正在逐步走向主流。EMC、微软、谷歌和亚马逊都在进军这一领域。这有可能对创业公司的发展形成制约,尤其是Box这样的企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Dropbox多年来一直在使用亚马逊的S3云存储服务。由此看来,亚马逊似乎是在效仿当年的微软,与自己的客户争抢业务。     Zocalo每用户每月的使用费为5美元,可以提供200GB的存储空间。亚马逊WorkSpaces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最多50GB的存储空间,而每用户每月只需2美元便可获得200GB的存储空间。与之相比,Box每用户每月的费用为5美元,提供100GB存储空间,单个文件最大不超过2GB;Dropbox每用户每月为9.99美元,存储空间为100GB。     Zocalo还提供30天的免费试用期,最多可为50名用户提供每人200GB的存储空间。业内人士预计,亚马逊可以对任何降价行为迅速作出响应,从而进一步拖延Box的盈利时间。     “对于云计算市场来说,现在是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时代。亚马逊的进入表明市场机会巨大。亚马逊Zocalo似乎是一款有用的文件存储和分享工具。”Box CEO阿隆·莱维(Aaron Levie)说。(书聿)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资讯
    2014年07月11日
  • 资讯
    实现大规模盈利,招聘平台ZipRecruiter在低调中获得成功 你该怎么隐藏大规模盈利这件事呢?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收入,而且业务增长还在继续,公司的员工数量更是超过了130人,这些事实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想隐藏都隐藏不住。 如果我们看看ZipRecruiter这家招聘网站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很少出现在主流的科技或商业报道之中,实际上,ZR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进入到了一个传统的,但又不是太吸引人的行业里面,最后一步步走来。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那就是,虽然公司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他们并不在乎,而是把专注度放在了自己的目标上面。 “我们有一种心态,就是自己必须要明确一点,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如果整天讨论我们要准备做这个或是做那个,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真正要去思考的,是已经做了哪些工作,”Ian Siegel说道,他是Z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实际上,ZR公司已经成立了四年时间了,他们的总部位于Santa Monica,是一家提供招聘服务平台的公司。“我们不需要为了增长而大张旗鼓的宣传,我们也没有募集资金,事实上有很多投资人对我们公司感兴趣。不过,我们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很满意,所以现在我们决定分享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Siegel之前曾经亲历过许多增长速度很快的初创公司。他在2010年创建ZipRecruiter公司之前,在多家公司担任过高级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职务,这些公司包括CitySearch,Ticketmaster,Stamps.com,Rent.com,Pictage,以及MyLift 。这些经历不仅让Siegel积累了创业资金,也让他有足够的钱来创建属于自己的项目,他和其他联合创始人,以及一些从Rent.com挖来的前同事组成了一支创业团队,其中包括了首席技术官Will Redd,以及Joe Edmonds和Ward Poulos。这支技术团队扩展了多个业务,发展速度很快,但同时,ZipRecruiter公司的创始人也开始理解公司采购以及审查大量高素质应聘者这一领域里的痛点。 从表面上看,ZipRecruiter的工作职务分配引擎能让雇主只提交一次,就能在社交网站和线上招聘网站上发布不超过50个岗位。而在后端,ZipRecruiter平台允许雇主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收集,截屏,并且跟踪应聘者的信息。成千上万的求职者在注册登录之后,就可以免费从企业端收到日常电子邮件,然后基于自己的地理位置,简历内容,以及兴趣爱好定位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 “我们是美国招聘网站的最大供应商,但是工作岗位分配只是我们吸引客户的一个’鱼钩’而已,能让我们企业客户为我们买单的,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应聘候选人,他们并不关心应聘候选人来自哪里,只要能帮他们找到人,”Siegel说道,“我们给企业销售的是批量应聘者信息,我们没有创造需求,因为需求已经在那里了。我们只是一个渠道,也是一套工具,便于用户访问需求,并进行管理。” ZipRecruiter有望在今年为企业分配350万个工作岗位清单,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250%,去年他们的岗位清单数量只有100万。他们的客户会基于发布的岗位清单数量,按月度SaaS许可支付费用。求职者如果想收取高质量的求职邮件,也可以支付一定费用,成为付费用户。根据Siegel透露,ZipRecruiter公司已经拥有数万名订购用户了,他们每月都会新增7000家企业用户,预计到今年底公司的企业用户数量会达到六位数。 “350万个岗位清单,听上去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在全美范围内有600万家企业,今年,这些企业每天至少会发布一个岗位,”Siegel说道,“在美国,员工数量超过100人的企业数量大约有100万家,员工数量超过1万人的企业数量大约有几千家,所以在我们面前还是有一块非常大的市场可以开发的。” 去年,由于业务的发展需要,ZipRecruiter公司自己的员工数量也增长了三倍。实际上,Siegel之前对公司的发展的确雄心勃勃,但公司实际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们花了三年半时间,微调了自己的产品和相关信息,最近ZipRecruiter决定在电视,广播,直邮,以及数字广告上面开展营销活动。 “我们成功了,”Siegel说道,“我们的产品与市场产生了共鸣,也让我们有机会成为了市场的领导者,幸运的是,我们进入的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在创业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乐趣,我们也将继续走下去。” (via pd 译/快鲤鱼)
    资讯
    2014年07月11日
  • 资讯
    专注IT高端职业教育的麦可网,获A轮千万级融资 最新消息,专注IT高端职业教育的麦可网,获A轮千万级融资。麦可网是全国第一家按学习效果付费的IT在线教学习付费模式——开创了O2W(online to work)模式。于2012年6月成立以来,课程超2000小时,300个门类;讲师来自大陆、台湾、硅谷,百度、阿里巴巴等一线大牛;课程单价超2000 , 累计付费用户超5000。     麦可网目前已推出JAVA企业实战、IOS8、AndroidL、WindowsPhone8、Android嵌入式、COCOS2d-X3.0、UI设计、Web开发、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营销等一系列相关课程。   在获得融资之后,麦可网将改名“麦子学院”,并且启用新的域名。改名后的“麦子学院”将IT在线职业教育划分为学员自学和企业直通(配导师、保就业)两个模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学习方式,无论在职或在读与否,都可在“麦子学院”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与服务。     除此之外,新上线的“麦子圈”也会作为一大特色首度亮相。作为“麦子学院”打造的IT职业实名圈,学员除了在线学习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参与社交与求职,打造高端IT职业教育生态圈。     在线教育领域近来饱受资本青睐。2012年年初国内在线教育先行者VIPABC获得启明创投1500万美金投资,2014年雷军举免费大旗掀新东方餐桌,斥资10亿元重砸教育,YY2014年宣布将把教育业务分拆出来并启用全新域名,计划未来两年内投资10亿元……教育正成为下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   【文章来源:i黑马      文/许妙成】  
    资讯
    2014年07月11日
  • 资讯
    语言分析招聘平台Jobandtalent融资1400万美元 Jobandtalent是一个利用语言分析技术来帮助求职者找到他们有可能错过的职业角色的招聘平台,最近该公司刚结束了A轮融资,获得1400万美元的资金。此轮融资是由西班牙的Qualitas Equity Partners、Kibo Ventures、FJME Ventures以及天使投资人皮雷约·科迪纳·科佩洛维茨(PelayoCortina Koplowitz)和尼古拉斯·卢卡·德·泰纳(Nicolas Luca de Tena)联合领投.     去年7月这家初创企业曾获得33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者包括Kibo、菲利克斯·鲁兹(Félix Ruiz )(Tuenti.com的创始人之一)和现有股东阿方索·维拉纽瓦(Alfonso Villanueva)。     该公司表示新的资金将用于市场扩张——增加市场营销支出以增强品牌知名度——以欧洲、拉丁美洲和美国为目标获取进一步发展。     Jobandtalent通过使用一种基于语言学的算法,分析招聘广告和求职者简历找到有关配对,自动将候选人和与之相关的工作机会相匹配(反之亦然)——从而让更有价值(对雇主而言)的候选人更容易聚到一起。或者这是它的一种说法。     Jobandtalent表示其平台现在每月会处理超过30万份来自候选人的工作申请,英国、西班牙、墨西哥、智利和美国是使用这一平台最频繁的市场。     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推出该平台。“到目前为止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提供150万多万个就业岗位,前三个月中有5万多名来自美国的新用户加入了该平台,”该公司这样对TechCrunch说。     在全球范围内,有2000家公司直接使用这一站点,每月该网站平台共有250万个招聘信息——虽然有一些来自集成到该平台的招聘网站,而不是Jobandtalent上注册的雇主直接发布的。     去年7月TechCrunch与该初创企业沟通时,它一直强调候选人和工作匹配算法的准确度可达到50%的“完全准确”匹配。一年之后,该公司称这一精度已经达到60%,在“某些行业”比如金融和科技甚至达到了75%。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匹配精度(在大多数领域)提高到75%(或以上),” Jobandtalent告诉TechCrunch。“我们拥有的数据点越多(简历、招聘信息、应用程序等),我们可以达到的准确度就越高。”     “我们刚刚开始采用职业生涯路径分析技术,这在平台上还有待持续改进,但目前进展顺利,”该公司补充说。     在过去的一年,该公司也推出了iOS和安卓的应用。它还聘请了一位首席数据科学家并且加强了算法开发团队。     在用户方面,Jobandtalent会向他们展示“课程和教育”部分,帮助求职者找到有助于他们职业发展的培训机会。(译:李娜)   【文章来源:TC中国】
    资讯
    2014年07月11日
  • 投融资
    “简单报销”获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意在打造企业消费集成平台 近日获悉,“简单报销”获得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晟初基金投资。创始人兼CEO俞洋告知,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以及实现销售自动化等。   企业报销这个事情,往往涉及多方面人员的痛点:老板需要随时查账,财务需要核对票据,员工则想知道报销进度,最快速回款。企业报销类的SaaS产品,由于电子发票还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要有“贴发票”和“审核实体票”这两个流程。而线上审核后,若贴发票顺序有误,会给财务的二次审核造成比较大的干扰。   而“简单报销”的思路帮助企业做消费集成,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直接企业账号支付,最后开据整体发票给企业,这样来节约单点员工的报销时间。   俞洋举例,像员工出行,“简单报销”已跟滴滴打车合作。B端在滴滴打车上开通企业账号,事先进行充值,员工就可以通过简单报销平台叫车,直接扣企业账号中的钱,不需要个人垫资。在企业制定的周期结束,滴滴会开增值税发票,平台上也有对账明晰。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控制C端员工的支出,“简单报销”平台还有规则引擎,供企业设置各种额度规则。如果员工线下打车,则也需要线上输入,流经平台一并汇总。   上面是日常打车的例子,像是机票、酒店等,“简单报销”则是跟携程以及大型连锁酒店在合作,预计本季度上线。据悉,简单报销目前已和携程、神州专车、滴滴打车、易到用车等互联网服务商实现了技术集成,并且支持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支持全球各种货币,不同时区的转换与协同。 此外,在差旅、请假、外勤申请、报销、审批等功能的基础上,简单报销还推出升级版产品“简约费控”,能够满足企业合约管理、供应商付款管理、合规辅助等费用控制需求,让合约管理更规范、项目盈亏更明确。   在逻辑上看,“简单报销”在做的事情可行,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内控,例如,企业怎样判断员工的打车行为是公出还是私用?创始人俞洋坦言,系统确实不能判断,但最终给到财务的发票是带有起始地点的,之后会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辅助判断。   至于盈利,简单报销则采用SaaS的通用模式,按使用人数、按时间单位收取。我们知道很多报销平台会帮企业做差旅等的撮合交易,对此,俞洋强调,简单报销只提供服务,不会变成代理商。俞洋分享到,互联网的本质应该是去中介化,例如现在很多大的航空公司,都不允许自己的代理商通过线上渠道售票,慢慢的,很多小的代理商会减少。所以,简单报销不会跟OTA服务商再去竞争。   据悉,简单报销自2015年成立以来,收费企业客户已达几十家,更侧重千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目前团队有不到20人,大部分为技术人员,创始团队均来自于Oracle,SAP,Microsoft等。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9271.html
    投融资
    2016年07月11日
  • 资讯
    钉钉、企业微信等9款协同办公产品互相厮杀,你赌谁赢? O2O企业的倒闭潮助长了企业服务的发展,在2C市场的短暂失意后,投资人将眼光聚焦在了慢工出细活的2B领域。云服务、大数据成为创业者口中的香饽饽,这样仿佛便可以显得自己更加高级。   其中,在复杂庞大的企业服务市场,基于SaaS的企业不断诞生,将行业变得更加细分与多样化。协同办公是SaaS创业的一大热点,目前该领域已经杀入了不少玩家,不乏BAT、硅谷背景的优秀创业者。   日前,纷享逍客拿到最新一轮融资,并宣布将转型协同办公的消息,令该领域国内的创业者再次沸腾。虽然看好看衰之声参差不齐,但也足以令协同办公再次受到业界关注 。   除此之外,还有阿里重金打造的钉钉,“广告门”、“道歉门”各种炒作;企业微信的讨论之声也不绝于耳......看起来他们做的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仔细对比,发现他们的思路完全不同。   虎嗅把它们分为四大类:聚合类、产品类、产品+技术类、技术类。   一、以钉钉、企业微信、云之家为代表的聚合类——“引进来” 先来说说聚合类。协同办公主要包括通讯录、即时通讯(会议、通话、文字沟通)、文档共享、视频、邮件查收等几大功能。在这一类里面,每款产品的应用以聚合为主,自己开发部分应用。用云之家CEO田荣举的话来说就是,“将优质的内容全部引进来。”   虎嗅曾经采访过云之家,这个老牌传统厂商金蝶旗下的产品,在与用友打了几十年的仗后终于各安一处的时候,发现SaaS出来了,又得开始新一轮的大战。此前的大战用友明显处于上风,金蝶则落了声位。   此次金蝶似乎想要凭借SaaS之战翻身,于时间上,金蝶在2013年正式推出云之家,成为独立子公司。于内容上,一方面依托于自身的财务管理等基础,一方面又将自己不擅长的,比如即时通讯、视频这种自己不擅长的功能引进来。   此类产品的一大优势就是将优质功能聚合在一个产品内,是一个开放平台,提高了产品本身的质量。既然是聚合多家的产品,但也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聚合的内容更好的衔接起来,增强产品本身的流畅性,毕竟不是自己亲自开发,对于每个环节的把控、具体功能的整合可能会做不到位。   二、以纷享逍客为代表的产品类——“自给自足” 在这一类别里面,包括APP的开发与运营,以及APP内的所有功能产品全部都是自己做。纷享逍客是其典型代表企业,产品内的每一个主要功能都是依靠自己的技术团队研发。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纷享逍客的经历。由移动销售管理平台转型为一站式移动办公平台,推出免费基础办公版平台,并继续在销售领域深耕,推出 CRM 全新版。另外,产品面向企业采用免费+增值服务的策略。   这类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功能依靠自己研发,能够保证整个应用流程的流畅性,每个应用之间衔接的较好。但是可想而知,全部依靠技术,只服务自身APP,这类产品无疑会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纷享逍客联合创始人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未来开放肯定是趋势,但是一定不是公开开放,一定是有限制的,比如合作伙伴这种的定向开放。但是纷享现在技术不够成熟,我们还是先把技术方面做扎实了,未来再考虑开放的问题。”   三、以Moxtra、班聊为代表的产品+技术类——“自给自足也出口” 在这一类中,就是既自己做产品,同时还将产品功能开发技术做成SDK,同类企业或者其它产品中需要里面的某项功能,也可以购买现成的SDK。在这个领域,记者了解到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Moxtra,这个来自于硅谷的创业团队,团队创始人和核心成员来自Webex。   其创始人黄河透露,Moxtra的主要业务是通过SDK内嵌到合作伙伴的应用中,其次才是它们的APP产品。所以他们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据其官方数据,目前Moxtra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有近百家,包括中兴、科大讯飞、avaya、花旗集团、totvs、showpad等。服务范围:全球。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据了解,Moxtra的SDK并不是市面上最基础的SDK,它更多是一种基于方案级的开发工具包,将SDK内嵌到合作伙伴的内部应用中,就可以使用,他们称之为深度协同,也叫B2P2B模式。   而APP对于Moxtra来说,更多的是做市场反馈,主要依靠用户自动化升级。同时,黄河说,APP也没有花费更多的费用,因为SDK就是APP的水准,APP的投入就是SDK的投入,SDK的调优就是APP的调优。   这一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全面,一方面自己做APP,能够了解用户的及时需求,另一方面自己做SDK,相当于产品产生的附加值,可以通过卖SDK实现良好的营收,毕竟APP都是免费下载使用的。虽然黄河说,APP并没有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从运营、开发来说,毕竟与SDK还是有些不同,只是作为一个市场反馈的边缘产品,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还有国内的协同产品班聊IMO,以做IM起家,后来将IM属性扩大。在公司的发展路径上,则与Moxtra截然相反,IMO是更加弱化自身的API接口属性,将IM功能放大,成立独立的班聊APP,之前主打的口号是企业版微信。但是随着班聊公司发展路径的调整,已经越来越接近第二类,“自给自足类”。   四、以Twilio、融云、环信等为代表的技术类——“我只垂直于一块” 日前Twilio上市,令云通讯领域再度受到关注。Twilio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在云端搭建语音基础设施 web 服务,让开发者可以将语音、短信以及 IP 电话集成到 web、移动及桌面应用上面,为开发者提供通讯模块的 API,让他们可以在网页和 app 里嵌入语音电话和短消息功能。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Twilio并不是垂直于协同领域,可以运用在任何需要语音、短信以及任何通讯模块。在协同领域同样具有典型性,因为通讯是办公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国内的代表产品有融云,不过它更像是班聊的技术版,专注于IM云,以SDK软件开发包的形式售卖自己的产品,没有自己的APP产品,主打技术端。   这类产品以技术为主,做的都是最基础的SDK,需要用户的开发者对SDK进行再开发适合自己的应用。因为没有做过面向客户的产品,所以对于功能属性的适用度可能会有所欠缺,单纯的依靠合作厂商的市场反馈,未免会有些滞后性,且负责技术与负责产品的同学,总归是两条产品线。   哪一类最有优势? 上文作者列举了目前切入协同办公的四种方式,从服务本质来说,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团队,方便、便捷。而他们所选择的切入方式又完全不同,至少在内容的制作过程中完全不同,自建团队、整合、卖业务、卖技术等。   那么,这四种方式,未来哪一种方式会胜出呢?毕竟国内SaaS对比国外,起步时间晚很多,现在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但是我们不妨猜测一下。   上文在列出四种模式的同时,也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是在品类内部的事情,当四个品类相碰撞的时候,哪个品类更容易取胜?   首先,我要说一下聚合类,这类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有钱有背景,凭借自身的资源以及做产品的经验,将好的技术聚合起来,但是试问,没有技术,哪来的产品?聚合类产品的问题不止是在产品的流畅性有待打磨,还有些过于依赖合作伙伴的技术,不具有独立性。这类产品,如果不加强自身技术的建设,未来很容易被取代,有钱又能怎样呢?这个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更适合企业使用的好产品。   其次,在产品类里面,自给自足固然好,但发展路径未免过于单一,且技术全部自己使用,一定程度的浪费了资源。不过其代表纷享逍客表示未来会走向技术开放的道路,但面对已经开放的竞争伙伴,纷享逍客确定到时候再开放能够打造出优势吗?   再次,产品+技术类,目前虽然发展的不够成熟,产品还需要打磨,但笔者认为在四类当中,目前该品类是最具有优势的。自己做技术,能够准确及时修正、开发出适合自己产品的的技术。   而观察其在产品方面,显然投入不足,明明是有优势的产品,但是面对市面上大背景企业的竞争,发现产品路走不通,所以只能主打技术路,这就与第四类纯技术类有些类似,而它们是垂直于某一块,并不专注于协同领域,所以在协同领域目前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是总归技术是本钱。   这类产品需要的是找到产品的突破口,打造差异化,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不然,纵使有技术,也只是一家背后的企业,且技术难度并不是很高,容易被复制。   虽然协同办公方面是一个大风口,尤其是SaaS的来临,为创业企业增加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这一领域也不是毫无门槛,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列举了协同办公的门槛,创业者选择这一领域创业需要谨慎,如何在红海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还需要自己去不断摸索,毕竟在国内目前也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本文作者:南舒123 来源:虎嗅网 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5460/1.html
    资讯
    2016年07月11日
  • 新创
    获500万人民币天使融资,优维为企业提供一站式IT运维解决方案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  文/王艺多 1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业务发展更加迅速,和后端出色的互联网化运维能力有关。而传统企业受限于业务模式、企业技术架构、组织架构、运维流程以及运维能力,优维希望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化运维体系,这正是我们创立优维科技的初衷。” 1 说这段话的创业者叫王津银,是“优维科技”的创始人。他2005年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腾讯、YY、UC从事IT系统运维工作。2015年,王津银瞄准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契机,与2位腾讯同事一起创立优维科技。他透露,公司已于去年6月获得5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1 王津银表示,优维科技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IT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全栈DevOps运维平台和互联网运维最佳实践服务。把互联网化的DevOps运维能力完整的产品化、平台化实现,这是优维和其他运维公司的最大差别。 1 优维的全栈DevOps运维平台主要包括4块功能:1.企业IT对象资源管理;2.运维自动化;3.智能监控;4.面向IT运营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另外,随着平台的进入,优维的最佳实践能力也无缝转移给企业,例如运维标准化和规范、技术架构优化等等。 1 面对基于IaaS的中小企业客户,优维会提供云端SaaS模式的接入方案,降低中小企业使用平台的成本,快速获取业务收益;而对于数据安全有较高要求的传统大型集团类企业客户,优维为其提供完整的私有化交付方案,并与合作伙伴一起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1 从技术层面来说,王津银强调,在客户的目标服务器中安装Agent后,剩下的运维工作全部可以由平台实现自动化完成,例如如信息获取、资源监控、数据分析、应用管理自动化等。 1 作为一个通用的能力平台,优维实现了IT运维的产品化和平台化,并能弹性适配各行业的技术平台需求。从实际的市场情况,优维目前基本覆盖物流、保险、证券、航空、金融等行业,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行业适配性。 1 和很多目前创业的垂直类运维产品工具(如监控、日志分析、APM)不同,优维更聚焦在某类角色多个场景的覆盖能力上,打造其平台性优势。用平台沉淀使用场景,形成用户黏性。优维注重从基础架构层面到业务层面的全流程能力打通。从企业内水平价值链来说,平台能够提供开发、测试、运维等多角色IT需求。 1 王津银介绍,后续优维会进一步加强市场推广。在SaaS端他们将推出免费的社区版,供初创小微企业使用;而对于传统企业集中的地区,他们也正在逐步拓展。
    新创
    2016年07月11日
  • 观点
    帮你重塑思考方式!贝索斯、格雷汉姆、安德森等13位大牛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心理模式对于你的脑子来说就像是App在手机里的角色——和App一样,心理模式的种类繁多,它们帮助你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帮你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总之,它们让你的脑子更加灵光。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和传奇人物埃门马斯克都认为,你需要知道是哪些心理模式让你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当然,想要记下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 你可能也早已发现,那些想要背下所有内容的学生最终都会把这些东西全都忘掉。他们在学校里不会成功,在人生中也一样。你必须要合理地处理脑子里的那些心理模式,建立起一个框架。 ——查理芒格   在创业世界中,要学习的新知识永远不会干涸。面对着如此多的媒体网站:ProductHunt、Medium、twitter、quibb、TechCrunch、HackerNews、Quora、TheMacro……我们很难记住那些真正基础的、有意义的知识。   下面就是一些作为创业者最需要知道的重要心理模式,它们将能够帮助你弄懂自己思考的方法:   遗憾最小化框架 (RegretMinimization Framework) 提出者:杰夫贝索斯 亚马逊CEO   遗憾最小化框架是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提出的,它能让你在面向未来的基础上看待当下的现实,从而帮助你完成困难的决策。比如说,它会让你放弃现在的工作,去追求你已经想了两年半的一个梦想。杰夫在做决定时会将自己想象成80岁的模样,思考自己在一生中会感到遗憾的事件。 我知道,等我到了 80 岁,我绝不会后悔我做过的这些尝试。我不会后悔投入到互联网这个我认为将成大事的领域之中。我知道哪怕我失败了,我也不会遗憾,但我可能会因为没有尝试而最终后悔不已。 ——杰夫贝索斯   创意迷宫 (The Idea Maze) 提出者:Balaji S. Srinivasn A16Z成员   创意迷宫是一种思维框架,能够帮助你思考并计划公司可能会走上的多种道路。成功的创业灵感通常会经过大量的优化,考虑到未来世界的变化而预测出多种发展道路,形成一个框架后再着手实施。 一个优秀的创始人应该能够预测到,在这个迷宫中,转哪些弯会为公司带来财富,哪些会将公司带向灭亡。一个糟糕的创始人则只会盲目地奔向一个写着电影、音乐、文件分享、P2P或者是图片社交的迷宫入口,丝毫没有考虑这一产业的历史、迷宫内已有的玩家、过去的伤亡人数,也没有考虑是否有能够打破围墙、改变现状的科技。 ——Balaji S. Srinivasan   Balaji认为,在开始工作前必须要完成这个迷宫,可以从历史、类似物、数据理论和直接经验等方面入手。此外,将这种计划比喻为迷宫,能让人们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你需要担心的,就是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太多时间。   厌恶性事务盲区 (Schlep Blindness) 提出者:Paul Graham YC创始人   厌恶性事务盲区会让创始人忽略各种创业点子。“Schlep”一词来源于意第续语,意思是乏味的、不受欢迎的苦差事。它的危险之处在于,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些事务的存在,仿佛下意识地将它忽略了,这就是“厌恶性事务盲区”。 一个企业将要从事的 “苦差” 也正定义着这个企业。苦差事就像是一个冰冷的游泳池,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跳进去。 ——Paul Graham   目标问题 (Jobs to be Done) 提出者:Clayton Christensen 《创新者的窘境》作者   目标问题能帮助你明白为何用户要选择你的产品,由此让你能够更精确地发展产品,更好地进行营销。   目标问题框架是在商业背景下看待用户动机的有效方法。传统的营销技巧要求我们把客户按照年龄段、人种、婚姻状况等项目分类,但这一分类太关注公司想要销售什么,而非客户需要什么。客户的购买决定很少是因为自己属于某一类别,而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必须解决某个问题。 如果你能理解那个问题,那么找到改善产品的方法就不在话下了。 ——Clayton Christensen   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提出者:Frank Robinson 最小化可行性产品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测试你的猜想,保证产品需求的过程。开发产品时,先做出一个简单的原型,在通过测试收集反馈,快速更新,不断修正,最终得出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一过程中的原型就是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这一过程包括: 我最有风险的猜想是哪一个? 要想测试这个猜想,我能做的最小的实验是什么?   证实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提出者:Thucydides 古希腊历史学家 证实偏差是一种思维习惯,人们有一个既定认识的时候,在求证时会倾向去找和他们的认识相符的答案,并且忽略掉相反的证据。这种思维习惯对于创意迷宫和最小化可行性产品都是有害的。 人类的认识有着一种独特而永恒的错误,他们因受到肯定而引发的感动和兴奋远比受到否定的多。 ——弗朗西斯·培根   产品/市场匹配 (Product Market Fit) 提出者:Marc Andreessen A16Z创始人   当你处于健康的市场之中,并且你的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时,就可以算是达成了产品与市场的匹配。这种匹配非常重要,因为缺乏市场就是最大的公司杀手。   JoshPorter曾提出过一个利用用户来评估产品与市场匹配度的方法,当你的用户开始主动推销你的产品时,这种匹配就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反之,要想达成匹配,你需要做的就是注重与用户的交流。你得将产品/市场匹配作为首要工作,不计一切代价去追求它。要记住,这不仅仅是产品团队的工作,这是应该是公司上下一致的目标。   “百名脑残粉” (100 People Love) 提出者:Paul Graham YC创始人 与其让一百万人对你的产品有好感,不如有一百名忠实的脑残粉。这一百名热爱着这一产品的客户或用户会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宣传你的产品,并且会持续给你带来反馈或建议,让你能够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让一小部分人开心比让一大群人半开心来的好。 ——Paul Buchheit   生命周期 (AARRR) 提出者:Dave McClure 500 Startups创始人   AARRR是一个用户生命周期的框架,由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提高留存度(Retention)、传播(Referral)和获取收入(Revenue)组成。   获取用户也就是让用户注册你的产品。例如,在SaaS领域,你通常会让用户注册来获取一次“免费体验”。   但有些人注册了之后就再也没有碰你的产品了,这时候你就得提高他们的活跃度。你的目标是让他们很快了解产品的价值和功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个产品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   现在,你希望这些用户能够常常回来用你的产品,希望他们能投入更多的数据。这样他们才会考虑购买。如果你没法留下用户,至少要和他们保持联系,让他们知道你还在等待。   如果你能轻易地让用户主动谈论你的产品,并向他们的朋友推荐这个产品,那你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传播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更多的有机用户。   最后,人们开始使用你的产品,理解产品的价值并且开始购买的时候,你就算完成了这个周期的最后一环了。当然,用户数量虽然重要,却不能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在这之外,你还得做出更多努力。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提出者:Robert Metcalfe 以太网发明者   网络效应,就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用户越多,价值越大。网络效应能够帮你建立一个更好的、发展更快、价值更高的产品,是许多软件公司最关键的动力所在。   Metcalfe法则的核心在于,当网络中的用户数增长时,这一网络的价值将会出现更加大量的增长。简而言之,在一个十人的网络中加入一个新用户,这个网络的增长不是10%,而是将近20%。网络效应的强大之处在于,一个新用户带来的新连接能够放大整个网络的潜力。   规模经济 (Economies of Scale) 提出者:Adam Smith 经济学家   规模经济是非常著名的经济学理论,是指随着产量的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降低。Facebook、Amazon、Apple和Google都有着强大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件好事,如果没有规模经济,我们可能仍处于原始状态下。 ——JamieDimon   颠覆性创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 提出者:Clayton Christensen 《创新者的窘境》作者   颠覆性创新是指你的产品或服务从根本上动摇了现有的市场或领域,最终完全替代了现有的竞争者,并且重新定义了这个产业。   颠覆性创新的最好例子就是电脑。苹果公司最初于七十年代末开始销售电脑,与当时的迷你电脑相比,苹果公司的这款产品并不能与之抗争,但却以其低廉的价格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渐渐的,创新层出不穷,不断优化,不出几年,更小巧、更便宜、性能更好的电脑就问世了。它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崭新的市场,最终颠覆了现有的产业。   要记住的是,颠覆性创新的目标并非开发出能够优化产品的突破性科技,而是能够让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更加低廉、能够让更多的用户得以享受这些产品的方法。   成功之连体大三角 (Conjoined Triangles of Success) 提出者:‘Action’ Jack Barker 美剧《硅谷》角色   成功之连体大三角能够很好地帮你认清这个创业圈子到底有多滑稽。现在这两个大三角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一个盒子。它们组成了一个盒子。你可没办法做出这么个傻逼玩意儿。(注:此处带有恶搞成分)   正如硅谷里大多数的公司和想法一样,成功之连体大三角是一个虚假的、带着嘲讽的、看起来又很真实的理论。这两个相连的三角(大多数人称它为矩形)是想体现出一个理想CEO的素质。一个三角形上写着制造和策划,另一个三角上写着增长和销售,中间写着妥协……这玩意儿真的没什么意义,不过反正在硅谷大多数事物都没什么意义。   当然,还有许多心理模式是本文没有提到的,比如创新的传播理论、摩尔定律、做一些不会扩大规模的产品、创始人与市场的匹配、长尾理论、价值迁移、反事实思维等等一系列重要而实用的心理模式。   这些心理模式中有没有你或你的公司所奉行,或所欠缺的?   本文由经纬创投编译综合自medium.com
    观点
    2016年07月11日
  • 硅谷
    德国人工智能客户服务平台 Parlamind 获16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为电商提供更加智能的客户服务 Parlamind 是一家提供人工智能客户服务平台服务的初创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柏林。近日,该公司宣布获得150万欧元(约合16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是Motu Ventures、Asgard Capital和angelfund.vc 三家风投公司。据悉,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投资加大其智能客服平台的研发工作。   基于对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以及先进的云技术软件领域的最新研究,Parlamind 团队正在为电子商务公司客户服务构建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支持定位、分析、自动回答客户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实际上,Parlamind 解决方案能够结合人工客户服务代表,帮助电子商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无缝的业务支持服务,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企业客服团队内部,就像是他们中的“一员”。   该公司于去年八月创立,目前成立还不到一年,创始人是四位连续创业家——Tina Klüwer博士(CTO)、Christian Wolf(CEO)、Núria Bertomeu Castelló(CSO)、以及Tobias Lehmann(CIO)。他们在人工智能研究、企业软件、电子商务行业,特别是电子商务客服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了解电商消费者会问什么问题、交流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解决速度有多快、如何取悦消费者,等等。此外,Parlamind公司还和多家业内领先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德国知名消费电商 wirkaufens.de 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德国电信实验室(T-Labs)以及德国最大的SEO软件服务商 Searchmetrics。   Parlamind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Wolf表示: 我相信下一个大战场将会发生在电子商务客户服务领域,未来的电商客服会涉及到定价、流量和广告等多种业务。优秀的客户关怀解决方案,能帮助电商企业构建忠诚客户,他们会成为你公司的回头客,甚至会为你进行“口碑营销”。如果你掌握了客户关怀的诀窍,那么就能把客户问题变成机遇,吸引更多粉丝。我们知道客户服务是很多电商公司的痛点,因此从2014年开始,我和 Tina 就开始和电商进行接洽,而现在,到了解决这一行业痛点的时候了。   相比于人工客服代表,Parlamind 人工智能云技术平台识别某个具体电商问题的速度更快,它可以准确判断出顾客的问题所在,知道相关问题是公司内部哪个具体部门负责,并把这些问题发送给指定团队。显然,利用 Parlamind 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商公司会在客户服务业务上获得极大提升,一方面可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本文来自翻译:www.finsmes.com
    硅谷
    2016年07月11日
  • 新创
    降低电子签名的入场门槛,“好签”先从非合同场景下手 好签在做的事情属于电子签名方向。 该领域,我们此前也报道过很多创业公司,例如e签宝、上上签、法大大、1号签、领签、易企签、君子签,等等。 好签CEO张子彦认为,电子签名的基础原理是基于数字证书的加密体系,现在很多的服务商都是从合同入手。合同最关键的就是保证法律效益,其中,CA证书是核心。但CA并没有市场化,就像短信验证码一样,服务商都处在批发采购的阶段,这就会降低电子签名行业的利润。 其实,电子合同只是电子签名的一种应用,并不是大多数场景,若都按照完整的司法链条做证书授权、身份认证,那么就会提高在企业中的落地成本。首先是企业对电子合同的接受程度不高,在安全性方面有顾虑,其次,无纸化办公对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有要求,很多传统实体企业现阶段的业务流程难以用电子合同跑通,这就导致,电子签名很多局限于金融领域。 而好签的思路是要降低企业的使用门槛,所以,与其他玩家不同是,好签先从非合同场景切入。 第一阶段,好签先切企业内部审批签字,属于OA范畴的服务;第二阶段,好签会着手企业外部签单,像物流行业的回单、零售业的月结等;最后就是深耕其他细分领域。 不过在第一阶段中,企业内部审批用OA权限就可以解决,电子签名是否有必要?张子彦解释到,中国传统行业约有800万家,OA真正用起来的成本太高,所以在老板出差、区域性销售、外勤审批等场景还是可以切入的。但这块确实不是个长远生意,估计窗口期在3-5年。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快速有现金流、实现小规模的自负盈亏,并且储备大量事实用户基数,知道每个行业的痛点场景在哪里。据悉,好签的SaaS服务费在299元/人/年,API模式按照次或者包年收费。 运营下来,张子彦发现,还有很多企业外部签名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不那么重要、机密的场景,例如零售业的月结货单、工程师上门的账单等等。通常情况下,A企业想让B企业线上签名,那么双方都需要下载应用、注册,流程复杂,关于这个问题,好签接下来会上线一款独立的、轻量级产品。A企业在web端、微信端提交文件,输入签字的邮箱会生成签字链接,再通过邮箱、微信发送给B企业,继续流程就能完成签字。在签字的瞬间为了增加安全性,好签还会抓签字方的照片、音频等。据悉,好签已经在个体户、广告公司、茶叶批发、家具卖场等领域尝试应用。 再拿物流行业的回单场景举例,在大宗物流中,发货方发货时会提供给物流公司货物明细,收货方需要签收,并返还到发货方,上下游企业才能完成账目的结算。假设有货物从A发往B,其实中间会转包经过很多物流分包商,而真正在乎回单的只有A、B两站,导致回单容易丢失不说,耗时也较长,在1周-3周。后来,物流公司的解决方案是,要么发货时用复印件,等拿到回单再人员描摹签名,要么通过快递邮寄回来。 对此,好签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微信端或者API形式对接物流公司TMS系统,电子回单虽系统流转,到派货网点后,师傅用手机或者专有设备扫面单上的标贴,就能绑定名下,当收货方签收后,电子回单直接存到物流系统中,从而可以快速回传给发货企业,也可以打印出来。 张子彦算了一笔账,2013年大宗物流交易次数已超过30亿次,按照纸质回单成本的20%来收取,每次在4-6元,这便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并且随着发展未来会是一个高于物流和上下游企业的“货物交易与回单”服务平台。 这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怎样保证签收是本人?张子彦告知,好签有两层保障,首先是把每一次签名笔记跟每一份文档唯一对应,假设有人把签名从X文件转移到Y上,好签系统会立刻识别告警;其次,好签会结合周围的生物特征、环境特征,包括声纹、所处经纬度等生成数字证书。张子彦强调,其他电子签名厂商用数字证书保证合同没有被更改,好签还用来识别身份,当出现纠纷时提供证据链。用生物特征做数据证书这一点,好签的思路很像记者报道过做身份认证的芯盾时代。 至于企业的数据安全,好签通过阿里云的安全体系来保证,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大企业,也可以采用私有部署。 据悉,好签产品于2016年12月正式上线,尚未做任何推广,已有11000多家用户主动找到好签注册使用,其中130多家付费企业,不乏华为、中粮、吉列等知名企业。目前尚未接入国家CA证书,基于的是pdf自身的证书,所以成本相对较低。谈到未来,张子彦表示,当企业的试用需求慢慢增多,在线上真正产生安全性顾虑使,才是市场发展的拐点,而此前好签要做的就是打磨好产品。 而团队方面,CEO张子彦曾在数字出版与电子政务领域有6年从业经验,在一年时间将方正Apabi上海市场从谷底拉至巅峰,CTO夏雨是连续创业者,有多年的证书安全技术、电子文档技术和加密安全技术经验,曾带领团队开发过江苏司法鉴定系统等。公司目前有9个人,正在融资下一轮。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1454.html
    新创
    2017年07月11日
  •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