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鼻祖WeWork斥资1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Teem
据外媒报道,众创空间鼻祖WeWork刚刚宣布收购软件初创公司Teem。据消息人士称,WeWork公司大概花了1亿美元进行此次收购。但是,该公司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Teem公司创立于2012年,负责开发设施管理软件。基本上,它就是一个会议室预约系统加上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公司弄清楚哪些房间未得到充分利用,或何时应该为会议室购买新的科技产品。它现在有超过2800个客户,包括在线旅游房屋租赁服务Airbnb、办公交流应用Slack、打车服务Lyft以及在线文件共享和云端内容管理平台Box。
“Teem公司始终只有一个目标:消除妨碍办公效率的各种障碍,创造完美的办公体验。”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和CEO肖恩-里奇(Shaun Ritchie)在一篇通讯稿中说,“加入WeWork公司,我们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合作伙伴,这有助于我们继续发展和扩张,从而为全球更多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收购Teem公司意味着我们多了一个超过100人的才华横溢的团队。他们将帮助我们为全球企业客户打造更完善、更高效的办公体验。”WeWork公司首席产品官施瓦-拉加拉曼(Shiva Rajaraman)在一篇通讯稿中说。
在被WeWork公司收购后,Teem公司将继续在犹他州盐湖城独立运营。但是,它的软件将会被整合到Powered by We服务中——这是WeWork公司整合了设计、设施管理和技术等的综合服务,它提供给员工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使用。Powered by We服务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它现在已“有了30多个项目正在运行中”。
犹他州盐湖城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中心,在未来,它应该可以给WeWork公司提供很多潜在的客户。而且,它还可以帮助WeWork公司拓展到湾区公司有兴趣进驻的其他科技发展中心,包括奥斯汀、丹佛和菲尼克斯。目前,WeWork公司在犹他州尚没有共享办公空间,但是它很快会推出。
在过去一年中,一直有人质疑WeWork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配得上它的200亿美元市值。批评者称,WeWork公司就是一家被美化的房地产公司。在今年8月,WeWork公司成了纽约市第二大的办公室租户。随着WeWork公司努力证明它的房地产业务将会转变成有利可图的企业软件服务,Powered by We服务的推出和Teem公司的收购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Teem公司是WeWork公司今年进行的第二宗9位数字的收购活动。在今年4月,WeWork公司还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共享办公空间裸心社。(乐学/编译)
来源:众创空间鼻祖WeWork斥资1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Teem
WeWork makes its third-biggest acquisition to date, shelling out $100 million for a software startup called Teem
人力资源技术企业发展迅速-收购势不可挡文/Julia Qiu
译/杨喆
人力资源科技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它几乎涉及到全球范围内从招聘到绩效评估的各个层面,据相关信息估算,该市场的价值约高达4000亿美元。在过去两年里,风投和私人股本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投入了近20亿美元,仅2017年前七个月里就投入了9亿美元。
大量新进企业涌现带来的冲击,使得现有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捍卫自己的地位,这也进一步促使人力资源技术整合的新纪元开启。
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已经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技术收购:日本人力资源巨头Recruit Holdings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雇主点评网站Glassdoor,促成了最大的一笔收购;年初时,ADP收购了Workmarket(该公司为雅虎和纽约时报等提供自由职业者管理系统);Adecco以逾4亿美元收购了General Assembly。6月初,Workday宣布收购旧金山公司Rallyteam。
这些巨头终于意识到,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正在不断创新,他们正秉持着“要么吞并,要么被吞并”的心态,活跃在人力资源科技的生态系统里。
但这种典型的“新旧碰撞,而后吞并以维持新平衡”的情况,并非是涌现出如此多收购的唯一原因。
实际上,人力资源创新是宏观形式所趋,它不断的改变社会对于工作的定义。你可以把人力资源技术看作是一个“堆栈”,一些通用的范畴则解释了员工所经历的每一环节。
一般来说,它包含(1)招聘 (2)入职 (3)学习与发展 (4)工资与福利 (5)绩效管理与反馈 (6)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当然,每个目录中还有其下更多的子目录 ;时至今日,“堆栈”中的特定垂直领域已经相当商业化了,所以最好的机会在这些领域之外。
招聘是值得一提的领域,在过去几年中,自由职业成为一个新趋势,流动办公也更普遍。得益于快速的全球化,和更为高效便捷的通讯,人们不必再朝九晚五,或者待在办公室才能工作。
能与自由职业者合作,或通过远程、移动办公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技术,都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些较为较著名的创业公司,比如Toptal、Hackerone和Slack也都致力于此(它们各有所长,业务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有诸多细微差别的人力资源区域,但重要的是在其中区分各种因素,例如垂直特定平台与一般平台、封闭市场与开放市场、企业与中小企业客户、熟练与非熟练工人、长期项目与短期工作。
在欧洲也有公司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法国的Side和Comet,以及德国的Gronda。这三个都是自由职业者平台,但却在招聘类型和场景上各有不同。Side是一个随需应变的平台,它主要通过学生的力量来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而Comet试图通过一个包罗万象的自由职业者“OS”(即社区、活动和一套支持工具和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Gronda则在社交媒体渠道迎合了服务业的需求,推广了人才的同时也建立了行业信誉。
招聘吸引人的另一部分,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来吸引人才。公司怎样才能不仅仅是吸引人们投递简历,而是能进一步了解候选人,且让他们在面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参与进来呢?柏林Heyjobs等初创企业将目标市场程序化,以便更好地了解求职者,而 Entelo则利用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被动求职者(即那些没有积极寻找新职位的人)。
一旦候选者申请职位,相关技术就会促使之后的每一个步骤都更有意义。瑞典的Teamtailor和英国的Beamery是我最喜欢的两家公司。前者将传统的求职者跟踪系统(ATS)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帮助雇主创建品牌网站,提供顶级的求职者体验。后者正在构建一个求职者CRM平台,以优化求职者的重新聘用流程和职位宣传。
另一个瞩目的领域是文化与参与度,回顾以前可以发现,由于其未有明确的定义及衡量标准,许多公司便忽略了这一因素。然而,随着千禧一代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且(如前所述)员工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自由职业或跳槽,企业再也无法将员工情绪当做儿戏了。毕竟,对于大多数职位而言,找到和培训一名新员工的成本,是远超过维持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所需的成本。Cultureamp和Glint等公司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它们为各级员工提供实时反馈工具,并为管理者提供可操作的见解和分析。在欧洲,类似的解决方案也在出现,包括丹麦的Peakon和法国的 Jubiwee,虽然每个公司应对员工敬业度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致的的是,它们都将员工视为利润最大化者、而非成本项目。
2018年已经过去了大半,有一件事不言而喻:技术驱动的趋势会继续改变未来的工作,这种改变伴随着收购——不可避免的行业整合,当然还有新旧重组。这一切将会带来许多机会,人力资源技术初创公司也参与其中,他们不断的影响变革,也使得行业巨头为之瞩目。
Julia Qiu is Associate Partner of Mosaic Ventures, a London-based Series A-focused fund.
原文链接:HR tech is evolving quickly — more acquisitions are on the way
刚刚,Workday 宣布收购Rallyteam,增强智能人才优化功能Workday Adds More Intelligence to Optimize Talent with Rallyteam Acquisition
Workday 刚刚宣布,收购Rallyteam ,Rallyteam总部位于旧金山,联合创始人兼CEO David Somers,创建于2013年,2014年产品上线,收购金额没有公布~
在2017年,HRTechChina报道过Rallyteam获得融资860万A轮融资,详细可以看新闻:Rallyteam完成860万美元A轮融资 。
Rallyteam 创办的原因在于CEO自己发现在工作中越来越沮丧,因为在当前组织中的发展和好的机会很难被发现(换岗),于是希望能够找到好的解决方案,于是乎就创建了这个公司,最早是有微软加速器孵化~~
关于Rallyteam在做什么,可以看这里:
Rallyteam发现,有才干的员工经常因为工作挑战不够,或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离职。这家创企正在和eBay等公司合作,提高员工留职率。
近日,Rallyteam完成860万美元融资,Norwest Venture Partners领投。Storm Ventres、Cornerstone OnDemand和Wilson Sonsini跟投。
Rallyteam联合创始人兼CEO David Somers表示,他们所合作的都是员工人数超过5000的企业。
该公司拥有一套软件,能够利用公共数据来为内部员工建立档案,然后办起“媒人”的角色,帮员工寻找工作机会和特殊项目。
Somers说,他们希望“找到拥有相应技能,并正在寻求新挑战的人”。
以下为官方宣布新闻: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Workday通过收购Rallyteam不断投资于机器学习的努力再次迈出了一步!
通过Rallyteam,我们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团队成员,他们创建了一个人才流动平台,使用机器学习,通过将员工的兴趣,技能和关系与相关工作,项目,任务和人员进行匹配,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员工队伍。
随着工作世界继续向人才和技能市场迈进,该团队将利用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为Workday的产品提供更强大的智能,帮助客户发现组织内外最优秀的人才,以满足业务需求。
对于Workday和我们的客户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所以请加入我们,欢迎我们的新同事们,并在未来的一年中继续关注更多细节!
We’re excited to announce another step in Workday’s efforts to continually invest in machine learning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Rallyteam!
With Rallyteam, we gain incredible team members who created a talent mobility platform that uses machine learning to help companies better understand and optimize their workforces by matching a worker’s interests, skills, and connections with relevant jobs, projects, tasks, and people.
As the world of work continues moving toward a marketplace for talent and skills, this team will apply its deep expertise to power Workday’s products with even more intelligence that will help customers uncover the best talent—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ir organizations—to meet business needs.
It’s an exciting time for Workday and our customers, so please join us in welcoming our new colleagues, and stay tuned for more details in the coming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