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
推进多云平台服务战略,微软宣布已收购云分析公司Cloudyn
本周四,微软证实已收购以色列云监控和分析创业公司Cloudyn。据悉,收购价格在5000万美元到7000万美元之间。.
早在今年4月,就有媒体就微软洽购Cloudyn做了报道。彼时,微软还在敲定最后的收购条款。现在微软终于正式官方宣布了这桩收购案。
微软的Jeremy Winter在官方博客上这样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微软已经签署了收购Cloudyn的最终协议,这是一家创新公司,帮助企业和管理服务提供商优化他们在云服务上的投资”
Cloudyn成立于2011年,多年来帮助客户在多个云平台上管理他们的云账单。截至目前,累计融资205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风投公司Carmel Ventures、印度软件公司Infosys以及Russia’s Titanium等。
据悉,Cloudyn的年营收介于50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这就表示5000万美元至7000万美元收购价至少是Cloudyn融资额的两倍,以及年营收的10倍。
微软一直在推动一种多平台的服务方式,而Cloudyn为微软提供了一个云账单和管理解决方案,收购Cloudyn符合正好这一整体策略。微软还能借此获得其它云平台的使用数据,这也让微软获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尤其是亚马逊AWS和Google云服务平台,主要有以下两点:
1.Cloudyn或成为微软投资组合的一个更有用的补充:帮助微软的客户监控他们的服务如何在云计算中运行,而这个过程对微软自己的服务也帮助。
2.Cloudyn本身也在积累大量的客户列表。据Cloudyn负责人介绍,它与“成千上万”的公司合作,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所有主要行业的领导者”。
据悉,微软还收购了其它几家以色列企业安全公司,包括Aorato、Adallom和Secure Islands。本月早些时候,微软以1亿美元收购了另一家安全公司Secure Islands。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1757.html
-
微软
利用人工智能筛选信息,自动化信息处理初创公司 Agolo 获微软 350 万美元投资
Agolo 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处理信息超载问题。公司日前宣布已经完成了Microsoft Ventures 和CRV共同出资的350万美元融资,参与投资的还有Point72 Ventures和Franklin Templeton。公司表示,将利用新资金扩大平台来适应资产管理者和投资银行,进一步改变金融服务分析师的工作方式。
Agolo成立于2012年,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摘要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处要点,帮助用户处理过剩信息。公司之前的测试版本帮助用户提取处Twitter中和他们最相关的对话和信息。早期的测试版也显示了在大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做这件事情是完全可行的。今天,Agolo被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汇总摘要软件”,能够对新闻、文档等信息进行自动总结。
使用自然语言,Agolo 技术能够分析数据内容,识别不同主题,并绘制它们之间的联系。公司表示,它已经与“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合作,通过亚马逊 Alexa语音助手来摘要Facebook上的消息。未来,Agolo 计划将产品集成到其他平台,如Slack,并将形式扩展到聊天,语音和视频。
Agolo首席执行官Sage Wohns认为,“总结”本质上是对内容和阅读的算法,人们有必要了解世界的信息,而Agolo 正在填补这一空白。与投资者的平台合作伙伴关系帮助Agolo 成为媒体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golo 将来在不同领域,包括金融服务行业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首席技术官Mohamed AlTantawy也表示,对于依赖于数据准确性做出高风险决策的人来说,Agolo 利用人工智能总结摘要信息,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最终用户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市场报告。
算法和人工智能越来越渗透到创意领域。类似Agolo的公司还包括 Automated Insights,Automated Insights 使用自动化来分析大数据并将其转化成比较形象的可视化报告。Narrative Science 则侧重于使用BI,从而实现自动化创建营收报告的目的。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3607.html
-
微软
传微软拟以60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云监控创企Cloudyn
据以色利媒体报道,微软打算收购当地云端监控和分析创企Cloudyn,收购价在5000-7000万美元之间。
Cloudyn成立于2012年,其SaaS平台通过提供分析和优化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云端成本监控自动化。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营和财务标准,收集实时数据,继而提高云端性能和效率。
自成立以来,Cloudyn融资已经超过2000万美元,包括2015年一轮融资的1100万美元。该公司宣称拥有几名知名客户,比方说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惠普公司拆分出来的惠普企业)和Ticketmaster。
2014年,Satya Nadella成为微软CEO,自那之后,这家巨头加大了在云平台的投入,“智能云平台”是他们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希望以此“重新定义工作效率和商务程序”,创造“更多的个人计算”。由于Nadella此前是微软的云与企业业务部门主管,着力发展云技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过去几年间,微软在云领域进行了多起战略性投资,比方说近期有收购开源软件工具与服务开发商Deis背后的团队。在微软的云技术投资战略中,网络安全是一大主要议题。
在此次收购中,Cloudyn的自动化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平台能够通过自动监控和自动识别低效工作,减少人力投入,这就符合了微软更广范围的云技术战略。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4月20日报道 (编译:蔡妙娴)
-
微软
微软打算推出新的任务管理应用To-Do,逐步取代两年前收购的Wunderlist
微软将To-Do应用整合到了office中。
微软想要把移动任务清单应用Wunderlist上的用户转移至一个新应用上。
日前,微软官网宣布将推出一款新的而且更为智能的任务管理应用To-Do,并且微软在官网发布了该应用的预览片。
To-Do应用由负责Wunderlist应用的团队亲自操刀,可以帮助用户提供一种更为智能、个性化、简洁的方式来有效利用每一天的时间。
微软方面表示,在没有将Wunderlist很好的融合到To-Do中前,公司不会让Wunderlist“退休”。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To-Do将取代Wunderlist。
在这之前,公司会提供一个过渡期。那些Wunderlist用户可以将任务清单、待办事项清单等导入到To-Do应用中,同时导入的更像清单也可以在微软其他产品(如Exchange 和 Outlook)中使用。
微软打算推出To-Do应用的计划此前就曾被曝光,当时功能正在测试一款新应用,代码名称为Project Cheshire。
在那时,该应用的整个架构还不够完善,不足以让用户创建清单、增加人物、设置提醒以及同步列表等。唯一一个有趣的功能是,它可以提供任务建议从而来添加清单。这一功能如今已经演变为To-Do应用中的“智能建议”功能。
据微软介绍,用户可以在To-Do应用中的“我的一天”页面下开始操作,它会提供一份用户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智能推荐”(该功能的按钮为页面右上方的灯泡形状按钮)来进一步规划自己的任务内容,同时它也可以推荐一些用户想添加的内容。
比如,如果用户昨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那么它可能会出现在“智能推荐”任务选项中。正如微软所介绍的,通过该功能用户不仅可以回顾之前的任务完成情况,而且可以查看即将需要完成的任务的截止日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将To-Do应用整合到了office中。该应用被创建到了Office 365中,并且被首次整合到了Outlook中。也就是说,用户的Outlook任务清单可以同步到To-Do中。
To-Do应用中的数据在传输的时候被加密以提高安全性。To-Do应用的预览版, I.T.管理员可以通过office 365管理中心获得,而消费者可以在iPhone、Android、Windows和web端获得。
据ZDNet 介绍,To-Do应用不只适用于office365用户。事实上,任何拥有微软账户的用户都可以使用To-Do应用,及时他们没有office 365计划。
目前,To-Do应用还不能满足所有Wunderlist 用户的需求。同时很多用户已经了解到,像Mac、iPad和Android平板这些平台还不支持To-Do应用。另外,任务清单分享也是不可以的。但微软表示,这些功能及服务会在随后推出。
此外,来自微软的员工在文章中评论称“用户期望可以将Amazon Alexa整合到应用中”。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到To-Do应用在未来几周内将支持工作账号,而且在未来几个月内将支持iPad App。
来源:36氪 ,作者:高小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1601.html
-
微软
微软推出协同办公软件Teams,依靠Office的用户资源挑战Slack
编者按:Slack是市面上功能较为完善、用户数量较多的办公协作软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不过,最近微软推出了免费的办公软件Teams。先不用说其功能和界面如何,就凭微软积累下来的强大的用户资源、其先天的平台优势以及品牌效应,就足以让Teams成为Slack的劲敌。以下这篇评测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一产品。
花时间评估了微软新推出的试行版Teams之后,我得出了这个结论:Teams会是Slack的劲敌。Teams是微软的用户自定义、基于对话的开放办公空间的一个数字化表现,微软今天默认给使用它的商业版Office 365的客户启动了Teams,不会收取额外的费用。
而在Slack上,公司成员可以在企业内部创建或加入不同项目或不同分工的频道。
不只是Slack和微软,其他公司也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这种作为“竞争的温床”的协作空间正在迅速涌现。例如,仅在上周,谷歌就改造了环聊(Hangouts),把它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叫做Hangouts Meet的视频聊天服务,还有一个叫做Hangouts Chat的团队导向的短信服务,看起来和Slack极其相似。而且仅在上个月,亚马逊就推出了Amazon Chime——在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上运行的管理服务。围绕着声音、音频以及对话建立。
就其本身而言,微软声称Office 365每月的用户有8500万,并且声称自11月推出科技预览版之后,有超过50,000家公司开始使用Teams。他们之中有埃森哲、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Expedia、J.B.亨特运输服务公司、汤逊广告公司、Hendrick Motorsports、Trek Bicycle 和Three UK。并且Teams可以在181个应用市场里获得,支持19种语言。
预览版之后,Teams 增加了超过100种功能。例如,团队中的成员关注了一个频道之后的通知功能得到了改善。你可以在频道内拖拽删除文件。还有一个在团队内安排会议的功能,微软能自动浮现出符合你想邀请参会的所有人的时间。
同时,Teams还增加了邮件整合和机器人支持功能,微软称其安全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我从一个微软Surface Book电脑设置的账号上得到了Teams的预览版。我工作于一家虚拟新闻室,可以进入新闻室的编辑团队,里面有突发新闻、专题报道等等这样的频道;有一个人力资源团队,有福利与办公室搬迁这样的频道;还有一个销售团队,里面有知识分享频道及机会频道等。(而且没错,现实生活中我不可能是编辑团队或销售团队里的成员。)
在团队环境里,你可以通过文本信息或是语音、视频聊天来和你的同事交流,我在测试里和现实生活里的微软员工尝试了这些功能。你既可以召开一对一或是面向小组的谈话,也可以对整个团队开放。
成员可以分享、共同编辑文件,也可以进入会议,每一个频道都有与之相关联的邮箱地址。作为Office 365的配套软件,Teams 和微软的其他app以及服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众多投资在微软 Office生态系统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例如,团队内的文件都被存储在在线文件分享里,你在团队内就能浏览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件。除此之外,你无需离开团队就可以在任何一个频道或对话里增加OneNote、Power BI(分析工具)或是微软的Planner tab,你也可以在这些标签页里工作。Office 365里的声音、视频和会议由Skype驱动,包括微软的 Teams。
你可以给编辑团队加入其他服务(通过连接器)——例如,增加 Asana、Facebook页面、Twitter、 Yammer、Google Analytics、Zendesk或是RSS推送。
Teams的主要用户界面被分成了三个版块,经过简短的学习曲线之后很容易就能掌握,但如果想要找到特定的人的话,你要花费长一点的时间。
最左边的是应用程序栏,你可以在这里感受产品里不同的体验:从你收到“@”提醒的活动推送界面跳转到聊天部门、团队部门、会议部门以及获得文件的部门。你可以通过点击中间栏的项目进一步浏览,也可以在右边的第三个栏里浏览自己的对话及其他内容。
你还能够得到“T-Bot”的帮助。因此你可以问它这样的问题,例如“提到了我或是@提到了我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我怎么收藏一个频道?”
Teams app可以在iOS手机上获得,我简单地尝试了一下,安卓系统也可以,而且正如你可能会期望的那样,在Windows手机上也可以获得。但是还需要做一些工作。例如,虽然你可以通过手机 app在Teams上输入语音,但是视频电话目前只能在安卓设备上加载出来,iOS和Windows手机将很快推出这个功能,微软说。目前也不能通过app来创建团队或是频道。
Team所推出的体验中,还有一个叫做“来客访问”的功能,这一功能使你能够邀请一个不在你们公司工作的客户、自由职业者或是潜在客户来访问常规业务,参观某个特定的团队或是频道。微软说他们正在积极地研究这个功能,并且希望能在第二季度推出第一波。
Teams很显然瞄准了企业的客户群体,但是微软同时也准备好了推出教育版本。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在当地足球俱乐部、宗教团体甚至是表亲聚乐部这样的地方创造出团队体验的人来说,却没有类似的消费者版本。
显然,哪怕是团队合作也有它的局限性。
但是大体上来说, Teams是一个智能的、免费的、精致的办公软件。
参考阅读
刚成立一年的Slack凭什么估值30亿美元?因为它是最好的SaaS公司
翻译来源:虫洞翻翻 译者ID:谢怀锋 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www.usatoday.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7915.html
-
微软
微软云服务 Micosoft Azure 全球出现大面积故障,目前已经恢复
今天,微软公司对外披露,旗下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的公共云服务 Microsoft Azure存储层出现了大面积故障,此外由于本次故障问题,也影响到微软其他服务出现了存储问题。
根据微软在 Azure 服务状态页面上的描述:
从 2017 年 3 月 15 日 22:42 UTC 开始,部分地区使用 Storage 服务的用户在执行服务管理运营操作(比如创建、更新、删除)时,可能会收到报错提醒。其他使用 Storage 的服务可能也会受到影响。重试可能会成功。此外,美国东部的一部分客户可能无法访问他们的 Storage 账户。目前,微软工程师已经确定了故障潜在原因,并尝试修复,目前正在处理该问题。微软将会在 60 分钟之后发布下一次故障更新信息。
根据 Microsoft Azure 状态页面的信息显示,在微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28 个数据中心里,26 个出现了存储故障。
此外,客户尝试创建新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s)时,可能也会面临问题。
无独有偶,就在几个星期前,亚马逊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云服务也遭遇了 S3 终端,导致其他服务宕机。在停机时间里,Docker、Medium、Slack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为等使用 AWS 服务的客户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亚马逊后来表示,该故障是由于人为错误造成的。
这回不是微软 Microsoft Azure 云服务首次出现问题了,2012年,该服务中断了超过半天时间。据悉,本次中断故障还影响到了微软的 VisualStudio Team Services (VSTS) 服务。
经过检查,工程师判定是因为电力问题影响了一个 single scale unit. 数据中心技术人员重启并恢复了该 scale unit 的电力支持。太平洋时间 11:27 p.m. 微软公司表示一切已经恢复正常。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7104.html
-
微软
云时代都要小心:微软Outlook全球大面积宕机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消息,微软电子邮件客户端Outlook周二遭遇大规模宕机,有数千名用户抱怨无法正常登录,导致无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
对此,微软发言人已给予证实,称一些用户无法登录Outlook,目前微软正在调查此事。据悉,此次宕机影响Outlook全球用户,英国、欧洲和美国用户均出现无法登录的问题。
据宕机监测网站Down Detector数据显示,在遭遇Outlook故障的用户中,60%的用户无法登录其电子邮件帐号,剩余40%连Outlook网站都无法访问。
对此,许多Outlook用户到社交网站上抱怨该问题。其中一位用户称:“我有几个帐号是用来做生意的,如果不能按时回复邮件,可能会失去这些业务。”
-
微软
微软遭遇“裁员潮”:本周裁减700名,今年裁员近三千人
一轮“裁员潮”即将席卷微软。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将在本周裁掉700名员工。而这仅仅是开始,微软打算在2017财年进行大规模的裁员,总共有2850名员工将受到影响。
2016年7月,微软在一份文件中透露公司将会在2017年6月30日结束的2017财年中裁减2850名员工。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5月份,微软却透露称裁员仅涉及1850名员工。
微软表示:“2016年5月,我们曾经宣布将会裁减1850个职位;除此之外,在未来一年里,我们还准备在全球裁减大约2850个职位,作为对之前计划的补充。按照计划,裁员将会在2017财年底之前结束。”
目前,全球共有1.130007亿员工为微软效力,相比其庞大的员工基数而言,此次裁员所涉及的员工并不多。
手机业务部门是以往微软裁员的“重灾区”。微软在过去的一个财年里总计已经裁员7400人,而其中有1850人在手机部门,而大多数为芬兰员工。微软在2014年收购了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业务,不过,Windows系统的手机并未取得成功,上季度Windows手机销量同比下滑了70%。
但据了解,本轮裁员涉及广泛,包括人力资源部、销售部、市场营销部、工程部、财务部等部门的员工都有可能面临下岗的危险。微软裁员的目的并非削减成本,而是升级各个部门的技能。
裁员在继续,招聘也在进行。目前,微软还有1000多个岗位正在全球范围招募。微软将在1月26日发布该公司截至去年12月底这一财季的财报。有分析师预计,微软这一财季的营收约为252.7亿美元。
人员重组伴随着业务转型,微软以前采用的是授权安装模式,如今尝试变成为用付费订阅模式,并希望向云计算模式转型。
微软这头大象正在艰难转身。
-
微软
为什么微软等公司取消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如何借假修真
作为一个OKR管理方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一直在说OKR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接触一些HR当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说OKR最好和绩效考评不挂钩,那你告诉我,绩效考评怎么做,奖金怎么发,如果不涉及考评,OKR有什么用。
坦白讲,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大家一听到绩效管理,总是下意识的和考评挂钩,似乎绩效管理就是为考评而存在的。KPI、360评估、强制分布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经理非常熟悉的工具,绩效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如何科学的制定考评标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发放和晋升规则。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绩效经理最为关心的显然是,你如何帮我制定这个标准,如何保证这个标准能让大家都满意。
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认为他们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提高公司的商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只有6%的企业认为投入的时间与回报相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绩效考评之所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找出一个科学的考评方式让大家都满意。单纯的去执行某种标准,总是会有一些短期逐利和本位主义的员工获得较高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兢兢业业不善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公的待遇。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评的合理性,而非工作本身。
近几年,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放弃绩效考核,重新思考绩效管理,如一些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埃森哲放弃了绩效考核”、“通用电气都不玩绩效考核了,怎么还在看!”“微软取消了强制分布”等等都在讲绩效考核的弊端,绩效管理本身一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成长,从而出色实现组织目标,而绩效评估则是考察员工过往的成绩,从而做出薪酬和和优胜劣汰的决策。
正如腾讯张小龙所说,“KPI是副产品,只有把事情做好,KPI自然会达成。”绩效考评也是副产品,只有做好了绩效管理,驱动员工做有价值的事,所谓的考评目的也自然会达成。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佛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借假修真”。意即人的肉体只是载体,是假体,人是借助这个假体修行,获得真我。对绩效管理就是,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结果也好、过程指标也好,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所以绩效管理要回归到绩效本质,工具只是帮助实现真我的手段,即如何通过这些假的工具达到驱动员工和完成公司目标的目的?
如果从正向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一个员工或团队能够高效率和超预期的完成工作?不外乎三点,1.有其认可的目标和价值取向;2.有合理的完成方法;3.有内在或外在的激励确保执行力
如何做到?传统的方法是用KPI去定目标,用标准的流程确定方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提高执行力。这样管理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管理知识密集型员工时,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员工更加在意的是你给我的目标是不是我认可的?标准的流程是否能达成应有的效果?奖赏和惩罚机制是否客观?
这需要我们管理时更加注重持续的沟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沟通什么?沟通目标达成一致,沟通实现方法达到培养员工和领导力,通过即时的调研和奖励促进协作。我们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增进沟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
1、利用OKR对目标进行不断沟通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它通过设置企业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帮助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团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能够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思维框架。
OKR通过对齐个人和团队及公司的目标,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价值,驱动员工实现目标。相对KPI,OKR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且OKR的目标是需要上下达成一致,而非某种基于考核的强制目标设定。
OKR的设定原则是:
目标设定要有野心,超出一点能力范围最好,要体现目标的价值及影响力
目标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目标对应的Key Result应该在4~6个
Key Results 要有截止时间并且可以量化
公司范围内争取做到60%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
所有敲定的目标应该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接受的,不能独裁
每个员工对公司目标及团队目标是非常认同的
确定后的OKR应该在全公司公开透明,且要高频率的review
OKR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OKR在google实行成功后、facebook、linkedin等硅谷公司大量采用,国内今日头条、杏树林、问卷网等公司也在推行,OKR越来越被企业青睐。
2、定期1对1面谈,促进员工成长
定期的1对1沟通能够更充分的掌握员工的心里状态,并达到培养员工、促进员工成长的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上下级定期进行沟通谈话。但事实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往往陷入不知道如何谈,怎么谈的境地,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在1对1面谈时,需要引导管理者做有效的沟通,培养管理者能力。
典型的沟通方法可能是:
破冰,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让员工讲讲最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取得的成绩,想要产生什么影响力
有没有什么晋升目标,需要什么帮助
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此外,除培养管理者必备的沟通技能外,还应该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和惯性,创造企业自由透明的沟通文化。
3、高频调研,听取员工声音,提高敬业度
美国有个公司叫tinypulse,这家公司是一个即时调研平台,专注于做员工敬业度调研,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简单的小问题,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公司的某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的调研是匿名的且高频的,相对国内一些企业每年一次大规模的敬业度调研,通过tinypulse反应出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客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员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自由发声,让公司知道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4、即时肯定,不定时赞赏
对罗辑思维熟悉的人可能听说过,罗辑思维内部有一个节操币制度,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10枚节操币,每一枚节操币都代表25块钱,员工可以把节操币发给任意他觉得对他帮助大,有很好协作精神的员工。收到节操币的同学可以在周边的店铺兑换咖啡、零食等等,一年中得到节操币最多的员工在年底还可以多领三个月的年终奖。除了罗辑思维的节操币,还有雕爷的波询币,乐纯的小红花等。这些不定时的肯定虽然带来的物质收入不多,但却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价值,每一次努力如果都可以得到同事和公司的认可,则下次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了,公司较易形成正向循环的激励机制。
5、360反馈,反馈而非考核
提到360,大家应该都不感到陌生,很多公司都采用360考核,个人、同事、领导多维度评价员工。但360的效果却评价不一,在一些公司完全流于形式,同事之间不说不足,只讲优点,不说例子,只讲套话。事实上,从360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从评估中让大家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之所以最终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这些公司也把360当做了考评的工具,360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强制分布的结果,一定要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员工,这样显然让员工之间不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具无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把360当做沟通反馈的工具,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可能反而会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企业绩效的达成应该是过程管理驱动,而非结果考核驱动,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培养领导力上面,而非建立考评标准上面。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些HR会问,道理我们都懂,也都在做,但考评也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么去淘汰不靠谱的员工,识别表现突出的员工呢。
如何考评
首先我们建议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考评中,这样反而可能会倒行逆施。其次,如果一定要考评,取消简单的指标性考评,而是可以思考把考评的更多权利放到直线经理和员工自己手里,HR可以提供知识性的服务,每个团队都应该有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会自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比如德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组长会回答以下4个问题: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钱为他支付奖金,我会给予其最高额的奖励。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远留在自己团队工作。
此人濒临表现不佳的境地。
此人如今已具备晋升条件。
微软在衡量员工价值时,会用影响力去判断。谷歌虽然有强制分布的形式,但谷歌更注重员工意见的达成,如去关于奖金分配和个人工作是分两方面两个时间段去做的。
相对简单的强制分布,这样的方式能让员工的能力体现的更加全面和立体。
最后还是那句话,借假修真,注重绩效沟通和管理,考评不是目的,以上这些做好了,考评结果只是是副产品。
本文作者,人才易(微信公众号:人才易)。致力于通过系统和数据驱动企业人才管理,打造企业级目标&OKR绩效管理的SaaS云平台,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目标管理、绩效反馈、1对1面谈管理、调研统计、赞赏平台等多个功能,通过系统化和数据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内部对齐上下级目标,建立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效率。
-
微软
改变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Dynamic Signal 获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微软领投
去年,LinkedIn 曾试图收购 Dynamic Signal ,之后可能会通过微软再次尝试对其进行收购。
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报告,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企业生产力要比其他企业高出 20%-25%。此外,Salesforce 的报告表示,86% 的企业高管认为无效的沟通是职场失败的主要原因。从 Slack 到Facebook 的 Workplace,一大批企业级应用程序正在处理和改变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
近日,企业级沟通 Dynamic Signal 获得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由微软的风投部门 Microsoft Ventures 和 Akkadian Ventures 共同领投,Focus Ventures 和 Trinity Ventures 等多家公司参投。截止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 6,830 万美元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1.5 亿美元。Dynamic Signal 将利用本轮资金扩大其国际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在管理、销售、营销以及顾客方面的投入,更好地为其世界级企业客户服务。
Dynamic Signal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目前拥有 110 名员工。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参与度和对公司的拥护。数百家世界级全球企业以及 85 家财富 500 强企业都通过 Dynamic Signal 推出、扩展以及衡量他们的公司通信,这项服务覆盖了 21 个国家、19 种语言。
Dynamic Signal 在众多企业通信工具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Dynamic Signal 的平台让企业客户通过广播消息与员工交流,而不是像大多数同行那样侧重于协作。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创建 API、跟踪分析读取的项目、构建浏览器扩展程序并与其他应用程序集成。Dynamic Signal 最近与 Facebook Messenger、Slack 和 Yammer 进行了集成。
Dynamic Signal 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Russ Fradi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以我们日常沟通的方式与员工交流的重要性。消息灵通的员工生产力更强,参与度更高,更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拥护者,对公司自上而下都有着深刻影响。我们将与投资者紧密合作,继续拓展业务,争取满足世界各地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Trinity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 Ajay Chopra 在一份声明中说:“Dynamic Signal 服务于被“遗忘的群体”,公司与这些忠诚的员工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Microsoft Ventures 副总裁 Nagraj Kashyap 认为:
Dynamic Signal 正在通过与现有全球业务流程无缝集成的企业级技术改变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方式。我们的投资代表了我们对这一块快速增长的业务以及 Dynamic Signal 的方法的信心。
微软的投资不仅仅是因为微软本身就在购买和建立自己的协作工具(Skype、Yammer以及最近推出的Teams),更是因为微软刚刚在上周正式完成了对 LinkedIn 的收购。
就在去年,LinkedIn 曾试图收购 Dynamic Signal,但最终未在价格上达成一致。LinkedIn 可能今后会通过微软再次尝试对 Dynamic Signal 的收购计划,对此,Fradin 拒绝置评。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