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
    榜单揭晓:2017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大奖“HRTechChina Awards”颁奖典礼完美落幕,奖项花落谁家欢迎查看! 2018年1月25日,天降瑞雪,由HRTechChina主办的2017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大奖颁奖典礼于凌空SOHO 国际影城盛大举行,此次论坛特别应用自动化智能系统,活动现场采用AI主持与人脸智能签到技术支持本次年度颁奖典礼。 HRTechChina也将在这一代表着变革的时刻,为行走在人力资源科技尖端的科技儿,为大家揭晓数项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最佳年度大奖! “2017HRTechChina Annual Awards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大奖评选” 由国内首家专注人力资源科技的媒体平台HRTechChina主办。专家评审团经过对各参加评选提名的人力资源机构,企业与个人提交的案例,层层筛选以及积极的审核,走访参评机构,企业的客户,致力于一个极具影响力及公信力的年度评选。 本次评选一共有367家业内优秀人力资源机构、企业、CEO提交申请参与,本次评选榜单及50强均来自提交申请的367家! 下面正式揭晓2017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大奖的榜单:   颁奖典礼上,300多位HR科技领头者,共同见证了此次在人力资源科技圈具有特殊意义的HR年度盛典。 同时,此次论坛我们为各位HR建立了广泛的HR科技人脉并了解2018最新人力科技动态,特邀请到京东集团人才发展部首席人才发展顾问刘超亮先生及原海尔HRD 张苏宁为我们带来最佳人力资源科技实践应用分享。   本次论坛于下午12:30-13:30进行签到,此次大会特别采用的刷脸技术,使得活动现场签到进行的有条不紊,特此感谢赞助商签到啦2.0为此次大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论坛于13:30正式开始,人力资源杂志副社长崔巍为大家带来了开场致辞。   紧接着HRTechChina於丹 为我们分享2017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总结汇报。   之后由京东集团人才发展部首席人才发展顾问刘超亮先生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从智慧人才管理系统搭建到HR思维颠覆”。   接下来是紧张的2017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大奖奖项揭晓环节,各项人力资源科技大奖最终揭开帷幕,并由HRTechChina授予颁发年度荣誉奖项。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产品奖 中国平安 乐才 离职宝 小爱科技 智鸟工作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产品奖 南方仕通 仁云 图谱 优面宝 智联卓聘 展招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服务机构 上海才赋人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知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谱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微知(上海)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创业公司 爱上学习 北京用友薪福社云科技有限公司 计蒜客 上海谷露软件有限公司 社保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大会气氛一度高涨,此后小爱科技、乐才、图谱分别为大家带来了2018最新人力资源科研科技产品展示。   展示过后是休息环节,各位获奖嘉宾及机构纷纷来到拍摄处拍摄专题照片。   休息时间过后,2017人力资源科技最佳应用实践奖及其他各项奖项均纷纷揭晓,并授予荣誉奖项。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交易 智联招聘1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51社保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快速成长企业风云榜 展招 i背调用友薪福社 劳勤 人力窝 实习僧 上海智思人力科技有限公司 薪人薪事 优面宝 易企飞(北京)人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CEO 智联招聘CEO 郭盛先生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创业公司新锐CEO 人力窝CEO 马西亚先生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应用实践奖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京东集团——Cosmos智慧人才管理系统 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张苏宁《定量方法在减员增效定编定员中的应用实践》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新锐投资机构 英格玛人力资源技术基金 2017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投资机构 东方富海 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 真格基金 截止此刻所有奖项均揭晓完毕,最后是原海尔HRD 张苏宁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定量方法在减员增效定编定员中的应用实践”。   论坛即将进入尾声,各HR科技从业者在此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交流,其余获奖嘉宾及机构也分别进行了专题照片的拍摄。     此次论坛更多图片均已上传到云端,您可点击此处链接尽情浏览,我们也将提供高清原图下载,欢迎查看!   下方为部分精选图片     
    头条
    2018年01月26日
  • 头条
    智能化管理人力资源,日本SmartHR获500 Startups领投1330万美元B轮融资 SmartHR是一家帮助日本雇主更加的创企。近日,这家公司在500 Startups日本分公司领投的B轮融资中,获得了15亿日元(1330万美元)的资金。 这家创企可能与美国的Zenefits和Gusto等公司类似,其目标是将日本的人力资源部门带入如今的数字时代。 SmartHR首席运营官Takafumi Kurahash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日本,很少有公司会想到在线管理人力资源,他们更习惯于电子表格和文书工作。” SmartHR成立于2015年,目前拥有50名员工。该服务目前针对的是新员工注册,传统上,这一环节需要在各个政府办公室之间来回搬运大量的文书工作。通过它所提供的服务,这一繁琐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字方式完成。目前,这一服务已经吸引了1万名客户,包括独角兽电子商务公司Mercari。 该创企未来计划将覆盖工资、福利等领域。 这笔资金将使SmartHR的员工人数增加一倍,帮助它开发这些新功能并搭建平台。该公司希望成为日本的数字记录系统,也就是说,它将向可在其平台上进行托管的第三方服务敞开大门。比如说,他们正在运行的一个小型试点项目,可以向人力资源客户提供名片印刷服务。 该公司预计将于明年推出自己的平台。而现在,它将主要研发客户要求的新功能,包括允许系统内存在多个分支机构或连锁店,这也是服装店和其他具有高水平雇员流失的高端商业街零售商的特别要求。 SmartHR也将利用这笔资金进行市场拓展。迄今为止,它都是通过线上推广服务。所以,该公司计划通过线下渠道(日媒体广告和展览)接触新的客户。 除了SmartHR本身之外,这一轮融资值得注意的还有500 Startups首次领投了B轮融资。500 Startups是一家多产投资者,投资组合超过1000家公司。除此之外,它还使用了一种在美国常见但在日本却不被使用的特殊目的实体(SPV)。 其中的好处是,一个SPV允许一家拥有更洁净上线表的单一实体购买一家创企的股份。不同的投资者通过SPV,拿走他们的股权。 主管500 Startups日本分公司的合伙人James Riney解释了什么他建议并最终使用SPV领投这项交易。 他说:“像SmartHR这样的公司不会经常出现,所以我们想知道如何才能让捕获的价值超过我们的早期投资。” Riney说,日本独特的、相当规模风险的融资生态系统使得SPV成为这种情况下的理想解决方案。 他解释说:“没有多少地方可以让创企筹集大笔资金。你可以在多个地方进行100万美元的融资,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会让创企失去自己的融资速度。” 在此次融资中,SmartHR首席执行官Shoji Miyata估计只花了10小时用于参与融资活动。这是因为Riney能够做很多的宣传,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Miyata团队的其他成员来保证SPV的承诺。 首席运营官Kurahashi也谈到了这一过程的效率。 他说:“融资是一家公司重新审视和完善战略的好机会,但这往往太过于耗时,会延缓公司的发展速度。而这次与500的合作,让我们只享受到了融资带来的好处。” Riney说这一次的SPV是“我们所知道的日本第一起”。在适当的情况下,500 Startups日本分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再次使用相同的方法。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月24日报道(编译:福尔摩望)
    头条
    2018年01月24日
  • 头条
    Gusto(原Zenpayroll) 宣布迁移Payroll 总部到丹佛 简单梳理下Gusto (点击查看Gusto信息),原名是Zenpayroll 针对中小微企业,起家于旧金山,与Hired\Zenefits 都相隔不远。 2012年加入了Y Combinator,2015年改名Gusto ,宣布进入当年火热的保险福利领域,一年后也就是2016年宣布进入人力资源系统服务,至此Gusto成为了薪酬、保险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综合服务商。 这个是简单的背景。 2015年他们在丹佛成立了办公室,随后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官方宣布薪酬、保险福利与HR系统属于不同的产品属性,为更好的来服务企业和产品开发,决定迁移Payroll Home 到丹佛。如我们所知Payroll 是他们的核心,基本就意味着Gusto 在转移总部。 同时官方介绍说旧金山永远是Gusto 的EPD(工程,产品和设计(EPD))的总部(Gusto EPD will always be headquartered in San Francisco. And the Payroll mission will always have teams in that city even though product and engineering direction will originate in Denver.)  
    头条
    2018年01月23日
  • 头条
    ADP收购WorkMarket以进一步将人力资本管理扩展至临时工,并为不断变化的员工创造更灵活和包容的解决方案 编辑的话:2017年5月的时候workmarket获得过2500万美金的D轮融资,这么快ADP就下手了!厉害的!   自由职业者劳务服务平台 WorkMarket 获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 AI编辑自动翻译中文:   ADP成为第一家拥有强大的自由职业者管理功能的人力资本管理提供商,并向所有员工(从W-2员工到1099家承包商)报告洞察力   罗斯兰,新泽西州- (Marketwired - 2018年1月22日) - ADP ®今天宣布收购WorkMarket,领先的基于云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使企业建立和管理跨W-2名员工,1099个承包商的综合劳动力,供应商和其他类型的工人。通过此次收购,ADP建立在其当前业界领先的工资和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组合上,帮助客户和员工实现工作方式的现代化,同时释放生产力,参与度和增长。 WorkMarket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纽约市。由联合广场风险投资公司,Spark Capital和Foundry集团以及Accenture Ventures等领先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支持,WorkMarket帮助公司以简单,安全和合规的方式管理他们的综合员工队伍。WorkMarket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收集,审查独立工作人员的工具,管理他们的工作,支付和评估这些工作人员。除了提供强大的自由职业者管理功能之外,该公司还扩展了其能力,帮助客户优化在任何劳动力类型上的工作。他们的客户群遍布全球品牌以及中小企业。 “在ADP,我们通过预测工作世界的演变以及如何像动态经济的兴起那样动态地影响我们的客户和现代化劳动力的需求而进行创新,WorkMarket使我们能够随时获得日益增长的队伍AD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arlos Rodriguez表示:“通过此次收购,ADP将继续保持传统,帮助客户跟上变化步伐,管理日益复杂的业务。“WorkMarket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自由职业者管理专家,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他们的团队加入我们的行列,并利用我们的全球影响力,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带来规模。 临时工队伍的兴起正在塑造全球劳动力队伍。ADP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美国企业已经依靠独立承包商,作为整体劳动力一部分的临时工也在增长。根据Gartner的数据,到2020年,将近60%的人力资源领导者将为员工和承包商采用统一的人才战略。通过此次收购,ADP成为唯一具有广泛功能的人力资本管理提供商,以便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深入了解由全职员工和临时工组成的新一轮劳动力市场。 WorkMarke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Jeff Wald表示:“WorkMarket团队非常高兴加入ADP,我们也有着共同的愿景,即让企业和员工能够更轻松地驾驭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我们期待着为ADP庞大的客户群提供解决方案。“ 交易的财务条款没有披露。 关于ADP(纳斯达克:ADP) 强大的技术加上人性化的接触。全球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公司依靠ADP云软件和专家洞察力来帮助解锁员工的潜力。HR。天赋。优点。工资。合规性。共同努力建设一支更好的员工队伍。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ADP.com。 ADP,ADP标识和更多人力资源是ADP,LLC的注册商标。所有其他商标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 版权所有©2018 ADP,LLC。版权所有。   ADP becomes first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provider with robust freelancer management functionality and reporting insights across all workers, from W-2 employees to 1099 contractors ROSELAND, NJ--(Marketwired - Jan 22, 2018) - ADP® today announced the acquisition of WorkMarket, a leading cloud-based workforce management solution provider that allows companies to build and manage an integrated workforce across W-2 employees, 1099 contractors, vendors and other types of workers. With this acquisition, ADP builds on its current portfolio of industry-leading payroll and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solutions that help clients and workers modernize the way work gets done while unlocking productivity, engagement and growth. WorkMarket was founded in 2010 and is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 Backed by leading venture firms such as Union Square Ventures, Spark Capital and Foundry Group, as well as Accenture Ventures, WorkMarket helps companies manage their integrated workforce in a simple, secure and compliant manner. WorkMarket's innovative solutions include tools to source and vet independent workers, manage their engagements, and pay and evaluate these workers. In addition to offering robust freelancer management functionality, the company has extended its capabilities to help clients optimize how work gets done across any labor type. Their client base spans global brands, as well as small and mid-sized businesses. "At ADP, we innovate by anticipating how the world of work evolves and how dynamics -- like the rise of the gig economy -- impact the needs of our clients and the modern workforce. WorkMarket allows us to provide ready access to a growing contingent labor pool and the tools to manage and pay them in a secure, efficient and compliant manner. Through this acquisition, ADP continues its tradition of helping clients keep pace with change and manage increasing complexity," said Carlos Rodriguez, president and CEO of ADP. "WorkMarket is a proven expert in freelancer management. We are thrilled to welcome their team to ours and to leverage our global footprint and bring scale to their expertise and technology." The rise of the contingent workforce is shaping the global workforce. ADP data shows that approximately 80% of U.S. businesses already rely on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contingent workers as part of the overall workforce is growing. According to Gartner, by 2020 nearly 60% of human resource leaders will use a unified talent strategy for employees and contractors. With this acquisition, ADP becomes the onl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provider with broad functionality for HR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and have insights into this new mosaic of labor, which will be comprised of both full-time employees and contingent workers. Jeff Wald, co-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WorkMarket, said, "The WorkMarket team is thrilled to be joining ADP. We share the same vision of enabling companies and workers alike to navigate the changing labor marketplace with greater ease, and we look forward to offering our solutions to ADP's vast client base." The financial terms of the transaction were not disclosed. About ADP (NASDAQ: ADP) Powerful technology plus a human touch. Companies of all types and sizes around the world rely on ADP cloud software and expert insights to help unlock the potential of their people. HR. Talent. Benefits. Payroll. Compliance. Working together to build a better workforce.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ADP.com. ADP, the ADP logo, and A more human resource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ADP, LLC. All other 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Copyright © 2018 ADP,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头条
    2018年01月22日
  • 头条
    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能否跑出DocuSign? 编者按: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基于SaaS交付模式的“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应用范围持续扩张,成为带动电子认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本报告来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网络空间研究所,分析了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的现状。enjoy~ 一、背景介绍 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是企业或个人解决“电子签名”需求的一种互联化签署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身份认证、电子文件签署、数据传输、电子文件存储和管理等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是代理文件签署人与权威认证机构和可信时间戳服务中心交互,(全部或部分)完成身份认证、数字证书申请、电子文件签署、时间戳植入、电子文件存证和调用、电子文件验真和举证等工作。 第三方电子签名的兴起主要由于用户对高效率、低成本的电子签名服务的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利用电子签名的文件签署方式开始兴起,并迅速表现出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利用电子签名进行文件签署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效率高、易于保存管理,避免了线下签署纸质文件的时间制约和人力成本高、后期纸质文件管理繁杂的问题。但也明显存在电子数据极易被复制、修改或删除的弊端。随着电子文件签署量和种类的日趋增加,企业对电子合同签署的合规性和合同有效性的需求、对电子合同管理效率的需求、以及对保障企业合法利益的需求都日趋明显,这对电子文件的签署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供使用可靠电子签名技术签署电子文件服务的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由此而生。 使用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优点主要是,一方面简化了签署人签订电子文件的操作,另一方面规范了签署流程。以电子合同签署为例,利用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签署电子合同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在自己的交易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出现,保证整个缔约过程及缔约结果的公平公正,有效防止由于双方的信任度不同而造成未来对于电子缔约数据的认可度的不同。 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通过平台进行签署、API嵌入式服务、本地部署三种。用户可直接在第三方平台注册,完成实名认证后通过平台进行文件签署,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和程序,用户签署文件使用的一般是一次性证书,这种服务适合个人用户及签署量较小的用户;部分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子签名平台API嵌入式集成服务,用户在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电子文件签署,使用的数字证书类型一般为软证书或云证书,平台为用户提供专用访问通道以保证API接口稳定,该服务模式一般适用于标准化文件的签署,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的采购合同、物流平台合同、保险系统的客户合同等;部分平台还可为用户提供电子签名平台本地化部署的服务模式,将电子签约室与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对接,使用独立服务器进行文件签署和存储,一般使用密钥存储在硬件Key里的数字证书,适用于对安全又较高要求的用户。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是通过可靠电子签名技术、时间戳植入等方式确保文本的不可篡改,从而保障电子文件签署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在产生缔约纠纷时,使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作为证据使用。由于签订过程中使用可靠电子签名的需要,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一般支持一家或多家数字证书认证(CA)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是电子认证服务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对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而言,其上游对接各类CA机构,下游对接各类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部分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的提供商(例如,我签平台的提供商沃通、安心签电子合同平台的提供商CFCA)是由具备工信部《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和国密局《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的CA机构,能够直接提供数字证书发行和管理服务。 二、发展现状 (一)政策环境显著优化 为推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发展和电子签名应用,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发〔2016〕108号)、《关于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7〕844号)等。 在推动电子签名行业应用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明确要研究制定政务活动中使用电子签名的具体办法,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中提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数据互联共享时,必须保证“实现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发〔2016〕108号)中多处提到电子印章并指出,政务服务申请人在线提交各类电子表单和电子文档材料时,根据所申请服务事项的要求,在电子表单和电子文档材料上加盖申请人的电子印章;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在事项办结时,应在办件结果电子证照及文书上加盖签发机构的电子印章。 在确认电子签名法律效力方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明确要求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或适时修订相关法规,明确电子票据、电子合同、电子检验检疫报告和证书、各类电子交易凭证等的法律效力。这些利好政策在深化拓展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的同时,为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发展提供了机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法律效力得到确认 从2005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推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发展及电子签名应用,也带动了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平台的发展。其中,法律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规文件包括《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国家密码管理局,2009)、《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商务部,2011)、《电子合同在线流程规范》(商务部,2013)等。 在推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发展方面,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提出“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2016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的《电子商务法(草案)》提出“国家推动建立与不同国家、地区间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流合作,参与电子商务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电子签名、电子身份等国际相互承认”。2016年5月发布的《关于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电子认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在确认电子签名文件的法律效力方面,199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将传统的书面合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明确将电子数据作为法定证据之一。上述法律条文从功能和效果的角度对于数据电文的真实性进行了规定,也标志着我国从立法层面上肯定了签署和履行过程符合要求的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对可靠的电子签名的要求及效力进行了规定,明确“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意味着电子文件之签署及履行依法与签字、盖章之纸质文件具备同等法律效力,为利用电子签名签署电子文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司法实践方面,经由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签署的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肯定。虽然立法并未对电子文件的签署过程做出明确要求,具备法律效力的签署方式也不唯一,但部分司法判决和劳动仲裁裁定表明,通过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采用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加盖可信时间戳的电子文件可以作为关键证据,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可。2015年的司法案例中,原告通过某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在线签署了电子借款合同,被告通过网络电子签名的形式出具了收条。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认定了电子借款合同和收条合法有效。2017年,在杭州市西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一起工资争议中,仲裁委员会认定在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e签宝)上签订的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在法律执行层面确认了通过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签署的电子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标准工作稳步推进 得益于电子认证服务业政策引导,我国电子认证服务相关标准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正式发布的电子认证相关标准达70余项。 电子签名技术和应用标准进一步推动了电子签名应用的发展。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策略分类分级规范》通过分类分级的方式,规范了用于商业交易、设备和公众服务领域的电子认证服务中的8种数字证书策略。2016年11月实施的《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分: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的机制(补篇)》对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的机制进行了更新。另外,与电子签名应用相关的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移动签名通用技术规范》、《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识别身份鉴别协议》等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其中《信息安全技术移动签名通用技术规范》界定了移动签名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具备移动通信功能的设备或移动设备中的电子签名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和测试方面的规范。 电子合同订立和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标准明确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在签署合规性方面的重要地位。2013年12月商务部颁布了《电子合同在线流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系统完整地对电子合同的订立手段、订立方法、订立存储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范》指出,通过第三方的电子合同订立系统订立电子合同,才能保证其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2016年5月,《电子合同订立流程规范》和《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电子合同订立流程规范》主要针对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订立电子合同的业务、系统开发和平台建设情况,规定了电子合同订立的总则、电子合同的订立及业务流程、身份登记业务流程及描述、身份认证业务流程及描述、电子合同签署业务流程及描述等。《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即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开发,该标准在已有的各类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以通用、完备、安全为指导原则,梳理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在合同创建、签署、归档、维护、查验、对外接口、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功能点,进行规范化整理。 (四)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平台数量呈指数增长。近三年,我国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的数量增长迅速,既有国内提供数字认证服务的CA机构,又有扎根电子签章、数据保全证领域多年的老牌企业,还有大量专注于电子签名应用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新老企业并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提供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厂商数量为34家,如表1所示。其中,CA机构推出的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有安心签、诚信签、信步云、签吧(JustSign)、我签文件、大家签和易签保等7家;从事电子签章、数据保全证业务多年的老牌企业推出的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有e签宝、易云章、金格信签、(易保全)君子签、一签通、彩云签等6家;专注于电子签名应用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推出的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包括契约锁、领签、快签、画个押、1号签、众签、上上签、可信签、中国云签、云合同、文签等22家。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2018年1月 2012-1016年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2年底,我国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数量仅为2家,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数量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整理,2018年1月 市场总体规模增长显著。虽然我国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整体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市场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5亿元,相比2015年的5000万元,市场规模年增长率高达200%,如图2所示。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亿元左右,2018年将破10亿元。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整理,2018年1月 平台从业人员过千。目前,大部分提供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企业属于人数在20-50人之间的小型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企业仅有e签宝和法大大;超过100人的平台有一签通、上上签、中国云签、存证云、点签网等,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在1500人左右。 多家平台年营业收入过千万。根据统计,2016年营业收入过千万的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有e签宝、中国云签、安心签、法大大、存证云5家,其中e签宝2016年营业收入约为5千万,其他四家平台的营业收入在1千万到2千万之间。上上签、一签通等平台的营业收入也接近千万。另外,2016年营业收入在百万级别的第三方平台有10家左右。 龙头平台用户数量和签约量形成一定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大型平台已具有一定的用户量和签约量,用户数量过百万,累计签约量过千万。截至2017年底,e签宝的企业用户突破40万家,个人用户超过6000万,累计签章量超过12亿次;中国云签用户数超过1000万,累计签章量超过3亿次;安心签平台用户量达数百万,电子文件日签署量超百万次。 对电子认证机构业务增长带动作用明显。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作为电子签名新兴的服务模式,对电子认证机构业务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使用的证书量累计超过7亿张。通过与CA机构合作(如表2所示)、利用电子签名技术助力用户签署电子合同,一方面促使电子签名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电子签名的应用模式,丰富了应用场景,推动了电子签名应用服务业的发展。以e签宝为例,2017年共计应用数字证书约3000万张,其中CFCA证书2500万张、其他CA证书100万张。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2018年1月 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根据向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对表1中的34家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分别在企业规模、产品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运营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六个方面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并分别排出在六方面前三名(或前三梯队)的平台,排名结果如表3所示,评估体系和评估细则见附件。该排名为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主管部门在行业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一个可量化的依据,也为使用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用户在选择第三方平台时提供参考,同时为第三方平台了解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2018年1月 (五)应用领域持续扩大 应用场景显著增加。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合规监管,要求业务往来必须签订合同,加之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具有高时效、低成本的特点,因此广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青睐,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签约量超过平台总签约量的10%。伴随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扩张,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增加,也开始向教育、旅游、电子商务、物流、金融、医疗、银行、建筑、地产、公共服务、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快速渗透。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制造业、旅游等多个行业的签约量已经超过平台总签约量的5%。 在此情况下,不同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有的致力于不断扩大行业应用范围,例如安心签已在包括工商注册、互联网版权、劳动合同、企业供应链电子合同、消费金融、互联网网贷、互联网银行等20多个行业内进行应用。有的专注于某一或某几个行业,例如,领签、签约宝和金棕榈都是专注于旅游电子合同的服务平台,其中领签已经有超过100家旅行社使用;中国云签则专注于互联网行业,提供支撑服务的B2B、B2C应用涵盖了银行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物流电子单据、二手车金融、互联网金融P2P、互联网信托、电子保单、电子采购等一大批“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行业。 提供多种安全等级不同的数字证书。除安全性的要求,用户对签署服务还有高时效、低成本的要求。为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字证书。通过平台签署电子文件以使用一次性数字证书为主;通过部署的客户端进行签署主要使用软证书;部分平台,如一签通等,提供的签署服务必须使用向CA机构申请的密钥存储在USBKey中的数字证书。另外,为消除用户使用硬件Key存储密钥的不便,e签宝、信步云、签吧等众多第三方平台提供密钥存储在云端的云证书。 采用多种身份认证方式进行实名认证。为有效解决网络身份认证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用户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大部分平台支持多种方式身份认证,支持个人通过邮箱、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四要素、人脸识别等完成个人实名认证,支持企业通过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对公转账等完成企业实名认证。e签宝、易云章等平台等,已经打通了公安部人口库、银联用户库、运营商实名用户库。文签等平台已将eID认证系统嵌入到平台中,用户可以使用公安部门的网络身份管理中心统一签发的eID进行登录、实名认证和电子文件签署,平台将eID提交公安数据库进行查询,证实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eID的真实有效性,既能达到实名的真实性要求,又达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 (六)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技术研发势头良好。为增强企业技术实力,部分第三方电子签名非常重视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投入,促进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据赛迪智库统计,2016年全年,35家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同时,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研发能力的持续提高,很多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积极申请专利,其中不乏独创的、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以e签宝为例,2016年企业技术研发投入金额约为1700万元,截至2016年底,获得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7项。此外,由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很多平台加强对融合新技术的产品和技术的研究,打造安全便捷的移动身份认证系统“手机盾”产品,积极探索基于云的电子签名服务和“云证书”解决方案,研发电子签名固化系统“区块链存证系统”。 引入区块链技术固化电子证据。为将文件内容、签署人、时间进行固化,保证所签署文件的法律效应,除了目前通用的电子签名技术,前沿的区块链技术正被研究引入到电子合同签署的流程中。其中,e签宝联合多家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仲裁、法院等权威机构构建联盟区块链,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证据存取证的联盟,通过借助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的特点,将文件通过不可逆的哈希算法生成字符串存在平台,同时存放在合作的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仲裁机构处,实现证据固化。目前,e签宝已经与联盟发布的区块链完全整合,通过众签SaaS服务签署的电子合同都自动在区块链上存证,联盟中的司法鉴定机构、审计机构、仲裁机构可以随时从链上取证。由于电子文件经加密后存放在了多个节点,有效解决了可能因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故障,用户担心合同安全的问题。另外,关于区块链管理私钥的技术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创新密码技术应用保障隐私安全。目前多种技术,例如云端密钥技术、原文沙箱保护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国密算法国产版式文件、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证据保全技术、隐私签名技术、基于分段加密的文档安全方案、HA高可用性技术等被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用来确保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云端密钥技术,用户每次进行电子签署时,平台/系统都会新发一个云端密钥,用完即销毁,同时密钥会进行分段存储,外界很难知道密钥全部存储位置。采用原文沙箱保护技术,结合符合PADES标准的数字签名标准,实现电子签名动作的分解,不需要用户将待签署文件原文传递到第三方签名服务平台,保障了用户敏感文件的隐私性及保密性。基于分布式密钥的文件安全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数据链条的集散来有效抵御网络攻击。 三、发展特点 (一)平台融资环境日趋优越 2014年以来,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并进入第三方电子签名市场,融资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融资金额也急速增长。2014年仅有中国云签获得3000万天使轮投资;2015年9家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获得11项投资,总额达到1.2亿元;2016年有10家平台获得12项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相比,2016年市场内融资金额的增长率超过70%。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2018年1月 (二)创新创业公司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属于电子认证服务业产业链中的下游新兴产业,部分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业务开拓精神的CA机构,包括CFCA、天威诚信、北京CA、数安时代、沃通、上海CA、湖北CA等,纷纷建设推出依托自身颁发的数字证书的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作为电子签名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从事电子签章、数据保全证业务多年的老牌企业,包括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知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易保全电子数据保全中心等公司,也积极拓展原有业务范围,推出第三方签名服务平台。更有出身于CA机构、律师事务所、数据安全、互联网、运营商等企业的创业者创立专注于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的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此类创业公司共有22家,占该领域企业的62.86%。 (三)业务综合性特点显著 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业务涉及包括电子签名、数据保全、电子商务、司法鉴定、法律等在内的多个行业,覆盖身份认证、(与国家权威CA机构合作)颁发数字证书、电子签章、文件及合同验签、合同模板、文件管理、加密传输、在线仲裁、法律咨询等业务领域,业务多方面兼顾用户需求,呈现明显的综合性。另外,多家平台还致力于提供丰富的附加服务,例如合同在线生成、流转、签署、监管服务。针对用户经常遇到的专业性问题,部分平台还提供合同模板、合同翻译、合同存储、检索、调取等服务,与司法鉴定、公证、仲裁等司法机构合作提供公证、司法鉴定、等配套服务,以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使用的便捷程度。 四、存在问题 (一)行业监管有待加强 电子签章运营资质尚未得到规范管理。在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文件时使用国家权威CA机构发行的数字证书至关重要。另外,电子签章属于商用密码产品,平台供应商需要有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商用密码销售许可才能进行电子签章的经营。但目前各平台均由开发商自主建设,所使用的数字证书的合规性,以及电子签章运营资质并未得到规范管理。目前支持全国所有CA机构的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只有中国云签和一签通两家。部分平台,例如文签、上上签、e签宝等支持部分CA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可信签、存证云、信诺签、楼兰云、闪签等5家平台并未注明其支持的数字证书颁发机构。商用密码产品销售许可资质方面,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的最新数据(2017年5月31日公布)显示,e签宝、安心签、诚信签等18家第三方平台具备电子签章运营资质,可在国家商用密码局系统内查询到,上上签、契约锁、快签、画个押等16家第三方平台商用密码产品销售许可在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局系统内暂时无法查询到。 第三方签约平台缺乏有效监管审查机制。相关部门缺乏对第三方电子签约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估检查的必要性认识,尚未对其建立有效的监管检查机制。一是缺乏进行检查的依据;二是未确定任何评估方式方法;三是第三方平台及其服务商的责任和义务尚未明确;四是监管机构不明确。在当前环境下,难以对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开展任何服务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导致市场上第三方平台鱼龙混杂,用户对第三方信任度不高,选择困难。对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监管审查机制亟待建立,监管审查工作亟待开展。 (二)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子签名签署的文件的法律效力缺乏认定机制。从法律的角度,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同等的法律效力”的重要前提,是使用的电子签名是可靠的且可被证明可靠。但一般电子文件容易被篡改、被否认,使用的电子签名是否可靠缺乏认定。一是缺乏法律效力认定的配套措施,包括认定的规程、技术手段要求及检测标准规范等,二是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缺乏与司法机关沟通的意识和行动,导致司法部门对电子签名的工作原理和法律效力并不了解,三是相关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维权通道,用户维权困难,过程波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电子签名签署的电子文件最终被判无效,或是很难作为有效证据采信。 事故追责制度尚未建立。使用电子签名签订电子文件必须符合规范流程才能形成法律效力,由于第三方平台的流程不规范可能造成签署文件无效、作为证据法律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追责机制尚未建立。一旦纠纷,由于用户和第三方平台并未进行明确约定,用户很难对平台实现追责。另外,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会保留大量企业、个人的身份认证信息,以及电子文件、合同等重要信息,可能发生信息泄露等问题。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泄露、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应采用技术措施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但并未就发生信息泄露事件时双方的责任认定与补偿环节做出具体的规定,用户难以就数据泄露安全事故追究第三方平台的关联责任,实际追责方面尚存在空白地带。 (三)产业实力还有待提升 多半企业实力有待提升。虽然资本市场在近两年高度关注第三方电子签名,但从融资上可以看出,除e签宝、法大大获得B轮、上上签获得A+轮投资外,大部分创业投资仍处在种子轮、天使轮和A论,公司发展前景尚不明确。专注于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企业规模较小,虽然有企业规模较大的CA机构开展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业务,但在该业务上收入较少。大部分提供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企业属于收入在百万以内、核心工作人员不超过10人的初创企业。 市场潜力未被激活。市场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需求度很高,但目前的市场规模还较小,与预测的千亿潜在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平台收入普遍偏低,营业收入过千万的平台只有5家。另外,由于社会对采用第三方服务进行电子签名的理解、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不高,使用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用户群体较小,企业用户投入不高,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仍是小众服务,市场潜力尚未激活。 备份、保险、法律、公证等配套服务不完善。第三方电子签名的存在是为用户保障电子文件签署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需要相关的备份、保险、法律、公证等配套服务保障其服务力度,帮助用户解决潜在的纠纷。目前各个平台提供不同的配套服务,没有配套服务体系,没有统一标准。例如e签宝提供合同模板的同时,还提供法律专家为用户拟定合同提供法律指导,但大部分平台不提供这类人工服务。契约锁、领签等平台提供公证服务,画个押提供司法鉴定文书,但大部分平台不提供该类公正和司法鉴定服务。提供数据保险和事故赔付服务的平台更是少之又少。虽然部分平台积极拓展服务模式,提供多项配套服务提高服务能力,但大部分品台的配套服务还不成体系,不能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专业人才匮乏。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电子签名相关学历教育不完善,未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岗位从业认证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尚不完善,同时缺乏对现有人才队伍开展的专业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技术开发、安全维护、法律支持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专业人才以及复合性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该领域扩张的重要因素。 (四)社会认知度急需提升 “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但社会对电子签名以及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水平较低。一是很多企业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存疑;二是不成熟的应用环境、不规范的操作流程、不稳定的后台服务、不完善的技术支持等问题导致用户使用遇到困难;三是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用户使用的信心不足,四是宣传力度不足致使社会的了解程度较低。这对监管机构、包括CA机构在内的相关企业,以及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自身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提升社会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五、发展趋势 (一)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司法效力认定机制逐步形成 随着电子交易及电子数据交换日趋频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银行、网上医疗等领域的纠纷问题也随之而来。建立完善的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司法效力认定机制,是保障用户权益、促进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和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方面,电子认证服务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包括CA机构、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以及相关行业联盟,都在大力推动电子签名司法效力认定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领域规模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必然会推动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司法效力认定机制的建立。加快出台可靠电子签名认定标准、形成电子签名司法效力认定机制是发展趋势,也成为未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联盟开展工作的重点。 (二)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市场规模将扩大 随着互联网+时代B2B、B2C等新兴产业的兴起,电子签名场景变得异常丰富,这为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提供电子合同签署服务为例,全国有7000万家企业,上规模的在1200万家,目标用户为1400万户,以每户每年签订50份合同为例计算,每年的签署合同量为7亿份;金融行业的单年签约数就在百亿份;快递业2018年的签约数在1000亿份;另外全国就业人口数7.7亿人,每年都需要签署劳动合同。所以这是一个拥有千亿规模的市场。同时,可信身份战略发布、可靠电子签名标准颁布将带动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市场发展。伴随着企业用户的不断成熟,用户使用信心的逐渐增强,用户预算的不断提高,进入第三方电子签名领域厂商数量的增加,行业爆发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展望未来五年,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应用和服务市场将快速形成上百亿元规模。 (三)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企业整体实力将显著提升 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刚刚兴起,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企业竞争力度加大、大量社会资本助力,第三方平台企业的实力将显著提升。一是市场需求增加将刺激企业发展,对平等、中立的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署、证据托管的需求增加将刺激第三方平台企业的发展。二是企业竞争力度加大将带动行业发展,市场在近三年出现了超过30家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将提升自身实力以增强竞争力。三是大量社会资本的注入有助于企业实力的提升,第三方平台的融资额度从2015年1.2亿元上升到2016年超过2亿元人民币,至少17家平台获得投资,大量社会资本的注入,必将带动企业整体实力实现大规模提升。 (四)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应用场景将激增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对无纸化办公的需求逐渐影响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将转化为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需求。使用电子签名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实现电子文件的签署,第三方平台能够保障电子合同签署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目前,互联网金融P2P(电子商务)是第三方平台服务的一个主要切入口,未来几年,受到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影响巨大的行业,例如旅行、O2O(离线商务模式)、B2B(公对公)行业,甚至教育、建筑房地产、物流、医疗、银行、建筑建材、培训、地产中介、制造业、商贸等行业,都将展现出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巨大需求。可以预见,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应用场景将在未来几年激增。 (五)服务从单一文件签署向电子签名纵深解决方案平台服务转型 随着技术应用及服务模式上的创新突破,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必然日益增多,一体化服务将更加完善。目前第三方平台已经开始突破单一的文件签署和验签服务,增加配套服务,未来必将向电子签名纵深解决方案平台服务转型。一方面将服务向上扩展,与权威CA机构合作将服务范围扩大到身份认证、数字身份管理等可信身份领域,另一方面将服务向下延伸,提供电子文件存储、管理、调取等电子合同保全服务和电子文件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服务等司法服务,形成电子签名纵深解决方案。同时,随着服务应用场景的激增,平台将兼顾考虑用户需求和行业特点,打造个性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解决方案。 六、对策建议 (一)推动形成电子签名法律效力认定机制和事故追责制度 只有构建系统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充分保障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行业应用,进而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的发展。一是制定国内可靠电子签名证书标准,根据法律要求起草制定涵盖电子签名产生、存储、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流程的可靠电子签名标准;二是制定具体法律效力认定配套措施,包括认定的规程、技术手段要求及检测规范等;三是建立电子认证服务行业与司法机关的沟通渠道,促进司法部门从意识上接受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四是建立认证行业主管部门与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合作的电子签名效力认定联合工作机制,逐步打造用户基于电子签名的维权通道,为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针对目前事故追责制度缺失的问题,制度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平台责任和追责办法,就补偿环节做出具体的规定。 (二)强化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监管检查 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在近几年迅速崛起,主管部门应引起重视,对平台监管、服务评估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尽快将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纳入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平台资质审核机制,对第三方平台的运营资质进行审核,对符合运营资质的平台发放证书;二是建立长期监管检查机制,对第三方平台运营的合规性和服务质量开展评估工作;三是引导第三方平台与国家权威的CA机构合作,使用CA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加强其提供服务的合规性。 (三)支持电子文件签署技术和服务创新 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应深入研究各行业、领域对电子签章服务的应用需求,多方面挖掘电子签章的潜在应用,加快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攻关和应用服务模式创新。一是大力推动身份认证、人脸识别、加密传输、应用于移动端的密码技术等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二是大力拓展新业务模式,提供涵盖身份认证、数字身份管理、电子文件签署、存储、管理、调用、公证等功能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三是积极研究行业针对性方案,拓展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服务的应用场景,推动第三方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满足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需求,扩大应用市场。 (四)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专业人才短缺是大部分第三方平台,乃至诸多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作为电子认证服务业的下游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电子签名相关的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注重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能力。此外,第三方平台应与CA机构合作,建立一套系统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并颁发认证证书,有针对性地为行业培养紧缺人才,打造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领域的中坚力量。第三方平台可以利用“资格证书”这一门槛,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平台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五)充分利用行业力量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面临很多共性问题,比如身份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平台合规性等问题。仅依靠平台独立地开展研发创新和宣传推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集中多方力量、利用各方资源共同努力。建议第三方平台加入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一方面,依靠其在行业协调、自律、服务企业等方面的功能,跟其他平台共同参与技术培训、法律咨询、标准制定、宣传培训等活动,共同促进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借助行业联盟力量,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应用沙龙、成果展示、科普展览、专家访谈等,大力宣传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其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件——竞争力评价 (一)竞争力指标体系 随着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领域的快速兴起和服务领域的逐步扩大,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的竞争力成为影响该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竞争力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引导行业公平竞争。本文制定了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及评估细则,从企业规模、产品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运营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分别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每个方面又选取了多项要素作为评价子因素。 企业规模 一般来说,大规模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综合实力,包括新产品开发能力、营销网络的建立、企业形象的总体策划能力等。本报告从平台提供商注册资本、平台年度营业收入、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从业人员数量等三项子要素对企业规模进行衡量。 产品/服务竞争力 产品/服务竞争力反映了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市场上各平台之间的实力对比,是衡量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产品/服务竞争力包括产品/服务情况、合作CA机构情况、身份认证方式、法律服务、电子文件管理服务、保险服务等六项子要素。 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储备能力,是衡量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竞争力及发展前景的重要方法。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的竞争实力将主要取决于技术实力,要想争得市场份额,拓展生存空间,求得自身发展,就要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应用创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数量四项子要素。 市场开拓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是衡量第三方电子签约服务平台市场服务能力及发展前景的重要方法。市场拓展能力包括营业收入增长比、融资金额、有效数字证书使用量、客户量、签约量、业务覆盖领域等六项子要素。 运营能力 运营管理能力是衡量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综合运营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运营管理水平是影响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运营管理能力包括运营合规性、诚信度、客户保障机制等三项子要素。 服务保障能力 服务保障能力主要用来衡量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在人员培训、咨询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否具备支撑服务的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包括咨询服务方式、服务及时性、人员培训服务等三项子要素。 (二)竞争力评估细则 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竞争力评估细则进一步确定了每个指标中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在评估细则中,每项评估要素的总分为5分制,每项总分满分也为5分,通过分项要素的分值累积算出总分。 企业规模,选择平台提供商注册资本、平台年度营业收入、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从业人员数量等三个评估要素进行评价,每个评估要素满分均为5分,企业规模总得分为15分。每个分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具体见表5。 产品竞争力,选择产品/服务情况(种类)、合作CA机构情况、身份认证方式、法律服务、电子文件管理服务、保险服务等六项子要素进行评估。每个评估要素满分均为5分,产品竞争力总得分为30分。每个分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具体见表6。 技术研发能力,选择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数量四项子要素进行评估。每个评估要素满分均为5分,技术研发能力总得分为20分。每个分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具体见表7。 市场拓展能力,选择营业收入增长比、有效数字证书使用量、融资金额、客户量、签约量、业务覆盖领域等六项子要素进行评估。每个评估要素满分均为5分,技术研发能力总得分为30分。每个分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具体见表8。 运营能力,选择运营合规性、诚信度、客户保障机制等三项子要素进行评估。每个评估要素满分均为5分,技术研发能力总得分为15分。每个分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具体见表9。 服务保障能力,选择咨询服务方式、服务及时性、人员培训服务等三项子要素进行评估。每个评估要素满分均为5分,技术研发能力总得分为15分。每个分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具体见表10。 来源:36氪,作者:徐宁。
    头条
    2018年01月22日
  • 头条
    6 Best Recruiting Tools Of 2018 [Infographic] In 2018, hiring volume is again predicted to increase with 61% of recruiters expecting to hire more people. According to SourceCon’s State Of Sourcing Survey, increased hiring volume coupled with stagnant recruiter headcount means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for recruiters are tools and technology. Here’s a list of the 6 best recruiting tools you should be using in 2018 summarized in an infographic. Recruiting tool #1: AI for screening 2017 was the year of AI and automation tools and adoption will only pick up steam in 2018. One of the best recruiting tools of 2018 will be AI to automate screening because it helps solve a major challenge for recruiters: too much volume. Jobvite reports the typical high-volume job posting receives more than 250 resumes with 65% of these resumes ignored on average. Designed to integrate with your existing ATS, automated screening software uses AI to learn what good candidates look like based on your past hiring decisions. The software learns what your employees’ experience, skills, and other qualifications are and then applies that knowledge to automatically screen, grade, and shortlist new candidates (e.g., from A to D). The benefits of using AI for screening ar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your cost per hire by 70% and reduce time to hire from 34 to 9 days. Recruiting tool #2: Rediscovering previous candidates Virtually unknown as a concept in 2017, candidate rediscovery is the practice of mining the existing resumes in your ATS to source prior applicants for a current req. Software that allows you to conduct this type of rediscovery is poised to become one of the best recruiting tools of 2018 because a typical ATS isn’t set up to be able to easily search and rank previous candidates for current job openings so Rediscovery is different from keyword or boolean searches because it uses AI to lear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ole and then scans resumes to find candidates with matching qualifications. In 2018, candidate rediscovery will gain interest as a tool that allows you to tap into the talent pool that you’ve already spent resources attracting, sourcing, and engaging. Recruiting tool #3: Recruitment chatbot Recruitment chatbot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in 2017 and are poised to gain serious attention in 2018. As a recruiting tool, a chatbot use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understand text like a human would. The main functions of a recruitment chatbot is to streamline the top of the funnel by providing real-time, on-demand communication to candidates. Its functions include answering FAQs about the job, providing feedback and updates, and scheduling a follow up or interview with a human recruiter. One of the biggest trends in 2018 will be candidate experience. A recruitment chatbot holds the potential to massively improve the candidate experience by enabling time-strapped recruiters to provide unlimited and instantaneous, albeit electronic, touch points. Recruiting tool #4: De-biasing software Unconscious bias was a huge topic in 2017 and an entire industry of de-biasing recruiting software has sprung up in reaction. Specifically, recruiting tools that use AI to identify and remove bias from job descriptions, resume screening, and sourcing. These recruiting tools use AI to fight unconscious bias during the sourcing and screening phases by ignoring candidates’ demographics (e.g., implied race, gender, and age) from their resumes and online profiles. Related to bias, workplace diversity will continue to be a big focus in recruiting in 2018 and tools that work to diversify the candidate pool will be in hot demand. Recruiting tool #5: Super-targeting job ads 2017 saw the introduction of targeted job descriptions and this trend will continue in the next year. New methods of job ads include re-targeting candidates (e.g., advertising your role to people who’ve visited your company website before) and geo-targeting (e.g., advertising your role to people physically nearby). With a tighter labour market and the spray and pray model of sourcing officially dead, recruiters will be eager for better tools to get their job postings in front of the right eyeballs. Recruiting tool #6: Recruitment marketing software 2018 will be the year that candidate experience finally gets its due. A big part of that push will involve recruitment marketing. Recruitment market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ing best practices, such as analytics, multi-channel use, targeted messaging, and tech-enabled automation, to attract, engage, and nurture candidates who haven’t yet applied to a job and converting them into applicants by communicating your employer brand and value. In 2018, recruitment marketing software will be the best tool to create brand awareness of your company and interest in your open roles, attract candidates who self-select themselves into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keep candidates informed and engaged throughout the recruitment cycle.   Ji-A Min Head Data Scientist at Ideal Ji-A Min is the Head Data Scientist at Ideal. With a Master’s in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i-A promotes best practices in data-based recruitment. She writes about research and trends in talent acquisition, recruitment tech, and people analytics.  
    头条
    2018年01月22日
  • 头条
    易企秀完成B+轮融资6400万人民币,由东方富海领投 今日,易企秀宣布获得B+轮获得融资6400万元,本轮由东方富海领投,老股东宽带资本、中网创投、金慧丰继续跟投。截止到现在,易企秀第二轮融资累计金额达到1.24亿人民币。在此之前,易企秀在2014年在北龙中网内部孵化,2015年9月获得华控成长基金A轮投资,2016年8月获得金慧丰领投、宽带资本、丰厚资本、盛世资本、名片天下、光音网络的B轮投资。 易企秀产品上线至今3年零80天,收获企业用户近3000万。对于本次投资,领投方东方富海合伙人顾永喆表示:“东方富海一直重点关注企业服务领域,易企秀在2B领域,通过H5制作工具从线上聚焦了大量的企业属性用户, 从具有传播需求的内容编辑器顺势切入营销推广,整个业务链符合客户需求、延伸自然,极低成本开拓了移动营销领域,走了一条和传统2B企业完全不同的路。我们将全力支持易企秀团队、助力其成为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夯实编辑器体验,向智能编辑器探索 与传统的编辑器相比,易企秀H5编辑器实现了从离线编辑器到在线编辑器的降维,在此基础上,将编辑器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拆解和需求分析,陆续实现了H5编辑器在PC端、APP端、WAP端的三端编辑,同时不断优化编辑器效率和产品适用性,包括但不限于特殊功能产品化、智能化、H5模板的行业深化、创意深化、丰富种类等等,帮助用户随时随地制作一个酷炫易企秀场景。 据悉,针对H5编辑器的优化迭代,易企秀未来还将实现同一H5作品在不同端的编辑和推广应用,将编辑器在现有基础上继续降维、做轻,进而向智能编辑器探索过度,把更多的工具创新、功能创新、内容创意开放给用户。 布局推广产品线,延伸H5投放能力 目前,腾讯社交广告(包括朋友圈广告和公众号广告)已正式开放marketing api,易企秀作为腾讯社交广告开放api合作的服务商之一,率先打通了合作入口。同时,立足中小企业营销推广刚需,易企秀H5创意制作平台新升级,布局易企秀广告投放服务平台,首期推出“一站式朋友圈广告”。易企秀平台的近3000万企业用户对于朋友圈广告的投放需求,将在易企秀单平台实现彻底满足。 易企秀广告投放服务平台基于H5创意优势,延伸产品投放能力,从广告制作,广告定向,广告优化,数据监控,再营销,全环节系统性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广告投放服务。 全面提升企业会员服务质量 从企业营销流程的最基础环节—“营销物料制作”需求出发,在企业会员服务方面,易企秀又延伸营销需求链,探索并推出了与营销强相关的推广、数据分析等全系产品服务链。 企业会员对于通过易企秀所进行的投放和推广,能拿到更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表单收集,曝光量,互动量等检测广告质量,分享走势、分享渠道、传播来源等数据深入分析转化效果,用户画像、场景访问深度等功能让你用数据认识用户,抓取精准用户画像。 关于易企秀B+轮之后的发展计划和动向,易企秀创始人兼CEO黄金如是说:“本轮融资我们将主要应用于智能编辑器、智能推广优化引擎的建设,目前易企秀已经积累了海量的H5作品数据,推广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建模,将为用户打造一个更加好用,智能的H5编辑器和自助营销推广平台。“ 据悉,易企秀目前已和生态通小程序开发平台达成合作,联合打造新型企业小程序生态链,企业能够通过易企秀会员账号强势进入小程序风口,抢占新型流量市场。同时易企秀支持场景转换小程序,0代码易操作,让企业小程序更酷炫,让品牌推广更简单。 【猎云网(微信:ilieyun)】1月19日报道
    头条
    2018年01月19日
  • 头条
    面向互联网从业者的AI求职平台,职人鲨已获5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近日,职人鲨CEO白银鷃向记者透露,职人鲨已经于2017年4月完成5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微家实业(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职人鲨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业务执行等。 职人鲨是一个面向互联网从业者的AI求职平台,通过对国内互联网公司进行全面的信息挖掘,职人鲨使用户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目标公司,包括融资、团队、产品、新闻、直属leader及竞品等。职人鲨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数据模型,挖掘出有前景的创业公司,预测个人的职业发展,从而帮助求职者做出更理性的求职决策。 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共有9000万家,2017年上半年招聘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18.9%。在白银鷃看来,尽管不同分类的求职平台有许多,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并不存在垄断的可能,后入者仍然有机会。 首先,求职作为一个高频的场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招聘的信息往往会发布在多个平台,多渠道地获取和公司匹配的人才。其次,现有的一些招聘平台信息较杂乱,甚至还有“虚假公司”的招聘信息,严重影响了求职者的用户体验,也并不能够帮助求职者做出更加理性的求职判断。 为此,职人鲨定位于招聘市场上游的过滤器,旨在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发现好公司、找到好工作,来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匹配的人才,帮助人才找到更适合自己职业规划的企业。具体来说,找到好公司是指职人鲨会通过多数据源接入及企业自主数据上传,形成关于企业的基础数据,同时结合采集的社区场景内的多元化数据,构建多维度企业画像,全方位评估公司。 在职人鲨的推荐这一栏,就体现了这一特色。通过整合这些信息,对公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并标签化的表现出来,如:优秀团队、知名风投、媒体热议、近期融资、风口行业等,更直观地针对求职用户的偏好提供选择。   白银鷃表示,目前职人鲨更像是一个各大求职平台的入口,通过各大求职平台的纷杂信息进行梳理、筛选、整合,优选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找到好工作这方面,职人鲨为求职者提供的是客观的职业发展分析,并针对你的个人画像提供个性化的推荐,这也是职人鲨区别于其他求职平台的特色。 而这一方面则要通过智能数据决策和求职招聘社区来实现,建立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职人鲨能够双向过滤无效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精准匹配人与职位;基于关系链,职人鲨通过话题引导、面试经验、短视频等形式,能够更加扁平化地连接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提高反馈率,积累社交数据。 通过求职平台作为切入,职人鲨希望最终构建的是一个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公司。职人鲨平台于去年11月底上线,目前PV(页面访问量)在1万5千左右,UV(独立访问用户数)在5000左右。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白银鷃,原100offer运营负责人,原途牛旅游网、Made-in-China等上市互联网公司运营骨干,近十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 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崔颢甜 ,90后,原埃摩森猎头顾问,后转行互联网从事产品工作;技术负责人高源远,连续创业者,原上海旺资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风控副总。 【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1月16日报道(文/丁琪)
    头条
    2018年01月17日
  • 头条
    以“简化工作生活”为愿景,人力资源服务初创公司PeopleStrong完成新一轮股权融资 据外媒消息,人力资源服务初创公司PeopleStrong宣布获得了一笔股权融资,具体金额并未对外披露,投资方为知名数字支付及餐饮优惠券公司Zeta。 记者还了解到,,本轮融资之后,Zeta公司获得了PeopleStrong少部分公司股权。此外,通过双方在战略和商业上建立了合作伙伴,这两家公司决定在本周晚些时候联合推出一款专注于人力资源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PeopleStrong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本次股权融资不是单纯地募集资金,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该公司已经和Zeta进行了多次接洽,因此双方才决定推出这款人力资源移动应用。目前,PeopleStrong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175家企业客户,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0万,而Zeta公司现在也可以访问这批客户资源了。 本文作者:Joker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头条
    2018年01月16日
  • 头条
    张小龙现场“约战”跳一跳,发布2018微信全新计划(内附演讲全文) 刚刚出现的是我打游戏的画面,被大家看到了,那个不是我最好的水平,因为有点紧张,我最高分曾打到6000多分。当然我是练习了很久了,并不是我比大家更厉害,而是我有很多时间去练习,这个游戏我觉得挺好玩,我自己在游戏里面获得了一个称号,叫“无聊大师”,像上个星期我打了到6000分,我发现我获得了一个称号叫“立地成佛”,一不小心变成了佛系。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因为我们在朋友的排行榜可以看到,所以很多朋友会问我,你这个分数是自己打出来的吗?是不是一个外挂或者直接修改后面的数据库得来的分数,但这个引发了我挺多思考。 跳一跳这个游戏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Demo来做,其实是微信新版本里为了体现微信的小程序、小游戏这样一个平台的威力,所以我们其实是很匆忙做了一款特别简单的游戏。 这个游戏发布以后,其实它的效果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自己开玩笑说,这个游戏突然变成了有史以来可能用户规模最大的一个游戏,因为它的DAU大概到了1点几亿,但同时出现了很多外挂,我没有想到这么小的一款游戏也会有那么多外挂,我朋友圈的朋友也打出了特别高的分,但是我相信不是他自己打出来的。 1.跳一跳遭遇很多外挂,引发的两点思考第一方面,当我看到我的朋友用外挂打了一个很高的分的时候,我的意识里对他的信任度可能会降低一点点,朋友之间的信任会出现问题;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像在跳一跳这样一个小的游戏里面,如果一个用户看到里面有一堆外挂得了很高的分,对其他一些每天在练习,试图把自己的水平提高,而打一个高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可能就没有动力继续去练习,继续超越自己个人的最高分数。所以这样一个行为,外挂行为其实会破坏整个系统的规则,并且让规则立即变得失效。 所以,我们这个小游戏发布以后,我们就开始花了很多很多时间来打击外挂。 对于外挂来说,其实这种对抗是无止境的,你今天用这种能力对抗,可能第二天外挂又提高了一种新的办法。我们采取了一些特别的办法,这里可以泄露一点点,对于这样一个游戏来说,其实它的成长是非常艰苦的,我并不认为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不经过练习就立即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按照这一点,我们会判断每个人是不是有一个成长曲线,如果不符合这样一个成长曲线,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是你作弊的一种行为。所以大家应该看到了,最近朋友里面的外挂高分突然就少了。 我们也看了一下,系统里面超过3000分的大概有30个人左右,我们游戏的同事跟我说,希望通过我在这里发一个邀请,在目前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们想请现在能够打到3000分以上的用户到我们的办公室,当着我们的面打一下,并且他可以获得一个很特别的礼品。当然其实我们是想看一下,人类在这样一种运动里面,最快的一个进步速度可以有多快。 顺带说一下,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我把跳一跳的分数打的这么高?它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无聊的游戏,但是在我看来,它可以让我很放松、很平静,是一个放松的手段。可能跟大家对它的认知不一样,很多人对它的认知是这个东西让人更紧张了,心跳加速了,但是在我看来完全不会,“跳一下”、“跳一下”只是一个很平静的过程而已,所以大家如果花一点的时间,练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你也会像我一样把这个游戏当做让自己放松的一个办法。 2.对于产品的几点思考 这是我在公开课的第三个年头,其实我特别开心每年可以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在座的各位聊一下关于微信的一些思考。 ■ 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自己会说话的,但现在我认为微信到如今将近10亿用户的一个时间点,也许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把我们背后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更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助于用户和整个生态对我们的理解。但我还是认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所以大家也看到这么几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开过自己的发布会。 我记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一个版本,它的启动页是一个大幕,然后它拉开了,出来一些文字,我一直认为那样的一个东西才是微信的发布会,就是每一次一个新版本,出现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那就是微信的发布会,就像这次我们在启动页里面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为什么我们会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就像刚才解释的一样,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很放松的方法,我也很期待这样一个小游戏,因为它简单到让你可以有一个面对自己,一个最个人的时刻。大家在微信上的时间,因为你可能会有很多的消息要处理,朋友圈里有很多信息要你去点赞、评论,可能还有很多工作的信息也夹杂在里面。这个时候玩这样一个小游戏,反而是一个非常正经的事情,当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小游戏能像跳一跳这样,跳一跳不是我们刻意做的游戏,它只是我们小游戏平台的一个实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第三方游戏能够像跳一跳这个游戏一样得到用户的喜爱。 ■ 微信怎么做一个最好的工具?关键是做好对或错的选择 回顾一下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我之前我们说过微信是一个工具,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微信就是一个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这个目标其实挺大,也挺难,因为我们确实只是希望做一个最好的工具,所以我们很少去谈平台,其实也很少谈生态,对用户来说平台是什么,生态是什么他并不关心。 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我觉得除了要有最专业的能力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们会面临有很多很多的决策,可能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很多决策,作为一个最好的工具,我认为是经常要做出一种选择,在你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但是那样做可能是利益最大化的,在对和错以及利益最大化方面我们经常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微信来说,我认为我们每天在做的选择里面都遵循一个标准,就是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不是说它是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 有很多人会说微信很克制,微信很有情怀,但是内部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情怀”两个字,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做一个好的事情并不是克制什么,而是要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是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错,这样一系列的判断很理性的过程,而不是靠一个感觉我这样很有情怀就好了,所以大家看到微信好像每一个版本的变化不是非常大,但是包含了很多选择,更多是一种舍弃,很多事情我们做了,但是我们觉得不好,就舍弃了。 关于对错,我记得以前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大人只讲利益,小孩才谈对错,我觉得做产品也是这样的,我们如果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可能会让我们的产品越走越偏,变成它里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这样我认为会失去产品更本质的东西。 ■ 尊重用户和个人,是微信必须坚持的 我觉得做好这样一个产品,可能我们需要很多专业的能力,以及对于一个事情的判断有很多,但是在产品之外,我觉得对微信来说,有一个价值点是我们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户,尊重个人。在这一点上我蛮自豪的,我觉得微信在这一点上比其他很多产品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也经常用这一点提醒自己,这是我们最本质的一个东西,我们怎么样去坚持它。 之前看朋友圈,有朋友贴出来一个图,是微信新注册用户收到的微信团队发出的一段话,这段话是从QQ邮箱开始的传统。 举个例子,我们在很多产品里面都会看到“您”这个字,但是在微信我们说不能对用户称“您”,而是“你”。我们并不需要用一个很尊敬的态度称呼用户,而是应该当朋友一样称呼,所以应该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这个写进我们的产品条约里面去了。后来再也没有人敢在产品中对用户过于尊敬,因为我们一旦对用户过于尊敬,那说明我们可能怀有目的,可能需要骗一点什么东西过来。 所以我们说尊重用户和尊重每一个个人,意味着我们可能把用户当做朋友,意味着我们必须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也意味着别的什么——我在这里可以简单罗列一些: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从微信第一个版本的时候,它的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觉得从技术的角度,大家可能会有很多需求,我们希望能够做到聊天记录云端的同步,换一个手机,所有的聊天都还在那里。我要感谢当时的Tony(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他说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聊天记录都没有保存其实是最好的,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坚持我们的系统设计是不保留用户的聊天记录的。当然很多用户会挑战我们,说我们居然连这样一个云端同步的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只有苦笑,因为我们相信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角度来说,系统里面没有用户的聊天记录其实是最安全的。 当然我们也更加不会有其他一些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包括我们从来不会给用户发任何的骚扰信息。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大家在微信里面有没有收到过任何一条系统下发的营销信息,应该是没有的。 在尊重用户的层面来说,我觉得我们算是业绩做得最好的一个产品,当然它会体现到每一个小点里面,包括我们不发任何系统的推送,我们不去做任何诱导的行为,也包括我们不允许第三方做任何诱导用户的行为,甚至包括我们不想做太多的活动去感动你,然后带来一些流量。 举个例子,现在快到年底了,可能每个产品都会把自己换一个节日的LOGO,并且帮助你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活来感动你,但我们并不想做太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故意去感动一个人也是挺不尊重他的表现。整体来说,我觉得我们在产品里面要保持特别高的专业度,同时我们希望真正能够把用户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听从我们驱使的群体,这样都不是太尊重他的表现。 对于微信,从它第一批用户开始,直到现在,它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甚至到了如今将近10亿规模的时候,反而是我们自己要提醒自己更多,其实我们到现在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几年以前刚刚面市的一个产品来看待,我们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心态。 3.关于“用完即走”去年提到“用完即走”,我发现大家对于这个词有特别多的一些误解。大家都会说,因为大家都离不开微信,所以才会说“用完即走”,去年对这点可能没有解释得特别清楚,我其实只说了上半句话,用完即走,但其实还有下半句话,走了还会回来。 用完即走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越高的效率越好。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以后,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能做别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个工具里。 比如说用微信,我们当然希望微信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帮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希望用户一直低效率地在微信里处理事情,如果他一天信息的处理要用两个小时,那我们应该帮助用户尽可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处理完,而不是说一定要把两个小时的任务变成三个小时,让他在微信里花费更多的时间,我认为如果那样就不是一个用完即走的概念。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户再回来,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当一个用户在一个工具里用得很愉悦,用得很高效,他才会下一次回过头来使用这个工具。我们现在说的小程序也是这样的,小程序应该是帮助用户尽可能在短的时间里面完成一个任务,并且离开这个小程序,这样的话他才会有很好的体验,下一次他会继续回来用这样一个小程序。 当小游戏发布的时候,也有人说小游戏是不是用完即走?我觉得小游戏也是小程序的一种,它跟过去的APP带给用户最大的不同是,它比过去APP使用都更为方便、更加快速。像我们在一个群里面,以前如果有人说我们斗地主吧,我发现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大家并不是下一个斗地主的APP,而是宁愿买一个扑克牌回来。 我们在小程序做了一个斗地主的小游戏,往群里一发,发现这个效果比APP好很多,因为对群里每一个人来说,只要点开这样一个小游戏,立即可以跟朋友玩一局了,这样一个体验我觉得是比APP要好很多的一个体验,并且它是一种真正的用完即走的概念,就是群里面有这样一个消息过来,点开用完了,不用再去管它。 4.关于“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作为一个具有平台属性的工具,它肯定会有一些平台性的内容,比如订阅号、小程序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态度,即我们是怎么面对这样一些平台内容的。我们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坚持我们的平台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我觉得“去中心化”与其说是平台的策略,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代表着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脑,我们认为这样一种系统的健壮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只有一个大脑来驱动的系统。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微信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App了,所以微信本身是不是就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 我觉得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跟前几年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浏览无数的网页,在各个网页之间跳来跳去;但现在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头部的App里面,微信可能是这些头部APP里面用的人最多的,或者说最耗用户时间的。但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微信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因为微信里面可能会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不同的公司来提供的,微信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地方,并且微信并不给这些服务提供一个特别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户自己去发现。 微信平台一直想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应该去影响各个服务的存在,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尽可能的让更有价值的服务自己能够浮现出来被用户找到,而不是我们去左右,这也是我们刚才说的去尊重用户的一个体现。所以之前的公众号,我们也是这样一个思路。 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用户在微信里面,系统不会推荐他去订阅某一个公众号,将来也不会。同样的,对于小程序、小游戏来说,我们也希望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用户自己来做。这是关于“去中心化”的思考。 5.关于公众号的一些思考我知道在座的朋友对于公众号、小程序会有很多的期待。我们最近一年在小程序里面投入了特别大的时间和精力,但公众号还是很多人特别关注的,我自己也觉得在公众号这里,我们的进展可能会比小程序慢一点,但我们还是继续在努力改进它,我也把大家对于公众号的几个期待,以及我们的行动简单的说一下。 ■ 第一件事,是关于大家很期待的App 之前,有很多朋友在期待公众号App的发布,其实我们之前是做了一个App,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发布,因为我觉得它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一个预期,当然我们也会看是不是对它的预期太高了。 大家也会看到,公众平台的发布后台其实是在PC里面的,这其实是挺奇怪的一件事情,因为微信是为手机而生的,我们对于PC版本很慎重,我们故意不去做重它,甚至在很早以前就说PC版本只是一个输入的地方而已,它不应该是一个特别独特的版本,但是对于公众平台的管理平台,我们把它做成了一个PC端平台,所以我认为我们很早以前就应该要出这样的手机端了,只不过后来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一直没有出,其实挺可惜的。后来,当我们想要出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想,应该把电脑的东西直接移植过来,还是我们要针对手机平台单独设计一个更好的公众号的App?在这个点上我们纠结了特别长的时间。 当然,现在这个App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会对外发布出来。 ■ 第二件大家可能很关注事情,就是关于公众号赞赏的事情 对赞赏这方面,我们在2017年跟苹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可能是因为红包和赞赏这样的一些行为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它不一定能体会到这样一种功能,所以它可能挺难理解这样一种中国特色的东西的。后来经过一些协调,大家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认知,所以我们很快会把“赞赏”恢复回来,并且我们会做一个很大的改动,就是对于赞赏来说,我们之前的赞赏其实是对一个公众号做赞赏,但其实这里的本质应该是对作者做赞赏才对,所以这里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现在的赞赏对公众号这样一个行为,是对的吗?还是我们应该直接对公众号背后的作者赞赏?这是不是一回事。 在跟苹果这次协调里,反而让我们思考更多的东西,我们觉得要改造我们的作者体系。在之前公众号的体系里,我们并没有把作者当作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对待。我们新的改版中,赞赏将会是针对作者进行赞赏,而不是针对一个公众号进行赞赏,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将来在公众平台里,你会看到作者是一个独立的栏目,每个作者我们会看到他的介绍,看到他历史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一个作者可以对不同的号进行投稿,所以作者会被我们更加重视的重构一下。 另外一个也有很多人提出来“公众号只能写长文”,我觉得这与我们早期公众号没有做一个独立的APP有关,因为如果是一个手机里的APP,我们可能在很早以前就会想到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用户用手机做创作,而不是一定要在电脑上写长文出来,我们也会想有没有别的方式使我们在系统里面产生一些短的内容,这是我们在公众号体系里面下一步会做思考的问题。 ■ 第三件事情,有人问订阅号要不要做信息流?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事情也让我挺惊讶,很多人在讨论订阅号要不要做信息流的问题,你们觉得应该做吗?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过要把订阅号作为一个所谓的信息流,订阅号只是大家订阅的一个集合,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去改善一个用户对于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对用户订阅的东西怎么样才能找到它,找到重点,这个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但到最后就变成大家以为订阅号本身要做成一个所谓的信息流,这个就很奇怪,这是两回事情。 如果大家一定要去看所谓的信息流,大家可以用我们的“看一看”,在里面看一些信息,但是订阅号本身是用户自己订阅的,所以我们只会去改善阅读效率,而不是胡乱变成不受掌控的信息,以上是关于订阅号的内容。 6.关于小程序自从去年,我们在这里提出小程序以后,这一年过得有点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最初的预想达到了。 最初的时候我们特别害怕,有了公众号那样一个积累,我们特别害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被炒的很火,有一堆人过来说这是一个风口,这是一个绝对不能错失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变成一种被透支的流量,然后它就挂掉了,我们特别担心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所以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其实看起来特别保守,说我们在小程序方面什么都没有,大家不要指望太大了,它真的只是针对线下这样一个场景做的一种应用。 ■ 小程序作为新的平台,我们宁愿“先紧后松” 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很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在朋友圈里面已经发生了太多次各式各样的、很奇怪的,我们预想不到的、营销性很强的行为,使得我们屡屡要跟他做一些对抗,所以在小程序这样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宁愿先紧后松,宁愿在一开始采取一些更保守的策略。我们在发布以后,大家可以在小程序这里不断更新自己,逐步提供自己的能力,让整个小程序平台的能力能够丰富起来。 一直到这个版本小游戏的发布,通过一个游戏他才明白了什么是小程序。我承认对很多普通用户来说,他其实并不关心什么是小程序,什么是游戏或者小游戏,但我特别高兴我们通过类似于跳一跳这样的例子告诉他,他不用关心什么是小程序,也不用关心什么是小游戏,对于他来说他能立即触达,并且使用它。 关于小程序我还想多说几句,对于小游戏,应该说这是我们抱以最大希望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们花了最多的时间努力做好的一个事情,我们对它有足够的耐心,可能比第三方更有耐心一些。 那是因为我觉得对一些面向未来的基础的架构性设施来说,我并不觉得说我们设计好它的功能,用户立马卷入进来就获得成功了。相反,我觉得我们需要更长的周期铺垫它,需要它慢慢成长起来,对于小程序我只能说,我们对这样一个形态耐心非常足够,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它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我们并不希望它突然变成一个被催肥的东西,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一样,比较有耐心去看待它。 ■ 小程序是万事万物的一个表达语言 我们为什么这么看好它?所有的概念在上一次的公开课已经讲的特别细了,在我们看来小程序还是代表了一种表达方式,我认为在未来万事万物可能都是包含信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用某一种方式被人触达,跟人沟通,小程序刚好是这样一种信息的组织方式或者说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所以小程序最终的目的不光是在线上可以玩一个游戏或者获取一个服务的信息,对于线下,对更多的一个场景它就代表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能见到的任何事物它背后的信息以及对于它背后信息访问的方式。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作为万事万物的一个表达语言,它就是做沟通的一种信息组织方式,这是我对小程序更为抽象的一种表达。 ■ 微信拥有最好的时间和机会来做这个事情 对微信来说,我觉得我们有最好的机会来做,可能历史上很多公司也曾经尝试过要通过一种更轻量的方式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但是我认为,我们甚至可能比其他包括手机厂商在内的更多平台,更有一些优势来做一种跨平台,让信息无处不在,随时可以访问到的一种信息技术的组织形式。 所以对于小程序来说,可能外界也会对它有一些误解, ■ 小程序不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 比如说很多人会把我们的一些系统性、平台性的行为影射为当前的风口,但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任何一个风口去做任何特定的事情,所以有些人说小程序是不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承认其实会有很多的电商会用小程序这样一个形态,做了很多很有创意的一些电商的应用,对此我们特别鼓励,但是我们不会说小程序是专门为某一个领域去准备的。 就像小游戏也是一个小程序,但是我们不会说小程序是为游戏准备的,就像公众平台一样,我们更多希望小程序是一个通用的平台,我们不会专门去扶持一个平台里某一个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把一个平台做的足够抽象,反而使得不同的行业可以在里面获得一些更好的、创新的空间。 ■ 微信不会给小程序做中心化的导流入口 大家还会有一些误解的地方,是微信会不会给小程序做一些中心化的导流措施?其实我们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小程序是一个基于去中心化而存在的一个更大的平台。 当然,在新的版本里面会发现,很多人说微信给了一个很大的入口,就是一个下拉的窗口,可以下拉到一个小程序出来了,对不对?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演示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 打开微信的第一页,使劲往下拉,你会看到底下有一行字。很多人会说上面是一个入口,它到底是不是入口呢?我不太愿意回答,我是希望你往下拉,那个回答就贴在那里了:“这不是入口”,它不是吃的,不能入口,它如果一个入口的话,那我们说了半天的“去中心化”岂不是毫无意义了吗?所以它是一个什么?它只是一个任务栏,是一个快捷方式,是我们对于小程序的一种切换快捷方式。如果大家用过Windows或者别的操作系统,你可以回想起来在不同应用间是怎么做切换的。   通过上一个版本,我们做了两个事情,第一个我们通过下拉这样一个方式,使得小程序的切换更为简单了。每一个小程序的右上角有一个圆形的按钮,这个按钮是用来关闭的,当然你长按它也可以看到一个任务的切换,但是我们认为那个圆形的按钮其实跟之前大的版本圆形按钮很像,所以你一按它那个小程序就缩回去了。所以,这里并不是一个中心化的入口,它只是我们对于小程序切换更好的一个任务栏,是一种切换的方式。 ■ 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 还是会有人问我,小程序跟App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我们并不认为小程序是要来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序是要去丰富APP的很多场景,在很多场景里面可能一个App太重了,反而变得不方便,比如说你在线下看到一个东西,你非要针对这样一个东西下载一个App的话,是一个挺难做的事情,门槛太高了。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我们希望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扫描一个二维码,甚至在更遥远的某一天,是通过一个眼镜直接可以打开一个小程序,这是真正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的事情,我们看到任何的事物可以立即打开小程序,我们希望是这样的东西,而不是去下载一个App。 对于线下来说,我们更多是希望扫描二维码,那么对于线上来说是什么样的方式呢?当然大家首先想到是通过一个入口,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对于线上我们一直在推动一个事情,大家也看到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是,里面有“搜一搜”功能,可能大家用得还不多,但是没关系,我们也特别有耐心,我们希望这个功能打磨的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人慢慢用得多起来,搜一搜里面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能够搜到小程序的数据或者搜到小程序提供的服务,如果大家现在打开手机搜一个航班号,其实你会看到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关于这个航班的实时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小程序来提供的。我们把这个航班号的搜索直接转移给了小程序去完成,并且把小程序的结果反馈回来了。所以在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线上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这样一个能力做到的。 7.关于小游戏另外,这里想提一下关于小游戏,小游戏也是特别多的人关注的东西,后面有关于小游戏介绍的专场。 跳一跳发布以后,我看到很多用户的反馈,其中有一个反馈我觉得讲的特别有意思,很多人说跳一跳有毒,想把它给卸载了,我就很开心,因为他卸载不掉它,因为他也是根本不需要去安装的。 当然这个看起来好像引起用户的困惑了,因为他不玩了,居然没有办法卸载它,但其实这才是小程序本身的定义,就是你不用它就可以了,并不存在要把它卸载这回事,它并不需要你卸载。 小游戏是我们在小程序这样一个平台很好的实验,我们希望通过小游戏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戏开发厂商进来,并且是基于小游戏所定义的这样一个平台规则。我希望它是能够让用户发现和体验到更多更好的一些游戏的存在,这次在小游戏的发布里面有一个小游戏叫做纪念碑谷,我觉得它的制作质量非常高。所以小游戏应该是我们近期最大的探索,当然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解决,这里还是挺值得我们去期待的。 我们希望在微信平台里面有很多高水平的小游戏,玩一个小游戏变成一个正经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浪费时间的事情。 8.关于企业微信最后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关于企业微信。 外界可能对企业微信也会有很多的期待,其实我们自己在用微信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体会到很不方便的一点,我们微信里被各种各样工作的信息所充满了,特别对于腾讯来说,大家也知道有网上工作的习惯。有了微信以后,我觉得大家的工作的强度更大了,并且更辛苦一些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内部也说,能不能把工作信息转移到企业微信里面去? 企业微信这里想要提的一点是,很多企业会提一个需求,我们怎么样通过企业微信接触到企业之外的客户,这些企业之外的客户目前都是在用微信?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需求,企业微信里面的员工怎么样通过企业微信去直接跟微信的客户发消息?我们最近正在做这样一个事情,就是让微信和企业微信之间的消息可以互通,也就是一个微信的用户加了一个企业微信的用户,但是在他看过来并不用区分微信的帐号到底是在微信里,还是在企业微信里,所以我们正在做这样一种消息的互通,希望通过这一点能帮助企业员工,给他们更强的能力,使得他不必再用个人微信号去添加一些微信的顾客、微信客户,而是用企业微信就可以做这样一个事情,这是关于企业微信下一步的展望。 9.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计划:探索线下生活其实说到这里,我想我讲的东西可能也差不多了。 我们刚才回顾了一下微信的基本态度,以及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我们对它的一些看法,这里我们还有下一步想要探索的事情,可以跟大家聊一下。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们会看到互联网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实现线上生活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我记得在最早的时候,我们上网,我们叫上网冲浪,当时你有一个电脑,有一个浏览器,有一个网线就可以上网冲浪,每个人都觉得很兴奋,因为通过一个电脑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现在为什么没有这个提法了?因为现在每个人拿一个手机就在冲浪,这个时候我们也不把拿手机叫上网了,我们把它叫做“沉迷于手机”。 所以这里面给人一些思考,最早的时候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帮助人们把生活搬到线上,更多的进行线上生活,包括这几年共享经济、智慧零售的发展,看起来都是把我们的生活引导到一个方向,就是线上生活。 包括我们自己,包括微信,也都是在整个互联网或者说世界互联网的领域发展的特别快,包括我们的线上支付等等,其实是比国外发展的更快一些,当然这些点都让我们特别自豪,有的时候我们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的更快一些?我觉得这也是跟中国这样一个国情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特别密集,并且大城市化的环境里面,每个人都疯狂的追求效率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线上,我们可能除了工作之外,我们一有时间就拿出手机来,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都下放到一个手机里面。 所以微信一直在给我们这样一些提示,包括很早以前我们就说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之类的东西,这些确实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包括微信在内,我们正在帮助人们越来越多实现了互联网早期的梦想,就是尽可能的线上生活,但是到现在我们开始怀疑这一点了,因为现在看起来每个人,甚至一个人他放假了出国旅游,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还在看手机,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被手机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时间。 这个事情如果再往下一步想,也许除了我们的大脑跟手机有一个关联,可能其他的一些体验变得都不重要了,有的时候我们会反思这一点,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线上服务,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是希望人们完全把生活搬在线上去,这个就跟《黑客帝国》的场景差不多了,这个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们下一步在微信里,可能会去做跟线上相反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探索线下这样一个事情。其实探索线下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有一个探索线下的功能,叫附近的人。这是探索人,我们其实是更多希望能够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样的生活设施里面去,探索下面的生活,所以2018年我们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尝试,我认为探索线下的精彩生活,这是我们下一步想要尝试的一个方向。 非常感谢大家,我觉得我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微信和微信团队背后的一些想法。
    头条
    2018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