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十大硅谷前沿公司,看看2016年五大技术趋势 NASA宇航员Yvonne Cagle,在近期谷歌和F50举办的Founder World 2015上说:“探索火星固然是人类史上的重要一步,而我们也该将目光转向地球,硅谷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让我相信人类的那一大步飞跃其实近在咫尺。” 作为全球的科技与创新之都,硅谷不仅有NASA和奇点大学这样遥远未来技术的“导航器”,也有斯坦福和沙石路(Sand Hill Road)风投一条街这样着眼于推动近期未来技术商用化的“发动机”。这二者之间,是前仆后继的硅谷创业者们,他们是技术飞跃的“制造者”。 站在2015年的末尾眺望即将来临的2016年,又将有哪些技术飞跃“近在咫尺”?与其听所谓专家们的凭空预测,不如看一看硅谷创业者们的实践。记者近期走访了硅谷地区创业公司,从他们的实践总结了2016年的五大技术趋势。 趋势一:新芯片与生物模拟 近日,由F50举办的第六季创投论坛上(Season6 Summit),35家最前沿的初创公司齐聚一堂,它们代表了目前硅谷最前沿的创业方向。F50 Garage Venture Fund二期基金管理合伙人Bill Reichert告诉记者,其中新芯片和生物模拟初创公司是本届Season6 Summit的一大特色,也是2016年硅谷重要的技术趋势方向。 随后采访中记者发现,一家专注于用芯片对人类的嗅觉和味觉进行数字化的创业公司Aromyx引发了在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广泛关注。 (Aromyx公司的CEO Chris Hanson) 据悉,Aromyx的产品是名为EssenceChip的系列芯片,用于嗅觉和味觉的数字化平台。过去,生物化学公司通过低效的生物测试方式获得嗅觉和味觉信息,现在EssenceChip通过模拟嗅觉和味觉分子结构来获取相应的生物化学信息,并据此判断对人们的影响。如此一来,加工食品和快速消费品公司就能大幅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开发效率、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据Aromyx公司的CEO Chris Hanson介绍,成立于2006年的Aromyx共有29项美国专利和49项外国专利,目前参与测试的客户包括百事可乐、陶氏化学、宝洁、高露洁等公司。Hanson曾参与创建了IBM的认知计算实验室,针对政府资助人脑反向数字化工程和模拟神经元突触体系,还负责了后期该技术的商业化。Aromyx公司首席科学家Bill Harries博士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膜蛋白结构中心、美国综合医药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蛋白结构研究项目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 目前Aromyx的投资者包括斯坦福大学、TEEC Angel Fund、美国春山资本(Spring Mountain Capital)等。据美国《财富》杂志,单就全球加工食品行业而言,在过去5年中因为研发落后就导致损失了180亿美元的市场。一旦味觉和嗅觉的生物化学模拟芯片研发成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趋势二: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 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会是什么?有那么一群硅谷人相信“Next Big Thing”是服务机器人。近日在本次活动和Founder World 2015现场吸引了无数眼球的产于硅谷的Knightscope安保机器人就是典型代表,其可以自动巡逻,通过丰富的传感器捕捉现场环境实时信息,然后再经过预测分析引擎结合商业、政府、众包社交数据集等进行相关性处理,从而判断是否在现场环境中出现问题或威胁。当遇到异常情况时,机器人通过Knightscope安全运营中心(KSOC)向社区和有关政府机构报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预测意外的发生,也节省了安保的人力成本。 (安保机器人Knightscope) 事实上,目前在硅谷,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公司正不断涌现,比如作为观众参会的创业公司Telepresence Robotics(TRC)的CTO John Sokol就认为,服务机器人市场目前还在早期阶段,还很难预测未来真正的潜力。但正如手机的发展历史一样,在早期的时候其实无人能预测后来的市场大繁荣。 据了解,TRC是一家把机器人增强现实体验带到商用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提供基于云计算的Robot-as-a-Service服务。这种服务型机器人可用于各类商用、办公室及家庭环境中,代替人们完成各种工作。开发者可以接入TRC RaaS公有云或部署于企业私有云中的RaaS平台,为TRC的机器人开发各种商用程序。TRC的机器人基于非常成熟的两轮平衡车技术,可以轻易跨越不平整的路面,甚至地面上的电线、石子、草坪和藤蔓植物等。 同样的,本届大会上,记者还采访了孵化自奇点大学的Fellow Robots,这也是一家位于硅谷的机器人创业公司,这家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叫做OSHbot。OSHbot最大的特点是既能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来理解人们的搜索目的,同时还在前胸的触控屏幕上提供了辅助选项,用于纠正或扩展语音搜索的结果。首个OSHbot机器人已经于去年10月部署在硅谷中心城市San Jose市中心的Orchard Supply Hardware大型五金用品连锁门店,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即将正式投入商用。 事实上,尽管人工智能商用化出现了上述种种成果,F50 Garage Venture Fund二期基金管理合伙人Bill Reichert表示,人工智能的商用化发展才刚刚开始,还远未达到所谓的奇点效应。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研究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但软件的研究还远落后于硬件,创新者在接下来的2016年必须要在软件上发力,才能发挥硬件的真正价值。 趋势三:纳米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 技术进步对于新硬件的要求,直接导致了对新材料的追求。纳米技术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关于纳米技术的终极追求是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当然这种遥远的未来梦想并未阻止今天对纳米材料的研究,IBM就在2014年7月宣布将于未来5年投资30亿美元开发7nm芯片。 在F50 Season6 Summit上亮相的一家名为Applied Cavitation硅谷创业公司,主要从事把深度纳米技术与其它先进物质的结合,制造出高性能的材料,实现电子、光学、热度、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高级性能。Applied Cavitation公司CFO Craig Allen介绍说,该公司目前是市场上唯一能够在现有材料中大量加入高密度纳米级物质从而获得高级性能的可行商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Applied Cavitation公司CFO Craig Allen) Allen表示,高容量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包括目前市场规模为250亿美金的半导体材料市场、180亿美金的柔性电路和电池市场、600亿美金的涂层和镀膜市场、220亿美金的汽车电子市场,产品涉及3D打印耗材、先进传感器、高级陶瓷、透明传导涂层等。该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帮助化学和物质材料公司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不断开发下一代产品。Allen表示,Applied Cavitation目前已经有多种开发完成的产品,正在与全球1000余家企业客户进行测试,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17年IPO。 另一家亮相活动、总部在纽约并在硅谷设立了分公司的Paper Battery创业公司则基于超级电容开发了创新型的超薄电池,其中的PowerWrapper超级电容产品线以小于0.5毫米的厚度提供4.5V电压和清洁的脉冲电源,而PowerResponder混合超级电容产品线则取代圆柱形电池提供了高5倍能量密度但更小体积的电池。迎合了当前云计算及移动计算的趋势,Paper Battery以新型电池能源解决方案,为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服务器与存储的内存计算等环境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据CEO Shreefal Mehta介绍,该公司的产品将在2016年实现量产。 (Paper BatteryCEO Shreefal Mehta) 趋势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新社交 2015年的另一大热点技术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com预测,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2016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加速发力的一年。 硅谷创业公司Lytro于近期宣布了全新的虚拟现实录像设备Immerge,能极大地提升虚拟现实影片产量以及缩短制片时间。Lytro于2011年开发了全球首款光场相机,随后推出了面向企业的虚拟现实摄像系统、用于影视制作的专业光场录影相机系统以及拥有1亿6千万像素传感器的相机系统。另一家增强现实创业公司Magic Leap则于近期完成了一轮10亿美元注融资,估值高达45亿美元。Magic Leap致力于利用光场技术来实现3D内容的显示,而Lytro则解决了光场内容的捕捉,实现了光场内容从捕捉到显示的闭环。 而亮相本次活动的硅谷创业公司VRLab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虚拟现实移动社交公司,VRLab认为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在消费市场广泛应用的阶段。VRLab提供了一个移动社交APP,可以运行在苹果iOS和安卓移动平台以及PC上,能连接多位玩家进入同一虚拟现实空间,该平台还对开发者开放。 让小小的手机屏幕变成无限大的虚拟现实空间,VRLab正在创造一个虚拟现实的生态平台,这或将释放虚拟现实移动社交的潘多拉魔盒。 趋势五:新软件与新IT 说到技术趋势就不得不提到企业级软件和IT基础设施,这是所有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对此,Bill Reicher表示,如今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级软件和新IT打开了新的空间。特别是用机器学习优化机器学习、用算法去管理和优化其它的算法,这种在《黑客帝国》才有的场景正出现在IT基础设施层面。 本次活动中,硅谷创业公司Pensa Networks正是看到了企业数据中心正在经历的巨变:一方面是在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基础架构层面大量采用了各种虚拟化技术;另一个方面是大量混合云的部署不断提高了对企业私有云可视度的要求、SLA服务水平协议的控制和向公有云弹性部署的支持力度;此外,新出现的融合基础架构催生了紧凑型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Pensa Netoworks的CEOUjwal Setlur) 这些新技术提供了大量可移动的组件,虽然方便了数据中心的部署、调整与优化,但由于每个组件都需要重新配置和管理,这大量增加了IT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此外,企业仍有大量遗留的传统IT系统和设备,这导致了混乱的IT基础设施,从而让应用软件的部署周期大幅拉长,而且容易出现各种人为错误。因此,当前所谓灵活的DevOps应用软件开发,其实需要灵活的IT基础设施和架构。 Ujwal Setlur是Pensa Netoworks的CEO,他告诉记者,Pensa Netoworks开发了一套企业虚拟基础设施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软件。这是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系统的管理软件,能自动感知和自动学习企业虚拟基础设施环境。然后通过自动化的管理和服务,把企业部署虚拟基础设施的时间缩短10到20倍、部署质量提升5倍以上,极大缩短了应用软件向私有云、公有云与混合云环境的部署周期、降低部署成本、简化部署管理。 在采访中,记者还偶遇了另一家作为观众参会的在硅谷研究下一代DevOps技术的Lantana Cloud,它原本是一家专门从事AWS公有云管理和性能优化的公司。公司CEO Ravi Janak敏锐捕捉到了企业IT基础设施的变化趋势,于是着手开发下一代DevOps技术。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和预测,Lantana Cloud正在开发基于启发式IT(Heuristic IT)理念的下一代IT基础设施管理软件。这种具有高度智能和智慧的软件体系,能够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用算法去优化算法、用机器学习去优化机器学习,从而达到软件的自我进化和高度的机器自治。当然,Ravi Janak表示这目前还是一个愿景,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不断把阶段性研发成果拿出来进行商业化。 随着2016年临近,可以看到在硅谷创业生态中正在涌现越来越多“近在咫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而这些新技术与新产品一旦开始商用化,“人类的一大步飞跃”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硅星闻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1274/1.html
    硅谷
    2015年11月15日
  • 硅谷
    出了什么事情?Zenefits估值暴降48%,一切皆因太过激进,无法完成目标 11月13日消息,据外电报道,由于先前制定的营收目标过于激进,已开始抑制支出的人力资源初创公司Zenefits正面临着无法实现预期的尴尬境地。该公司也成为了最新一家未能实现投资人预期的“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 消息人士透露,从今年夏天开始,Zenefits已经冻结了特定部门的人员招聘工作,原因是销售团队屡次未能实现目标。据悉,Zenefits已经下调了部分员工的工资,且包括8名高管在内的数十名雇员已经离职或被公司辞退。 Zenefits此前曾表示,根据用户数量计算,该公司的年化营收将在明年1月达到1亿美元。不过消息人士透露,按照今年8月Zenefits的用户数量计算,这家公司到明年1月时的年化营收将仅为4500万美元。该消息称,Zenefits目前已很难实现原定的目标。 在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共同基金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将对Zenefits的投资减值48%,这也就意味着富达投资目前给予了Zenefits 23.4亿美元的估值。该估值远低于Zenefits在今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时45亿美元的估值。富达投资正是参与了Zenefits的这一轮融资。 Zenefits发言人肯尼斯·贝尔(Kenneth Baer)表示,“目前,我们看到来自数以千计希望摆脱人力资源负担的小企业的需求非常强劲。Zenefits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过去12个月的年循环营收增长了三倍。”Zenefits定义的年循环营收,是平均年度佣金乘以当前收取佣金的数量。该发言人并未透露该公司年循环营收的数值,或者是使用正式财务准则后的实际营收数值。 Zenefits也成为初创公司估值暴涨之后又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富达投资最近披露的报告显示,该公司旗下的两只基金刚刚将他们持有的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投资价值下调25%,而此时距离他们首次投资该公司才刚刚过去几个月。Snapchat用户总数超过1亿,也被视作硅谷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截至今年5月,Snapchat的估值达到160亿美元。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上周公布的发行价格区间显示,这家公司的估值为39亿美元,低于去年60亿美元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此外,电子商务公司Jet.com和本地服务网站Thumbtack的估值都已被投资人调低。 创办于2013年的Zenefits自称为软件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医疗保险经纪--因为它扮演了企业和医疗保险提供商中间人的角色。Zenefits面向小企业提供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人力资源平台。该公司试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合规、招聘、薪酬管理、医疗保险和员工福利等需求。这一软件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而Zenefits通过服务中介获得收入。Zenefits通过每位“受保个体”获得约450美元佣金。该公司发言人贝尔称,平均佣金一直在增长,但拒绝就此透露详情。 Zenefits去年从安德森·霍茨维尔基金、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和Venrock等风险投资公司手中募集到约8000万美元资金。经历过一系列创业历程的Zenefits创始人帕克·康拉德(Parker Conrad)表示,Zenefits是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订阅式软件公司。 2015年1月,康拉德曾经表示,Zenefits的年循环营收已达到2000万美元;到今年1月将达到1亿美元。今年5月,Zenefits从包括富达投资的投资人手中募集到5亿美元资金,对公司估值达到了惊人的45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在完成该轮融资后,Zenefits加大了招聘力度,员工数量也从去年秋季的400人激增至今年9月的1640人。今年8月,一些Zenefits员工曾在旧金山一家酒店聚会,庆祝公司签约投保人数达到10万人。 但是问题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出现。因为Zenefits销售员工数量的增加,许多销售员工开始难以完成业绩。由于Zenefits下调了高级销售员工的工资,他们在向客户打电话时也不再热情。在举例来说,Zenefits把亚利桑那州销售员工的工资降低了14%,至人均3万美元。这也导致许多员工从公司离职。 在公司内部,这家人力资源公司在管理自己的人力资源上也遇到了问题。今年3月份,Zenefits修改了公司的度假政策,停止向未休假员工发放补贴。一些Zenefits前员工表示,按照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在此政策调整之前,他们也没有得到累计的未休假补贴。消息人士透露,Zenefits的内部软件也不完整,导致一些数据需要人工输入,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的错误。 今年夏末,Zenefits开始冻结部分部门的员工招聘工作。据悉,在今年9月中旬员工数量达到1640人之后,该公司员工目前已降至1600人以下。Zenefits发言人贝尔对此表示,公司的部分部门仍在招聘新员工,而其他一些部门则停止了招聘工作。毕竟,Zenefits的员工数量在一年内已增长了三倍。 根据《华尔街日报》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Zenefits高管曾预计该公司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今年夏天,Zenefits预计到10月时员工数量将达到2200人,到明年1月将超过2400人。 来源:腾讯
    硅谷
    2015年11月13日
  • 硅谷
    如何做好企业客服,Pypestream打造消费者和企业沟通的新方式 来源:猎云网   (编译:Jenny)   几周前,我曾写过关于Pypestream的内容,这是一家初创企业,他们决心要改变糟糕的客户服务体验的现状。当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ichard Smullen谈到公司经营内容的时候还略显羞涩,但现在他已经准备好娓娓道来的准备了。   Pypestream主要是一款客服通讯应用,企业可以在App上开立账户与消费者交流。每个账户包括不同的“管道”,代表着不同的交流类型。比如,一家零售商可能开立一个“管道”用于客户支持,一个用于退换货,一个用于交易,一个用于推送新消息,诸如此类。   如果你想要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只要打开相应的“管道”并且给他们发送消息,就像平时给朋友发消息一样。将这些“管道”保持开启状态,你就能收到公司推送的相关种类的交流信息,比如交易提醒等。   Smullen称,对消费者而言,这个App提供了一个无需花时间等待回应的有利渠道。而且,使用起来会比一般接听客户致电的自动系统要更自然。   说的更清楚一点,一个企业的Pypestream消息是由自动系统和人工系统共同支持而产生的。Smullen称,即使你不是在给一个真实的人发消息,这种互动也比和电脑音聊天要觉得自然的多。   与此同时,企业也节省了一大笔运营客服中心的开支,并且拥有了与客户保持沟通的公开渠道。Smullen认为相比于下载每个商家的App,消费者更愿意使用Pypestream发送消息。 当然,还有其他竞争对手也涉足了大型客户通讯应用,但Smullen觉得那些App并不具备某些企业特性,但Pypestream恰恰有。Pypestream支持支付功能,还有文件储存功能可以保存商家和客户沟通过程的所有记录。   他说:“我们不是一个P2P平台,也不是一个群协作系统,我们这款App是从一对多的模式出发,然后再一对一回复。”换句话说,企业可以广泛地推送消息给任何感兴趣的消费者,消费者再根据自己的爱好给予回应,这个过程不会泄露任何的信息。   Smullen表示,这些品牌最终也会用App和消费者内容共享。他认为Pypestream最后会成为消费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和企业交流的平台。   实际上,按照他所谈及的App的用途、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如何满足企业需求的内容,我想起了像Magic和GoButler这样的手机后台辅助应用程序。不同的是,使用这些辅助App时,你要反复的输入你的要求再发送消息以解决问题。而使用Pypestream,你可以选择具体的商家和具体的问题来发送消息(这也意味着商家和客户建立了直接的关系)。   Pypestream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消费者,但是Smullen说他们已经在将更多的企业囊括到App中来。最初的用户包括Genesis Media(由Smullen、Castle Vision Media和AdGenesis合作创建的视频广告公司)以及Billboard。   Source:techcrunch
    硅谷
    2015年11月13日
  • 硅谷
    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会议室,EventBoard 获 650 万美金融资 当公司业务不断扩大,人员数目逐渐攀升的时候,会议室往往会变成整个办公空间当中的稀缺资源,各个部门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需要预订它。大家或许都有过会议开到一半就被打断的经历,或是临时有个会议但不确定公司哪间会议室还可以用的烦恼。   EventBoard 是家专门为企业提供会议室预订和管理软件的公司,今天刚宣布了 650 万美金的新一轮融资,由 Greycroft Partners 领投。Google Ventures 和 Marc Benioff 也是这家公司的投资方。 你可能会在 Pinterest, Uber 以及 Airbnb 的会议室门口看到上图中的这块操作屏幕,中间清晰地显示了这间会议室一天的预订安排,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 EventBoard 提供的一部分服务。除此之外,产品的后台分析软件能让公司的行政人员对每场会议所需要的设备和要求了然于心,从而大大提高办公空间的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EventBoard 近期上线了移动版的应用,为了方便员工随时随地的了解会议室的预订情况,以及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约定、提出需求。除了 EventBoard 外,Steelcase 也提供类似的软件服务。有意思的是,后者其实是家有百年历史的办公家具品牌,专门为办公室提供解决方案,尤其以座椅最为出名 。   来源:36氪 ,作者:人人酱 出处:http://36kr.com/p/5039644.html
    硅谷
    2015年11月13日
  • 硅谷
    从住行到工作,这八家创业公司值得关注 来源:猎云网 (编译:流云)   生活处处有惊喜,创业公司也是个个“争奇斗艳”。今天,我们要介绍这8位新贵,着眼于住行以及工作,为大家带来别致的体验。   1.Sam the Local 这周末要去香港旅行?想约个当地人一起逛逛,参与一些大家都喜欢的活动?那么,找Sam the Local准没错,如此一来,游客也能成为当地人,探寻城市犄角旮旯里的秘密,深入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而对真正的当地居民来讲,这是件好事,既可以赚外快,还很可能免费享受一下,比如,有些行程里就有品茶、陪吃货逛街,欣赏城市广阔的自然风光等事项。   当然,Sam the Local也是别出心裁,加入了评级机制、一个管理日常事项的综合行程表,以及一个帮助优秀导游接到活的“推荐界面”。   官网称,Sam the Local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   2.Fynd 该公司在新加坡孵化器JFDI的课程中可谓大出风头。谁能想到,IT修理也迎来了转折点。   实际上,Fynd提供的是设备的按需修理服务,相关的IT修理人员直接上门服务。而且其宣称,1小时内就能完成修复工作。这对在家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如果电脑死机或者手机出故障,前功尽弃的几率能大大减少。   价格呢?收费也是按固定比例的,所以无需担心由于硬件故障比原先估计得更严重而出现的过度加价情况。   3.Ungert Designs 这家位于香港的公司将IoS(互联网空间)引进办公室。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快到最后期限了,突然发现有紧急的事需要请示产品经理,然后,花10分钟走到办公室,却发现后者正百无聊赖地食用午餐。   那么,是时候让Ungert的USpace应用大显身手了,毕竟它能帮企业掌握办公室里的员工动态。所以再也不用好奇上司是否在开会了。打开USpace,查看一下,答案就有了。   当然,人们可能会质疑隐私的问题,为此Ungert指出,其目标是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与交流。更何况,身正不怕影子斜,有没有这款应用都改变不了事实。附带一句,厕所是禁区。   而真正让Ungert出彩的是它的用户体验,尽管也是用信标技术来追踪雇员行为,相比于复杂的编码成果,其办公版用户体验更显灵活。   设计功能完全能进行定制,假如“拖放”功能在某个办公室派不上用场,客户可以把相关设想告知Ungert公司,然后他们会重新构建。   显然,Ungert想出了一个好点子,用另类的设计观打开了一扇高水平之窗。   4.ButlerTech 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预订客房服务。那洗熨服务呢?或者额外的床上用品?也许有小狗在地毯上撒泼玩耍,搞得一片狼藉,而客人希望有人来稍作打扫。正常情况下,在找相关部门解决事情之前,当事人会打电话到前台确认。   而借助新加坡公司ButlerTech的新产品ButlerPad,旅馆完全可以在应用上显示所有的服务,并进行后续操作。如今,移动设备早已是新贵,门房服务也要跟上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CityButler也能在手机上提供类似的交互服务。有当地专家相助,凭借着详细的视频内容,ButlerTech尽力确保所有的度假事宜在个人平台上得到妥善的处理。   5.DXMarkets 对任何想要尝试比特币交易的人而言,新加坡的DXMarkets公司是上上之选,其自身的定位也是“强大而直观的工具”,为入门者学习和利用平台内专业的分级机制提供便利。   现在,它还处于测试期,所以这是一个试验新系统的好机会,因为该公司尚未收交易费用。不过目前还只能存放数字货币,而DXMarkets表示,正在试着整合法定货币(即纸币)。   实际上,千里马不愁没有伯乐青眼相待。首席执行官Marcelo Garcia Casil就受问世一年的瑞士日内瓦孵化器Fintech FUSION的邀请,代表本公司出席有关活动。该公司也表示,这将是其正式踏入欧洲市场的前兆。   6.The Next Billion 如今,智能手机的价格越来越实惠,互联网的触角更是伸至全世界,较偏远的地方也不例外。而新加坡的The Next Billion正是想帮企业接触并了解那些位于互联网边缘地带的民众。   举个例子,在亚洲的乡村地区,通过放映教育或娱乐性质的电影,推广Mobile Movies这项服务。然后该公司收集调查数据,跟踪后续影响,以便改良相关产品。   它还有一个MOAR项目,人们可以靠它把消费者数据传达给感兴趣的企业,赚点钱。   7.Linqapp 说实话,Google Translate简直糟透了,翻译出来的东西要么错得离谱,要么过于正式化。而Linqapp这家台湾公司已经想到了解决措施来应对这一难题,既然技术靠不上,那就找人。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得大家能够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那里快速获取到贴切的译文。   当然,如果Linqapp仅想着为一个问题出谋划策,用户们早就“弃暗投明”了。事实上,它已成为人们寻找长期语言合作商的一种渠道。   其特色便是将声望评估系统融入社交商业模式运营中,帮助越大,声望越高。为此,Linqapp还表示,未来他们希望能为杰出的语言翻译者找到赚钱的途径。   8.SmartPlate 商业名片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受漩涡启发而诞生的日本IoT产品就自封为“数字书签”,有惊人的容量。不论是视频,地图,还是产品信息的娱乐内容,这张小卡片都百无禁忌,存储各类定制内容可谓是信手拈来。   接收器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和BAM,公司的个性化内容一目了然。   SmartPlate认为该产品必将融入实体广告活动。而且一旦实现,它会是最棒的商业名片,没有之一。   Source:E27
    硅谷
    2015年11月11日
  • 硅谷
    这家500 Startups支持的创企从AWS入手,为中小企业自动维护云端 来源:猎云网 (编译:药药)   Mobingi是一家位于东京和硅谷的日本创企,周五宣布他们已经从500 Startups融资12.5万美元,将参加10月13日开始的第15期500 Startups加速器项目。这是该公司继今年1月从Digital Garage获得种子轮资金后的又一次融资。   Mobingi为Amazon Web Services(AWS)的用户提供自动化的应用维护平台以及其他云服务。公司将目标瞄准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不太可能特地安排工程师维护云端或服务器环境。   Mobingi的CEO Wayland Zhang表示,他的公司计划使Mobingi平台兼容其他云服务(如Microsoft Azure、 Softlayer和Google Cloud Platform),但他们首要关注的还是AWS,并试图通过AWS用户群来传递服务信息。他们已经让一些出色的公司成为他们的客户,如Yamada Denki (日本最主要的家用电子产品连锁零售商)、 Digital Garage、University Press Center of Japan、Digital Cube (提供系统集成,致力于内容管理系统) 以及日本游戏开发商G&D。   Mobingi是第9期Open Network Lab加速器项目之一,并参与了去年10月东京Slush pitch比赛;Mobingi K.K.今年1月从Digital Garage获得种子资金(两百万日元,约1.6万美元)。他们一直在日本寻找其他融资机会以求近一步扩展业务,但他们也意识到,在日本很难给云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的开发者求得资金。随后便在硅谷成立了Mobingi Inc.,开始在美国融资。当他们参加最近的500 Startup孵化项目时,许多工程师仍留在东京工作。   Mobingi团队的成员背景强大,CEO Wayland Zhang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就职于国内最大的在线广告平台Clicksor.com。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他先后在北京创建了几家创企。Yasuhiro Horiuchi,日本手游公司Gumi的前首席技术官兼AWS前技术推广员,目前在Mobingi担任顾问,并加入了董事会。Shingo Yoshida,曾就职于AWS系统集成公司Iret,也加入了Mobingi团队,任高级顾问。   Mobingi工程师团队表示,Mobingi与其他同类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特色的数据库群集功能。平衡网络应用负载在许多云服务上安装相对容易,但典型数据库归类却需要大量工作和时间来安装和配置。通过简化这一步骤,Mobingi帮助工程师保障服务的维护和性能。   此外,公司还为自由开发人员提供免费增值的PaaS(平台即服务)——moCloud。   Source:VB
    硅谷
    2015年11月11日
  • 硅谷
    7个原因告诉你:为何公司仍旧在与人力资源分析作斗争 此文为HRTechChina编辑部编译,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公众号,单位如需转载,请备注作者以及出处。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大多数人力资源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运用人力资源科技和分析技术的优势,但是有多少人能完全利用上这门技术?   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的107个专业HR进行了一次投票。一份新的报告由CIPD进行研究,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限制机构已经意识到了人力资源分析的有利之处。   这份报告显示,组织认为人力资源分析非常重要且可能成为潜在的变革。他们承认这种分析能力存在于早期阶段,并且会被一系列因素所阻碍。   很多机构已经开始了他们人力资源分析的旅程,但现在仍处于初期阶段。那些有意把人力资源分析作为战略目标的机构,将会朝着可持续性、有竞争性、获得优势等方向迈进。   以下是7条报告中所展示的原因:   缺乏商业投资和人力资源分析的专业性。57%的人力资源专家说人力资源分析技巧缺少实用性。   在全球形势中,人力资源分析的应用在部门或公司内是分散的。   将近一半(48.5%)的机构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技术,而这已满足了业务需要,并且只有23.4%的机构使用了综合性的人力资源分析软件。   这些约束力,例如 投资、领导力、理解力和人力资源整体成熟性将阻碍战略发展层面,而在操作层面技术和分析能力将抑制它。   标准化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人力资源专家并不确定是应该为他们的公司开发特殊措施还是发展标准措施。   大多数的数据可以用于反思和洞察,而不是使用开发指标来预测数据。   组织仍然把那些以文化方面做为着眼点的公司作为他们数据的来源,很少关于其他战略方面的活动被评估和报道,例如生产力和绩效。   “进化的脚步也许会非常的慢,但是这次研究表明,把人力资源分析加入到商业中或不同地域中将是一件非常有潜力的事情。”   “小型项目能通过平均计分卡,清晰的展示出商业洞察力,这也是一种让人力资源分析能够获得广泛购买的一种方式。并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技术以及技能的投资,来支持这一重要的活动。”他补充道。   这个报告同时也包含了四个重要的点,来帮助组织机构通过人力资源分析获得更多的利益。 1、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多吸引一些有分析才能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并完善人力资源专家对于分析的基础理解。 2、人力资源专家不光要从事组织内部的业务,也要与业内同行建立良好的时间方法。 3、人力资源领导应该鼓励发展更好的度量标准,并分析其他业务领导,利用循证分析项目来推动关于人力资源分析的投资。 4、不能仅仅发展高级专业人士的分析技能,这些技能应该同事被运用到人力资源外的部分,从初级人员到高级都该运用学习。   7 reasons why firms are still struggling with HR analytics Most HR leaders may have realised the advantaged of using HR technology and analytics, but how many are fully equipped to leverage on the benefits of such technology?   Polling 107 HR professionals from Malaysia,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a new report by CIPD delved into the biggest reasons which are limits organisations from realising the benefits of HR analytics.   It concluded that while organisations view HR analytics as hugely important and potentially transformative, they admit that these type of analytics are at the very early stages of capability and are being held back by a range of factors.   “Many organisations have begun their HR analytics journey but it is still in it’s very early days. Those organisations that are able to use HR analytics to be more strategic are likely to make significant steps towards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mented Edward Houghton, CIPD’s research adviser.   Here are seven such reasons which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eport: 1. A lack of business investment and HR analytics expertise, with 57% of HR professionalssay there is a lack availability when it comes to analytical skills.   2. Reflecting the global situ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HR analytics is fragmented, in sectors and organisations.   3. Almost half (48.5%) of organisations lack sophisticated HR technology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the business and only 23.4% are currently using a fully integrated HR analytics IT programme.   4. Constraints such as investment, leadership understanding and overall HR maturity are holding back development at a strategic level while at an operational level, technology and the analytic skill set are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   5. Standardisation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 HR professionals are unsure whether to develop context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ir organisation or standard measures for benchmarking purposes   6. The majority of data is used as a reflective insight, rather than using indicators to develop forecast data   7. Organisations continue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 of engagement and data arou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firm as their main sources of people data. Far less is being measured and reported with regards to other strategic activities such as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The pace of evolution may be fairly slow, but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real potential for HR analytics to add value across businesses and across the region,” Houghton stated.   Small projects that show clear business insights through a balanced scorecard are an essential way to get wider buy-in from the business on the value of HR analytics, and can open the door for greater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and skills to support this critical activity,” he added.   The report also included four key recommendations for organisations to reap more benefits from HR analytics.   Firstly, HR functions should attract more analytics talent into the profession and develop HR experts with a foundation of analytical understanding.   Secondly, HR professionals in the region should look to working across the business functions in their organisations as well as externally with industry peers to establish best practice methods.   Thirdly, HR leaders should champion better metrics and analytics to other senior leaders in the business and drive investment in HR analytics using evidence-based projects.   Lastly, instead of only developing analytical skills in senior professionals, these skills should be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HR function, from junior-level professionals to senior-level professionals.   来源:humanresources    
    硅谷
    2015年11月10日
  • 硅谷
    充满创新风暴的科技公司也需要追求年龄多样化吗? 编者按:在充满创新风暴的科技领域,年轻员工往往更受青睐,而老员工却遭受歧视。针对这一现象,关注老龄化和老年歧视的社会活动家Ashton Applewhite 认为健康的企业应该追求年龄多样化,并呼吁人们关注和应对老年歧视。   以下是正文: 企业当然应该追求年龄多样性,即使在科技这样一个充满创新风暴的领域也是如此。员工都很年轻的科技公司往往适应性和创造性不足。即使他们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但混龄团队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会表现得更加出色。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指出:“研究结果很清楚:对于那些注重创新和新想法的团队来说,年龄多样化具有帮助作用。”   关于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同的人共处能让我们工作更加勤奋和努力,思维更加开阔。年龄多样化的团队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因为他们能利用到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观点。那么为什么当我们提出在企业中年龄应该像种族、性别、能力、性取向一样具有多样化时,很多人会感到惊讶呢?   因为人们根本还没有年龄多样化这个意识。老年歧视既不利于公司发展,也不利于个人发展,但人们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一现实。如今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恐同已不再那么普遍,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些歧视会为妇女和少数族裔人群的生活带来困难。但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当前这种偏爱青春、速度和光鲜靓丽的文化也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难。   硅谷是青年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的科技工作者都在试图 “变成”年轻人,就像有色人种有时会想变成白种人一样:因为这样就能获得或保留特权,逃避偏见。要求应聘者的年龄是非法行为,但雇主们依然经常宣称 “数字原生代”(维基百科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是 1980年 后出生的人)。在硅谷,“老”=不再年轻,技术越老越潦倒。精英观念和老年歧视这种文化认为老年人是 “数字移民一代”,不能轻松面对新的技术,这明显是不真实的。   其他的老年歧视成见比比皆是:比如老年员工的生产力较低,不可靠,不投入,可教性和创新性差等等不胜枚举。但这些偏见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其实老员工通常在工作的各方面都要比年轻同事表现得出色。沃顿商学院教授及《管理老员工》一书的作者 Peter Cappelli 这样说道, “我认为格局应该更加多样化,但事实并非如此。老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卓越,但他们在工作中却遭受歧视,这样的对比简直匪夷所思。” 由于雇主的无知和老年歧视,相关的诉讼也在呈上升趋势。   旧金山湾区对青春的极端迷恋并不亚于其对黑人、女性和残疾人的偏见。直到那些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们,即那些聪明、有技能、不弯、待遇优厚、四肢健全的白种男人在 30 多岁开始遭受歧视的时候,老年歧视才会在职场中获得一些应有的关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科技企业的年龄多样化呢? 首要的一点当然是录用和留住老员工。这意味着要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减少障碍,提供培训,并帮助他们过渡到非全日制就业阶段。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其他员工:包括有孩子的父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看护者,以及那些在工作与生活中努力寻求平衡的员工。此外,公司也会因此受益。没有歧视的企业不只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它们也会运作得更好。管理者不希望在项目需要不同类型人才和知识背景的时候抓瞎,而聪明的人知道,一个年龄多样化的团队,最有可能实现这一点。   老年人也使用和需要技术,这不仅仅包括当前火热的面向年轻人的技术,还有各种方便人们生活的软件和设备。而如果老年员工能够帮助设计它们,那么这些产品将会表现得更好,从而拥有更好的销量。这也关系到我们自己切身的利益: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意味着你最终也会用到其中的部分产品。帮助老年人继续工作也是基于我们的自身利益考虑,因为它有利于国民经济和联邦预算。当老年人找不到工作时,许多人会依靠财政补贴,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老年人纯粹是社会负担的这一偏见。   实现年龄多样化真正要采取的一点是什么?就像曾经唤醒人们去关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这样深蒂固的体系一样,我们也需要发起关注老年歧视的群众运动。就目前形势来看,我们在这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应对老年歧视首先需要反省我们自己的偏见。一方面老年人,不要把年轻人当自己的小孙子一样管理,另一方面年轻人也不应对与自己同居一室的妈妈辈同事嗤之以鼻。发现你们身上的共同点。应对老年歧视也意味着我们在看到老年人的时候,不要把他们当作怪人和 “其他人”,而是把他们当作我们自己,当作我们未来的自己,并去结交不同年龄段的朋友。此外,当你遇到老年歧视的时候,要站出来发声。你可以观察办公室里的同事是不是都是清一色的年龄?如果是,那么企业这样安排是否有正当的理由?(糟糕的理由举例:因为它是一个独角兽初创企业,或者因为你们正在开发一款时尚移动应用)   关注和消除老年歧视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消除老年歧视不仅仅会让技术领域受益,也不仅仅会让老员工受益。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是时候让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一问题了!   本文编译自:huffingtonpos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386.html
    硅谷
    2015年11月09日
  • 硅谷
    hi ,姑娘们:像用Uber一样一键叫来一个帅哥,这个服务真的有 去年,硅谷又出现了一家创业公司,叫ManServants,直译应该叫男佣? 对于每天都在涌现各种创业公司的硅谷,这家公司从创立之初就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甚至包括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 《时代》的评语是: ManServants:让你几乎所有的美好幻想成真的创业公司。 《卫报》: 家庭主妇之神:ManServants是怎样改变你的生活的。 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看了他们的宣传视频你就明白了: 《赫芬顿邮报》的评语就很直接: ManServants就像是脱衣舞男,但是要好得多。 在现代西方文化里,结婚前的男女会找各自的同性密友办一场单身派对,在这样的场合,女性也会想做一点出格的事:比如找一个脱衣舞男跳舞给大家看。不过,脱衣舞男往往举止怪异、下流,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接受的。 “韩剧就是女人的A片。”一位睿智的女性曾经这样告诉我。和神经大条、缺乏想象力的男人比起来,姑娘们在情感上更看重浪漫、情调、绅士风度。而ManServants就是为了满足女性的幻想而生的。 长相帅气,一身得体的西装,彬彬有礼,举止优雅,关键是,身边这位绅士会体贴地帮你打伞;健身后帮你拿饮料;如果你觉得孤单,他会在旁边陪你聊天。而且,你也可以有一点“过分”的要求,比如看他做俯卧撑的时候,坐在他的背上。 ManServants自己在广告语里说,“如果你恨你的朋友或者自己,给她找个脱衣舞男;但是如果你爱她,帮他找ManServants吧。” 预订ManServants很简单,有媒体直接把它叫做“呼叫帅哥的Uber”,只需要在网站上填写你需要他们出席的场合,需要的人数、时间、地点,支付之后就会有帅哥准时登门。他们还在开发app,希望呼叫能变得更加简单。 ManServants的创始人是两位女性,32岁的Josephine Wai Lin和26岁的Dalal Khajah,她们原本都是数字广告代理机构的编辑,创业的缘由是她们去参加朋友的单身派对时,总是会对脱衣舞男的出现觉得非常尴尬。在一次工作间隙的抽烟时间,她俩一拍即合,“不如我们来做一个让女性不尴尬的服务。” 去年,ManServants那个宣传视频发出后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不过当时有Re/code的记者去体验这个服务,然后发现自己的订单一直显示正在排队。所以,这个服务也被认为非常不靠谱,或者根本就是个恶作剧。 不过现在来看,ManServants确实是一个认真的服务,而且除了旧金山,她们的服务还延伸到了洛杉矶和纽约。 Re/code的记者这次直接去采访了在ManServants工作的帅哥。Alex Milone算是个早期员工,看完宣传视频,他就决定加入ManServants。 ManServants严厉禁止自己平台上的帅哥和顾客发生性关系,也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实际上,顾客可以提前留言要求上门的帅哥叫什么名字。不过让所有人都明白并不容易。Milone说自己出席的场合,有1/3知道这个服务,还有1/3会把他当成保镖,剩下的人就不好说了。他曾去参加一个70岁老人的生日派对,老人的闺密们对他说的话简直让他招架不住,“你应该去得到这个女孩。” 老人的派对上,Milone赚到了400美元,当然他没有做老人朋友要求的事情。“我们两个人一个给她按脚,另一个用勺子喂她吃甜点”,整个过程持续了4个半小时。 Jamie Michaels是另一位ManServants平台上的帅哥,他每周六基本都出现在各种单身派对上,他也分享了自己遇到过的奇葩经历。有一次,一位准新娘收到了朋友送的礼物——一套内衣,她突然脑洞大开,直接把文胸和丁字裤套在了Michaels身上。 不过,他们依然会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成为ManServants的雇员之前,他们都要接受测试和培训:顾客是不是喝太多酒了?在她们询问之间在杯子里加满喝的。她们觉得无聊,给他们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帅哥们甚至要头脑风暴怎样更好地取悦顾客。 对于ManServants这样的服务,《GQ》曾经奉劝男性读者, 现在,女人正在超越我们,她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工作做得比我们更好,我们很快就会变成花瓶和生孩子的。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呢?你不愿意加入ManServants吗? 如果有创业者在国内复制了这个服务,你愿意加入吗? 对了,这一定是女权主义反对声音最少的创业项目。   来自pingwest   http://www.pingwest.com/manservants-order-a-hansome-man-like-uber/
    硅谷
    2015年11月07日
  • 硅谷
    Google说Gmail不仅可以读懂邮件,还要帮你自动回复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Google 正试图让 Gmail 帮助用户自动回复邮件,通过分析收到邮件的内容,提供一些简短的答复,至少让用户可以在移动端轻松处理邮件。   Google 负责此项业务的产品经理 Alex Gawley 表示,Gmail 提供的回复还会根据上下文,提供三种在语气和内容上不同的回复,供用户选择。   Gmail 的此项功能,是基于对海量邮件数据的分析,通过神经网络分析技术来模仿人工的回复。但是该技术也有局限,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表示,基于有限样本的数据,现有技术只能粗略理解相关问题。Gawley 也表示 Google 提供的回复不总是正确的,这也是 Google 提供三个答案给用户选择的原因。   智能回复的产生,用了两次神经网络的技术,一次是解析原邮件的时候,通过其提取和理解语义,第二次是根据提炼的语义拟定答复。其回复邮件是逐字逐句的,和人工回复的过程差不多。 为了保持语义的准确和实用,Google 给出的回答通常在 3-6 个单词之间。从产生的答案来看,这个策略很有效。在某些时候,系统甚至能识别笑话,并给出 “Ha. Very funny” 的回复。而如果当对方问:“你是否确定了假期的计划,如果确定了是否可以发给我?” 的时候,系统给出的三个答案是:“还没有”、“我刚发给你了”、以及 “我正在做”。   自动回复系统也会出现三个答案类似的情况。例如:“明天怎么样?”,“想要明天聚聚么?” 以及 “我建议明天?”。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 “我爱你” 出现的次数明显太多了。Google 也在针对这些问题持续地对系统的算法进行调试。   Google 会在周三向公众开放该功能,支持英文版 iOS 和 Android 的 Inbox 应用。随着用户的使用,将日趋完善。但我觉得大家也不用期待过高,离机器可以完全代替我们写邮件的那一天还很遥远。   来源:36氪 ,作者:张大大 出处:http://36kr.com/p/5039270.html
    硅谷
    201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