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推荐阅读】一起来学学微软的社交媒体招聘战略
IT巨头微软的大名人尽皆知,最近这些年他也陆续登上最佳雇主的榜单,但估计很少有人能想起五六年前,它的求职站点内容过载、缺乏条理、没有核心的职业理念,简直是在线求职者的一场噩梦。好在他们很快做出了调整,不再采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商业模块使用不同的招聘站点,而是采取全球化的方式去招聘,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它也走在了社交媒体招聘的前列。
微软的社交媒体招聘战略
微软几年前调整招聘策略,主要是为了应对像Google这样的企业在高级人才领域的竞争。其招聘营销活动的基础是建立在商业和市场目标之上的,诸如创造全球统一的信息、管理自己的雇主品牌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改进过的微软招聘站点导航便利,并且公司也在Facebook、Twitter、LinkedIn、YouTube等社交渠道上亮相,以吸引、影响和激励潜在求职者。
Twitter:微软在Twitter上的账号(@MicrosoftJobs)有1万多名粉丝,在这里求职者能及时看到公司资讯和职位空缺等信息。整个界面看起开非常干净,微软也希望通过这种感觉,让求职者感受到在微软工作的感觉。
Facebook:微软在Facebook上的所追捧程度要远超过Twitter,它的粉丝数已超过7万人。在这里,感兴趣的候选人同样能找到关于工作机会的信息,了解到公司最新的动态。这个页面还提供求职者频繁提问的机会,以便让他们更熟悉微软的招聘流程。
微软还专门为女性求职者开设了一个单独的Facebook页面“在微软的女性(Women at Microsoft)”。通过这个页面,人们可以了解微软的女性员工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Linkedin:微软在Linkedin上求职页面的标题是“做你喜欢做的(Do What you Love)”,在上面提供的信息也包括职位、福利以及在微软的生活。潜在候选人还可以在上面直接与微软的招聘官进行沟通,也可以浏览视频,以及进入到微软其他的社交媒体站点。
微软在Linkedin上的粉丝数多达5万人,它也成为微软的候选人的主要来源。通过Linkedin为新项目招聘特别技能的人才,一年可以帮助微软节省近6万英镑的费用。微软也利用Linkedin的圈子与潜在候选人进行互动。公司会使用两类圈子:职业属性的圈子(如游戏开发等)和微软企业的圈子,所分享的相关内容也采用不同的渠道,甚至包括采用行业媒体的RSS源。
YouTube:微软招聘已经在Youtube渠道上传了115个视频,提供在不同项目上的愿景,包括实习、微软的多元文化等。像“在微软,当工作遇见生活”这样的视频,通过公司员工真实工作的场景,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雇主品牌。
博客:微软还通过博客还管理他们的雇主品牌。微软的博客(Microsoft JobsBlog)建设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那些对微软感兴趣的候选人“体验”微软。博客中有个“Bits&Bytes”板块可以让读者了解微软员工在微软的生活。很多员工博客作者提供他们在微软工作的片段,包含了很多领域,包括在技术部门的女性、给求职者的实践建议以及如何准备一场面试等。
博客中还有一个版块叫做“Dear JobsBlog”,求职者可以向微软的招聘官们提一些与找工作相关的问题。以最近的几个问题为例,“和Google相比,我们为什么要为Bing(微软旗下的搜索引擎)工作?”“有哪些通用的面试错误?”等等,当然也包括对微软内部不同类型工作的咨询。
从微软身上我们能学到
协作是关键:在微软社交媒体招聘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公司不同市场和人力资源团队(甚至包括外部团体)的协作。通过让一群不同的人在一起集思广益,分享新成果,招聘战略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大环境。
招聘是一个复杂的流程:为了接触合适的受众,微软的招聘战略采用不同的工具,对于它的高效执行,这是至关重要的。当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寻找、吸引和最终聘用最好的人才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社区的重要性:微软在线招聘战略最核心的一部分就在于他的人才网络。微软的职业站点确保候选人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诸如如何成功通过公司的面试。通过博客,以及社交媒体与外部社区的互动,微软能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吸引候选人。
沟通的文化和价值观:为任何组织招聘新员工,合适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员工通过博文分享真实的工作体验,企业通过“在微软的女性”Facebook页面交流他们的价值观,微软很好地树立了自己的雇主品牌形象。
扩大招聘影响:微软利用社交媒体招聘,已经在常规的项目上证明是有效的。进一步,当它开发新的Xbox产品时,通过社交媒体广告和特别项目的博文,具备合适技能的关键人才也被吸引到公司的招聘页面上。
【文章来源:招聘新视野】
-
资讯
一张图看懂腾讯在线教育都做了啥
【文章来源:芥末堆】
注:2013年11月,新版QQ正式推出了基于群的教育模式,近期又低调上线腾讯课堂(www.ke.qq.com),此次上线的腾讯课堂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交易平台,与之前上线的QQ群视频直播工具、支付工具相结合,腾讯在线教育闭环初步形成。
有别于BAT其他两家的产品思路,腾讯的在线教育产品有两个团队在做,其中一个以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个团队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下面,小编带你一图看懂腾讯在线教育全脉络。
后记:
腾讯自2011年起开始涉足在线教育,以QQ群为核心的玩法,使得腾讯在线教育拥有其他平台无法匹敌的流量,并且流量精准,用户粘性高,这无疑会对淘宝同学、YY教育等其他在线教育平台产生冲击。
腾讯的业务体系共分七大类,而其中OMG(网络媒体事业群)里的三大品牌有两个(腾讯网、腾讯视频)均为在线教育分出一块不小的地盘。如今,当“腾讯课堂”这个整合直播和录播两个团队的枢纽平台产品上线之后,其“在线教育”产品的初模已完整建立。
BAT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大玩家,都在卯足了劲儿往闭环授课平台方向发展,且看谁是最后赢家。
-
资讯
圈到4亿用户,有道发布在线教育平台:其实更像是一场“招商会”
【文章来源:虎嗅网】
2014.04.24下午,网易有道在798召开了一个“在线教育战略发布会”,网易CEO丁磊亲自前往不说,还拉上了新东方、英孚教育和外研社助阵。除了宣布要开放有道词典作为在线教育平台,还推出了一款颇具游戏性的英语学习工具产品“有道口语大师”。
丁磊和网易都在强调做在线教育是一种“情怀”甚至是“公益”,但07年起开始做有道词典、云课堂和公开课,网易在在线教育方面(包括有道、网易云课堂和公开课)已经投入几亿,而根据有道CEO周枫的说法,目前有道词典共有4亿用户,月活跃用户6000万,每天有4亿次查询(其中70%来自移动端)——巨大的付出+积累的人气,想必任何人都不会只把这款产品停留在“情怀”之上。其实有道词典本身已经盈利,而这场发布会除了宣布开放平台、共建在线教育生态外,也流露出不少的“商”味。
有道将依托有道词典、有道翻译等多个语言服务类工具形成的产品矩阵,向用户的价值链上游延伸,搭建有道在线教育开放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此外,网易为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内容组件模板,包括但不限于图文课程、电子书、互动答题、背单词、公众账号等,尤其以移动端最为突出。即使是传统的合作伙伴也能快速将自有内容互联网化,变成适合手机或电脑学习体验的形式。
这里面有几个重点:
① 有道在线教育平台的内容将主要主要在有道词典和有道翻译的APP上实现;
② 在合作伙伴可以是个人、团队、机构,他们负责内容接入,有道起的是加工分发的功能;
③ 有道能提供的除了展示平台、推广资源以外,还有方便合作伙伴生成适合移动端在线课程的模板;
④ 有道平台将支持多种商业模式与合作方式:O2O/数字内容销售/应用分发/在线课程等;双方采用分成模式。
当然这也生出一个问题,作为一款本该“很轻”的工具类的产品,有道是否适合,或者说工具类的产品的天性能否让其很好地实现想象中的在线教育功能?比如说用户在阅读或者有需要时查询词典,最好的模式可能是无需跳转,直接在当前页面查询,但现在有道希望做的是直接在有道词典中提供阅读内容或者其他英语学习内容——在试图增加用户粘性的同时,有道词典是否会变成一个很重的应用?而有道的平台模式又是否能够保证用户准确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对此,有道方面给出一组数字或许可以算作暂时的答案:
周枫透露,有道词典首页双语阅读文章每日PV达500万,云图书平台电子书每日下载100万。
加载在工具产品上的教学内容有人气,这给了有道做“在线教育平台”的底气。但如果按照每日4亿次查询中,约70%来自移动端来算(约2亿8千万次查询),双语阅读每日PV 500万,其中转化率其实比较有限,只是得益于有道词典的巨大用户基数因此点击数量依旧可观。
更像是一场招商会
周枫在发布会上强调,有道从一年前开始考虑下一个机会在哪里——而过去一年有道通过广告的方式给英语培训机构带去超过50万意向客户,今年年底预计增长3倍,在150万。
所以这场战略发布会实际上更像是一场招商会。有道说着台子搭好了,大家都可以来添砖加瓦。除了承诺的推广资源支持外,4亿的精准用户量任谁都会眼馋,成熟的支付技术可以让合作伙伴从有道平台直接产生收益也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虽然有道把合作伙伴定位为机构、个人和团体,但鉴于有道与合作伙伴采用分成模式、面向移动端的产品一页内无法展示过多信息等特性甚至是发布会现场嘉宾来看(新东方、英孚、外研社),线下的英语教学机构还是有道现阶段希望拉拢的重点。但有道或许更应该仔细权衡的是,如果按照他们所说,将(在不大的屏幕上)对每个合作伙伴承诺推广,有道打造的究竟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还是一个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的传播平台?
-
资讯
百度今日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大数据引擎
新浪科技讯
百度第四届技术开放日今天在京举行。会上,百度正式宣布对外开放“大数据引擎”,将开放云、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等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
百度“大数据引擎”包括开放云、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三个核心组件。百度将通过平台化和接口化的方式,对外开放其大数据存储、分析和智能化处理等核心能力,这也是全球首个开放大数据引擎。
据悉,百度的合作机构和传统企业,将能够在线使用百度的大数据架构,处理自身积累的大数据,同时融合百度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处理,改造传统行业的企业管理、商业模式等环节。
百度大数据引擎将经历逐步开放的过程,目前采取邀请制和免费模式,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制造、医疗、金融、零售和教育等传统领域率先展开合作。
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技术改变互联网。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但较少感受到技术对互联网的改变。“他认为,并行计算能力的提升和云存储技术产品成本的降低,使大数据走到了技术变革的临界点。
据悉,国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部分应用计划迁移至百度开放云平台;中国疾病高预防控制中心也将结合疾控大数据和百度大数据,建成中国首个流感预测系统。
目前,传统企业普遍面临大数据应用困境,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的能力存在瓶颈。百度已推出百度指数、百度商情和百度司南等大数据商业化应用,此次则选择将自身处理大数据的技术能力对外开放。(娜拉)
-
资讯
2014年HR技术领域八种发展趋势
全球化、社交平台革命、移动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2013年HR技术的格局。如果说2013年充满了变化,那么2014年就是决定掌控权的一年。专家预测了HR技术领域在2014年的八个发展趋势。
全球化、社交平台革命、移动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2013年HR技术的格局。如果说2013年充满了变化,那么2014年就是决定掌控权的一年。专家预测了HR技术领域在2014年的八个发展趋势。
第一,继续融合。供应商们期望提供一整套能够满足每一位HR需求的软件,从招聘和新员工培训,到绩效管理以及薪资和考评,一应俱全。现在他们正面对比较棘手的情况:如何将所有功能无缝整合到一个单独的产品中。
第二,有特点的创业公司是新的收购目标。购买而非创建,这一趋势在2014年依然不会停止。主流供应商更倾向于关注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小型创业公司,帮助开拓公司的招聘、人才管理和其他HR产品。
第三,企业内的HR系统最终会升级。最近有研究表明,超过五成企业都有意向升级或更换HR系统。然而,由于一些系统太过陈旧和定制化,更新过程并不会进行得很顺利。
第四,企业明白了如何进行具体的劳动力分析。企业在2014年将重点关注能够获取哪些员工相关的数据资源,通过这些资源能够分析出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寻找和保留人才。
第五,移动技术将被优先考虑。HR技术的开发者将以移动应用为首要前提,然后再考虑更为传统的PC平台。
第六,员工评估不断增加。劳动力分析之所以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立足点,是因为量化员工的技能比起分析财务结果或IT指标要难得多。在HR的测量指标当中有很多变量,但在2014年,量化软技能的评估工具将会有所进步,使员工评估更加精准。
第七,社交媒体变得全公司适用。近年来,许多人才管理套件在开发时会加上自己的社交协作层,来满足业务上对社交媒体的需求,但是现在这显得过于封闭。最好的工具应该是把HR部门的活动并流到整个公司更大的范围里。
第八,客户关系管理(CRM)有助于社会招聘。2013年很多企业都喜欢在Facebook、 Twitter 和YouTube的页面上吸引人才,但其实这只能做个广告,很难跟踪和管理。招聘客户关系管理工具是一款人才搜索引擎,许多平台已经开始利用这一工具满足招聘需求。
【文章来源:招聘新视野】
-
资讯
通过在线学习为企业增加收入的三种途径
【文章来源:小崔教育在线】
在线学习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使得企业更容易利用在线学习提高员工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收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最新、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MOOC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这种在线教育形式能够同时为成千上万名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学生们只需要一台电脑,有网络连接,并且有学习的欲望就能参与课程。随着MOOCs在院校的逐渐普及,企业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这种新型在线学习方式存在的潜力。它不仅仅是免费的内容;现今的在线培训能够从以下三方面提高企业员工生产力。
1. 企业灵活度:MOOCs满足了企业专业开发培训灵活自由的需求。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学位项目,相反,他们允许学员们选择自己真正需要学习的课程。最受学员们欢迎的课程包括业务方面知识以及有用的技能等,这些都需要公司随时更新。
由于MOOCs允许学员们按照自己的进度设置学习,因此这些课程非常适用于那些经常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员工。MOOCs提供商在平台上增加了新的工具跟踪学员,确认学员身份。许多课程现在都提供学员学习进度跟踪数据分析,作为授予其结业证书或技能认证证书的证据。这些课程都能够转化为员工生产力,节约公司传统培训成本。
2.团队建设:MOOCs并不仅仅是一种新型技术,或者内容形式,他们将以学员为中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具体化。在线讲座是学习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时候,在线学习内容只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们在课后学习以后,在课堂上将知识付诸应用。教室应用包括在线讨论、小组项目、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及同学互评等。
这些活动并不会让学生产生无聊感,反而能够增加学员的信心,促进互动讨论及协作学习,因此,企业利用在线培训方式能够改善培训成果,提高生产力。Project Lever的CEO Svetlana Dotsenko指出,企业甚至也可以借鉴这种学习模式,创建自己的平台,供员工在家进行互动,促进员工团队建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留住员工。当员工变得更具有协作精神,生产力更加高的时候,他们在领导力方面的能力也就同时增长。
3.设定目标:在线学习的自学式本质意味着学员完成课程需要其积极主动,并要有一定的制度制约。Dotsenko指出,为了保持学员持续不断的注意力,一些MOOCs,如哈佛大学在edX平台上推出的课程,都要求学员在课程开始的时候,陈述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这种方式有助于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成果。公司可以对此进行借鉴,帮助员工完成培训,当然他们还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将课件移动化。员工可以设立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目标制定工作计划,从而帮助他们保持一整天的工作激情,变得更加高效。
现在在线课程通常会提供更多专业的知识,企业负责人也都开始认识到这种新型在线学习方式的价值。当学员们在通过课程学习关键的技能及业务技巧的同时,在线学习的经历也丰富了他们团队建设、团队协作、及沟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在企业内的成功非常有益。
新型的在线学习平台改变的并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他们同时也是公司的培训论坛,鼓励员工学习并应用知识,这将更加促进公司的发展。
-
资讯
乌云社区推安全众测平台,要以众包模式解决企业的安全问题
【文章来源:36氪】
安全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只是,尽管接二连三的发生安全事件,国内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相较国外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国内重视安全问题的,往往是比较大公司和机构,比如大型国企、银行和运营商等等。它们要么有自己的安全团队,要么会选择安全公司。
而这两点,对于普通的企业来说,一来国内安全行业尚未成熟,人才较少,找到合适的人很难。其二是将安全外包出去,成本又太高。
简单来说,乌云众测是依托于乌云社区的一个安全众包平台,通过对接企业和白帽,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问题。针对以上两个痛点:1. 乌云社区目前有超过 5000 个白帽子,专业人士不缺。2. 乌云众测基于众包的模式,当企业将安全测试与渗透评估等需求经过审核后发布到众测平台,乌云众测通过对白帽子提交的历史安全问题作为基础技术考核,加上其他的认证措施为企业临时组建一个有质量保证的安全团队,以更便宜的价格,给企业提供安全服务,其严格的准入和竞争机制还可以确保发现的结果更准确和全面。
目前众测以漏洞结果和项目打包计费的方式进行,由企业对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向白帽子付费,众测平台会收取一部分的服务管理费用以维持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目前已经不少企业体验过乌云众测了,其中包括一些云服务,电商以及比特币平台,甚至还有一些传统软件。
在乌云社区创始人方小顿看来,推出众包安全众测平台“乌云众测”是很顺水推舟的事。此前,此前白帽子和平台帮助很多企业发现了重要的安全问题。这让不少企业开始意识到两个问题:除了被指出的,产品是否还存在其他漏洞?是否应该在产品上线之前就测试一下其安全性?
随着企业这种需求越来越多,乌云社区开始利用自己平台上的资源,去满足企业的需求,经过一年左右的内测时间,终于于近期推出了正式的产品。
方小顿跟我说,尽管未来乌云还会推出类似众测的产品,但乌云社区依然是最基本的,他希望这个社区能够推动整个安全行业往前走,在培养更多安全方面人才的同时也让大家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另外也希望能够组织白帽子为更多的企业提升安全。
-
资讯
慕课网:内容免费是不是打开IT教育行业的利器?
猎云网4月22日报道(编辑:卫闫森)
慕课,英文为MOOC,意思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个外来词。国外热了,国内也跟着来,加上最近在线教育风光无限,媒体和大众都在谈论。火热的创业公司一批接一批,巨头的加入也使这个产业更加热闹。
慕课网虽说起了一个慕课的词,但他不是全行业的教育网站,目前只垂直于互联网IT领域,做IT技能的学习社区。要说和慕课沾边的东西,那就是他目前所有的课程都是免费的。符合慕课开放共享的定位。
目前已知的IT类在线教育网站有开课吧,麦可网,我赢职场等网站,他们的定位也稍有不同。开课吧定位于垂直泛IT类教育领域,麦可网集中于移动互联网方向。我赢职场更多做的是IT教育和就业服务打包。各自都有特点,而慕课网的定位则是垂直的互联网IT技术学习社区。希望给所有人平等的学习机会。
在慕课团队看来,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的,要想得到真正的技能,必须是聚焦式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做为一场商业交易。产品形态上应该是工具加社区的模式,这样可以系统有粘性的让用户学习。
在产品体验期间,猎云网发现慕课网的产品体验还是不错的,交互和社区模式也都很有讲究。课程质量以干货为主,不拖泥带水。视频内容被切成了短视频,便于学习,也不会给用户很大的学习压力。在编程的课程上还会配有在线的实战演练。边实践边学习更有利于对内容的掌握。尽管内容不错,但目前的课程数量还是太少。相比于其它的网站,未来在内容建设上慕课网需要下更多功夫。
在目前来看,国内的教育行业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学历教育,K12教育,语言类教育,IT类教育。学历教育的关键在于取得证件,K12教育关键则是家长选择。语言类的无非就是考试或出国。IT类的关键是在于用户学会,产品的质量会决定很大的话语权。
但IT在线教育真的是用户看几个视频就能去上班,是否有点过于天真?要说在线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他降低了用户学习的成本。但你要知道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和人类的惰性相违背。坚持下来的人会有多少,用户的自身的约束力才是关键所在。在线教育的火热,是否预示着教育产业新春天,需要打问号 。对于未来,还得拭目以待。
基础信息
公司: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网址: http://www.imooc.com
产品:慕课网
时间: 2013年8月
地点: 北京,东城区
阶段: 初创期
领域: 教育培训
简介:慕课网定位于垂直的互联网IT技术学习社区。希望给所有人平等的学习机会,不做填鸭式教学。在慕课,你可以找到最好的互联网技术牛人,也可以通过免费的在线公开课程学习国内领先的互联网IT技术。
-
资讯
【独家】专访钱国新:HR要适应科技发展
2014年3月14日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上海站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立邦中国人事总监钱国新先生参与视频访谈,他与HR们共同分享科技时代人力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想法。
钱国新简介:钱国新 立邦涂料(中国) 人事总监
钱国新现任立邦中国集团人事总监,负责立邦中国区建筑涂料事业群的组织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钱先生曾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多家不同背景公司历任过人力资源和行政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或人力资源负责人;曾参与和领导过公司的组织结构重组、业务调整和收购兼并工作以及组织和人力资源变革;在组织发展、人才发展、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认知与思维最重要,HR要跟上时代的进步”
钱国新先生在解答主持人提出的“科技发展对人力资源行业有何影响”这一问题时,他直截了当的回答:“移动招聘和培训,”他说道:“如今,HR科技的发展很快,如果我们HR还没有用到新科技,那么在招聘和培训发面都会落伍。”同时他以微信为例,如今大家都在玩微信,他认为HR们就要学会顺势而为,可以利用人们习惯手机上网,手机玩微信这样的习惯进行微信招聘。在采访中,钱国新先生直言他的忧虑,担心未来人们无法适应科技的进步,跟不上它的步伐。他对HR们劝言:“人的认知和思维最重要,尤其作为优秀的HR,要时刻跟上时代的进步,紧跟科技的步伐。”
对HR建议——“要尝试,别抗拒”
钱国新先生作为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他对HR们的建议就是对新鲜的东西不能以抗拒的心态去面对,而是要去尝试,要与时俱进。在整个访谈中,我们发现钱老也非常喜欢去探索新的科技产品。他直言,“对于需求,是可以转化的,要主动认识科技,慢慢就会有感悟。”他随即举了一个培训的例子,以往冗长的培训,现在可以运用技术进行切片,分割,放入移动端,这样员工和公众就随时随地能在方便的时候收看和学习。他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即将上线关于招聘方面的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要与时俱进,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在整个访谈中,钱国新先生一直强调HR必须要与时俱进。他说道:“不能一直用固有的思维看待不断发展的事物。”同时他谈到了许多HR较为关心的如何管理90后员工的问题,他以如今市面上风行的“嘀嘀打车”受到压制为例,钱先生的看法就是,“我们不能因为自身对新事物的不了解而去抵制和打压。年轻一代是个性的一代,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去管理。”他认为,目前90后,包括未来的00后在工作上更注重乐趣。作为HR要考虑什么工作会使年轻人感到挑战性,乐趣而又能收获知识。钱先生毫不讳言的说道:“我们作为HR管理跟不上,只能说自己不够与时俱进。”他总结道,作为管理者,要比其他人了解更多的东西,且不能用自己观点强加于别人。
“传统招聘要转型”
钱国新先生的发言受到很多年轻HR们的欢迎,大家也纷纷提出职场的困惑和问题。当一位HR问到,如何使招聘更有效时,钱先生说道:“传统招聘要转型。”有些企业没有把人才当人才用,高才低用的现象严重,这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他以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道:“HR们要建立社交网络,优秀的HR要与市场潜力人员多互动,在线上建立人际网络,在有需要时可以吸引过来。”他认为,此举更优于公司直接招聘人才储备而不重用的举措。
在最后,钱国新先生谈到,HR部门要时刻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急需员工时及时招聘到人才。同时他也坦言,这也将是他所在公司人力资源的工作重点。
HRTECH CHINA实习编辑:於丹
-
资讯
社交招聘,缩短求职者与招聘的距离
【文章来源:新人力 作者:胡可】
摘要:在社交网络时代,企业的人才招聘正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核心人才求职冰冻化、招聘渠道碎片化等。招聘渠道碎片化是指目前市场上的招聘渠道正日益多元化,社交招聘、猎头服务等新老渠道如何有效整合,实现人才招聘的高效率,是HR在2014年面临的难题。
在社交网络时代,企业的人才招聘正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核心人才求职冰冻化、招聘渠道碎片化等。核心人才求职冰冻化是指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优质人才对更换工作将更为审慎,他们在传统招聘网站上的简历更新将更为保守,由此企业要找到这批人才的难度将加大。招聘渠道碎片化是指目前市场上的招聘渠道正日益多元化,以往单纯依靠传统招聘网站即可“包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瓦解,社交招聘、猎头服务等新老渠道如何有效整合,实现人才招聘的高效率,是HR在2013年面临的难题。
绕过“冰冻化”这道坎
“职场潜水员”是招聘经理很熟悉又遥不可及的群体。这些职场中“简历冰冻化”的被动求职者是企业最希望招揽的目标人才。在目前的招聘网站数据库中被动求职者占据人才库的70%以上。一般情况下,招聘经理可以通过搜索人才库找到他们,但很难联系到本人。绕过简历冰冻化这道坎,是招聘经理的目标。
社交网络的出现给招聘经理一个绝佳的机会。疏于更新简历的职场潜水员都会在职业社交平台上更新自己的资料,确保自己的人脉网络的新鲜度。招聘经理可以通过职业社交平台借助“关系、简介、关系链”的方式而不是简历来寻找人才。例如,寻聘高级IT研发工程师时可在职业社交平台上通过其校友、同事等关系的人际网络找到其本人的网络联系方式并通过私信与其联系。这种方式绕过了简历冰冻化这道坎,激活了被动求职者,拉近了求职者与招聘的距离。
正因为此,职业社交平台提供的社交招聘解决方案赢得了企业HR的认同,据红桃网公布的中国社交招聘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社交招聘的优势在企业HR中认同度较高。
“精准化”招聘时代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招聘预算上持保守谨慎的姿态。对HR来说,招聘预算的压缩将迫使他们寻找更为高效的招聘渠道。把有限的招聘预算集中到更为精准的招聘渠道上,是企业招聘经理必须解决的难题。
传统招聘网站简历注水成分高,虚假信息使简历筛选与面试压力让招聘经理不堪重负;猎头服务周期长、费用高让HR望而止步。作为新兴的招聘渠道,社交招聘的出现可谓是恰如其分:社交招聘的核心优势就在于精准,实现了招聘者和求职者信息的精准匹配,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网络招聘匹配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同时还实现了职位信息在行业人脉圈中的精准传播。这既是招聘经理破解招聘渠道碎片化困局的有效途径,也将企业招聘带入了全新的“精准化”招聘时代。
事实上,今年就已经有不少企业选择了这一新兴的招聘渠道:红桃网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企业正在使用社交招聘,46%的企业未使用但已经列入计划,40%的企业从社交网站或其他社会化渠道上成功招聘到了合适的候选人。
从LinkedIn的模式来看,借助社交基因破解传统网络招聘精准化困局,在美国甚至欧洲已经成为网络招聘领域的一个新趋势。社交网络让求职者与招聘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是web1.0时代的招聘网站无法从技术上解决的难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交招聘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