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集众家所长的企业协作平台Teambition,已获IDG投资
这家集合了Slack, Dropbox,Trello工具功能的上海初创公司获得了IDG资本500万美元的投资。
Teambition,2013年发布,2014年获得500万美元风投资金。这个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协作工具一路高歌猛进。他们不再满足于亚洲市场,更希望走向全球。
Teambition,一个基于云服务的项目协作工具的开发者,今天宣布在由IDG资本公司领投的500万美元的融资,盘古创富也参与其中。
这个上海的初创公司就像是Slack、Trello、Flowdock和Dropbox公司的综合体一样。每一新的项目都有自己主页,团队成员可以在主页上添加任务,分享文件,管理会议,推送更新。同时这款工具拥有网页版、Android版和 iOS版,支持汉语、英语、日语。
“Teambition会就项目协作问题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而大部分美国产品只会集中在某一方面,”公司创始人齐俊元说道。新一轮的投资将会被用来拓展市场,包括南亚,同时研发新产品,改善现有的产品。到目前为止,Teambition的大部分客户来自中国和日本。
Teambition说,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那些由初创公司和企业领导的超百万级项目的主页。他们横跨广告,制造商,教育等领域。很少有中国公司从建立之初就瞄准国际市场。齐俊元说,“我们的一部分客户是在全球拥有分公司的大企业。我们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他补充道,“就企业市场而言,全球市场更加成熟。”
Teambition通过一个免费订阅服务赚钱,当用户有超过100个项目时就需要付月费。这家初创公司曾获得了戈壁创投preA轮融资,同时入选今年的微软创投加速器。
24岁的齐俊元在2011年建立Teambition公司。此前他为有相同需求的人创建了一个在线社区,以供他们在线交流。
(编译:伊人为芳)
资讯
最新消息:亚马逊也要做招聘网站不成?
最新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招聘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都从不同角度传言亚马逊想涉足招聘技术服务!
12月8日,专注招募领域的招聘平台ERE发布了一条新闻:《亚马逊瞄上了招聘技术》。文章指出,关于亚马逊可能对招聘技术产生了兴趣的消息,最早是在10月28日。当天Nick Gallimore(来自英国的招聘专员,专攻“自然语意分析”领域)在ERE上发表评论提到“亚马逊在招聘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
另外,在协助企业做人才寻访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并与任仕达等猎头公司有稳定合作的Jim Stroud最近也提到有这个可能性。
在一篇播客中,他谈及亚马逊可能进入招聘技术领域的思路:如果你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把吉他,那你有可能需要找一位吉他老师。亚马逊可能会帮你完成这个寻访过程并从中获利。
除此之外,亚马逊在LinkedIn上发布的招聘启示会透露更多信息。你也可以认为这个岗位只不过定位于亚马逊的内部招聘——当然,也可能不是。
亚马逊一直在数据分析方面先人一步,如果他真的能够进入到招聘服务当中,对于招聘HR来说,到是天大的喜讯!让我们一起试目以待吧!
转自微信号“i51huan”(换工作网)
资讯
买买买,YY收购环球网校 10亿元在线教育投资已花完一半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欢聚时代的创始人兼 CEO 李学凌今年早些时候声称,将要投资 10 亿元到在线教育领域,现在我们大概知道这笔钱当中一半的去向了。
欢聚时代近日放出消息,刚刚以 1.2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培生国际教育集团(Pearson)旗下上海环球职业教育科技控股公司手中收购了在线教育网站“环球网校”。环球网校由上海环球旗下的两家全资子公司——北京环球兴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环球创志软件有限公司共同运营。
之前曾经报道,欢聚时代旗下 100教育并购雅思在线教育著名讲师郑仁强团队的价格,大约在 1.5-4 亿人民币之间,具体金额与郑仁强团队并入 100教育,成立 100网校之后的具体业绩表现有关。
据从熟悉交易的欢聚时代内部人士处了解的情况,本次欢聚时代收购环球兴学和环球创志的价格,比并购郑仁强团队的价格更低。从两次收并购交易的体量来看,本次收购环球网校对于欢聚时代来说可以算捡了一个大便宜。
有关收购郑仁强团队价格的具体情况,我们正在等待欢聚时代方面的正式官方答复。
有趣的是,郑仁强在 2013 年来到 YY 平台上教课之前,曾加入环球雅思,并在环球网校上开班。而在郑仁强加入 YY 之后,环球雅思也来到了 YY 80139 频道授课。
Pearson 之前进入中国之后先后收购华尔街英语、戴尔英语等英语培训品牌。记者了解到,一方面,Pearson 在华布局英语培训采用了空降职业经理人的方法,导致对于市场缺乏理解;另一方面,Pearson 作为老牌教育集团,并没有在中国跟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浪潮。
YY 这边之前也有自己的问题。在李学凌提出巨额投资在线教育之前,YY 教育业务已经是业界较好的教育教学平台之一,但缺乏对于内容的把控能力。此前在 YY 上成名的 IT 教育名师邢帅就最终离开了这个平台。
现在,100教育作为欢聚时代旗下独立教育品牌,继承 YY 优秀的技术平台实力,采用互联网化的营销方式降低成本,并可以从 YY 平台导入流量。对于环球网校来说,YY 的技术实力可以与自己的内容实力进行互补。
欢聚时代方面 透露,环球网校并入 100教育之后会与后者之前推出的新产品 100网校并行发展:
环球网校专注于职业教育,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医学、金融、会计等多个专业。据了解,在收购前环球网校约有 70 万注册用户,年营收超过 1 亿元人民币;100网校则将专注于线上英语培训。
而上海环球将保留其英语培训业务,不将该业务作为出售的内容转交给欢聚时代。
至此,欢聚时代号称将投入在线教育的 10 亿元人民币,可能已经花完了一半。
来源:pingwest
资讯
新兴借贷平台Insikt向企业引入“贷款即服务”业务
借贷市场最近十分之热门,随着 Lending Club 准备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这个领域每天都有新进入者。
在新的竞争对手中有一个刚刚募集了1600万美元的公司,它的目的是让企业成为未来的贷款人并提供一个名为“贷款即服务”(LAAS)的平台。它就是Insikt。
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借贷公司提供的软件可以让企业为他们的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企业可以信任 Insikt 让它处理实际提供贷款的细节。这些企业覆盖了从零售商和商家到实体银行的不同类型,而他们往往受限于融资的狭小渠道。
最初几个月所有贷款都会存在于Insikt的资产负债表上,资金支持由 Capital One 和 Atalaya Capital Management 等来提供。在每个企业都有了自己的投资组合之后,该企业的投资将全部汇集到一起,作为债券发行给投资者。
这使企业能够将他们的投资多样化,同时让FICO信用分数较低(或是根本没有FICO评分)的消费者可以在企业销售点申请分期付款。
换句话说,Insikt是在打两边牌。该平台让投资者有机会为企业的贷款提供资金,而这又反过来提供了让消费者在销售点可以选择贷款的技术。
Revolution Ventures是 Insikt 1600万美元融资轮里的投资者,资金主要用于该公司的成长壮大,不过一些大型金融公司也向该公司提供了多达7000万美元的负债,为其贷款业务注入活力。
Insikt Introduces Lending As A Service For Brands
The lending space couldn’t be hotter, with folks like Lending Club set to IPO, and new entrants launching every day.
One of these new competitors just raised $16 million to let brands become the lenders of the future, offering a “Lending as a Service” (LaaS) platform. Meet Insikt.
The San Franciscobased lender will provide software that allows brands to offer small loans to their consumers, trusting Insikt to handle the meticulous details of actually providing the loans. These brands can range from retailers and merchants to actual banks, who are often limited to a small window of financing.
All loans are put on Insikt’s balance sheet for the first few months of their existence, powered by capital from Capital One and Atalaya Capital Management, among others. After each brand has its own portfolio, the entirety of that brand’s investments will be pooled together and issued as bonds to investors.
This allows them to diversify where their money is going, while allowing consumers with low FICO scores (or no FICO score at all) to get an installment plan application at the PoS.
In other words, Insikt is playing on both sides. The platform offers investors the opportunity to power loans for brands, which will in turn have technology that provides customers a lending option at PoS.
Revolution Ventures provided the capital for Insikt’s $16 million round of funding, dedicated to power growth for the company, but big financial firms have also provided upwards of $70 million in debt into the company to juice its lending business.
来源:techcrunch.cn
资讯
逐鹿互联网招聘,或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网络招聘是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最早的领域之一,求职者、招聘企业开始放弃纸质简历和线下摆摊招人的落后模式,转向网络招聘进行简历投递、职位发布等。网络招聘从9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新老招聘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和分化,究竟谁会是最后赢家?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来说,有两大块业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是电商,电商改变甚至颠覆了人们多年的消费和购买习惯,自然不用多说。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网络招聘。网络招聘是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最早的领域之一,求职者、招聘企业开始放弃纸质简历和线下摆摊招人的落后模式,转向网络招聘进行简历投递、职位发布等。网络招聘从9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新老招聘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和分化,究竟谁会是最后赢家?
新老互联网招聘发展变化
a、传统招聘网站乏力可陈
1997-1998年期间,在中国现代互联网刚起步时,后来被称为传统招聘三大公司的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陆续创建,而在同时,今天发展成了世界级互联网巨头的腾讯,在1998年年底才成立,比他们还晚。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后两者艰难上市,智联招聘最新市值8.8亿美金,前程无忧市值19亿美金。中华英才网这个曾经一时风光无两的招聘公司已经黯然离开第一阵营。2013年中华英才网被Myjob以3千万美元的低价收购(也有消息说是1千万美金)。
根据艾瑞统计数据,2014Q2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营收规模8.9亿元,较Q1的8.5亿元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2.7%,环比增长4.7%,增长幅度有所下滑。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14Q2营收规模放缓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二季度为招聘行业的淡季;另一方面,传统网络招聘公司的营收的增长依赖于招聘企业的增加,为了扩大覆盖群体,加大了投入。成本和收入的剪刀差降低了网络招聘的营收规模,急需创新模式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来源: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研究报告简版2014年Q2)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和火爆后,传统的互联网招聘公司并没有形成持续的创新和革命性变革,在面对传统经济衰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大局下,没有及时反应和应对,在发展的道路上逐渐滞后。
B、新兴招聘模式的崛起
与此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招聘的平台和公司崛起,网络招聘呈现更多元化的趋势:以拉勾网为代表的重度垂直招聘、以领英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猎聘网为代表的猎头模式等多种模式开始崛起。给暮气沉沉的互联网招聘行业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资本和市场的良好反应证明了新模式的可行性。
专注垂直细分领域:拉勾网高度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招聘网站,脱胎于互联网众筹咖啡——3W咖啡。 拉勾网于2013年7月上线。围绕着个人用户为中心,根据招聘效果向企业收取服务费。目前已有超过3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入驻,包括BAT及去哪儿、锤子科技、小米等行业的代表性公司。上线仅仅一年多,估值近十亿,2014年已完成B轮2500万美金融资。是新兴招聘公司里成长最快的之一,发展势头强劲!
传统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将网络招聘与传统的猎头模式结合,如猎聘网、猎上网等。成立于2007年猎聘网并不算一家新公司,应该是招聘网站里最舍得烧钱的公司之一,楼宇广告是他们重点投放渠道。在猎眼天下和互联网从业人士潘乱看来,“但如果去掉猎头的戏份,猎聘网的运营模式和传统招聘网站是一样的,只是猎聘宣传他的简历比51job更加高质量,更加新鲜有效。”
职业和商务社交招聘:自从领英(LinkedIn)模式在美国走红,并成功上市后。国内这块模仿对象也纷纷诞生,大街网、天际、人和、优士、若邻等等。不过在中国,领英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除了外资惯常的水土不服外,这和中国职场文化有很大关系,国外职场是Email文化,但email及时性等方面较差,所以诞生了LinkedIn这种折中性的产品。在国内,即时通讯工具发达,同时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般是先交友,再合作。和商业文化高度发达的欧美区别很大。
分类信息的蓝领招聘:蓝领的招聘一直是传统招聘网站忽略的部分,这个空白被赶集网和58同城弥补了。赶集网瞄准基层蓝领人群,将招聘作为重心业务之一,目标是两年内营收15亿,超越前程无忧。58同城和赶集模式相似,定位中低端人才招聘。
互联网招聘新老商业模式
从创业者的密集进入,到资本的追捧,互联网招聘一直是热门的领域之一,除了招聘是企业和个人的刚需外,营收和商业模式也是大家最看好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个人收费:前程无忧应该是最早向个人收费的招聘网站之一。前程无忧向个人求职者提供增值服务包括:简历提亮、简历图标、谁看过我的简历、MAST测评、薪酬查询(定制版)等。在上述增值服务中,除MAST测评、薪酬查询(定制版)是按次收费外,其他都是按购买时间进行收费。收费范围从5元到72元不等。猎聘网在针对个人业务时也是有收费。拉勾等网站对于个人使用则是完全免费。
企业收费:这是目前互联网招聘的主要来源。在传统的招聘网站中,无论是前程无忧还是智联招聘,企业使用服务时,不管招聘效果如何,必须根据时段付会员费,最终效果大多不尽人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兴的互联网招聘公司解决了这个顽疾,比如拉勾网围绕着个人用户为中心,根据招聘效果向企业收取服务费。这极大降低了企业的操作成本,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模式之一。猎聘网、猎上网等主要营收均是来自这一块。新兴的收费模式兴起对于传统的收费模式尽管目前还不明显,但在未来冲击会很大。
广告收费:广告收费是另外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一般是招聘网站在首页或者入口处推荐的重点招聘企业和重点招聘职位。根据曝光时间或者点击率进行收费。在较大的站点,还会引入竞价排名的模式,企业竞价排名或者猎头竞价排名等机制。
线下活动:为了给部分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更加适合的服务,招聘企业会把线上的服务衍生到线下。线下服务包括测评服务、教育培训等。拉勾在12月份启动的年末招聘风暴周,除了线上招聘专区,同时举办的重量级线下专场,包括BAT、京东、途家、易到用车、知乎等王牌公司和高成长性创业公司均有参加。
谁是互联网招聘最后的赢家?
在互联网招聘这个阵营里,传统型的网络招聘公司、上市公司、国外的巨头公司、新兴的创业者等,鱼龙混杂,乱象纷争,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未来的互联网竞争,不仅仅是资本层面,更多是产品、思维模式、人性化服务等深层次的竞争。
招聘思维的变革:经过多年互联网环境的熏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产品的体验和交互等人性化设计元素被提到前所未有得高度。在传统的招聘网站中,严格意义上,是没有个人用户这个概念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围绕着企业展开的,因为是企业在招聘,在付费。只要把企业服务好了,个人用户和收入则会源源不断。
这种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在面临移动互联网时代时,已经大大过时,好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公司,都迫切的感觉到了人才难求。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招聘模式已经远远不满足现代人才的需求。在新兴公司中,以拉勾网为代表的公司以用户为中心,专注于在为求职者提供更人性化、专业化服务的同时,降低企业端寻觅人才的时间和成本。
在传统互联网招聘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在新的招聘时代也在被改写。在以往的招聘思维,年后一般是一个跳槽和招聘,年前一般是淡季和低谷期。但是随着行业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决定生死存亡。同时,企业对于中高端人才也越来越宽容,约定一个较长的入职时间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年前面试、年后入职已不是个案了,企业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比如锤子科技的罗永浩,为了邀请CTO钱晨加入,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专注于互联网招聘的拉勾网近期启动的招聘风暴周,就是顺应这种大的发展趋势,33000家企业在一个星期里一起参与,仅40个小时就收到11万多份简历,这是迄今为止互联网职场最大规模的招聘活动。随着企业和个人认识的不断发展,这种活动的需求应该会越来越强烈。
人性化的关怀和体验:传统网络招聘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件冷冰冰的事情,简历投完了,就等着通知和面试。网站和个人用户是没有交流和情感互动的。但是拉勾为代表的新兴招聘公司却赋予了它温度和情感。在腾讯撤销电商部门时,,拉勾联合包括阿里、唯品会和1号店等电商巨头,帮助离职的人尽快入职。2014下半年,微软裁撤中国区诺基亚数千名员工,拉勾发起了“每个人青春中都有一部诺基亚,请为诺基亚点赞”的活动,帮离职的人入职到小米等公司。整个活动微信转发就达到10万人,反响空前。拉勾带给求职者的不仅仅是再就业机会,而是人性上的关怀。反观传统网站,除了冷冰冰的广告和促销电话,什么都没有。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整个招聘生态链和环境。在传统网络招聘时代,保安、服务员等这样的岗位需求一直是被忽视的。因为这个群体的互联网化的程度相对较低,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少。随着移动终端的大规模普及,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化的中低收入者开始接触到网络,从互联网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逐渐增强,于是赶集、58同城顺势发力,将这些人从边缘拉入在线招聘的市场当中,这是对在线招聘本身一种巨大补充和修复。
同样,在中高端用户方面,以拉勾网为代表的公司把这种全程透明的概念引入到了原本封闭暗箱的招聘流程中。拉勾网是目前唯一有投递实时反馈功能的求职招聘网站,以微信服务号为服务平台,求职者在关注微信号后,即可实时跟踪自己投递简历的状况,包括简历是否投递成功,是否被查看,是否被转发到别的部门、以及是否去面试等。关注微信号并绑定帐号后,可实时收到新简历提醒。所有用户可以快速、全程收到拉勾微信信息提示。在移动布局这块,前程无忧等为代表的传统招聘仅仅是开发了APP等应用,无非是将原有的信息在手机端展示出来,而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还离得很远!
随着新兴互联网招聘模式的兴起,资本和创业者的密集进入。步步皆慢的传统招聘的衰落基本已成定局。但是在新兴的招聘公司中,也免不了短兵相接,一场恶战。仅仅在今年,光是互联网招聘这个仅500万用户群的细分领域,已经有上亿美金的资本进入,行业泡沫开始浮现。光靠一个概念或者简单的互联网思维口号在短兵相接的过程中想占优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创始人和创业团队对行业的认识和格局重要性日益凸现,别出心裁且先发制人的思维和相应的活动会进一步挑战和瓦解原有固定的模式,亦步亦趋的盲目模仿和跟进只会被动挨打。在接下来的一年,新兴的互联网招聘行业将会进入挤泡沫的阶段,到时,真正留下来的才会是剩者为王。正如那句老话说的:“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南七道:个人媒体,虎嗅、创业家等媒体作者,微信公众号:南七道】
资讯
云存储服务提供商Box上一财季营收5700万美元 增速已连续放缓
受削减销售与营销支出的影响,云存储服务提供商Box的增长速度正在逐步放缓。
这家公司最新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S1报告显示,在截至10月31日的上一财季,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近70%,为5700万美元。
不过在截至7月末的财季中,Box营收为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81%。再向前追溯,Box在截至4月末的财季中营收同比增幅达到了94%,在截至1月末的财季中营收同比增长了97%。
与此同时,投资人当前普遍担心的是Box的销售与营销支出问题。在今年3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时,这家公司的销售与营销支出甚至要高于其总营收。
不过Box已经开始限制公司的销售与营销支出。该公司上一财季销售与营销支出为5500万美元,低于公司5700万美元的营收。Box上一财季的净亏损为4500万美元。
Box的财务数据展示出了软件即服务公司当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客户获取成本与其营收增幅息息相关。当前的最大问题是Box能否让现有客户长期付费使用公司的服务,从而减少销售与营销支出不断增长对公司业绩构成的影响。
Box首席执行官在接受BI采访时表示,“订阅营收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会长期付费使用公司的服务,而不像是出售软件那样只获得一次性营收。”
Box提交的S1文件还显示,目前已有10%的用户成为付费用户,比例高于第一次发布招股说明书时的7%。此外,只有5%的Box在到期后选择不再缴纳订阅费,比例低于上年同期。(无忌)
BI中文站 12月11日报道
资讯
IT类在线教育又一单,“我赢职场”获3500万A轮投资
昨日获悉,IT职业教育网站“我赢职场”获中科院VC——国科嘉和3500万A轮投资。
据官方披露,我赢职场目前自己制作并拥有6万多在线课时(8000小时),300多整套原创课程。
课程内容方面,我赢职场的定位是引入完整成套的IT技术,比如数十小时的iOS8-Swift课程,Redis 及MangoDB等NoSQL数据库技术,Openstack IaaS云计算平台技术,Android L开发,Java最新开发技术,HTML5,Cocos2d-x 3.2,Cocos2d-JS,RHEL7,Oracle12c,LNMP集群等技术。目前,我赢职场获得了甲骨文(Oracle)、RedHat、思科(CISCO)公司的授权。
在平台方面,我赢职场覆盖PC及iPhone/iPad Android/HD等五种终端。其在线下的9个城市开设了就业中心,帮助学生找工作,并承诺找不到工作退费。希望用平台+服务的方式,来吸引用户付费。
商业模式方面,我赢职场采取“成体系教学内容 + 自有服务平台 + 多城市就业服务”的模式。
今年以来,职业类在线教育公司频获投资,今年2月,北风网获得数百万A轮美元投资;3月,开课吧获得2000万美元A轮融资;7月,麦子学院获得千万级别A轮投资;8月,邢帅教育获B轮3000万美元投资;9月,极客学院完成2200万美元B轮融资;10月,计蒜客千万元Pre-A轮投资。
为何VC青睐IT类在线教育网站?一方面,IT类在线教育网站所面向的用户群,他们接触互联网机会更多,具有在线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因此,在用户习惯培养、学习氛围方面,IT类在线教育网站具有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IT类在线教育网站市场空间足够大。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向各个垂直的传统行业渗透,社会对IT类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多知网 初骊禹)
资讯
苹果组团IBM抢夺企业移动市场的第一步:10款企业级 app
今年7月份,苹果和IBM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打造一套针对企业用户的移动设备解决方案——“IBM MobileFirst for iOS”。今天,这项合作初见成效,苹果和IBM推出了首批10个企业服务级app,涉及领域包括银行、保险、电信、航空交通、零售,以及政府部门。
Plan Flight是一款为航空交通领域服务的app,它一方面可以帮助飞行员计算携带多少燃料是最适合也最经济,从而节省航空公司的开支;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航班时刻表、飞行计划、机组人员名单等,帮助飞行员了解飞机情况,以及更便捷地向地面人员报告飞行问题。
Passenger+则是一款更面向用户的app,它能够向机组乘务人员提供乘客的具体信息,以便他们提供包括特价优惠、机票预定等在内的个性化服务。
面向银行、保险行业,苹果推出了三款专门的app,其中Advise & Grow可以帮助银行职员管理和访问小企业客户的资料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建议和完成交易;Trusted Advice则允许银行顾问不用在办公室里,在咖啡厅甚至客户家里就能够基于客户的既有投资组合,通过建模工具等进行进一步预测和建议。
Sales Assist既可以帮助零售店员工访问顾客的购买历史,提出针对性建议等,又能够帮助员工管理商品库存。Pick & Pack则可以将感应技术与企业后端库存系统相结合,帮助员工更高效地完成订单发货。
iPhone和iPad本身的硬件也能被用于企业级app。Expert Tech就利用了苹果设备自带的GPS功能,它可以显示需要服务的用户地理位置,帮助电信公司的服务人员选择最佳路线到用户家里提供现场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政府执法部门也是苹果和IBM需要攻下的专业领域。一款名为Incident Aware的app可以帮助警察看到犯罪现场的实时地图和视频反馈,并且提供受害人信息,嫌疑人的犯罪历史,提醒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让警察更快捷请求增援。
目前,花旗集团、Sprint、加拿大航空、墨西哥北方银行是首批使用这些app的IBM合作客户,IBM将会提供app的云服务管理和升级。苹果也将为企业提供苹果设备专门的AppleCare支持服务,以及24小时客户服务专线。
IBM全球企业服务高级副总裁 Bridget van Kralingen介绍说,企业服务移动化正在成为趋势,这些app旨在解决企业移动办公中面临“痛点”。苹果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 Philip Schiller则认为,这是iPhone和iPad在企业中应用的一大步,利用数据分析能力,它们将重新定义“工作”二字。
当然,这些只是官方言论,但不难看出,这意味着苹果和IBM开始行动,在企业移动市场抢占市场空间,并且有能力这么做。考虑到苹果和IBM分分合合的过往,现在或许只有一个疑问:苹果和IBM的蜜月将会持续多久。
来源:pingwest
资讯
大数据与企业的数据化运营
// // //
其实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已经不单单是一个IT的概念了,它更多的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产业,而且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O2O。O2O被誉为未来一个万亿市场规模的行业。O2O企业本质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或者说用互联网的方法改造传统行业,那么本质上解决的问题和传统行业没有区别,还是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问题。例如通过电商买衣服和生活用品,通过微信解决朋友之间通信的需求,团购买餐饮,嘀嘀打车,网上买机票和火车票,支付宝交水电煤气费,余额宝理财,甚至一度被叫停的医院挂号等。要做的事还是一样的,只是做事的方法不一样,目的是让用户的生活更加便利。那么什么样的玩法更受用户欢迎呢?过去传统企业或者靠领域知识的传承,或者是靠用户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的,显然周期长、反应慢、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而经过互联网化之后,所有的用户行为都被记录和存储下来,我们可以快速精准的分析和挖掘出用户的需求变化和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给每一个用户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
(公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我们都知道,领域知识是一个人在某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本钱。过去传统行业的领域知识是靠在行业内不断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而互联网化之后的这些行业的领域知识将是从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中分析和挖掘出来的。过去的传统企业一旦确立了领导地位,那么被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颠覆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互联网化之后的这些行业中,从海量用户的行为中挖掘出的领域知识的时效性是非常明显的,一旦一个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将很快被别人超过去。举个例子来说,著名的“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在最开始的时候会给相应的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当同行业内其他企业也学会了这招之后,这个就不是一个利润增长点了。那么企业就需要不断的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时候海量用户数据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未来全面互联网化的时代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句话就会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像Coursera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会非常有前途,因为仅仅靠十几年的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一个人一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未来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很多大佬们也看到在线教育这块大蛋糕了,都开始跑马圈地。
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让大数据发挥出价值,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呢?我想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你的企业是一个平台还是一个垂直行业?
(公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平台就好像淘宝、京东、腾讯,上面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种类非常非常多,而且不同商品或者服务的特点可能差别很大,同时对用户数据的积累是多方面的;垂直行业就是类似携程、聚美优品,上面的商品或者服务是某一个垂直领域的,只有当用户在这样的垂直领域有所需求或者感兴趣的时候才会光顾,那么一般情况下你只能得到用户在这个领域的一些数据;不过这里面有个灰色地带,就是互联网金融。因为从本质上讲这是个垂直行业(金融行业),但是想到金融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单单从一个垂直行业的角度来衡量这个用户的价值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金融影响到人们的方方面面。
(公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对于大数据从业者来说这三种类型的企业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对用户进行细分或者用户画像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用户有好几个月没有买东西,那么怎么界定这个用户是否流失了呢?仔细想想,如果一个用户好几个月没有在淘宝、京东上买东西,那么显然是流失了;但是如果没有在携程上买东西,未必能认为他流失了。因为用户对旅游类产品的平均购买周期可能就有好几个月,所以显然单单是这样一个因为未必可以把这个用户标定为流失。
(公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对于不同的企业在利用大数据的方法上也是不一样的:
像阿里巴巴的目的就是做基础设施,像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这样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刚需中的刚需”,所以阿里巴巴整合了多个部门的广告团队成立了阿里妈妈。京东在这方面也不甘示弱,一直养活着独立DSP服务商MediaV,而且两家企业不断传出收购绯闻。腾讯的广点通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的共同特点就是解决了用户的刚需,成为了用户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后培养起一系列的产业链。
(公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阿里和京东解决了用户购买商品的需求,腾讯解决了用户通信和社交的需求,而且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这样用户把自己的一些数据不知不觉中就送给了这些平台级企业,这些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分析出用户的年龄、性别、兴趣偏好、收入水平、家庭构成等跟消费密切相关的特征,从而成为一个广告上的目标客户群体,把这些用户买个广告商。这是这些平台级企业赚钱的主要方式,说白了就是拉皮条的。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旦这些平台厂商了解了和你相关的数据越来越多,那么就可以给你推销一些金融产品(典型的例子就是余额宝),从而控制你的个人金融体系,这些平台可以像银行一样吸纳你的存款用于投资。
这才是第一步,在金融机构最重要的风险防范体系中,由于这些平台厂商知道你交水电费很及时,刚刚买了一辆车,最近又没怎么生病挂号,而且还定期出国旅游。那么显然你是一个优质客户,不需要你提供任何证明来抵押贷款给你的风险。这个就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的玩法。那么对于垂直类企业(包括互联网金融)该怎么使用大数据呢?
垂直类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自己的CRM系统里面有用户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这个是像上面的平台级企业所不具备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像电信、金融这样的企业拥有质量非常高的用户金融数据、交易数据、关系链数据等,这些数据所表达出的意思是最真实可靠的。但是这些垂直类企业所积累的数据量往往没有像前面所说的平台级企业那么多。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通过引入第三方数据的方式来补充用户的数据,美国twitter公司的IPO文件中显示其15%的收入来源是“倒卖”用户的数据,在国内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战略合作之后也打通了微博和淘宝的用户数据,虽然很多微博用户在吐槽这件事。数据交换首先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让数据流动起来数据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对于面向用户的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大数据现在的玩法应该是比较清楚了。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和业务为核心,对用户的相关维度进行数据挖掘,构建用户和业务的属性和特征库,服务业务需求。具体再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以用户和业务为核心,以思路为重点,以数据挖掘技术为辅助
企业使用大数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赚钱),赚钱的方法就是跟自己的business model密切相关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只是一个手段,是帮助我们解决业务问题的。所以说在大数据技术选型和架构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业务模式,不能别人用什么架构就跟着用,别人挖掘什么就跟风挖。
2.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持续优化
千万别想着一次就搞出个大新闻,在互联网领域永远是beta版的,只要这次比上次好就行了。大数据的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分析和挖掘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定位到哪些群体具备哪些特征,哪些特征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所以很多问题并没有或者需要严谨的数学证明,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关联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在大数据时代,ABtest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现象是不需要理论证明的,ABtest会告诉我们该怎么改进产品,哪些产品的哪些特征更受用户欢迎。
3.用户的反馈很重要,要积极调动用户的参与度
传统的调动用户参与度的方式就是发优惠券或者促销券。这种方法在有些情况下是有效的,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例如用户为什么来我们这个平台?为什么流失了?举个例子来说吧,对于有些用户来说你给他发了10块钱优惠券,但是他没有买的需求或者找不到他想买的东西,那么他不会因为这10块钱的优惠券去制造一个需求。或者有些用户可能比较有钱,每次买东西都是大手笔,你给他10块钱优惠券可能他根本看不上。用户细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调动用户参与的方式。 (
公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大数据是帮助我们补充行业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是数据驱动的,那么这个行业的很多行业知识都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出来的。而获取这些数据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户的行为和对运营动作反馈的挖掘,这也是未来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的价值所在。
4.从运营驱动到数据驱动
关于谁来主导大数据服务用户这个需求,其实有很多的使用场景。例如一个推荐系统由产品经理来主导比较合适;对于一个数据化运营系统,那么从事运营或者市场相关的人员来主导会是比较合适的。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慢慢会发展出专门从事数据驱动业务的部门和人员,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Data Scientist的概念。
5.业务人员和数据挖掘人员的密切配合
这个也是我们大部分公司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做业务的不太懂技术或者数据,做数据挖掘的对业务又不是特别了解,目前社会上最缺的就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如何把数据挖掘的结果应用到业务中是个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常说没有数据是无价值的,只是要找到它发挥价值的地方。因为数据挖掘的结果往往表现出的是用户在某一方面的属性或者特征,那么在实际业务中用户的行为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把数据挖掘的结果推广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中要和业务方密切合作,找到合适的促销方式、展位、文案、刺激手段、效果评估方法等。大数据的范畴内我们应该把用户还原成一个人,而不要割裂的看他的某些行为,而要把这些行为和他的社会学属性、生活背景、活动时间、地点、气候因素和应用上下文联系起来。目前的大数据Ecosystem没有一个很好的BI工具,给对应的分析师或者挖掘工程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公
众号:imciow 网站:www.ciozj.com)
6.与客户的沟通方式(运营手段)很重要
现在社会大家都很忙碌,像过去那种通过call center给用户打电话推销的方式的效果越来越差,因为用户很忙碌的时候是不希望被打扰的。那么异步通信的需求就比较强烈,典型的应用就是微信,可以很好的利用碎片时间,那么对于企业营销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通道。同样对于企业给用户的各种促销或者运营手段的时机也会比较重要,而且不同兴趣偏好的用户的浏览和购买时间最好也要区别对待。同时运营活动设计的巧妙程度、文案和展位比大数据技术可能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某公司的推荐系统在模型完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改了下展位的位置,导致最后的下单率有明显的提升。
7.大数据带来的价值如何衡量
企业养了一个大数据团队,那么对这样的团队怎么衡量他们带来的价值呢?我觉得大数据的短期回报是精准营销,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平台来说更重要的是客户关系维护,增加用户的粘性和购买力,从而使得用户很难迁移到其他平台上,那么对于你这个企业来说就有点类似于垄断了,就属于躺着都赚钱了(就像现在的可口可乐、宝洁类似的公司)。所以说大数据的价值可以在产品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而具体价值的衡量也要因不同的业务模式而有所不同。同时大数据也帮助企业更好的理解这个行业,建立起行业的壁垒,从而更好的支撑管理者的决策。
作者:梁堰波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硕士专业,之前曾工作于VMware、百度、法国电信研发中心等多家知名机构。现于美团网从事数据开发与挖掘工作 特别感谢!
资讯
Facebook向企业用户推出新的内容发布工具和数据统计工具
Facebook的PM Hooly Ormseth在他的博客中表示,Facebook过去几个月听取了世界各地企业用户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帮助他们在Facebook上面与人们建立联系。所以最后,Facebook为这些企业及媒体用户开发了一些新的工具,在数据统计工具(Insights)上也做出了改进,并且为其提供更多获取资源和交流的渠道。
先来看看 Facebook 的这些新发布工具:
1.Interesting Targeting
这个功能类似关键字,便于信息更精准地推送给关注企业 Page 的用户。比如发布体育比赛资讯,添加关键字后,这些信息就只会展示给那些喜欢这一类信息的用户。
2.Post End Data
即给信息标记一个有效日期,过了这个时间,那些已经过时的信息就会在信息流(News Feed)中消失,比如昨天的天气信息,显然看过一次就不会再需要了。不过这些信息还是会存在在企业 Page 中,只是 News Feed 里面不再显示。
3.Smart Publing
对企业用户来说,预测哪些故事能够吸引到更多读者直到现在都仍是一个挑战。Smart Publishing 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定义那些 Facebook 上面受欢迎的内容。
一旦启用该设置,共享链接会频繁出现在那些关注企业 Page 的用户的信息流(News Feed)中,虽然企业 Page 并不显示这些信息,但企业用户可以在 Insights 的程序应用控制面板(Dashboard)中看到一些分析数据,以及系统反馈的适当的意见——哪些可能是读者喜欢的,然后就可以选择发布那些比较受欢迎的内容。
Smart Publishing 目前只开放给了一部分媒体组织,不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也会逐渐开放给所有企业用户。Pages 管理员可以在企业用户工具(Publisher Tools)的页面设置中开启 Smart Publishing。
不光是新的发布工具,Facebook 还改进数据统计工具(Insights):
准确、可行的数据对媒体组织来说是理解并优化内容的关键因素,Facebook 对开发平台洞察报告(Domain Insight)进行了多种改进,以便于展示 Pages 和社交插件如何为网站导流。
添加了新的 Top URLs,可以显示 URL 级别的报告,并向企业用户展示在 Facebook 上面发布的信息是如何被其他人分享的。比如说一个名人分享了的 URLs,企业用户就会知道这一个 URLs 为什么会比其他的传播更广。另外,Facebook 让界面更加直观,并且提供可以在特定时间范围查看分段数据的方式,比如每个小时的分段数据。
Facebook 最近还修复了许多第三方分析工具的 bug——过去由于出站的移动点击引起相关数据丢失,导致 Facebook 自然搜索结果(organic traffic)的比例被低估。目前这个问题在 iOS 上面已经得到了解决,Android 版本的修复也即将进行。企业用户可以看到在 iOS 上来自 Facebook 的移动流量会增加,而未定义来源或直接流量(direct traffic)会降低。
最后 Facebook 表示,除了这些产品的改进,他们还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流渠道,希望能够清楚企业如何用 Facebook 进行决策。比如经常会在Facebook 媒体博客、News Feed FYI、行业群组以及一些行业活动中给大家公告和提示,希望得到能够得到企业用户的更多反馈。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Shirlene]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