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好莱坞富二代办的Workpop:提供服务业兼职信息,注重求职者的个人成长 早期的报告显示,美国的服务业用工占到整体用工比例的四分之三左右。对于习惯了服务人才的高流动率和高频次的招聘的美国服务业雇主来说,一个能够持续提供人才、简化招聘流程的工具显得极为“性感”。而对于那些有零碎时间工作的人来说,一个能提供众多兼职工作的平台简直是“福音”。   Workpop瞄准的就是这块市场。Workpop 的数据显示,美国有 7600 万的按小时工作者(Hourly Workers),这些人很大部分没有详细的简历,在 Linkedin 上也没有详细工作记录,在过往的工作申请中经常遇到麻烦。但对于服务的雇主来说,有没有正规的简历并不重要,   “他们关心的是求职者的技能和品行。” 因此 Workpop 提供了一个简化的求职平台,求职者可以从 Facebook 或 Linkedin 导入基本资料,用短视频的方式介绍自己,视频的内容可以是对雇主设定问题的回答,也展示自己的特色。另外,在基本资料填写中,求职者还都能清楚注明可工作的时间。 Workpop 的社区效仿了 Linkedin 的机制,希望在 Workpop 上也建立起用户之间的社交联系。职位申请人可以给自己打上不同的技能标签,邀请同事对自己进行评价,在 Workpop 社区中建立个人信誉。Workpop 也会根据这些技能推送适配的工作给求职者。   对于雇主方,Workpop 提供现成的工具,雇主只用简单填写职位要求、工作环境等资料就能把职位发布到网上。如果这个职位的人离职,之前的职位信息就可以直接重新发布。对职位申请人 Workpop 给了雇主三个选项,直接拒绝,待定,发 Offer。   中间所有的过程都是免费的。Workpop 的赢利点在成交后的“售后服务”,他们包办申请者的背景调查、联系、Offer 发放和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模式在国内无法复制啊......)   Workpop很在意求职者的成长。求职者申请后不仅可以看到职位申请的进展,还能得到雇主的反馈。如果申请人被拒绝,他可以得到雇主的反馈、知道最终入选的人的技能情况、自己和那个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未来的版本中,还会包括“雇主是怎样浏览你简历的”,例如,在哪个部分停留最长时间?看了多长时间的视频简历? Workpop 在去年 4 月获得了 90 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5 个月后获 Trinity VentureA 轮 700 万美元的投资。   团队的创始人 Chris Ovitz 是美国著名影视人才机构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的创始人Michael Ovitz之子。Michael Ovitz 曾连续三年当选“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人”,《绯闻女孩》,《生活大爆炸》都是 CAA 运作的案例。但 Chris Ovitz 并不想依靠父辈的资源来做 Workpop,他表示在 A 轮拒绝掉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投资是想“把事情分开”。   团队的思路来自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Reed Shaffner,Reed 的父亲在负责的 NASA 火箭项目被关闭后尝试找份新工作,但是市面上没有一款像 Workpop 这样的产品。   做相似事情的,还有自由职业者的劳务资源平台Work Market,为企业客户提供自由职业者和承包商资源的一站式 Saas 平台,功能包括查找,核实,管理,雇佣,支付和评价被雇佣者。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pando.com]
    资讯
    2015年01月29日
  • 资讯
    向名企学习:联想华为新东方宝洁如何玩转微信招聘? 企业的招聘模式正由原来的阶段性、集中性向分散化、长期化招聘转变,要招聘到高质量的人才,不仅需要告知目标人群,更需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吸引他们参与到企业的招聘活动中来。近年来,微信以其在短期内迅速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群而成为企业招聘的有效途径。以下对联想、华为、北京新东方和宝洁中国四家企业利用微信招聘的做法进行了总结概括,通过收集这四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微信平台实现的功能以及一些好的做法,对这四家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比微信招聘和其他传统招聘途径,为企业利用微信平台有效招聘提供借鉴。   联想 联想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推送求职技巧、介绍校园宣讲会行程、宣传企业形象并提供自定义菜单栏查询功能,包括各类职位查询、企业介绍、在线答疑。各类信息中,招聘信息所占比重最大,信息更新频率较高。     联想通过微信平台塑造了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形象,为此启动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想知道你”联想员工微介绍栏目鼓励员工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各种形式介绍自己,促进员工交流的同时帮助用户认识企业。“海面应答策略十招”、“笔试技巧来了”等满足应届生提升求职技巧的需求,充分展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其中“你为什么选择联想” 是一个以企业介绍为主题的活动,从职业发展、工作节奏、企业文化、福利等七个方面向用户介绍加入联想的理由。     联想通过微信对校园招聘进行全程宣传,除了校招行程安排和校招进程,还提供阶段性的答疑服务。最为贴心的是介绍各城市简历投递情况、各岗位简历竞争情况,并提供用户求职进度查询和在线预约宣讲会的服务,方便用户全方位了解招聘信息。     联想还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积极征集用户意见。“想要看啥,你说了算”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开展的活动,在微信上征集大家想看的内容、期望的信息推送频率或者其他的想法。     华为 华为通过微信平台宣传企业、产品以及招聘活动,并分享职场经验。用户可以用关键字查询职位信息。   社会招聘阶段主要发布招聘信息和招聘活动信息,校园招聘阶段企业开放日和征文活动信息比重较大,信息发布频率较高但不稳定。     华为积极开展企业宣传活动。2013年11-12月开展的“华为Openday”活动,组织潜在的求职者到深圳总部参观。此次活动通过微信进行宣传和全程报道,并提供微信报名服务。为了扩展活动影响,华为同时开展“青春见证——华为Openday征文”活动,并通过微信用户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获奖者。最终“始梦之旅”、“与华为的第一次触电”和“十二月二十六日游华为有感”三篇文章获得前三名。微信平台让没有参加此次活动的用户详细了解了活动全程,并通过征文活动分享对华为的认识和感受。     北京新东方 北京新东方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宣传招聘活动、介绍企业。另有自定义菜单栏提供职位查询、在线面试等功能。招聘信息在各类信息中所占比重最大,信息发布频率一般且不稳定。     新东方积极开展线上面试,其形式包括在线面试、微简历、语音简历等,求职者一旦通过,即可参加接下来的线下面试。其前提是发布的招聘信息与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完整度相当,所以求职者在微信上查看招聘信息,通过向指定邮箱投递简历或者参与线上面试即可进行求职。新东方为求职者提供了便利,不足之处是忽略了用户的其他需求。     宝洁中国 宝洁中国通过微信平台介绍企业、宣传各类活动、发布求职技巧和职业技巧。另有自定义菜单栏提供多项查询功能,供查询的内容根据当前的活动进行调整。信息发布频率较高且较为稳定。     宝洁将微信招聘的对象锁定为应届毕业生。为此,宝洁通过微信平台主要开展企业宣传、发布满足应届生需求的求职技巧和职业技巧,并开设专门的查询功能。“宝洁精英挑战赛”是宝洁于2014年2月到7月开展的面向高校所有学生的比赛,旨在培养和选拔具有创新才能、领导能力和商业战略潜质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宝洁通过微信平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并在自定义菜单栏中设置大赛查询专栏。展示在微信中的大赛奖励也非常诱人,冠军团队奖励15000元人民币,提供高管门徒培训以及免试通行证,亚军和季军团队的奖励也非常丰厚。     宝洁除了使用微信,还通过新浪微博、人人网和应届生BBS等对招聘活动进行宣传。宝洁通过微信主要是吸引用户,并不直接提供具体的职位信息,用户还需通过以上其他途径获取详细招聘信息。“宝洁故事汇”就是利用微信平台吸引用户的案例。让新员工可以带着宝洁的offer去完成没有时间完成的梦想,从中征集和评选他们各自实现梦想的故事,并对转发和分享故事的用户进行奖励。如“一个人的背包旅行”,讲述了一个带着宝洁offer的女孩利用假期完成独自背包旅行的故事。这对应届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同时,有奖转发又进一步扩大了宝洁的影响力。     四家企业的微信招聘策略对比 上述四家企业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联想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但职位信息过于简单。华为十分注重企业宣传,初期主要开展校园招聘,目前逐步吸引高端人才,但查询功能不完善。北京新东方主要发布招聘信息,并积极开展在线面试等线上人才筛选,但信息类别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宝洁中国专注于企业宣传和招聘活动宣传,致力于满足校园招聘对象的多种需求,但极少发布具体的职位信息,用户还需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招聘详情。     对比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企业宣传和招聘活动宣传,且各自提供的功能有自身的特色。但是企业在选择相应功能时有时忽略用户的重要需求,出现用户非常关注的功能没能实现的尴尬。例如,北京新东方主要发布招聘信息和开展招聘活动宣传,却忽略了其重要目标人群在提升求职技巧和职业技巧方面的需求。华为没有自定义菜单栏查询功能,给用户查询带来不便。     微信招聘渠道与其他渠道的对比 微信招聘作为传统招聘渠道的辅助,在大型知名企业中较为多见,在进行企业宣传和吸引求职者参与企业招聘活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适合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化招聘。其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信息连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信息和知识。借助其即时通讯的特点,克服了其他招聘形式信息滞后、互动不够的弊端。微信招聘覆盖的人群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招聘高端人才的效果不够理想,但开展校园招聘的效果较好。     微博招聘因其媒介性强,成为众多企业寻找人才的有效途径,借助其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候选人,并且通过求职者的微博内容以及互动实现初步的人才筛选,适合长期化、分散化的招聘。微博招聘对企业的知名度要求较高,在小微型企业中效果欠佳。由于信息表达不详细,真实性有待考证,企业和求职者还需进行线下沟通。     现场招聘能够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双向沟通,企业获取的简历针对性强。但是费用高,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较大,适合企业阶段性和集中性的招聘。     传统网络招聘因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小,在各类企业招聘中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缺乏互动、获取的简历在质量和针对性上都存在不足。     猎头招聘是企业获取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其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也不可回避。     各类招聘渠道在招聘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微信招聘确实给企业带来一种招聘的新思路,它在吸引求职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仅仅是对传统招聘渠道的补充,不能代替人们面对面的沟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招聘目标和目标人群的特点,将当前的招聘方式有效地结合,扬长避短。     微信招聘的提升空间 1.对目标人群开展微信招聘的宣传 企业需要明确目标人群的特点和偏好,采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宣传以吸引用户。对于当前没有求职意向的潜在目标人群,也要通过企业文化、职业技巧、职业发展、企业活动等信息吸引他们的关注。     2.全方位了解用户需求重点满足 在吸引用户关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全方位了解用户需求,并根据自身特点和用户需求有重点地满足用户。     3.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微信招聘的设置有两方面的提升空间。     信息的私人定制:用户关注公共账号后,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类型,然后微信自动隐藏用户不需要的信息,使信息得到有效传达的同时又不会造成信息干扰。     职位的私人定制:鼓励用户加入人才库,根据企业的要求填写相应的求职信息,并选择期望的职位类型。根据用户的特点,定期推送对应的职位信息,用户点击后可直接申请该职位。     4.注重用户体验和反馈 设置答疑专区,对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分类,查询功能要简单易操作,信息发布频率不能只考虑企业的需求,并且要重视用户反馈,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建议对当前的功能进行改进。     作者:孙传玲 孙道银
    资讯
    2015年01月28日
  • 资讯
    爱合同:提供免费的合同在线审核,目标是10万家中小企业的非诉讼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商 “合同”是企业经营之本,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痛点就在于借贷和销售,由于极少能够聘请律师顾问,中小企业时刻面对各种合同风险。   爱合同是免费审核和增值服务的在线法律平台,7秒钟完成合同自动化审核的工具平台。可以对客户的合同要件进行检查提示,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用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从而获取海量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入口。目前,通过网页版和微信版提供服务,爱合同支持包括买卖类、租赁类、借款类、合同劳动类、合伙类、股权类、家庭类在内的11类热门合同的自动审核。   爱合同的目标人群定位于现阶段希望获得低价格法律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家庭用户。在依法治国大环境下,各行业都在逐渐健全相关立法,作为中国企业最广大的主体的中小微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随之增强,也逐渐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法律服务市场必将在未来一两年内保持持续增长。   针对合同审核需求,通过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实现对专家律师审合同能力的复制,让法律小白也能免费享受专家服务,看懂和了解合同的法律风险以及防控的方法。既解决了当前我国律师供不应求的现象,又能提供高标准的合同审核服务。 爱合同不久的将来,将努力成为集成各项中低端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平台。针对客户个性化的深度需求,一方面通过网站、APP、微信等工具,做到对客户法律需求的实时捕获,对接各种互联网的法律工具;另一方面,将不同等级的推送给合适的律师进行服务,从而让中小企业找得到、用得起、高质量的付费法律服务。   创始人孙亮,浸淫法律服务行业多年,曾担任过中国最大的法律信息服务商法宝网的产品负责人,也是法律电商律云在线的创始人。在律云时代,孙亮的团队为提高律师审核效率,节约成本,开发了律师辅助审核工具,找到了总结律师审核经验的思路。   同时,通过与很多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的了解,发现律师服务离他们还比较远。小微企业这些琐碎而不经常的法律需求,往往单价比较低,目前全国的律师数量只有25万,以律师现有的工作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覆盖这些日常需求。   孙亮说:“目前服务行业抢占客户资源的一大不可逆转的趋势,就是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手机端提供服务体验。而爱合同能够提供工具化贴身服务,将比目前仍以传统服务方式为主的传统律师以及传统法律网站更快的获得用户的认可。”   爱合同与各类企业征信类平台达成了合作意向,可以给客户提供企业征信信息查询;与上海仁科等电子证据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证据保全的选择。   其实,爱合同像是法律服务中的360,让最底层的用户享受快捷、免费的服务。形态上又类似的英语作文校正软件“批改王”,其实“批改网”与爱合同的逻辑相似,一键审核,但相比之下合同审批比英语作文审判要复杂的多。   以往,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如百度知道、知乎这样的问答类网站,获取合同审查知识,也可以通过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文库网站,搜寻合同审核模板。而爱合同在合同审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能作为客户与律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向客户提供大量的律师信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本年度,爱合同将持续在合同类型扩展和识别能力提升2方面进一步加强,强化一键审核的能力。同时,推进线下资源的整合,提高用户数量。   在未来的2年内,爱合同希望能达到拥有2000名长期服务律师,5到10款创新型产品,服务10万家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平台,满足企业合同为主的常规非诉讼法律服务的大部分需求。   合同审核逻辑的研发,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过程,需要律师、法研工程师、技术开发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合同研发和产品线拓展。爱合同计划融资250万,供一年内的研发与拓展。孙亮告诉猎云网,当前,爱合同已经确定湖南某投资公司300万的融资意向。   猎云网(文/马晓盼)
    资讯
    2015年01月27日
  • 资讯
    Dropbox收购设计师协作工具开发商Pixelapse 由 YCombinator 和 StartX 孵化的创业公司 Pixelapse 已经被云存储服务提供商 Dropbox 收购。Pixelapse 已 在博客中宣布了这一消息 ,而 Dropbox 做出了确认。   Pixelapse 提供面向设计师的版本控制和其他协作服务。2013 年,我们 曾将 Pixelapse 比作 GitHub 和 Dropbox 的结合 。(该服务也已 整合了 Dropbox 的功能 。)   该公司表示,“未来一年”,Pixelapse 将继续作为一款独立产品来运营。不过目前看来,最终该服务的用户将逐渐被转移至 Dropbox。   Pixelapse 的创始人这样表示:   我们建立 Pixelapse 的使命在于,为创新人士提供一款版本控制和协作平台。自那时以来,我们很幸运地成为了数十万自由设计师和创新团队日常工作流的一部分。在 Dropbox,开发产品,将这一目标拓展至数百万用户的前景令人非常兴奋。   我们新的开发工作将专注于,当你在 Dropbox 的核心产品之上使用 Pixelapse 时,带来同样的协作和工作流体验。   这笔收购的财务条款并未公布。   Dropbox Acquires Pixelapse, A Startup Building Collaboration Tools For Designers Pixelapse, a startup incubated by Y Combinator and StartX, has been acquired by cloud storage company Dropbox. The news was announced on the Pixelapse blog, and Dropbox has confirmed it.   Pixelapse offers version control and other collaboration tools for designers. Back in 2013, we compared it to both GitHub and, yep, Dropbox. (It’s also been adding integrations with Dropbox.)   The company says that Pixelapse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as a standalone product “for the next year,” but it sounds like the eventual goal is to migrate customers over to Dropbox.   The founders write:   We started Pixelapse with the mission of building the definitive version control and collaboration platform for creatives. Since then, we’ve been fortunate to become a part of the daily workflow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freelance designers and creative teams. The prospect of developing products at Dropbox that expand this vision to millions of users is tremendously exciting.   Our new development efforts will be focused on bringing the same kinds of collaboration and workflow experiences that you’re used to in Pixelapse over to the core Dropbox product.   The financial terms of the acquisition were not disclosed.   来源:techcrunch
    资讯
    2015年01月27日
  • 资讯
    IT教育初创企业Pluralsight以3600万美元价格收购Code School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各种在线教育公司层出不穷的今天,去哪里学是个问题。而这类公司要想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就必须在专业性、内容规模等方面做大做强,大鱼吃小鱼成为必然选择。   因此,IT 在线教育公司Pluralsight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收购小型公司来完善职业 IT 教育培训完整生态链。今天该公司宣布以 3600 万美元收购另一家提供开发教学视频和实训的初创企业 Code School。   Code School 由 Gregg Pollack 成立于 2011 年,总部位于奥兰多。虽然 Code School 成立只有 3 年多的时间,但是 Pollack 为开发者提供 IT 教育内容的努力已有 8 年历史。现在 Code School 可以为开发者提供 JavaScript、HTML/CSS、Ruby、iOS 以及 Git 等的教学课程、视频以及截屏,有 web 版和移动 app,尤其注重实践培训,在编程经验有限的开发者中很受欢迎。目前其注册用户数已达 100 万,月活跃用户数为 4 万左右。   在去年 8 月获得了1.35亿美元的融资后,Pluralsight 的荷包很鼓。这已经是 Pluralsight 过去 18 个月 Pluralsight 进行的第 6 笔收购(其他 5 笔收购分别为评测平台Smarterer、创意教学 Digital Tutors、在线技术教育网站 PeepCode、开源课程教学网站 TrainSignal、截屏技术供应商 Tekpub)。此前 Pluralsight 提供的总课程数已接近 4000 门,除了面向 IT 专业人士提供教学内容外(月费 29 美元),Pluralsight 还面向企业提供内部培训课程(收取年费)。这次的收购必将进一步加强 Pluralsight 与其他对手如 Lynda、Skillsoft 等进行竞争的实力。根据 CBInsights 的数据,其估值已达 10 亿美元。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bits.blogs.nytimes.com, wired.com]
    资讯
    2015年01月27日
  • 资讯
    社交客户服务公司Sparkcentral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 社交客户服务公司 Sparkcentral 已完成 B 轮融资,募集资金 1200 万美元,此轮融资由 Split RockPartners 领投。Sparkcentral 向企业提供一系列工具,帮助他们经由社交渠道对客户提供支持。   在此之前,Sparkcentral 已经募集资金 560 万美元 ,其中包括在 2013 年 10 月份完成的 450 万美元 A 轮融资。鉴于上一轮融资是在 15 个月前完成的,Sparkcentral 的 B 轮融资也处于正常的融资周期内。   我向 Sparkcentral 提了一个问题,即为何决定在 B 轮融资中募集资金 1200 万美元,因为在当前资本环境下,这一融资额只能算适中,即便参照以往的标准衡量。Sparkcentral 首席执行官达维·克斯滕斯(Davy Kestens)对此表示,1200 万美元融资额“符合公司增长曲线,”也是基于 Sparkcentral 在扩充团队规模和功能集时所需要的资金做出的一个决定。   同科技行业其他没有进入“死亡漩涡”(death spiral)的公司一样,Sparkcentral 也正在招募人才。该公司预计 2015 年员工数量将从现在的 30 人增至 60 人。Sparkcentral 的业务目前在美国和比利时两地同时展开。   Sparkcentral 究竟是做什么业务的?为此,我采访了 Sparkcentral 联合创始人马特·芬尼兰(Matt Finneran),他表示 Sparkcentral 曾经是一家专注于客户服务的社交媒体公司,现在则将自己定位于一家专注社交媒体的客户服务公司。在芬尼兰看来,Sparkcentral 不同于社交媒体管理领域的其他公司,比如总部设在芝加哥的 SproutSocial,因为它的业务重点并不在市场营销方面。   我本希望 Sparkcentral 能提供一下详细的最新财务数据,但该公司只是给出了比较数据,而非绝对数据。这样一来,我们只能对 Sparkcentral 最近的财务状况有个大概的了解。据 Sparkcentral 介绍,该公司 2014 年营收比 2013 年增长 320%。同期,Sparkcentral 客户数量增长了 100%。这两项数据表明,Sparkcentral 的客户数量日渐增多,而当前客户的合同价值也不断增长。   我又提到了有关财务的话题,让 Sparkcentral 谈一谈它如何实现增长和开支的平衡—— Box 对未来的收入增长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而不是将如何扭转短期亏损放在第一位,这种策略曾在 公开市场引发疑虑 。克斯滕斯表示,重要的是拥有“增长路线图”,但不从“悬崖上猛地掉下来”同样关键。   Sparkcentral 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软件即服务(SaaS)公司,原因是由于有些客户属于 Delta 这样的大公司,月度经常性收入(MRR)与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之比可能超出了正常标准范围——换句话说,我估计 Delta 不是按月向 Sparkcentral 支付购买软件的费用。克斯滕斯表示,鉴于此,该公司在追踪自家财务表现时更注重季度数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一个拥挤但增长迅速的科技细分市场,Sparkcentral 取得了飞速发展。该公司拥有实现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计划能否得到执行。我会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关注这家公司,看一看能否弄到最新的营收数据。   Social Customer Service Firm Sparkcentral Locks Up A $12M Series B Sparkcentral, a company that provides tools to help businesses conduct customer support over social channels, has raised a $12 million Series B round of funding, led by Split Rock Partners.   The company previously raised a total of $5.6 million, including a $4.5 million Series A round of capital in October of 2013, or around 15 months ago. That places the company’s Series B round inside of a normal raising schedule.   I asked Sparkcentral why it decided to raise $12 million for its Series B — in the current capital climate, the sum is slightly modest, even if standard by historical norms. The company’s CEO Davy Kestens indicated that the sum “fit [the company’s] growth curve,” and was predicated on how much money Sparkcentral would need to expand both its staff, and feature set.   Like quite literally every company in technology that isn’t entering some sort of deathspiral, Sparkcentral is hiring. The firm, which splits its 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lgium, expects to double its current 30 person employee base in 2015.   So, what is Sparkcentral? I spoke to its co-founder Matt Finneran, who indicated that the company was once a social media company focusing on customer service, but now thinks of itself as a customer service firm that focuses on social media. In the view of Finneran, Sparkcentral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yers in the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space because it does not have a marketing focus, like the Chicago-based Sprout Social.   I asked the company to detail is recent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it responded with comparative, and not absolute data. That weakens the dataset. Still, according to Sparkcentral, its revenue grew 320 percent in 2014, when compared to the year prior. During that same period, its customer based expanded 100 percent. Those two figures imply that the company is landing increasingly large clients, that it is seeing increasing contract value among current customers,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ontinuing the financial theme, I asked the company how it weighed a balance between growth, and spend — Box famously invested heavily in future revenues, only to see its short-term losses spook the public markets. Kestens indicat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roadmap for growth,” but that it is also critical to not “drive off a cliff” at full clip.   Sparkcentral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aaS companies in that, given that some of its clients are large firms like Delta, its ratio of 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 to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 (MRR v. ARR) is likely outside of the norms — I presume that Delta isn’t paying for much software on a monthly basis, in other words. Kestens said that his firm is, given that, unsurprisingly more focused on quarterly data when it comes to tracking its own performance.   SparkCentral has grown quickly inside of an expanding, if crowded technology market category. It has the capital to pull off its plans, so now the question is execution. I’ll check in with the firm in a few quarters, and see if I can scare up some new revenue numbers.   IMAGE BY FLICKR USER DANIEL DIONNE. UNDER CC BY 2.0 LICENSE (IMAGE HAS BEEN CROPPED)   来源:techcrunch    
    资讯
    2015年01月26日
  • 资讯
    蓝色巨人IBM转型有困难,但不至于裁员11万人? 市场流传消息称,蓝色巨人IBM将裁员26%,根据目前公司雇用人员数计算大约为11万人,创下公司裁员的记录,不过目前没有大的通讯社跟进让人心存疑惑。IBM因为转型去年也大幅裁员1.3万人,但激进到裁员11万人还是难以置信,IBM瘦身最好的策略是将业务打包卖给其他公司。 市场流传的消息称,蓝色巨人IBM将裁员26%,根据目前公司雇用人员数计算大约为11万人,创下公司裁员的记录(IBM此前曾有过裁员6万人的“壮举”),虽然裁员大部分可能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分公司,不过IBM仍将支付大笔的遣散费,估算在100亿美元上下,如果消息被确认,那么IBM瘦身的决心可见一斑。   不过目前看裁员11万人太过激进,而且信源单一,IBM总部仍未回应,大家疑虑的是IBM是否会不顾现在的业务和公司的军心如此操作。IBM已经在不断出售硬件资产并且转型云服务,也在频繁出击多领域布局并且与多家公司合作,财报虽不够好,但不至于突然激进到如此裁员的程度。     目前看如此裁员的消息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1.IBM的转型一直在稳步推进中,从2010年购买云服务公司以来,虽然因为业务调整也有裁员,不过除了壮士断腕,都想不到对IBM如此裁员行为合适的词形容,但IBM砍掉的是公司“有机机体”的四分之一,不仅仅是一个手腕,会对现行的业务产生影响,IBM也会面临很多客户和法律上的问题。   2.消息来源于科技博客,虽然现在博客的消息也是信源的一种,不过没有大的通讯社跟进,还是让人无法完全确信,对于一个43万人的公司来说,工会是很强大的,在裁员付诸实施前,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泄漏。   3.IBM去年裁员1.3万人的遣散费预算是10亿美元,扩大到11万人就是100亿美元,消息称在一个月完成,即使外包给HR公司,每天裁掉4000人,也是个难以想象的任务。   4.IBM之前的转型调整策略可以看出,首席执行官Virginia Rometty试图通过卖掉业务来调整,即使“贴钱”也做。更何况“有钱、任性”的中国公司觊觎IBM的成熟业务,没有比买来就成为市场第一更好的效果了,钱对于急于布局海外的中国公司不是问题。     IBM营收连续11个季度下降,巴菲特亏损30亿美元 IBM上周公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IBM在2014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41亿美元,同比2013年第四季度下滑12%,净利润为55亿美元,同比下滑11%,营收已连续第11个季度下降。中国作为IBM销售表现最好的市场,营收也下降1%。营收在金砖四国(包括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同比下滑21%。财报显示IBM的每项业务几乎都出现了萎缩,IBM公布的2015年公司预期也低于分析师预期。   IBM股价应声下挫至150美元跌幅超3%,IBM此前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后股价也跳水过。近四个月IBM的股价下跌了23%,而这坑惨了“股神”巴菲特,巴菲特在IBM一家公司的股票损失就超过30亿美元,看来巴菲特真的不了解科技股。   巴菲特从2011年开始收购IBM股票,并成为IBM第一大股东。巴菲特耗资114亿美元,这在当时也被视为巴菲特投资理念产生转变。因为此前,在投资上颇为谨慎的巴菲特对科技类股敬而远之。目前无法估计巴菲特在IBM损失的原因在于,他收到了股票分红,应该能弥补下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即便如此,IBM的巨额投资和亏损也让巴菲特的晚年英名蒙羞,巴菲特此前被人称道的就是他在挑选股票方面出众的眼光,84岁的“股神”巴菲特能否再次靠时间证明自己眼光的正确呢?     IBM在云服务市场落后于对手,能否再次转型成功? IBM历史上有过成功的转型,当年的首席执行官 Louis Gerstner(郭士纳)也被誉为管理大师,服务、软件和金融业务支撑IBM的辉煌很多年,但科技界变化过于快速,IBM现在反而被认为是反应迟缓的“老公司”了。   随着公司客户越来越多地迁移到云服务,而不采购服务器,导致IBM的硬件市场需求和营收下滑,对服务人员的需求也降低。2014年2月26日,IBM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计划裁员人数达1.3万人,以节省10亿美元的开支,不过再次大幅裁员证明去年的裁员没有起到IBM预期的效果。 首席执行官Virginia Rometty表示,IBM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努力精简人员,以提升速度和灵活性。   从2009年开始,IBM的整个架构已经按照云计算进行调整,不过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去PC化的影响,效果不显著。Virginia Rometty于2012年开始执掌IBM这艘大船,目前兼任IBM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自上任以来,Virginia Rometty一直尝试改造IBM,她也萧规曹随欲实现前任首席执行官Sam Palmisano的5年期盈利目标,不过在连续10个季度营利下滑后,已经正式放弃这一目标。     IBM近年的转型与面临困境的原因 1 IBM一直在大刀阔斧地缩减硬件业务,包括将低端机X86服务器业务以2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联想、倒贴15亿美元“甩卖”芯片制造业务。硬件制造早就不赚钱了,服务器市场也增长乏力,故而IBM的行为大家都理解。   2 IBM在云计算领域投资数十亿美元进行研发和并购,2007年至今,IBM已经投入70亿美金收购17家云计算公司。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天有超过550万客户交易通过IBM云平台完成,但在云服务领域,IBM已落后于微软、Google、亚马逊。   3 蓝色巨人是科技界少有的“百年老店”,不过40余万员工的大公司必然存在层级和决策缓慢的问题,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国企”的毛病,IBM也在适应从移动互联网对云服务的需求,但如何保持领军地位则要看转型的速度。   Virginia Rometty一直在努力,试图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移动重构IBM的组织架构,不过她能否扭转IBM的不利局面尚看不到效果,已经有投资人质疑其领导力。巴菲特并非伊坎那种有支配欲的“激进投资人”,不过当自己的巨额投资产生如此之大的亏损,巴菲特也可能显示自己的战斗力要求撤换CEO。     (本文系作者@文庚淼    出处:钛媒体)
    资讯
    2015年01月26日
  • 资讯
    Box上市首日股价大涨65% 市值接近28亿美元 [摘要]Box是一个在线文件共享以及云端内容管理服务平台。   云存储与协作公司Box周五早上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上市后的首秀,完成了长达10个月的上市历程,期间曾至少两次推迟。   上市首日,Box股价报收于23.15美元,与14美元的发行价相比涨幅超过65%。Box以20.20美元的股价开盘,期间最高曾上涨至24.73美元。根据周五的收盘价计算,Box市值接近28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瑞信和摩根大通为主承销商。   Box通过IPO筹资1.75亿美元,最初对公司的估值为17亿美元。随着股价上涨,该公司筹集到的资金也水涨船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接受采访时,Box创始人兼CEO艾伦·列维(Aaron Levie)表示,他对IPO过程感到满意,对公司筹集到的资金也感到满意。“股市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我们很高兴现有的结果。”他说,“没有一丝丝遗憾。”   除了IPO融资,Box还有去年7月份通过私募公司TPG和对冲基金Coatue Management筹得的1.5亿美元。列维说:“从资金角度看,我们感觉自己处于非常强有力的位置。”   上市之后,Box的下一个动作就是以1月31日结束自己的2015财年,并在3月初发布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   Box的最大股东是风投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2006年该公司曾领衔对Box进行A轮投资150万美元,Box上市之后该公司持股超过19%,按照周五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超过5.4亿美元。列维持有3.4%的股票,价值近9700万美元。   其他主要的股东包括持股10%的U.S. Venture Partners,持股8%的Coatue Management,以及持股7%的私募公司General Atlantic。   上市之后,列维在Twitter上发消息感谢客户与员工:“感谢优秀的员工、客户、合伙人和投资者,是他们帮助我们走到了这里!现在我要去睡一会。这不是一个前瞻声明哦。”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也通过Twitter表达了祝贺。(小贝)   来源:Re/code中文站
    资讯
    2015年01月26日
  • 资讯
    音乐人才市场也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Gigfairy想为音乐人才解决就业问题 “我是一名音乐家!”这句话往往能引起听者的极大兴趣,但是在韩国却不是这样。在韩国,人们普遍认为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是一种很苦逼的职业,认为他们基本不能成名或者不能养活自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音乐家都选择了离开这一行业,让那些喜欢现场乐队演出的顾客很难找到表演的乐队。   来自马来西亚的Brian Foo说道:“不止有一个人跟我打听认不认识好乐队,不管是想要在婚礼现场请乐队的,还是酒吧老板想要找驻场乐队的。”Foo不能理解为什么音乐家市场会这么短缺。Brian Foo也曾在很多公开场遇到非常有才华的音乐人,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些人都是免费演出,并不能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赚钱,导致很多人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改行做其他的工作。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等,让音乐人才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Foo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惋惜,所以他决定拯救韩国的音乐家市场。   “我想要给观众和音乐家搭建一个信息网站,需要音乐的朋友(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注册,浏览平台上展示的各个音乐家的信息,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家来为自己表演。”Brian Foo表示。“这样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信息,也给那些喜欢音乐的朋友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渠道。”   Brian Foo创建的这个网站名叫Gigfairy,这个网站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演出的精灵”。尽管没有这方面的经验,Foo和他的联合创始人Fabio Miceli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不到一个月就把想法付诸了实践。Fabio Miceli之前在在线短租网站Airbnb做市场推广的工作,这个产品在2014年12月上线之后,他们又花了两周多的时间请一些知名的音乐家来推广这个网站。   Gigfairy宣称自己是一个可以“预订音乐家”的网站,只需要两步你就可以预约到一个现场演奏的摇滚乐队:首先你先要浏览网站上的本地音乐家资料,然后在资料页直接预订就可以了,Gigfairy会根据用户的订单去向乐队确认演出时间,这些预订工作都是免费的。但是为了防止演出现场出状况,Gigfairy还与当地的音响租赁公司达成了合作,给现场演奏提供了多一重的保障。   在Gigfairy的网站上,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输入关键词,寻找适合自己的乐队。不管是婚礼、私人聚会还是公司年会,Gigfairy都可以帮用户找到合适的乐队。网站上也有音乐家报名申请入驻的入口,音乐人可以自行申请。Gigfairy的信条就是“效率”、“品味”、“可靠”。   Foo曾经做过销售的工作,也曾经自己开发过APP,Gigfairy是他第二次创业。目前在亚洲市场上Gigfairy的模式还没有出现竞争者,不过在吉隆坡已经开始出现音乐家名录这种现象。   照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这种模式很受音乐家和观众的欢迎。Foo还透露,“很多酒吧已经开始使用Gigfairy寻找演出乐队,有很多经营早午餐的餐厅也对在周末的时候请一个现场演出乐队很感兴趣,毕竟现在找演出人员是这么简单。”   当然,这个平台也很受音乐家的欢迎,马来西亚著名的乐队Paperplane Pursuit目前就已经入驻了Gigfairy。Foo在去年12月的时候游说了很多音乐家,几乎得到了所有音乐家的赞同。   Foo也承认,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入驻的这些音乐家,所以他们表示将会在线上线下与每一位音乐家保持互动,确保他们能够轻松熟练的使用这个平台并从中获利。至于如何获取客户,Foo则表示,他们将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并与其它伙伴展开战略合作。   Gigfairy的盈利模式是从音乐家的收入中抽取15%的佣金,现在这是Gigfairy的唯一的收入来源。截止到目前Gigfairy没有得到过任何投资,接下来他们会开始寻找种子轮融资。   来源:快鲤鱼
    资讯
    2015年01月26日
  • 资讯
    高盛押注亚洲大数据市场,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获得5600万美元新融资 据官方消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大数据公司Antuit刚获得了 5600 万美元的新融资,对于一家刚刚成立一年半的亚洲公司来说,如此大规模的融资实属罕见。此次由高盛领投,其他的参投机构包括已在 2013 年投资了 Antuit 300 万美金的 Zodius Capital。   Antuit 将来自于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的数据进行整合,提供一系列的大数据分析和业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作出正确决策。目前 Antuit 合作的企业超过 20 家,其中包括了 8 家知名的 500 强企业,如凯悦酒店集团、雅芳等。公司计划继续快速的扩张,并且将目标用户聚焦在消费品以及零售业(包括电子商务、运输及物流)。   Antuit 和其他大数据公司的区别在于它同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不单单是处理复杂的系统和模型。Antuit 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它能根据公司业务上的紧急需求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投资大数据公司对高盛来说并非新鲜事,2013 年 4 月它曾投资了另一家美国本土的大数据公司Guavus。高盛此次将目光瞄准了亚洲这块新兴市场,它提供的资金有助于 Antuit 收购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并吸引大量工程方面人才,在美国竞争对手之前抢滩亚洲市场。   大数据领域一直是 Intel, Qualcomm 以及 Google 这些大玩家的天下,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正在尝试通过大数据来进行风控,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通过系统自动对客户交易数据分析,预测客户在未来半个月到一个月可能的消费和交易,从而精准掌握客户的信贷和其他金融需求。   国内,平安也在金融大数据上布局,专门成立了平安金融科技为陆金所在内的其他集团子公司提供数据分析挖掘的增值服务。之前拍拍贷 CEO 张俊向还提到:大数据对于金融的影响会使得金融服务将进一步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由抵押文化向信用文化转变更全面的信用体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将会建立;从“利润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型。从“关注整体”向“关注个体”转型。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ft.com, finextra.com]
    资讯
    2015年0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