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kedin
    雅虎邮箱联系卡新增 LinkedIn 和 Twitter 信息 上个月雅虎邮箱给我们带来了联系卡功能,其中包含电子邮件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其它关联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他们的社交媒体档案链接。 今天,雅虎充实了联系卡功能,添加了LinkedIn和Twitter信息,让用户对联系人有更全面的了解。 雅虎表示,现在借助联系卡,用户会得到联系人在职业上更多的资讯,只要对方愿意经常更新自己的LinkedIn档案信息。 雅虎也与Twitter合作,得到了更多的联系人信息。现在用户通过雅虎邮箱内部搜索,即可显示对方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 雅虎邮箱桌面版从今天开始提供联系卡的LinkedIn和Twitter功能。 Via cnBeta.com 编译自 Yahoo! Mail Blog
    linkedin
    2015年04月17日
  • linkedin
    深度解读Linkedin收购Lynda.com的意义何在? // 注:本文来自Medium,由天地会珠海分舵翻译,由虎嗅网进行了校译。 上周四我一大早起床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开始查阅我所订阅的新闻资讯,突然发现有篇新闻说LinkedIn已经耗资15亿美元买下了做在线教育网站Lynda.com。虽然我当时依然有点宿醉未醒,但头脑中立刻条件反应般的蹦出一个疑问:“等等,今天几号来着?” 今天不会是愚人节吧?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条新闻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原因并不是说这次收购不合理,事实上Lynda.com和 LinkedIn的愿景和使命其实是高度一致的。他们的联姻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美妙的互补和完美的结合。 但,这条新闻之所以如此令人震惊,其实是有一些原因的: 1. 收购标价,我个人认为这个价格是偏低的。 2. 看来是LinkedIn一夜暴涨的市场机会 3. 事实上,Lynda.com没多久前才抛出消息说Lynda.com将会获得两笔巨大的投资,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龙头老大,但究竟投资方是谁一直是个谜团——没想到这个谜团这么快就大白于天下了。   紧跟着,大家自然就会问,“这次收购究竟意味着神马呢?” 这笔交易意味着什么 世上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将LinkedIn看成是一个专业的社交网络;一个在线帮你挂放简历的地方;一个和同事,潜在顾客和同行们进行互动的地方,皆因LinkedIn对外所提供的高级订阅功能。大家一听订阅这个词,自然而然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它的商业模式了。但是,高级订阅这个商业模式带来的收益其实只占了LinkedIn收益的20个百分点而已。 事实上,LinkedIn主要的商业模式是招聘。这个拔尖人才需求解决方案给LinkedIn带来了60个百分比的收益:13亿美元! 那么我们返回之前的那个问题。“这笔交易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上,这意味着LinkedIn正在往更高层面调整自己的定位,把“全球人才流水线”作为一个关键战略以统治全球的人才需求领域,覆盖的范畴,从人才池中发掘所需人才,到培训和发展人才技能,到人才安置。LinkedIn把这叫做“谋生图表“,但我认为这种叫法比较晦涩难懂,所以将其改成更加通俗易懂的“全球人才流水线”,从人才的挖掘到培养到安置提供一条龙的流水线服务。 一旦你意识到LinkedIn其实是个招聘平台这个事实,你就会很清楚他们的客户就是招聘专员和招聘经理以及猎头这些人了。这些人聘请LinkedIn来帮助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找到最好的,最顶尖的人才候选人。所以,LinkedIn的工作就是去保证他们的网络人才池中有着最好的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来为他们的雇主提供服务。而这时,Lynda.com的进入,刚好能补充LinkedIn要打造这个流水线所欠缺的环节了。 简而言之,作为有着3400个从编程到市场到商业的不同课题培训课程的Lynda.com,它的加入将会满足了LinkedIn帮助求职人员提升他们的技能组合,以使他们在面试时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那么LinkedIn该如何将Lynda.com集成到它的系统里面呢? 长远来说,LinkedIn组合Lynda.com所要完成的宏伟计划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但,短期来说,Lynda也许可以先从下面几点着手来给LinkedIn带来新的增长点: 1. 人才解决方案增值 LinkedIn已经公开宣称,短期内他们会将Lynda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来运行,但他们应该会开始着手尝试看该如何将Lynda.com作为它整个宏伟计划的一部分来获取新的增长点了。 2. 增加市场营收 LinkedIn已经意识到,它手上的3,5亿专业人才会对Lynda提供的发展和学习机会很感兴趣。同时,因为这两个公司有着类似的订阅型商业模式,LinkedIn将Lynda.com整合到其高级订阅功能中,以便用户通过LinkedIn直接访问Lynda,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我深信这将是本次收购尘埃落定后LinkedIn将要做的下一个动作。 3. 扩张市场定位 除了要在招聘领域更上一层楼外,LinkedIn的这次收购发出了另外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表明LinkedIn已经将自己定位成“专业人才培训”这个领域的一个强悍的竞争者。既然LinkedIn要进入人才培训领域,那么我保证,LinkedIn将会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大展拳脚。颤抖吧!现有的培训行业机构们!你们现在已经给了LinkedIn一个左边是需要培训的人才、右边是需要人才的企业的这么一个机会。我觉得很有必要重申的一点是,通过这次收购看来,LinkedIn并不是想在培训这个领域跟先行者们携手共进达到双赢,而是要一家独大的打造“全球人才流水线”。所以现在的先行者们,也许现在你们需要退一步好好重新评估下你们的SWOT(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了,思考下是否应该对LinkedIn的这次收购动作严阵以待了。 未来格局将如何变化 坦白说,这次收购最让我兴奋的是看到LinkedIn将填补我们很少谈及,但正在快速增长的所谓“非传统、微证书认证”(micro-credentials)这个市场的空白。 我们现在的工作的性质正在快速进化,从而需要我们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来快速学习最新的技能。无论是社交媒体相关的知识,还是数据分析或编程技巧,大学和学院等传统的教育场所很难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步伐。其次,很多人都不认为投入2-4年的时间到学校中去完成一个课程计划很必要。 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如Udacity的数据分析微学位证书就是和Facebook以及mongoDB一起合作完成的。Coursea也可以在学员完成培训的时候授予一个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所颁发的电子证书。上面所提及的这两个证书的获取流程都可以在线完成,学员们可以自行安排分散的时间和学费来获得证书,而所需要的时间和学费却远没有在传统学校中那么昂贵。 这种微证书认证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将会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他们往往有潜力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计划一个更实惠且更可行的路径。同时,对于在职雇员来说,他们也很乐意通过微证书认证的方法来发出他们拥有更强的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信号。 这种新型的微学位认证的方式所面对的一个挑战是,究竟这个市场是否信任这种认证,甚至是否意识到这种认证存在的必要性。而这,也就是为什么LinkedIn的这次收购能引起我的兴趣的地方了。 一旦有了Lynda.com这双翅膀,LinkedIn这只猛虎就真的是如虎添翼了。LinkedIn将能快速的通过完成课程提供证书的方法,为以上挑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他们真要走这条路的话,Lynda.com特别是LinkedIn,有着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来让这些需要参加培训的雇员们真正的意识到这个微学位认证的价值。且,如果执行的好的话,他们将会对提升这种新型微学位认证的可信性和完整性大有帮助。而最终这又反过来会对LinkedIn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用LinkedIn的CEO Jeff Weiner的话说:“为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劳动力大军中的每个成员都创建一个谋生的机会! 本作品采用“创作共用署名3.0中国大陆版许可证”, 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以下联系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techgogogo或官网www.techgogogo.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linkedin
    2015年04月16日
  • linkedin
    Linkedin新推企业内容发布工具Elevate,借助员工社交关系分享企业信息 Linkedin面向企业推出信息管理与发布工具Elevate。这个工具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员工的LinkedIn关系网络帮助企业传播内容, 并让后者及时高效得将企业PR相关的内容分享到Linkedin和Twitter上。Elevate已在网页端,iOS和Android三大平台上线。 通过Elevate,企业可以借助员工的社交关系分享内容,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增加曝光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员工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其归属感。   Elevate在内容管理上结合算法推荐和人工管理,前者来自新闻阅读应用Pulse和信息聚合网站Newsle上的企业相关信息。Elevate还将根据读者活跃度,给出员工分析内容的最佳时间,提高内容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同时,Elevate还具有传播效果分析功能,企业和员工都能看到所发布内容的点赞数、评论数和转发数,以及企业职位的浏览量和企业主页关注度的变化。 Linkedin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收购了Pulse和Newsle,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信息的聚合上。Elevate的加入则盘活了Pulse和Newsle上汇聚的内容,使内容在Linkedin,乃至其他社交平台上流动起来,激励用户以社交分享反哺社区,保证其活跃度。   来源:36氪  作者:李植树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linkedin
    2015年04月14日
  • linkedin
    linkedin CEO 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技能教育连接招聘和职业社交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日宣布,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   Lynda.com总部位于加州,拥有550名员工,由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和布鲁斯·海文(Bruce Heavin)共同创办。公司专门制作在线学习工具,并将其出售给个人和大企业客户。   Lynda.com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注册后,会员便可以访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支持英语、德国、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称:“LinkedIn和Lynda.com的使命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收购Lynda,LinkedIn打通了职业教育、在线招聘、职场社交这个链条,从发现和匹配人才到培养人才,Linkedin显然进入了一个附加值更高的市场。   LinkedIn一直提供行业资讯等方面的增值服务,订阅用户可以接触到优质的行业内信息资源。Lynda的教育资源是对这块增值服务的一个加强和延伸。   该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进行,其中现金占约52%,股票部分占约48%。据预计,该交易将于本季度内完成。   就在今年年初,Lynda刚刚完成了由TPG Capital领投的新一轮融资1.86亿美元,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这也是全球教育科技领域自2010年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 而在国内,近日,在线教育领域也是再度沸腾,三家涉足K12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在3月30日和31日“抢头条”式的扎堆宣布获得融资。所谓K12是来自美国的概念,指从幼儿园到大学前的基础教育阶段。 专注做初高中在线做题和测评的猿题库宣布获得6000万元D轮融资,估值3.6亿美元;专攻基础教育阶段的一起作业网宣布获得D轮1亿美元融资,估值6亿美元;致力于打造涵盖中小学教育、大学留学教育和艺术体育生活类培训三大板块的教师O2O平台跟谁学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 不过,有了资本的推手,并不等于一定可以成功。就目前而言,在线教育的各种模式都处在探索之中,尚乏成功案例。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也是BAT迟迟没有大举发力、新东方转型线上亦步亦趋的原因之一。稍早之前,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连续创办91外教网、梯子网均铩羽而归。   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 的博文: Today, I am thrilled to share the exciting news that lynda.com has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be acquired by LinkedIn. Our story is one only possibl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journey that proves just how much people have come to value and embrace new ways to learn new skills.   As a teacher, entrepreneur and lifelong learner,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moment in my own professional journey. Early on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I found my passion and talent for de-mystifying design software for my technology-phobic art students. In 1995, I secured the domain lynda.com as a sandbox from which to teach web publishing. I wrote my first book in 1996, with invaluable help from my husband Bruce Heavin, called Designing Web Graphics, and never dreamed that it woul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lthough the platform has changed—from in-person teaching at our small school in Ojai, California, to courses on VHS, DVD and later the Internet—from the start, lynda.com became known for our friendly, approachable teaching style. We have always focused on making lynda.com flexible enabling people to learn from anywhere, at their own pace and on their own schedules.   When we were approached by LinkedIn, we insta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offered a match unlike any other. LinkedIn has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ld, all of whom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self-paced study of new skills. Jeff Weiner, CEO of LinkedIn, and I both believe that the skills gap is one of the leading social issues of our time—technology, changes fast and people need to keep their skills up to date. We have a shared vision of connecting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ose in need of new or stronger skills, and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global job market and economy.   This is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people can learn anytime, anywhere, and with no boundaries. We believe in LinkedIn’s future stewardship and vision, and feel that we have found a perfect cultural fit for our mission. We are thrill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and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more people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entire lynda team, and here’s a toast to people everywhere who are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learn new skills.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members who have supported and contributed to our success.   附:linkedin收购历史 2015年4月,LinkedIn 收购智能会客档案管理应用 Refresh.io 2015年3月,LinkedIn确认收购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 2014年7月,LinkedIn以1.75亿美元收购B2B营销新企Bizo 2014年7月,LinkedIn收购信息聚合网站Newsle 2014年2月,LinkedIn1.2亿美元收购数据驱动招聘服务公司Bright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linkedin
    2015年04月10日
  • linkedin
    快讯:linkedin CEO 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日宣布,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 Lynda.com总部位于加州,拥有550名员工,由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和布鲁斯·海文(Bruce Heavin)共同创办。公司专门制作在线学习工具,并将其出售给个人和大企业客户。 Lynda.com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注册后,会员便可以访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支持英语、德国、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称:“LinkedIn和Lynda.com的使命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该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进行,其中现金占约52%,股票部分占约48%。据预计,该交易将于本季度内完成。 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 的博文: Today, I am thrilled to share the exciting news that lynda.com has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be acquired by LinkedIn. Our story is one only possibl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journey that proves just how much people have come to value and embrace new ways to learn new skills. As a teacher, entrepreneur and lifelong learner,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moment in my own professional journey. Early on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I found my passion and talent for de-mystifying design software for my technology-phobic art students. In 1995, I secured the domain lynda.com as a sandbox from which to teach web publishing. I wrote my first book in 1996, with invaluable help from my husband Bruce Heavin, called Designing Web Graphics, and never dreamed that it woul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lthough the platform has changed—from in-person teaching at our small school in Ojai, California, to courses on VHS, DVD and later the Internet—from the start, lynda.com became known for our friendly, approachable teaching style. We have always focused on making lynda.com flexible enabling people to learn from anywhere, at their own pace and on their own schedules. When we were approached by LinkedIn, we insta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offered a match unlike any other. LinkedIn has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ld, all of whom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self-paced study of new skills. Jeff Weiner, CEO of LinkedIn, and I both believe that the skills gap is one of the leading social issues of our time—technology, changes fast and people need to keep their skills up to date. We have a shared vision of connecting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ose in need of new or stronger skills, and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global job market and economy. This is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people can learn anytime, anywhere, and with no boundaries. We believe in LinkedIn’s future stewardship and vision, and feel that we have found a perfect cultural fit for our mission. We are thrill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and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more people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entire lynda team, and here’s a toast to people everywhere who are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learn new skills.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members who have supported and contributed to our success.
    linkedin
    2015年04月10日
  • linkedin
    LinkedIn 收购智能会客档案管理应用 Refresh.io LinkedIn 拥有近 3.5 亿用户,这家职业社交网站一直在积极开拓预期计算(anticipatory computing)领域,以便预测你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的信息,以及何时需要。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就体现了这一战略:该公司已收购了创业公司Refresh.io。Refresh.io 开发了一款同名的 iOS 应用 ,该应用可以针对你要见的人生成一份“即时档案”,让你在见到他们之前就能对其有所了解。   这笔交易的详细条款还没有对外公布,但主要是一桩有关人才和技术的收购。收购完成后,Refresh.io 会被关闭。Refresh.io 此前已经获得大约 1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CRV、Redpoint、Foundation Capital 和 Haystack。LinkedIn 已经直接向我们证实了这笔交易,而 Refresh.io 联合创始人布哈文·沙赫(Bhavin Shah)写的 一篇博文 也印证了这一点。   Refresh.io 主应用将在 4 月 15 日关闭,该公司不会再接受任何新用户的注册。Refresh.io 当前共有 15 名员工(14 名全职及 1 名兼职),其中 12 人将加入总部设在山景城的 LinkedIn,将他们已经开发出的技术融入到 LinkedIn 的各种产品中。   Refresh.io 主应用可以让你登录使用 Facebook 和 LinkedIn,然后为你提供与联系人有关的信息,比如你们最近的互动信息及相关内容等,以便你能了解一个人更多、更新的情况,而对于这些信息,你可能并不会那么密切地关注。   LinkedIn 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探索不同的方法来实践 Refresh.io 的想法,并将它们应用到不同的 LinkedIn 产品中,我们希望吸收他们的才能并用到大量产品上,从而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使 LinkedIn 变得更具价值。”   其中一个产品可能就是 LinkedIn 的 Connected 应用 ,它已经整合了预期计算的一些元素。当你靠近你所在网络中的人群时,Connected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和信号。这一功能主要针对在外活动或在工作环境中的 LinkedIn 用户。   LinkedIn 是否会保留 Refresh.io 在被收购前实施的一些功能整合,还请大家拭目以待。最近 Refresh.io 团队正在进行的是与 Salesforce 的整合。作为 Salesforce App Exchange 服务的一部分,同时使用 Refresh.io 和 Salesforce 的用户,每次在将一个新的电子邮箱地址输入 Salesforce 数据库时,就可以得到很多相关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潜在客户,那么你可以使用 Refresh.io 来获取这方面的更多详细信息,这有助于你更好地把产品出售给该客户。   随着 LinkedIn 不断推出基于社交图谱的各类服务,很多人都想知道,作为竞争对手,它将给 Salesforce 带来什么样的压力,甚至 LinkedIn 的首席执行官也曾 谈到 过这个话题。   同时,收购 Refresh.io 还有助于 LinkedIn 与预期信息(anticipatory information)领域的其他创业公司竞争,因为它提供的功能适用于网络。比如 Humin 和 Charlie 这样的对手。Salesforce、Box.com、Twitter、Yelp 等公司的销售团队都在使用 Charlie。Charlie 首席执行官亚伦·弗拉欣(Aaron Frazin)在 LinkedIn 宣布这笔交易后,给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道,“众所周知,我们是 Refresh.io 最大的竞争对手。”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linkedin
    2015年04月03日
  • linkedin
    Caliber 推出面向职场人士的消息应用 过去多年,在 LinkedIn 的阴影下,多家创业公司试图提供新方式,尤其是基于移动端的方式,帮助企业员工相互通信,发掘企业市场的某些细分领域。今天,一款名为 Caliber 的新应用带来了一些不同之处:该应用并未试图与 LinkedIn 直接竞争,而是提供了一款互补的工具,一方面帮助用户与当前的 LinkedIn 联系人聊天,而另一方面则帮助用户扩大自己的职场关系网,同时屏蔽掉垃圾消息。   Caliber 推出于 去年夏季 ,最初是一款类似 Tinder 风格的应用,帮助人们建立职业联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里斯·布兰科(Andres Blank)表示,最初这款应用的用户数已达到 2 万,但 Caliber 的团队随后意识到,用户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这样的模式。用户不只需要联系感兴趣的人,还希望能向职业联系人发送消息。   不过,开发面向商业用途的消息应用也有着自身的困难。用户需要创建包含职业信息的帐号,在平台上搜索并查找适当的联系人。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应用需要避免垃圾消息的泛滥。 我发现,专注于这一领域的许多其他应用都遭遇了垃圾消息的困扰。创业公司开发有趣的社交体验,帮助企业员工建立联系,但垃圾消息似乎很难得到控制。   如果你的建议和观点很有价值,或者说别人有求于你,例如你是一名颇有成就的风险投资家,那么你将会收到大量的好友请求。无论加入什么平台,你都会收到许多这类消息。对这样的用户来说,参与这种平台将变得困难,甚至导致他们不想参与这些平台。   关于 Caliber,有趣的一点在于,该公司的解决方案专注于解决上述问题。 这款应用的用户帐号基于 LinkedIn,因此可以了解用户之间的职业社交关系。如果两名用户已经是 LinkedIn 联系人,并且同时使用 Caliber,那么就可以在这一应用中互发消息。而如果其中只有一人使用 Caliber,那么 Caliber 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发送 LinkedIn 站内信给非 Caliber 用户。如果双方并没有在 LinkedIn 上建立联系,那么用户可以通过 Caliber 发送加好友请求。   此外,与大部分社交应用不同,当有消息到来时,这款应用并不会立即向用户发送推送通知。因此,你不必为回应烦人的推送通知而苦恼。在一星期末,Caliber 会将用户收到的请求汇总并进行排序,随后再呈现给用户。用户的 LinkedIn 联系人,以及 Caliber 中的热门人物会出现在这一汇总清单的前列。因此,用户可以更好地决定与谁建立好友关系,并知道为何要建立这样的关系。   与 LinkedIn、Facebook,以及大部分社交网络不同,所有未回应的请求将会在一周时间后消失。   这并不会阻止他人再次尝试加为好友。不过,这一举措能使加好友流程更加智能、更加简单。   与此同时,如果你需要扩大自己的职场关系网,那么可以通过 Caliber,基于人们的职业经历,例如职位、技能和公司,来查找其他用户。 目前,Caliber 应用仅支持联系人之间的消息发送,而未来,该团队还希望支持视频通话、文件共享,以及会议活动邀请等功能,并将支持的社交网络扩大至 Twitter 和 AngelList。最终,该公司希望通过企业级功能获得收入,例如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连接,帮助企业招聘者或人力资源经理获得数据,以更好地招到专业人才。   不过,Caliber 也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该应用基于 LinkedIn,而后者以往似乎不太愿意支持第三方应用生态系统。例如近期,LinkedIn 宣布 只向合作伙伴开放完整的应用程序接口(API)。Caliber 正在申请成为 LinkedIn 的合作伙伴,但目前尚未成功。不过布兰科仍对此充满希望。   “从短期来看,可以说,我们的服务和 LinkedIn 站内信之间有些许相似之处。不过从长期来看,我们将成为一款单纯的通信应用。”他表示,“LinkedIn 更多地关注用户的身份和简历。我认为,我们可以与他们互补,同时也为他们的平台做出贡献。”他指出,Caliber 可以帮助人们在 LinkedIn 上建立联系。   目前,Caliber 团队位于纽约,共有 5 名成员,正在完成种子轮融资。布兰科也是 一名天使投资人,曾成功创立并 出售 Pixable。除他之外,该公司的其他创始人还包括 TechStars 成员克里斯·卡尔梅恩(Chris Calmeyn)。他此前曾是 Piictu 的负责人,以及 Travelocity 的产品经理。   目前,这款新应用可以 通过 iOS 和安卓平台下载 。   Caliber Debuts A Messaging App Designed For Business Professionals A number of startups in years past have tried to carve out their own niche in the business networking space under the looming shadow of LinkedIn by offering an alternative way to connect with industry colleagues, often on mobile. But today, a new app called Caliber is offering a slightly different take on the concept: instead of trying to compete with LinkedIn directly, its service offers a complementary tool that lets you chat with your LinkedIn contacts as well as grow your network without being overrun by request spam. Caliber itself first launched last summer, but initially offered a Tinder-like app for making business connections. That app grew to 20,000 users, but the team realized that it wasn’t quite what people wanted. Users didn’t want to just connect with other interesting people, they wanted to be able to reach their business contacts and message them, explains company co-founder and CEO Andres Blank. However, building a messaging app for business use presents its own sorts of challenges. Users have to create accounts that includ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they need to be able to search for and find the right people on the platform,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app needs to be careful to not encourage spam. That latter problem is something I’ve seen a number of other attempts in this space gloss over – startups would create these interesting social experiences for connecting industry colleagues, but they would never address the issue of spam. That is, when you’re someone whose advice or insight is valuable, or you’re someone who’s in demand – think, for example, a VC getting hundreds of pitches from entrepreneurs – you become overwhelmed by the number of requests to connect or incoming messages on any platform you join. For these sought-after users, the problem makes it difficult for you to participate, and it even discourages you from doing so.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Caliber is that it has focused on developing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e app leverages LinkedIn to build out its user profiles and understand who’s connected to who. If two people are already LinkedIn connections and are both on Caliber, they can message each other in the app. If they’re connected on LinkedIn, but only one person uses the app, the app lets you send a LinkedIn InMail to the non-Caliber user. And if both users are not connected on LinkedIn, one user can send a request to connect with the other on Caliber instead. But the app doesn’t barrage users with requests the minute they come in like most social apps do. There aren’t buzzy push notifications forcing to you to respond to each incoming invite. Rather,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aliber presents a list of your requests and it ranks them for you, showing those first where you have mutual connections or the person is popular within the app. This allows you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bout who to connect to, and why. Then, unlike on LinkedIn or Facebook or most other social networks, all the unanswered requests just disappear after a week’s time.  That doesn’t prevent those same users from trying again later, but it does make the process of growing your network – smartly – a lot easier. Meanwhile, if you’re the one in need of expanding your network, you can use Caliber to seek out users based on their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cluding their roles, skills and companies. Currently, the Caliber app only enables messaging between contacts, but in the future, the team wants to expand the app to support things like video calls, file sharing or appointment scheduling, as well as connecting to contacts on other networks, like Twitter or AngelList, for example . And eventually, it wants to generate revenue through business-level features, like support for connecting with CRM systems, or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data that could help recruiters or hiring managers find in-demand professionals. One potential problem Caliber could face, however, is that it’s being built on top of LinkedIn – a company which doesn’t have a good history with regard to supporting its ecosystem of third-party apps. For instance, it recently began limiting full API usage only to partners. Caliber is applying for partnership status, but hasn’t been granted this yet. However, Blank is hopeful. “Right now in the short-term, you could say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us and what LinkedIn] does with InMail, but in the long-term, we’re a pure communications app,” he says. “LinkedIn is much more about identity. It’s about your resumé…I think we’re complementary to them and we also give back to their platform,” Blank notes, adding that Caliber can help people establish a connection on LinkedIn, too. The company is a team of five based in New York and is now closing a seed round. In addition to CEO Blank, an angel investor who previously founded and sold Pixable, the startup is co-founded by Chris Calmeyn, a TechStars alum and previously head of product at Piictu and a product manager at Travelocity. The new app is available for both iOS and Android. 来源:techcrunch.cn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linkedin
    2015年03月27日
  • linkedin
    LinkedIn确认收购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 拥有超过 3 亿用户的 LinkedIn 昨日宣布收购总部位于多伦多的 Careerify。公司成立于 2009 年,已有不少企业在使用 Careerify,其中包括 Deloitte, Groupon, Microsoft, SpaceX 和 Unilever。   Careerify 是款招聘推荐软件,可通过抓取员工的社交网络信息(像 LinkedIn、Twitter 和 Facebook),来发现他们的朋友适合公司的哪些工作职位。换言之,就是通过覆盖更大的人脉网络来帮助企业完成招聘工作。除此之外,Careerify 能及时通知本公司的员工,告诉他们公司有哪些新开放的职位,有助于将好的人才留住。   以下为Careerify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Harpaul Sambhi在其官网上发布的一封信件:   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成立之初就心怀远大梦想:消除全球失业的同时让客户更有利可图更有策略。而如今,我很高兴的告知各位,我们被linkedin收购了(我们决定加入linkedin)。   我们创业之初恰逢最萧条的年代,那时候数以百万计找工作的人的求职经历用大海捞针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于是,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抓取员工的社交网络信息,以此找寻并及时推荐适合公司空缺公开职位的最佳人选。   加入linkedin,是因为我们缺乏它那样的大数据。全球有大约超过三万多家公司的招聘是受linkedin的影响,仅注册人数就有三亿四千七百万,这么庞大的用户群可以让领英在求职招聘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我们非常兴奋能加入linkedin,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能接触更大范围的人才。   与linkedin合作,Careerify不仅仅是专注内部流动性和招聘品牌,我们会更专注于更新人员推荐软件,为已有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不再接收新用户。   回首过去,我们做出的这般惊人成就得益于广大用户,谢谢你们无条件的支持,我们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年来你们的长久追随和信任我们的目标,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就如俗话说的那样:事业与激情的结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们期待与领英团队的合作,来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找到与职位最匹配的人。   祝好! Harpaul Sambhi Careerify 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The Next Frontier: Careerify Joins LinkedIn Careerify was founded with a bold mission: to eradicate unemployment globally while making our clients more profitable and strategic. Today, I’m happy to share that we’ve been acquired by LinkedIn. We started this business during one of the worst recessions of our time, where the term ‘needle in a haystack’ reflected the job search experience for millions of candidates. In response, we developed a referral solution that looked at open job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and scanned its employees’ connections on social networks in real-time to pinpoint the perfect candidate. We decided to join LinkedIn due to what we lacked – massive scale. More than 30,000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 leverage LinkedIn for recruitment, and with more than 347 million members, LinkedIn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make a much larger impact on job seeking and hiring. We are absolutely thrilled to be joining LinkedIn to accelerate our technology and connect talent with opportunity on a massive scale. As we work with LinkedIn, Careerify will no longer focus its efforts on internal mobility and employer branding. We’ll focus purely on further improving our employee referral software for existing customers, and will not be taking on new customers. Reflecting on this incredible journey, we would like to thank our customers for their unbelievable support. You stood by us and believed in our mission throughout the years and there are simply no words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for that. As the saying goes, “It’s a beautiful thing when career and passion come together.” We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 LinkedIn team to help people find their dream jobs, and jobs find the right people. All the best, Harpaul Sambhi Careerify Founder and CEO    扫一扫,关注“  HRTechChina  “,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linkedin
    2015年03月17日
  • linkedin
    硅谷猎头:关于美国LinkedIn股价暴涨的几点思考   文/硅谷猎头TomZhang 美国职业社交网络巨头 LinkedIn 的第四季度财报靓丽,总营收6.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47亿美元增长44%。华尔街主力趁机爆炒,美国时间周五股价盘中暴涨13%,创下 272.96 美元的52周新高,收盘至 267美元。LinkedIn 管理层终于扬眉吐气,因为2014年是比较郁闷的一年,股价仅增长 8.7%,跑输标准普尔 500指数( 11%)。   LinkedIn 现在的股价已经透支了利好消息,不宜追高;如果已经持有,建议获利了结,离场观望。为什么?这里分享几个原因:   1) 第四季度净利润只有 300万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8%。很多人不知道,这是LinkedIn 已经压缩很多开支后的结果,如果不控制,利润会更难看。LinkedIn 在硅谷 Sunnyvale 的新大楼已经盖好,但一直推迟入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省钱。   2) LinkedIn 最近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有传说商业数据分析部高级总监Simon Zhang(张溪梦)离职。高端人才的动向是一个公司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他们对公司的了解比一般人要深,掌握的信息也很多,他们的离职意味深长。我认识的一些 LinkedIn 中国工程师也纷纷离职。当一个公司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投资者就要关注了。   3) LinkedIn 的人才招聘产品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7%,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这意味着LinkedIn 在营收模式上并没有创新。   4) 今年1月份开始,从eBay、DreamWork到IBM,裁员声此起彼伏。2015年美国就业增长令人担忧,科技泡沫可能破灭。这会影响到各大公司投放给 LinkedIn 的招聘预算。   5) 奥巴马政府计划向企业征收海外营收所得税。LinkedIn 目前的海外营收占总收入的 40%,也可能会面临巨额的税单。   2015年,LinkedIn 的利好消息基本出尽,上升空间有限。但总的来说,LinkedIn 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基本面良好,管理层很稳健,投资者可以在合适的价位入场,中长期持有。
    linkedin
    2015年02月09日
  • linkedin
    LinkedIn发布2014年Q4财报,收入仍依靠招聘,数据是下一座金矿 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周四发布了该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LinkedIn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四季度营收为6.4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3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80万美元下滑21%。   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LinkedIn营收为6.4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47亿美元增长44%。LinkedIn第四季度净利润为300万美元,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0万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inkedIn净利润为770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4800万美元。LinkedIn第四季度调整后未计入利息、税费、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净利润(EBITDA)为1.79亿美元,占据了公司营收的28%,高于上年的1.11亿美元。   LinkedIn第四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为0.02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0.03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inkedIn第四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为0.61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0.39美元。LinkedIn第四季度业绩超过了市场预期。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inkedIn第四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为0.53美元,营收为6.1683亿美元。   按照业务划分,LinkedIn第四季度来自人才解决方案产品营收为3.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第四季度来自人才解决方案产品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比例为57%,低于上年同期的58%。来自营销解决方案产品营收为1.5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第四季度来自营销解决方案产品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比例为24%,高于上年同期的22%;来自收费订阅产品营收为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第四季度来自收费订阅产品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比例为19%,低于上年同期的20%。   LinkedIn第四季度来自美国的营收为3.88亿美元,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60%;来自国际市场的营收为2.55亿美元,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40%。LinkedIn第四季度来自于现场销售渠道的营收为4.14亿美元,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64%;来自于网络、直接销售渠道的营收为2.30亿元,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36%。   整个2014年,LinkedIn营收为22.19亿美元,较2013年的15.29亿美元增长45%;净亏损为1600万美元,不及上年的净利润2700万美元;每股摊薄亏损为0.13美元,不及上年的每股摊薄收益0.23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inkedIn 2014年净利润为2.54亿美元,高于上年的1.92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2.02美元,高于上年的1.61亿美元。LinkedIn 2014年调整后未计入利息、税费、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净利润为5.92亿美元,占据了公司营收的27%,高于上年的3.76亿美元。   LinkedIn预计,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营收将在6.18亿美元至6.22亿美元;第一季度调整后未计入利息、税费、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净利润为1.52亿美元至1.54亿美元;折旧和摊销支出约为7300万美元;股权奖励支出约为1.03亿美元。整个2015年,公司营收将在29.3亿美元至29.5亿美元;调整后未计入利息、税费、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净利润(EBITDA)约为7.85亿美元;折旧和摊销支出约为3.2亿美元;股权奖励支出约为4.60亿美元。   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师当前平均预计,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inkedIn 2015年第一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为0.55美元,营收为6.4572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LinkedIn 2015年每股摊薄收益为1.94美元,营收为21.9亿美元。   LinkedIn股价周四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上涨5.94美元,涨幅为2.56%,报收于237.97美元。至发稿时,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LinkedIn股价上涨15.27美元,涨幅为6.42%,报收于253.24美元。过去52周,LinkedIn最低股价为136.02美元,最高股价为243.25美元。(明轩)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LinkedIn 继续增加在数据挖掘上的投入力度,投资专注于分布式消息系统 Apache Kafka 开源项目的 Confluent;上线LinkedIn Economic Graph Challenge计划,允许研究人员申请利用 LinkedIn 中就职公司、教育背景、地理位置等用户生成的职业生涯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上线了新版主页,增加了用户 Linkedin 简历分析功能,兼有新闻、工作机会等信息流和维持、拓展人脉关系的提醒;涉猎企业协同领域;向英语国家的所有用户开放博客功能,这一过去只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才能使用。   未来一年,Linkedin将着力: 推进“预测计算”(anticipatory computing)技术,试图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就满足用户的需求。 做好博客功能,鼓励用户进行内容发布,通过其中产生的UGC内容为Linkedin带来收入。 持续加强销售,目前销售订阅服务Sales Navigator已经与招聘、广告等已有的收入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回顾一下LinkedIn正式入华这一年 从2014年2月正式入华到现在,除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微信公众号外,过去13个月的时间里,领英的用户数据、企业客户数、产品更新、高管团队都有哪些变化?接下来就用数据带你来快速了解领英这一年的发展轨迹。 800万用户数 从2003年到2013年,LinkedIn在中国的注册用户数是400万,但2014年的新增用户同样是400万,这也就意味着目前领英中国的注册用户数是800万。2014年之前,LinkedIn的注册用户中60%都来自北上广深四大城市,而2014年的新增用户中60%都来自成都、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等地。     300多家企业客户 一直以来,招聘解决方案都是LinkedIn的主要收入来源,LinkedIn有超过一半收入都来自于这一块业务。根据领英官方提供的数据,2014年领英中国的企业客户已经由不到200家增加到了300多家,比较著名的像华为、阿里巴巴、联想、海尔、京东等都属于企业级客户。     2项主要的产品更新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领英主要的产品更新有两部分:和微信合作推出的领英名片、二维码绑定等服务以及和Tesla合作推出的雇主品牌专区。除此之外,领英在产品上并没有比较大的更新,不过据PingWest品玩了解,领英中国团队正在开发一款针对中国用户的移动端产品,它将于2015年上线。     2次高管团队人事任命 在沈博阳于2014年2月3日出任LinkedIn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后,领英在接下来一年里做了两项重要的人事任命。2014年11月前惠普中国区副总裁于志伟加入领英任领英中国营销副总裁,2015年2月王迪也加入领英任技术副总裁。 文章参考来源:36氪、pingwest品玩、腾讯科技
    linkedin
    2015年0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