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6 Best Recruiting Tools Of 2018 [Infographic] In 2018, hiring volume is again predicted to increase with 61% of recruiters expecting to hire more people. According to SourceCon’s State Of Sourcing Survey, increased hiring volume coupled with stagnant recruiter headcount means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for recruiters are tools and technology. Here’s a list of the 6 best recruiting tools you should be using in 2018 summarized in an infographic. Recruiting tool #1: AI for screening 2017 was the year of AI and automation tools and adoption will only pick up steam in 2018. One of the best recruiting tools of 2018 will be AI to automate screening because it helps solve a major challenge for recruiters: too much volume. Jobvite reports the typical high-volume job posting receives more than 250 resumes with 65% of these resumes ignored on average. Designed to integrate with your existing ATS, automated screening software uses AI to learn what good candidates look like based on your past hiring decisions. The software learns what your employees’ experience, skills, and other qualifications are and then applies that knowledge to automatically screen, grade, and shortlist new candidates (e.g., from A to D). The benefits of using AI for screening ar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your cost per hire by 70% and reduce time to hire from 34 to 9 days. Recruiting tool #2: Rediscovering previous candidates Virtually unknown as a concept in 2017, candidate rediscovery is the practice of mining the existing resumes in your ATS to source prior applicants for a current req. Software that allows you to conduct this type of rediscovery is poised to become one of the best recruiting tools of 2018 because a typical ATS isn’t set up to be able to easily search and rank previous candidates for current job openings so Rediscovery is different from keyword or boolean searches because it uses AI to lear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ole and then scans resumes to find candidates with matching qualifications. In 2018, candidate rediscovery will gain interest as a tool that allows you to tap into the talent pool that you’ve already spent resources attracting, sourcing, and engaging. Recruiting tool #3: Recruitment chatbot Recruitment chatbot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in 2017 and are poised to gain serious attention in 2018. As a recruiting tool, a chatbot use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understand text like a human would. The main functions of a recruitment chatbot is to streamline the top of the funnel by providing real-time, on-demand communication to candidates. Its functions include answering FAQs about the job, providing feedback and updates, and scheduling a follow up or interview with a human recruiter. One of the biggest trends in 2018 will be candidate experience. A recruitment chatbot holds the potential to massively improve the candidate experience by enabling time-strapped recruiters to provide unlimited and instantaneous, albeit electronic, touch points. Recruiting tool #4: De-biasing software Unconscious bias was a huge topic in 2017 and an entire industry of de-biasing recruiting software has sprung up in reaction. Specifically, recruiting tools that use AI to identify and remove bias from job descriptions, resume screening, and sourcing. These recruiting tools use AI to fight unconscious bias during the sourcing and screening phases by ignoring candidates’ demographics (e.g., implied race, gender, and age) from their resumes and online profiles. Related to bias, workplace diversity will continue to be a big focus in recruiting in 2018 and tools that work to diversify the candidate pool will be in hot demand. Recruiting tool #5: Super-targeting job ads 2017 saw the introduction of targeted job descriptions and this trend will continue in the next year. New methods of job ads include re-targeting candidates (e.g., advertising your role to people who’ve visited your company website before) and geo-targeting (e.g., advertising your role to people physically nearby). With a tighter labour market and the spray and pray model of sourcing officially dead, recruiters will be eager for better tools to get their job postings in front of the right eyeballs. Recruiting tool #6: Recruitment marketing software 2018 will be the year that candidate experience finally gets its due. A big part of that push will involve recruitment marketing. Recruitment market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ing best practices, such as analytics, multi-channel use, targeted messaging, and tech-enabled automation, to attract, engage, and nurture candidates who haven’t yet applied to a job and converting them into applicants by communicating your employer brand and value. In 2018, recruitment marketing software will be the best tool to create brand awareness of your company and interest in your open roles, attract candidates who self-select themselves into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keep candidates informed and engaged throughout the recruitment cycle.   Ji-A Min Head Data Scientist at Ideal Ji-A Min is the Head Data Scientist at Ideal. With a Master’s in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i-A promotes best practices in data-based recruitment. She writes about research and trends in talent acquisition, recruitment tech, and people analytics.  
    硅谷
    2018年01月22日
  • 硅谷
    为“学生党”提供赚外快机会,兼职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Awign获约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据外媒消息,兼职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Awign宣布获得了一笔约100万美元种子融资,投资方为Unitus Seed Fund。 记者还了解到,Awign是一个远程兼职外包服务平台,能够将企业业务外包给各地的远程员工,主要是学生社区。他们允许地处偏远的学生有机会成为“临时兼职人员”,并且支持按时、按需的人力资源服务。现阶段,该公司的业务已经覆盖到印度130多个城市,一方面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把服务转化为实际产品,另一方面也帮助数以百万的学生寻求职业发展方向。Awign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远程服务,比如客户尽职调查、电子KYC验证、商户入驻支持、审计数据收集等等。到目前为止,这家创业公司已经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银行,消费食品和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公司合作。据悉,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最新融资提升生产力,并且吸引更多企业客户和“学生党”来扩大旗下兼职工作人群规模。 本文作者:Tino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硅谷
    2018年01月19日
  • 硅谷
    以“简化工作生活”为愿景,人力资源服务初创公司PeopleStrong完成新一轮股权融资 据外媒消息,人力资源服务初创公司PeopleStrong宣布获得了一笔股权融资,具体金额并未对外披露,投资方为知名数字支付及餐饮优惠券公司Zeta。 记者还了解到,,本轮融资之后,Zeta公司获得了PeopleStrong少部分公司股权。此外,通过双方在战略和商业上建立了合作伙伴,这两家公司决定在本周晚些时候联合推出一款专注于人力资源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PeopleStrong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本次股权融资不是单纯地募集资金,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该公司已经和Zeta进行了多次接洽,因此双方才决定推出这款人力资源移动应用。目前,PeopleStrong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175家企业客户,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0万,而Zeta公司现在也可以访问这批客户资源了。 本文作者:Joker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硅谷
    2018年01月16日
  • 硅谷
    “临工经济”引业内关注,按需劳动力服务提供平台Workflexi获2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编者按:让雇主和雇员实现双赢。 据外媒消息,按需劳动力服务提供平台Workflexi宣布获得了一笔约2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Kamalraj Hospitality Concepts 和网络管理顾问公司Orva Networks。据悉,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最新融资进行产品研发,并且扩大团队规模和拓展市场营销活动。 记者还了解到,Workflexi公司成立还不到两年,不过,他们已经能够成功地将资深专业人士与潜在雇主连接在一起,并且提供合同和咨询服务。这个“临工平台”能够快速设计灵活的合同,对雇主和雇员双方都有好处。事实上,临工经济一直受到业内关注,而Workflexi公司则改变了游戏规则,也颠覆了过去非结构化的临时工就业行业。事实上,在过去的十二个月时间里,该公司的收入已经获得了大幅增长。   本文作者:Joker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硅谷
    2018年01月15日
  • 硅谷
    获50万美元 Pre-A 轮融资,Simulanis 通过 VR 来培训员工 VR在培训领域是一个好机会   于近日获悉,拟/增强现实初创公司Simulanis宣布获得了一笔5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教育催化基金(Education Catalyst Fund)。 VR、AR 无疑是近些年的热门话题,当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投向 VR、AR 在游戏领域内的应用时,Simulanis 却把目光投向了 VR 培训领域。 Simulanis公司成立于2013年,起初通过计算机模块为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培训课程。2015年,该公司首次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整合到旗下产品之中,以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来培训企业员工。 这其实并不新鲜,谷歌就曾通过 VR 来给员工培训,用 VR 来培训新员工。他们设置了一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新员工只是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磨咖啡,与之相反,实验组佩戴 VR 设备,通过一系列的仿真模拟,进行接近于真实的操作。实际表明,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更好。 训练完成后,对两组人员进行了实地的考察,结果,VR 组效率更高,且犯错更少。当然,这次试验结果只能说明 VR 仿真训练对磨咖啡有用。比如进行了 JAVA 培训后,两组员工的反馈结果均很差。 这样的单一例子,不足以证明 VR 可以在所有行业中,用来训练新人。但却令所有制造 VR 教育工具的人产生希望。 不过,本次实验,也指出 VR 训练法的一些不足。 VR 组可能学会了如何在3D模式的咖啡机上,拧正确的转盘。但由于缺少灵敏的压力传感器,VR 组的人员并没有学会如何用咖啡勺精确配置一杯完美的浓咖啡。(这需要手拿勺子,进行精确的抖动)另外,VR 中的热蒸汽喷口也没有现实中的危险,进行模拟训练的员工并没有真的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尽管 VR 培训未来可期,但目前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据悉,Simulanis 未来计划为从事汽车,石油和天然气,铁路,快速消费品和药品等行业领域的员工提供虚拟/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工业培训。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36KR原创文章,作者:徐宇
    硅谷
    2018年01月14日
  • 硅谷
    提供系统培训让92%的用户找到工作,Thinkful获960万美元A轮融资 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近日在线编程学校Thinkful宣布获960万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Owl Ventures,现有投资方Tribeca Venture Partners以及Peter Thiel、RRE Ventures等追加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在美国各大城市推广线下职业培训项目,提供更多现场服务。据了解,该公司已于2016年实现盈利。 Thinkful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它提供多种课程项目,包括数据科学、前后端开发(学费为每月500元)、全栈开发以及专业沉浸式工程教学(学费为5个月1.4万美元)等。 总结起来,Thinkful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技术学校存在以下区别。 首先,Thinkful采用完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每一个学生配备一个导师,每两周一次面谈或电话,讨论个性化就职目标。 平台目前有大约300名导师,导师来自各大公司,如美国银行、美国通运、Turner等公司,平均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 Thinkful的课程专门为想转行的工作者设计,一周有20-30个课时。 沉浸式工程教学提供了特别协议,可用日后工资支付学费:找到工作之前不必支付学费,仅需交纳1000美元的押金即可,但要在找到工作后的头3年里,将自己薪水的15%交给Thinkful,具体的数额可能会达到4万美元。 联合创始人兼CEO Darrell Silver表示,自2012年以来,大约有9000名学生从Thinkful毕业,92%的毕业生在六个月内找到了技术类工作。 目前Thinkful的线下服务已经推广到亚特兰大、华盛顿、洛杉矶、波特兰、圣地亚哥和菲尼克斯六个城市。在这些城市里,Thinkful有一个社区管理者,他们每周组织一些免费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如何进入当地的技术类职场。 在国外互联网职业教育领域,和Thinkful类似的公司还有:涵盖商业、科技、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视频教学网站Lynda.com,以及专注程序开发的视频教学网站Treehouse等。在国内,也有插座学院这样专注新媒体培训的公司。此前插坐学院表示有 80% 的学员来自于 C 端,但随着企业对内训、企业文化的重视,插座学院也全面开启面向 B 端用户的服务,例如内部培训、咨询、解决方案等定制化服务,课程打包售卖,收费标准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说到中国的互联网培训、泛教育,不得不提到知识付费。自2016年起,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百家争鸣。 据艾媒咨询12月5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1.88亿人。但相对于Thinkful这样做重、做深,国内主要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十点课堂等在课程体系、教学深度和教学模式上比较浅,以UGC内容居多。 未来中国国内的知识付费领域,也会出现用户群体、时间、功能的颗粒度逐渐细分,内容涵盖领域逐渐细分。而内容提供方也需要有足够深度、成系列的内容才能吸引用户持续付费。 也许Thinkful这样能为用户带来真实转变的培训模式,值得中国的知识付费玩家借鉴。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https://venturebeat.com/2018/01/09/online-coding-school-thinkful-raises-9-6-million-to-bring-more-in-person-events-to-middle-americ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硅谷
    2018年01月12日
  • 硅谷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截至目前最好最前面的一篇介绍! 作者:盗盗,已经获得授权发布。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关于区块链BlockChain的介绍,我们看过很多,都不是很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又不太准确和有逻辑性。所以特别征求了作者的意见,进行转发,根据情况最新版本的可以访问来源,盗盗还会持续更新优化。对于我们HR来讲,这个已经足够理解了   作者:盗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0469/answer/293890531 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文章采用了适当抽象、类举的叙事方式,中间或多或少有些地方会跟区块链底层严谨的技术实现有出入,欢迎大家来纠错。另外,也是受限于自己知识结构的缺失,这篇文章会随着我对区块链更深入认识后,随时进行修订,最后更新时间可参考该回答下方的时间戳。 --- 首先不要把区块链想的过于高深,他本质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但区别于传统数据库运作——读写权限掌握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权手上(中心化的特征);区块链认为,任何有能力架设服务器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来自全球各地的掘金者在当地部署了自己的服务器,并连接到区块链网络中,成为这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旦加入,该节点享有同其他所有节点完全一样的权利与义务(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与此同时,对于在区块链上开展服务的人,可以往这个系统中的任意的节点进行读写操作,最后全世界所有节点会根据某种机制的完成一次又依次的同步,从而实现在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数据完全一致。 上图中,高亮的点就是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一个个节点;而这些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 # 问题的由来 我们反复提到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确实,「去中心化」在区块链世界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多模型(比如账本的维护、货币的发行、时间戳的设计、网络的维护、节点间的竞争等等等等)的设计都依赖于这个中心思想,那到底什么是去中心化呢?在解释真正去中心化之前,我们还是先简单了解下什么是中心化吧。 中心化? 回忆一下你在网上购买一本书的流程: 第一步,你下单并把钱打给支付宝; 第二步,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可以发货了; 第三步,卖家收到支付宝通知之后给你发货; 第四步,你收到书之后,觉得满意,在支付宝上选择确认收货; 第五步,支付宝收到通知,把款项打给卖家。流程结束。 你会发现,虽然你是在跟卖家做交易,但是,所有的关键流程都是在跟支付宝打交道。这样的好处在于: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卖家和买家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寻求帮助,让支付宝做出仲裁。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基于中心化思维构建的交易模型,它的价值显著,就是建立权威,通过权威背书来获得多方的信任,同时依赖权威方背后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确保数据的可靠安全。 你一定会摆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脸 ⊙.⊙?——“通过权威背书来获得多方的信任,同时依赖权威方背后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确保数据的可靠安全”,真的可以嘛?! 假如说,支付宝程序发生重大BUG,导致一段时间内的转账记录全部丢失,或者更彻底一点,支付宝的服务器被金三胖的一个导弹全部炸毁了。而我刚刚转出去的100元找谁说理去,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刀殂上的鱼肉;支付宝有良心,会勉为其难承认你刚刚转账的事实,但他不承认你也没辙,因为确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笔转账是否真实存在。 上述就是中心化最大的弊端——过分依赖中心和权威,也就意味着逐渐丧失自己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 那么去中心化的形态是什么样子呢?还是拿刚才那个例子继续,我们构建一个极简的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看看我们是如何在网络上从不认识的卖家手里买到一本书的。 第一步,你下单并把钱打给卖家; 第二步,你将这条转账信息记录在自己账本上; 第三步,你将这条转账信息广播出去; 第四步,卖家和支付宝在收到你的转账信息之后,在他们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 第五步,卖家发货,同时将发货的事实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 第六步,卖家把这条事实记录广播出去; 第七步,你和支付宝收到这条事实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 第八步,你收到书籍。至此,交易流程走完。 刚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在这个体系下就比较难发生,因为所有人的账本上都有着完全一样的交易记录,支付宝的账本服务器坏了,对不起卖家的账本还存在,我的账本还存在;这些都是这笔交易真实发生的铁证。 当然,在这套极简的交易系统中,你已经发现了诸多漏洞和不理解,比如说三方当中有一个是坏人,他故意记录了对他更有利的转账信息怎么办;又比如说消息在传递过程中被黑客篡改了怎么办等等等等。这在以往的计算机概论或者计算机网络书本上中可能都有提及到——“类两军”和“拜占庭将军”问题。这里就不打算赘述,因为暂时跟主线不相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Google或者百度一下,你只需要知道,在我们下面即将展开讲到的区块链系统中,通过巧妙的设计,足以解决上述存在的BUG。 既然话已说到这份上,相信了解一点技术、特别是有运维背景的同学大概能够从极简交易系统中窥视到了更多区块链的一些影子—— 分布式存储,通过多地备份,制造数据冗余 让所有人都有能力都去维护共同一份数据库 让所有人都有能力彼此监督维护数据库的行为 在我看来,你猜测的基本上没错。其实这些就是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东西,外人看起来高大上、深不可测,但探究其根本发现就是这么简单和淳朴。当然,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很多很多细枝末节的技术需要重构。 如果你差不多认同上面的观点,那我们应该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分布式部署肯定构建去中心化网络理所当然的解决方向——通过P2P协议将全世界所有节点计算机彼此相互连接,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以巧妙的机制,通过节点之间的交易数据同步来保证全球计算机节点的数据共享和一致。 哈哈,说的轻巧,“交易数据这么重要的东西,在一个完全不信任的P2P网络节点中以一种错综复杂的方式传递,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谁来保证,如果说互相监督,他们到底怎么做到?” 好了,不卖关子了,下面让我们围绕这个最最最最直接的问题开始进入到真正区块链的世界,抽丝剥茧看看它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稳定运转。 # 从全球节点到交易数据 这张图的制作的意义为的是帮助你在宏观上快速理解区块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名词以及他们的层级关系。同时,文章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思路大抵上也会按照: 首先,将区块作为最小单位体,讲述极简区块链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接着,进入到比区块更小单位体——交易记录,理解区块链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最后,将所有知识点柔和在一起,重回区块和区块链,完整讲述整个工作流程。 希望你在这个引导和结构下有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体验。 # 区块,混沌世界的起源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已经事先构建好了一个去中心化的P2P网络。同时,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听起来更轻松,我们硬性规定在这个区块链世界里,每十分钟有且仅允许产生一笔交易。 故事继续,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神奇的区块(你可以将区块想象为一个盒子),这个区块里放着一些数字货币以及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那唯一一笔交易信息,比如说——“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当然,这段信息肯定是被加密处理过的,为的就是保证只有小A和小B(通过他们手上的钥匙)才有能力解读里面真正的内容。 这个神奇的区块被创造出来之后,很快被埋在了地底下,至于埋在哪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需要所有计算机节点一起参与进来掘地三尺后才有可能找到。显然,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成果随机的事件。但是呢,对于计算机节点来说,一旦从地底下挖出这个区块,他将获得区块内价值不菲的数字货币,以及“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过程中小A所支付的小费。同时,对于这个节点来说,也只有他才有权利真正记录小纸条里的内容,这是一份荣耀,而其他节点相当于只能使用它的复制品,一个已经没有数字货币加持的副本。当然这个神奇的区块还有一些其他很特别的地方,后面我们会再细细聊。 为了更好的描述,我们将计算机节点从地底下挖出区块的过程叫做「挖矿」,刚才说了,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运气成分较多、但收益丰厚的事儿。 过了一会儿,来自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一个节点突然跳出来很兴奋的说:“ 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 。虽然此刻张衡路节点已经拿到了数字货币,但对于其他计算机节点来说,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利益瓜葛,他们不会选择默认相信张衡路节点所说的话;基于陌生节点彼此不信任的原则,他们拿过张衡路节点所谓挖到的区块(副本),开始校验区块内的小纸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等等。在区块链世界里,节点们正是通过校验小纸条信息的准确性,或间接或直接判断成功挖出区块的节点是否撒谎。(如何定义小纸条信息真实有效,后面会讲解,这里暂不做赘述)。 在校验过程中,各个节点们会直接通过下面两个行为表达自己对张衡路节点的认同(准确无误)和态度: 停止已经进行了一半甚至80%的挖矿进程; 将张衡路节点成功挖出的区块(副本)追加到自己区块链的末尾。 你可以稍微有点困惑:停止可能已经执行了80%的挖矿行为,那之前80%的工作不是就白做了嘛?!然后,区块链的末尾又是个什么鬼东西? 对于第一个困惑。我想说,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便工作做了80%,那也得放弃,这80%的工作劳苦几乎可以视为无用功,绝对的伤财劳众。第二个困惑,区块链和区块链的末尾是什么鬼?这里因为事先并没有讲清楚,但是你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区块是周期性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被挖出来,一个计算机节点可能事先已经执行了N次“从别人手上拿过区块 -> 校验小纸条有效性”的流程,肯定在自己的节点上早已经存放了N个区块,这些区块会按照时间顺序整齐的一字排列成为一个链状。没错,这个链条,就是你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区块链。如果你还是不能够理解,没关系,文章后面还会有很多次机会深入研究。 # 走进区块内,探索消息的本质 上面我们构建了一个最简单的区块链世界的模型,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轻松掌握了。但是别骄傲也别着急,这还只是一些皮毛中的皮毛,坐好,下面我们准备开车了。 前面我们说到“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神奇的区块,这个区块里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这唯一一笔交易信息”。显然,十分钟内产生的交易肯定远不止一条,可能是上万条,这上万条数据在区块链世界是如何组织和处理的呢?另外,为什么在纸条上记录的只是某一次的交易信息,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余额?余额好像更符合我们现实世界的理解才对。 既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现在我们就把视线暂时从“区块”、“区块链”这些看起来似乎较大实体的物质中移开,进入到区块内更微观的世界里一探究竟,看看小纸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产生以及它终其一生的使命: 发起交易的时候,发起人会收到一张小纸条,他需要将交易记录比如说“盗盗转账给张三40元”写在纸上。说来也神奇,当写完的那一刹那,在小纸条的背面会自动将这段交易记录格式化成至少包含了“输入值”和“输出值”这两个重要字段;“输入值”用于记录数字货币的有效来源,“输出值”记录着数字货币发往的对象。 刚刚创建的小纸条立马被标记成为“未确认”的小纸条。从地下成功挖出区块并最终连接到区块链里的小纸条一开始会被标记为“有效”。若这条有效的小纸条作为其他交易的输入值被使用,那么,这个有效的小纸条很快会被标记为“无效”。因为各种原因,区块从链上丢弃,曾经这个区块内被标记为“有效”的小纸条会被重新标记为“未确认”。 区块链里面没有账户余额的概念,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获知你数字钱包里的余额。 上面的1、2、3仅仅作为结论一开始强行灌输给你的知识点,其中有几个描述可能会有点绕,让你觉得云里雾里,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立刻、马上就开始会细说里面的细枝末节。 上图,是区块内,盗盗在一张小纸条上记录下的交易信息,后被格式化的呈现 上图就是从无数打包进区块内的小纸条中,抽取出来的一张,以及它最终被格式化后的缩影。单看右侧的图可能很容易产生误会,虽然看起来有多行,但实际上就是“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这一条交易数据另外的一种呈现形态。因为区块链世界里面这么规定,每一条交易记录,必须有能力追溯到交易发起者 发起这笔交易、其中所涉及金额的上一笔全部交易信息;即这笔钱从何而来的问题。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通过建立交易链、通过交易链上的可溯源性间接保证数据安全和有效。 我们继续看,在区块链世界里,我们是如何仅通过“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 这条交易信息完成转账流程的。其实跟现实中你在路边买一个包子的流程大抵上相同。 第一步:判断是否有足够的余额完成交易 这里我们再一次重申,区块链世界是没有余额的概念,你拥有所谓的数字货币实际上是因为你拥一条交易记录,即 “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这里,我们还是拿这条记录说事: 追溯“输出值”是“盗盗”相关的全部有效交易记录作为,对有效交易中的数字进行简单求和,判断是否大于等于40,如果确实大于等于,则将这些有效的交易记录合并形成一条新的交易记录(如下图)。如果小于40,其实可以不需要再继续往下探讨。 就上图的例子,我们追溯到曾经转账给盗盗的有效交易记录有“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我们需要将这三条交易记录合并成一条更复杂描述的交易记录,即 “( 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 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 ) 转账给张三40 btc ” 第二步:判断是否需要找零 对追溯到的有效交易数字求和,如果发现大于需要支付的金额,需要将多出的数字重新支付给自己,相当于找零。对应生成了一条全新的交易记录(如下图)。 就上图例子来说,我们最后合并成的交易记录 “( 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 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 + 盗盗转账给盗盗15 btc ) 转账给张三40 btc ” 事实上等同于“盗盗转账给张三40 btc”。其中“盗盗转账给盗盗15 btc”就可以理解找零。 第三步:发出去,让全球节点认同和备份小纸条 这条内部重新处理过的复杂交易记录被塞进区块,埋到地下,等待节点挖出来,一旦区块被挖矿成功,并且该区块最终被连在了区块链的主链上。张三将最终拥有了这条交易记录,而先前的“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小C转账给盗盗25 btc”都将被视为已经使用过的交易记录——从此被贴上“无效”的标签,意味着这些交易记录将永远不会再被追溯到。 我们最后一次重申,只是希望让你加深印象:拥有数字货币=拥有交易记录! 通过设计巧妙的精巧密码学保证数据安全 记录着交易信息的小纸条借助区块这个载体,在分布式的网络中以不同的轨迹错综复杂的传递,我们前面说了,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而不是你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货币。所以这个过程就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接受到的这条交易记录在传输过程没有被其他人所篡改 接受到的这条交易记录确实是由发起交易的人所创造 在这里,我们需要事先引入两个知识点,可能稍微有点难消化,但都是计算机领域较为成熟的和基础的概念。 第一个知识点:Hash()函数。你只需要知道,任意长度的字符串、甚至文件体本身经过Hash函数工厂的加工,都会输出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同时,输入的字符串或者文件稍微做一丢丢的改动,Hash() 函数给出的输出结果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注意,Hash()函数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使用。 上图,仅仅一个小数点的变化,输出的结果已经翻天覆地 第二个知识点:非对称加密。你也只需要了解,任何人手里都有两把钥匙,其中一把只有自己知道,叫做“私钥”,以及一把可以公布于众,叫做“公钥”;通过私钥加密的信息,必须通过公钥才能解密,连自己的私钥也无解。公钥可以通过私钥生成多把。 有了这些知识点的加持,上面两个问题开始变得有解。下面我们来看下内部是如何扭转和工作的吧,这里拿“小A 转账给了小B 100元钱” 举例: 第一步:小A会先用Hash函数对自己的小纸条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就等价于这张小纸条。 第二步:小A使用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一把私钥,对上面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进行再加密,生成一份名叫数字签名的字符串,这份数字签名能够充分证明是基于小纸条的。你可以这么理解,在现实中,你需要对某一份合同的签署,万一有人拿你曾经在其他地方留下的签名复制粘贴过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每一次签名的时候,故意在字迹当中留下一些同这份合同存在某种信息关联的小细节,通过对小细节的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签名有没有被移花接木。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结合就是为了生成这样一份有且仅针对这条小纸条有效的签名。 第三步:小A将「明文的小纸条」、刚刚加密成功的「数字签名」,以及自己那把可以公布于众的「公钥」打包一起发给小B。 第四步:当小B收这三样东西,首先会将明文的小纸条进行Hash()处理,得到一个字符串,我们将其命名为“字符串1”。然后,小B使用小A公布的公钥,对发过来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另外一个“字符串2”。通过比对“字符串1”和“字符串2”的一致性。便可充分证明:小B接受到的小纸条就是小A发出来的小纸条,这张小纸条在中途没有被其他人所篡改;且这张小纸条确实是由小A所编辑。 可以看得出来,加解密的过程几乎是一环套一环,中途任何环节被篡改,结果都是大相径庭。借助这一连串的机制,其实已经能够很好的在公开、匿名、彼此不信任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解决数字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这个环节可能确实有点难理解,现在,我需要你停下来,静下心,花上几分钟闭目慢慢回味其中设计精湛的地方。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以后,我们在这里回答一下前面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节点对区块的检验」检验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 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签名是否准确(是否被篡改) 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输入值是否“有效”(是否使用过) 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输入值的数字之和是否大于等于输出值的数字 … # 重回“区块”和“区块链”的世界 好了,对小纸条和交易记录的研究我们点到为止,其实信息量已经是巨大的了,让我们合上盖子,重回较大实体、继续聊聊“区块”和“区块链”的话题。还记得,咱们在一开始讲到关于区块的特征吗?区块创造后被埋在地下,需要经过节点们马不停蹄的挖采、而且是凭运气的挖采才有可能获得——不仅仅如此,事实上他还有其他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说: 凭空产生的区块在刚刚创建的时候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黑洞效应,它会尝试将这段时间全世界产生的所有小纸条(交易记录)统统吸进来;在合上区块盖子之前,同时会在区块内放上一些数字货币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所有的区块在全网范围内都有一个唯一的ID,但它只会在这个区块被节点成功从地下挖出来之后创建。这个ID至少会跟「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以及「挖矿节点的运气值」等因素相关。既然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Hash()函数”这个东西,这里不妨透露给你:“区块ID = Hash(‘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挖矿节点的运气值’+’…’)” ;基于先前掌握的知识,然后你应该知道区块内任意一张小纸条的信息稍微做改动、或者节点挖矿运气好一点坏一点等等,当前区块的ID都会 “ biu~ ”的发生改变。 一个周期内会尽量控制有且仅产生一个区块。值得注意的:产生区块、成功挖出区块、校验区块,他们的时间周期近乎相同。比特币的区块链世界里大概被设定为10分钟,这会通过某种机能尽量控制和稳定,比如说,当大伙挖矿的热情高涨、工作效率提高,区块会被埋在更深更广的地方等。 挖矿,本质是通过与或运算,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然后通过大量运算去碰撞匹配随机数。这个部分要细讲的话,估计又可以写出两三千字来。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并不影响主轴知识点的讲解,这一块会作为后续知识结构完善重新被撰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Google百度查阅下。 现在,我们终于对“区块”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章开头讲的故事就可以继续展开来絮叨絮叨: 假如几乎同一时间,「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节点和「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节点异口同声喊出来:“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其他节点也几乎同时参与了对这两个区块的校验,结果发现这俩都没毛病,各节点也开始犯困,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他们并不清楚最后哪一个区块应该会被主链接纳。算了!都连在自己区块链尾巴上吧,这时尴尬了,区块链硬生生的被分叉了! 产生分叉 你肯定在想,那还得了,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每个节点的区块以及他们整理维护的小纸条都将变得不一样,这已经严重违背了区块链世界里第一大最基本原则——所有节点共同维护同一份数据。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世界引入了一条新的规则——拥有最多区块的支链将是真正被认可有价值的,较短的支链将会被直接Kill掉。 我们大伙都知道挖矿的过程存在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没有任何难度,把区块扔在人群中,必然同一时间发现区块的节点数量将大大增加,也就会产生无数的支链,通过这个例子,你大概也就能够明白,区块链世界为什么需要设置工作难度了吧),并且在计算机的硅基世界里,不可能出现所谓 “同时” 的概念,哪怕纳秒的差别,那也总是会有先后顺序。所以理论上,“分叉”的这种僵局很快会在下一个区块被挖掘出来(以及校验区块)的时候被打破,实在不行下下个,或者下下下个……总之机制可以让整个分叉的区块链世界迅速稳定下来。 “分叉”这种僵局在确认下一个区块(以及校验小纸条)的时候被打破,从而整个区块链世界迅速稳定下来 就上图而言,所有基于张衡路节点挖矿获得的区块以及后续区块的那条分支被视为有价值,最终会全部保留了下来;其他节点会统一效仿那个拥有更长分支链的节点所做的决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间,较短分支上的区块会立即丢弃,而里面的小纸条也会随之释放出来,被重新标记上“未确认”。 “双花问题”与“51%攻击” 你可能已经开始困惑或者有点兴奋,末尾几个区块的排序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时间差肯定会产生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这往往会给数据安全埋下一颗雷。一个最简单的假设——我记录的一张小纸条很不巧地被归在了一条较短的支链上,这条支链在竞争过程中理所当然输掉了比赛,区块被丢弃、小纸条被无情的贴上“未确认”的标签。在等待下次区块重新确认的过程中,这个时间差内,我,好像、似乎可以做点什么坏事 ԅ(¯﹃¯ԅ) ,就比如说“双花”(双花,花两次,双重支付的意思) 你脑海中也许很快浮过的这样的构想,可不可能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触发双花问题的产生,从而让我不劳而获: 假设有一个名叫X-Man的坏家伙,他控制了一个计算机节点,这个节点拥有比地球上任何一个节点算力都强大的计算机集群。 首先,X-Man事先创造了一条独立的(不去广而告之)、含有比较多区块的链条。其中一个区块里放着“X-Man转账给X-Man 1000元”的纸条。 接着,X-Man跟张三购买了一部手机,他在小纸条上记录下“X-Man转账给张三1000元”;这条信息被三次确认后(即三个区块被真实挖出、校验和连接),然后,张三把手机给了X-Man。 X-Man拿到手机之后,按下机房的开关,试图将先前已经创造的区块链条连接在自己这个节点区块链的末尾。 大功告成,X-Man拥有了一条更长的区块链条,那些较短、存放着“X-Man转账给张三1000元”的区块链,以及在区块链世界里那则真实转账行为被一同成功销毁。(?) 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too young too simple,区块链世界规则的制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健全很多,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区块的ID至少会跟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以及挖矿节点的运气值等因素相关”。 在这里,正是因为打算连接到主链的时候,事先准备的链子会意识到马上要连接上的那个区块ID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后面所有区块ID都瞬间。节点不得不重新对后续区块的解锁以及对区块内小纸条的校验。 在区块链的世界,重新计算的行为等同于把自己(节点)置身于同一个起跑线,跟世界上其他所有的节点一同竞争挖矿。你会说,我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不起,跟你竞争的对象并不是第五大道、南京西路、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某一个节点,而是全球所有算力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你拥有的算力永远都只是一个很小的子集。所以,根据区块链算力民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这个构想将永远不会成立。 除非.... 你控制着全球51%的算力,这也就是区块链世界里另外一个著名的概念,叫做“51%攻击”,但这也仅仅是一个理论值,在真实世界里这样的攻击我个人觉得是很难发动起来的,这里面就牵涉到很多经济、哲学甚至政治的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X-Man为了回滚刚刚发生的一笔交易记录,成功发起了51%攻击,这意味着很快整个区块链系统将会崩盘,因为这次攻击已经严重伤害到人们对这套系统的信任,接着比特币开始暴跌至几乎一文不值;但是这个拥有51%算力的X-Man原本完完全全可以通过挖矿的方式获取更多收益,购买无数的iPhone手机。那他不是脑袋不是坏了还能是啥?对51%攻击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篇文章《什么是比特币51%攻击?》。 至此,我觉得区块链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已经全部讲完了(除了挖矿内部实现原理,作为一个遗憾留在这里,有时间会完善掉),相信你已经对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另外,由于这篇文章采用了适当抽象、类举的叙事方式,中间或多或少有些地方会跟区块链底层严谨的技术实现有出入,欢迎大家来纠错。另外,也是受限于自己知识结构的缺失,这篇文章会随着我对区块链更深入认识后,随时进行修订,最后更新时间可参考该回答下方的时间戳。 参考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https://www.douban.com/note/624421270/ 图说区块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4306/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0469 什么是比特币51%攻击? http://8btc.com/article-1949-1.html 区块链与新经济:数字货币2.0时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4497/ 詳解比特幣原理和運行機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seQcP77H4 区块链是什么:从技术架构到哲学核心 https://v.qq.com/x/page/x0518nuh2z7_0.html 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1206/ 深入理解比特幣的安全性及程式交易安全性與相關的密碼學原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1Tg3B_oKQ 深度了解区块链——拜占庭将军问题深入探讨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38061
    硅谷
    2018年01月12日
  • 硅谷
    Dropbox秘密提交IPO申请:估值超百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上市 有匿名知情人士表示,估值达100亿美元的文件共享公司Dropbox已经秘密地申请了IPO,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将会领导这次上市活动,另外Dropbox还在和其他银行商谈,希望它们参与这次IPO。这家公司预计会在今年上半年上市。 目前Dropbox、高盛和摩根大通的发言人都拒绝对此予以置评。 Snap上市后成绩十分惨淡,因此Dropbox的上市必定受到大多科技公司的关注。上市后,股票的走势无疑会是华尔街以及科技公司关注的热点。相比去年三月,Snap的股票下跌了15%。 相比一直赤字的Snap,Dropbox的首席执行官Drew Houston在采访中表示,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0亿美元。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来看,这家公司已经实现了盈利。 Dropbox将会成为最近几年里美国地区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First Data于2015年上市,估值达140亿美元,这是最近5年里最大的一次IPO。 除了Dropbox,还有不少科技公司会在今年上市。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旗下的安全公司ADT计划在1月18日的IPO中筹资21亿美元。有知情人士表示,全世界最大的付费音乐服务Spotify也计划在这个季度上市。 在2014年的一次私募股权融资后,Dropbox的估值已经突破了100亿美元。去年八月,Dropbox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其中包括20万家企业,它们都通过公司的云服务在线存储和共享文件。这让企业能够将某些文件设置为所有员工都能访问,而无需建立自己的服务器。这家公司将会向潜在投资人表明,自己的文件共享产品与谷歌、微软等公司的协作工具有何不同。 之前,高盛和摩根大通就和Dropbox有过合作历史。高盛曾经为公司的早期融资提供过咨询服务,摩根大通则在去年为Dropbox提供了6亿美元的信用额度。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月12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硅谷
    2018年01月12日
  • 硅谷
    模拟工作环境培训工人,虚拟/增强现实初创公司Simulanis完成50万美元pre-A轮融资 据外媒消息,虚拟/增强现实初创公司Simulanis宣布获得了一笔5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教育催化基金(Education Catalyst Fund)。 记者还了解到,Simulanis公司成立于2013年,起初通过计算机模块为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培训课程。2015年,该公司首次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整合到旗下产品之中,以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来培训企业员工。此外,根据Simulanis公司首席执行官拉曼·塔尔瓦(Raman Talwar)透露,他还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募集一笔100-150万美元的A轮融资,是旗下产品扩大到平台级别。据悉,该公司未来计划为从事汽车,石油和天然气,铁路,快速消费品和药品等行业领域的员工提供虚拟/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工业培训。   本文作者:Farmer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硅谷
    2018年01月12日
  • 硅谷
    融合线上和线下教育体验,职业技能再培训及线上教育初创公司UpGrad欲融资4000万美元 编者按: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很多行业的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升级。 据外媒消息,职业技能再培训及线上教育初创公司UpGrad宣布很快将会获得一笔4000万美元的新一轮外部融资,但他们拒绝披露目前正在接洽的投资方信息。 记者还了解到,UpGrad成立于三年前,该公司致力于为那些在职人员提供跟工作相关技能的发展培训,例如,数字化营销、产品管理以及创业精神等。据悉,该公司获得本轮投资之后,将会稀释10%的股权。而得益于最新融资计划,该公司希望进一步构建其UpGrad全球技术平台,拓展课程和内容设施、以及工作室建设,促进线下和线上营销,并且减少超过50个线下UpGrad Xchange课程体验中心。同时,UpGrad公司可以进一步发展业务,因为他们认为线上教育和职业技能再培训行业机会非常大,毕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很多行业的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升级,并且提升学习速度,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线上优势。 本文作者:Tino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硅谷
    2018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