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尤里奇最新发布:HRBP进入2.0时代 来源|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文| 尤里奇 译| 杨冬 1997 年,我出版了《人力资源实务》(Human Resource Champions)一书,从扮演角色与组织产出的角度定义了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但近年来,常常有人将 1997 年HRBP 1.0 模型与当前(2018 年)的业务需求进行比较,这就好比要求翻盖手机实现当今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以此来批判人力资源的逻辑与观念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 20 年里,技术领域经历了重大变革,HR领域也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上商业热点问题使人力资源成为关注的焦点,所以人力资源需要不断升级以做出响应,因此对HRBP 2.0 的定义十分必要。   HRBP的概念也从扮演角色与组织产出演化成为:HR 如何通过个体人才管理、整个组织中的领导力开发、以及组织能力的构建为员工、组织、客户、投资者及社群传递价值,这样一整套的逻辑。   接下来要强调的 13 项核心要点,来源于我和我的伙伴过去的实践、思考与研究,是HRBP的颠覆和进化。   随着这些核心要点的发展,也正是从事人力资源的绝佳时机!   ➤1.HR 附加值: HR 为组织交付怎样的价值? HR 交付价值的类型已由卓越运营的效率演化为战略性与“由外而 内”(outside-in)的人力资源。     ➤2.HR 情境: 形成 HR 以业务为核心的情境因 素是哪些? HR 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而更关乎业务,需要正视并认同: 情境:当前所面临的变革(阶梯性趋势:社会、技术、经济、政治、环境与人口); 持续加快的变革步伐(VUCA); 个性化以及在工作信仰/目的、从属于社群、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个体需求。     ➤3.HR 利益相关方: HR 为谁服务? HR 的“客户”是谁? HR 利益相关方已由内部(雇员、直线经理、组织)演化为外部(客 户、投资方、社群)。     ➤4.HR 产出——人才: HR 如何促进员工生产力与员工体验(幸福感)? 提升人才(人员、经验、劳动力)通过: 胜任能力(进入、离开及整个组织中的人员); 承诺(员工价值主张、员工情感); 贡献(意义、目标)。     ➤5.HR 产出——组织: HR 如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组织? 相对于个体人才,组织对业务结果带来的影响有 4 倍之多!组织领域的思考按照以下路径得以演进: 形态(角色、再造、精简); 一致性/体系(STAR、麦肯锡 7S 框架,Health); 能力(擅长并以何著称); 生态系统能力(于生态系统<而非仅在组织>内构建能力)。     ➤6.HR 产出——领导力: HR 如何在整个组织中打造领导力? 领导力及对领导力的理解如此演进: 从领导者(个体)到领导力(集体); 从内部到外部(领导力品牌); 领导力密码 1.0 到 2.0(如协调矛盾、严控风险等新兴胜任能力)。     ➤HR 战略: HR 部门的战略是什么? HR 职能/部门的战略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我们是谁(伙伴、联盟、专家); 我们交付什么(人才、领导力、组织); 我们为何存在(通过对情境的相应或服务利益相关方来创造价值)。     ➤HR 组织:  如何组建 HR 部门? HR 部门的结构应当建立在以下三项原则之上: 1. 将 HR 基本/事务性工作(更多的与技术融合)与战略性工作(由HR 专业工作者与直线经理交付)进行区分; 2. HR 组织应当与业务战略与组织本身相匹配: 单一业务——职能性HR; 复杂业务——去中心化的HR; 多样化/联盟业务战略与矩阵式架构——作为专业服务的HR(COE 专家中心,共享服务,嵌入式 HR); 3. 多数大型公司实行矩阵式或多样化/联盟战略与组织架构,因此HR 应当以组织内专业公司的形式运营。     ➤9.HR 实践: HR 如何设计与交付 HR 实践? HR 实践广泛存在于人员、绩效、信息及工作之间,HR 实践的标准是: 提供完整的 HR 解决方案而非孤立的 HR 实践; 与内部-组织战略、外部-客户与投资方相一致; 开创性的寻找设计与交付的全新方式; 使 HR 解决方案简单且易于应用。     ➤10.HR 胜任力: 哪些是 HR 专业人员必要的技能? HR 专业人员所需的胜任能力在过去 30 年中不断发展,作为回应, 在这段时间内,HR 专业人员也显著的提升了自身的胜任能力。但除去胜任能力本身,还应更关注 HR 胜任能力与以下期望结果之间的匹配: 个体效能:可信赖的行动派; 利益相关方价值:战略定位者、业务结果、矛盾疏导者。       ➤11.HR 技术(数字化): HR 如何使用技术利用数字信息? 在数字时代 HR 扮演两种角色: 1. 助力数字业务战略的制定; 2. 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以更好的交付服务。 HR 数字工作的四个阶段为: 效率(更好的完成 HR 工作); 创新(成为更优秀的 HR 管理者); 信息(获取观点与创意); 连接(人与人的连接)。     ➤12.HR 信息/分析: 我们如何定义人力分析? 人力分析通过获取与使用信息以促进 HR 的价值创造,这项工作的演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记分卡(HR 活动); 洞见(通用数据); 干预(特定行为); 影响(业务结果)。       ➤13.HR 工作风格: HR 专业人员如何与 HR 部门及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共事? 由于HR的架构与分派角色与责任相关,HR专业人员需要与HR部门内部及外部的每一个人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包括: 分享共同的目标; 尊重彼此差异; 管理、接纳与连接; 展现对他人的同理心与关心; 分享经验; 共同成长。    
    资讯
    2018年06月21日
  • 资讯
    员工希望在自己的时间获得福利,但人力资源技术不足以支持 来源/ Valerie Bolden-Barrett 简介: 一项新的Paychex研究发现,大多数全职员工(73%)希望自助获取信息,例如工资,保险和退休等,但超过一半(500%或更少员工)的雇主(53%)不提供此类服务服务。   “随时随地:员工自助服务简化人力资源,节省资金,参与员工”的结果也表明公司规模与自己动手(DIY)访问人力资源相关服务之间的关联。   员工最想做的DIY操作是更新个人信息,管理带薪休假(PTO),查看或下载工资数据,进入和退出工作时间以及查看工作时间表。   另外,80%的受访者平均更喜欢使用桌面或移动设备在网上完成这些任务,而不是在纸上。   Paychex公司战略和产品管理副总裁汤姆哈蒙德表示,让员工拥有自力更生的工具可以让人力资源经理有时间处理更多关键问题,例如遵守就业法,并赢得人才大战。   观点: 员工期望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具有相同的独立性和授权能力,以便技术为他们的个人生活提供支持。     工人们越来越期望他们的工作技术像消费者技术一样容易获得,而不知道这一点的雇主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行。   例如,过时的薪资系统可能会耗尽雇主资源并阻碍参与。   DIY服务对于需要更多关注人力资本管理(HCM)战略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及希望获得权力并控制影响其就业职能的员工而言,是一项双赢的建议。   数字化转型通常是目前首席执行官的真正关注点,部分原因在于这些问题。   例如,Paychex最近与Facebook的Workplace平台合作,为其HCM套件用户提供社交媒体体验。通过在Workplace中使用Flex,用户将可以访问Paychex Flex Assistant,这是一种虚拟工具,可以解答员工的常见问题。   这些工具正在成为市场上的参与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经理日常压力的一种方式。
    资讯
    2018年06月20日
  • 资讯
    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用脑力游戏和人工智能来雇佣员工,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来源/ Richard Feloni 联合利华过去一年使用人工智能来筛选所有入门级员工。   联合利华让候选人玩神经科学游戏来衡量他们的固有特征,然后用人工智能记录并分析访谈该公司,认为这些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将无限期继续下去。   在过去的一年中,荷兰 - 英国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一直在使用人工智能来聘用入门级员工,该公司表示,它大大提高了多样性和成本效益。   “我们正以20年前招聘的方式进入校园,”北美人力资源副总裁Mike Clementi告诉Business Insider。 “从本质上讲,有些事情感觉不对。”   联合利华是世界领先的消费品企业集团之一,拥有Axe,Dove和Lipton等十亿美元的品牌,在全球拥有170,000名员工。金文泰表示,公司需要找到一种振兴自己的方式,而转变新的人才招聘是这样做的一种方式。   联合利华与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Pymetrics和HireVue合作,将流程的第一步数字化,而不是派出代表到精英大学,收集简历,并为突出的学生安排后续电话访谈。   如果考生通过AI筛查,他们将通过亲自筛查确定他们是否能够得到这份工作。   候选人通过Facebook或LinkedIn等网点了解在线工作,并提交他们的LinkedIn个人资料 - 不需要简历。然后,他们花费大约20分钟时间在Pymetrics平台上播放12个基于神经科学的游戏。如果他们的结果与某个职位所需的个人资料相匹配,他们将通过HireVue进行面试,在那里他们记录对预设面试问题的回复。   该技术分析诸如关键字,语调和肢体语言之类的东西,并为招聘经理做出笔记。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完成。   如果候选人通过这两个步骤,他们会被邀请到联合利华办公室去完成一天的生活。到一天结束时,经理会决定他们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雇佣大修始于联合利华北美,在68个国家生效,以15种语言进行,共涉及250,000名申请人。联合利华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分享了其北美业绩:   在发布的前90天内,申请人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从15,000人增加到30,000人。   联合利华聘请了“迄今为止最多样化的课程”。非白人申请人的招聘人数增加“大幅增加”,大学人数增加,从840人增加到2,600人。联合利华表示,其新员工的社会经济代表性不那么重要,但没有说明多少。就业人员中的性别平等比例几乎没有变化。   求职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从四个月缩短到四个星期,为应聘者节省了50,000小时的时间。招聘人员花在审查申请上的时间减少了75%。   进入最后一轮的候选人的报价率从63%增加到80%,这些报价的接受率从64%增加到82%。   12个Pymetrics游戏的完成率为98%。根据25,000名参与调查的申请人,整个过程的平均得分为4.1分(满分5分)。   过程看起来像什么 第1步:提交LinkedIn   考生可以在联合利华的网站上找到工作列表,但大学老年人也可以通过Facebook,LinkedIn,The Muse和WayUp上的工作岗位来代替大学访问。然后他们将链接提交给他们的LinkedIn个人资料。   第2步:玩神经科学游戏   Pymetrics公司首席执行官Frida Polli在2013年与Julie Yoo共同创立了该公司,他表示这12场比赛“基本上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黄金标准”,因为他们基于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测试。   游戏测试的特点如聚焦能力,记忆力,与风险的关系,以及阅读情绪与情境线索的能力。例如,测试风险的游戏让用户用三分钟的时间收集尽可能多的“金钱”,使用该系统:点击“泵”将气球膨胀5美分;在任何时候,用户都可以点击“收钱”。并且如果气球弹出,则用户没有收到钱。用户会看到气球,直到计时器用完。   一个谨慎的用户从每个气球中抽取少量钱以避免丢失任何东西,既不会比一个试图让每个气球达到极限的冒险用户更好也更差。   Polli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让你感觉好,而是要让你感觉良好。” “任何一端的特质都可能非常适合不同的职业。”   联合利华拥有不同角色的特殊员工玩游戏,并将他们的结果作为衡量新的候选人的基准。   每场比赛后,用户都会被告知他们的表现如何分析,招聘人员可以看到与基准比较的结果。波利表示,考生在每场比赛中的表现可能因环境而异 - 例如,如果他们疲于应付警惕,他们在国家队的表现会发生变化。但与SAT不同的是,她表示,练习不会显着改变个人在Pymetrics游戏中的表现。   未参加下一轮的联合利华候选人可将其结果提交给与Pymetrics合作的其他公司。     第3步:访问HireVue   具有申请职位所需特征的候选人可以通过电脑摄像头或智能手机进行HireVue访谈。他们花了几分钟时间处理角色所需的每个问题,并与相机对话。采访不是现场。   HireVue的人工智能分析每个答案,注意关键字,肢体语言和语气等方面。招聘经理然后看到该计划认为最好的候选人的详细清单。   第四步:在生活中度过一天   在算法帮助管理者选择最有前途的候选人之后,是时候让人类判断接管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成功的候选人被邀请到联合利华办公室去体验这项工作的内容,如果与他们一起工作的招聘人员认为他们合适,他们将在他们访问后不久收到一份报价。   从0到100   Polli说,在她所有公司的客户中,联合利华“迄今为止是从0到100的一个。”联合利华在2015年中获悉了Pymetrics,并决定在次年2月份使用它。   联合利华并没有经历一个小的测试阶段,而是将上述过程与所有实习申请一起用作概念验证,然后将其推广到所有入门级职位。   金文泰表示,他的团队仍在设法改进流程,确保候选人拥有联合利华独一无二的愉快体验,并且不会过度机械化。但他表示,他对第一年的结果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已经测试了这一过程可以用作中期职业生涯或横向内部变化的补充。   “联合利华,像大多数大公司一样,我们正试图重塑自己,”克莱门蒂说。 “我们真的想把所有东西都数字化。”   2015年,他相信拥抱Pymetrics和HireVue,而不是逐渐尝试小试验,将会给联合利华“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的机会。”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领导团队也都在,我们决定这么做,”他说。
    资讯
    2018年06月19日
  • 资讯
    HR学会如何用数字说话 来源/HR数据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看到了从前所从未看到的世界关联性,预测到了所不曾预测到的事物:用Google的搜索词可以预测到战争、疾病的到来,用人们购物的数据可以预测到人们喜好、朋友、社交圈,用人们的社交圈可以预测到他们的消费偏好。这一切的实现,没有花费任何调查、设计、实验、推理,而仅仅是让沉没的数据再次发出声音。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HR们更好的了解一个团队、一个人。帮助HR更好的开展工作,发挥价值。    为什么是用数据说话? 为什么数据分析很重要?一个企业有很多做数据,我们知道商业智慧,就是商业的很多数据进行分析,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数据来进行分析做决策,反对靠拍脑袋是持久不了的,特别大家知道冯仑写的那本书《野蛮生长》,中国那个年代睁着眼睛挣钱的时代过去了,你的真正竞争力在哪里,真正的是数据,哪里来的数据,怎么分析数据。   而在我们工作中有很多数据,但是很多的数据都不是前导性的数据,都是滞后性的数据,滞后性的数据就是发生过的一些事实。你不能做出一些判断,不能够提前做一些策略,甚至不可以作为预期模型判断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科学是什么? 简单介绍一下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科学的思考:大家知道每个企业里的分支是这样的,有产品和客户,这是一大部分;另外一部分是金融资本。产品和客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和市场,销售人员到哪里找,靠市场来决策。销售人员是由市场策略来做的决策,我们到哪里打、怎么打,大家都知道二八理论20%的投入带来80%的收益。   我们招人、培训人是用人才策略,也就是组织与发展策略,大家每年都在做,今年做明年的预算,这不叫战略,叫运营预算。战略是未来3年、5年、10年要做到多大、做到哪里去、做什么业务、不做什么业务,需要多少不同类型的人员,这些人员应该从哪里找。我们内部的人应该有多少被提起来,将来能够承担更大责任的,这是我们人力资源要做的所以我们认为人才策略是最重要的,而人才策略就是组织与发展策略。   市场与产品,主要是靠客户资源,而管理财务、投资是我们的财务资源。组织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资源,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人就没有组织。   大家都说,恨HR,为什么恨HR,并不是说把HR说的一无是处,而是说HR很重要,但是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你愿意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像财务数据一样有影响力吗?”(愿意)。应该说财务的数据,业务的人有多少人主动管财务去要的?有时候你给他都不会看的。   我们看看“有多少财务数据是告诉你财务部在做什么?”是没有的。我们再看看人力资源的数据,是证明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是有价值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一个公司的发展中、决策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曾经帮一家公司做人才流失,给HR定的人才流失率是不能超过多少,这应该是HR的KPI吗,应该是各位经理的KPI,是各位管理者的KPI。“很多HR寻求数据是要改善人们对HR的工作和服务的认识与尊重,而非为了管理”。   数据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先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框架,我们说从一个业务伙伴变成有战略影响力,要知道你从事的企业在什么行业,到底靠什么挣钱,公司如何盈利。因为我们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业务合作伙伴,我们的心态就应该是一个业务心态,要有商业的心态。每一个业务从股本开始,要有钱买设备,销售以后有了利润,衡量所有的利润率到底好不好,从财务的角度是这样的。   那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数据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中应用?   有四个板块是我们现在要思考的: 1、收集什么样的数据,我们有数据,要把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 2、如何收集数据,是手工的一张张的纸张,还是系统的,或者是Excel也可以。 3、分析数据、分析管理数据,是否分析数据,会不会分析数据,很多数据我们现在没有分析,我们没有发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什么样的。   其次,要从三个层次衡量工作的效果:第一衡量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到底快不快、高不高,招一个人需要多少天,是30天、60天,还是半年。第二是你的效果、效率,就是质量好不好,你招这么多质量好不好,怎么来进行衡量。第三是战略影响力,你有非常好的人才库、有非常好的雇主品牌,所以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层次来看一看。   成本、时间和数量讲究我们工作效率,当你的公司走一个工程师,或者是一个一线经理替代成本是多少呢?谁能够告诉我?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有人告诉我吗?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统计全部变成钱(10万),如果我们在招人过程中,后面会讲到保留人才,流失之后成本会有多少。不是人力资源的预算,而是每个职业经理的工作。所以在成本方面有很多罗列的问题,这里也大家做一个抛砖引玉招聘的人均成本是多少,猎头成本、广告成本、推荐成本、招聘人员成本、管理成本、面试成本、差率费、活动、项目费、供应商成本。因为很多公司做大学招聘,要组织公司帮他们招聘、考试等等。时间,你招聘的周期到底有多长。数量,候选人人才库到底有多少。公司有很多内部招聘,公司内部有多少人员提升起来,经常发现我们在公司没有发展机会,看不到这个发展机会,如果有这个数据可以公开给大家,我们每年有多少岗位招聘,有多少岗位招的是内部员工,大家看到的发展机会是有的,大家做到信息透明。招聘的时候要多样性,研发的要求有女性工程师有多少。   质量,我们有多少人在衡量招聘质量,在招聘过程中很少有公司在衡量质量,这个质量不是说我当时对他的印象好不好,我们当时在招聘的时候要给他打一个分,在三个月、半年跟踪他的绩效,哪个渠道招的人,哪个渠道招的人好,你招聘的人三个月以后就了,还是他们一年就走了,有多少公司做到一年,这要看招聘质量的方面。还有发一个通知进来面试,但是你发了十个只有一个人来,什么问题,大家都要进行分析。   战略影响力,你有非常高质量的人才库,很多民营公司发展非常快,今年1000人明年就5000人,这么迅速发展,快速扩张中要建立很大人才库,我看到一家公司空缺率只有2%,把公开的招聘网站全跟公司联系起来,所有的关键词都设定好。你的速度是你的战略竞争优势,能够迅速的找到非常好的人才。非常好的雇主品牌,从这个候选人在市场看到你的广告开始,实际上这个品牌一开始,而在你整个管理招聘过程、面试过程中,每一个面试官都是公司的品牌官,你是不是给这个候选人留下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印象,说这个公司是好公司,尽管我没被录用但是知道这家是好公司。因为见高管的人都是高管,就是这些高管没有做他们的工作,不职业、不专业,所以我不愿意加入这家公司,所以高管一定要经过职业培训,到底怎么做一个职业的、专业的面试官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在这里讲到招聘方面,招聘方面有很多,可以把所有负责招聘的人,每一个人他是做什么工作,花多长时间在系统看得清清楚楚,你的劳动生产率好不好全部非常清楚。每个人面试完都有报告、分数,非常严格,我可以看到很多公司都看到都有面试,但是面试报告都不够仔细、不够完整。最后发现问题,看这个人的资料的时候,是没有数据的收集。招聘的方面可以分析很多的数据,而且我特别想讲人力资源想拿这些业务老总你的尊重和信任,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招聘,比培训、薪酬都重要。   激励人才,也分成效益和战略影响力,在衡量人力资本的回报率有一些数据。薪酬的人均成本、福利的人均成本,人员流失的成本,缺勤率成本,但是从成本的角度你看是什么样的。   我们讲提供很多服务给员工,员工到这个企业体验好不好,我们讲客户体验,但是没讲员工体验,员工有问题的时候你的反应速度到底有多快,我们有多少投诉,这些投诉是怎么回答的、多长时间回答的,员工的反馈怎么样,如果你没有数据就很难说到底做的好不好。岗位评估,很多岗位描述都是过时、不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有多少公司的胜任力模型是好的。我们所讲的就是执行力,你没有纪律来执行它最后就没有用。   数量分析还有投诉率和沟通的数量和频率,特别是薪酬方面,激励方面,我们要主动给员工进行沟通,做得好的公司每年年底会给员工一张他的资产负债表,在这一年你的工资、福利等所有的东西全部算在这上面,给你一张单子让你看的清清楚楚,否则员工只关心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我参加很多的薪酬调研,但是这种薪酬调研到底有什么用,很多是普渡众生,把所有的数据、所有的企业放在一起,对你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做一个很简单的参考,做得好有针对性一定会选一些跟你针对性的行业、特殊的岗位专门请一家独立的咨询公司来做,收集的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是非常有效的。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做得是否好,有多少人、按时、按质完全绩效管理的评估。因为我觉得管理者最弱的就是很多管理者不知道怎么给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反馈更不知道,最后是人事部去做这个坏人,然后他做好人。所以我们人力资源要帮助管理者提高他们的人员管理能力。大家回去看看,把所有人的绩效管理和目标拿出来,我敢保证90%都不合格,叫做聪明的目标不合格。你的目标做得不高,你又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到年底算帐的时候肯定不符合。这是质量方面的。   战略影响力,使我的薪酬在市场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们竞争力不是老大,让我们的薪酬怎么匹配是最有效的,不是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优良的员工服务体验,员工进入这个公司第一天开始,所有的体验是非常好的。我们这里讲的资产回报率,这里就不讲了。   培养人才,我们经常花时间讲培养人才,每年花了多少时间,平均每个人每年有多少的培训,所以我们会说你要去衡量的关键是你学这些东西有没有针对性,它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和绩效的改变,这是要跟踪的,而且我们的发展和我们未来的领导梯队是不是有、接班人计划,都是跟我们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保留人才,特别是人才流失率,人才流失率成本到底是多少,按照年龄来分析是怎么样的,岗位的离职率、部门的离职率,但是我们要看绩效,有多少高绩效的员工走,流失率并不是多少的问题,关键是谁走了,这是最重要的,大怕是1%都是战略问题。特别在组织变革中,总重要的要变革有效,就是要让一批人走,换一批人,改变这批人的想法是很难的。你的影响力,降低替代成本。   员工离职这事,要分析离职原因,很多优秀的员工离职原因和一般员工离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给一家公司做的,高绩效员工关心两方面,跟薪酬和福利没有关系,最高的是职业发展有多大的空间。   怎么把流失率变成对公司的战略影响力,希望能够看到,流失率20%,其中5%都是最优秀的销售人员,可以想象你的业务损失会有多少,都可以算出来,我要弥补这5%的人,这些人可能3个月、半年以后才能真正做事,他的劳动生产率损失又是多少,如果想算都可以算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想到。     如何有效运用e-HR进行数据说话    如何有效运用e-HR进行数据说话:e-HR系统进行数据,都能做出很多模型分析,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能做的更好,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你只要上网就有数据可查得到,什么时间请的假,什么时间卖的期权、卖的股票等,这是很准的。怎么样用是很重要的。   我就特别建议人力资源在选型e-HR的系统,到底哪个适合你,因为我们财务用了是SAP,人力资源也用SAP。你要想想到底是怎么样,从IT的角度他们最容易,很容易借口,但是真正的使用者是我们。   数据智慧的未来,就是仪表盘概念。一些好的公司已经开始做,我企业所有的数据有一个仪表盘,按这个仪表盘就点这个数据所有都可以找得到,支持仪表盘的后端是不同的数据库,我的产品研发数据库,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客户管理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e-HR数据库等等,包括财务数据库全部在这个后台,Orlcae,我们在效率和战略影响力方面做了很多,都是最基本的,在效率方面做的比较多。     而在效率和战略影响力方面有三点: 第一、在效率和战略影响力方面还没有系统的思考。 第二、很少用心思考数据内在的相互关联性和其中的故事。 第三、或者根本就没想过或不知道如何系统地整合数据。   这是我们目前的现状,所以大家可以想想将来怎么来做,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发挥很大的作为,这是我做的一个样本,把我刚才讲的四个维度和三个层次作成一张表,看看人力资源如何衡量我们有效性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率。      总结: 1、基于竞争数据的分析是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依据。 2、科技使事实为依据的决策成为可能。 3、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不断完善奠定了数据决策的趋势。 4、全球化和并购趋势管理者更一种数据为基础的决策。 5、数据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和与众不同提供了支持。 6、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成为有效运用数据来说话的专家——成为真正的业务合作伙伴。
    资讯
    2018年06月19日
  • 资讯
    HRBP的这7项胜任力,你还缺几个? 来源|HR数据观 文| 李海燕   我想很多HR,从事或准备从事HRBP(即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人,都在不断地问及一个问题:到底他们适合做HRBP吗?能够胜任HRBP吗? 10年前,我就在组织中运用了这个角色,而一个好的HRD原本就是一个大BP(业务合伙)。我总结出七项胜任力,分别为:聚焦客户、理解业务、澄清问题、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创新、专业能力,从这七方面来谈谈对HRBP胜任力的看法。   胜任力之一:聚焦客户   现在人人谈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归根结底都是客户思维。 原来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都是职能式的,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服务的客户是谁?有的说是员工。有的HR认为自己是管理部门,是帮助企业去监督和管理所有业务人员的,这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在追逐组织人本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恐怕人力资源部并非仅仅是管理部门,而是同时具备服务职能。 事实上,人力资源的客户,不仅是员工,还有业务经理、公司高管、甚至总裁、老板等。当然,能够把员工当成客户已经不错了,但有几个人是真正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的? 与其经常抱怨员工难管,要我说是你没本事针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员工制定有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不能影响和激励大家,还谈什么员工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试图成为一个经营部门,因为只有需要你自负盈亏时,摊派制的行为习惯才能转化为客户思维。 这时不得不考虑:你设计的产品是业务部门所需的吗?如果无人埋单,你将毫无价值!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经常说的,“组织、机制改变人的行为”吧。 当然,聚焦客户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让客户满意,也许组织模式的改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扭转自身角色,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时候你不会设计一个绩效考核的表就直接发给业务部门,而是认真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明确绩效考核到底能够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哪些问题,让业务部门会用、爱用、抢着用。这样,你就和客户间建立了信任和粘性,这才是真正的聚焦客户!     胜任力之二:理解业务   我给企业做咨询时发现一个现象,一位企业老板想培养人力资源负责人,于是打算让其轮岗,以便全面了解公司业务。老板的想法是如果轮到销售体系,最好直接去一线做销售和跟单,这样对于快速了解业务非常有好处。 而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也觉得只要在销售部门帮助负责人做一做人员管理,就对人和业务都会了解。 我完全同意这位老板的想法。这就像做饭,是一门实践学科,看菜谱学也不能完全掌握。如果有机会深入一线,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你将会和业务部门平等对话,不再是门外汉。 但问题又来了,很多HR是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从事HR工作,没有轮岗的机会,是不是就不能做好HR呢? 其实不是。只要你有心,愿意多花时间去参加业务会议,多与员工和业务领导沟通,就能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也会逐渐了解业务情况。 管理是相通的,虽然可能行业不同,但都是某几类工作的集合体,只要你懂得融会贯通,了解业务并不是难事。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之所以不理解业务,是因为没有主动沟通,而只是被动接受或简单迎合。因此,理解业务不是空话,而是真的潜心去沟通、学习、研究、思考,一定要跨越这个鸿沟!   BP意为业务伙伴,可见理解业务是前提,否则何谈伙伴?       胜任力之三:澄清问题   当你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的时候,效果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你没有帮业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   在我做顾问的一家企业的经营分析会上,每个业务老总都在汇报结束后,指出其他部门的很多问题,却不谈自己的问题。   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请问,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批斗会)?第二个问题:你们刚才说的都是问题吗?   这么举例,其实是想和大家澄清什么是问题。这里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我们往往会说别人的问题,但请问,别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自身角度剖析并解决才是最有效的。 当然,别人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提,而是要先看自己,再看别人,给别人提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价值。   第二,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演绎的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一些话,比如某个员工会对领导说,大家都认为他/她不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会把它转为现实的问题,即请问大家是谁?都有谁说了他/她不好?具体哪些不好?有什么事例证明吗?这样的问题都不可能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于是,我们要经常在自省,我们问的都是现实的问题吗?   第三,是将来的问题还是过去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说,“我原来就是这么干的。”其实原来已经是过去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到底哪些是对未来产生影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真正找到了,并解决了,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帮助。但往往大家更喜欢沉迷于过去的经验里。   至此,你是不是真正清楚了到底什么是问题?如果BP能够帮助业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其实离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远。而HRBP一定要具备这个素质。问题澄清以后,解决方案可以交给COE(专家中心)完成,亦或由HRBP与COE共同完成。   以上这三项是我认为HRBP具备的最重要的胜任力。接下来将接着谈另外四个胜任力指标。即: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创新、专业能力。     胜任力四:建立关系   HR如果要真正赢得信任,必须为业务部门创造价值,一定要关注利益相关人。每当我们推行一件事,会涉及很多人,比如绩效管理,会涉及的利益相关人并非仅员工,还会涉及中、高层管理者,乃至总裁、董事长。   不同层级对一件事的诉求往往不一样,员工不希望绩效是为了扣钱;中层不希望拍脑袋打分还要硬着头皮面谈;高层不希望这只是一个形式……   于是,当人力资源部门推行一件事时,一定要想清:这对各层级的价值是什么?影响当事人配合度的原因是什么?你有解决方案吗?还是一道令下,将它硬推下去。这是不同的思维理念。而和业务部门建立关系,就一定要其感觉到我们是有价值的,是在帮助他们。     胜任力五:结果导向   有业务部门评价HR部门做事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人力工作一般是短期内很难出成效的,在推行中往往会受到质疑,令人有较强的挫败感。   纠其原因,其实是做事时没有“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没有真正从业务角度出发,没有预测到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以及利益相关人的想法和需要。   HR们的通病是,做事做给自己看,是以玩自我专业为核心目标,以为这些专业可以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殊不知,没有摸清需求,很多事就事倍功半。   为什么很多人从业务部门转做HR能做得不错?原因就是他们了解业务,并擅于整合资源去推进业务,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   HR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是专业的延展还是解决问题?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解决问题是王道,助力业务是王道,推动战略是王道!     胜任力六:有效创新   做BP(即业务伙伴)的还需要创新?   当然,BP的出现就是源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人生病,全家吃药”。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人员要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有效!因此,把别人的方案抄过来的做法将不复存在。   我最怕HR同行找我要各种方案、制度和表格,拿去稍做修改就给企业用上了。“拿来主义”的弊端是,你很难说清其中的逻辑,以及设计者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于是,当使用者挑战HR时,可能就无言以对。   我曾经服务过的几家企业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即企业发展大了,需要规范管理,于是从外企空降了一些HR高管。空降兵满腔热血的将原来企业运用的有效工具及经验在新的企业中推行,但往往推行不下去。   外企的成熟套路在民企就会遇到一堆质疑,且外企的整个体系都是全球总部设计的,中国区只是执行。其实,很多人没有认真研究过其所以然,于是在民企推行的过程中,被大家不断地质疑。   由于一种方案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所以,不经思考、不做结合企业的价值性创新工作,其方案是无用且徒生烦恼。   有HR曾问我,现在的员工不喜欢公司的制度,这些员工怎么这么难管呢?   我就反问:企业的制度是为什么而定的?员工不喜欢的因素是什么?需要员工喜欢吗?如果员工不喜欢,对于公司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企业的制度是可以进行适度创新和修改的,关键在于适用、有用,体现价值。   而BP岗位的出现,更是彰显人力资源能够帮助业务部门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因为业务不同、人不同,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也应该不同,这才能真正体现HR的价值。     胜任力七:专业能力   之所以把这个胜任素质放在最后,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基础。   但对于HRBP来讲,其人力资源专业不需要全模块掌握,也就是说,BP是通才而非全才,通才即人力资源的每个模块都知道,但都不够深入;全才是不仅知道,而且绝大多数比较深入。   但BP并非所有的模块都不擅长,一般BP相对会擅长于招聘、激励、团队建设等。这些专业能力的需要和塑造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HRBP的角色定位。   到底HRBP这个角色有那么重要吗?在这里,我只想强调几点:   第一,HRBP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你的组织中可以不设BP的角色,但不能没有业务思维,就像互联网思维一样,你的企业非互联网企业,但不代表你不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   第二,HRBP这个岗位未来最有价值。纵观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你会发现,共享服务(SSC)的那些基础事务是很容易外包的(现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具备很强的外包能力及专业性),专家中心(COE)也是可以外包的,有太多的咨询机构可以承接这些工作。 而只有BP无法外包,因为BP的核心是了解业务,并可以出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岗位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   第三,HRBP这个岗位并非把人力资源部改成了三驾马车的模式,才可以有这个角色的出现。即使没有三驾马车,仅是二驾或四驾,亦或现在的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变,仅增加了BP的岗位也是可以的,凡事不需教条,仅需有用!   其实BP并不是个新词,之所以大家现在热捧,是因为互联网来了,90后来了。随着“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理念推广,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激励和保留,企业该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工作了。   说实话,BP这个岗位真的不是谁都能做,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岗位,互联网公司的BP经验可以稍少一些,因为对接的业务负责人和员工都是年轻人。 但传统企业则比较难,因为传统企业的业务负责人,都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你没有多年的HR或其他功力,如何与业务领导平等对话?更谈何影响力?
    资讯
    2018年06月19日
  • 资讯
    猎聘6月29日在港股上市(06100), 拟集资25-31亿港元 ,发行价28.5-35.5之间,市值18-21亿美金 招聘平台"猎聘网"母企有才天下(新上市编号:06100)下周二(19日)起招股,拟发行8800万股,招股价价介乎28.5至35.5港元,集资额达25.08亿至31.24亿港元。按招股价计,上市时市值料达141亿至176亿港元(市值18-21亿美金)。 公司此次发行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7.76%,待发行新股中10%为香港公开发售,90%为国际配售。计划于6月19日至6月22日在香港公开招股,6月28日公布招股结果,6月2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猎聘网主要服务年薪高于10万元人民币的内地中高端雇员,企业及猎头公司。 猎聘主席戴科彬表示,内地大部分网上招聘平台集中服务低技术雇员,公司则是唯一专注服务中高端雇员的平台,配合人工智能,为雇主,雇员及猎头公司有效率地配对。 戴科彬还表示,猎聘网并非以取代猎头公司为目标,而是要与它们共同成长,目前已有30%的内地猎头公司选用旗下服务。 有才天下去年转亏为盈,赚约755万元人民币,撇除以股份为基础的酬金开支,去年经调整盈利则约1667万元人民币。
    资讯
    2018年06月17日
  • 资讯
    小道消息:51Job百万条用户信息外泄?暗网售价12个比特币,约50万人民币 继二次元网站A站发生用户信息泄漏事件后,又有一家大型网站的用户账户密码在暗网被销售。 6月1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发现,前程无忧51Job.com(Nasdaq:JOBS)用户信息在暗网上被公开销售,黑客甚至展示了部分样本数据,包括邮箱、密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等。前程无忧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部分用户账户密码被撞库,但否认该公司数据被拖库。撞库是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账号信息的行为。拖库原本是指从数据库中导出数据,在黑客圈,拖库也被用来指网站遭到入侵后,黑客窃取其数据库。 目前,有关人员通过泄露的前程无忧用户信息对网站进行登录测试,部分成功。 据贩卖用户信息的人声称,其手中共有195万条数据可被销售,打包价为12个比特币。(目前1个比特币价格超过4万元人民币,12个比特币总价约50万元人民币。)黑客圈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暂时无法确认是因为数据库泄露造成,还是撞库导致的,“怀疑有人从其他地方挑选了一些数据,伪装成51job被拖库,拿其数据售卖。” 6月15日,前程无忧方面回复澎湃新闻记者称,该公司从当天早间就已经对暗网上放出的数据做进一步验证,对这些用户登录情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汇总,从公布出82条数据中发现,“有65条在我们的碰撞库中,其余17条数据无法正常登录。”前程无忧方面表示,经过安全团队校验,释放出来的样本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于一些邮箱泄露的账户密码,且都是在2013年之前注册,所以很可能是这些邮箱的用户名和秘密被非法获得,“恶意用户通过这些已泄露的邮箱账户及密码,对我们站点进行登录匹配。然后蓄意倒卖,并非51job被拖库。 2013年不少互联网邮箱的密码还是明码,且数年前确实发生过一些邮箱的信息泄露。”前程无忧不愿意公开具体涉及的是哪家邮箱服务商。资料显示,2015年,网易163/126电子邮箱过亿数据泄漏,网易方面称,“这是由于部分用户在其他网站使用了和网易邮箱相同的账号密码,其他网站的账号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侥幸尝试登陆网易邮箱造成。”前程无忧方面表示,“这次很可能是对这批泄露信息再利用。换言之,如果这些用户名和密码和其他网站一致,也很可能会侵入这些用户在其他平台上的信息安全。”前程无忧同时介绍了该公司对用户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式。据称,前程无忧的用户密码是加密串,非本人无法从前程无忧获取登录密码、进入他人账户,即使数据库的管理人员也无法获取。此外,前程无忧已经在几年前建立起密码碰撞库,用户必须重设密码(暗码)才能进入在51job的账户。 前程无忧表示,此次涉及的用户是多年未登陆51job,没有重设密码的。近期用户账户信息泄露传言频现。 6月13日凌晨,AcFun弹幕视频网(简称“A站”)发布公告称,该网站受到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遭泄露。随后,有网友陆续晒出从今年3月到6月不同时期,暗网兜售A站用户数据的信息及价目表。根据A站公告,此次用户数据大面积泄露,主要还在于网站自身安全做得不够,并向公众表达歉意。针对此次泄露事件,A站已经搜集相关证据并报警。6月13日晚间,针对网传“2016年至2018年3月的3000万条12306数据”被泄漏一事,中铁总方面回应称,经核查,该网站未发生用户信息泄漏,网传信息与铁路12306网站无关。 6月13日晚间,针对网传“摩拜单车的用户数据在暗网大卖,标价整体40万”,摩拜方面表示,收到情报后第一时间启动全量排查,暂未发现数据泄露和入侵的现象,相关网络传言不实。值得关注的是,这几起传言中的用户信息售卖,都是通过比特币交易。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是由于比特币交易不会暴露个人信息。 普通用户在面对这类事件时应该怎么办?互联网漏洞监测平台“漏洞银行”负责人给出了一些建议: 1,需及时修改密码,最好将所有网站密码进行更新。防止不法分子通过“撞库”等手段,造成更大范围的利益损失。 2,对于涉及资金交易,较多个人敏感信息的账号,不要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密码。 3,对于重要网站及账号的登录密码,确保定期更换。 4,使用复杂度较高的密码,现今大多数网站的密码储存都是采用加密的方式,密码复杂程度越高,拆解成明文的难度越大,即使出现泄露问题,明文密码也不会轻易被获知。 5,对于互联网行为,使用第二身份。如果面临必须要留下联系电话,邮箱等情况时,可以通过使用副卡、新邮箱等方式,与个人真实身份做隔离。
    资讯
    2018年06月16日
  • 资讯
    可落地的技术才性感,企业服务爆发式增长 6月13日-1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拼多多协办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论坛”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隆重举办。 其中,6月14日下午“智能+新服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和B端服务商,充分探讨了AI、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对于to B产业发展的积极价值。大会设立9场主题演讲和2场圆桌论坛,主题覆盖企业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决策、云计算、会务服务等经典话题。其中,关于当下热门的小程序话题,也设立单独的圆桌环节,另现场观众充分感受到各小程序服务商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最为领先的科技分享。 活动伊始,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王彬重磅发布了《2018年智能+新服务50强榜单》。榜单筛选了企业服务领域创新层服务商,并总结了行业中呈现的特征以及趋势。王彬认为,数据是智能服务的基础,“产业+大数据”一定是强于“大数据+产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痛点,大数据必须要实现和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 抓住to B市场的变革点,铸就企业服务新生态 众所周知,云计算具有辉煌的发展前景。根据Gartner预测,截至2020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7%,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约17%。 在大环境利好的情况下,对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式提上议程。腾讯云副总裁王祥宇在论坛上的演讲中举例分享到,腾讯云做智慧零售有两个很关键的原则,一是“隐私保护”,消费者隐私不可撼动;二是能力开放,抱着开放的心态。 提及人工智能,落地、商业化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眼神科技已在金融行业、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和反恐维稳项目建设中落地应用,眼神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军是中国生物识别行业领军人物、多模态生物识别倡导者。他会上说:“我把人工智能企业的商业化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兴的人工智能企业;第二个传统引领者;第三个已经在AI行业积累多年的人工智能企业。但面对的现状是,新兴的企业大部分实现了算法、基本核心技术探索落地,还需要的是是资本、品牌、寻求落地之间形成闭环。 对标美国成熟的巨头企业,国内企服市场发展还相对初期。尽管有些路径可以复制,但地域、市场环境、方针政策都不同的情况下,国内企服企业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和创业方法论。 商业中没有完全可照搬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驱使下,创新便显得尤为重要。新技术给已有商业模式带来新得突破,会上,易点租联合创始人李洋表示,消费升级是企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入口,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整合帮助企业实现轻资产办公,可以让企业在严酷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高速发展。 大数据也是本场论坛的主要议题,巴乐兔联合创始人高萌分享了大数据对于构建租住服务新生态的价值,他表示,当前的租房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租后权益没保障等痛点。巴乐兔基于大数据落地解决痛点的方案是——房源的智能采集系统,精准获取房源的位置、朝向、配置、周边环境等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满足用户精准个性化需求。 e成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友鸿畅谈了数字化人才决策时代下的招聘变革。他认为,人力资源行业已经进入了决策新时代。这是一个人才决策的数据密集型的行业,所有的环节都是决策。 数据的决策不仅仅在招聘领域至关重要,在定价、个性化推荐、营销、生产优化、风控等场景也有不同的应用。一满乐创始人兼CEO张彦翔提出了数据决策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意义,机器学习会成为支持企业做精细化运营的一个基础设施。 牛牛汽车创始人兼CEO陈琰俊发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在turbo汽车流通的赋能作用;他介绍道,牛牛汽车平台上累计过所有商户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所有车型的历史架构、历史的库存水平、历史的热度水平等,数据通过整合后可以给厂方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同时,会务服务也是B端市场的主要需求。会小二创始人兼CEO杨亮表示,未来十年中用户需求将牵引产业链进行重构。如果企业被用户的需求所牵引,根据用户的需求去服务用户的场景,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在线化的问题,第二个是数据化的问题,在线化和数据化都是产业升级服务用户的前提。 时代在变革,未来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相信,企业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将赋予中国企服创业市场更多的可能。 从C到B,资本助力人工智能落地开花 2017年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事件共1441起,占总投资事件数的14.85%。由此可见,近年来企业服务市场的火爆,而小程序作为服务新生态的代表,过去一年发展非常迅速,会上的小程序圆桌环节邀请到微时科技的创始人兼CEO万永、上线了CEO陈海沙、波罗蜜联合创始人许胜、亿欧公司华东负责人黄志磊一同探讨小程序为整个商业行业带来的服务新变革。 听完众多奋斗在一线的创业大咖分享后,一定想知道同一行业下资本的视角。投资人圆桌邀请到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赵鸿、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 会上,投资人圆桌的主持人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王彬抛出了目前各资本看好的细分赛道等问题后,四位投资人皆给出了独到见解。 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表示,智能企业时代已经到来是非常好的概念,2B天然拥抱AI,并提供价值服务。企业的决策是一个多因素的决策过程,如果2B企业本身的产品是有大数据能力和基因,一定会得到客户的价值认同。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说:“大数据我从4年前就开始关注,而人工智能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早期的领域,但是未来的成果不可限量,这里面有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别是算法、算力和数据。 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赵鸿表示,在企业升级的环节,阿米巴资本首先切入了电商领域。他认为,电商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或者是任何企业中信息化走在最先进的一批。 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分享到,宽带资本长期比较关注的是安全领域,安全是人民币基金非常好的投资标地。不管从业务层面,还是从政策导向上,还有云计算的普及,安全都是非常不错的领域。 缓解技术焦虑,跟上这个急速变动的时代,创业者需要不断创新思维,资本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前中国注册企业总数已超过6000万家,自2017年以来,每月新增注册企业超过30万家,每天有1万家企业诞生,而为这些企业提供不同服务的B端服务商们,也迅然崛起。2018年是新技术应用落地的关键性之年,这时的一切讨论都将带来更多思考与变革。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技术要和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应用,企业服务是通过技术应用让服务性感起来。
    资讯
    2018年06月15日
  • 资讯
    OKR在实施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点 来源| 人力资源研究 文| 陈镭     关键点一: 必须有时间限定 一定要有截止时间, 不设截止时间的目标, 不是目标, 起码是不完整的目标, 在执行时往往会造成一拖再拖。 任何目标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 不但要确定最终目标的完成时间, 还要设立多个小时间段上的 “时间里程碑”,以便进行工作进度的监控。   将工作通过WETASK(任务跟踪系统) 汇报, 有什么工作任务也通过WETASK分配下去, 所有工作细节都在WETASK中体现出来, 什么时间要完成什么工作, 完成之后要对任务进行汇报、 总结等。 长久执行之后, 员工就会养成良好的汇报工作的习惯, 就无须管理者单独去强调时间管理。   一个工作完成时限往往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它能避免将大量时间用于内在消耗上, 时刻提醒你现在已经是该做事情的时候了。 很多营销人员都有这样的经验, 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总是在最后半小时或者是最后一个晚上熬到半夜才做完, 而在开始做这项工作之前的许多时间里, 虽然无所事事, 却不断安慰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去做。 我们需要切实可行地给自己安排一个目标时限, 确保按照计划执行。     关键点二: 评级在 0.6 ~0.7 分之间 Google员工通常每季度会制定 4 ~ 6 个OKR, 目标太多也会令人焦头烂额。 到了季度末, 员工需要给自己的关键结果打分— — —这个打分过程只需花几分钟时间, 分数的范围在 0 ~ 1 分之间, 而最理想的是在 0.6 ~ 0. 7 分之间。如果达到 1 分, 说明目标定得太低; 如果低于 0.4 分, 则说明工作方法可能存在问题。   23 魔方团队 (国内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个人基因检测服务的专业机构)取了 0 ~ 1 之间数值作为打分标准, 0 分代表没有进度, 0. 3 分是有所进步,而 0.7 分则表示完成了一个比较困难的目标, 1 分则非常优秀。   23 魔方对于关键结果的期望值会在 0.6 ~ 0.7 分之间, 如果大部分人完成度太低, 那就说明难度设定过高, 可以根据执行的反馈进行调整, 只有多做几轮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程度, 最终起到激励而不是打击的效果。   该公司 CTO王勉认为, 创业者千万别对目标进行打分, 目标就是初心,只有关键结果才是可以拿来衡量和打分的东西。OKR是要有野心的, 有一些挑战的, 有些让人不舒服的 (按照Google的说法, 完成不可能的65% 也要好于完成普通的100% )。 正常完成时, 以0 ~1 分值计分, 分数 0.6 ~ 0.7 是比较合适的 ( 被称为 “ 最佳位置”); 如果分数低于 0. 4, 就该思考, 那个项目究竟是不是应该继续进行下去。 要注意, 0. 4 分以下并不意味着失败, 而是明确什么东西不重要及发现问题的方式— — —这与 KPI 要求 “跳一跳够得着” 看似类似, 然而其实是更鼓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     关键点三: 不与绩效挂钩 OKR相对于 KPI而言, 不是一个考核工具, 而是一个更具有指导性的工具, 说白了, 是一个 Plan - Do - Review ( 计划—执行—评估) 的周期。 它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核某个团队或者员工, 而是时刻提醒每一个人当前的任务是什么。   正是因为OKR不与绩效挂钩, 才让对OKR进行评估的部门经理和 Peerreview(员工评估) 的人可以松一口气, 因为分数不与绩效挂钩, 也就意味着OKR的分数不会与绩效奖金挂钩, 这样就不会影响员工的收入。 为什么KPI等绩效考核难得人心? 就是因为考核与人们的收入挂钩了, 而且很多民企, 是从工资总收入中扣除一定比例, 如 30% , 作为绩效奖金, 不是额外拿出一块进行奖励, 这样主管在评分时, 自然就多了许多顾忌, 只要下属平时工作没有明显过错, 分数基本上都会给高分, 不会影响他的绩效奖金, 除非是实在不走运,被老板或其他高管查到, 直接以重大事故为由, 进行绩效扣分。   所以OKR的分数结果不与绩效挂钩, 突破了底线, 反正不影响奖金, 因此在评分时, 就会显得更加轻松, 也就会更加真实地评估结果。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OKR才释放了自由和奔放的个性, 也就是Google所谓的制造影响,才会有了原动力。   举个例子, Swipely(社交购物营销平台) 销售团队的部分奖金与完成的订单有关, 合情合理。 但如果OKR也与钱挂钩, 就再也不会看到其他形式的目标了。即使训练团队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但销售人员也不会建立类似目标。   问题还不仅如此, 假如真的将OKR引入绩效考核, 并因得分低而惩罚员工 (扣除奖金), 那么员工只会厌恶OKR, 而不会反思问题所在, 更不会努力更上一层楼。   将绩效考核同OKR分离还有另一大好处。 在OKR引入Swipely前, 大多数员工获得反馈或表扬的形式都比较单一: 一股脑的来一回绩效考核。 而现在, 当OKR的更新和评价正常地开展后, 同事之间、 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对话, 以及相互间的认可也随之增多— — —这在个人目标之外, 又是一大益处。       关键点四: 全程透明 在 Google, 上至 CEO LarryPage (拉里·佩奇) 下至每一位基层员工, 所有人的OKR都是对内公开的, 所有人都能在员工名录上查到任何一位同事的当前OKR和以往的OKR评分。   OKR 的公开化有助于Google员工了解同事的工作。 例如, 克劳负责Youtube网站主页时, 有些同事可能想在Youtube上放一段产品推广视频, 这时候他们可以查看克劳的OKR, 了解他在当季度的工作, 从而判断该如何与Youtube团队协商这件事。     关键点五: 月度评估跟进, 季度评估调整 Google既有年度OKR, 也有季度OKR: 年度OKR统领全年, 但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可以及时调整; 季度OKR则是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的。 此外,Google从公司、 团队、 经理到个人都有不同层级的OKR, 所有这些OKR共同确保公司按计划正常运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OKR, 每个团队有团队的OKR, 无论级别高低、 团队大小, 都需要制定和服从OKR。 这个OKR在每个季度结束之后要做一个评分。 评分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一个员工的晋升和待遇, 而更多的是提醒员工,这个季度工作完成得怎么样, 未完成的工作为什么没有完成, 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明道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保证执行效果: 周会 /月会的定期检查。 将整个OKR建成项目和任务, 公示给全员。 所有的协作过程都在任务中完成, 最新进展情况都在任务中及时更新。   一般来说, 每个季度反馈一次比较合理。 反馈的内容包括对上一季度的KR 完成度和 O 的实现度打分, 分值在 0 ~ 1 分。 除了分数制, 颜色也是一种区分方式。 领英是用绿色代表轻松完成, 黄色是差一点完成, 红色是没有完成。 反馈是为了了解员工的实施情况。   另一个需要检查的工作是 KR 和 O 的关系, 豌豆荚就曾遇到 KR 都做到了, 但 O 没有实现的状况, 这说明一开始制定的 KR 就不切实际, 不能真正支撑 O 的达成。   基于上面的两种现象, 就可以制定下一季度的OKR。 有时不用等到季度 末, 如果在上个季度就已经发现问题了, 工作中就应该随时修正OKR。  
    资讯
    2018年06月15日
  • 资讯
    人力资源软件如何减轻您的完整和最终(F&F)结算流程   无论什么原因,当一个人离开公司时,肯定会为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启动大量新工作。正确的做法是,管理所有适当的记录,以回复与辞职条款有关的信息查询,但应该管理所有信息。 、 这就是人力资源软件出现的原因,它可以减轻员工分离的巨大负担。   例如,具有完整和最终结算内置模块的智能人力资源软件将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快速响应与雇员与公司分离有关的所有请求,同时保持从头到尾的跟踪流程。   以下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软件如何协助人力资源管理最常见但敏感的方面。   智能和自动F&F计算 由于HR人员是启动完整和最终结算流程的人员,拥有人力资源软件是一件聪明的事情,因为它以智能和准确的方式计算员工的全额和最终应付款以及应收账款。 人力资源软件可以计算所有关键薪资方面,如未付薪水,医疗,LTA,小费,余额留存,奖金等。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软件将自动扣除员工从其全额和最终结算费用中支付的税额,并相应地更新工作表格。   计算可回收物品 员工退出公司时,有权在退出期间申请重要补偿。由于F&F解决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因此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对人力资源人员的掩饰,它会在几秒钟内计算出所有可回收物品,从而为离职员工更快,更平稳地退出公司铺平道路。   员工文件的一站式中心 即时访问正确的记录是完整和最终结算过程中的关键。人力资源软件确保您有正式的辞职副本以及必要的文件。如果员工被解雇,则必须保持文件和通信。   您可以使用人力资源软件以及退出面试文件,跟踪与特定员工裁员有关的所有相关文件和表格。您始终可以选择将相关注释/注释添加到这些文档中。   长话短说,人力资源软件为您提供完整和最终结算流程的鸟瞰图。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份信息丰富的F&F信函,这封信函介绍了整个结算流程。
    资讯
    2018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