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融资
    为企业员工提升语言沟通技能,Lingo Live 获 520 万美元 A 轮融资 自 90 年代起,科技初创企业就开始尝试让语言学习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可行性。之后,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兴起,更是出现了一大波语言学习应用程序,例如 Duolingo、英语口语学习平台 OKPanda 以及 Lingua.ly 等。但是 Lingo Live 的 CEO Tyler Muse 表示,没有现实中的教师来教授课程,学员无法达到专业语言水准。 1 月 12 日,面向企业员工的语言学习平台 Lingo Live 宣布获得 52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Owl Ventures 领投,公司早期投资者 Entrepreneurs Expansion Fund、Alpine Meridian Ventures 和 Fresco Capital 参投,公司计划利用本轮融资招聘并培训更多的导师,改进匹配算法和营销工作,并进一步拓展市场,为高潜力的专业人士提供语言教授服务。 Lingo Live 创立于 2012 年,总部位于纽约,致力于面向企业雇员,为他们提供职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语言和沟通技能。Lingo Live 会对学员与导师进行匹配,不仅仅是根据语言种类,还需要考虑到学员的学习风格、目标、需要发展的具体语言技能以及计划学习的时间等。学员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提升的技能,例如是需要学习简洁的电子邮件写作还是发表演讲用,等等。 Lingo Live 平台可以在电脑桌面以及移动设备上运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时间与导师约定线上学习课程。企业按照学习员工数量交费,通常课程延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时间,当然,员工也可以只选择一个月的学习计划。平台主要为英语为非母语的学员提供英语学习课程,但同时也提供法语、日语、汉语、葡萄牙语以及西班牙语课程。 Muse 表示,大多数语言学习应用程序,甚至辅导平台,只能帮助学员对于非母语掌握到基本的熟练程度,无法针对个人特定需求进行专项培训。Lingo Live 能够帮助员工获得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提升的语言和沟通技能。 Owl Ventures 的合作伙伴 Amit Patel 表示,公司之所以会投资 Lingo Live 是由于看到了它的发展数据,让人印象深刻。Lingo Live 平台自 2014 年推出以来,收入保持每月 20% 的增长幅度,公司培训了 180 名导师,平台学员满意率超过 98%。 Lingo Live 的竞争者包括同样提供企业客户语言服务的贝立兹(Berlitz)以及 Education First 等。Lingo Live 自创立至今获得融资总额为 629 万美元,公司客户群跨度较大,从全球最大的在线活动票务网站Eventbrite,到 Twitter 和 Holiday Inn 假日酒店等。未来 Lingo Live 将在世界各地设立办事处,并在其平台上增加新的语言种类。 本文来自翻译:growth-media.com
    投融资
    2017年01月13日
  • 投融资
    完成3000万Pre-A轮融资,企明星想要成为中小企业的CFO外脑 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中小企业市场,这种趋势,仿佛要将中小企业从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整体层层剥离,最终只专注于核心业务 2017年1月11日,中子星优财宣布完成由考拉基金领投,知卓资本和小村资本跟投的3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旗下针对中小企业的一站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企明星”推出9个月以来规模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在年度战略发布会上,中子星创始人兼CEO张鹏系统介绍了中子星未来发展战略:向企业提供“管钱、借钱、省钱”三大企业金融服务,形成完整生态闭环,进而促进企业生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金融对实体产业的反哺。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专注于核心业务已经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加之缺乏现金管理意识和专业的资金管理团队,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企业理财门槛高,原因种种,让中小企业的财富管理成为一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事情。 企明星的目标用户主要包含两种,中小型传统企业以及创业公司,前者在供应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时节会拥有闲置资金和流水,而创业公司在融资之后也会拥有大笔资金。这部分中小企业用户往往将资金放在银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闲置着。2015年,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36.41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占比近23%。 针对这部分企业用户,企明星提供三类产品,为企业资金提供更有效用的管理方案。第一种是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标准化的产品,企明星作为通道,帮助企业嫁接资产进行理财;第二类是包含活期与定期的旗舰产品,以银行承兑商票、货币基金、直投银行内部资产、量化对冲私募基金等作为投资标的进行资产配置,企明星提供比银行理财利率更高的T+1的活、定期产品;第三类则是定制化的理财产品,1000万以上理财需求的客户可以定制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理财产品。 中子星优财早期承担着大机构财富买手的角色,拥有商业票据、直投银行内部优质资产、量化对冲私募基金等资产资源,与联想控股合资成立了联海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管理基金超过60支,主要服务于银行、券商、和央企等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规模总额30亿元。有赖于早期的FOF管理经验和累积的资产配置资源,企明星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服务具有深厚的积累。通过对银行承兑商票、货币基金等标的的再配置,企明星降低了原本机构投资者理财的门槛,为中小企业这提供对应的理财产品。 中小企业理财管理市场有着可观的存量,但仍然是个需要消费者教育的市场。目前,企明星为包括联想控股、悟空保、紫牛基金等在内的600+家企业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管理资金规模约15亿。企明星CEO张鹏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企明星的获客方式包括直销以及通过企业社群、创投机构合作推广。在山东、江苏等中小企业相对密集的沿海地区,企明星拥有自己的直销团队,主要面向中小传统企业进行推广。 企业理财的消费者教育成本沟通成本较高,但是一旦获客,客户复购率可观。通过企业主之间的口碑传播,也能够为企明星带来新的客源。通过与创投机构合作,企明星能够接触到更多创业公司。在增加用户粘性方面企明星也下了功夫。通过与保险极客、纳人招聘、今目标等同样瞄准中小企业客户的企业合作,一方面实现双方的相互导流,另一方面也为现存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增强企业粘性。 CEO张鹏将企明星提供的服务总结为三种,为企业省钱、赚钱以及借钱。前两者目前企明星已经能够提供相应服务,第三种服务“借钱”,即帮助企业融资、贷款等则是企明星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企明星此前曾经获得大河创投的天使轮投资。企明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鹏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拥有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银行,从事海外市场的证券交易和投行业务。COO黄旭为中央财经大学精算科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精算管理双硕士,曾供职于中国人寿、德勤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创始人兼CTO李森曾供职于搜狐、爱奇艺等。 来源:36氪,作者:林鲁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0245.html
    投融资
    2017年01月12日
  • 投融资
    新加坡法律科技初创公司 Legalese 获得天使轮融资 1 月 10 日消息,新加坡法律科技/金融科技初创公司 Legalese 在本周宣布获得了一笔 60 万新加坡元(约合 41.8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是风险投资公司 Walden International,一批天使投资人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据悉,该公司将利用这笔最新投资开发其首款网页应用,并且加大对计算法律的研发力度。(注:计算法律是基于计算机科学的一套法律解决方案,可以生成、管理并执行法律文书。计算法律学也称为法律计算学,是法律的一个分支。像计算机科学的其他分科一样,计算法律学关注定量模拟和分析技术,例如,使用计算法律学可以对法律问题进行计算和建模。很多使用了计算法律学的技术都是源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和大数据分析领域。)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 Wong Meng Weng 在一份新闻声明中表示: 我们锁定本轮融资之后,一切工作都开始有条不紊的启动了。在未来十二个月时间里,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投资转化为收入,推出商业化产品,并且不断强化自身竞争优势。 他还提到,如果 Legalese 公司的“收入试验”能够获得成功,那么他们将会在 2017 年底募集种子轮融资的时候占据“更好的位置”。事实上,该公司之前曾获得了 String Labs 8888 美元的投资支持,此外 ISIF.asia 创新基金也给予了他们 3 万澳元的创业资金。 据 Legalese 公司透露,他们研发的软件已经帮助三十多家初创公司制作了法律文书,并且帮助用户募集到超过 150 万美元资金。 2013 年和 2014 年期间,该公司在东南亚知名创业加速器 JFDI 开发了 Legalese 软件,并且在 2015 年从该创业加速器脱离。实际上,Wong 本人也是 JFDI 创业加速器联合创始人,去年刚刚完成了创业孵化项目。Legalese 公司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Ong CHiah Li 之前也在 JFDI 工作,还有位联合创始人 Alexis Natalie Chun 则是为诉讼律师。 本文来自翻译:e27.co
    投融资
    2017年01月11日
  • 投融资
    轻松财税获2300万元Pre-A轮投资,新产品“捷财”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财务专家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耿晓铭 今日,轻松财税创始人邓礼政透露,公司已于2016年10月获得2300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是华映资本。资金主要用于充沛产品线和市场推广。 轻松财税将企业的财税工作分为记账报税、税务筹划、财务咨询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相应的产品布局。在记账报税领域,轻松财税研发出了一个可以称作“会计工厂”的IT系统,将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了拆分,制定出了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程序。在税务筹划领域,轻松财税推出了“捷税宝”,制定了不同场景下标准化的节税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落地执行。在财务咨询领域,轻松财税则推出了新产品“捷财”,撮合中小企业和高级财务人员建立连接并达成服务交易,帮助中小企业找到合适的财务专家。三种产品相互协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服务链条,可以满足企业财税工作的主要需求,让轻松财税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期待。 谈及研发捷财的原因,创始人邓礼政表示,捷财是轻松财税战略发展中的高级层次服务,可以应对中小企业和财务专家之间的信息断层。一方面,中国虽然有约1500万的财务工作人员,但是能够达到财务经理级别的只有大约30万。这些财务专家大多在大型企业工作,在搭建了企业的财务工作框架之后,其实自己的工作时间并不是很忙,他们也有接触更多中小企业并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变现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有财务咨询需求时,缺乏资源接触高级的财务专业人士,往往花费了很多精力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邓礼政希望通过捷财将财务专家和中小企业联系起来,让财务专家的专业知识价值得到延伸,也让中小企业省时省力地获得专业财务咨询。 捷财于2016年12月初上线,目前有51位财务专家,包括5位捷财的全职工作人员和46位兼职工作人员。捷财将财务专家分为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和财务合伙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500元每月、1000元每月和2000元每月的薪酬标准。其中,财务经理需要具备负责过一家企业财税工作的管理经验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财务总监需要具备负责过一个集团或多家企业财税工作的管理经验,财务合伙人必须是500强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或者有创业经验处理过融资事宜。 用户可以在捷财上发布需求,通过企业介绍、专家要求等信息寻找合适的财务专家。一方面,捷财客服人员可以和用户进行沟通,帮助用户完善信息并推荐合适的财务专家;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根据擅长业务、专家等级、所在地区等筛选条件进行自主选择。当用户和财务专家达成签约后,可以根据需求在线上或者线下开展咨询,但是咨询结束后,财务专家必须将咨询问答记录输入到捷财系统中,在捷财平台进行确认并获得用户评价后,财务专家才能获得报酬。 捷财也设置了“发现”版块,主要包括“评价”、“好文”和“信息”三个模块。评价模块主要记录各个财务专家在捷财上的服务踪迹,既可以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财务专家,也可以监督财务专家促使其不断改善。关于好文和信息模块,邓礼政表示,在财务咨询过程中,财务专家会遇到很多重复性的问题,为了提高服务的效率,所以考虑以文本的形式将这些问题进行标准化的回答。对于难度较小的、涉及到企业基本财务工作方面的问题,回答会放在信息模块,阅读是免费的。在未来,捷财会考虑将信息模块做成半社区化的功能,促进用户和财务专家之间的互动。对于难度较大的、涉及到企业商业判断的问题,回答则放在好文模块,阅读是付费的。但是用户在购买文章后可以分享给他人进行付费阅读,分享者会得到付费70%的分成。这对于捷财来说,也是知识传播和品牌传播的一种途径。 目前,捷财的注册用户超过了2000家,其中40多家是已经进行付费咨询的用户。在商业模式上,捷财目前的盈利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从财务专家的咨询报酬中抽取20%的佣金,一部分是从财务专家的文章付费中获得10%的分成。 邓礼政还提到,在财税工作领域,不仅存在中小企业和财务专家之间的信息断层,还存在基础财务人员和财务专家之间的信息断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财务人员的工作很大一部分会被软件替代,他们也有向财务经理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培训机构往往可以辅导他们考证过级,但很难对他们进行实战培训。当捷财的专家数量和咨询案例不断增多,可以成为基础财务人员学习实战经验的平台。 关于未来的发展,邓礼政表示,随着捷财的上线,轻松财税的产品线基本完善,接下来主要是进行产品的运营推广,在未来的用户服务中,再根据反馈逐渐完善产品。轻松财税三个层次的产品可以进行协同,并且公司也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工作框架和流程的搭建,目前又获得了2300万元的融资,邓礼政对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目前公司团队大约有150人,其中创始人邓礼政,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曾在阿尔卡特、普华永道、安永中国等公司工作,曾为阿里巴巴、巴斯夫、雀巢、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08年创立上海普道财务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开始向互联网创业转变,创办了轻松财税系列产品。
    投融资
    2017年01月11日
  • 投融资
    Atlassian + Trello: changing the way teams work,Atlassian4.25亿美金收购Trello! 本次交易绝大多数以现金(3.6亿美元)交易,剩余的用以支付限制的股票和期权。此次收购预计将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When we founded Atlassian 15 years ago, it seemed obvious to us that software could help teams work better together. But in those days most software companies were focused on developing for personal productivity. We felt that using tools designed for individuals to accomplish teamwork is a bit like using scissors to mow your lawn. You can do it, but it’s a lot harder than it needs to be. That’s why we focused on building for teams from day one. Fast forward to today and there are still surprisingly few companies building software for teams. One company that has had breakout success is Trello.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rello has grown to over 19 million registered users by solving an important problem: capturing and adding structure to fluid, fast-forming work. Trello’s pioneering use of an intuitive visual system has been embraced by all kinds of teams to do everything from managing marketing campaigns to tracking action items from team meetings. Organizations in nearly every country and as varied as the Red Cross and Google have adopted Trello to get work done. Today, I am thrilled to announce that we have 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acquire Trello and add their amazing product to our growing family. Choosing the right tool for your team Atlassian’s mission is to unleash the potential in every team. That’s a big mission. In Trello we found a group that is as dedicated to helping teams get stuff done as we are. In fact, we have identical milestones towards achieving our missions: for our tools to be used by 100M people. Atlassian tools are built to help all teams organize, discuss and complete their work. By adding Trello to the Atlassian family, we’re giving teams more choice in the tools they use to support the way that they want to work. Trello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tlassian portfolio, offering a fun new way for teams to organize the often messy range of information that feeds into great teamwork. Its card system is intuitive, easy to use, and instantly familiar, which has made it extremely popular with teams across marketing, legal, HR, sales and beyond. One of Trello’s strengths is its flexibility. You control how the board looks and operates so you can mold it to how your team works, and track progress in stages that reflect your processes. You can take this flexibility a step further by integrating the tools you already use with Trello as Power-Ups that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boards to meet your team’s unique needs. The JIRA family of products will continue providing purpose-built experiences such as JIRA Software, the #1 tool for agile software teams; JIRA Service desk, a beautifully simple service desk solution for IT and business teams; and JIRA Core for project and process management. JIRA tools excel at work that benefits from a well-defined, traceable, and repeatable process, whilst Confluence is great for teams creating and collaborating on documents and rich content. Trello perfectly fills a gap between the structured workflows of JIRA and the free-form collaboration of Confluence and will give teams the option to find the right Atlassian tool for the type of work they need to complete. Keep an eye out for integrations between these products in the near future. What happens now We’re thrilled to welcome the talented Trello team to Atlassian and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m to change the way teams work together. Deep investments in R&D have long been a cornerstone of Atlassian’s business and we will continue that tradition with Trello. If you currently use Trello as either a free or paid user, you can rest assured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offer Trello as a standalone service. We’ll be working with their product team to help them accelerate development efforts. If you are an Atlassian user, I encourage you to set up an account on Trello and check out how it might work for your team. Teams have always been the critical element of 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We’re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ies that lie ahead in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every team.
    投融资
    2017年01月10日
  • 投融资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Namely 获5000万美元融资,瞄准的是中型企业 据外媒消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Namely 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 Altimeter Capital 和Scale Venture Partners 领投,之前的投资者 Sequoia Capital,Matrix Partners 和 True Ventures 也参与了投资。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产品和改进服务功能。迄今为止,Namely 一共筹集了1.578亿美元。 Namely 于2012年成立,是一家致力于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公司。这里的成长型企业指的是员工数在100至1000之间的中型企业,这样的规模使用 Zenefits 软件太大了,应用 Workday 规模又太小。Namely 为这些公司提供 SaaS 软件来计算薪酬,核对考勤,管理健康保险,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公司内部信息分享等。每位雇员的费用从20美元至50美元不等。 目前 Namely 已经服务了650多家公司,包括 1stdib 、Rent the Runway、Techstars 和 OneLogin 等,且一半的客户都是科技公司。Namely 每年处理超过40亿美元的工资,其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14年销售收入增长了700%,2015年订单交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 除了融资消息, Namely 还发布了一个新的福利产品 Namely Health Advantage,为公司集团的员工提供价格优惠的健康福利。 近年来人力资源领域成为了一个投资热点。帮公司实时获取员工反馈的 Glint 完成了3700万美元融资;Zenefits 筹集了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估值45亿美元。但今年 Zenefits 遭遇了合规等问题,自降估值折价至 20 亿美元。此外,还有一些小型创业公司,包括获得120万美元的投票机器人Polly,以及获得140万美元的CharlieHR。 Namely 最近对其软件功能进行了一些更新,包括管理监管和合规问题。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att Straz 表示,与就业相关的立法每天都在变化。“不只是联邦立法,还包括州和地方层面。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到来,必然会出现许多政策变动,包括平价医疗法和最低工资规定等。” 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在旧金山和奥斯汀设有分部,目前共有300多名员工。创始人 Matt Straz 是连续创业者,上一个项目是广告平台 Pictela,后于2011年被 AOL 收购。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投融资
    2017年01月09日
  • 投融资
    云安全初创公司 Bitglass 获得 4500 万美元 C 轮融资,帮助企业客户保护数据 Bitglass 是一家专注于保护企业数据的云安全初创公司,上周五(1 月 6 日),该公司宣布获得了一笔 4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是 Future Fund,参投方是之前曾投资过该公司的恩颐投资、Norwest 和 Singtel Innov8 等。 该公司成立于 2013 年,总部位于加州,现任首席执行官 Nat Kausik 是一位 IT 行业的老兵,曾在 1989-1997 年之间在惠普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之后他创立了一系列初创公司,也获得成功退出。值得一提的是,Nat Kausik 早在 1991 年还著作了一本关于机器学习的书。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始尝试基于云技术的“软件即服务”应用,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远程访问公司数据,所以企业很难像过去那样“拥有”或控制通过他们信息流渠道的数据,这些渠道包括企业内部的服务器、App 应用、甚至是他们自己的专属网络。而 Bitglass 解决方案正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通过将旗下技术整合到员工 App 和企业服务器上,能够确保所有信息被实时监控、加密、并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编辑修订。基本上,Bitglass 公司所研发的技术可以运行企业员工安全地在自己的设备上使用企业云端应用,目前他们所支持的服务包括谷歌的 G Suite、微软 Office 365,等等。 Kausik 特别提到: 随着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数据已经无法被局限在防火墙之内了,所以也给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安全与合规风险挑战。Bitglass 公司可以提供专属的云端线上数据实时保护,不仅能够随时访问,而且不受设备类型限制。本轮融资也说明了投资人对 Bitglass 公司当前市场强势地位的认可。 实际上,在 Bitglass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1000 万美元的投资,之后又锁定了另一笔 2500 万美元的投资,本轮最新融资之后,该公司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 8000 万美元。据 Kausik 透露,他们将利用这笔资金支持将业务拓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 恩颐投资执行普通合伙人 Scott Sandell 认为 Bitglass 之所以能够得到投资人的青睐,是因为旗下不仅掌握了突破性技术,还拥有一支执行力极强的管理团队,另外他们所处的云安全市场增长速度也很快。根据相关行业分析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全球企业在云服务上的投入每年都超过 1100 亿美元,而且预计年增长率会达到 28%,这一趋势也让企业对云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 Bitglass 公司未来依然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投融资
    2017年01月09日
  • 投融资
    获500多万美元融资,Brilent利用人工智能做求职者的筛选评级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北京】1月5日报道(文/竹子) Brilent是一支从Facebook走出来的创业团队。 CEO Garry、CDO廖宜华和CTO Tony Zhang均有在Facebook 4年的工作经验。 Garry在职期间和团队一起做到了用户数据的5倍增长。廖宜华带领数据科学小组,并申请了3项个人专利。Tony Zhang则搭建了Facebook首个内部HR招聘系统。 工作期间,通过和外部伙伴的多次交流,他们发现美国的招聘市场存在不少痛点。 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招聘市场的估值达12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30%,这个数据还以每年7%的速度在增长。 凭借在Facebook时积累的数据抓取、挖掘和结构化经验,2015年4月,几人在硅谷创办了Brilent,希望利用AI技术帮助美国企业及猎头做简历筛选。 产品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据猎云网独家获悉,Brilent目前已获得两轮共计500多万美元的融资,其中第一轮由软通动力投资,第二轮由ATA领投、盛景等跟投。 AI将取代HR? 由于人工智能的高效,它已经被应用在多个领域。 传统招聘主要依据面试者的过往经验和上级的个人喜好,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此外,人才和职位的不匹配也是招聘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给招聘行业的革新带来了曙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速度快、客观性和数据化。 Brilent所做的,正是利用算法对数据结构化处理,分析并进行细化匹配,根据评级选出匹配程度高的求职者,从而提升招聘效率。 Garry告诉猎云,Brilent面向的客户主要分为两大类:有招聘需求的大企业和猎头公司。其中,猎头公司的从业者有70%属于短期从业,经验尚浅,对招聘市场缺乏了解;20%属于中级从业者,有长期发展的意愿;只有10%是真正了解市场的人。而Brilent帮助的,正是70%+20%的群体。 和人工一天最多筛选几百份简历的速度相比,Brilent通过软件可以将这个数字提升到上万倍。 由于倚靠机器学习,不掺杂个人情感,筛选的结果也会更加客观。但Brilent会考虑更多因素,比如这家公司以往更偏好哪个学校的毕业生;应聘者以怎样的频率在挑选工作;应聘者为自己设定的事业发展方向如何等。 没有硝烟的数据战 AI之所以能帮助需求方筛选简历,一大前提是在足够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了机器学习。这就要求相关创企:一要能抓取大量数据;二要能对数据进行处理。 Brilent的数据有多处来源:网络抓取、政府机构、系统内部等等。 相比抓取数据,更难的反而在于如何利用这些零散的数据,将其数据化并做好匹配。Garry表示,团队之前在Facebook的相关工作经历,使得他们在数据的处理上,占有一定优势。 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除了一些新成立的创企外,谷歌、微软和IBM似乎也对AI+招聘的结合产生了兴趣。这些巨头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数据资源,和他们抗衡,如何才能做到差异化竞争? “其他巨头和我们的方向有所区别,比较类似的是谷歌。但谷歌是开发API让第三方公司去利用,而我们更灵活,开发速度更快,除了API也会提供整套的产品。在很多行业也做得更深入。” 2015年Brilent团队成立时, AI招聘还是一个新名词,一年后,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Garry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与用户的交谈内容变了。成立初期,团队需要向潜在用户解释何为AI,而现在则是直接谈如何使用软件。 用户市场的高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也让团队考虑往更多的区域扩展。除了北美市场外,所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都是Brilent的攻克目标,今年公司也可能会到国内寻求可能合作。据猎云网了解,Brilent的用户已覆盖北美、南美、欧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合作商户包括电商Wish、IAC等,每月平均向用户收取几百美金的费用。 “我们希望可以把产品做得更自动化,类似于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承担很多招聘的前期工作。” 目前公司正在寻求A轮融资。   项目:Brilent 网址:www.brilent.com   本文来自猎云网,转载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57847
    投融资
    2017年01月06日
  • 投融资
    Gartner 26亿美金收购CEB(SHL)通过现金加股票的方式,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   北京时间1月5日晚间消息,IT调研与咨询服务公司Gartner今日宣布,将以价值2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商业调研与分析公司CEB,从而拓展公司的商业调研服务。 CEB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Arlington),主要服务包括人力资源、销售、财经和法律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收购CEB之后,Gartner的业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根据收购协议,Gartner将以每股54美元的现金及0.2284股Gartner股票收购CEB,即每股CEB股票可兑换54美元现金和0.2284股Gartner股票。与CEB周三收盘价相比,该收购价格溢价约25%。 两家公司合并后,Gartner股东将拥有新公司约91%的股份。根据协议,CEB还拥有35天的“询价期”。该期间内,CEB还可以寻求其他更高的报价。 Gartner表示,预计该交易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即可推动公司每股摊薄收益增长(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而2018年可推动每股摊薄收益涨幅达到两位数。(李明)   更新: @程时旭 程老大解读: Gartner和CEB为什么合并?这两家公司都是卖会员(Membership)的,Gartner强在IT、Marketing、Supply Chain;CEB强在HR、Sales、Finance、Legal。Gartner在全球99个国家营业,销售比CEB多出10倍以上,原则上来说,Gartner又有最好的东西可卖了,是完全的强强联手。
    投融资
    2017年01月05日
  • 投融资
    企业级软件服务商『办办科技』获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办办科技已于去年9月份完成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据悉,资金主要用于团队建设,产品研发等几方面。 办办科技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企业级软件服务(SaaS)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 公司核心产品——办办,于今年9月份正式上线,是为国家内中小企业打造、真正实现企业推广的移动办公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及全网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营销推广的痛点;整合移动办公及移动CRM,帮助企业解决内部协同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目前已经迭代了5个版本。发展至今,App注册用户超过3万,覆盖了金融、汽车、服饰、互联网等行业; 在流量供应方面,汇集了超过5000家媒体、微信微博大号、短视频直播网红资源。 目前,办办的线上产品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协助客户做移动办公;二是为客户提供营销推广。一个抓内部,一个攻外部。内则是帮助减少企业繁琐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外则是搭建场景化广告解决方案,搭配以效果为中心的结算方式,让广告主投放更轻松、消费更高效,提升企业业绩。 团队目前52人,核心创始团队4人,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较深的积累。创始人韩伟林,先后在台资企业、港资公司任技术负责人,主导过游戏、电信、政务等行业项目,目前负责办办产品战略及业务方向的规划决策。联合创始人黄炜,超过10年的营销经验,对互联网营销和品牌建设领域有较深了解,曾任职于金立、耐克、Modelabs等企业。   来源:创投时报
    投融资
    2017年0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