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范式
    雇佣的消亡,庶民的崛起,算法的胜利 ——从组织形态变化看人力资源科技的价值主张和新范式   最近一个月,在人力资源科技市场上,有两件事被热议,其一,自由职业者平台Upwork和Fiverr国际发布财报,2020年营收分别达到3.74亿美元和1.90亿美元,之后两家公司的股价纷纷暴涨,其中Fiverr国际的市值在去年增长超过700%;其二,微软旗下LinkedIn正在开发名为“Marketplaces”服务,让平台上7.4亿用户寻找并自由职业。这两件事都与灵活用工的科技服务有关,这是否意味着大规模灵活用工的时代已经到来?从雇佣到灵活用工发生了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将做出哪些改变?人力资源科技新的价值主张和范式会是怎样的?就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作答。 陈志雄的困惑和年广九的难题 1981年5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调查报告,披露了广东省高要县沙埔公社沙一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陈志雄,从1979年开始承包集体鱼塘,专业养鱼。他承包的鱼塘面积大,管理不过来,请了一些帮工。1981年请了5个定期一年的工人,后面还要增加雇工。而在当时有一个理论,“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雇工7个人还是雇工8个人,成了摆在陈志雄面前的一个困惑,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安徽芜湖的“傻子瓜子”年广久。 之后两年,关于雇工问题的讨论始终就没有停下来。当时,邓小平对雇工的态度是:看一看,不要动他们,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有个别雇工超过了国务院的规定,这冲击不了社会主义。只要方向正确,头脑清醒,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十年、八年以后解决也来得及,没什么危险。”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清楚了,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蓬勃发展。 现在看来,打工人打工仿佛是天经地义,但在当时,却是不得了的事情。虽然有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但可以看出,雇佣这件事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资本主义萌芽与雇佣的出现 在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萌芽产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工场主招募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于是便产生了雇佣。在中国,大规模雇佣同样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在当时的江南地区纺织、冶铁、陶瓷、茶叶等工场里,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经营方式。 雇佣的产生,本质上是生产力飞跃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工场和大规模机器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个体农民经济下的独立劳动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于是雇佣应运而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雇佣已经成为工业时代劳动关系和协作关系的标准范式。在雇佣关系下,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通过依附于组织并相互协作完成价值创造。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5G与A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交换的速度、质量和数量,在技术层面,通过数字孪生实现了现实物理空间向赛博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数据的高度结构化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换的损耗,也同时增强了社会原子化程度。在商业层面,打破了传统商业的人货场的交互方式,降低了协作成本。这个时候,雇佣这种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雇佣的发展,可以通过类比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来理解。科斯定理指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劳动关系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劳动关系中的“产权”——雇佣关系的产生,也同样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协作成本的降低,雇佣关系将会逐渐式微。这种改变已经发生在很多的领域,我们每天上班乘坐滴滴,中午吃着骑手送来的外卖,晚上看直播给主播打赏,这一切都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协作成本,对传统雇佣关系的发起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挑战并不是只是发生在蓝领工作领域,在财务、法律、设计和IT等专业服务领域也在深刻地进行着。 雇佣不会终结,但将逐渐凋零。未来的雇佣关系,将是人力资本市场的少数派,社会化用工将是多数形态。脱离了掌握生产资料和资本的组织,个体价值和能动性将被放大,职场关系将被弱化,劳资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市场化程度更高,知识、经验、创意和个人品牌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主张 对人的管理,从智人出现就已经开始了。但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门专业去研究,却只有区区百年历史。从工业革命开始,工程师泰勒(Frederick Taylor)为了解决在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出现的大量生产混乱、效率低下和劳资关系紧张的现象,通过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法”,并以此挑选和训练工人、制定劳动定额和差别工资。“泰罗制”标志着科学管理体系的成立,“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就此诞生。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人力资源有一种其他资源没有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思想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取代人事管理。模块化的HRM早期主要处理作业性、行政性事务,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兴起的“战略人力资源”,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组织战略服务,思考HR如何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倒逼人力资源组织与管控模式创新,产生了三支柱等管理模式。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爆发和成果深化应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人的创造力也得以被快速实现和放大。传统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已经难以管理员工、衡量产出和应对客户千变万化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用人力资本管理(Human Capital  Management)的思路进行人力建设,即综合人的管理与经济学的资本投资回报两大分析维度。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本管理更偏重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重视通过培训和激励并重等多种“投资”手段来提高人的价值。 图自 Wujie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旧关注选育用留的四个过程,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的六大模块。这些管理方法,在组织内部依然是有效的。但当人脱离组织之后,在所谓的灵活用工时代到来时,当大多数为组织服务的人员都不是公司员工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有怎样的价值主张呢? 雇佣时代与社会化用工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的核心颗粒度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颗粒是岗位,基于岗位有对应的岗位价值评估、任职资格、能力模型、薪酬体系、绩效流程、盘点、继任和发展。而在社会化用工时代,管理的核心颗粒是工作任务,围绕着任务进行需求提出、任务分发、任务接受、过程交付、报酬结算和税务管理的过程。而促使从岗位到任务转变的关键因素,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协作水平和效率的提高,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 社会化用工时代,组织内部的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将逐渐被跨组织的社会化的以任务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平台所取代。在社会化用工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更具有业务思维和市场化思维,面向广阔的市场,根据组织的战略,进行交易撮合、人员赋能、价值交付、过程管控和分析规划。其工作的本质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但面向的对象从公司内部向社会化转变,聚焦的核心从岗位变为任务,频率更高,反馈和迭代周期更短,个性化更强。 社会化用工存在多种模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地统称为灵活用工,笔者就当前的市场观察,做了以下分类。目前人力资源科技的创业也围绕着这五大类展开。 人力资源科技将走向哪里 人力资源科技总是服务并滞后于人力资源发展的。雇佣时代的人力资源科技主要关注在组织内部,聚焦于架构化的主数据管理、流程性的业务处理,以及以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发展。在社会化用工时代,人力资源科技将走向哪里? 社会化用工市场的创业是近两年人力资源科技市场的热点之一,社会化用工领域的创业,分布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目前主要在信息分发与撮合、用工管理和社税服务这三大领域,分别服务于信息寻源、流程跟踪和成本降低三大方向的问题。社会化用工管理的先驱Fieldglass就是管理整个闭环流程,它于1999年创立,主要发掘、聘用和管理外部劳动力及服务采购资源,包括临时工、基于工作说明书的顾问、自由职业者、承包商等。之后于2014年被SAP收购,成为SAP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与人才管理解决方案SuccessFactors一道,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下图展示了Fieldglass的典型临时用工管理流程。 除此之外,创业最多的方向是结算、发放和社税服务领域,它的场景更加刚需,也有更大的蛋糕。以外卖服务为例,在一个外卖平台上,从送餐服务结束后的报酬计算,再到最后发放到骑手手中,中间的方式可能有很多,有的直接作为劳务计算,有的作为劳务派遣结算,有通过代理商结算,也有直接将骑手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不同的方式所涉及到的社税成本悬殊,从20%到0.5%都有。直接降本这一益处,也导致了结算、发放和社税服务领域的创业火爆,再加上报酬相关的金融服务,撬动的是数万亿的资金流水。 图自 hrtech china 除此之外,合规、信用和评价管理也是社会化用工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既给了社会化用工市场以空间,也一定程度阻碍了社会化用工的发展。笔者曾提过一句玩笑:目前阻碍社会化用工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劳动合同法》。但我们也看到,立法部门正在做相关探索,在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给深圳的“40条政策大礼包”中,就有鼓励深圳开展特殊工时管理改革试点,允许修订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经济特区法规,扩大特殊工时制度适用行业和工种岗位范围,探索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发展需要的特殊工时管理制度。合规层面也促进了很多的创业机会,如法大大、上上签等电子签章企业,就通过电子合同等方式赋能企业社会化用工过程。除此之外,行业标准、评级和信用管理也是社会化用工必须解决的问题,部分企业尝试用区块链技术与社会化用工相结合,解决资金安全和劳动者信用评级的问题。限于文章篇幅,不同价值链的创业和盈利模式在本文就不再展开分析。 从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科技到跨组织的人力资本科技,改变的不是简单的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而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从管理到业务,从防守到进攻,从成本降低到价值创造。其价值主张,要有三个关键的方向:敏捷、连接和体验。所谓敏捷,要基于产品思维、服务思维和市场思维,面向一线终端,快速迭代,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原本To B的迭代节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必须加快进化速度。所谓连接,是基于社会化用工全价值链的广度而言的,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其广度和分散度都不可同日而语,没有一家可以做到赢者通吃,必须放弃零和思维,选择垂直领域,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价值共赢。所谓体验,社会化用工时代的人力资源科技的用户覆盖更广,使用黏性更高,用户的教育和接受周期更短,其对体验的要求,不亚于消费者级。在社会化用工时代的人力资源科技,只有充分关注敏捷、连接和体验,选准赛道,深耕产品,才能在新的创业大潮中持续发展。 致最终困在算法里的打工人 在去年,有一篇10w+网文,叫做《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讲述的是外卖平台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在算法上不断优化,将商家和骑手挤压到极致,更有甚者,有外卖平台设置“多等5分钟”按钮,将道德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引起了不小的舆情风波。 其实,困在系统和算法里的,又何止外卖骑手?流水线上的工人,网约车上的司机,写字楼里的白领,本质上都处在同一个算法内——最大限度追求效率和资本回报的系统。在未来社会化用工的时代,协作,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而是人与算法之间的互动,由算法去调动资源,发布指令,这就是马克思所提到的异化。在工业时代,异化是劳动对人的侵蚀,在数字化的时候,对人异化的,就是算法。我们的生活充斥着算法,被电商、短视频、自媒体和广告包围,通过生产算法提高效率,被消费算法引诱购买,通过同质化推荐不断强化算法茧房,群体与群体之间更难感同身受,“北京折叠”已经在赛博空间中提前出现,这是每天正在发生的事。当未来,算法被充分用到工作市场中,除了充分提高效率,人们会不会成为算法的奴隶? “用人力资源科技架设语言桥梁,连接从必然王国通往自由王国之路”,是我之前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一句话,这两个词来自马克思的认识论,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自由王国则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被劳动和算法异化的人,处于必然王国,基于自由意志去发展和创造的人,处于自由王国。社会化用工的发展将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匀。希望各位同仁一道努力,共同创造和迎接未来。
    新范式
    2021年03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