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勤
国内主流HCM/e-HR厂商点评(八):和勤
历史上,勇冠三军的吕布,虽有虎牢关前三英战不下之勇,但只因为屡次换东家而被骂作“三姓家奴”。
在中国e-HR厂商中,也不乏屡次被人收购不断改头换面颠沛流离以至于后来沉沦甚至归于尘埃的,和勤就是其中之一。从太平洋软件到亚信再到联想亚信,最后下嫁到和勤软件,三年之内,数次改头换面,员工和客户都被整的晕头转向。
复杂的历史
太平洋软件,对于很多新一代的e-HR从业者来说,极其陌生。现在也很难找到公开的资料。仅存的信息如下:“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始建于80年代初期,是国内最早涉足软件工程规范化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厂商。目前知名的软件工具产品例如ORACLE,SYBASE,BUSINESSOBJECTS等,都是由PTS引入中国。同时PTS是第一个将软件工程理念带给中国广大用户的厂商。”
其实,太平洋软件之所以进入视野,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第一个就是以小博大,太平洋软件当时拿下了中石化项目;第二个无限风光的就是2003年10月,亚信公司以645万美元的现金方式和价值255万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太平洋软件的核心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业务资产。当时印象最深的是,身边一个刚刚离开太平洋的同事,不无惋惜的感叹为什么自己没有赶上被收购的好时光。
亚信花巨资收购太平洋软件的HR和BI部分,一方面凸显了进入管理软件行业的决心,太平洋的优质客户,应该是亚信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好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李剑波的个人情结所致。风光一时的太平洋软件或者亚信团队确实让离开或者曾经工作的人羡慕不已,但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沉浸在收购带来的现金红利被人羡慕的老太平洋发现,很快自己就要过上颠沛流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生活。
IT行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联想做什么,什么就完蛋。从com时代的FM365到后来的手机,凡是联想染指的,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联想和亚信的联姻就是其中之一。刚刚经历过亚信收购的HR业务开始被联想整合的七零八落,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又被一个不知名的和勤收入囊中,从开始的645万美金加255万美元股票,大幅度缩水到1500万人民币,而且人员队伍已经分崩离析到50人左右。
傲娇的存在
中石化项目,对于和勤来说,是个骄傲,因为中石化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典型特征:机构复杂、人员规模庞大、国企典型管理需求、层次繁杂、低于广泛等,总之,不管是集团企业的管控,还是中大型企业的复杂,甚至是多元化产业,中石化都完全覆盖。因此,下结论中石化项目帮助和勤理解中国客户e-HR需求,一点都不为过。但是,中石化分省部属的模式,直接呈现为每个省市均是独立的需求,对于小规模运营的和勤来说,这又是一个灾难。
在管理软件行业,一直有个性化ERP和ERP普及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个性化意味着高投入,普及化意味着标准化和高利润。正是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导致中石化连基本的人员信息结构、组织体系和岗位体系,都需要和勤每个省市单独梳理、设计、部署一套,成本投入可想而知。
因此,和勤成为了一个傲娇的存在的供应商,外头名声显赫(中石化联姻),内心凄苦无比(项目遥遥无期)。这差不多也是国内很多e-HR厂商的真实写照。
垂直应用,也许是更好的出路
中石化的典型需求,为和勤软件提供了很好的需求基础,尤其在国企关注的干部管理、报表等方面尤为突出,加之诱惑的价格、贴身的服务,为和勤拿下国资委下属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华能集团、马钢集团、天津港集团、大连港集团等重量级客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客观来说,和勤在国资委所属企业关注的独特应用方面,完全符合国资委人事/组织/干部管理的风格,更是用友、金蝶等ERP厂商无法望其项背的,同时,也不是东软这种经过洋买办包装过的产品能够企及的。
但是,新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酒香也怕巷子深”,研发实力的不足、营销团队的低水平运作和客户深度应用的挖掘乏力等,注定了和勤只能随波逐流,甚至会沉沦到老客户不断被蚕食的悲惨地步。
不甘沉沦的和勤,也曾尝试奋起直追,包括与铂金软件的绯闻等,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傍大腿被验证失败后,低头做事,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文章来源:人才管理SaaS研究 作者:张月强】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