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工资
    如何确定初创企业的员工工资? 编者按:对于初创企业的经营来说,薪酬政策是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关键。薪酬政策制订是否客观、是否公平,是否考虑了当地生活水平等,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干劲。那么应该如何制订薪酬政策呢?VC基金daphni的联合创始人Willy Braun总结了一些最佳实践,供各位创始人参考。 一项薪酬政策有两个要素:工资和股权。 公式只有2个变量?那不是很简单嘛?当你讨论的是像钱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东西时,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 我们特别要记住,任何一项好的薪酬政策都应该有以下一些核心原则: 尽可能客观:这可确保公平性,也是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目标是确保公平、真实且可感知(位置相同的话,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福利条件基本应该一样)。 现金是短/中期回报,股权是长期回报。 薪酬需要适应市场实践(尤其是当地的一些做法)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初创企业薪酬政策的最佳实践: 工资 工资方面主要的权衡因素是固定工资和可变工资要分开。 经验法则是拿出固定工资的20%作为可变。美国一般是50-60%左右,有的公司甚至达到100%。 1.2.设定固定工资 设定基本工资的最好办法是看看可比公司的标杆水平。第1年左右,如果你开出足够高的配股条件的话,低于市值的工资也能吸引到好的人才。 Buffer的团队分布在全球各地,因此必须确保开出的条件在本地市场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要保证工资的计算方式对全体员工都公平。 最后他们设计出了这个工资计算公式,其好处是可变部分也是可读的、客观的(经验这个因素除外,因为它的自由度比较大):工资=角色*经验*忠诚度*选择 上面是Buffer的透明工资计算器 角色,由以下4个变量组成 总体基数:他们取Payscale以及 Glassdoor的美国数据作为基准,占工资基数的35% 当地基数:他们结合了Numbeo、Payscale以及Glassdoor的数据来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活成本,这部分占基数的65% 生活成本修正:每年提供0到8000美元的补贴来适配当地的生活成本。 角色价值:这是最后乘子,用来调整总体工资,因为他们并不是“总是对市场的工资数据表示认同(比方说客户服务角色),所以他们基于自己对什么才是公平的感觉建立了自己的‘角色价值调整系数’” 经验:他们给角色基数添加了一个经验乘数: 新手:1倍乘数 中级:1.1倍乘数 高级:1.2倍乘数 大师:1.3倍乘数 忠诚度:每年每人增长5% 选项:他们为每个成员都提供了两个选项,额外拿10000美元,或者大概多拿30%的优先股; 这里举他们一个生活在开普敦的高级工程师的公式例子,他的选择是更多股权:$60,662 x 1.20 + $9,000 + $0 = $81,794 这里有一篇关于Buffer工资公式的关键文章。 便条1:与经济理论相反的是,工资与员工的实际边际生产力并没有直接关联。首先,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真正的边际生产力是很难确定的。比方说,有时候一名似乎表现不好的员工离开了公司,整体生产力却出现了下降。一个活体组织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的反馈回环。 其次,因为工作市场有一个默认的协议:计算工资时需要考虑生活成本。通常而言,你年纪越大,生活方式就越高级,这最终体现为年龄的溢价。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相关性往往更多体现在年龄和工资之间,而不是编辑生产力于工资之间。 但这并不会导致人才管理政策无效:大家需要有一个框架,框架制订得越好,表现和薪酬挂钩就能越紧密。比方说,你可以用可变薪酬(生产力奖励)来管理年轻人和老员工在实际边际生产力和薪酬之间的差距。此外,这种分歧未必总是问题。公司确保员工的实际需要是很重要的:从长期来看这关系到经济方面的原因(满意度、留存率、吸引力等等)但也是因为公司应该响应公平以及社会公正等更广泛的原则要求。 1.2设定可变工资 奖金部分的确定稍微要困难一点。 首先,你必须确定奖金要不要封顶。当目标大部分是个人以及/或者可变公式直接与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关联时,最佳解决方案是奖金不封顶。有时候你可能想控制OPEX(营业成本),而不管增长有多少。 其次,你需要确定可变部分的发放频率。发放频率越高,其吸引力就越大(奖励从不会过时)。你甚至可以在业绩赶上时追加奖励(比方说,Q1目标完成90%但Q2完成了130%),尤其是在选择奖金封顶的时候。 第三,也许这一点甚至还要重要,你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每一位员工的奖金归属。把一半奖金根据总体结果情况来进行分配(比方说,公司层面达到一定的总毛利以及/或者EBITDA,对于团队来说,设法开发出新功能或者制订并推出新的集客营销策略),另一半用来奖励特定功能性目标的实现(比如获得1000名新用户)。 注意不要掉进把一切都量化的陷阱里面。一些任务/活动是只能定性的,奖金归属也只能自由决定。只要决策过程是透明、公开的就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识别并明确解释期望以及会被用来评估表现的东西总是很好的主意。 一项好的可变工资策略是一个管理杠杆,可以将个人贡献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关联起来。 2.3 工资应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Fred Wilson说“要找出你公司所有岗位的‘市场工资’并且永远要确保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达到或者理想情况下超出市场水平。要定期评估你的团队的薪酬水平,定期提工资。这个东西很管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财务因素的激励,如果你不表现出对团队的薪酬感兴趣,他们也不会对你的上心(而这又是跟公司的成功捆绑在一起的)”。 感谢他们出色的文化展示(95到111页),Netflix的薪酬哲学现在很出名:付市场水平的顶薪,因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完成的工作比两位平庸的员工还要多,而且成本还要低。 他们有三项测试,分别在招聘以及招聘次年进行,因为市场实践需要一直更新来保持效率: 测试1:这个人跑到其他地方能得到什么? 基本原则1:支付给他们的薪水高到任何其他人都不大可能给出来 测试2:我们愿意支付多少给替代者? 基本原则:如果对方拿到了更高的offer的话,我们能给多少就给多少以便留住人 测试3:为了留住那个人我们要付多少钱? 基本原则:找替代者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 2.4 VC资助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工资怎么定? 创始人工资的确定永远都不容易。他们是弹性非常大的一群人,而且对于创始人来说,真正的激励应该是股权,而不是工资。一般的原则是这样:根据股份情况从长期来看如果公司成功的话是可以挣更多的钱的,但现时相对于他们在既有公司能拿到的钱来说要打个折扣。因此,对于特定一群创始人来说,给他们的工资应该是低于市场做法的,所以需要考虑创始人的需求是什么。正如Fred Wilson所写那样,“你不可能拿股权去支付租金/抵押,送小孩上学,或者假期跟家人去度假。”的确,在年轻创始人、卖掉公司的CEO,以及有小孩住在大城市的创始人之间的薪水是不会一样的。此外,你还必须在总收入流与实际生活成本之间进行平衡(比如说:在法国有很多创始人可以享受到失业办公室的好处)。 总之,对于创始人来说,工资永远都不应该成为新的压力来源,也要尊重股权应该是激励的主要驱动力这个一般原则。法国的市场实践:种子轮阶段创始人的工资(年总收入)在0到8万欧元之间(多少遵循高斯分布,中值为5万欧元),A轮则是在6万欧元到10万欧元之间(或多或少遵循以7万欧元为中值的高斯分布)。 好了,工资方面的介绍暂时就到这里了!你应该对如何设计自己的薪酬政策有了一个很好的大概了解。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看到如何确定提供给候选者什么水平的股权分配。敬请留意!   来源:投资人说
    员工工资
    2017年01月20日
  • 员工工资
    财务外包要小心,招人千万别将就,500 Startups创业者告诉你怎么控制烧钱速度 感恩节期间,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前往旧金山出差一周。故地重游,我回到 500Startups 在旧金山市区的办公室,也拜访了和我同一届的创业小伙伴们。 除了大多数在当地发展业务的创业者,还有一些来这里出差的小伙伴们。我们很开心能够在这里重逢,彼此询问对方的近况,更多的是对方公司和业务的近况。 通过和他们的交谈,我也收获了一些启发,希望分享给大家。 在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 Burn Rate(烧钱率),它反映的是一家公司烧钱的速度。 运营一家公司有很多花钱的地方,例如办公室、员工薪资、法务财务、硬件设施等等。在盈利之前,把你的 Burn Rate 控制在一个安全值以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法务和财务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控制 Burn Rate 是从法务财务下手。老实说,这是我见过最愚蠢的行为了。你或许很难想象,居然有大把 A 轮以后的公司没有自己的常用律所。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前不久媒体上看见的一篇文章,居然有创业者,敢把如此大金额的公司存款,交到一个会计小妹妹手里。 我犹记得,来到 500Startups 的第一课就是 Legal 101,强调法务对于初创公司的重要性。在北京,有一些律师事务所针对初创企业会有打包的服务方案,一般来说年费在 10 到 20 万人民币左右。这些法律服务覆盖了除融资协议之外,你日常所需的几乎所有法律需求,包括用户协议、合同、法务咨询等等。 有一个好的律师帮助,你做起任何事情来都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例如你和合作伙伴确定合同的时候,你可以把你的所有精力集中在合同的 business point 上,而不需要担心条款有什么陷阱或者未来可能让双方陷入扯皮的盲点。假设你的律师费一年需要花 15 万,这也不过就是在北京雇佣一个员工的费用,你雇佣一个普通员工,除了基本工资,还需要交社保、工位费,人员成本差不多也就是 15 万左右。但是如果你拿这笔钱去雇佣一个律所,为你提供服务的人就是顶级法学院毕业的专业人才以及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合伙人。你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自己去市场上找,一来你花不起同样的钱,二来这些人很难会加入一家初创公司。 然后说财务。对此我就更难理解一些创业者的行为了。你公司账上有几百上千万,放到银行理财,每个月的收益都够你雇佣一个注册会计师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创业者居然会把控制这笔财富的权限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会计。他们会告诉你,有一些行政人事上的事情需要这个小妹妹去做,顺带就把财务做了。 对于这种行为,我只想说,一个不看重财务和行政的创业者,一定不会有太好的下场。深究起来,你会发现,他们所谓的行政,无非就是跑腿交材料,所谓的人事,就是搞卫生。你要跑腿的,就雇佣跑腿的,你要搞卫生,就雇佣搞卫生,哪有雇一个三流的跑腿加保洁来帮你做三流的财务的道理。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我至今都很遗憾刚开始注册公司的时候用了代理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办,导致我们第一份公司章程错漏百出。还好我们的早期投资人不在意这些细节。后来,我花了很大的精力,一点点修复了这些问题。在此之前,我们用的是每个月200 元的代记账公司。在此我劝告所有的创业者,绝对不要用他们。这真是最惨痛的教训,好在我们公司早年没有太多的账务,所以后期修正并不算太难。之后我们找了一位每月收费 1000 元的老会计,可是效果也并不好。直到我们雇佣了一位兼职的注册会计师,所有问题才得以解决。 和 200 元一个月的会计沟通,我感觉分分钟都要被对方的愚蠢逼疯,和 1000 元的会计沟通得耐着极大的性子。而那位贵了好多倍的注册会计师,不但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经历,她逻辑清晰、业务精湛,想要什么,根本不需要做过多解释。 老实说,我真的不认为一年在法务和财务上花二十几万的资金是多么一大笔钱,大到一个已经完成种子轮融资的创业公司负担不起,花掉这笔钱带来的价值比节省它重要多了。 Hire Slow 只要你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是疯狂补贴(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另一个议题了),基本上公司支出的大头就是在员工工资上了。 大多数创业者会经不住诱惑,去雇佣那些 OK player,而不是 A player。因为 A player 是百里挑一,而 OK player 的数量要多上几十倍。 我非常庆幸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体会到 Hire Slow 的重要性,真正相信并且严格执行这个理论。 首先,如果你的团队很小,那么就意味着你在员工工资上的支出很小,而你的 Burn Rate 就大大降低。 我们现在用着最好的律所和最好的财务,还有预算在湾区雇佣一家公关公司,都得益于我们的团队非常小。 很多创业者会把团队扩得很大,抵不住诱惑疯狂招人,实际上不过是把一个人可以做的工作分给了十个人去做而已。 一定要等到你不得不招人的时候再去招人,而不要因为你账上有钱去招人。你为了招这个人进团队,不得不造出一些工作量来,除了影响你公司的业务,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现在人少,所以可以更清楚事情的优先级是什么,因为我们就这么点人,只能挑最重要的事情做。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很自然就会被团队一致放弃。 除此之外,因为人少,迫使我们不得不把大量重复劳动、枯燥的工作自动化。过去,我们制作电子书都是人工转码导出,最近我的同事将他们自动化了。我相信这个技术在国内只有我们才有。老实说,这项技术并不是一项高精尖科技。只是因为我们是在没有预算去雇佣任何人做这种无创造性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所以我们的工程师费了不少心思想办法把它自动化了。而我知道的其他公司,会花钱雇便宜的人来做这件事,而当这些人多了以后,就变得很贵很贵。 如果你的 Burn Rate 很低,而你的银行账上的钱让你非常安全,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挑选真正价值观与你匹配的投资人(如果你还需要融资的话),而不是看见一个投资人就饥渴地扑上去,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个个毫无意义的会上。 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过去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试图说服那么多 Homer Simpson 一样的家伙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压根都没有想过我应该找价值观和我们一致的投资人,但是现在越发感觉到这么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谁知道把那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加进你的股东名单里将来会出什么乱子。中国的公司法和美国的非常不同,任何一个写进公司章程的股东都非常重要。没有一致的目标,凑在一起将来就是一场悲剧。 除此之外,当你的团队都是 A player 的时候,尽管人数很少,可他们全都是在帮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他们不会遇到麻烦就跑来找你,而是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他们更容易沟通,更抗压,更主动。我还记得我的团队里充满 OK player 的时候,每一次周会,对于我们双方都是噩梦。而如今的周会,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如何解决困难。   来源:36氪
    员工工资
    2015年12月04日
  • 员工工资
    Google重组,员工怎么看?工资谁来发? Google在扔出重组并成立新母公司Alphabet,而Google成为其子公司的爆炸性消息之后,它就再无动静,从Google+到官博,都一直静悄悄的。 在Quora上,有网友对Google员工提出了疑问——“员工们对Alphabet的成立有什么看法?”“对于新Google的大BOSS Sundar Pichai的,员工们有怎样的期待?” 一部分的员工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Deepmind项目工程师Jack Rae表示,今年是他在Google工作的第一年,Google让他觉得自己是在与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年轻创造者们拼搏奋斗,而不是在给一家公司打工。他认为新公司的出现能够让公司的其他项目更好的发展,也能够让Google走的更好。 另一位员工Jeremy Hoffman也有相同的看法,虽然公司的举动在一开始让他吃惊不已,但他表示,Google成为子公司后,可以更加专注于其创立之初的目标,而不必再分心于新项目的研发,这一举动给Alphabet和Google都腾出了发展空间。 针对新BOSS Sundar Pichai,员工Robert Love认为他的上任将会给Google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他认为Pichai很有远见,他一直就不想让云存储系统用于一般存储,因为在他看来未来不会有“文件”这种东西,未来的一切都应该是基于云的,移动的,并支持多设备。 软件工程实习生Shine Wang则表示,消息一出,实习生的聊天室就炸了,他们还戏称这则消息为“复活节彩蛋”,但是所有人都在担心这样的转变会不会对自己有所影响。不过他指出,于他个人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同,他的生活也还是每天听听歌敲敲代码而已。 从所有的回答来看,答案都是积极正面的,但是当然也不能借此以偏概全,不过,这当中不难看出员工们的困惑,毕竟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搞不清楚下个月在自己工资单上面签名的到底会是谁。   GOOGLE EMPLOYEES WEIGH IN ON THE ALPHABET RESTRUCTURING   As the dust settles around Google's Alphabet announcement yesterday, the company has been eerily quiet. Google+ pages haven't been updated, there's no movement on official blogs, and a blanket press statement is issued to any email queries. But there are a small handful of Google employees who are giving their opinions, on Quora, the question-answering website. One question posed towards current and former employees asks "What do Google employees think of the creation of Alphabet Inc?" Another user wants to know what it's like to work with Sundar Pichai. So far responders include an engineer at DeepMind (Googl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m) to an intern. All in all, the responses are positive—but also confused about where each department stands. From these answers, it seems as if the employees are still unsure who will sign their paychecks come December. DeepMind engineer Jack Rae, who used to work at Quora, wrote that this was his first year at Google, and his initial experience felt more like working within a cluster of startups joined by a common set of values rather than a company. Without being distracted by the mission of Google search, the other ventures within Google will be able to flourish, Rae writes. Full text of the answers here. Another employee, Jeremy Hoffman, who works in search quality, sees it the same way: making room for all the things that aren't explicitly Web-related. He wrote he was initially surprised by the move, but it started to make sense the more he thought about it. Under Alphabet, Google is free to pursue its original mission of organizing the world’s knowledge, without having to add exceptions for every new entity it wants to create. In this view, it’s not only freeing for the other Alphabet subsidiaries, but also for Google. Full text of the answers here. In another thread asking about new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Google search engineer Robert Love wrote about Pichai's idea for a file-less future. Sundar thinks and talks fast. Sundar gets and passionately pursues a vision of the future that is cloud-based, mobile, multi-device, and infinitely connected. A great example is that, for years he didn't want to go a cloud storage system for generic storage (e.g. Google Drive) because there wouldn't be "files" in the future. And then there was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 Shine Wang, who gave the insider-but-not-yet-inside perspective on Alphabet: Our intern Hangouts chat exploded - everyone wondered if their conversion offers would indicate which PA-turned-company they would be placed under, whether it might affect the placement of new employees, and so on. We laughed at the SV Easter egg in the website's source code. But for me, an intern ineligible for conversion (yet) and without stock in the company, I just coded away, listening to music on my headphones. Just Monday as usual.     via popsci
    员工工资
    201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