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融资
    经纬张颖给创业者的七条融资建议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号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张颖。 对于融资来说,12月交割的案子其实并不少。一般一家公司在Q3启动融资,往往会拖到Q4甚至1月份最终落定,所以年底也可以称为交割季。 但另一个意义上,年底是融资淡季。因为机构们在12月25日前后再看新案子的几率并不高。 淡季通常宜反思忌贸然行动。这也是我们把昨天经纬张颖发到经纬系CEO群的七条融资建议,再发到公号上来的原因所在。这些建议包括了市场形式分析、业务做重、先合并再融资、拿不拿战投以及什么币种的思考等等。 好的公司在任何时候都是旺季,但也需要谨记今天的优势也容易被明天的趋势所代替。以下是我们的采访原文,根据张颖口述整理。愿看完的人都能获得资本意志的加持,Enjoy: 一直以来,我都经常对同事说要对业务数据极其敏感。今天经纬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430家,到年底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450。这样复杂多样的体系、商业逻辑和其中的利弊轻重,显然已经不能只靠团队主观和感性思考去做判断了。数据基础上的复盘和寻找新的趋势非常重要,最近我和投后数据、法务和资本小组,又做了一些系统性的梳理。 在经纬系的430家公司里,今年10月底已经有超过130家经纬系公司融到了新的一轮——融资次数我看了一下接近200起,这里面也有一些滚动融资。刨除多个巨额融资的项目比如滴滴、ofo和瓜子二手车等,2017年经纬每投资1美元的等值货币,可以撬动14倍的后期市场资金跟投(如果算上巨额融资,这个数字是62倍)。 我一般会阶段性地参与被投公司的部分融资进程,也与投资团队有过非常激烈的讨论。不是所有的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都非常顺利。这里面有些一开始就占据主动优势,有些则被一些投资机构牵着走。以下这七个建议是最近我分析思考后的总结,希望对在融资过程中的公司有一些短中期的帮助: 1)所有轻公司以后都会做重,也必须做重,只有做重才能有效抗拒巨头杀入,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大。一家公司从初始业务到扩张,今天市场给你适应的时间,要求你去扩张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各种公司都加快了业务范围扩张的速度,这里面需要的沉淀时间从以前的两年缩短到了今天的六个月:有量的行业交易平台不再拘泥于撮合和流量的流转,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想做大就一定要打造闭环,参与到更多的交易环节里,唯有如此才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今天瓜子二手车、找钢网等等都是如此;已经获得流量和用户,在过去偏轻运营的医疗公司,现在也在积极尝试跟线下实体的衔接。流量今天越来越贵,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就需要延展用户生命周期,更充分地挖掘单个用户价值,参与到行业的整个环节打造闭环。投资人现在也都很认这点,既然这样,那就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但你也要明白,一旦启动,这就意味着是在做一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以前最好的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单点突破、快速试错杀出一席之地。今天不只是巨头虎视眈眈,各个细分领域比如衣食住行随着你的渗透与垂直做重,对你的上下游管理能力、新的人才招揽与储备、平衡旧有业务线、迅速试错以及调整等等的要求只会越来越苛刻也越来越多。今天,在各个行业杀出重围成为明星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不止是ToC的公司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其他行业也同样如此。 2)这个市场现在看是不缺资金的,2017年创投基金的规模较前两年增长了62%,新基金的规模是十年前的50倍,数量增长了18倍,但是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趋势是:源源不断的资金都聚拢在头部公司。这并不仅仅是大行业里公司发展到后期才会遇到的情况,从A轮、B轮、C轮再到D轮——只要资本认可的特定细分领域,行业的前两名可以拿到不成比例的巨额融资;反之,如果你是处在前两名之外,无论运营再好,在行业头部选手迅速完成一轮又一轮巨额融资的时候,你想要融他们1/20的资金也会异常艰难。 如果你不是行业前二,短期内也做不到这个行业地位,如何求变?这真的是非常需要深思熟虑的一件事。三个月之内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也要动起来。今天创业的环境仍然是黄金时代,但竞争确实也越来越残酷。同时你也还要意识到,竞争并不只来自目前现有的直接竞争对手,也可能是其他角落杀出的、完全意想不到的对手。如果这些对手获取资金的能力很强,那是非常可怕的。 3)这就要求创始人要开创性地思考。为了规模为了融资的便捷,越来越多各阶段的公司开始有主动合并的趋势。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D轮、C轮、B轮甚至A轮,都有这样的案例。创始人一定要认真思考下是不是有先合并再融资的可能。有可能合并后,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创造一定时间内的绝对优势。 我们自己内部的一个数据是,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经纬系总共发生了67起并购意向,而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总共只发生了31起已完成的并购,比如2017年“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合并;也包括今年,更早期领域里发生的“上上签”收购“快签”、找塑料网收购鹏云等等案例。我们也在积极配合创始人们去做各个方面的思考、讨论和行动——他们当中有些是收购别人,有些是两家的合并,还有些是被收购。 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正处在合并的前夕或者过程中,你需要再思考一下你选择合并的标的物和真正的目的;你也需要记住中国是没有联席CEO制度的,6-8个月会有一方不得已离开;善待合并业务线员工;处理好各自背后利益和诉求各异的投资人,有些时候他们是助力,但也有些时候他们是阻力。 4)不要再低效地去获取用户数。在现在这个流量越来越难越来越贵的阶段,投资人不认这点了。一直以来,线上流量的获取都比较简单粗暴,投放渠道和ROI这笔账也已经算得比较清楚了。但今天这个立体化竞争的阶段,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获取流量的方式是非常多的,线上线下、内容营销、创始人IP化运营等等——要找到你擅长的,并且创新、全方位地去思考。比如有一家非经纬系金融公司,通过投资多家小型桌面广告公司,挤压竞争对手投放渠道,成为他们唯一的投放客户,通过这些广告资源去推荐自己的金融产品,效果不错。 尼克松当年也曾买下各大地方小报的版面以挤压肯尼迪的广告时间,这个事的核心不在选择的渠道,而在他们从另一个维度思考了传播竞争与营销效率创新的问题。各行各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找到适合你商业模式的高效推广,创新思考与执行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记住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不是获得利润,而是获得竞争优势。 5) 如果公司处在平缓期,且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方式,账上的资金预期只有12个月,你的推广等成本又无法减缓或暂停,那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给自己留比原来预设的更为充足的融资时间。 当然,市场上的钱现在越来越更多元化了,有VC、有各种人民币、有超级个人天使、有战投、也有政府引导资金。过往给力的成绩,加上经纬的早期引导效益现在越来越直接,我还是相信未来也是海阔天空。 现在每一个创业公司要去融资,一线知名美元投资机构只是多个选择中的一个,事实上拿到钱重过对机构背书和币种的纠结。此外,我多说一点,拿人民币或美金的思考,要不纠结、有弹性、也要有预判——对业务、利润和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有超前的思考,对币种选择要认可市场规则也要有弹性。融 100 万到 300 万美金的公司,可以考虑人民币;如果是大额融资,理所当然背后的思考要更加严谨:如果公司收入利润都非常好,但行业天花板比较明显,人民币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大行业,业务发展非常迅猛又需要大量资金,但还没有成正比的利润增长去验证匹配快速增长的高估值,那么融美金可能就是你唯一的选择,今天人民币基金还支持不了五千万到上亿人民币那么从容的投资,这会缩窄灵活性、也会增加后续融资的难度;当然,如果中长期看业务方面有政策顾虑,比较长的一个未来里也只能看到三千万到一个亿的利润,同时你看好A股市场并接受市场对业务和利润的要求,就咬着牙拿人民币。 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你决定选择人民币,就要按A股市场的规则去行事,对于业务和利润要有超前的思考与追求,今天A股市场的规则就是如此,对收入和利润有明确的要求;但反之,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不要让币种成为你的桎梏,很多创始人融了一个币种之后往往会陷入惯性思维,在资金来源的灵活度上陷入被动。 6)BAT战投现在是非常流行的一件事,这也会让之后的融资更容易一点,这会让其他财务投资人有信心选择与你站在一起。但你也要想清楚站队的时间点,以及会不会因为站队损失业务资源。  如果你想不清楚或者拿捏不好细节,可以问问经纬的核心投资同事,迅速展开讨论。三年以来,经纬系有87家公司拿过战投的钱。在这些案例上,我们有非常多的历史数据,有各种各样的经验,也遭遇过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后续:这中间有拿完资金一骑绝尘的,但坦白说也有因为创始人对融资条件的不严谨陷入被动的案例——也是基于这些,我们能很负责任、毫无保留地去分析积极和消极因素,帮助创始人把握底线并且更好地做出决策。 7) 商业变现手段越来越丰富,商业变现证明也越来越重要,今天的投资人要很早就看到商业逻辑/靠谱的大生意的苗头,才会热衷下注。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点,不能像前几年那样只埋头做产品涨用户。当然,每家公司变现有不同的节奏,但对应的思考和尝试早一点总好过晚一点。变现有点像开水龙头,也许水源要从很远的地方流过来,团队也需要时间准备,一定要不断地去思考。 跨界现在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趋势,信息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节奏也会越来越快,所以更多思考和尝试也需要更加创新——一定要注意商业化变现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今天经纬系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经纬有庞大的投后团队去配合投资团队;我们在很早的阶段就会去寻找激发经纬系中同行业和跨行业公司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帮助去发起更多的讨论和合作。经纬的帮忙不止是融资,也包括商业化的跨界、经验和实质建议的碰撞。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也能为公司未来的良性发展和强势融资做好铺垫。 后期投资人对于投资对象是否能做到足够大,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极其在意,所以更多的资金涌向头两名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市场需要资金和时间去消化这些项目,如何高效融资以保持现金不断,同时拓宽市场占有率以厮杀进行业前二的位置——这两点让今天更多的创业公司开始用新的方式思考问题,也是在某些领域比如无人零售、新货运等方面在非常早期就已经寻求合并的路径的原因。 在商业领域里,竞争永远无处不在,并且极其直接。新经济领域的早期竞争从来没有确定的规则,亦没有规模经济来阻止新玩家的加入。但随着某个特定领域的逐渐成熟,要建立竞争优势需要更多的变化,如果你想要胜出就必须要找到捍卫自己地位的方式——你的市场面临更激烈的争夺,用户的选择变得更为多样,流量越来越贵,你需要向存量市场要更多的用户价值。 资本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很多时候也是没有情面与冷酷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被高效利用。有时候在融资上,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更精准的拿捏。当然我始终相信,创始人们的凶悍执行与耕耘,最终会胜过资本的嚣张与速度。但是今天你还是要承认,善于利用资本意志的公司很多时候会获得更多的便利;有业务执行能力的创始人因为不擅长融资或是对资本的利用不够高效,被对手压制或超越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从长期看,市场是称重器;但在短期,资金就是投票器。这点你们也要认。 没有什么事情是注定容易与一帆风顺的,走出沼泽的唯一方式在于不断前行。最后,愿资本意志都可以站在你们这边。
    投融资
    2017年12月05日
  • 投融资
    2分钟内让企业了解法律文档是否合规,美国合同智能检测服务平台LegalSifter获1860万美元风险投资 据外媒消息,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合同智能检测服务平台LegalSifter宣布获得了一笔186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投资方为Birchmere Ventures。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2295万美元。 记者还了解到,LegalSifter主要帮助企业用户快速、智能地检查合同的合法性,旗下专业系统可以分析法律合同是否存在各种欺诈性隐患。该公司的人工智能文本解析产品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价格实惠,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自身法律义务和机会,这套产品能够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将非结构化的法律术语、条款和词汇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和见解分析,用户所要做的,就是把合同的Word文档上传到其平台,然后在短短2分钟之内就会知道它是否合规合法,不过目前该系统仅支持分析英文合同,其他语言还不支持。   本文作者:Tino 求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投融资
    2017年12月04日
  • 投融资
    餐饮业职业线上教育平台【勺子课堂】获华创资本领投千万元级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近日,餐饮业职业线上教育平台勺子课堂对外宣布,获得来自华创资本领投,梅花天使跟投的千万元级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创投圈担任财务顾问。完成本轮融资后,勺子课堂将继续深挖餐饮产业升级背后的职业人教育市场。至此,勺子课堂已先后获得三轮融资,投资人包括数位顶级餐饮人及三家机构投资人。 本轮领投方、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表示:“以餐饮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基础是人的升级,针对服务业职业人群的教育培训大有可为。我们看好勺子课堂通过领先的在线教育技术为行业提供理念先进、易于实践的职业教育内容服务。” 发力线上产业教育,将内容重度垂直延伸至教育领域 2015年3月,勺子课堂团队从掌柜攻略起家,2016年试水媒体+教育的商业模式,2017年整个团队大刀阔斧全面进入餐饮职业教育市场着重发力勺子课堂,同时上海成立专注门店流程再造与人才培育的咨询公司:勺子咨询,至此,整个勺子课堂形成了以勺子课堂为核心业务,勺子咨询、掌柜攻略为左膀右臂的内容生产构架及垂直教育商业模式。 勺子课堂创始人宋宣介绍,从整个团队的愿景而言,我们在2017年年初确定为:成为中国餐饮职业教育的第一名。“我们相信,行业知识的壁垒终将被更高效的平台打破,而勺子课堂必将是餐饮产业知识市场中不可忽略的拓荒者、生力军。”宋宣说道。 整个2017年,勺子课堂的工作重点在于构架知识体系、完善产品逻辑、吸引优质人才、获得种子用户、打通内部资源五个方面,勺子课堂联合创始人、前德克士大学执行校长余章荣介绍,勺子课堂2017年与勺子咨询一道构建了以运营力、营销力、支持力、战略力、人才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紧紧围绕“门店、流程”逻辑构建自持爆品课程。同时,勺子咨询也在成立短短3个月先后服务了:渝是乎、左庭右院、麻辣英雄、牛小灶、莆田、桂源铺等十余家餐饮品牌,涉及服务包含:门店流程诊断、门店流程再造、企业级人才培育等项目。 从服务500万餐饮老板,到辐射3000万从业者 本轮融资完成后,勺子课堂将继续发力垂直于餐饮行业的产业教育。宋宣表示,如今勺子课堂用户中33%为中型连锁商家(3-10家门店),10%为中大型(10-30家门店)餐饮老板、职业人,大部分学习用户企业中高层,未来勺子课堂将把服务进一步下沉到更广泛的餐饮服务者人群,帮助餐饮企业更高效的训练自己的员工,实现餐饮企业优质服务的上行下效。 而这一下沉战略将考验勺子课堂的课程质量,“那些只浮于表面,靠片面经验输出的内容是难以服务更广泛餐饮人,深度的教研、教学能力将成为勺子课堂在行业中持续发力的最大壁垒”宋宣强调。 从垂直媒体布局垂直教育,宋宣和他的团队用2年时间打了一场聚焦战。2016年开启单月盈利后,勺子课堂已实现盈亏平衡,融资完成后勺子课堂将开启更大规模扩张,帮助更多餐饮人,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与能落地的知识、解决方案。让更多人知道勺子课堂。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
    投融资
    2017年12月04日
  • 投融资
    智能猎头招聘平台猎萝卜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智能猎头招聘平台猎萝卜宣布完成1亿元天使轮融资。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和优秀人才的招募,提高平台的交付效率和用户体验。   猎萝卜的模式是这样的,HR 首先将职位描述发布至平台,经系统解析后,生成职位分析报告。将该报告与平台上猎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比对后,为 HR 推荐合适的猎头。猎头则根据公司职位情况上传相应候选人的简历,人工智能会解析该简历,判断该人才是否和职位画像相匹配,再把生产的推荐报告发给 HR 。   目前平台已经上线近万名职位,入驻了几千名猎头。曾报道过一系列提高招聘效率的网站,包括辅助 HR 招人的 SaaS 工具iPeople、 HR 统一管理各个招聘平台人员数据的 ATS 工具 WeCo、Moka、展招。
    投融资
    2017年11月30日
  • 投融资
    办公逸完成A+轮融资 爱员工战略注资 智能人力资源管理公司(AI HR SaaS)办公逸,宣布已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自由职业者综合服务平台爱员工战略注资,知名机构老鹰基金、雷雨资本联合投资。据悉,这是办公逸上线以来的第三轮融资。   办公逸创始人CEO 刘建华   办公逸致力于将前沿科技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提升HR工作效率,辅助企业做出更好的人力资源决策。   早在2016年1月,办公逸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微信智能考勤机,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采集的考勤数据自动同步到云端和员工微信,省去了HR从考勤机导出数据,再与员工逐个核对的复杂过程。同时,办公逸将考勤打卡和员工的请假、出差、加班、调休等OA审批集成到一套系统,完整实现了考勤打卡和员工假期的自动化管理,给HR直接输出可以用于计算工资的考勤报表。   除了智能考勤机、智能考勤系统,办公逸还上线了智能人事、智能薪酬等核心人力云应用,帮助HR高效管理员工的入职、试用、转正、调岗、离职等过程,为企业提供强大而完整的员工数据库,自动关联员工入离职数据、考勤和假期数据、绩效数据,进而实现薪酬的自动计算和智能纠错。   办公逸产品   不同于一般的HR SaaS,除了向企业提供智能的HR管理功能,办公逸还发布了多项企业文化类的应用。办公逸的员工端可以无缝运行在微信上,员工无需安装App,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打卡、查看考勤记录、请假、查看工资条、参加培训并答题、参与投票、收到企业红包。办公逸还基于微信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微信年会应用,员工全程使用微信参与公司的年会互动,包括微信扫码签到、头像上墙、弹幕留言、摇一摇比赛、微信抽奖、微信抢红包、节目投票及打赏等。   据了解,办公逸创始人刘建华,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拥有17年的软件及互联网工作经验;2006年第一次创业,连续8年将卡巴斯基杀毒软件带到中国市场第一,期年营业额超过4个亿;2007年创立中国最早一批的SaaS网站——百会,主营在线Office和CRM,累计投入自有资金超过千万美金,是中国SaaS的先行者、推动者。
    投融资
    2017年11月29日
  • 投融资
    区块链税务公司Libra完成A轮780万美元融资 区块链创业公司Libra已完成了A轮780万美元融资,该公司在今日宣布了这一消息。 据悉,参与这一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欧洲某匿名家族办公室,以及专注于种子期投资的VC公司Liberty City Ventures,此外还有加密货币做市商 XBTO以及天使投资人Lee Linden。 在这些投资方当中,Liberty City是第二次投资Libra,其早在2014年时便投了Libra 50万美元。 根据Libra方表示,这家创业公司开发的是基于区块链的会计税务软件,而这笔新的融资将用于发展 Libra的企业平台。 “Libra的愿景是成为区块链及加密货币行业新一代的会计、审计、税务软件及数据服务的首要提供商,”Libra首席执行官Jake Benson在声明中提到。 Libra公司成立于2014年,其最初提供的是 LibraTax这一会计软件 ,这是一款针对加密货币税收的早期工具。这也是在美国国税局(IRS)发布指令,明确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应被视为财产类进行征税之后出现的。 最近,该公司着眼于企业级市场,旨在为交易所和其他交易型公司开发工具。今年五月份时,前西门子前首席风险官加入了这家创业公司,成为推动该创业公司的一部分。 原文:https://www.coindesk.com/cryptocurrency-tax-software-startup-libra-raises-7-8-million/ 作者:Wolfie Zhao 编译:隔夜的粥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libra-raises-7-8-million)
    投融资
    2017年11月29日
  • 投融资
    「闪蝠」完成Pre-A轮融资,将重点发展 IT工程师众包对接 IT工程师共享平台闪蝠完成了由产教融合基金德源恒丰投资的Pre-A轮融资。平台在此轮投后估值3300万元。闪蝠CEO林宇峰告诉记者,此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平台的继续开发和市场拓展。 闪蝠的模式是通过其众包、习讲和秀才三个业务板块来为IT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企业用户提供与其需求匹配的IT工程师。类似于IT硬件领域的猪八戒。 众包业务就是平台认证工程师的对接平台,而席讲和秀才主要是工程师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业务。 林宇峰告诉记者,之前闪蝠是将三个业务平行进行,目前整体战略已经调整成为将众包业务作为主营重点发展,席讲和秀才业务继续进行,将作为后期平台生态价值的体现。 IT设备硬件运维类服务是IT硬件提供商们必须提供的售后服务之一。然而这个行业中淡旺季非常明显,很多时候可能几个月都没有工作需求。因此,很多IT硬件设备厂商不会招聘很多常驻的硬件工程师。 根据中商情报网信息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 IT服务收入达1.61万亿,同比增长17.5%。其中IT支持与维护服务市场比重达 49.8%。而行业数据显示,交付成本占IT项目成交总额 40%以上。IT硬件类的服务交付标准比较清晰,因此在这个领域里面的工程师兼职的可能性更大。 在经过近期的发展后,闪蝠平台发现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在零售领域,许多传统零售运营商进军新零售行业,IT服务是其中的刚需。平台在施工过程中也掌握并产品化了许多目前市面上的常用解决方案,林宇峰表示,相比于之前的等待订单模式,闪蝠将采取主动营销模式,帮助传统零售企业主进行转型。 目前闪蝠平台上的注册工程师已经有15000人左右,相比3个月前第一次报道时候增加了4倍左右。业务承接公司超过了1500家。截止10月,平台已经成交的订单量超过了10000单, 流水到目前已经超过3000万元。 德源恒丰投资人表示, 互联网在高速发展,IT服务是刚性需求,闪蝠除了覆盖全国的服务能力外,在服务标准化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不但拥有自己的学习培养体系,还有完整的服务监督及管理机制。 来源:36氪,作者:张耘溪。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投融资
    2017年11月28日
  • 投融资
    「北美留学生日报」获2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将提供更多留学后服务 服务北美留学生的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的资方为腾讯、华人文化与华盖资本。北美留学生日报成立于2015年,此前曾获小站教育、北美省钱快报等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和天使轮融资。 目前美国约有35万中国留学生,在迎来送往中,有100万学生、家长、相关人群关注了北美留学生日报。作为一个在美国度过大学时光的人,作者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垂直群体中,几乎不可能有人没听过、没看过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文章。需求固定(申请、考试、签证、课程、医疗...)、信息来源有限、转化率高、消费能力强,这就是留学生的画像。虽然粉丝总量听上去没那么惊人,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打开率高达40%。 因此,在众多自媒体踌躇该讲什么变现故事的今天,北美留学生日报要走的路很清晰。创始人林国宇曾说要做“留学领域的36氪”——也就是以精准内容为起始,提供资讯、消除信息不对称,并拓展到社群运营,提供更多种、更深度的产品和服务。 林国宇告诉记者,今年,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总营收约在1000万人民币,其中广告营销类收入占到70%,其他留学后服务相关的收入占到30%,后者的比重会逐渐增加,预计在明年达到盈亏平衡。 在内容方面,北美留学生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长期在新榜留学类账号的指数排名第一,月均PV超过1300万,月均UV超过530万。本月他们试水知识付费,推出了小程序出国大课堂。将陆续上线7、8门课程,单价在几十元,目前3期赴美指南课程订阅人数超过5000。 同时,留学后服务的小程序也即将上线,直接满足更多留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生活费学费支付、法律援助、医疗需求、签证移民,都可以找到入口寻求帮助,或咨询人工客服,CRM系统也正在筹备中,未来会采用派单的模式。北美留学生日报在美国各州有多个签约合作的律所、医院与服务机构。 北美留学生日报也正在准备从PGC内容向UGC平台拓展,教育线上社区将于明年年初正式上线。留学生将能够以与知乎类似的形式进行问答,上传、查找申请学习资料和信息,扩展社交人脉,付费阅读等。北美留学生日报则会借此沉淀内容和收集更丰富的用户数据。 除了线上内容,北美留学日报也会举办College Fair名校嘉年华展会、北美顶尖名校巡回展,与多家留学、教育机构合作,与用户沟通。未来,北美留学日报计划将几万家国际教育机构和服务机构数据信息沉淀为检索系统,让用户按照需求查找合适的机构院校、联络、打分、查阅案例评价。 此外,北美留学日报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衍生品,如出版留学指南、留学日历,还在最近与中信银行发布了联名信用卡,方便留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获得一键援助,并与500多个企业品牌有折扣合作。 林国宇表示,北美留学日报日报的基因就是留学信息服务,通过数据和产品,搭建交互平台,他们会不断挖掘这些黏性用户的价值。 目前,北美留学生日报分别在纽约和北京有十几人和三十几人的团队,负责内容、编辑、市场、技术,做到24小时更新内容和对接服务。 来源:36氪,作者:Mandy王梦蝶。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投融资
    2017年11月27日
  • 投融资
    语音直播知识分享平台“红豆Live”获得中信资本、映客投资 语音直播知识分享平台“红豆live”已于今年9月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资本、映客。从工商信息还可以了解到,“红豆Live”的股东还包括新浪微博基金以及红杉资本中国。 “红豆Live”是由“有信网络”于2016年8月上线的语音直播App,是介于音频和视频、实时和异步之间的语音直播,借助语音技术和新浪微博资源进入直播市场。 在平台内容调性上,红豆Live是介于分答和知乎Live之间的,一方面强调知识内容的根本价值,另一方面也不是严肃的,相对更有趣,尤其是一些大众参与积极性很高的兴趣分类,如星座、汽车、科普、互联网、科技、心理学等,刘子正希望平台上的大V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讲干货。
    投融资
    2017年11月27日
  • 投融资
    「高木学习」获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AI智能学习平台如何验证市场效果   高木学习已于今年下半年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松禾资本领投,国内某民营教育机构、图灵人工智能投资、厚德基金跟投。 高木学习成立于2015年,是基于AI的K12个性化学习平台,目前已服务近300家教育机构、约20万中学生。 高木学习平台AI Tutor的理念是个性化学习。它的智能算法首先建立在教师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再通过采集、学习学生行为数据不断演进。就像一位人类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一样,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的AI Tutor也会越来越“聪明”。当学生在平台上训练时,AI Tutor可自动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来确定其知识能力边界,从而规划个性化的训练路径。 高木学习平台的一大特点是将学习心理学应用到个性化学习算法中,这样做的效果是,算法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学习内容、节奏和难易度。学生完成练习后,平台会给出实时反馈,将学生取得的进步、成就进行可视化展示,从而增加学生的正面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高木学习平台的另一个特点是,提分效果明显。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在90年代就兴起,但迟迟没有普及,主要是效果无法保障。为此,在产品研发出来后,高木学习做了一项试验,它在多个省份、不同中学中选取65个班级,共计3000名学生来使用高木学习平台。结果表明,90%的学生年级排名平均进步约100名。刘瞻透露,这里面有些年级只有三四百人,所以,“进步100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效果明显的前提下,今年,高木学习也得以快速商业化。 高木学习的主要盈利模式类似于SaaS,以向公立学校和培训机构销售产品获得营收,其中,公立学校客户数占比80%。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面向 B 端尤其是公立学校的产品,容易遇到变现天花板、用户数爆发不如C端等问题。对此,刘瞻回应,目前高木学习面向的群体是初中生,他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时间、心理上都被限制在学校日程中,因此,要想获客就得先接上学校。而先进入学校也有一个好处:进入学校能让更多的使用者来为平台增加学习行为数据,从而为机器学习提供必要的材料。 随着产品和品牌的成熟,高木学习逐渐在学校之外拓宽市场。今年暑假,高木学习联合卓越教育等培训机构推出了AI双师辅导班,以构建常态化使用场景,完善服务闭环。这些班级在原来教师授课的基础上,加入“AI老师”课时,替代25%的教师课时。此举为教师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效果。据刘瞻介绍,AI双师班的续班率高达90%,为培训机构增加了约30%的利润,高木学习收取10%-15%的分成。 本轮融资后,高木学习准备将业务扩展至不同年级、科目和一些职业考试。目前,高木学习已在着手研发初中物理和化学,此后还将推出面向小学和大学的个性化学习产品。刘瞻透露,开发面向小学生的课程后,高木学习可更灵活地开展2C业务。“小学生升学压力比较小,课外时间充裕,我们可以灵活地对C端推广产品。” 据悉,高木学习的产品研发人员占团队的75%左右,核心成员曾供职于巴克莱投行、帝国理工数据科学研究院、国安数据挖掘实验室、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等。 来源:36氪,作者:黄雪姣。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投融资
    2017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