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勾网
    互联网招聘走向三足鼎立,该如何突出重围? 摘要: 猎聘网、拉勾网、智联卓聘在高端人才市场已取得暂时领先的地位,但是高端人才市场面临的诸多痛点,谁能一一解扣,势必是未来可以冲出重围的重要砝码。 近日,整个网络在线招聘市场都在流传着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先是猎聘网推出了声势浩大的“非凡雇主”活动,并邀请了百度、京东、海尔等多家明星企业,随后有关猎聘网的广告进而开始在北京多个地铁站漫天飞舞;不过拉勾网表示了极大的不服气,随即推出了“实力派-梦想升值季”的活动,并刷爆了整个朋友圈。猎聘与拉勾谁都不服谁,你争我抢,企图通过文字游戏来吸引众多用户以及媒体的注意。不可否认,这种砸钱炒作的行为对于平台的曝光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真的对于整个在线网络招聘的健康发展就好吗?   我们先站在这类招聘平台上的企业角度来看待广告宣传,在线招聘网站一方面帮助企业在招聘人才,但同时猎聘、拉勾的广告语又鼓励职场人士踊跃跳槽,让大家选择更好的工作。这样岂不是矛盾吗?一方面,让职场人士跳槽,企业失去了现有的员工;另一方面,企业失去了现有员工,然后又来借助这类招聘平台招聘人才。也就是说,在线招聘平台的这类广告宣传实际上是在让企业员工离职跳槽,然后又来赚企业的钱。   其次,我们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在线网络招聘平台鼓励求职者找到更好地工作,鼓励他们不断的跳槽,确实是让平台的招聘效率暂时提升了,但是对于求职者的人生规划就真的好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确实不假,但是对于很多在职人士来说,他们更多的需要是人生的积累和准确的定位,而不一定只是高工资、高职位。相反,倒是那些经常跳来跳去的员工,最后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公司的中低层岗位。一个职场人士每到一个新的公司,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如果换行业甚至还需要从头开始,这对于求职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对于平台自身而言,也不见得完全都是好事。从平台的短期发展来看,通过借助文字游戏的炒作,确实会给平台带来一定的宣传作用。但是任何企业做事情都会顾此失彼,这个地方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别的地方必然会有所减弱。在线招聘平台在广告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成本,在企业服务与求职者服务上必然会有所减弱,不重视服务而一味地追求广告炒作,对平台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招聘的重心不应该放在广告上,而是应该落实在服务上。如何改变现有的招聘服务格局、服务思路是在线网络招聘平台们真正需要去好好思考的。   高端招聘市场走向三足鼎立 高端人才市场正在成为各大招聘网站争夺的焦点,除去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这三大传统的招聘网站不算,高端人才市场当前也正在走向新的三足鼎立时代。   猎聘网凭借着占据市场先机获得了高端市场的地位:猎聘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进军高端市场,并试图打造一个连接企业雇主与猎头的平台,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猎聘网抓住了目前国内的猎头资源散乱、缺乏统一整合平台的市场痛点,并在高端人才市场迅速站稳了脚跟,占据了市场先机。   智联卓聘借助智联招聘的资源以及创新的模式得到了认可:智联卓聘是智联招聘针对中高端人才市场所推出的子品牌,它通过借助智联招聘的基础,整合覆盖到了40多个行业的优质资源。智联卓聘定位于月薪万元以上的职场精英人士,帮助他们找到与之匹配的职场岗位,而智联卓聘能够在短时间占据高端招聘市场三强,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因为专注,所以服务也更专业。   拉勾网得益于专注以及互联网兴起的大好时机迅速占领了高地:拉勾网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招聘,通过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同时赶上了国内互联网公司迅速发展,都急缺人才的大好时机。   高端人才市场是争夺重心,却痛点多多 对于求职者而言,找到一个匹配的工作是其人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不会缺人,但任何时候都缺人才,找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足见高端人才市场的重要性。但是当前的在线高端人才招聘市场却仍然存在着诸多痛点,阻碍着高端人才市场的发展。   痛点一:目前整个在线人才市场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各个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邮箱都不缺简历,却都缺适合企业自已的简历。这中间就反应了一个问题:简历有效匹配的问题。很多在线招聘平台都会给企业智能推送一些简历,可是他们只是注重数量,盲目收集很多无效甚至过时的简历推送给企业,以此来获取利润。   痛点二:高端人才的招聘,往往是通过猎头,朋友介绍等方式进行。大部分职场精英们,在选择平台的时候,除了职位的匹配性之外,更看重企业信息的准确程度以及与未来老板的契合度。因为,“职场社交”成为了网络招聘领域的“热词”。虽然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带着“职场社交”宣传口号的网站层出不穷,希望于此走出一条创新的职场招聘新模式。同时,随着linkedin的入华,也使得整个职场社交行业连同资本都再次热了起来。然而,一直以来,职场社交有一个致命的短板:他们并没有职场的招聘执照。这或许是很多网络招聘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痛点三:很多招聘网站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简历或者成功率,将不少职位虚拟化,过度包装,由此造成很多职场精英跳槽后,发现与之前的预期具有较大差距。同时,很多应聘者的简历也会出现包装过度的情况,造成到了新岗位后,与上级领导要求差距甚远,频频跳槽的情况。   总体看来,猎聘网、拉勾网、智联卓聘在高端人才市场已取得暂时领先的地位,但是高端人才市场面临的诸多痛点,谁能一一解扣,势必是未来可以冲出重围的重要砝码。如果只是一味地借助广告宣传、文字游戏等嘘头来炒作,而不去脚踏实地做好服务,最终市场格局定然会重新改写。   【作者介绍: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441737.html】
    拉勾网
    2015年09月28日
  • 拉勾网
    拉勾 VS 猎聘:在线招聘的不同玩法 招聘本是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最早的领域之一。但是,前期的招聘模式无论是从产品设计出发,还是从商业模式出发,都很难摆脱传统模式的阴影,只是“在线”这一形式不同而已。51job、智联招聘这些用互联网形式做招聘的公司正在成为互联网人眼中的“传统招聘网站”,而与此同时,来自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则正在从中开辟新的机会。无论是服务猎头的猎聘网、猎上网,还是要重新定义新规则的拉勾网等,互联网在用不同的方式尝试着对招聘这个行业的重新洗牌。   拉勾与猎聘,即是这轮洗牌中的中坚力量。去年3月底,依托3W咖啡创建的拉勾网拿到贝塔斯曼A轮500万美元投资,仅5个月后,拉勾网又宣布拿到了启明创投的2500万美元B轮融资。几乎与此同时,猎聘网更是拿到了惊人的C轮7000万美金。数字上的递增不得不让人嗅到了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狂热追捧,以及拉勾和猎聘这两支新兴力量。   不过,了解招聘行业的都知道,这两个“新秀”却也是一对难解的“冤家”。去年3月,拉勾网在其官微发出声明,称其产品设计遭到猎聘网侵权,猎聘网部分页面的功能架构到设计等涉嫌抄袭拉勾。对此,猎聘网方面的UI设计师在微博中予以否认。之后,此事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北京地铁里,竟也同时出现了拉勾网和猎聘网的广告,颇有点“冤家路窄”的意味。当然,我不是判官,无权判定谁对谁错。今天,我们只来简单分析下这两个“冤家”在搅局招聘行业的过程中,有何不同?   1)用户定位不同 拉勾和猎聘虽然同属新兴招聘企业,但双方对于用户定位却有很大不同。   拉勾网的诞生和3W 咖啡有很大关系。开业于2011年的3W 咖啡对自己的定位是互联网人士的线下聚集地,正如它的slogan所说“这就是互联网的圈子”。而在圈子里,有聚集自然就会有流动。当流动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时,几个人便萌生了做招聘的想法。   因为圈子伴随而来的关系,拉勾网便想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只服务于互联网职场人。不仅包括招聘服务,还包括职业规划等。拉勾网想通过垂直于互联网这一细分行业,再用相对精细化的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目的则都是取代位于行业中低端位置的猎头。   与拉勾专注垂直细分领域不同,猎聘网是一个服务于全行业的招聘平台。不过,其将网络招聘与传统的猎头模式结合,只服务于中高端人才。   猎聘网CEO戴科彬认为,不同层次的人对于招聘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传统招聘网站大多数是在做广告,或者说是个信息发布平台,但是最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互联网也在配搭服务,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是仅仅通过信息互通赚钱,而是要用服务赚取更大的利润。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也正在通过网络获取更好的服务。所以,基于这个逻辑,猎聘网从全行业出发,主打“精英人士”。   拉勾网CEO马德龙则直接把猎聘的服务模式,和智联、51JOB一起归到了“传统招聘企业”的行列。马德龙认为,猎聘和智联、51job一样,只是延伸了招聘行业的服务场景,却并没有提升服务品质。拉勾认为,未来招聘行业服务的提升,必然体现在对用户职业发展规划的有效帮助上,但做全行业的招聘企业,是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帮助的。因为你不可能什么行业都了解。   当然,不能说拉勾和猎聘的定位谁对谁错。另一个角度而言,拉勾做的是垂直深耕,猎聘做的是横向细分。   2)产品思路不同 产品设计层面,拉勾网和猎聘网的思路有所不同。   拉勾网因为服务互联网职场人,所以其也将网站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运作。在拉勾网的产品设计上,针对用户体验细节,不断优化。比如,我们公司作为招聘方,在拉钩上可以直接写面面,而不用写北京面面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主页,除了有详细的职位需求和公司介绍,还有创始人简介、微博地址、接受过的媒体采访也会被一并呈现。具体的职位之外,用户还能按照企业的融资阶段进行筛选,并附有投资机构信息。   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企业,工资高福利好之外,每家企业还可以用更加立体化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而上文中提到的各种背景因素,都可以拿来为企业背书,无论公司规模的大小。   而猎聘网则不同,戴科彬认为,猎聘本身并不是对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做出了颠覆式的改变,而是在诸多细节方面对原有模式进行了改造和优化,以适应中高端人群的需求。   3)商业模式不同 在商业模式思维上,拉勾网和猎聘网有一个共通之处,即招聘网站不是仅仅通过信息互通赚钱,而是要用服务赚取更大的利润。但是,操作模式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虎嗅网曾经对猎聘网的商业模式做过详细分析:   猎聘网上有三种用户:猎头、人才和企业。目前营收主要来源于B(企业方)、C(求职者)两方面,而猎头免费。   针对B(企业方)的收费模式,有职位发布、简历下载、雇主品牌(广告),根据服务内容、周期(月度、季度、半年、一年)组合推出了不同的套餐。   针对C(求职者),猎聘网推出了增值服务收费,比如简历置顶、群发简历、可以主动电话、私信联系猎头、HR等,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等4钟套餐。   针对H(猎头),猎聘网是免费的。因为猎头为企业猎聘中高端职位,猎聘网主打猎头,很清晰表达了针对中高端候选人定位。猎头的特殊身份、猎头带来的中高端职位,自然会吸引中高端人群的到来,快速完善猎聘网人才的数据库,然后通过人才数据库从B(企业)变现。效果和电影请偶像大牌明星,吸引眼球、扩大观影群体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猎聘等其他招聘公司有所不同的是,拉勾网的商业模式更加互联网化。在招聘环节,其不会向企业和用户收费,而如果企业在拉勾成功招聘到求职者,将会向企业收取月工资20%左右的服务费,而求职者则完全免费。   这种向企业收费(结果导向)、向个人服务(免费体验)的逻辑,无疑更大胆。   4)品牌打法不用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融资和高估值,这肯定和其善于品牌造势和营销传播有关。拉勾和猎聘作为出身互联网的招聘企业,在品牌造势和营销传播方面也是高手。   但是,二者的打法却有很大不同。猎聘网无论是从广告还是品牌公关的角度,喜欢高举高打。相信大部分人了解猎聘网都是从其在楼宇与地铁里大力猛推过的广告而来的。不可否认,打品牌,正是宝洁出身的戴科彬擅长的。   而拉勾网则不一样,在品牌宣传层面,它则更贴近用户群体——互联网从业者。所以,我相信大部分人了解拉勾网基本都是从各大科技媒体的banner广告而来的。而且,这次的拉勾地铁广告,也是第一次。有意思的是,广告语简单直接——“互联网人换工作,上拉勾网,不解释”。   所以,总结而言,在品牌打法层面,猎聘选择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拉勾选择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   作者微信公众号:书客(ID:shukewenzhai),个人微信:lulingzicu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拉勾网
    2015年04月11日
  • 拉勾网
    模式之争:拉勾凭什么PK智联招聘们? 每个人,都在为衣食住行打拼,而打拼的基础,就是需要一份好的工作,中国十三亿人口,除去儿童和老年人,15岁以上的潜在的工作人群,约有10亿,平均中国3000多县市而言,每个地区均需要数十万的工作机会,而中国的网民基数则早已超过5.9亿,中国约有44%的人在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份工作机会,不管是对于坐在写字楼的白领,还是在工厂手拿套筒扳手守着台架的蓝领,都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也给中国孕育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在线招聘行业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预估,2014年在线招聘市场整体营收将为39.2亿元。在这片市场里面,呈现四股力量:以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为代表的偏传统模式的招聘网站,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信息结合者,以猎聘网、拉勾网为代表的垂直网站,第四股力量则来自于各个区域类的地方型招聘网站。   风起:新模式迅速崛起 老模式命运多舛 过去,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不断上演“三国演义”,目前这些老前辈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前程无忧自2004年上市起,一直保持盈利;智联招聘经过垂死挣扎,终于在2011年实现盈利,中华英才网命运较坎坷。   上市曾经是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最终目标,中国第一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华网却在去年已经被卖掉,取名中华英才网的招聘网站经营多年后,正在做最后的资本搏斗:去年下半年获得2.5亿人民币的注资,作为老牌竞争对手的智联招聘,则是进行了17年的长跑之后,在2014年上市,这也距离他扭亏为盈的三年之后。   时间,是互联网公司试错的最大障碍,在尚未得到喘息之际,以创业主题咖啡馆闻名的3Wcoffee,也推出了自己的招聘垂直平台:拉勾网,旨在建立互联网企业与人才之间更加便捷的通路,并且迅速拿到启明创投领投,贝塔斯曼和华兴资本跟投的2500万美金融资,整体估值超过1亿美金,让业内惊诧,短短几个月极速的发展变化,让拉勾网成为在线招聘市场新贵。   至此,以智联招聘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面对新一轮的互联网风口之际,与新垂直模式的拉勾网形成明显沟壑,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必然。   趋势:大而全与小而美 在美国,传统招聘网站Monster正在面临新模式Dice的挑战,Dice是一家垂直于IT行业的招聘网站,这正与目前拉勾网的模式接近。Dice上市后,流量是Monster流量的二三十分之一,收入做到了Monster的四分之一,净利润和Monster一样多。Monster的利润率只有5%;而Dice利润率有20%。   简历库是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核心,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最直接通路,曾几何时,传统在线招聘网站提供的建立模板可以直接生成,招聘单位可以通过搜索、标签选择等方式迅速找到目标的简历,进行人才的面试通知。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假简历、跨行业重复投递等现象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但这个数据库的精准度和筛选规则依旧陈旧,在运营初级阶段,用人单位可以迅速找到匹配的简历进行招聘流程,实际上现在来看,这也成为负担,庞大的数据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臃肿外衣,招聘者与求职者的体验会受到影响,招聘效率大为降低。   从Dice和Monster的收入差距来看,大而全的模式,利用蚂蚁雄兵的方式,以接近中国互联网最早期的分类信息服务手法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大量的虚假信息存在于B端与C端,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而当下招聘者更愿意直接为效果付费,小而美的拉勾网模式在信息透明度以及针对C端的服务显著提高了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成本,服务价值更高。   服务:差异化与深度 传统模式的危机 从智联招聘14年财报分析,Q1总营收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网络招聘营收为2.036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的80%。而4198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智联招聘不仅对企业收费,对求职者也收费。一方面,求职者付费的比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即使他们付费,也未必能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   一方面,B端用户付费希望获得更加精准的效果,而C端用户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实际上,这种服务本来应该是平台提供的正常结果,但现实来看,简单的简历投递与审阅,极大的考验着一个最不可控的因素:人治。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需要有极其专业的招聘经验,并且具备自身行业的专业知识,能从万千简历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但万一人力资源部门招聘者的专业度不够,很有可能就找不到精准目标人才,并且转化效率一直成为传统招聘方式的诟病。大流量的转化,无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利用和拓展利用,流量的批发方式造成浪费。   智联招聘对于高端用户的做法是开通了卓聘,但中间加了猎头的环节,加大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负担,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便捷以及成本的奖励。付费方式不一定代表精准,只不过将原本本该免费的午餐加价又卖了一遍,产品本身的价值并未提升,仅是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与之相比,拉勾网则通过信息匹配度给C端用户和B端用户匹配相应单位和简历推荐,因为只精细化于互联网行业,平台首先本身的互联网专业度决定了简历的精准度和推荐单位建议的权威性,所以双方的体验和用户转化效率与传统在线招聘要高,对于招聘人员的专业度要求相应降低,仅仅通过工具软件和平台对简历的自动筛选分析,精准匹配招聘人才,且按照结果付费的方式与猎头公司相近,也容易被单位认可,与传统在线招聘方式的笼统收费比较,更加透明公开,而对于求职者免费的方式也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相应降低了求职者负担。这样的方式,也完成了另外一种类似O2O的方式,属于创新。   用户的体验不佳造成了互联网行业招聘者更加青睐拉勾网,因为信息精准,简历价值高,用户习惯的改变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长尾效应难敌行业趋势 传统招聘行业被围剿 这两年一直火热的词汇,叫做互联网思维,旨在针对那些急需变革的传统行业从业人士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实际上,即使是面对运营多年的网站而言,也面临着各种变革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在变与不变之间,已经不是一堵墙,而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新手法和旧手法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智联招聘更加长尾效应,而拉勾网则侧重扁平化的精细化运营,重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体验。   最近拉勾网和智联招聘进行了广告大战,地铁有大量拉勾网广告出街,而智联招聘则在主要城市投放了媒体楼宇框架广告等硬广,拉勾网主打的跳槽节,而智联招聘则用传统广告手法,人物照加宣传语的方式。   从马德龙、许单单等人玩转3W咖啡可以看出,他们对如何积聚粉丝的互联网玩法非常在行,所以不管是互联网职场O2O项目“拉勾夜宴”,用轻松的“饭局”取代刻板的面试,还是通过公众号获取流量,这群年轻人对互联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拉勾网自然深植了互联网基因。这一点可以从页面偏绿色的设置看出来。智联招聘:相比拉勾网的轻松活泼,智联招聘显得老气横秋。   拉勾网正在用社交化的方式,快速的形成以互联网科技行业为核心的社群结构,在这个社群里面,找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交流方式和人脉拓展方式,各种新鲜的互联网语言和活动体现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试想你是愿意严肃的盯着电脑屏幕忐忑的投放简历,还是愿意快乐的和朋友玩耍过程中,就把招聘和求职的事儿都办了,还能找到行业内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传统互联网网站的运营模式被僵化,由于智联招聘涉及的行业较多,很难进行整体的社交化转型,过度严肃的交互方式和模式的老化,也是拦路虎,但船大难掉头。   美国Monster不断被Dice挤压,也同样是因为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转变,长尾效应的优势在于积聚的市场会很大,但是很难对于求职者的高薪需求,模糊化的服务方式与精细化的推荐方式对比,服务落伍,口碑下降必然给网站发展带来隐患,何况智联招聘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有拉勾网,还有同类的其他网站以及类似58同城、赶集网的后起之秀,差异化不够明显,如果没有更多的改变,市场的占有率会更加受到影响,直到完全被新产品以及新模式所替代,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变革的结果难以预料!   智联招聘的更多隐忧在于市场下沉深度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节白领跳槽调研》报告中显示,在12228份调查问卷中,47.8%的白领已经在春节前后更新了简历在找工作中,而有13.7%的白领已经办理了离职或新工作的入职手续。从城市白领跳槽目的地情况来看,跳槽到一线城市的白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新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分别上涨10%和13%。白领逃离一线城市,投入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怀抱的形势进一步显现,这也就意味着在线招聘市场正在急剧下沉。   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构建了分类信息壁垒的58同城的触角不断延伸,面对传统招聘方式,他们做了不断的改良,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的服务,比如一对一客服,提供数据分析以及简历推荐等等,对于传统单位招聘而言,同时招聘的将会是很多岗位,加上58同城不同品类行业影响力发挥的协同优势,将综合招聘尽量做的个性化,并且坚决只做线上,建立自身的“护城河”的数据壁垒。   从政府角度,尤其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地的就业率问题,也给创业者和求职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体现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并不是智联招聘的优势区域,从这一点来看,传统在线招聘方式并没有完全复制成功,三四线城市的在线招聘市场依旧存在且市场庞大,主要被区域互联网企业和政府所控制。   在数年前,对于人力资源招聘的限制还比较多,但近年来,各地的人才市场与互联网招聘方式的结合威力显现,比如江苏盐城,当地知名网站“鹤鸣亭”网的O2O招聘方式,年收入过千万,线下招聘交流活动因为过度火爆不得不进行交通管制,另外一家隶属广东省佛山市辖的区级社区网站高明论坛,仅仅招聘行业的收入高达数百万,安徽东部的滁州本地网站“E滁州”人才收入也数百万级别。中国除去一二线城市,类似这样的地方,全国尚有三千多,尤其是工业商业较发达区域,这类互联网招聘市场容量,几乎都是千万级的,综合来看,在线招聘市场巨大,但也凸显了本地属性和行业属性,加上近年来众多城市的用工荒屡见不鲜,即使不被区域互联网招聘方式取代,而类似58和赶集的分类信息方式造成的蚕食对于类似智联招聘的传统招聘模式的冲击也不容小窥。   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二线城市,智联招聘的份额被拉勾网、58同城等同业竞争对手侵袭,在三四线城市又无法与一些地头蛇抗衡,市场体量变大,但由于原有运营方式很难触及未来区域,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缩减。   拉勾网带给传统在线招聘的启示 按照拉勾网的商业规划,目前拉勾网只会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在线招聘业务,对于模式的拓展,也仅仅会放置于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线城市或者其他优质二线城市,从行业覆盖上会少于传统招聘网站。   当下的传统在线招聘还在维持按照投递简历和查看简历数量的方式收取招聘者的费用,而拉勾网选择的是按照效果,即入职为标志来收费,且收费标准仅有传统猎头公司的10%,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对于求职的体验则是限制用户投递简历的次数,不会出现海量投放不够精准的结果,所以转化率以及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移动端,拉勾网考虑当下用户投递简历的方式还是多以PC端为主,但移动端可能采取封装APP的方式存在,移动端现在以微信端为辅,当下不能简单的割裂为PC和移动化,而是应该基于用户如何产生好的体验去不断迭代自身产品。   整体来看,拉勾网模式是基于一个行业的深度挖掘,符合当下互联网对于精细化深度运营的要求,变革了行业的收费模式,由于比较重视自身效果,所以提供招聘者与求职者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当下具有互联网优势的城市极具优势,在未来看用人单位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互联网对于每个行业都有人才需求,所以这个细分行业的选择又能辐射其他行业,为更大发展埋下伏笔。   拉勾网不鼓励麻木的跳槽,更加建议求职者去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将人才的价值真正发挥到位,用招聘服务去拉升行业的水准,拉勾网成立的初衷是因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投递,由于创始人草根的生活经历,在大城市立足,更希望能在人生选择节点上,用互联网的方式给予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价值观与传统在线招聘行业靠信息收费的立意完全不同。   在当下,在线招聘不仅仅是简单的简历库的流转结果,而是面临着点对点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优质的服务体验,仅靠产品并不能解决,高度垂直的运营细节又自然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建立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如果智联招聘等传统在线网站依旧选择当下的方式去进行运营,无法进行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招聘以及求职者的配套服务,引以为傲的庞大数据库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在未来,对于传统招聘网站,有机会的应该是自身基于庞大数据库的数据搜集、筛选、分类、延伸应用的大数据方式,除了自身招聘行业之外,还会有其他行业的竞争机会,坚持和盲从可能仅仅是一线之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快速的转型提升会是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挑战。   (作者微信公众号:netmedi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本文由 王新宇V 授权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12266/1.html
    拉勾网
    2015年04月09日
  • 拉勾网
    应对跳槽季 创新型招聘网站频出奇招 // // //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跳槽旺季,不过从今年的行情来看,招聘网站对于跳槽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今年的招聘大战中,唱主角的无疑是猎聘网、拉勾网、周伯通这样的新型招聘网站。对于招聘网站而言,由于它们背后多了资本的推动,因此与传统招聘网站相比更加灵活,为了吸引眼球,它们也屡出奇招。   玩概念? 招聘网站新秀唱主角 虽然今年的春节时间较晚,但以往每年底的跳槽旺季却有提前来袭之势。从近日各大招聘网站的宣传造势来看,为了迎接年终跳槽季,各大招聘网站也是蛮拼的。   围绕着网络招聘这门生意,也诞生了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样的上市公司,另外还有各垂直招聘以及分类招聘等网站,每年底的跳槽旺季,各大招聘网站之间免不了会有一场混战,不过在今年的招聘大战中,表现抢眼的当属一些新兴网站了,如猎聘网、拉勾网、周伯通等,要么联合企业宣传造势,要么举办“招聘风暴周”,要么招聘送大礼等活动,反观一些传统招聘网站,除了例行公事般发布一些行业报告外鲜有亮点。   分析认为,不同招聘网站的不同玩法,归根结底还是与招聘网站本身的商业模式有关,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大多停留在卖广告位的阶段,而一些新型招聘网站为了吸引眼球,则必须通过制造事件来引人注意。   玩烧钱? 有钱就是任性 对比这些新型招聘网站便会发现,虽然成立时间比较短,但在过去的2014年里,它们大多是资本的宠儿,并大多获得巨额融资。例如,在2014年里,周伯通获得2800万元A轮融资,赶集网获得2亿美元融资,脉脉获2000万美元融资,拉勾网两轮共获3000万美元融资,猎上网获2000万美元融资,猎聘网获得7000万美元融资。   有钱了,这些招聘网站便任性起来,也开始玩起了烧钱游戏。其中,猎聘网抓住了春运难这个话题,推出了“年前签offer,送机票”活动,凡在2月6日前注册为猎聘网用户,并在“猎聘网IT精英offer月”活动中成功入职者,便可获得1月11日-2月28日国内经济舱单程机票一张。据猎聘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猎聘网共计划送出2015张机票,以单张机票1500元计算,仅送机票便花销300余万元。   另一家招聘网站猎上网,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招聘送补贴活动,不过它针对的主要是企业主,只要用户在猎上网发布招聘职位,便可获得5000元红包,该红包直接用来抵扣猎头费。据了解,猎上网此次补贴计划达千万元。   玩O2O? 垂直招聘机会多 不同于传统招聘网站上发布消息,然后等着企业通知应聘者面试,这些新型招聘网站开始把线上招聘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例如猎聘网联合极客公园举办年度“挪窝儿”大会,周伯通举办“双12”招聘节,拉勾网举办“招聘风暴周”以及“野心时代”招聘盛典等。   在拉勾网联合创始人鲍艾乐看来,招聘网站举办线下活动,用当前流行的互联网说法就是O2O,“它绝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线下招聘展,传统招聘展的负责人一般职业最高不过是人力总监,而且主要负责收简历,在我们举办的线下招聘展上,大多是公司创始人级别,能够当场拍板。另外,在展会上,还有很多互联网大佬前来助阵,也吸引了不少人气”。   据鲍艾乐介绍,拉勾网当前的线下活动正在走向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而去年底结束的互联网“招聘风暴周”所取得的成绩可谓令人侧目,共吸引了3300名企业、数十万人参与,单日简历投递量便突破7万。“我们不做大而全,只做互联网领域的垂直招聘。互联网行业一般都是薪酬保密的,我们要求招聘企业在职业上必须标注薪资,而且收到简历后无论意向与否7日内必须通知求职者,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谓是一大颠覆。”鲍艾乐表示。   来源: 北京商报   |   作者:李立勋
    拉勾网
    2015年01月21日
  • 拉勾网
    在线招聘开启新赛季,能否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左言/文 沉寂多年的在线招聘市场再受资本眷顾,以垂直和社交为卖点的“小而美”招聘网站强势崛起,它们能否撼动传统的泛招聘平台把持多年的王者地位,又是否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行业新生力量的异军突起和新一轮融资热潮的涌现,让在线招聘行业重新吹响了新赛季开启的号角。包括拉勾网、内推网和周伯通招聘在内的一批“小而美“的垂直在线招聘产品,凭借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化为工具搅乱着稳定多时的行业格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曾经的“老三大”地位面临挑战,尝试以差异化谋出路;而以赶集网为代表的跨界平台类招聘网站也加入了近身肉搏之中。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比赛规则的出台?       垂直正当红 一年内3次融资、估值1.5亿美元、B 轮融资 2500 万美元,拉勾网的这份创业成绩单让许多人艳羡不已。据腾讯科技报道,截至2014年8月15日,拉勾拥有注册用户近100万,总简历投递量超过了300万人次;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2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在拉勾发布招聘职位,有效职位达到12万。     拉勾锁定的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互联网行业,因此,与传统招聘网站视用人企业为“上帝”不同,它的核心用户是求职者。在“知乎”上解释能在短时间获得高估值和高融资的理由时,拉勾网CEO马德龙写道:“拉勾的第一核心是用户,不是企业。这是拉勾与所有平台的不同,所以拉勾获得了巨大的用户认同感。”     微信产品经理邹剑波在“知乎”上如此阐述自己对拉勾商业模式的理解:“拉勾网不管从思路和从产品上,完全是电商的思路,把岗位当成是商品。并且,是一个客单价高、佣金抽取高、顾客购物需求明确直接易分析、垂直口碑好、持续收入稳定又不烧钱、无库存物流等烂摊子事的电商。求职者可以在购买过程中,看到一个商家的融资阶段(经营情况)、公司信息、规模(月销量)、领域(经营类目)和关键服务(年终分红、股票期权),也可以看到岗位的职位诱惑、详细描述、价格(工资)。”所有这些设定,目标只有一个—提升用户体验,改变传统网站仅仅停留在用户导向的功能,并据此推动盈利模式从广告到按效果计费。     拉勾网所规划的盈利模式,既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传统招聘网站依靠发布招聘职位和展示广告来获得收入截然不同,也与其最初模仿对象、美国最大的IT和机械行业招聘网站Dice.com有所区别,虽然都是向用人企业收费,但2013财年,Dice.com高达88%的收入来自于企业为使用更为高端的定制化服务而交纳的年费。     垂直的切口似乎并不太难找,内推网、猎聘网还有100offer,都扎堆在了人才缺口较大的互联网行业,难点依然是如何打动用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主打高端人才招聘市场的猎聘网,把猎头顾问的模式搬上网,于2014年4月获得了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7000万美元C轮融资。其采取了同时向企业客户和用户两端收费的方式。根据猎聘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30日,猎聘网总注册用户超过1300万,专业猎头顾问总数逾10万,服务的企业近20万家。     社交化行不行? 同样走垂直路线的周伯通招聘,将受众进一步收窄为移动互联网,更强调自己的强社区属性。用其创始人冯涛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原话来说,“我们希望营造一个社区,虽然和豆瓣不太一样,但是同样是由一种氛围,而不是只是一个工具性的网站,而且用户在社区中沉淀下来的内容会形成我们的竞争壁垒”。     与从线下3W创业咖啡馆转为线上的拉勾网不同,周伯通招聘最早脱胎于豆瓣上最大的招聘小组“圈内招聘”,拥有超过 32 万活跃用户。如今,打开其网站,一眼就能看出页面布局和其他招聘网站的风格极为不同,而和豆瓣小组的类BBS形态则十分接近,充斥着大量“我们只要最牛B的前端工程师”和“期权激励,别错过移动互联网的下一座金矿!”等夺人眼球的帖子标题。甚至连专题走的也是“标题党”路线,包括了“阿里人跳槽专场”和“90后招90后”等,将社区文化的包装营销发挥到极致。     自2014年年初正式改版上线后,周伯通招聘的企业用户已经超过了6000家,上线半年发职位逾3万个,简历投总量近70万。今后,为了进一实现精准定位,其计划借由包括微信、QQ、微博和豆瓣在内的社交媒体,以安卓巴士为代表的专业论坛,以及36氪和虎嗅等行业媒体为三大媒介,推送招聘广告,吸引用户投简历,即而引来更多的用人企业。     正是托了对社区形态坚持的福,对网易新闻跟帖文化了如指掌的网易资本投资经理一眼就看到了其价值,让周伯通招聘在转型短短半年后就成功收获了2800万元的A轮融资。只是,社交招聘这条路在中国能否行得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小的质疑。     拉勾网一开始上线的想法就是做一款中国版的LinkedIn,但2013年4月产品上线运行不到一个月,创始团队就觉得这条路走不通,用户增长慢、“社交”不活跃,最终还是选择了主打“工具性”。     而业内人士对于LinkedIn领英在中国的前景,多数也持保留意见,原因多半是同一个:水土不服。马德龙在“知乎”上写道:“LinkedIn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最核心价值是职场的人脉关系,并非招聘服务,所以这个模式在持续地获取大量职场用户,他们之间建立联系获取价值。招聘作为商业化变现方式,属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但是在中国,这个商业模式几乎难以成立。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具有严重的功利主义。”     泛招聘平台的出路 无论是垂直,还是社交,这些新兴的在线招聘网站的诉求是一致的,既以更精准的信息提升个人和企业双方的效率,个人减少了广撒网的无用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筛选无效简历的精力。而这些恰恰正是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的软肋所在,传统招聘网站是否会就此走向没落?     从近几年美国三类在线招聘公司的股价走势中,或许能一窥它们各自的成长性。传统招聘信息发布平台Monster(MWW.NYSE)过去5年的股价下跌了70%;同期Dice.com母公司Dice Holdings(DHX.NSDQ)的股价小幅上扬30%—Dice Holdings旗下拥有多个招聘平台,除了IT、财经和医药等垂直类业务外,同时也拥有信息发布平台,是传统和垂直结合的典型;LinkedIn(LIKD.NYSE)在这三者中最晚登陆资本市场,但过去3年的股价增幅接近130%,同时期内Monster和Dice Holdings的股价均呈下跌之势,且Monster不出意外地垫底(图1)。再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传统与新兴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目了然(图2)。   在中国,除了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这些“小而美”招聘网站的迅速崛起之外,以58同城(WUBA.NYSE)和赶集网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平台依托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灵活的市场布局,定位于中低端人才招聘,快速发力在线招聘业务,成为另一支有力的竞争队伍。     新兴力量的不断涌现,无疑让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稳坐多年的第一梯队地位面临着无可避免的冲击。面对行业新趋势带来的挑战,智联招聘一方面更着力开发中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区域公司来强化自己在各个市场的实力。最新季报显示,2014年4月1日-6月30日,其单季独立用户访问量上涨了逾30%,超过了24万。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智联招聘还于2013年11月推出了定位高端的智卓招聘。不过,从整体来看,过去3年,其对人才测评业务、高端人才招聘业务、校园招聘业务进行了更多开发与投入,网络招聘服务的收入虽持续增长,但对集团的贡献则逐步走低,从2012财年的90%降至2014财年(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的84%。     比智联招聘早10年上市的前程无忧,采取的同样是以用户和流量换广告的商业模式,不过,过去3年中,其网络招聘服务的占比从62%逐步攀升到68%。与一众“小而美”的招聘网站相比,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在规模效应:行业涉及广泛、简历数量众多,并以此为基础持续获得广告收入和企业客户付费收入。但随着垂直网站的兴起和逐渐成长,市场被蚕食在所难免,Dice.com就大举抢占了原本属于Monster的IT和机械招聘市场份额。学习Dice Holding的做法,通过收购开辟自己的垂直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并通过技术开发向企业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可选项,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毕竟,招聘虽是刚性需求,但使用频率偏低,即便是抢手如IT人才,基本也要1-2年才使用一次,行业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新增用户而非既有用户。因此,在线招聘行业虽然目前依然快速膨胀,但成长空间有着天然的限制。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为30.8亿元,而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的收入就高达26.6亿元,刨去非网络业务的部分,占比高达64%。显然,留给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们的空间并不大,更何况它们自身还面临着如果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甚至出现泡沫破灭的考验。■
    拉勾网
    2014年10月20日
  • 拉勾网
    在线招聘:老一辈们太慢了,新人要催催他 中国网络招聘的三大拓荒者,在培育出一个具有强烈招聘需求和求职群体后的在线招聘市场之后,反而失去了原生动力,变得愈发不温不火起来。       缺乏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平台广告模式在现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迭代下显得格格不入,信息不对称造成供求双方的体验越来越差,用户需要一些新的产品形态。       资本热潮将看的见的产品炒了个遍,在线招聘也不例外。半年来,智联招聘赴美IPO、猎聘网、脉脉等相继融资,资本的眼球重新回到了这个行业。昨天(8月20日),拉勾网宣布B轮融资2500万美金。老一辈们太慢了,新人要催催他。       把选公司做成购物体验?   都在提互联网思维,都在提用户体验。但传统的在线招聘网站,掌控着职位与简历两个最核心的资源,构造信息不对称。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服务变成了广告位买卖的过程。       没有人不烦广告,但你的营收模式必须依赖广告,所以你必须造就一种集体焦虑的模式。雇主为了招到人不停买简历,求职者为了找到好工作疯狂投简历。这一定是用户体验上的违和。       失去平衡的东西,一定要让它慢下来,重新摆弄一下才好。       对于拉勾,它们的用户体验很棒,因为它们把电商的模式有选择的拷贝了过来。       从产品上来看,选择互联网这个目前正在蓬勃发展,从业人员持续增加的行业,容易打造口碑。       把岗位当成是商品。SKU不多,可以专注于技术、产品、市场等职位进行标准化。但是因为从业人员薪水普遍不低,所以佣金抽成高。       需求明确直接易分析、可以通过持续积累数据做出用户肖像。只需要持续投入按效果拉流量、收入稳定、又不会有库存物流这些烧钱的破事儿。       而电商的核心,就是用户的获取和留存。所以他们首要看重的就是求职者。       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最重要的无非是:快速、简单找到满意的工作。       快速:很快的粗略知道这个公司好在哪儿,这个职位能拿多少钱。投递简历能够迅速得到反馈,最好极速入职。     简单:能够迅速找到匹配适合自己的、而自动过滤不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       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用到符合自己心理诉求的产品,这就是拉勾要做的事情。       用户需要粘性么?   拉勾在移动端上一直在反潮流。       中国是一个先做朋友后做事的国家,这个事情对于招聘行业有好也有坏。好的是你可能会通过你的朋友帮你找工作或招人,坏的是你的生活和工作其实是分不开。       Linkedin,亦或者打着职场微信的脉脉,他们首要的核心逻辑是中国一定需要有专门的职场社交。找工作、找创业搭档、找生意伙伴甚至结交志趣相投的职场人,都需要一个特定的产品来承载。       招聘在用户端其实是一种低频需求,谁也不会有事没事跑去看两眼是不是有合适的岗位等着我,因此很难形成用户粘性。       但偏偏招聘行为在雇主端是高频需求,他们需要想办法了解用户的各种信息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合适,更可以降低沟通的成本或者投其所好的拿到这个人。       移动端产品在社交与用户粘性上有先天优势,所以无论是Linkedin还是脉脉,都希望你活跃活跃更活跃,通过拿到你的更多行为来进行精准匹配。       但拉勾其实不需要这些,明确的岗位导航和分类就是让你能够越快越好的找到工作,你不需要在这里停留太久,下次想换工作再来就好。       这就像谈恋爱与相亲。没目标的时候总要看尽千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要逼不得已相亲么,呵呵你懂得。       集团作战力量大?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       拉勾网是3W的子公司。而在3W旗下,还有着猎头、咖啡、传媒、孵化器和基金。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围绕互联网人群的变现。3W创始人许单单曾经这么说道。       “比如说一家公司拿了融资要招聘,首先我们的传媒公司可以做PR,拉勾网可以帮着招募普通员工,猎头公司可以帮忙招高管,大公司投资部会希望投项目,我们有孵化器和创业者资源,可以实现对接。最终每件事情都会扩大用户,并且基本上都是对准互联网公司来做的。”       所以我们看到,3W再利用各种方式试图搭建一个全产业链,拉勾仅仅是其中面向大多数求职者的一环。背靠干爹的他们,实际上有着不错的先天优势。       “拉勾是我们在3W咖啡店的基础上做起来的。看上去,我们做了几年的3W咖啡好像没有多大的收获,但实际上,在做拉勾网的时候,那些东西都补回来了。三年的时间,我觉得互联网行业至少有200、300万人知道3W咖啡,我们做拉勾时自然把3W咖啡能用的资源和积累的客户吸收进来。在拉勾网之前,Ella就已经在管我们的传媒公司了,传媒公司帮客户做各种公关服务,我们就把拉勾绑进去。总之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借助3W的平台做用户。”       拉勾在拿到钱以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盈利时间表,更没有资本方的压力。在产品经理出身的CEO马德龙看来,什么都没有拉勾的产品重要。       “拉勾就是做了好的产品,切了一个精准的垂直市场,我们做了对用户信息流转有利的服务,这就足以形成拉勾现在的口碑。”       招聘市场很大,传统模式一定难以为继。但是任何模式的产品,都需要抛弃原有的产品形态,走出“招聘网站”给用户造成的思维定式,方为上策。   【文章作者:刘铮】  
    拉勾网
    2014年08月21日
  • 拉勾网
    专注互联网行业招聘的拉勾网完成2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1.5亿美元 互联网行业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获得 2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领投方是上海启明创投,A 轮投资方贝塔斯曼跟投。消息人士称这轮融资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敲定。 拉勾网过去一年的蹿升可以用“长势喜人”四个字来形容。虽然只是 3W 咖啡创始人许单单无心插柳之作,但是拉勾上线四个月单日投递简历数就过千,上线八个月简历投递总量达到 60 万。目前在拉勾网投递的简历数量数量即将突破百万(投递 300 万次)。 除了互联网垂直领域的精准定位之外,拉勾网的快速成长可能要归功于产品的形态,一方面对互联网企业和岗位的细分增加了招聘双向的信息透明,另外一些方面是订阅服务、移动端绑定微信等加快了招聘的流程。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拉勾网对简历回复的强制规定以及和互联网明星企业的紧密合作也值得其他招聘网站借鉴的。 目前拉勾的团队已经有 60 多人,三分之二是技术和产品团队,三分之一是市场和服务人员。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现金流,未来收费的对象主要是招聘企业,收费模式是按照效果后付费。拉勾网称 B 轮拿到的钱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迅速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是目前垂直招聘最热闹的的行业,哪上班、内推网和拉勾网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未来的竞争可能比较激烈。所以拉勾网也暂时没有向其他领域扩张的打算,他们的公关总监杨继斌告诉36氪,“互联网领域的盘子已经够大了,而且会越来越大。” 【via:36氪】
    拉勾网
    2014年08月20日
  • 拉勾网
    拉勾网许单单:招聘做到最后其实是服务 在线招聘的垂直化正是其中一种,这里面既有垂直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拉勾网、内推网,也有逐渐聚焦于互联网创业公司、甚至细分职位的内聘网、快简历等。他们的逻辑大多相似:垂直于互联网这一细分行业,再用相对精细化的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目的则都是取代位于行业中低端位置的猎头。 拉勾网上线于2013年5月,也是垂直招聘网站中发展较快的一家。出身互联网又针对互联网,截止到6月底,拉勾网上传的简历数量达到了25万左右,而总的投递量也已经接近300万份。创业邦近日采访了拉勾网的董事长许单单,聊了聊他心中的垂直招聘。 三个月的“互联网版LinkedIn” 拉勾网的诞生和3W 咖啡有很大关系。开业于2011年的3W 咖啡对自己的定位是互联网人士的线下聚集地,正如它的slogan所说“这就是互联网的圈子”。而在圈子里,有聚集自然就会有流动。当流动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时,几个人便萌生了做招聘的想法。 同拉勾网一样,同类型的垂直招聘网站也大多都上线于2013年,许单单把这种情况归结于行业的契机:当行业本身的发展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基于这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服务才会逐渐完善。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在3W 咖啡营运的三年多时间,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和从业人数正在迅速增多,因而诞生了做垂直招聘的契机:首先已经有这么多的人在这里。 因为圈子伴随而来的关系,在刚开始,许单单和团队想做的是“互联网行业的 LinkedIn”。2013年2月,第一版的拉勾网上线,创始团队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线下关系向线上迁移的过程,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么做不成。 运营了3个月以后,团队发现用户增长很慢,上面的内容也基本都是空的。许单单后来总结原因,觉得还是和中国的本土文化有关:一方面,在国内,人们和工作有关的交流更多地还是侧重在线下,这就造成了在国内做职业社交,只有线上业务很难做好;而在另一方面,“做生意先做朋友”,用户并不习惯一到线上先谈生意。 2013年5月左右,“LinkedIn版”的拉勾网正式关闭,许单单和团队决定重新回到招聘本身,又上线了现在的拉勾网:由公司HR发布职位,求职者上传并投递简历,最终完成职位的供需匹配。 扁平化的人才流动 在北京3W咖啡外面的墙上,从二楼铺下来一张挺大的海报,上面是徐小平带着自己的经典笑容在为拉勾网代言。 能免费用投资人当自己公司的代言人,并且还挺有效,在许单单看来,这种做法或许只能在互联网行业适用,“因为互联网的人能够认可这些”。 同样的想法也体现在拉勾网的产品设计上:招聘方可以写PP租车而不是爱车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他们的产品比公司更有知名度;在招聘方的详情页,除了有详细的职位需求和公司介绍,创始人简介、微博地址、接受过的媒体采访也会被一并呈现;具体的职位之外,用户还能按照企业的融资阶段进行筛选,并附有投资机构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企业,工资高福利好之外,每家企业还可以用更加立体化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而上文中提到的各种背景因素,都可以拿来为企业背书,无论公司规模的大小。“小公司或许比大公司更有吸引力”,在许单单看来,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因为只有在互联网公司,求职者几年时间伴随一家创业公司成长所得到的,有可能远多于待在一家大公司。而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动更加扁平,从而给了小公司更多机会。 增加企业的魅力则是为了吸引更多的 C 端用户。在商业模式上,拉勾网的逻辑是向企业收费、向个人服务:通过好的用户体验和企业展示来吸引行业内的人才资源,再用收费的形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这和拉勾网对招聘双方的理解有关,许单单认为,在招聘的整个流程中,用户的体验相对感性,而企业则更能保持理性,因此相比较来说,C 端用户是更易于被好的用户体验打动的一方。再加上人才对互联网行业的重要性,拉勾网则愿意相信,有了用户之后,自然能吸引到企业作为客户。 干掉猎头 听起来拉勾网和传统招聘网站所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作为平台,来对接需求双方。但两者的收费模式却不一样,传统的招聘网站大多按年收费,而拉勾网则是按最后的效果收费,企业每招到一个人,抽其薪资的一定比例(一般为该职位一周左右的工资)付给拉勾网做佣金。 类似于猎头的收费模式,价格却远低于猎头公司。这也决定了拉勾网的定位其实是在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之间。在拉勾网上,主流的职位需求是面向那些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而这通常也是大量中低端猎头的生意。 因此在运营一开始,拉勾网就在屏蔽猎头,而是自己尝试用人性化的设计和互联网的技术来提供能够取代猎头的服务。 比如为了更好地吸引 C 端,职位和公司的吸引力之外,拉勾网也在让自己的体验足够友好。今年初,拉勾网上线了简历跟踪功能。有点像快递的跟踪服务,用户在投递简历之后,可以收到它的最新动态提醒:是否被HR查看、有无面试消息、还是直接被拒绝。 在基础的职位信息对接之外,拉勾网还更看中 C 端用户发展的长远性,“比如结合了用户的特点、喜好之后,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算法出来,告诉他综合起来可能会更加适合什么类型的职位”,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许单单看来,这样的价值更能体现在长期的发展中。 在刚开始做招聘的时候,许单单说自己经常担心:“对接需求双方听起来很简单,而互联网公司里许多都能对接双方。就经常想知乎会不会做招聘?你们媒体会不会做招聘?” 但在自己做了一年之后许单单逐渐想明白了,在求职招聘需求对接的背后其实是服务,流量和人际关系之外,如何更长期地服务好双方才是招聘更深层次的价值,也正是垂直招聘试图从传统招聘网站中挖到的新机会。 【文章来源:快鲤鱼】
    拉勾网
    2014年07月08日
  • 拉勾网
    变天?在线招聘走向哪里?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总是以一种浪潮的形式出现,不断颠覆着那些传统的东西,而似乎在教育之后,这一次轮到了在线招聘。     且不说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年初将重心转移到招聘之上,放言两年内实现 15 亿营收。单是从三月底依托 3W 咖啡创建的拉勾网拿到贝塔斯曼 A 轮 500 万投资,到4月初猎上网的千万美元融资,再到猎聘网有些惊人的C轮7000万美金,数字上的递增已然让人嗅到了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狂热追捧。     而也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在线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在 5 月 6 日发布招股书,宣布赴美 IPO;上市十年的行业老大前程无忧随后也在 8 日拿出了一份盈利 1910 万美元的财报,似乎是在向挑战者们隔空喊话。     大概是互联网的发展实在是太过迅速,以至于连其内部都已经隐隐分化出了传统与新锐,这样一种变化似乎又有些无关于技术本身,而是一种商业模式之上的颠覆与重构。     奠基者的迟疑与坚守   在经历了多年的推广投入之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平台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用户的平台转移成本也正在逐渐抬升,而稳定的大用户规模对他们来说则意味着较高的广告收入和更多的付费用户。这一点从智联招聘公开的招股书中不难看出,“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的上半财年,智联招聘净营收为人民币 4.892 亿元,其中,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 3.980 亿元人民币。智联招聘是基于在其平台上发布招聘职位和展示广告,以及在其数据库下载完整简历的数量来获取营收”。     以流量换广告,从大基数用户中争取小比例付费用户,这样一种基于规模和流量的商业模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无比稳定,且具有高利润率。而近十年来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则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人口红利,让其始终保持一种高速增长,正如雷军那句话说得一样,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犯错最少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就这样成为了在线招聘市场中那两头幸运猪。     从估股网的数据图来看,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为前程无忧带来的是获取新用户的边际成本急剧降低,市场推广成本下降,利润率上升并稳定在高位。可以说,倘若没有那些挑战者们的搅局,刚刚脱身广告战没多久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本该进入一个稳定的收获期。     但是对于一个处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稳定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低价吸收流量,高价卖给招聘方的方式带来的高额利润反而成了阻碍两家公司创新的最大障碍。     此间种种问题吴澍曾在其文章《在线招聘,过去错哪了》中归结为了三点:把招聘做成了广告,而非服务;产品粘性差,用户重复访问度低;对平台没有认同感。《在线招聘,过去错哪了》我们网站也曾转载过,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7     而究其更根本的问题则是,在这样一个原本应是连接双方需求,实现信息高效对接的平台上,在线招聘网站们紧紧卡住了双方的接触点,设置种种收费关卡,使得这样一种对接反而变得更加低效。用户投出去的简历迟迟得不到反馈,HR 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简历,双方的用户体验都出现了偏差,在线招聘网站也最终彻彻底底沦为了一桩生意,而非当初奠基者们的那些互联网理想。     任何一种阻碍信息自由流动的行为或许其本身就是一种反互联网行为,自然也就更容易受到互联网式的颠覆。     但随着竞争者的进入和网民规模增长的放缓,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们的人口红利已然不复存在,虽然其现有的市场规模足以让其保持一段时间的高营收和足够的现金储备,但是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浴缸水量模型之中,倘若拿不出有效的反击,未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或许对于这门十几年的生意来说,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跨界者的边缘与创新   对于前程无忧们来说,拉勾、猎聘带来的可能只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潜在风险的恐惧,真正业务上的压力或许更多的来自于赶集、58 这样的跨界者。     要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都一直保持着金字塔状的社会结构,互联网市场的整体下沉并不是新鲜事了。而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商业模式本身是对规模极度渴求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向下扩张自己的市场规模是其打破增长天花板的最好方式。但很显然,前程无忧们似乎离这些传统意义上归为屌丝的用户们越来越远了。     一切正如前不久去世的诺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描述的那样,中国式的创新更多的是来自于边缘性创新的爆发,这一点在招聘市场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在此之前,保安、服务员、小工这样的工作显然不是在线招聘的主流,因为他们的受众互联网化的程度并不高。而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以广告展示为主的商业模式中,同样也没有为招聘这些职位的中小企业留下位置,毕竟没有谁会为了招聘一个保安而大动干戈地去花几千甚至上万在招聘网站上买首页 Banner。     但是移动互联网却改变了这样一种局面,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者开始接触到网络,从互联网获取免费的高价值服务的意识逐渐增强,而赶集、58 这样的跨界者也开始努力地将这些人从边缘拉入在线招聘的市场当中,并根据现实情况对在线招聘本身的做出修正。     很多这个市场上的产品都用了一些在互联网思维者看来很 Low 的媒介,比如赶集在求职橄榄树中用的短信。因为在发布求职信息之后,很多基层工作者们可能就此“断网”了,短信、电话这些离线的方式反而成了更有效的工具,毕竟很多人都不会 24 小时开着流量为移动公司“添砖加瓦”。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讲,分类信息网站们显然更善于将需求和信息进行匹配,而非像前程无忧们那样卖完广告就万事大吉,让客户和用户自行“连连看”去。     而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的商业模式或许又还是离我们更熟悉的互联网思维有些距离,不过是从门户网站式的广告展示进化到了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除了赶集那 180% 的规模增速以外,似乎商业模式上也很难刺激到市场的兴奋点。     当然,抑或许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早已让我们过度兴奋,至少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基层劳动者市场面前,天花板还远得很,仅仅是用户增长带来的网络效应红利就足以捧起一家数十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了。     创新者的热度与前途   在这样一个被互联网思维过度消费的时代里,像拉勾、猎聘这样的创业者有了更多的足以让资本追捧的筹码,哪怕他们还并没有拿出足够好看的事实和数据,但是 so what?     当拉勾拿出它那像亚马逊卖百货一样的页面来时,似乎一切就足够了,因为它的重心已然和前程无忧们有了很大区别,它正在将生意重新变成一种服务,而服务的对象则是求职者。作为创业者,他们或许要比那些大公司更懂得求职者的需求痛点在哪里,尽管大公司们其实也明白,但是却不会为这些自己去革自己的命。     创业者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完备的商业模式,但最大的优势恰恰也是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不必受到那么多限制。     许单单最喜欢拿出来讲的例子或许就是 monster 的例子了,这家昔日的在线招聘巨头如今早已是日薄西山,它曾经投资过的中华英才网也险些成为了它的陪葬品。不可否认,这些新在线招聘网站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组合拳确实让前程无忧们感到不安,但是却并没有伤到他们的根骨。     要知道,Monster 在美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 LinkedIn 的崛起,但是在中国显然还没有哪一家在线招聘网站和社交平台会有成为 LinkedIn 的趋势,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商业社交显然还有点远,或许微信朋友圈里乙方给甲方点赞就已经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商业社交了。     如何找到一个既能让用户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匹配的方式,又避免通过为这种信息匹配设障碍获利的商业模式或许才是拉勾、猎聘这些创新者们真正需要研究的。大数据、多维度的信息配对说起来很容易,但人并非一件标明了原料、配料、添加剂的产品,职位需求尚可标签化,个人条件却不能同样地进行数据化。倘若像猎聘、猎上一样靠人主观地评价,又很容易带来像传统招聘网站一样的低效率,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虽好,但对创新者们来说,或许真的要小心像“革过一命”阿 Q 一般只知皮毛,却未达实质,毕竟招聘做的仍是一门连接人与人的生意。这也正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最大的优势所在,他们十几年对一个领域的坚持,使得他们太了解这个行业了,尽管这也正是束缚他们的地方。     电影《沉默的羔羊》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贪婪起于每日所见”,放在商业上一样适用,大多数的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身边的那几个竞争对手身上,都不会嫉恨那些远处的公司。就如同前程无忧这十几年中将精力都放在了击败智联招聘、中华英才这些对手上,却不曾想过面临如今这样的挑战。对了,好像 LinkedIn 也来中国了,前不久的 GMIC 上他们第一次公开亮相,名字叫领英。     2014,在线招聘或许变局已至。     作者简介:本文来自是 36氪特约作者 @流光逐云(微信公众号:liuguangzhuyun或流光逐云),非职业IT吐槽者,热衷新媒体,喜欢研究一些大一点的公司,对电商也感兴趣。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流光逐云]  
    拉勾网
    2014年05月09日
  • 拉勾网
    拉勾网:作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招聘网站悄然崛起 2014年,刚工作了一年的IT男马荃碰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天花板。在一系列的公司人事调整中,他被挤到了公司边缘部门,在“光杆司令”手下做一名“小兵”,前途可想而知。相信如果马斯洛还活着,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当下年轻人心中关于安全的焦虑,买房、买车、结婚、生娃,越来越多的诉求,越来越高的眼界,太多人的命运被绑架在一份工作上……   不一样的用户体验  找工作也可以很“爽“ 投递简历绝对是个苦差事。浏览大多数求职网站的感觉有点像在公园门口玩套圈游戏,乱七八糟的陈列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好标的。抛出一份简历,有可能石沉大海,从此杳无音讯;也有可能被莫名的猎头拿到,推荐不相干的职位。幸运的是,马荃在拉勾网上投递了几份简历,3天内,随着“叮”、“叮”声反复响起,微信传来了“您投递A公司的简历已经被HR查看”,“您的简历已被A公司通过,对方会联系你面试”等提醒消息。马荃拿到了阿里巴巴、乐视、新浪、金山等企业的面试机会,最后顺利入职阿里巴巴。 拉勾网是一家互联网领域的垂直招聘网站,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企业入驻,累计处理了100万次简历投递,最近企业刚获得贝塔斯曼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从2013年7月产品正式上线以来,还不到8个月时间。 “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时代、圈子和努力。这些拉勾网都有。”拉勾网CEO马德龙说起话来语速偏快,笑起来很欢乐,是个典型的有态度、有个性的“80后”。在马德龙看来,努力不用说,20来人的拉勾团队,每天早9点到晚9点的高效工作是公司飞速发展的基础。另外,互联网领域的垂直招聘创业者还身处在一个难得的好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未来不仅互联网公司需要,传统行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也会增加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聊到拉勾网依托的平台“3W咖啡”,马德龙更是无比骄傲。2011年,咖啡馆由徐小平、沈南鹏等100名互联网业界资深影响力人士众筹建成,之后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重要交流平台。“拉勾网的宣传成本很低,凭借3W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为拉勾网热启动。” 找工作是刚性需求,根据艾瑞网最新数据,2014年招聘市场约为45亿元,增长率约为28%。而赶集网CEO杨浩涌更是大胆预测,中基层人才招聘的市场份额至少是2000亿元。 目前,找工作的综合体验很差,这为后进者提供了机会。“我们做网站想要重新确立行业规则。网站目的是要服务好每个求职者,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对企业很强势。”马德龙告诉记者,在拉勾网去年12月22日至24日推出的“极速入职”活动中,业内某知名公司因为不遵循“规则”,没在一天之内回复完所有求职者,直接被拉勾网下架。在3天活动里,10家企业HR加班加点,一共处理了5000个求职要求。活动之后,拉勾网用户数直接加倍。 除了回复迅速以外,拉勾网试图在很多细节上做到差异化。比如,页面简洁、大方,没有不停弹跳的企业广告信息;分类细致,职位按照“技术、产品、设计、运营、市场与销售”等进行陈列,“技术”类职位下的“移动开发”项下又有“HTML5”、“Android”、“iOS”和“WP”4种细分。比如严格把关,不让企业以外的任何猎头进入招聘市场。同时,加强透明度,每个招聘岗位都附注有准确的薪酬水平。和大多数试图颠覆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创业者一样,拉勾网强调将用户体验摆在第一位。   招聘市场硝烟弥漫  智联51job转型乏力 在Web1.0时代,中华英才、智联招聘、51job曾经牢牢占据中低端人才招聘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如今风光不再。2008年上市失败后,中华英才被Monster收购,之后又被爱尔兰网络招聘公司尚龙集团接盘,几经国际化模式改造后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仍然“水土不服”,市场份额急速收缩。智联招聘从2008年获得第5轮融资之后便再没有风投跟进,2010年、2011年和2013年赴美上市未果,公司随后陷入了尴尬境地。3家中活得最舒服要算51job,2004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后风光一时。但从公司2013年年报来看,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跌至6.5%,由于经济不景气、雇主盈利下降引发网络招聘服务显现出疲软状态。 业内人士王辛认为,在传统招聘网站上,公司广告和虚假信息泛滥,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更降低了匹配效率。 于是,在web2.0时代,新一批的颠覆者应运而生。猎聘网、人人猎头、拉勾网,甚至连“兼职”招聘业务的赶集网和国外著名社交求职网站LinkedIn都来搅局。 LinkedIn是美国社交求职网站中的明星,2003年成立,2011年纽交所上市,2013年全球用户超过2.7亿。今年初,公司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求职网站Bright。这对LinkedIn来说如虎添翼,未来公司除了拥有个人和公司职业重要信息外,还将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重要“利器”。Bright服务的“绝杀技”是根据个人简历与不同职位的匹配情况给予“匹配分数”,大大提高求职效率。3月6日LinkedIn中文网站“领英”正式开放注册,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似乎即将上演。 2014年,注定是互联网招聘领域“战事焦灼”的一年。为了争抢客户或争抢猎头入驻,创业者们各显其能。有的“砸”广告,去年以来,猎聘网广告充斥在一线城市各大购物中心、商务写字楼宇、地下停车场和地铁,洗脑式地向潜在顾客传输一个观点:“找猎头,上猎聘”。有的玩创意,在人人猎头网站上,突出“众包”概念,公司需求岗位信息都以明价悬赏方式呈现,只要手中有人才资源,人人都能体验一次当“猎头”的乐趣。 3月29日,拉勾网创始人之一鲍艾乐在微信圈发出消息,强烈声讨猎聘网无底线抄袭。文中说,猎聘网不仅在去年底照搬拉勾网“极速入职——24小时反馈面试”活动方式,今年以来又从品牌名称、公司注册名绑定、创始人展示设计、公司标签等UI(用户界面)内容进行全方位抄袭。要求猎聘网删除抄袭页面并公开致歉。尽管猎聘网方面并没有对此回应,旁观者还是嗅到了其中的“火药味”。 王辛表示,互联网公司间相互抄袭的“狗血”剧情已经不新鲜,公司在声讨的过程中更应认清行业壁垒不高的现状。“创意容易创新难,且行且努力。”王辛笑侃。 来源: 经济日报    记者:郭文鹃
    拉勾网
    2014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