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微信
    钉钉、企业微信等9款协同办公产品互相厮杀,你赌谁赢? O2O企业的倒闭潮助长了企业服务的发展,在2C市场的短暂失意后,投资人将眼光聚焦在了慢工出细活的2B领域。云服务、大数据成为创业者口中的香饽饽,这样仿佛便可以显得自己更加高级。   其中,在复杂庞大的企业服务市场,基于SaaS的企业不断诞生,将行业变得更加细分与多样化。协同办公是SaaS创业的一大热点,目前该领域已经杀入了不少玩家,不乏BAT、硅谷背景的优秀创业者。   日前,纷享逍客拿到最新一轮融资,并宣布将转型协同办公的消息,令该领域国内的创业者再次沸腾。虽然看好看衰之声参差不齐,但也足以令协同办公再次受到业界关注 。   除此之外,还有阿里重金打造的钉钉,“广告门”、“道歉门”各种炒作;企业微信的讨论之声也不绝于耳......看起来他们做的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仔细对比,发现他们的思路完全不同。   虎嗅把它们分为四大类:聚合类、产品类、产品+技术类、技术类。   一、以钉钉、企业微信、云之家为代表的聚合类——“引进来” 先来说说聚合类。协同办公主要包括通讯录、即时通讯(会议、通话、文字沟通)、文档共享、视频、邮件查收等几大功能。在这一类里面,每款产品的应用以聚合为主,自己开发部分应用。用云之家CEO田荣举的话来说就是,“将优质的内容全部引进来。”   虎嗅曾经采访过云之家,这个老牌传统厂商金蝶旗下的产品,在与用友打了几十年的仗后终于各安一处的时候,发现SaaS出来了,又得开始新一轮的大战。此前的大战用友明显处于上风,金蝶则落了声位。   此次金蝶似乎想要凭借SaaS之战翻身,于时间上,金蝶在2013年正式推出云之家,成为独立子公司。于内容上,一方面依托于自身的财务管理等基础,一方面又将自己不擅长的,比如即时通讯、视频这种自己不擅长的功能引进来。   此类产品的一大优势就是将优质功能聚合在一个产品内,是一个开放平台,提高了产品本身的质量。既然是聚合多家的产品,但也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聚合的内容更好的衔接起来,增强产品本身的流畅性,毕竟不是自己亲自开发,对于每个环节的把控、具体功能的整合可能会做不到位。   二、以纷享逍客为代表的产品类——“自给自足” 在这一类别里面,包括APP的开发与运营,以及APP内的所有功能产品全部都是自己做。纷享逍客是其典型代表企业,产品内的每一个主要功能都是依靠自己的技术团队研发。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纷享逍客的经历。由移动销售管理平台转型为一站式移动办公平台,推出免费基础办公版平台,并继续在销售领域深耕,推出 CRM 全新版。另外,产品面向企业采用免费+增值服务的策略。   这类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功能依靠自己研发,能够保证整个应用流程的流畅性,每个应用之间衔接的较好。但是可想而知,全部依靠技术,只服务自身APP,这类产品无疑会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纷享逍客联合创始人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未来开放肯定是趋势,但是一定不是公开开放,一定是有限制的,比如合作伙伴这种的定向开放。但是纷享现在技术不够成熟,我们还是先把技术方面做扎实了,未来再考虑开放的问题。”   三、以Moxtra、班聊为代表的产品+技术类——“自给自足也出口” 在这一类中,就是既自己做产品,同时还将产品功能开发技术做成SDK,同类企业或者其它产品中需要里面的某项功能,也可以购买现成的SDK。在这个领域,记者了解到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Moxtra,这个来自于硅谷的创业团队,团队创始人和核心成员来自Webex。   其创始人黄河透露,Moxtra的主要业务是通过SDK内嵌到合作伙伴的应用中,其次才是它们的APP产品。所以他们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据其官方数据,目前Moxtra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有近百家,包括中兴、科大讯飞、avaya、花旗集团、totvs、showpad等。服务范围:全球。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据了解,Moxtra的SDK并不是市面上最基础的SDK,它更多是一种基于方案级的开发工具包,将SDK内嵌到合作伙伴的内部应用中,就可以使用,他们称之为深度协同,也叫B2P2B模式。   而APP对于Moxtra来说,更多的是做市场反馈,主要依靠用户自动化升级。同时,黄河说,APP也没有花费更多的费用,因为SDK就是APP的水准,APP的投入就是SDK的投入,SDK的调优就是APP的调优。   这一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全面,一方面自己做APP,能够了解用户的及时需求,另一方面自己做SDK,相当于产品产生的附加值,可以通过卖SDK实现良好的营收,毕竟APP都是免费下载使用的。虽然黄河说,APP并没有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从运营、开发来说,毕竟与SDK还是有些不同,只是作为一个市场反馈的边缘产品,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还有国内的协同产品班聊IMO,以做IM起家,后来将IM属性扩大。在公司的发展路径上,则与Moxtra截然相反,IMO是更加弱化自身的API接口属性,将IM功能放大,成立独立的班聊APP,之前主打的口号是企业版微信。但是随着班聊公司发展路径的调整,已经越来越接近第二类,“自给自足类”。   四、以Twilio、融云、环信等为代表的技术类——“我只垂直于一块” 日前Twilio上市,令云通讯领域再度受到关注。Twilio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在云端搭建语音基础设施 web 服务,让开发者可以将语音、短信以及 IP 电话集成到 web、移动及桌面应用上面,为开发者提供通讯模块的 API,让他们可以在网页和 app 里嵌入语音电话和短消息功能。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Twilio并不是垂直于协同领域,可以运用在任何需要语音、短信以及任何通讯模块。在协同领域同样具有典型性,因为通讯是办公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国内的代表产品有融云,不过它更像是班聊的技术版,专注于IM云,以SDK软件开发包的形式售卖自己的产品,没有自己的APP产品,主打技术端。   这类产品以技术为主,做的都是最基础的SDK,需要用户的开发者对SDK进行再开发适合自己的应用。因为没有做过面向客户的产品,所以对于功能属性的适用度可能会有所欠缺,单纯的依靠合作厂商的市场反馈,未免会有些滞后性,且负责技术与负责产品的同学,总归是两条产品线。   哪一类最有优势? 上文作者列举了目前切入协同办公的四种方式,从服务本质来说,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团队,方便、便捷。而他们所选择的切入方式又完全不同,至少在内容的制作过程中完全不同,自建团队、整合、卖业务、卖技术等。   那么,这四种方式,未来哪一种方式会胜出呢?毕竟国内SaaS对比国外,起步时间晚很多,现在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但是我们不妨猜测一下。   上文在列出四种模式的同时,也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是在品类内部的事情,当四个品类相碰撞的时候,哪个品类更容易取胜?   首先,我要说一下聚合类,这类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有钱有背景,凭借自身的资源以及做产品的经验,将好的技术聚合起来,但是试问,没有技术,哪来的产品?聚合类产品的问题不止是在产品的流畅性有待打磨,还有些过于依赖合作伙伴的技术,不具有独立性。这类产品,如果不加强自身技术的建设,未来很容易被取代,有钱又能怎样呢?这个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更适合企业使用的好产品。   其次,在产品类里面,自给自足固然好,但发展路径未免过于单一,且技术全部自己使用,一定程度的浪费了资源。不过其代表纷享逍客表示未来会走向技术开放的道路,但面对已经开放的竞争伙伴,纷享逍客确定到时候再开放能够打造出优势吗?   再次,产品+技术类,目前虽然发展的不够成熟,产品还需要打磨,但笔者认为在四类当中,目前该品类是最具有优势的。自己做技术,能够准确及时修正、开发出适合自己产品的的技术。   而观察其在产品方面,显然投入不足,明明是有优势的产品,但是面对市面上大背景企业的竞争,发现产品路走不通,所以只能主打技术路,这就与第四类纯技术类有些类似,而它们是垂直于某一块,并不专注于协同领域,所以在协同领域目前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是总归技术是本钱。   这类产品需要的是找到产品的突破口,打造差异化,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不然,纵使有技术,也只是一家背后的企业,且技术难度并不是很高,容易被复制。   虽然协同办公方面是一个大风口,尤其是SaaS的来临,为创业企业增加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这一领域也不是毫无门槛,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列举了协同办公的门槛,创业者选择这一领域创业需要谨慎,如何在红海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还需要自己去不断摸索,毕竟在国内目前也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本文作者:南舒123 来源:虎嗅网 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5460/1.html
    企业微信
    2016年07月11日
  • 企业微信
    钉钉、企业微信和SaaS的围城 三年前初创的slack, 如今估值38亿美金;一年前面世的钉钉,如今号称用户过百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企业微信,在4月份正式加入战局。企业服务应用一时间好不热闹,这是个想象空间巨大的市场, 大到没办法一口吃下。   企业服务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企业服务市场体量惊人。早就孕育出了Oracle, SAP,埃森哲等巨无霸公司。个中门类类纷繁复杂, OA,CRM, ERP,IM,HR,财务管理等等。   频度高,留存高。回到现实场景,你关于工作的沟通远高于你微信聊骚的频率。 而由于更换成本大,企业服务应用的更换频率也很低,因此留存很高。高频高留存带来的则是对后续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巨大。   蛋糕怎么切? 而由于各公司之间的业务差异较大,需要深入定制的部分,往往工期长,且造价不菲, 这并不符合互联网的普适精神。 因此此波互联网与企业服务的结合也更多地聚焦在注入IM,电话,邮件,人资,财务,企业主页,云存储等普适功能的整合再创造。   高频,多痛点的处女地。而当前的协同工具,普遍体验不好且功能分散。让你没有计划性的任务安排雪上加霜,进而导致你的工作效率低,心情不愉快。 是的, 当下的企业服务市场是个频度高,而痛点多的处女地,呈待slack们来开垦。   阿里钉钉:城外的人想进去 阿里的社交之痛。依托社交的微信支付,严重地威胁支付宝的霸主地位。努力过的“来往”,并没能创造逆转奇迹。那么不如试试职场社交吧, 社交梦还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呢?   企业微信:城里的人想出来 工作群俨然已经成为了微信的负担了。试想,周末逛街的时候,看到微信上老板发来的任务, 看到工作群里的花式奉承,是不是瞬间解嗨;下班回家,看到微信连续涌出的的消息提示时,是不是有一种烦躁涌来,“饶了我吧,一定又是工作的事!” 。   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沟通的标配, 一开始我们对它的认知是熟人之间的交流,而如今,如果你的公司也将它作为工作上的沟通工具,那么蔓延开来的工作消息,也将冲淡我们对微信的固有认知和好感度。毕竟我们在工作消息量多,关乎生计,让人不敢怠慢又异常烦躁。 某种程度上,工作信息已经是微信的负担了, 微信需要一个接盘侠,而这个接盘侠最好是自己人。 钉钉的攻城战 阿里做企业应用是有优势的,一来对于企业市场早有布局,自家用友阿里云,阿里云邮箱等产品。二来围绕着阿里生态链的中小企业也是非常有利拿下的种子用户。三来,企业应用的推广十分依赖BD能力, 这一点也是阿里的强项。   第一步, OA+IM。现阶段的钉钉,完成度已经颇高,并有独特的钉一下功能,澡堂功能(毁誉参半)。产品的严谨性,和细节处理还需要打磨。产品逻辑上走的是先讨好管理者再讨好基层员工的路线。   第二步, 开放平台。对企业提供定制化接口,对第三方开发者分一杯羹,进而提供更多元的需求满足。开放平台的钉钉下一阶段的重点,此处和企业微信必有一战。   第三步,从封闭到开放。就好像封闭的微信,用公众号给开放的信息开了一个口子。如果钉钉吃下了企业服务市场, 那么也许下一步就会是在封闭的公司空间内,尝试外部关系开放的可能。   当然这是个需要深思熟路的策略,毕竟一方面企业工具对于信息安全之分看中,另一方面员工对外合作,对外交流的职场需求也天然存在, 权衡两者的结合的度,可能会是后钉钉时代需要考虑的命题。   钉钉的软肋 钉钉急切地喊出了“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 对标微信之前作为生活方式的slogan. 这是一种行业上的企图心,同时也是内心深处的对于微信的忌惮。   在于产品的把控力上,阿里是不如腾讯的。如上图,支付宝作为蚂蚁金服的头牌,首页和个人已经被填充得满满当当,满目疮痍。 这显然是部门间角力的结果。当大家都想通过流量入口做点什么的结果,而又缺乏强大的整体把控力的时候,是大家一起创造了一个糟糕的,对用户体验妥协局面。相比起来,微信的目录项从来不会超过7项。   那么如果钉钉成长起来了,是否会面对类似的两难局面呢?也许钉钉也需要以为偏执,不近人情的理想主义者来把控局面,打造足够经得起推敲的产品。   企业微信的防御战 QQ邮箱,以及微信的企业号已经积累客观的企业用户,这是企业微信的势能范围所在。 而广泛活跃的微信工作群则是企业微信最大的金矿。   第一步,引流。通过邮箱的企业用户, 企业号注册用户完成第一轮用户的推广。   第二步,再引流。产品着再用足够打动人的功能,和严谨细致的产品架构,将微信工作群的用户转移到企业微信上,如果能完成这两步,企业微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当然这步很难,毕竟企业应用,除了要打动用户,更要打动上层管理者。 而重中之重是在管理层和底层员工之间对弈的需求中找到平衡。   第三步,开放平台的多样性发展+商业化。 如果企业微信能够拿下工作场景下的沟通,微信继续把持工作以外的场景,帝国的护城河又一次被巩固。   张小龙团队从做foxmail起家, 本身就有足够好的企业基因。 微信作为社交产品, 其严谨性的细节推敲, 操作系统级的架构设置,以及易用性足够好的工具性,都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整个团队感觉就很适合做企业应用。 虽然起步晚于钉钉,但是十分期待其后续的动作。   企业微信的软肋 快字诀是互联网的箴言。 想当年,微信和米聊在相似的时间启动,最后用产品品质,及腾讯强大的关系链,和流量支持下,拿下了市场。可是试想,若微信多给米聊一年的时间, 微信能有必胜的把握吗?   如今的局面是, 企业微信已经落后钉钉将近一年,而腾讯最强的关系链和流量对于企业应用的推广作用也未必有效。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到, 除了四月初发布1.0版本的时候,企业微信的指数高于钉钉两倍, 此后再也没有超过钉钉。 而钉钉则是小幅上升。   第三军团:和巨鲸共舞 Slack火了以后, 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学徒,瀑布IM,beary chat, imo, 简聊,产品形态主要是IM+OA+开放平台的。我斗胆把钉钉和企业微信以外的他们,都归入了第三军团。   相比于阿里腾讯强势的资源和品牌效应。阴影中的对于第三军团的要求其实更大。 好在整个市场足够大,还是有机会成长出杰出公司的。   巨头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有些脏活累活不愿意干,于是成长出了滴滴、美团这样的公司(当然巨头还是投资了)。除了巨头不愿意做的事,还有巨头不能做,忘了做,甚至不屑做的事。个人认为可以往这些方向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学习slack。 勤奋地学习slack一定是没有出路的, 毕竟slack大家都看得到,大家都能做,大家也都愿意做。   鹿死谁手 产品格局>市场公关能力>资源投入>产品细节。腾讯擅长打动用户,阿里擅长运营造势, 钉钉有先发优势,微信生在品牌效应和产品基因。企业应用,和传统互联网应用毕竟还是有诸多不同,企业应用难以靠打动用户,自下而上地推广。也难以靠营销事件,快速地病毒传播。   笔者认为,决定成败上的优先级上,产品格局大于公关能力, 大于资源投入,最后才是产品细节。 毕竟细节上的差异是最容易追评的, 但是格局和定位才是产品的骨架。而企业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对于市场推广及资源投入的要求,也比其他产品来得重。   最后再加一个维度,决心。 钉钉对于阿里是一个社交上的希望,而企业微信对于微信而言是一次战略防守,决心上,钉钉胜。第三方军团的话如果抱着破釜沉舟之势,也能开辟出一条道路。   作者: Mr.Shurn 来源:虎嗅网 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9597/1.html
    企业微信
    2016年05月23日
  • 企业微信
    To B 和 To C跨界打劫的生态盛宴——钉钉与企业微信的想象空间到底有多大 一、钉钉与企业微信的竞争,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企业社交平台之争,而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级应用的入口之争; 很多人把钉钉和企业微信打上了企业社交的标签,其实这是不对的。企业社交主要分两种,不同企业间的社交和企业内的社交;企业间的社交,又称为职场社交,主要达成的目的是人脉拓展、行业沟通、以及猎头和招聘服务,这种社交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以LinkedIn(领英)为代表,在国内主要有脉脉、赤兔等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有个人简历展示、人际即时沟通等功能;不过,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职场社交文化,跨公司的交流往往倾向于用微信、线下行业论坛等沟通方式来完成;另外一种是企业内部的社交,这个概念就比较宽泛,广义上来讲,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业态和级别的人员的沟通都属于企业社交,如邮件、内部即时通讯、绩效审批等;狭义上的社交主要指以平台的方式供员工展示工作状态、倡导多元沟通、改善工作氛围,这种平台往往和传统的社交网络类似,会增加很多社交网络的沟通元素,比如点赞、群组、话题发布与讨论等等;提供这种服务的厂商在国际上以Yammer较为著名,在国内类似的产品有金蝶企业微博等;   钉钉和企业微信虽然在功能上有社交的成分,但并不属于以上的两种,他们在产品上的定位是协同办公平台,将OA、eHR和CRM等传统的企业级应用的很多功能拆分糅合进来;而他们在战略上的定位则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级应用的入口,就像传统的集成的web端应用的Portal一样,只不过,钉钉和企业微信集成的,将不再是封闭的传统的各个ERP产品和模块,而是开放的互联网的企业服务生态;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应该抛弃僵化的产品化和模块化思维,转为更动态更灵活的生态思维; 前面说的,传统ERP也有Portal,钉钉和企业微信集成的东西有哪些不同呢?传统的Portal集成的对象有两个特点,产品化和模块化,产品指的是若干个封闭的套件产品,如SAP、Oracle EBS、金蝶和用友等,模块化是指分割的产品模块,如eHR、CRM、供应链等;这种产品化和模块化的的优点是功能强大、自成体系,但缺点也很明显。企业购买了一套产品,可能多数功能是自己不需要的,而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又要通过客户化开发来解决;这种组合就像军队一样,传统的组合是将不同兵种的成建制的军队组合在一起,成为巨无霸集团军,战斗力固然强,但是应变很慢,成本很高,不太适宜今天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情况;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将巨无霸集团军改编为战斗小组,里面有着团队最需要、最精锐的战斗角色,反应灵敏,成本较低,单兵作战能力强,可以出奇制胜。 钉钉和企业微信就是这样灵敏的战斗小组,他们集成的不是产品和模块,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功能应用,在开放的生态市场上,这些功能应用可大可小,可以是官方应用,可以是第三方应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开发的应用。通过功能的叠加和化反,形成了最适合本企业的协同平台,并且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快速调整和更新,实现大船快掉头,大象能跳舞。 三、To B和To C最好的结合点,是企业里的人; 钉钉和企业微信不是企业社交产品,但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企业社交是一样的,都是企业里的人。这里的人指的不只是高管、HR和财务人员等,而是包含他们在内的各个业务线与职能线上的普通员工。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抽象为企业、员工、企业服务提供商、个人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交互。   目前钉钉和企业微信的主打功能还是即时沟通、考勤、休假、审批等基础OA和eHR的功能,但随着用户量的提高和生态体系的建立,钉钉和企业微信将会多方向的企业级应用发起进攻。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做的不仅仅是企业级应用的功能提供,阿里和腾讯两个互联网巨无霸,携带着他们旗下的多元生态,可以通过钉钉和企业微信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笔者分析,以下几个点会是进攻的重点方向; 1. 员工福利管理 这里需要引入全面薪酬的概念。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这就是企业福利。由于众所周知的税负和社保负担等沉没成本,员工对福利的感知度比对货币薪资的感知度更高。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市场上90后的崛起,以及国企限薪等背景,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福利的设计和付出,以此来关怀员工,留住人才。   传统的企业福利主要分为几大类,包含养老金和住房等内容的财富累积计划,包含保险和医疗的风险保障计划,包含年假等在内的福利假期计划,以及相关的实物、旅游等内容。福利管理的落地主要分为福利方案、福利平台和福利供应商这几块,阿里和腾讯的优势在于他们旗下的购物、保险、健康和旅游等平台可以成为天然的福利供应商,并且可以借助移动端实现更加灵活的福利供给。 2. 员工薪资管理 员工薪资的管理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因为这是离钱最近的地方。阿里和腾讯有自己的民营银行,是薪资代发的一个不错的平台。其旗下的基金平台,如蚂蚁金服,可以成为薪资投资的平台。拥有了员工的工作、薪资的信息,可以成为授信评估的参考。有了授信评估,消费金融也不再是难事。试想一个场景,到了月底,员工小Q在钉钉上收到自己的薪资发放的消息,在查看明细的同时,工资已经自动转入了余额宝产生收益。当小Q想买一辆车的时候,通过钉钉可以轻松贷款,贷款的额度是钉钉通过员工的信息作出的授信评估计算而来的,每月的还款自动从薪资里扣。这一切,都可以通过钉钉无缝实现。 3. 企业差旅服务 企业差旅的管理主要有差旅的审批管理、费用报销、供应商选择,审批和报销已经是钉钉和企业微信内置的功能了,自不必说。关于差旅和机票、酒店、打车和餐饮服务,阿里和腾讯都可以成为成为这些服务的渠道,以出差打车举例,滴滴现在已经推出了企业号,员工出差打车可以试用企业号一键叫车,企业付费,自动记录归档形成,免去了个人预付费和报销管理的流程,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阿里旗下的阿里旅行也可以提供类似的差旅机票和酒店的服务。企业的集中采购同时可以增强其议价能力。 4. 企业IT服务 企业即时通讯在中国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但到如今中小企业办公IT化的程度依然很低,企业内部的日常沟通协同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满足。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 2013 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 4200万家,总数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但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邮箱、OA等系统,企业IT化停留在相对原始的阶段。   钉钉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是通过钉钉本身,它的背后有着更大的野心,阿里云。阿里云可以在邮箱系统、文件存储共享系统以及系统服务器的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在应用上通过钉钉无缝连接。 5. 员工培训服务 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培训越来越体现出几个特点,移动化,内容化,游戏化和社区化。钉钉和企业微信可以成为移动培训的平台和入口。目前阿里和腾讯系旗下还没有涉足企业培训的市场。但这也会成为一个趋势,甚至培训内容这块也可以做PaaS,培训课程与教材可以在平台上自由流通。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移动招聘、大数据分析也是不错的切入点。 四、数据安全和业务复杂度都不会再是问题,钉钉和企业微信必然会推出私有云和高级订制化版本; 笔者在向国内的客户介绍云产品的时候,客户普遍对UI、更新频率和灵活的功能赞不绝口,但往往对两个问题有顾虑,一个是数据安全,另一个就是不能客户化。数据安全问题好理解,毕竟把自己的数据放在别人那里,始终有些担心。客户化问题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国内的企业管理起步较慢,发展不均衡,不同的企业性质又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元素,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客户非常喜欢个性化和客户化,这就导致云架构的产品在国内的推广总体是比较缓慢。   钉钉和企业微信未来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私有云和高级订制化版本。在去年7月的一次论坛中,钉钉的商务负责人孔明先生提到了钉钉暂时没有退出私有云的计划。这是因为现在钉钉的整体策略还是面向中小微企业跑马圈地,在这个阶段,占领市场是最重要的,统一的标准化的产品更有利于推广。但当中小企业慢慢长大,业务会越来越复杂,对安全的要求也要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钉钉和企业微信很有可能推出私有云的版本,并且,钉钉和企业微信开放给客户和第三方的接口,本身就为个性化版本的定制提供便利。在多数的云架构系统还在做SaaS的时候,钉钉和企业微信已经在做PaaS了。 五、钉钉和企业微信做整体生态的优势在哪里 1. 用户量的优势 在最新的数据显示,钉钉已经有超过150万家企业用户;企业微信由于起步较晚,目前用户数还较少,但也在经历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互联网界有一句经典的话,“当你用的产品是收费的时候,你是厂商的客户,当你用的产品是免费的时候,你就是厂商的产品”,就像当今的微信,超过7亿的微信用户就是微信本身的产品,也是微信的财富之源。并且,相对于个人用户,企业级应用的用户黏度更强,支付意愿也更强。当钉钉和企业微信占领了足够的企业级应用移动入口的时候,不难想象,这将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机会。 2. 全面生态的优势 这里的全面生态要分两个层面来解读,一个是钉钉、企业微信和开发者之间形成的生态。这点有点和苹果的App Store有些相像,苹果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全球数百万开发者的努力,在这一闭环生态上,用户、开发者和苹果形成了三赢,而苹果更是最大的赢家。钉钉和企业微信正在走着这样一条开放的生态之路。   另一个层面是指钉钉、企业微信与阿里系、腾讯系之间其他产品和服务形成的生态。阿里和腾讯通过直接业务拓展和投资控股等形式,已经几乎涉足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囊括了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甚至还涉足了互联网以外的健康、旅游、金融等多个业态。这些业务与企业级服务和企业里的个人服务之间,可以通过钉钉里的一个小小的按钮链接,形成1+1>2的效果。 3. 交叉补贴,跨界打劫的优势 第三个优势,更像是前两个优势集合的结果,在庞大的用户量基础上,借助全面生态的优势,钉钉和企业微信可以轻松的采取交叉补贴的形式进行跨界打劫。有很多的观点称,企业级市场对于补贴并不敏感。诚然,对于大企业和企业的核心服务采购,补贴的推广方式确实很难实现toC的推广效果,但对于中小微企业以及企业里的员工个人服务商,正如前面提到的企业员工消费金融等方面的业务拓展,交叉补贴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看完了这些,各位读者是否心里打起了鼓,阿里和腾讯正在借钉钉和企业微信一步步侵蚀企业应用和服务的市场,尤其是与员工相关联的市场,没错,他们正在这么做,并且其志不小。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一样,依托着强大的研发力量和推广优势,借助第三方的智慧,在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在“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的向前,目前来看,他们对于巨无霸的Oracle、SAP、Workday还没有什么威胁,但是三年后,五年后呢?   借用罗胖跨年演讲时用的一句话来做结尾,   “你等着!“   作者:于少华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于少华频道  
    企业微信
    2016年05月10日
  • 企业微信
    服务商|移动办公现四大阵营:BAT、网易、金蝶用友和资本新贵 随着企业微信的正式亮相,2016企业级市场的主要选手也已全部就位,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态势看,移动办公成为各方率先围猎的领域,不仅是BAT在加速布局,也有传统厂商和新兴厂商的缠斗,此外还有互联网公司联合运营商的积极渗透,几方割据之下也构成了当前移动办公的战国时代。 企业级市场俨然已经成为香饽饽。腾讯酝酿数月之久的企业微信本周终于正式上线,并一口气发布了适配Windows、Mac OS、iOS和Android四大平台的版本,可谓来势汹汹。虽然前不久的2016IT领袖论坛上马化腾在与李彦宏的激辩中反复强调腾讯更重视C级市场,但企业微信无论从产品功能还是定位上都直接指向了B级市场。 随着企业微信的正式亮相,2016企业级市场的主要选手也已全部就位,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而据易观预测,在企业高效运营管理需求、移动互联网应用条件不断成熟等多方因素推动下,企业级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也无怪乎包括BAT在内的诸多厂商对这块巨型蛋糕垂涎了。 从目前的态势看,移动办公成为各方率先围猎的领域,不仅是BAT在加速布局,也有传统厂商和新兴厂商的缠斗,此外还有互联网公司联合运营商的积极渗透,几方割据之下也构成了当前移动办公的战国时代。 BAT阵营:阿里钉钉、企业微信相爱相杀 虽然在IT领袖论坛上正面交锋的是百度和腾讯,但BAT在企业级市场,尤其是移动办公领域最主要的对抗却在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之间。百度CEO李彦宏虽然反复强调了自己对市场的看好,但百度在产品层面却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 在BAT中,最为积极的当属阿里钉钉。事实上,阿里巴巴一直对社交战场念念不忘,不过虽然有阿里旺旺和来往等多个社交产品,但其在2C市场上仍然不敌微信。这也推动了阿里巴巴在BAT中率先把枪口调向企业级市场,推出战略级的产品阿里钉钉。据称钉钉的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来往,这也就决定了这款产品主打企业社交,同时适配的还有一些基础如签到、审批、工作汇报等的OA功能,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办公移动化。 作为一款马云亲自督战的战略级产品,阿里钉钉也自出生起就过着大户人家不差钱儿的日子,请大牌、砸广告丝毫不手软,当然高投入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据钉钉透露的数据显示,其客户月增幅达到了20-30万家,成长速度相当可观。 相比阿里钉钉的先发制人,腾讯方面则是在前一段时间才放出风声,扬言要在两个月内推出独立的企业微信APP,而从如今正式上线的产品功能上看,其与阿里钉钉高度相似,个中用意也是不言自明。 不过考虑到当前的市场发展速度,企业微信虽然一口气对四大主流平台同步布局,但在功能点设计上并无甚亮点或突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整个产品看上去更像是为了占位而把市场上已有的主流功能做了次重新整合冠名。因此企业微信能否在短时间内追上阿里钉钉,并继续在企业级市场形成BAT的垄断联盟可能要先打上一个问号。 互联网+运营商阵营:易信继续一枝独秀 相比BAT阵营的对台戏,这一阵营的局势则明朗许多。网易通过与中国电信联合打造移动社交平台易信直接切入2B市场,并在2014年上线了易信企业版。除延续易信在移动社交领域有独家优势的语音通讯,易信企业版还在移动办公方面做了补强。 易信官方对企业版的定位是专门针对政府及中小企业打造的企业级SaaS应用,自上线以来,接连围绕企业沟通和管理推出了商务号码、企业通讯录、工作群、电话会议和短信群发、考勤打卡、请假审批、工作报告等功能。 从易信企业版定位不难看出,其主要服务对象瞄准的是中小企业市场。对此,易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相对国外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管理渗透率明显不足。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致使企业通讯成本及OA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易信企业版一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轻量级移动办公服务,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的管理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 无论从产品功能还是服务模式上看,易信企业版和目前市场主流的各类移动办公应用素质已经旗鼓相当,而凭借运营商的天然优势,其在商务通讯层面又更胜一筹。与此同时,作为兼具运营商和互联网双重基因的先进产物,易信也成为当前互联网+运营商阵营中唯一一个能够扛起移动办公大旗的品牌。不过易信仍需在用户拓展层面更加激进,方能与阿里钉钉一较高下。 传统厂商阵营:金蝶、用友艰难转型 移动办公的兴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移动办公在功能模块上更多的还是源于传统OA软件。在SaaS市场深耕多年的传统厂商,如用友、金蝶等,在传统OA领域的用户和数据积累都十分深厚,这也让传统厂商们自认底气十足。 在企业级市场,用户和数据积累带来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固然十分重要。不过相比于今天的移动办公市场,乃至整个SaaS市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市场新特征与传统SaaS时代已经大为不同。 而随着大量互联网厂商的进入,移动办公领域也整合了更多移动社交的元素,这是互联网厂商的先天优势,但对于传统厂商而言却是一大挑战。无论是庞大如用友、金蝶这样的厂商,还是各中小厂商,迎接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但移动互联时代与传统时代截然不同的产品思维和用户需求,让传统厂商的转型将困难重重。 资本新贵阵营:纷享逍客们迎难而进 相比传统厂商,如今的企业级市场有更多新兴厂商进入,而这些厂商也更受到资本的青睐,其中以纷享逍客最为典型。不过,虽然资本现阶段更多的投向了这些厂商,但并不意味着在这场移动办公大战中新兴厂商的处境会有多优越。 事实上,纷享逍客们如今正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另外几个阵营的冲击。阿里钉钉对纷享逍客等厂商的压力不言自明,前不久纷享逍客召开发布会进行了更名,同时重新将自身定位明确在移动办公领域,这一切看起来更像在压力之下与阿里钉钉展开正面对抗。 而在此之前,纷享逍客就曾着大手笔投放过楼宇广告,几乎可以看到阿里钉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纷享逍客的身影,这种跟随策略也从另一层面上印证了纷享逍客等新兴厂商对BAT阵营杀入市场的敏感和紧张。 而除了BAT方面的正面堵截,运营商阵营和传统厂商阵营也在对新兴厂商进行着两翼包抄。传统厂商方面,其数据、客户、技术和经验上的积累足以对新兴厂商构筑起一道短时间难以逾越的壁垒。运营商阵营层面,易信这样的厂商在技术和资源上也更有独家优势。 相比之下,更依赖于资本造血的新兴厂商,除了营销攻势上,在用户、数据、技术和经验上都不占上风。不过能在众多势力中最得资本垂青,也说明新兴厂商确有其独特价值。而如何将这个价值发挥到最大,避免陷于其他阵营的夹缝之中,对新兴厂商而言将十分重要。 套用前不久某新兴厂商CEO在其新品发布会上的一句话:移动办公市场如今已是一片火海。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各阵营、各厂商之间的角力已是真枪实剑,无论是坐拥平台优势的阿里钉钉和易信企业版,还是躺在功勋册上的用友、金蝶,抑或得到资本给养的纷享逍客,想在多方割据的2016称雄,都应该拿出更亮眼的数据和表现。 作者:夏海林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64126.html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企业微信
    2016年04月29日
  •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为何给我们空降了3个“兵”? 4月18日,腾讯正式推出了企业微信1.0版本,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个平台同时开放了注册下载,并宣布可免费使用。   HRTechChina团队也在昨日第一时间陆续下载开通企业微信,在企业微信上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群。可是在今天早上,令人咋舌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   本想作为测试的我们尝试着又建了个3个人的小群,却不料在群成员里硬生生又多出来3个人。并且,我们表示压根不认识!在微信通讯录里也没有这样的好友,所以不存在拉错人的情况出现! 同事第一时间截的图   查看了这三个人的个人信息,同事第一时间截的图他们职位显示为:产品经理。之后小编截图的时候分别为游戏合作组组长,游戏合作组员工以及商务拓展组员工,其中一位的邮箱后缀直接显示为Tencent。。。。。。 之后小编截的图 企业微信上线,本来对于我们来说多了一个团队协作工具。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群里硬生生给空降了3位“大侠”,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就算是来协助我们更好地使用企业微信,可是这样也不好吧?至此,群是沉默的,我们哪敢在企业微信群里讨论工作上的事?   截止发稿之时,三位大侠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还是隐藏了??不知道。  
    企业微信
    2016年04月19日
  •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真的来了,但我为什么不看好它? 4月18日,腾讯正式推出了江湖传闻已久的企业微信1.0版本,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个平台同时开放了注册下载,并宣布可免费使用。而随着企业微信的推出,意味着腾讯再一次吹响了进军企业即时通讯行业的号角。几乎可以断言,企业移动办公领域的火热竞争局面也将因此变的更加激烈。   腾讯的机会在哪里?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微信推出企业版的传闻愈演愈烈之时,我也曾在文章中指出,纵观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大趋势,无论是美国的戴尔、IBM公司,中国的联想,还是深耕互联网领域多年的谷歌、亚马逊等,都在从消费级市场转向企业级市场,事实上BAT也从未放弃过布局企业服务市场的野心。   根据海比研究2016年3月份给出的报告显示,预计2016年中国移动办公市场(主要由协同办公应用、企业级即时通信、电话会议三部分组成)的规模将达到327.4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惊人的42%。所以即使对于BAT来说,更深层次的企业级服务市场也是一个在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的重点,只有积极的拥抱这一领域,才能更好的延续往日的辉煌。   而腾讯的机会在于,其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无论在流量、生态和知名度这几个方面都碾压了竞品们,推出一个功能与微信类似——但是弱化社交属性强化办公功能的“企业版”微信能够很容易的被微信用户群体所接受,种子用户的获取可谓易如反掌。同时对于腾讯来说,微信、QQ等产品拥有的众多第三方开发者也能为企业微信的体验优化和功能迭代做出许多贡献。   此外,当前国内的企业IM市场并没有霸主级别的产品诞生,无论是一线阵营里的钉钉、纷享销客,还是二线阵营里的红圈营销、蓝信、金蝶云等产品,都还在你追我赶,没有哪一家能够真正的拉开差距。   总得来说,既有布局需求,又有流量基础,当前市场环境对后来者也仍有机会,诸多条件加持下的腾讯想要进军企业IM市场还是有相当大机会的。   强势出击还是差强人意? 老实说,在刚得知腾讯将拉出一批独立人马做出一个独立于微信之外的企业微信的消息之时,我是非常期待的。但很可惜,就目前的1.0版本来看,企业版微信所有的功能都是中规中矩,当然这毕竟只是第一代版本,更是腾讯用来投石问路的产品,走中庸之路无可厚非,但几乎没有亮点和新意就说不过去了。   在OA功能方面,企业微信结合了公告、考勤、请假、报销,再加上绑定企业邮箱、手机考勤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市面上能看到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都具有的功能,在此无需做过多赘述。   而在企业微信官网,官网罗列的所谓三大亮点是:第一,统一的企业通讯录,方便查找同事信息,利于企业统一管理;第二,贴合办公场景的沟通方式,集成电话与邮件,提供回执与提醒消息,贴合办公场景,提高办公效率;第三,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包括协议全程加密,防止网络窃听等。   企业通讯录是企业沟通的必备之物,这一点算不上真正的亮点。而所谓的消息回执,其实就是阿里钉钉早就拥有的功能之一,也是钉钉早年以之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武器之一,如今企业微信只是同样拥有而已。而在安全保障方面,相比传统的协议全程加密,防止网络窃听这些企业通讯工具必备的安全措施,相比之下或许钉钉的澡堂模式提供的30秒阅后即焚更有新意一些。而企业微信力推的“休息一下”模式则稍显鸡肋,作为一个办公工具提供这种用户强制不使用它的功能,究竟有多大意义目前还不得而知。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微信推出的功能基本都属于企业IM工具的标配,着实差强人意。而对于企业级产品的用户来说,因为涉及到了数据的迁移,所以迁移成本是非常大的,而如今企业微信的功能又不够吸引人,那么想让用户转而使用它就成为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我为什么不看好企业微信 就像阿里做不好社交,腾讯做不好电商一样。对于腾讯来说,企业级市场不仅仅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的市场,更是一个容易遭遇失败的市场,过往推出的微信企业号的失利就是前车之鉴。   众所周知,微信目前在社交领域处于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这也源于腾讯社交帝国C端起步的深厚基因,但这也只能代表微信在消费级市场的领先。   所以我不看好企业微信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此,C端的产品和B端的产品在理念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过往To C的背景与思维使企业微信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那些专注To B的产品,就以企业微信主打的“休息一下”、“回执消息“等功能为例,这些功能背后的思路表达出了企业微信思考的是如何更少地去打扰到用户,这显然是腾讯长期养成的To C的产品思维在作祟。   事实上企业微信作为一款B端的产品,想要成功的进行推广最重要的是得到企业老板的认可,因为只有老板觉得好,才可能对这款企业办公工具拍板使用。所以企业微信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是普通用户即员工用户的感受,而是站在企业老板的出发点去思考,究竟老板们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么是能够细致精准的管理员工,要么是能随时随地的找到员工,但绝对不会是不打扰员工。   基于这一点,不同于C端的大部分产品可以通过免费、补贴模式进行强势推广,B端产品注定是要收费的,原因很简单,企业作为B端产品的用户更在意的是产品的服务优劣,而非是否免费,就目前来看,企业微信的商业模式仍不明确,仅仅一个免费使用并不足以遮掩这一点。   其次,无论是钉钉、纷享销客,还是其他企业IM产品,相较企业微信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时间。仅以二线的imo班聊为例,其就具有超70万的企业入驻量,更不要说纷享销客等一线产品可能近千万的用户了。它们远早于企业微信起步,在长时间领跑的基础上,企业微信又只推出了标配等级的功能,用户们更加没有道理改弦易辙了。   再次,微信和企业微信或许是两码事,但名字上的高度重合会带给用户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种关联性总会让人在看到企业微信的时候想到微信,这一点就与企业微信把工作和生活分离的初衷相违背了。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腾讯很早就预见性地推出了企业QQ并尝到了企业级市场的甜头,但企业级服务市场已经不是新鲜领域了,场上早已拥有众多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厂商。正如上文所说,企业级市场的一个特色是数据迁移问题,即在使用某家的产品后,如果采用其他家的产品会面临一个数据迁移的问题。所以企业微信如何从其他友商那里夺取用户是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生态问题。   无论如何,纵观现在的企业移动办公市场,企业微信并不具备什么优势可言,反而有很多落后的方面需要拍马追赶。但好在当前行业内并未有霸主级别的产品,微信又具备相当程度的用户忠诚度,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企业微信能够尽快的实现功能优化,进行差异化竞争,提高用户满意度。那么这一领域究竟鹿死谁手,也还值得期待。   本文系作者 科学的fan 来源:钛媒体
    企业微信
    2016年04月19日
  •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上线了,跟阿里的钉钉展开正面交锋 今天,企业微信1.0版正式发布,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个平台同时推出,用户登录官网即可注册,并免费使用。   此版本除了具有类似微信的聊天功能,还集成了公费电话和邮件功能,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在OA功能方面,结合了公告、考勤、请假、报销等功能。企业微信团队表示,下一阶段会着重于API接口的开放。   企业微信也创新了一些更贴合办公场景的功能,如回执消息、休息一下。「回执消息」既保护了消息接收者,也确保了办公场景下重要信息的触达。「休息一下」可以让员工进入工作免打扰模式,在休息期间不接收工作消息,帮助员工区分工作和生活,这也是企业微信的产品理念。   企业微信团队表示,企业微信可以适用于各类型的企业和机构用户,伸缩自如。无论是几十人的小微企业,还是几万人的大型的组织机构,都能支持。 关于做企业微信的初衷,一个月前,微信企业号商务总监雷茂锋这样告诉记者,“企业微信主要是作为微信企业号的补充,因为还是有企业想用独立APP的形式,来做企业内部的沟通。”   早在2014年微信就推出了微信企业号。企业号的定位是企业互联网化的连接器,希望借助企业号统一企业入口,连接企业线上线下的生态体系。截止到2015年12月初,微信企业号接入的企业数量超过65万家,使用企业号的员工数量超过1000万。   但是,企业号有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没有IM功能,而IM功能又是企业办公中最常用的一个功能。所以,企业微信完善了沟通、OA等方面的功能,正式挤进移动办公大战。   目前这个战场的主要玩家还有钉钉和纷享销客。   钉钉是阿里在社交产品上交出巨额学费之后的产品,于2015年1月上线。上线一年后企业和团队数量超过85万家,用户数量同样超过1000万,全面超过了微信企业号。   纷享销客成立五年,产品已完成“从企业内部的交流平台到销售管理工具,再到今天的移动办公平台”的两次转型、5轮融资,平台的企业注册用户达到30多万,是去年同期的6倍,企业续费率超过70%,全职员工超过2000人,代理渠道公司员工超过4000人。   企业微信团队解释、回答了以下六个问题: 1、“ 企业用户对企业微信都有哪些期待?多大规模的企业适用这个产品?” 企业微信团队: 很多企业都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更专注高效地工作,他们希望企业微信拿来就能用,很方便部署,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根据内测期间的观察,企业微信可以适用于从几十人的中小型企业到上万人的大型企业。除了企业之外, 那些需要紧密联系的组织结构也适用。   2、休息一下的功能很人性化,可否说一下你们的思考 ? 企业微信团队:我们希望做一款有温度的企业产品。因为我们相信,让员工用的舒心才能达到高效双赢。就【休息一下】这个功能来说,我们也改了好几版,好几次到了凌晨。   为什么这么在意这里的产品细节?我们想的就是,生命的1/3都在工作,所以为什么不能让体验更好一点,工作更愉悦一点?!   3、内测阶段有发生什么有意思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 企业微信团队:3月初开始内测,对于每个内测用户的疑问,我们都会一一回复,乃至用户疑惑“你太智能了,连'木有'都能说出来,你不会是个活人大半夜的还在加班吧”。   有一次我们去访谈某家企业,Ted(注:团队负责人)因穿着朴素,还没等开口,就被保安误以为是问路的挡在门外,“地铁站在前面右拐”。   4、企业微信是一款免费的产品,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它能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你们是一时热情,还是有能力长期投入 ? 企业微信团队:正如Pony说的,“在国内,企业市场其实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既然我们希望“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这一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我们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5、企业对信息安全和保密性要求很高, 如何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 ? 企业微信团队:企业微信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企业用户在信息安全上的要求,除了继承微信多年的经验,对信息传输加密,数据存储加密等。 企业微信还针对企业应用的特点,强化所有企业数据操作等的安全审计能力,我们把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漏等作为重中之重。   6、企业微信未来有啥发展计划 ? 企业微信团队:一方面,我们会根据企业用户的使用反馈, 持续优化和改进。另一方面,我们会延展企业微信的开放能力,这将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本文系作者 :王玄    来源:钛媒体
    企业微信
    2016年04月18日
  •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看好但不能高估,因为想要拿下市场并不容易 企业微信终于来了,在腾讯证实之前我便相信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腾讯的老对手阿里巴巴做了钉钉,而是因为微信太需要一款企业版应用了。早去年10月,我与金蝶“云之家”的CEO田荣举有过一次长谈,田荣举谈到了与微信相关的话题,让我印象深刻。 1、移动办公市场最大的潜在用户对象是微信中的工作群,但微信并非一个好的办公工具。可以预见工作和生活分离是趋势,况且专门的企业应用可以比微信体验更高、服务丰富数倍。 2、未来移动办公软件会更加重视用户体验,“用户思维取代客户思维”,用户不再像过去使用ERP一样被动使用,而是主动选择。不过,用户思维不代表全部参照消费端产品,“组织特性”在企业级软件中十分重要,例如信息安全,这是企业使用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痛点。 微信事实上承载了许多工作需求,但这并不合适,它干扰了用户生活,无法适应企业的组织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很好地支持企业在IM之外的更多需求,例如电话会议、流程审批、报销单据等等。微信企业号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它只是一个企业与员工连接的平台,不能算是办公软件,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用独立的应用,于是,企业微信来了。 企业微信的市场强敌环饲 在业界拥有较好口碑的IDC的报告显示,从2015年开始,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开始呈爆发式增长,截止2015年末,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累计注册用户达到8300万人,累计企业用户达到600万家。 除了通用型平台之外,企业级办公市场还有诸多垂直型应用,比如主打销售管理的纷享销客和销售易,除此之外还有明道、iWorker、外勤365诸多玩家。由于企业级市场距离大众用户比较远,因此许多都不为人知。 企业微信的前景,看好但不能高估 我看好企业微信。 第一,企业微信并不是从零开始。至少微信企业号用户可直接导入到企业微信,目前入驻微信企业号的企业数量超过65万家,员工数量超过1000万。除了微信企业号之外,腾讯企业QQ、营销QQ客户都可以导入到企业微信上。 第二,企业微信拥有最好的群众基础——因为几乎所有企业员工都是微信的用户,大家已经习惯通过微信与同事、与领导交流。现在微信要做的就是将这部分行为分离出来,用户习惯基本没变。不过,微信对此还是有多担心的,至少不想让用户混肴两者的功能,在图标设计上刻意保持了巨大的差距。 第三,企业级市场胜负远未成定局。尽管现在已有综合平台,以及大量垂直工具,但是企业级市场并不成熟。中国有5000万家注册企业,有数亿企业员工。这些企业和员工都是企业级应用的客户和用户。IDC报告显示2015年只有600万企业,8300万用户使用社会化移动办公软件,这些使用者的活跃度如何姑且不论,但渗透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不过,我并不支持微信会很快拿下社会化企业办公市场的说法。 除了已有大量对手在之外,在消费者社交领域做得好,与在企业级社交做得好是两码事,是关系并不是很强的两件事——否则企业QQ早都做大做强了。 事实上呢?我们在PC端依然使用了大量的ERP去完成各种任务。更关键的是,企业应用与消费产品的逻辑完全不同,它的普及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它的使用需要员工配合,它的商业模式更复杂。其背后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入需求的深度满足。一方面,企业在经历了PC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转型后,其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希望低成本地实现企业移动化,快速连接业务。另一方面,企业对移动化的要求不是IM、通话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全面的移动化。 在解决人的协作、企业的工作协作上,移动办公的需求对服务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移动办公应用不仅要具有IM、通话等功能,更要求其能实现基于企业既有信息化设施、符合企业一站式移动工作需求的全方位移动工作解决方案。 事实上,企业微信还面临不小的挑战。如何从用户思维脱离出来,迎合企业级应用的需求?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过去微信倡导的极简等设计理念可能都不会适用。如何去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多元、多变的业务需求?如何满足这些不同,是巨大的挑战——微信企业号通过开放平台的形式将业务特性交回给企业自身处理,企业微信或许会沿用这一招。 腾讯为什么重视企业级市场? 微信上办公需求太多,将其分离是必须的——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为了狙击阿里钉钉——这个理由或许并不存在,至少腾讯官方声明并未认同这一点。事实上,从做企业号开始,微信就已经在尝试去企业级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了。为什么会重视呢? 在to C的消费级市场趋于饱和进入红海之后,企业级市场却是一个蓝海。美国已经诞生Salesforce这一市值高达475亿美元的SaaS(软件即服务)巨头,还有SAP、Yammer等明星公司。过去多年,中国企业级软件一直不瘟不火,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并未充分集合,企业信息化并不充分,这给后来者留下了许多施展空间,大有可为。 就在2014年,李彦宏还曾提出“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大蛋糕在企业级软件市场”,因为“传统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化。”这一观点正在被印证,有意思的是,在阿里和腾讯都进入企业级软件市场之后,或许百度很快会有动作。 除了企业级市场本身充满机会之外,它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有巨大的助益。要知道,人们每天有超过8小时在办公室度过,这些时间都可算作工作时间。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争夺用户注意力,抢占用户时间,通过拿下企业级市场,拿下工作这个场景入口,就有巨大的流量,基于此可以开展创新的业务和服务。 企业微信未来很可能会与滴滴这样的应用结合起来,向办公室的用户推荐用车服务或者企业拼车服务;还可以跟大众点评结合起来,面向企业提供特供的团购优惠;企业入口未来可成为电商导流入口,比如给大公司提供专属优惠等。 可见,企业微信不只是看中企业级市场的潜力,更多是想抢占“办公”这一入口——虽然入口是一个老掉牙的词,但它真的真的很重要。   钛媒体作者:罗超,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罗超(luochaotmt) 来源:钛媒体http://www.tmtpost.com/1656408.html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 HRTechChina报道,戳这里可寻求报道。 HRTechChina提供、关注最尖端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您可以搜索“HRTechChina”公众号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
    企业微信
    2016年03月14日
  •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上台,腾讯终于要 PK 阿里钉钉   一张名为 “企业微信” 的应用截图流出。 与个人版微信的绿色白色 logo 不同,企业版微信其采用的是蓝白色调,延续腾讯应用宝的设计元素,也让人联想到蓝白系的阿里钉钉。   先回顾下腾讯做企业协作的经过: 2005年——RTX 腾讯通。仅用于企业内部交流,但需要企业自行搭建服务器,不能与个人 QQ 互通。 2010年——营销 QQ。企业统一对外的窗口,一主号多工号、海量好友容量、消息群发等功能,主要用于销售及客服的工作场景。 2012年2月8日——企业 QQ。包括企业帐户中心和客户端(包含 PC 及移动客户端)两部分。采取云存储,不需要自建服务器,可以与外部的 QQ 好友互通。 2014年——微信企业号。基于微信的团队沟通工具,仅在手机移动端。   IM 是入口 这里,阿里钉钉、纷享逍客、企业微信、微信企业号等归位一类,还有一个做了 7年 的老牌项目——“班聊”(获金沙江投资)。这类叫做 “IM+ 协作”,在聊天的基础上开始协同完成工作任务。   另一类,就像 worktile、teambition、tower 等,先建一个项目,再根据项目进行沟通协作,属于 “协作+IM”。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场景,“说话” 是最基本的行为,所以 IM 是国民级产品,成就了 QQ、微信。同样的,企业协作解决的就是沟通问题,以 IM 为底层的产品才会成为入口。   企业级市场团队协作的逻辑应该是怎样?   企业级应用 CRM、OA、ERP、团队协作等都是分开在做的。现在很多团队协作应用开始在自己的平台上串联 CRM、OA、ERP 等,他们的逻辑是,用团队协作可以链接整个公司的业务,但若垂直在 CRM、ERP 等一个门类做协作,只能局限成销售团队的协作、管理团队的协作,不能动员公司全局。   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不过当创业者开辟一条通往市场的丝绸之路时,大厂往往就沿着方向进入了。拿 CRM 举例,大家总是对比销售易和纷享销客,但销售易只做 CRM,纷享销客更多是基于协作平台突出了 CRM,后来阿里的钉钉就寻迹切入市场,导致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楼宇里,钉钉的广告放一天,纷享销客的广告放一天。   并且就在 3月7日,纷享销客获新一轮融资,更名 “纷享逍客”,公司定位从 CRM 转为移动办公平台。说明,这个市场有肉吃,纷享逍客又回来正面厮杀。   工作、生活要分开,手机、PC 要打通   微信用户已突破 6 亿,覆盖用户大部分的空余时间,但症结在它没有分开工作和生活。当你的好友数量增多,微信会经常打断你专注的事情;当你的朋友圈里多了老板、客户,你便不能随意更新一些 “范二” 的状态。   所以微信虽然做了企业号,还是需要单独做一款企业 App。   而阿里钉钉据说保持着每个月10 万新用户的增速,可是过于侧重移动端,毕竟除了销售等跑在外面的业务人员,企业内的其他员工大多依赖 PC 办公。所以,手机、PC 端要打通。   还有一个问题,回到上面 “协作平台串联 CRM、OA、ERP” 的逻辑,钉钉虽然跟很多企业合作,开放入驻了很多功能。但这些只是基本的串联,没有真正的跟钉钉这个产品融合。   最后,关于企业微信,腾讯尚未作出回应。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4318.html
    企业微信
    2016年03月09日
  • 企业微信
    80%的企业微信都将成为鸡肋 在“互联网营销焦虑症”四处蔓延的年代,微信成为万人期待的方舟,每家公司、每个人都想挤上船,迎接地平线上新一轮的曙光……就像《2012》的场景。   但是,80%以上的企业将发现,他们的微信平台从来没有绽放过传说中的光彩,反而成了一块鸡肋、一个负担。   这是因为,微信这个自媒体,如果无法为顾客提供服务价值,它就只是一张无人理睬的小传单。   网站时代都是忽悠? 从网站时代说起。网站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当时的标准说法是:1.品牌宣传;2.销售拓展;3.顾客服务。这是令人激动的蓝图,好像企业网站一建,就通向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于是尽管大多数公司一知半解,但还是纷纷建站……   但是,八成以上的企业发现,那些激动人心的描绘大多数无从实现,它们的网站真正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份网上画册,作用主要就是让人更方便地了解一些企业信息,这离销售拓展和顾客服务好像差得实在太远。   实事求是地说,这不能怪人家忽悠,他们的描绘并非完全瞎掰,今天的确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公司,互联网成为他们品牌传播和营销服务的主要途径,其势头之猛令人惊叹。   然而,到今天为此,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电视投广告+区域代理招商+地面铺货的业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网站并非业务链条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能销售,也不能服务,只能起到企业介绍的作用自然在所难免。   只有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真正转向互联网,网站作为自媒体才能承载起营销的功能,这是必须认清的事实。否则,这份自媒体也只能是摆在互联网上的静态的画册,能做到更新及时、浏览快捷、页面整洁、内容充实就算相当不错了。   做得再漂亮,企业公众号也是鸡肋 网络世界从PC移向手机,浩浩荡荡。移动终端将超越所有的媒介,属于它的时代已经到来。微博与微信也正是乘着这股浪潮风生水起的。   当人人都开始埋头朋友圈,有人已经在连篇累牍地发表微信营销的“圣经”,好像掌握了划时代的营销神器。企业激动了,他们心生屌丝翻身的期许,盼望着从此拥有一条直通市场的溜光大道。   现实似乎很美好:注册一个微信平台零成本;人人都有朋友圈,受众就在眼前;圈圈相通,信息可以几何式增长;相比传统媒介,绝对是低投入高产出。   于是,一个个公共账号如雨后春笋,一条条微信带着希望的温度出发。一个月之后,两个月之后,这些辛苦操作的人们却又开始迷茫,每天绞尽脑汁地编发,有多少人会看,真的有用吗?   现实很无情:看的人不多,用处不大,十有八九只是自娱自乐的游戏。   公司连夜开会,总结是:内容的可读性不够、语言不够创新、原创太少、设计不够时尚、推广不够有力、线上线下缺少互动。   于是,大力改进:请来更专业的文案和设计、增加原创数量、力求图文并茂、以奖品刺激关注、办活动邀请粉丝参加、到处印二维码求扫一扫……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关注度有所上升,但情况仍然不太理想,而几个工作人员已经累到神经衰弱,每天都被“明天发什么”折磨着,寝食难安,快要崩溃了。(要不要描述的这么准啊?!)   有传播力的内容、风趣的语言、刺激的奖品、更具互动性的活动,这些重要吗?重要,但它们不是一个企业微信平台能否立足的本质,本质在于:交易价值。   任何一个自媒体,其实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交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交易的两种价值,决定着它的生存概率。   第一种交易是受众阅读时间与信息内容的交易。一天里朋友圈、订阅号的信息数百成千,受众的时间成了宝贵资源,你用什么内容来换取他的时间?就算是请来国内一流的记者和编辑,也不能保证每天的信息内容既原创又引人入胜,不能保证每条信息让受众乐于打开链接。在这一层的交易中,至少80%的企业微信将成为失败者,他们的内容无法成为受众时间的交易伙伴。换一句话说,就是无法保证持续的可读性。   第二种交易是顾客需求与企业服务的交易。也就是说,通过企业微信平台,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价值。是更方便的购买,更低廉的价格,还是更及时的解答?而这些,说到底是要求企业的服务体系实现网络化。举个例子,一家餐厅建立了微信账号,每天都发送美食信息、烹饪技巧,假如有很高的原创性、可读性,将会吸引一批受众的关注,能够成为第一种交易的胜利者。但如果想真正成为需求与服务的交易平台,还得加料。于是,这家餐厅建立起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微信平台是这个服务系统的导入口,顾客通过这个端口就能够方便地订餐、叫餐或者积分优惠。只有当这个系统被打通,微信才会成为顾客手机中不被删除的订阅号。   这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恐怕都是令人失望的消息,因为它们还无法做到企业微信与企业营销、服务模式同步,除了发表一些企业信息、转载一些有“可读性”的文章,实在想不出还能提供什么交易价值,难道,注定要成为鸡肋吗?   关键是有用,再说一遍,要有用! 如果现实条件尚不成立,避免鸡肋化的一条道路是既向外,也向内。企业微信完全可以首先成为公司内部的自媒体。   一是内部信息的传达平台。顺应现代人信息接收的习惯,更快、更及时、更有效地把企业动态、表彰、文化理念用手机阅读的形式呈现,真正实现电子化的传播。   二是管理的平台。比如,天南海北的营销业务员在这里召开会议、报到、分享经验和接受考核;市场一线的物料应用、售点情况、销售数据第一时间汇总。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公司走出了第一步,他们已经发现微信工具化应用之后带来低成本与高效率的功效。   三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企业微信不要仅仅成为某个部门的任务,更不是少数人的专属,它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成为公司文化的沙龙。员工以及客户、合作伙伴的好文章、好作品、才艺展现,都可以成为企业微信的内容。一旦开门办微信,就会发现被挤干的编辑苦恼大大缓解。   办微信,眼睛不要光盯着多了几个粉丝、出了几篇转载,也不要被那些号称多少粉丝、多少流量和销量的账号刺激到方寸大乱。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先从某一个具体可行的点开始,逐步体现这个新工具的潜在的、多选项的价值。实事求是、由简及难、由内及外,先把平台建成一个有用的工具,是企业微信存续的合理节奏。   来源:《销售与市场》调戏电商
    企业微信
    2014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