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News
    Evernote重组高管团队 CEO欲带队冲出营收下滑泥潭 来源:DoNews (记者 安宏)   在经历营收下滑、高管出走和全球裁员等一系列动荡后,Evernote正在新晋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Chris O'Neill)的带领下走出泥潭,试图重现“独角兽”昔日的辉煌。   日前,克里斯·奥尼尔宣布已建立一支由7名高管组成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包括谷歌、Skype、惠普、罗技、微软、摩托罗拉以及VMware等“超级”公司。而此前辞退的一批高管也是为新成员让位。   新高管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埃瑞克·沃洛贝尔(Erik Wrobel),出任公司产品主管;雷蒙德·唐(Raymond Tang),出任公司中国市场业务主管;安德鲁·马尔科尔姆(Andrew Malcolm),任公司新营销主管;本·麦考马克(Ben McCormack),任公司新技术运营主管;纳特·福丁(Nate Fortin),任公司新设计主管;米切尔·瓦格勒(Michelle Wagner),任公司新人力资源主管;阿兹玛特·阿里(Azmat Ali),任公司新品牌主管。   缺乏持续盈利模式的纯工具类应用往往难以为继,而作为该类应用的代表,Evernote的商业化之路也是这一领域的典型缩影。早在2012年,Evernote的估值一度高达20亿美元,去年,Evernote的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5亿,但进入去年秋季,Evernote开始遭受到业内的屡屡唱衰,主要原因在于其业务营收的增长乏力。   去年9月,Evernote宣布在全球裁员13%,并关闭3个办公室,借此削尖成本,打造“规模更小、更专注的团队”,强化对重点业务的关注。   2015年7月,Evernote联合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Libin)正式宣布辞去公司CEO一职,改任公司执行董事长。Evernote同时宣布,将任命前谷歌高管克里斯·奥尼尔公司新的CEO,2015年7月27日生效。(完)   以下为奥尼尔重组高管团队的相关声明部分内容: 沃洛贝尔将负责我们的产品团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将充分发挥在产品管理方面的20多年的经验优势。就在加盟我们公司之前,沃格贝尔还担任VMware公司负责产品业务的副总裁,在VMware公司,他开启了云管理产品线并与顶级的技术工程团队密切合作。他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对业务的深入理解带到了Evernote,这些能够指导公司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   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拥有1600多万注册用户,而且还拥有一项名为“印象笔记”的独立运营业务。雷蒙德·唐将作为我们中国区业务的新主管,他拥有20多年的技术行业经验,曾在诺基亚和微软这样的知名科技公司工作。雷蒙德·唐与多个部门协作的能力对我们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以及规模化经营这些业务都将非常必要,从而将公司各个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此确保我们是Evernote整体团队。   在营销方面,马尔科尔姆既有一股闯劲,又善于思考。在他任职的100多天时间里,他在推广公司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弄清了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更新了我们的营销基础架构、同时还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发现Evernote的价值。马尔科尔姆此前曾在Skype工作多年,带领Skype公司实现了用户增长40%的业绩,他的加盟将为Evernote实现高速增长提供强力的基础。除此之外,他也曾在技术投资公司银湖(Silver Lake)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一经历也让他在掌握市场发展动向方面掌握了诸多经验。   我们的新技术运营主管麦考马克大量的职业生涯都是在打造和经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以此支持多样化客户群体的需求。他在云计算业务也有着深厚的经验。在加盟Evernote之后,他将把他的经验带到公司,从而帮助公司勾画我们服务的未来蓝图。   优质的用户体验往往从优质的设计开始。福丁已经开始加大力度重点打造我们的设计团队,并定其从用户那儿获得反馈,推动用户进一步关注和参与Evernote的体验。福丁此前曾在摩托罗拉工作,主要负责移动设备市场的设计业务,他在此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将利用这些经验来推进Evernote的发展。曾经名噪一时的Moto X手机Moto 360智能手表都展示了福丁以内容为导向的设计风格。   这些新招聘的高管负责人,他们首先也是我们团队的成员。通过这些招聘措施,Evernote正在打造一种有组织的创新和面向未来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帮助员工尽力工作,并为公司增加推动业务增长的能力。作为我们的人力资源新主管,瓦格勒将利用其在多家软件公司的20多年从业经验,帮助我们培养和发现业内最优秀的一些人才。   最后,阿里也加盟Evernote,担任公司品牌组织业务主管。阿里在惠普和罗技等知名科技公司建立了20多年的营销经验,但是,他在初创型企业方面的经验也非常显著。我满怀信心地期待他在我们公司的优异表现。   除了上述高管之外,我们团队的优秀高管还包括塞斯·希特琴斯(Seth Hitchings)和杰夫·索特斯(Jeff Shotts)。希特琴斯是一位已在Evernote工作6年之久的资深人士,担任公司工程部门的负责人,而索特斯则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他们将携手公司的其他员工,共同确保我们顺利地将指挥棒移交到这个新一代的高管团队之手。此时此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金全)
    DoNews
    2016年03月21日
  • DoNews
    慧算账:应该是最高效的记代账工具 慧算账是一家致力于向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记账报税金融于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最早公司是从一个工具开始,发现了会计财税这个行业大家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中,将近二十多年只用了一种工具。就是金蝶和用友做的一款借贷的财务电算化。从工作的过程来讲其实在整个的过程中,有好多的工作步骤。现在所有人在利用纸质的文档Excel表格来做这个事。 所以说慧算账发现的痛点其实是这个行业里面,各个方面几方都很纠结和矛盾。比如税务局不会管代账报税,代账报税都是代理记账,代理记账有一个行业协会是财政局管的。但是财政局又不管报税,基本上没有行政机构管。找谁都没有用如果出了质量问题的话。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整个都不对,慧算账觉得这个里面肯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才开始慢慢朝这个方面深入摸索发掘。 慧算账产品做到现在从三个方面来说优势和亮点。第一对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慧算账的系统化程度更高。给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标准,提供了一个更有效可控的手段。以前所有的过程都要靠人工。那么从现在慧算账的整个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从发票端买和卖的发票,借助电子化的手段基本上可以让会计不用人脑来处理这个过程。然后从企业那端来讲,相当于控制力提高了之后,企业那边的服务体验和服务质量就会相对的恒定可预测。包括现在在技术上增加了一些微信这些APP的交互渠道。企业获得的信息会更及时。第三个方面就是解决了这两端的问题之后,就是一个行业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整个的感受。他以前会觉得这个会计只帮我做账,现在会觉得这个外包的会计能够帮助做更多的服务。从现在来讲慧算账主打的就是这三种,感受上或者说跟以前行业感官上的不一样。 目前慧算账在全国23个省份的省会城市有进驻。在全国有近70多个服务网点。可以给当地的企业和代理记账公司同时提供服务。现在每日的日增长全渠道会增加八百到一千个用户。 来源:DoNews
    DoNews
    2016年03月14日
  • DoNews
    脉脉烧6000万投广告背后三点:引爆市场、抢用户、树品牌 // 脉脉烧6000万投广告背后三点:引爆市场、抢用户、树品牌   脉脉6000万广告战背后:职场社交将爆发 烧钱为抢时间   职场社交app脉脉开始发力了。近日,脉脉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在北上广深杭几个城市铺广告。知情人透露,投放总额近6000万人民币。   据了解,脉脉此次投放的广告密度非常高,包括北上广深杭主要办公楼和小区的分众视频广告和框架广告,北京、上海主要地铁线路的车门和拉手广告,北上广深杭主要电影院的贴片广告。基本上,职场人士在上下班乘地铁路上、等电梯空档、乘电梯时间和周末看电影时,都会被脉脉广告“洗脑”。   严格来说,脉脉还算是创业公司。去年8月,脉脉刚刚获得2000万美金B轮融资。去年底,脉脉相继开启商业化尝试,一方面推出新盈利模式,向创业公司提供付费招聘融资方案,另一方面与江南春等大佬合作开展线下沙龙活动,既作为“为时间付费“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也借大佬之名做宣传。   相比刚创立时的低调,脉脉在B轮融资后明显加速。但尽管如此,面对职场社交这块“难啃的骨头”,早年有天际网、大街网等折戟在前,现有国际巨头LinkedIn、猎聘网等来势汹汹,不少互联网人士断言“中国人情社会不适合职场社交”,那么,脉脉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疯狂烧钱激进扩张?笔者认为主要看三点。   第一,职场社交行业已走到爆发临界,需要一个引爆点。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职业社交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中国职场社交市场已走过10年发展历程,2014年将是爆发期,具有本土差异化、符合中国国情的职场社交网络服务应用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行业突破不会无端发生,它需要一个引爆点。脉脉的这轮广告投放,即是希望抢夺职场社交在一线城市职场人群的传播先机,真正从“临界”变成“开启”。   但是,此前的职场社交先行者都遭遇过“中国国情”的暗礁,或退出或转型,中国的人情社会中,用户对酒桌上的社交更有信任感,认为线上隔着屏幕缺乏亲和力;另外,微信已经可以承担相当多的商务功能。职场社交行业真的走到关键点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与中国整个社交产业的成熟和细分化有关。和十年前相比,针对陌生人社交的陌陌、旅游社交的蚂蜂窝、图片视频社交的instagram和美拍,都已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在此驱动下,网友更愿意去尝试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产品,去年初匿名社交的火爆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中国的80、90后新一代职场人士,比起他们的父母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逐渐意识到工作生活娱乐混为一谈的诸多不便之处,更愿意通过使用多个社交网络,将原来全部叠加的微信中的功能分解出来。   过去,中国用户的所有关系都在微信上,但是微信日益复杂的分组和屏蔽功能,以及垂直社交的崛起,恰恰说明,中国的新一代职场人士已经在抗拒过去的社交模式。而这就是引爆职场社交的好时机。   第二,脉脉应抓住移动端和本土化优势,在竞争对手醒来之前拉开距离,实现跨界价值。 目前,LinkedIn在中国用户数突破800万,新一年将逐渐由一线城市向省会城市下沉,并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移动端产品。其他的招聘类网站如猎聘网、拉勾网等,也不断增加社交功能,试图在职场社交行业中分一杯羹。   和这些竞争对手不同的是,脉脉优势在于移动端的战略高地。脉脉最开始便是手机App的形态。形式决定内容,脉脉全部采用手机号注册(最开始也可通过新浪微博导入,后来被新浪封杀接口后便全面改为手机号注册),信息沟通采用IM形式,信息流的展示和折叠也完全按照手机尺寸来设计。   而PC端起家的LinkedIn在入华之后,却仍然采用在美国的Email(站内信)形式。中国职场和美国职场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中国是IM沟通,而美国是Email沟通,所以在美国顺其自然的站内信到了中国,却让用户不堪其扰,也无法及时回应。   另外,手机端的好处是可直接导入手机通讯录好友,这对于新用户迅速建立关系链,无疑大大降低了门槛。除此之外,为了提升用户粘性而设置的“匿名吐槽”功能一直广受好评,这种灵活的设置,工具属性更重的LinkedIn不会接受。   社交行业赢者通吃,脉脉要做的是赶在竞争对手醒悟之前扩张城池。创立之初,脉脉面向的用户主要是泛互联网人群,原因是这群人更有意愿尝试,并且在既定行业内能够迅速积累用户活跃度。但是2月14日开始的这轮广告投放意味着,脉脉正式向金融、地产等泛行业进军。   脉脉创始人林凡曾表示,脉脉所能提供的核心价值是“跨界”。因此,脉脉的当务之急是打破行业桎梏,真正变成泛行业职场人士的另一张社交网络。   第三,社交平台最终都会走向品牌化,脉脉树立品牌宜早不宜迟。 社交行业上一次如此大规模投放广告,可追溯至去年5月。当时,为冲刺上市给品牌背书,陌陌豪掷重金在五大卫视和视频网站投放大量广告。但是对用户而言,品牌形象的改变,远比建立要难得多。   因此,脉脉选在此时投广告树品牌,不失为明智之举。   “脉脉这次投这么多钱,是想让用户知道脉脉上不仅碰到同行、结实行业牛人、认识新老板和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品牌印象,这样哪怕用户没有立刻注册,但潜移默化以后一旦想起职场社交就会立刻想到脉脉。”一位脉脉内部人士向笔者透漏。   从目前看,如此大手笔投广告在社交行业仍然少见。LinkedIn采用“小而美”的打法,主要通过邀请名人举办线下活动进行推广;猎聘网此前也曾在地铁上大量投放广告,但更突出“招聘”与“猎头”色彩;还有一些社交app采用自行制作微电影、在社交媒体上投放等低成本形式,虽能达到推广目的,却未必能树立品牌价值,导致用户留存率低。   而在职场社交领域,品牌的价值比其他行业更重要。不同于娱乐型的社交,职场社交承载了更多真实的个人信息和商务内容,在招聘功能上更是直接涉及薪资、福利等企业的绝密内容,如果缺乏可靠的品牌背书,很难让用户放心且持之以恒地更新简历、谈论工作。   从短期看,社交平台拼的是用户体验、用户活跃度和关系链密度,但归根结底,长期拼的是品牌价值。对脉脉来说,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品牌树立宜早不宜迟。   来源:DoNews
    DoNews
    2015年03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