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WS
    Workday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1%,盘后暴跌10%,你猜怎么了? Workday公司公布了截至2024年4月30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表现强劲。总收入达1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订阅收入为1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非GAAP营业收入增长至5.15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0.40美元,非GAAP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74美元。12个月订阅收入积压增加至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9%;总订阅收入积压为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运营现金流为3.7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2.91亿美元。Workday还回购了50万股A类普通股,价值1.34亿美元,季度末现金及等价物为71.8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Workday股票暴跌,你猜是什么原因?拉到文章最后揭秘! 2024年第一财季总收入达1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 订阅收入达1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加州普莱森顿,2024年5月23日-- Workday(NASDAQ: WDAY),一家领先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天公布了截至2024年4月30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 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 Workday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订阅收入为1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营业收入为64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3.2%,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营业亏损为2000万美元,占收入的-1.2%。 第一季度非GAAP营业收入为5.15亿美元,占收入的25.9%,去年同期为3.96亿美元,占收入的23.5%。 摊薄每股净收入为0.40美元,去年同期为0.00美元。 非GAAP摊薄每股净收入为1.74美元,去年同期为1.33美元。 12个月订阅收入积压为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9%。总订阅收入积压为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营业现金流为3.7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7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2.9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18亿美元。 Workday回购了约50万股A类普通股,花费1.34亿美元。 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总计71.8亿美元。 新闻评论 “Q1是Workday又一个稳定增长的季度,非GAAP营业利润率也有所扩大,我们正朝着长期稳定增长的目标前进,”Workday首席执行官Carl Eschenbach表示。“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人才市场的变化以及实现运营效率的压力,Workday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的强大价值主张、对关键增长举措的投资以及在AI领域的领导力正在得到回报,越来越多的组织选择Workday来管理他们最重要的两大资产——人员和资金。” “我们的第一季度表现符合我们对关键财务指标的预期,”Workday首席财务官Zane Rowe表示。“我们对第一季度关键增长举措的进展感到满意,这为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我们的订阅收入预期反映了本季度更严格的销售审查和客户员工数量增长的放缓。同时,我们正在提高利润率预期,重点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近期亮点 Workday被超过60%的《财富》500强公司使用,包括HPE、Keybank、Salesforce和Unum。 Workday为包括密尔沃基市、H. Lee Moffitt癌症中心和Onin集团在内的多个客户提供了Workday Financial Management和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HCM)全平台。 Workday宣布美国国防情报局 (DIA) 选择了Workday Government Cloud来支持DIA快速加速招聘和入职工作的任务。 Workday完成了对HiredScore的收购,使公司拥有全面的AI驱动的人才招聘和内部流动解决方案。 Workday现在拥有超过50个AI使用案例和25个生成式AI使用案例在规划中。 Workday扩展了与AWS的合作关系,包括跨行业的共同创新和增强的市场投资,并与Google Cloud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GCP客户提供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购买Workday产品的渠道。 Workday为澳大利亚客户推出了原生工资单解决方案。 Workday连续第七年获得Gartner® Peer Insights™ Cloud HCM Suites for 1,000+ Employee Enterprises客户之选的荣誉。 公司连续第四年被Ethisphere评为2024年全球最具道德公司之一。 《福布斯》将Workday评为美国最佳多元化雇主之一。 财务展望 Workday更新了截至2025年1月31日的2025财年全年指引如下: 订阅收入预计在77亿至77.25亿美元之间,增长约17% 非GAAP营业利润率预计为25.0% Workday提供了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指引如下: 订阅收入预计为18.95亿美元,增长约17% 非GAAP营业利润率预计为24.5% 财报电话会议详情 Workday计划今天举行电话会议,回顾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并讨论其财务展望。电话会议定于太平洋时间下午1:30/东部时间下午4:30开始,并可通过网络直播。直播结束后,重播将可用约90天。 Workday使用Workday博客作为披露重大非公开信息的手段,并履行其在《公平披露条例》下的披露义务。 关于Workday Workday是一家领先的企业平台,帮助组织管理其最重要的资产——人员和资金。Workday平台以AI为核心,帮助客户提升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并推动业务不断向前发展。Workday被全球超过10,500家组织和跨行业企业使用——从中型企业到超过60%的《财富》500强公司。有关Workday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orkday.com。 © 2024 Workday, Inc. 保留所有权利。Workday和Workday徽标是Workday, Inc.的注册商标。所有其他品牌和产品名称是其各自持有人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包括但不限于关于Workday的全年和2025财年第二季度订阅收入和非GAAP营业利润率、增长、需求、战略和投资的声明。这些前瞻性声明仅基于目前可用的信息以及我们当前的信念、期望和假设。由于前瞻性声明与未来相关,它们受限于难以预测的风险、不确定性、假设和情况变化,许多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这些风险成真,假设证明不正确,或我们遇到意外情况变化,实际结果可能与这些前瞻性声明所暗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因此您不应依赖任何前瞻性声明。风险包括但不限于:(i) 我们或我们的第三方供应商的安全措施被破坏、客户或其他用户的个人数据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我们的数据中心或计算基础设施操作中断;(ii) 服务中断、我们应用程序部署的延迟和我们的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iii) 隐私问题和不断变化的国内或国外法律法规;(iv) 持续的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波动对我们的业务以及我们的客户、前景、合作伙伴和服务提供商的影响;(v) 关键员工的流失或无法吸引、培训和留住高技能员工;(vi) 竞争因素,包括价格压力、行业整合、新竞争对手和新应用程序的出现、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vii) 我们依赖合作伙伴网络推动收入的额外增长;(viii) 我们国内和国际业务的监管、经济和政治风险;(ix) 客户和个人对我们应用程序和服务的采用,包括任何新功能、增强功能和修改,以及客户和用户对他们所接受的部署、培训和支持服务的满意度;(x) 与新兴技术(如AI)相关的监管风险以及我们能否实现我们的开发工作回报;(xi) 我们能否实现对公司收购或投资的预期业务或财务效益;(xii) 信息技术支出的延迟或减少;(xiii) 销售变化,可能不会立即反映在我们的结果中,因为我们采用订阅模式。关于这些以及可能影响Workday结果的其他风险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我们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包括我们最近的Form 10-Q或Form 10-K报告以及我们不时提交的其他报告,这些报告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有所不同。除法律要求外,Workday不承担且目前无意更新本新闻稿日期后的任何前瞻性声明。 本文件、我们的网站或其他新闻稿或公开声明中提及的任何未发布的服务、功能或功能均可能发生变化,且可能不会如计划或完全交付。购买Workday服务的客户应根据当前可用的服务、功能和功能做出购买决定。     揭秘: 尽管Workday报告了强劲的财务业绩,但由于下调了年度订阅收入预期,其股票在盘后交易中大跌近9%。公司将2025财年订阅收入预期从之前的77.3亿至77.8亿美元下调至77亿至77.3亿美元,原因是客户人数增长放缓和IT预算削减导致需求疲软。公司财务总监Zane Rowe表示,这反映了季度内销售审查的增加和客户人数增长的降低。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9.9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9.7亿美元。”
    AWS
    2024年05月24日
  • AWS
    纽约的临时工平台Jitjatjo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旨在用AI驱动的人才解决方案改变临时工经济 Jitjatjo,一家新兴的临时工市场参与者,近日宣布了其增长轨迹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成功获得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一最新资金的注入由Morningside Technology Ventures领投,使该公司总共筹集的资本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6500万美元。 该公司由Tim Chatfield于2015年创立,最初的构想在他担任AWS执行制作人期间形成。Jitjatjo已经发展成为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临时工市场。它通过整合技术来简化招聘过程,在医疗保健、酒店业、教育和零售等领域特别突出。 Chatfield于2018年离开AWS,全身心投入到Jitjatjo中。他设想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技术的力量,特别是人工智能,根本改变企业如何找到和管理临时员工。这一愿景源于他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在技术和酒店业的专业知识,他们认识到市场上需要一种更高效、技术驱动的人员配备方法。 Jitjatjo从其他临时工平台(如Shiftsmart和Qwick)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连接组织与临时工,而且通过AI驱动的匹配算法优化这些连接。工人通过Jitjatjo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完成必要的文书工作,并在其中标明他们的可用时间。然后,平台通过借记卡或直接存款支付他们,并通过应用内评级系统激励高绩效,影响未来的临时工匹配。 该公司使用AI的策略不仅限于匹配。它还扩展到简化运营和优先考虑内部资源分配,旨在通过提高劳动力效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不是考虑外部外包。这种方法使Jitjatjo直接与传统的人力资源机构以及其他技术驱动的人员配备平台和人才市场竞争。 大流行之前,临时工经济已经相当重要,但在大流行期间,由于对配送平台的需求激增以及从传统全职角色(特别是酒店和服务行业)转移的劳动力,临时工经济经历了戏剧性的扩张。Jitjatjo的增长反映了这一趋势,其平台描绘了从事各种劳动密集型任务的临时工。 然而,临时工作的增长也带来了对工人保护的关注。Jitjatjo通过提供福利套餐并将工人归类为W-2员工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从而减轻了他们处理自己的工资税的负担。尽管如此,仍然存在挑战,包括与位置跟踪相关的隐私问题以及平均每小时工资的充分性。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Jitjatjo仍在持续增长。Chatfield透露,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现在雇佣了约120名全职员工,并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三个大洲拥有超过40,000名临时工。该公司的技术被视为管理基于轮班的劳动力的可扩展、高效解决方案,旨在提高运营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随着这轮最新融资的完成,Jitjatjo计划将其创新平台带入新市场,并支持其市场进入战略,可能为临时工经济树立新的标准。随着公司全球足迹的扩大,它仍致力于利用技术改变企业寻找和管理临时员工的方式,满足现代劳动力的需求。
    AWS
    2023年12月13日
  • AWS
    在AWS面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亚马逊,不论管理团队或是一线员工,人员招聘都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亚马逊独特的文化印记——领导力准则也成就了独特的亚马逊面试文化,几乎所有员工都会参与到面试流程中,加之全球统一的流程管理,共同保证了亚马逊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严苛的甄选人才机制。 今天就让我们揭秘亚马逊AWS的面试流程,分享面试准备过程中的干货和建议。还等什么呢?赶紧开始准备,加入亚马逊AWS吧! 本文摘自AWS技术爱好者Florian Schäffler的博客。 正如我非常喜爱AWS和它的产品一样,我很渴望能够为它工作,所以我决定抓住机会,通过他们的全球招聘网站Amazon Jobs 申请了一些职位。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分享给大家一些申请过程中的心得和真实感受。 小记: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得到offer,在面试流程的最终环节被婉拒。所以这篇文章绝对不是指导你如何正确准备申请过程并拿到offer,更多的还是我的个人经历分享。 咱们开始吧 我 在AWS申请了一些职位,几天之后,其实正是我的新婚旅行。婚礼结束后,我们开始从德国父母家到希腊的自驾之行。旅途中我们经过了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 亚,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和希腊。当我们到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时,我查看了一下我的邮箱,发现一条来自AWS的回复,在询问方便电话面试的时间。 我们在酒店又多呆了一晚,第二天,我在酒店的房间用手机完成了电话面试,之后我们在美丽的布达佩斯继续旅行。 职位 我申请的职位是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主要目标是“帮助伙伴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明确地说,包含如撰写白皮书,在活动和会议中发表演讲,与客户一同设计应用 架构或者写代码等工作。在我的第二次电话面试中,我被告知这个角色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地点。虽然那份工作原本是在卢森堡,你也可以在马德里,慕尼黑或者迪拜工作(如果你想去)。这听起来太有意思了,因为有机会的话,我一定非常想要搬到一个新国度。总之,一个对我来说非常完美的招聘广告。 面试阶段 时间表 下表是面试的每一步骤,我已经完成。我会在文章后段具体解释它们。我放这个时间表的主要原因是让大家看看整个流程是如何有组织并且高效地进行。 亚马逊有自己一个独立的平台发布招聘信息——www.amazon.jobs。 在筛选栏里,只需选择Amazon Web Services,然后你就能看到AWS职位了。当你在申请一个职位时,一个你自己的个人简历账户就为你建立了,你可以选择用已有的授权提供商,比如 Facebook, LinkedIn, Google上传信息,或者新建立一个简历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后台有几个职位申请平台,但是他们都能分享你简历的基本数据。不同的职位申请平台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进入。 ·       https://en-amazon.icims.com ·       https://cn-amazon.icims.com ·       https://uk-amazon.icims.com ·       https://us-amazon.icims.com 小记:此列表可能不全 在你申请了某个职位之后,一封确认邮件会发给你。如果招聘团队想要联系你然后继续申请流程,他们会给你发邮件。如果他们婉拒你,在这个申请的最初阶段,你不 会收到任何通知。但是,你可以在申请平台上看到你申请的状态,上面会表明最近动态。在我申请过程中,我有经历如下一些状态。 ·       提交-查看中(初始状态) ·       提交(在我看来像是初步筛选开始了) ·       查看完毕,未被选中 ·       查看中 ·       候选人撤回申请 亚马逊领导力准则 亚 马逊领导力准则Amazon Leadership Principles 是一套通过定义工作任务,确保亚马逊整个公司健康运行及成功的文化体系。但是,与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套规范化的,基于旨在精益化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的“质量环”(PDCA-cycle)的行动指标。这些准则包括以下行动指标。 ·Customer Obsession 顾客至尚 ·Ownership 主人翁精神 ·Invent and Simplify 创新简化 ·Are Right, A Lot 决策正确 ·Hire and Develop the Best 选贤育能 ·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rds 最高标准 ·Think Big 远见卓识 ·Bias for Action 崇尚行为 ·Frugality 勤俭节约 ·Learn and Be Curious 好奇求知 ·Earn Trust 赢得信任 ·Dive Deep 刨根问底 ·Have Backbone, Disagree and Commit 敢于谏言,服从大局 ·Deliver Results 达成业绩 小记:在整个面试环节中,你会完全被这些准则评估 一轮电话面试 时长:30分钟 实际上,这是我第一次和AWS沟通,后面的环节中我发现这一轮的电话面试不是必须的。这一次沟通主要是考察申请人是否有可能合适他/她申请的职位。电话中的问题也如一般的面试问题一样,比如职业发展,换工作原因和薪水期待。 二轮电话面试 时长:45分钟 这一轮电话是第一次对我的技术评估。有一个问题,我本来应该有更好的回答,在整个回答过程中,我也被问到相关问题,目的是了解更细节的信息。当比较电话里的问题和AWS认证话题(AWS certification topics)时,电话里的技术问题的难度相当于入门级别(Associate Level)。 三轮电话面试 时长:60分钟 在这轮电话里,我主要被问及的问题是关于亚马逊领导力准则,如我上文提及。据我回忆,面试官确实选择了2-3个不同的领导力准则然后我需要解释,我在过去是如何做到它们的。 面谈(Interview Day) 准备 为了更好地准备,我确实读了相关的书籍,更加细致地准备了领导力准则的问题并且通过了AWS认证。 书籍 我 准备过程中所读的书籍基本都是围绕应用架构设计的。在我阅读之后,我发现其中一些确实停留在AWS认证的入门级别(associate level),而不是专业级别(professional level)。但同时,他们的确是不错的入门级介绍并且帮助你进阶到下一个技术知识阶段。 领导力准则 如前文所提及,我知道了这些可能的问题会从哪里来,所以我有意识地将所有领导力准则和我能想到的匹配每一条的个人事例。 如下的照片就是我在飞往卢森堡准备面谈的前一晚我房间的模样。 认证 作为我准备的一部分,我有去考AWS认证架构师-入门级别的考试(AWS Certified Solutions Architect – Associate Level )。因为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经常使用AWS的服务,我的确省略了动手实操方面的准备。我主要的精力花在了AWS白皮书(AWS Whitepapers)上。 在大约2周对自己基于考试题目的训练后,我去认证中心参加了考试。如我理解的一样,所有的测试都是AWS设计,但是由 Kryterion执行和监控。我前期的知识积累和白皮书的学习帮助了很多,所以我第一次尝试便通过了考试。 到达和安排 机票和食宿都由AWS提前安排和预付了。机票方面我可以选择适合的时间,所有选择都是Lufthansa航空公司(Lufthansa)的经济舱。根据我的理解,所有的AWS机票都必须是经济舱,我认为还是很合理的。 我住宿的房间是在Novotel(Novotel),我认为非常棒——有分开的卫生间和浴室,同时还有工作台和一个沙发。酒店工作人员也非常友好,我需要熨斗和布板熨一下第二天面试的衣服,已经深夜,他们也迅速地拿到我房间。 时间表 如下表格,你可以看到我面谈当天的时间安排,是如何提前已经规划好的。 面试 我总共经历了5轮面试,分别从技术方向由浅入深,沟通及协作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对我进行了观察。 技术方面,我的第一位面试官,一位非常职业并友好的人,同之前的电话面试一样,我被问到一个大的技术问题然后我得一一解释我如何解决的。 我是从在白板上画架构设计图开始的,随之而来的细节问题却并不是一个初级认证架构师知识能回答的。 相应更大的难度也在之后的另一轮面试中遇到,我被给到一个特定的场景,需要我就相关技术方向给到架构建议和细节。之后也有旨在考量我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商务沟通能力,不过遗憾的是,我确实答得不太好。 最后一轮面试是由整个团队的经理跟我进行的。因为之前的面试官们已经了解并评估过我的技术背景了,这一轮并不是关于任何AWS相关的产品或架构的沟通,更加像是和来自于用户群体的其中某一位的谈话,例如你目前正在开发什么样的软件。 在我看来,这一轮同样也是和一位非常职业、有趣的人的非常愉悦的一次谈话。 结论 ·    时间安排很好 ·    整个面试流程反馈很快 ·    AWS提供面谈面试差旅安排 ·    很棒的差旅安排 ·    友好而优秀的人群 ·    漂亮的办公室 回顾 老实来讲,我之前从没为一个面试准备如此充分并且花费众多精力。虽然最后没能成功加入AWS,我依然抱有遗憾,因为我非常希望能够成为其中一员。甚至现在,有时我也会问我自己当时如何准备说不定能做得更好。 好的方面是AWS会在12个月后给你新的机会。之后你便能申请其他职位——我一定会再去试试。所以对我来说,“申请AWS”之路远没有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同时,我也会积极准备相关的日志、编码、AWS架构、考试、参加AWS技术论坛等等。 声明 面谈当天,我需要签署一份在AWS办公室可能看到和经历的所有相关免责的NDA文件。因为它们一直在开发新的服务和产品,他们确实需要保证所有发明的隐私。因此,我有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查询相关的法律条款。如果你在阅读此文章,涉及到的所有信息都没有收到任何法律约束。
    AWS
    2017年08月04日
  • AWS
    云管理初创公司​2nd Watch再获1900万美元新融资 2nd Watch是一家为亚马逊云服务(AWS)提供咨询和软件运行应用程序的初创公司,今天宣布了一轮1900万美元的新融资。 2nd Watch位于西雅图,公司专门帮助企业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评估、设计、部署的服务,并且将数据库迁移到AWS上,迁移成功后还要负责数据的运行和维护。客户一次性支付数据转移服务费,起价为$ 100,000,之后的管理服务采用定期支付的形式。 2nd Watch首席执行官Doug Schneider表示,该公司每月为客户管理超过20万个AWS模块。服务客户包括CondéNast,Crate&Barrel,PG&E,摩托罗拉和雅马哈。虽然他们都没有受到星期二AWS的S3临时中断的影响,但这种状况可能会降低未来客户将数据迁移到AWS的意愿。 不过 Schneider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VentureBeat采访时表示:“对于星期二AWS中断我们感到很抱歉,但客户知道,硬件有时会出一些差错,无论是在云中还是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作为一家托管式公共云提供商,我们一直在与客户谈论在保持业务连续性时的同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宕机。”  Schneider将埃森哲,Cloudreach和Datapipe视为竞争对手,这几家公司的业务都是提供相似的IT管理服务。至于2nd Watch是否有有意支持Microsoft Azure或Google Cloud的迁移或管理,公司目前没有透露信息。 Delta-v Capital领导了最新一轮的交易,参与者包括以前的投资者Madrona Venture Group,Columbia Capital和Top Tier Capital Partners。新的资金将用于增加销售和营销,进行下一步的产品开发,并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开设一个新的托管云运营中心。 2nd Watch成立于2010年,拥有约160名员工,2013年已获2300万美元融资,2014年获1000万美元融资,迄今已筹集了5600万美元。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2ndwatch.com,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5624.html
    AWS
    2017年03月03日
  • AWS
    甲骨文推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挑战亚马逊 AWS 甲骨文(以下称 Oracl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Larry Ellison 在旧金山举办的 Oracle 2016 全球大会上正式推出 Oracle 的第二代云计算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方便第三方开发商在 Oracle 数据中心运营他们自己的应用。   Oracle 在第二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可得到一个虚拟机类型——Dense IO ,该类型虚拟机内存容量可达 28.8 TB,拥有 36 个内核,每小时的价格为 5.4 美元。Ellison 说,这款产品提供的输入、输出能力为 AWS 的十倍,在 i2.8xlarge 实例上这种差别尤为明显。   Oracle 的新产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每一个区域都包含有三个独立的“可用性领域”或是连接的数据中心。Oracle 在云计算方面的竞争者也提供区域数据中心服务,即使如此,利用地域优势这一点对于Oracle 来说依然是一大进步,毕竟 Oracle 正在全球范围内增建这些新区域。   此外,Ellison 还宣布了一款叫作 Cloud@Customer 的新产品,这款产品可以让用户将与 Oracle 云计算基础设施相同的服务器和他们本地基础设施放置在一起。这些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和在 Oracle 云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一样。Ellison 表示这些本地服务器和他们相应的云版本售价相同。   对于 Oracle 在云计算服务器上面的发展,Ellison 持有非常大的信心。Ellison 表示,他尊重亚马逊为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先驱者。亚马逊在 2006 年推出的 EC2 服务,可以按小时出租虚拟机(VM),在最近的一个季度,整个 AWS 组合为亚马逊带来 7.18 亿的营业利润和 28.8 亿元的主营业收入。Ellison说:“但是现在,我们积极地进入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我们拥有建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代的数据中心。”   当然,建立数据中心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 8 月 31 日结束的这一季度,Oraccle 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营运开支为 9600 万美元。与此同时,AWS 在第二季度的营业费用为 20.2 亿美元。   从目前来看,AWS 依然引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市场。微软云平台 Azure、Google 的云平台以及 IBM 都在追随着 AWS 的脚步。Gartner 高度重视的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于上个月发布,但 Oracle 的公共云并没有被包括在内。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AWS
    2016年09月20日
  • AWS
    AWS 会吞噬整个云计算的天空吗? 编者按:8月25日是 Linux 和 AWS 这两个对 IT 影响巨大的产品的周年纪念日。《经济学人》为此撰写了一篇回顾文章,讲述开源软件和云计算如何让 IT 界掀起一场二、三十年一遇的大战。   就老板的角色而言,Linus Torvalds 和 Andy Jassy 的差别简直不能再大了。Torvalds 生活在波兰,在自己的家外面工作,常常穿着浴袍,他带领着一支志愿开发者队伍,他们的软件是可以不要钱的。而 Jassy 通常身着商业休闲装,办公室位于西雅图的一栋高楼里,运营着全球十几个数据中心,致力于创建新的在线服务,而他的公司是要对这些服务收费的。   尽管如此,他们的组织仍然有着共同的周年纪念日以及错综复杂的历史。1991年8月25日,Torvalds让其他开发者点评一下自己写的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 Linux。此后它成为了全球此类软件使用程度最高的一个。2006年的同一天,Jassy 的团队推出了“弹性计算云(EC2)”的beta版,EC2是电子商务巨头Amazon云计算部门 AWS 的核心产品。过去12个月,该部门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10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对云计算、互联网上各种数字服务的提供者的崛起尤为重要。遍布全球的庞大数据中心(类似AWS运营的数据中心)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然而,如果没有像 Linux 这样的开源软件,云计算可能就会胎死腹中。老式的“专利”软件采用起来太贵太难。通过自己写程序,Torvalds先生实际上是给自己止痒:他只是想给自己的 PC 用上后来成为Linux的操作系统。现在,大约有1500位开发者在给每一个新版的 Linux 做贡献。至于AWS,Jassy 认为由于母公司的快速发展留下了“一地鸡毛式的 IT 系统”,所以需要把它们整合成单个的平台,或者一整套可重用的服务,后来就成为了AWS。   首先取得大规模成功让 Linux 和 AWS 都利用了网络效应的优势,使得热门的产品变得更加根深蒂固。Linux 的腾飞还得益于它的竞争对手,尤其是 IBM 和甲骨文,他们都希望抑制 Windows 的发展,所以背后支持这个开源的操作系统替代品。AWS 进入的时间窗口,正好是在智能手机出现并引领app 经济之前,所以这个时间点尤其合适。它成为了初创企业都要找的服务,因为它的费用不固定,用多少收多少费用。AWS 仍然是初创公司的天堂:它的客户超过100万家,将近2/3都是初创企业,尽管它现在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服务,比如 GE 和 Netflix。   对于 IT 的老巨头来说,开源软件和云计算简直就是灾难。新公司几乎永远都采用云端开源数据库,而不是数据库最大供应商甲骨文公司贵得很的专有版本。使用云的公司越多,购买Dell、HP等硬件制造商的设备就越少。云计算供应商对传统的计算引擎供应商并不感兴趣,相反,它们向中国的合约制造商购买东西。最近几年,既有者眼睁睁看着其核心业务停滞不前或者开倒车。比方说,IBM的收入已经连续17个季度下跌。   如果说 Linux 和 AWS 有着类似的过往,那么它们的未来可能会各走各路。用Torvalds 的话来说,Linux可能会“开心地慢悠悠地走”,整个开源软件大抵也会是这样的节奏。与此同时,AWS 却没有脚步放缓的迹象,仍然咄咄逼人地朝着统治整个云计算的天空进发(参见下图)。根据Gartner的数据,它的计算能力足足是后14家云供应商之和的10倍。上一季度,AWS 的销售额大概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Azure)的3倍。这项业务是亚马逊在常年只能提交凑合的财报之后,最近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的原因。 亚马逊的盈利水平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高,即便AWS为了攫取市场份额已经经过了多轮的降价。原因之一是除了提供基础存储和计算能力以外,亚马逊还销售分析、电子邮件、搜索和工作流等成百上千种其他的计算服务和功能;而提供这些附加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因为必要的软件早已经写好了。   其他人有的在努力跟上。惠普已经拱手认输;2013年,IBM 收购初创企业 SoftLayer,SoftLayer 后来成为了 IBM 云业务的核心,但 IBM 仍然落后;Google也在挣扎,去年聘请了著名的 IT 高管Diane Greene 来提振业务,据Forrester的Paul Miller说,目前只有微软的Azure能够“摸到”AWS。   从我的云下来 所谓的“云计算之战”尚未结束。因为获胜的奖励很诱人。Gartner估计,2016年全球3.4万亿美元的IT预算里面,约有2050亿美元,也就是 6% 将用于云计算上面,而明年预计将增加到2400亿美元。最新的战场是数据。云提供商不断吞噬数字信息以便能掘出矿藏,并利用洞察来提供新服务或者改进旧服务。今年早些时候,比方说,IBM 就收购了Truven Health Analytics,因为后者拥有2.15亿病人的数据。   然而,AWS 又一次比竞争对手先走一步。其最新数据库产品Aurora和Redshift的需求尤其高。去年它开始提供一项名为 Snowball 的服务,在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盒子内打包了50T的内存,让公司可以把海量的数据迁移到AWS的云上。   由于用户会不断寻求其他的供应商,AWS 的增长可能最终会受到一定限制。许多客户都害怕被AWS“锁定”。初创企业使用 AWS 的还是都是留有后路的,可以随时换用其他的供应商。据Forrester说,在欧洲,大概有2/5的公司使用的云服务都不止一家。这有助于其他玩家跟上AWS。   AWS 的势头仍然很猛。虽然 Salesforce 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它最近也宣布将开始使用 AWS。据Gilbert 估计,到了一定时候,甚至IBM可能都要采取相同的行动。   AWS 可能最终会像1980年代IBM的大型主机System/360一样统治 IT 业。如果这种事情发生的话,反垄断部门可能最终不得不介入进来,就像当年对 IBM干的事情一样。如果时光倒流,Torvalds 或者 Jassy 都完善了自己的产品时,那现在的结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来自翻译:www.economist.com
    AWS
    2016年08月30日
  • AWS
    亚马逊AWS的真正对手不是谷歌和微软,而是阿里云,那他们会如何开战? 国外投资者终于意识到阿里云对亚马逊云的威胁了。   今日,Business Insider 援引高盛周二发布的研报指出,AWS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在美国,而是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   高盛指出,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服务,即阿里云,到2019年营收将达到50亿美元,届时的企业价值将达到420亿美元,而AWS届时的企业价值将为1780亿美元。相比之下,阿里云的规模依然很小。不过,这已经足以让阿里云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IaaS市场)成为排名第二的公司。研报表示:   以这样的价值来看,AWS和阿里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两家基础设施技术公司。   阿里云季度营收的同比增长率达到140%,过去12个月的总营收约为6亿美元,与谷歌云计算业务同期的业绩估计相仿。不过阿里云仍没有盈利,上季度的运营利润率为-35%,而AWS的运营利润率达到30%。 阿里巴巴CFO武卫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阿里云业已经非常接近盈亏平衡。目前阿里云有57.7万用户,等到用户量达到100万的时候,将是阿里云开始盈利的时间点。   阿里云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两家短兵相接 在国际云服务市场上,不少分析认为亚马逊云的两大主要对手是微软和谷歌。但即便如此,在IaaS市场上,它们和亚马逊的差距也依然颇大,正如Business Insider此前指出,亚马逊在云服务方面在碾压微软和谷歌。   因此,似乎没有什么华尔街的分析师会拿阿里云跟亚马逊这个王者对比。只有在中国国内,更熟悉阿里云一些投资机构看好它,广发证券早在2015年10月就指出: 在国内诸多公司中,阿里巴巴之前的主营业务与亚马逊类似,为电子商务,因此在技术和软硬件积累上与亚马逊最为相似。目前的阿里云服务也被国内诸多用户认为与AWS最为相近。我们认为阿里云今后在特定细分市场,如政府云等市场,能凭借其技术实力得到一席之地。   然而,阿里云的持续增速,让华尔街的分析师再也不能忽略这个后起之秀。在今年7月,Gartner发布全球云服务市场魔力象限时,阿里云就首次进入了榜单。 高盛不是唯一一家注意到阿里云巨大潜力的华尔街投行。Baird Equity Research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阿里云仍然被许多投资者“低估”。然而,华尔街投行们看好的,似乎是阿里云在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并非它在国际市场的表现。   由于优惠的政府政策、对地区市场的专注、运营阿里巴巴核心市场平台的经验,以及淘宝和天猫带来的在中小企业市场的优势,阿里巴巴有着良好的地位,将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先者。   市场研究公司SunTrust也是由于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增长潜力,而看好阿里云的业务未来的继续壮大。   至于在国际市场的表现, Gartner分析师认为,作为一家云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在中国以外的企业客户中知名度和心灵占有率偏低;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和渠道合作伙伴多是在中国以外没有影响力的中国本地企业。   但实际上,随着亚马逊云正式落地中国,阿里云国际扩张步伐的加快,这两家国际和中国云服务市场的霸者已开始短兵相接,同时云计算领域的对手也日益增多,未来云计算市场将如何开战?   IaaS市场依靠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 正如高盛所言,这两家云服务供应商目前最大的优势在IaaS市场,作为最烧钱的细分市场,这确实是要像阿里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才能承担得起。   然而,云服务市场的玩家已经越来越多,除了初创公司之外,不乏资本力量丰厚的大企业,在前期投入较高、回收周期较长的IaaS市场,这些公司拥有追赶领先者的资本。因此IDC在最新报告中指出,IaaS提供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服务等服务高度同质化,导致主要的服务商以激烈的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而不是在目前阶段尝试盈利。   根据界面新闻整理,过去两年,阿里云至少6次宣布下调云服务器(ECS)和云数据库(RDS)产品的价格,其中ECS最高降幅分别达25%和20%。阿里云的ECS产品仅一年累计降幅61%。同时,不止阿里云,整个市场都一直在降价。2015年下半年,阿里云和腾讯云甚至拿出免费试用半年的优惠策略。   广发证券团队也指出,AWS销售增长可能过度依赖降价,从2006年发布至2014年4月,亚马逊共宣布了42次降价,平均每年5次以上。微软Azure 和谷歌 Google Cloud Platform在不同时间也随着采取了降价的举措。不过,亚马逊的云服务,依然是出了名的贵。   下一阶段将是垂直之争和生态建设 如果说在如今的IaaS市场,通用的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竞争空间不大,垂直市场则在发展之中。大厂商会更多地提供基础模块化服务,一些创业公司则选择在细分的垂直领域切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云的需求也更加的垂直化和场景化,IDC发现,Ucloud、青云等初创企业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有着一席之地,增长也很快。   从IDC最新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中国云服务的垂直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云服务目前的战场之一:竞争越激烈的垂直领域,前三巨头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少,而金融、教育、内容和医疗等细分领域还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前三巨头占领大多数市场份额的情况在将来可能会扭转。 金山云的业务去年的增速是中国市场的首位,金山软件CEO张宏江也在接受彭博采访时展现出在垂直领域的自信:“在游戏、影像云计算及医疗保健领域,我们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因此我非常有信心能取得自己在云领域的一席之地。”   IDC也在报告中总结,市场还在初始阶段,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这个市场竞争中来。IaaS提供商(青牛、青云)和垂直平台提供商,比如视频(乐视)、广告分析和即时通讯(融云)会争相吸引中国开发商。   另一方面,随着云服务市场中的越来越多有资金和技术的巨头加入,亚马逊和阿里云在技术上与其他厂商的差距会逐渐缩小,提供的产品随着市场的成熟也会趋同,因此,要留着客户,也许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好的生态和打造自身品牌。   IDC在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系统有助业务发展,除了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竞争之外,服务商也开始通过平台输出和合作伙伴推广渗透到企业市场。它认为,市场竞争的下一个阶段将是生态系统的竞争。   国际上,亚马逊AWS生态扩张和数据忠诚度的问题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不少开发者认可亚马逊的用户友好度;在国内,阿里拥有最全面的生态系统,但有用户认为体验一般。由于政策原因,即便AWS落地中国,也难以提供跟其在国际上一样的生态系统,这对AWS中国来说可能是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同时,亚马逊在中国,还可能跟微软面临类似的挑战,从基础技术来讲,微软可能比阿里略胜一筹,但阿里在营销推广方面舍得下血本,而且在价钱方面相当有优势。   虎嗅作者风小侠指出,硅谷大部分的云服务公司的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的比例是1:3,在大家的产品都十分类似的情况下,云服务公司已在发力做品牌。   他总结,由于B端市场的特性,云端市场应该也会经历技术驱动、产品驱动到销售驱动的过程。   看来,还是一场烧钱大战。   来源:36氪 ,作者:卢晓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1698.html
    AWS
    2016年08月25日
  • AWS
    战火烧到传统行业和国家生意,云计算大战才刚开始   2010年,在第二届深圳IT领袖论坛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进行了首次公开对话。   当时,云计算是和今天的人工智能、VR一样火的概念。技术背景最深的李彦宏表达了理性,“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则认为将各种企业管理系统都在云端处理,不需要本地服务器,很有想象空间,但为时过早;恰恰是马云力挺云计算,他觉得“老瓶装新酒”的东西最可怕,你看不清它在玩什么,爆发出来最可怕。   6年后的今天,阿里云果然成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老大,腾讯云也开始发力追赶,百度曾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轻应用”上,这是和主要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的前两者不同的模式。现在,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上,百度的PaaS(平台即服务)模式都称不上成功。   7月5日,马化腾罕见地出席了腾讯云在深圳的年度论坛,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说,“今年,腾讯云已经成为腾讯公司在TO B领域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腾讯开始着力发展云计算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大生意。   近日,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阿里云单独估值已经高达390亿美元,占阿里巴巴集团市值的20%。阿里云营收还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   和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老大亚马逊AWS一样,阿里云的优势在于起步早。2009年,阿里云就成为独立的子公司,而直到2013年,腾讯云才开始对外提供服务,百度云更是迟至2015年。长达4-6年的先发优势也体现在了数据上,德意志银行今年4月的报告显示,阿里巴巴云计算规模是腾讯的10倍,百度的30倍。   这有点像亚马逊、微软和Google的格局:2006年,亚马逊开始把自己处理海量请求和数据的能力打包成AWS开放出来,因为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火热,AWS的发展甚至超出了亚马逊的预期。   今年,AWS预计将产生100亿美元的收入,云计算的利润更是惊人,仅今年第一季度,AWS的利润就达到了6亿美元,这甚至帮助亚马逊扭亏为盈。   微软也在发力云计算,尤其是新CEO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后,“移动为先、云为先”成了微软的新战略。目前,微软的云服务Azure已经是云计算市场的第二,有分析师估计,微软的市场份额是亚马逊的1/3。   工程师出身,而且一直为微软的云计算和企业部门服务的纳德拉也采取了更务实的态度,变得更加愿意让自家软件与其它公司的软件共存了,“如果客户想要试行混合云模式——将业务运营分散在他们自有的服务器、AWS和Azure上——那也没问题。”《福布斯》最近的一篇报道写到。   Google是云计算市场的后来者,而且它和百度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专注于PaaS平台Google App Engine(GAE)。今年1月,Google斥资3.8亿美元收购了创业公司Bebop,该公司的创始人戴安娜·格林(Diane Greene)还是成立于1998年的VMwar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后者很早就开始提供云计算和硬件虚拟化软件和服务。收购完成后,Google任命格林为云计算业务的主管,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数据分析、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地图、人工智能等技术是Google云计算的卖点。现在,Spotify、可口可乐、迪士尼等大公司都开始在Google上部署部分功能。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也是类似的情况,BAT被认为是最适合做云计算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现在看来,阿里云的领先地位还会持续很久,不过,因为有微信和QQ这两个超级平台,腾讯云对创业者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百度也将在7月13日召开云计算战略发布会,从预热海报上可以看出,百度把宣传重心放在了深度学习上。   “未来主体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处理大数据。”马化腾用了一个讨巧的说法,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所以,在腾讯云论坛上,马化腾还拉来了万科的郁亮、新东方俞敏洪、美的公司方洪波,他们都在分享中都提出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和设想。   万科使用城市洞察的大数据系统,来发现更精确的职住比以及买房者偏好;新东方希望搭建基于教育行业本身的视频、点播、直播,而且,它想把新东方内部产生的数据、投资的企业产生的数据以及合作伙伴的数据打通,开发更个性化的教育及周边产品;美的更是设想了给每一台机器添加上独立的IP、传感器后,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改造制造业。   传统企业的很多要求已经超出了云计算平台当前的能力,不过,这正说明了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水、电。   广东省政府副省长袁宝成也出席了腾讯云论坛,并表态会坚决支持腾讯云的发展。实际上,从去年开始,腾讯和阿里巴巴就开始抢做国家生意,云服务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对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来说,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就像《福布斯》对亚马逊、微软、Google的评论,这张战争中,真正收益的将会是作为用户的创业者们。   7月5日,就在腾讯云论坛当天,阿里云用一条消息悄悄刷了一下存在感:阿里云深圳节点计算价格下调50%。腾讯也要开始接招了吧?  
    AWS
    2016年07月12日
  • AWS
    这家500 Startups支持的创企从AWS入手,为中小企业自动维护云端 来源:猎云网 (编译:药药)   Mobingi是一家位于东京和硅谷的日本创企,周五宣布他们已经从500 Startups融资12.5万美元,将参加10月13日开始的第15期500 Startups加速器项目。这是该公司继今年1月从Digital Garage获得种子轮资金后的又一次融资。   Mobingi为Amazon Web Services(AWS)的用户提供自动化的应用维护平台以及其他云服务。公司将目标瞄准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不太可能特地安排工程师维护云端或服务器环境。   Mobingi的CEO Wayland Zhang表示,他的公司计划使Mobingi平台兼容其他云服务(如Microsoft Azure、 Softlayer和Google Cloud Platform),但他们首要关注的还是AWS,并试图通过AWS用户群来传递服务信息。他们已经让一些出色的公司成为他们的客户,如Yamada Denki (日本最主要的家用电子产品连锁零售商)、 Digital Garage、University Press Center of Japan、Digital Cube (提供系统集成,致力于内容管理系统) 以及日本游戏开发商G&D。   Mobingi是第9期Open Network Lab加速器项目之一,并参与了去年10月东京Slush pitch比赛;Mobingi K.K.今年1月从Digital Garage获得种子资金(两百万日元,约1.6万美元)。他们一直在日本寻找其他融资机会以求近一步扩展业务,但他们也意识到,在日本很难给云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的开发者求得资金。随后便在硅谷成立了Mobingi Inc.,开始在美国融资。当他们参加最近的500 Startup孵化项目时,许多工程师仍留在东京工作。   Mobingi团队的成员背景强大,CEO Wayland Zhang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就职于国内最大的在线广告平台Clicksor.com。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他先后在北京创建了几家创企。Yasuhiro Horiuchi,日本手游公司Gumi的前首席技术官兼AWS前技术推广员,目前在Mobingi担任顾问,并加入了董事会。Shingo Yoshida,曾就职于AWS系统集成公司Iret,也加入了Mobingi团队,任高级顾问。   Mobingi工程师团队表示,Mobingi与其他同类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特色的数据库群集功能。平衡网络应用负载在许多云服务上安装相对容易,但典型数据库归类却需要大量工作和时间来安装和配置。通过简化这一步骤,Mobingi帮助工程师保障服务的维护和性能。   此外,公司还为自由开发人员提供免费增值的PaaS(平台即服务)——moCloud。   Source:VB
    AWS
    2015年11月11日
  • AWS
    AWS年收益达73亿美元,推出 QuichSight、Kinesis Firehose、Inspector等云服务工具 这一次的 Amazon re: invent,悉数围绕 AWS 展开。   大会上,AWS 的高级副总裁 Andy Jassy 提到,在云服务领域,AWS 仍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有超过 100 万的活跃用户,而且特别指出这 100 万是企业而非个人用户,AWS 总体年收益达 73 亿美元,另外仅数据库业务目前也已达到 10 亿美元的年收益。 相比去年,AWS 业务总体增长了 81%, Jassy 表示,不论是云存储、处理还是其他数据库服务的增长在业内都高于竞争对手。其中,EC2 业务增长达 95%,S3 数据中心的业务增长达 120%,数据库服务增长达 127%。   就云服务而言,市场中虽然已有大大小小的玩家,但 AWS 的每一个举措都会掀起不小波澜,它的市场策略正如 Amazon 在电商业务开疆拓土一般:提供廉价产品以建立起规模经济。 Jassy 表示,目前已经有 25 种不同类型的 800 家软件提供商集成了 AWS 的服务。   在未来的布局上,Amazon 准备发布一个围绕安全的新培训和认证项目,不久还将推出一个 DevOps 能力计划,推动混合云建设,并将允许用户配置专有的 EC2 主机,同时将为合作伙伴提供类似于 AWS 的 DevOps 和管理服务的认证。   罢特,IBM 随后就发 Twitter 称自家的云业务收益为 87 亿美元,明明甩 AWS 一截..... 此外,大会还发布了一系列围绕云服务的工具——   QuickSight Quicksight 一款全新的基于云的 BI 工具,Jassy 表示,相比传统的 BI 提供商,QuickSight 于企业的成本只要十分之一。而且它更加易用,得益于超高速并行内存计算引擎(SPICE,Super-Fast Parallel In-Memory Computation Engine )的技术支持,QuickSight 只需要 60 秒就能提供可视化地计算结果,并能够自动辨别出结果呈现的优先顺序,同时它也集成了 AWS 的其他云服务。   QuickSight 的推出应该早在预料之中——Microsoft 的 Power BI 正式启用距今不过数个月,而 IBM 也在去年为其 SoftLayer 公共云推出了 Cognos 的 BI 服务,Salesforce 在去年也推出的相似的 Analytics Cloud ,还有创业公司如 BIME、 Birst、Domo,另外 GoodData 也推出了独立 BI 工具。   不过,公众云的 “铁王座” 一直以来还是 AWS 的,即便是 SoftLayer 或 Azure 都不能与之抗衡,而通过图表来展现其数据分析的 QuickSight,无疑是 AWS 在 BI 领域的又一强劲落子。AWS 的产品战略主管(也是首席数据科学家)Matt Wood 表示,Domo,Qlik,Tableau 以及 Tibco 的 BI 工具都可以插入 QuickSight 的 SPICE 引擎并进行查询,AWS 提供的数据可视化和图表可以开放给任何人,它可以通过邮件分享或者是嵌入到网页中。   Kinesis Firehose Amazon 在 2013年 推出 Kinesis 服务,致力于帮助开发者实时处理海量数据,现已经更名 Kinesis Streams,此次推出的 Kinesis Firehose 则是一款向云端传输数据流的工具,它能够从网页 app、移动 app 或遥测系统向 AWS 的存储系统中传输,这些数据则用于进一步分析,另外,这项服务还提供数据连接选项,可供开发人员自行配置。目前初期 Kinesis Firehose 只用于 S3 和 RedShift,不过接下来还将支持更多数据仓储服务。   Snowball 这就是 Amazon 早前说的提供数据迁移服务的 “物理存储设备” 啦,当企业数据上传特别大的时候,可以先拷到 Snowball,再寄回给 Amazon。Snowball 的样子像一台传统的台式主机,不过稍大一点,它能容纳 50TB 的数据,机箱一侧是一面 Kindle,可以自动进行传输标记。据悉,这台机器能够承受 6g 震荡,并自带 110V 电源,还有内置 10GB 的网络连接。   开发者每次导入或导出数据的费用为 200 美元。如果是就地使用,前十天是免费的,之后每天会收取 15 美元。如果是将数据导入 AWS S3 时不收取费用,但是导出数据的话,每 GB 收取 0.03.美元。除了 S3,其他的数据仓储服务也将陆续开放。   数据迁移: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Schema Conversion Tool、MariaDB 数据库引擎 AWS 的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即数据迁移服务,目前能够在 10-15 分钟之内完成企业数据迁移,并承诺能够以更低成本在云中运行相同数据库。   不过目前的数据库还是比较复杂的软件形式,为了更简化,AWS 发布了一款免费的 Schema Conversion Tool,能够自动改变数据库模式和数据库代码,让现有的相对独立数据库能够共同在 Amazon 的公有云上运行。   同时,AWS 还为 MariaDB SQL 提供数据引擎服务。   MySQL 早前被 Oracler 纳入囊中,为了与其竞争,AWS 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云服务用来支撑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 SimpleDB 以及 RDS (Relational DatabaseService),另外还有后来的新的云数据库服务 Aurora。而 MariaDB SQL 作为 MySQL 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向 MariaDB 迁移,目前即便是 Goolge Cloud Plantform 还是 Microsoft Engine 都尚没有一个专门的 MariaDB 引擎。 Inspector 这是一种可以检测和识别潜在安全漏洞与合规漏洞的机器人服务,它利用了 Amazon20 多年来的运营经验积累,并且能够生成一份安全状况报告,并给出后续解决步骤的建议。不过,Amazon 推出这项服务,像 CloudPassge、Dome9 等创业公司也早就开始提供了,另外还有 Netflix 之前推出的 “猴子系列” 开源工具。好吧,有国外网友表示,那些早早开始做这项安全服务的创业公司又该哭了。   来源:36氪 ,作者:孝羽
    AWS
    2015年10月13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