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思学院
「集思学院」完成新东方领投A轮5000万元融资,58产业基金、九合创投跟投
在线教育品牌集思学院近日完成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NYSE: EDU)领投,58产业基金、九合创投跟投,新东方CEO周成刚出任公司董事。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拓展市场、师资储备和课程研发。
集思学院成立于2016年,基于项目制学习课程,为在读中学生和大学生提供远程科研和实训的背景提升经历,导师亲自进行项目的在线直播授课、统筹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2018年初,集思学院曾获得由九合创投与高顿教育共同完成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两轮融资之间,集思学院的新进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获客方式上:采用B2B/2C的模式,通过与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学校、公立校国际部、985/211高校合作来获取C端用户,提高获客精准度。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苏州、纽约、洛杉矶、新加坡等30余座国内外城市、百余所学校的课程合作。
服务对象上:一方面,更加聚焦在有海外升学需求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便于进行标准化、体系化的教研;另一方面,基于用户逐步下沉到低年级的趋势,新研发出针对低年级的科研课程。
针对中学生的背景提升新兴业务,集思学院目前已与德威国际学校、领科国际学校、美国人学校、海嘉国际双语学校、鼎石学校、莱克顿学校,上海中学等达成深度合作;部分学校将集思学院的项目制学习课程纳入官方选修课程体系,以辅助学生日后升学及接受国际教育。
集思学院所在的背景提升市场,近两年热度不断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留学、特别是低龄留学人数的迅速增长,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是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鼓励自主招生等综合能力选拔方式,更需要专业顾问或科研教师进行指导。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海外留学和新高考背景提升这两大领域仍处于增量市场,其他玩家还包括 Pioneer Academics、有方等等。这类服务由于专业化、个性化和结果交付几个维度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客单价整体较高,属于高壁垒、高净值市场。以集思学院为例,平均客单价在1万-4万元不等,消课周期为4-6周,截至今年年底,集思学院预计营收6千万左右。
谈及集思学院的核心竞争优势,联合创始人及CEO沈聪表示,主要体现在师资、课程教研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
师资方面:独家签约300多位老师,80%来自全球综合排名/专业排名Top30的高校,职称以研究员、讲师、副教授为主。
课程体系方面:以金融商科、计算机与数据科学为重点,课程内容紧贴A-Level/IGCSE、AP和IB课程设计,目前已有9-12年级的三个不同level,对应的课程难度逐步进阶。
服务体系方面:在6-8周的课程中,班主任和TA团队会随时为学生提供答疑、作业评审、小组讨论指导、督促完课率、帮助学生与目标导师进行沟通问答,承载的两大系统包括Zoom平台和Piazza管理系统。
此外,在交付结果方面,沈聪表示,集思学院保证学员被全球Top30院校录取。2017-2018年间,学员曾被麻省理工学院(MIT)、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并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竞赛、国际可持续发展工程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根据团队提供的最新数据,截止目前,集思学院累计服务学生超过4000人,独立开发及联合研发课程数200多门。合作导师所组成的学术专家委员会,覆盖50所全球综排、专排Top20大学及实验室,固定合作英美名校导师300多人。
关于投资逻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今年在担任福布斯中国教育领域“30位30岁以下精英”评委时曾表示,“素质教育”及“优质的教育内容”将是未来教育领域创业的主要方向,新东方看好背景提升、国际教育赛道。高质量、多维度的课程教研体系奠定了集思学院在背景提升领域的领头羊地位。集思学院CEO沈聪也入选了2018年度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单。
跟投方九合创投及本轮参投方58同城产业基金均表示,集思学院及团队本身为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科研背景出身,双方看好集思学院通过在线直播形式帮助学生接触全球前沿学科、高效实现科研和实训的课程模式。
相关阅读:在线项目制学习体系+美国名师高管共享,「集思学院」想帮“Y12”们增强职场竞争力
在线项目制学习产品「集思学院」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原文来源:36氪首发 | 「集思学院」完成新东方领投A轮5000万元融资,58产业基金、九合创投跟投
-
集思学院
在线项目制学习产品「集思学院」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据36氪独家获悉,在线项目制学习产品「集思学院」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九合创投与高顿教育共同完成。集思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沈聪表示,集思学院创办之初即实现了盈利,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上课程研发,团队扩建及产品推广。
截至2017年底,集思学院已与新东方、高顿教育、启德教育、宜信财富、德威国际学校等多家头部机构及国际学校达成合作,向在校和求职期大学生提供项目制学习课程。2017财年营收超2000万人民币,集思学院在项目初期便实现正向现金流。
该轮融资后,集思学院将利用自己过去多年来线下项目制学习课程所积累的经验和师资,打造线上产品,帮助用户积累项目实操经验,深度体验职场工作方式和丰富个人履历。与硅谷的职业技能教育公司Udacity相比,集思学院的用户更加低龄;前者针对想进一步提升细分领域技能的从业者,后者则更多面向未入职场的大学生。另外,Udacity使用录播课,用户可以随时学习;集思学院开展项目制学习,互动性强,并且采用直播课模式。
处在产品推广阶段的集思学院,请来了知名导师打造爆款课程。集思学院首席导师J.C.(Jung Min Choi)曾担任华尔街投行西敏证券董事总经理、顶级并购公司华利安 (Houlihan Lokey)的副总裁,并曾供职于JP Morgan和花旗等顶级金融机构。不过,集思学院通过知名导师引流的同时,也在完善针对不同行业的项目制学习教研体系,从而降低对明星老师的依赖。
九合创投表示,他们主要看重集思学院的师资实力、行业经验和商业模式。看到了该赛道的巨大潜力,以及人才需求与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近两年九合重仓线上教育行业。
另一家战略投资机构高顿教育,近年来也在沿财经证书培训前后端,持续布局财经终身教育生态的闭环。财经类课程是集思学院开发最早、师资也最有优势的板块,高顿教育此次战投,也是对自身内容闭环的有力补充。
-------------------------------------------------------------------------------------------------
下面是36氪之前对集思学院的报道:
文| 郝方舟
看了不少K12教育项目,还是第一次听说Y12这个“学段”。集思学院(GEC ACADEMY)CEO沈聪向36氪解释,Y12是指在大学阶段与向上下延伸4年(大约在15-26岁)的youth。他们在这12年间真正从学校走向职场,开始进入不同的社会分层。相比通识教育阶段,Y12们有一定自发性学习意愿、学能基础和经济能力,也有对优质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的渴求。遗憾的是,Y12也是“校园知识”和“职场能力”严重脱节的时期,当“学的”和“用的”不一样时,集思学院希望由美国名师“带队”,以小班直播实训+项目学习制的形式,补充现有的教育内容的空缺。
据介绍,集思学院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类、20多门课程:一是商学,包含8门金融课;二是工程与应用科学,覆盖8门前沿交叉性学科,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三是针对高中生的STEM课程研发中心,与硅谷企业Digital Media Academy和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K-12Lab联合研发课程;四是社会发展研究院的社科人文类实践课。
项目遵循前沿知识结构,根据学员能力和成长路径,纵向由易到难,组合成阶梯型学习体系。以商学为例,在基本知识之上,有关于IPO、兼并收购、行研分析的项目,也有更难的金融产品设计、量化分析课程;再比如工程学,在数据挖掘编程基础之上,有更细分的算法、结构和解决方案相关项目,再之上有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课。相当于在实操和案例中打通了大学专业内各个科目。
项目10-36课时不等,基本可在6周左右完成,导师会基于学习表现给出反馈,并给予优秀学员推荐信,助推深造及求职。6周既不太耽误老师和学生的时间,也不像市面上大多技巧型职前培训那么“速成”。集思学院更希望通过能力锻炼,让学员拿到offer后,能在企业中持续发展,当有进一步培训或实践需求时,也可以随时“回炉”。
线上化更重效率,有利于学生用碎片化时间听课、小组讨论、做项目。集思学院在模式上对标Udacity,不同在于Udacity偏向在职人员,集思学院的目标用户年龄段更下沉。另外,集思学院每个项目10-20人,2-5人一学习小组,每组配备助教,在开班前带领破冰,辅导语言和基础知识,并组织课后讨论。
平台上的80多位主讲导师均来自美国前20的名校及行业内资深人士。此外,集思学院还与部分美国顶尖实验室建立合作,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化学材料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K-12 Lab等;一方面提升老师自由度,另一方面加强教研开发。
美国名校、名企资源和师资储备是集思学院最大的壁垒。虽然沈聪表示,目前积累的师资足够支持未来1-2年的运营。但我更关心名师们时间有限,课程未来如何规模化。
COO颜盛介绍,首先,集思学院不会用录播替代直播,一是学生无法及时提问,二是新兴行业发展变化快,导师会在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更新案例,这样才能更真实地还原职场和研究情景。在这个前提下,集思学院建立了导师和助教培养体系,不同级别老师对应不同的课程,通过标准化培训,加大供给,并复制课程体系。
集思学院之前走to B路线,把内容输出给新东方、高顿财经等培训机构,并参与了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等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课外选修课程或假期实践活动。集思学院会根据机构的细分专业开发教研体系,与合作方共同培养需求。
今年5月,在验证了学生的接受度和体验后,集思学院转向性价比更高、更贴近用户的在线模式。看目前的用户画像,主要是在美国就读的中国学生,和国内高校和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
沈聪表示,集思学院从今年年中起,逐渐走进二线中部城市。目前基本验证C端付费意愿,业务处于加速期。未来会与招聘求职类服务合作,了解企业需求,联合教师设计“对口”课程,帮学生更顺畅地走向职场。
据介绍,集思学院已与苏州市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依托苏州、广州分公司在当地的资源,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同时启动千万级A轮融资。
团队20余人。沈聪,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前思科(美国)研发工程师,多年国际教育行业经验。颜盛,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副主任,具有美国知名能源企业与咨询行业经验。学术总监徐晖,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院硕士,具有知名法国企业与研究工作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孟小白。
来源:36kr,链接 http://36kr.com/p/5117074.html
-
集思学院
在线项目制学习体系+美国名师高管共享,「集思学院」想帮“Y12”们增强职场竞争力
看了不少K12教育项目,还是第一次听说Y12这个“学段”。集思学院(GEC ACADEMY)CEO沈聪解释,Y12是指在大学阶段与向上下延伸4年(大约在15-26岁)的youth。他们在这12年间真正从学校走向职场,开始进入不同的社会分层。相比通识教育阶段,Y12们有一定自发性学习意愿、学能基础和经济能力,也有对优质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的渴求。遗憾的是,Y12也是“校园知识”和“职场能力”严重脱节的时期,当“学的”和“用的”不一样时,集思学院希望由美国名师“带队”,以小班直播实训+项目学习制的形式,补充现有的教育内容的空缺。
据介绍,集思学院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类、20多门课程:一是商学,包含8门金融课;二是工程与应用科学,覆盖8门前沿交叉性学科,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三是针对高中生的STEM课程研发中心,与硅谷企业Digital Media Academy和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K-12Lab联合研发课程;四是社会发展研究院的社科人文类实践课。
项目遵循前沿知识结构,根据学员能力和成长路径,纵向由易到难,组合成阶梯型学习体系。以商学为例,在基本知识之上,有关于IPO、兼并收购、行研分析的项目,也有更难的金融产品设计、量化分析课程;再比如工程学,在数据挖掘编程基础之上,有更细分的算法、结构和解决方案相关项目,再之上有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课。相当于在实操和案例中打通了大学专业内各个科目。
项目10-36课时不等,基本可在6周左右完成,导师会基于学习表现给出反馈,并给予优秀学员推荐信,助推深造及求职。6周既不太耽误老师和学生的时间,也不像市面上大多技巧型职前培训那么“速成”。集思学院更希望通过能力锻炼,让学员拿到offer后,能在企业中持续发展,当有进一步培训或实践需求时,也可以随时“回炉”。
线上化更重效率,有利于学生用碎片化时间听课、小组讨论、做项目。集思学院在模式上对标Udacity,不同在于Udacity偏向在职人员,集思学院的目标用户年龄段更下沉。另外,集思学院每个项目10-20人,2-5人一学习小组,每组配备助教,在开班前带领破冰,辅导语言和基础知识,并组织课后讨论。
平台上的80多位主讲导师均来自美国前20的名校及行业内资深人士。此外,集思学院还与部分美国顶尖实验室建立合作,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化学材料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K-12 Lab等;一方面提升老师自由度,另一方面加强教研开发。
美国名校、名企资源和师资储备是集思学院最大的壁垒。虽然沈聪表示,目前积累的师资足够支持未来1-2年的运营。但我更关心名师们时间有限,课程未来如何规模化。
COO颜盛介绍,首先,集思学院不会用录播替代直播,一是学生无法及时提问,二是新兴行业发展变化快,导师会在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更新案例,这样才能更真实地还原职场和研究情景。在这个前提下,集思学院建立了导师和助教培养体系,不同级别老师对应不同的课程,通过标准化培训,加大供给,并复制课程体系。
集思学院之前走to B路线,把内容输出给新东方、高顿财经等培训机构,并参与了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等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课外选修课程或假期实践活动。集思学院会根据机构的细分专业开发教研体系,与合作方共同培养需求。
今年5月,在验证了学生的接受度和体验后,集思学院转向性价比更高、更贴近用户的在线模式。看目前的用户画像,主要是在美国就读的中国学生,和国内高校和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
沈聪表示,集思学院从今年年中起,逐渐走进二线中部城市。目前基本验证C端付费意愿,业务处于加速期。未来会与招聘求职类服务合作,了解企业需求,联合教师设计“对口”课程,帮学生更顺畅地走向职场。
据介绍,集思学院已与苏州市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依托苏州、广州分公司在当地的资源,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同时启动千万级A轮融资。
团队20余人。沈聪,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前思科(美国)研发工程师,多年国际教育行业经验。颜盛,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副主任,具有美国知名能源企业与咨询行业经验。学术总监徐晖,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院硕士,具有知名法国企业与研究工作经验。
来源:36氪,作者:郝方舟。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zhuanzai@36kr.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