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磐石之心
    急需回归教育本质!在线教育别再“打酱油”和“秀模式”了 在线教育O2O、B2C、C2C、题库、答疑、小班授课……名词和概念让人眼花缭乱。现在看到的恰恰是这些“花拳绣腿”,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忘记了“互联网只是工具”这句名言,反而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可以替代任何行业。 所谓的在线教育第一股全通教育上市仅14个月时间,就在3月24日涨停收于320.65元,而如今已经跌到了237元,就是这个股价还扛着514倍的市盈率。一家老型SP服务公司披上“在线教育”的外衣就可以成为A股的“飞猪”,这一方面体现出“在线教育”概念的火爆,同样体现出中国股民的无知。   当前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投资界的宠儿,一起作业网、猿题库等多家在线教育公司纷纷集中公布融资利好。在线教育O2O、B2C、C2C、题库、答疑、小班授课……名词和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可惜在线教育的泡沫已经到了濒临破灭的边缘,因为太多的外行人士以淘金和骗融资的思维进入这一行业,根本不懂教育的本质,失败是必然的。   在线教育平台多为“打酱油” 无论是何种教育模式,本质都离不开“教育”二字。三字经就讲:教不严,师之惰。老师是教育效果的根本,而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正如金融在线培训公司上海益学堂创始人刘荣桃所言:“我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从小就耳濡目染老师的本分应是什么。对一个曾亏到想跳楼的人,当然知道投资者应需要的证券培训是什么。我是真心想帮到股民,希望他们不要犯我当年的错误。”而当前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很少有公司去关注老师的水平,反而多为打造一个连接老师与学生的平台。   无论是现在火爆的100教育网,还是百度、阿里、腾讯纷纷打造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是在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资本、品牌和营销优势,这些平台容易获得老师和学生关注,因此用户注册数可以快速增长。   但是学生能否真正的在这些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教育?显然,做平台者仍然无法深入到教学的本质上,搭建平台是最为简单,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工作,而发展优势教师资源,则属于线下工作,这一点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难事,他们都在“打酱油”。   也有很多人在谈,将线下授课模式搬到线上并不可取,没有创新性。我认为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的如果只是“花拳绣腿”,给投资人看,这并不可取。从线下搬到线上的在线教育反而容易盈利,比如新东方至少仍然是盈利的,第二季度净营收净营收为2.362亿美元,而做金融在线培训的“益学堂”更是将线下的股票培训课搬到线上,第一年就盈收1.1亿元。   现在看到的恰恰是这些“花拳绣腿”,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忘记了“互联网只是工具”这句名言,反而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可以替代任何行业。   “秀模式”多为忽悠投资人的伎俩 对于在线教育的模式,我想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比如,在线教育O2O、B2C、C2C……对于这些名词我真的是疯掉了。同时,也十分佩服这些创业者,他们总能想到将自己所做的事情与热门的互联网名词挂钩,从而博得投资人的青睐。   卖盒饭的会称自己是餐饮O2O、上门洗衣服的会成为洗衣O2O,总之一切都要与O2O挂钩。中国一些创业者造名词的功夫,确实要比创业能力强很多。   而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334亿元,预计到2017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2864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27.7%。从数据上看在线教育市场非常大,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投资人、创业者。   但是至今为止还没听说过有哪家在线教育公司获得盈利,即使是非常知名的某作业网,号称1000万用户,仍然表示没有考虑盈利模式。这种号称没有盈利模式的创业者,都是在学O2O那套,也在学小米雷军:“先有用户,再搞盈利模式”,甚至还梦想着所谓的“大数据”赚钱。   而在我看来,这种所谓不考虑盈利模式,疯狂烧投资人钱的创业者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因为他们很多都在掩盖自己无法找到盈利模式的事实。   K12教育投资已泡沫化,垂直在线教育值得学习 目前,更多的在线教育创业瞄准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市场可谓是千军万马。市场竞争处于同质化,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自然是具备师资力量、资本力量和推广能力的企业获胜,而其他公司都会成为“炮灰”。   据腾讯课堂发布的《2014年K12教育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初至11月,在线教育领域投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其中外语类独占20亿元,K12教育以4.69亿元排在第二位。进入2015年以来,K12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明显热了不少。答疑题库阿凡题、易题库先后获得了1800万美元和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3月底,K12在线教育更是呈现出高额融资集中爆发的局面。   显然,资本市场更看好外语这种垂直在线教育,比如,新东方、100教育等,而这也是此前线下教育培训市场的主力,因为这些垂直在线教育市场的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资源,以及成熟的收费授课盈利模式和用户习惯。而K12教育市场虽然庞大,但是用户成熟度不高,竞争同质化,服务无法标准化。   垂直领域在线教育市场除了英语外,金融在线培训市场也有着不错的前景,特别是A股进入牛市之后。   (本文系作者@磐石之心,来源:钛媒体  链接: http://www.tmtpost.com/222765.html)
    磐石之心
    2015年04月09日
  • 磐石之心
    智联招聘IPO会重蹈触控科技覆辙吗? 2014年上半年58同城、微博、京东、猎豹等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集体赴美上市,很多人认为赴美上市窗口期到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近日,拥有17年历史的智联招聘准备6月13日在纽交所上市,如果成功上市这将是继前程无忧后,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招聘网站。然而在钛媒体作者磐石之心看来,“智联招聘”本次上市之路可能十分崎岖。   注:2014年上半年58同城、微博、京东、猎豹等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集体赴美上市,很多人认为赴美上市窗口期到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近日,拥有17年历史的智联招聘准备6月13日在纽交所上市,如果成功上市这将是继前程无忧后,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招聘网站。然而在钛媒体作者磐石之心看来,“智联招聘”本次上市之路可能十分崎岖,甚至可能出现与触控科技一样临阵暂缓上市的悲剧。以下为作者磐石之心再总结的四点原因:   第一、“无创始人”之忧,这是致命伤 智联招聘创办于1997年,早于腾讯1年,早于百度3年,早于阿里巴巴2年,可惜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却早已离公司而去。张咏、刘浩这些创始人早就淡出智联的管理层,现任CEO郭盛只是职业经理人。   互联网公司作为新型公司,基本都只有10几年的历史,而且处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只有创始人才可以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创始人离开的雅虎公司已经颠沛流离,而谷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仍然由创始人主导,才有今天的辉煌。与此同时,这些正在辉煌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每天接受来自创业公司的各种挑战。   互联网公司是最没有历史的公司,也没有什么可以传承的东西。腾讯创始人张志东2014年第一季度辞任后就表示要帮助腾讯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而且希望从腾讯内部发掘,从而可以更好地传承创始人的衣钵。因此,没有创始人的智联招聘,在面对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时代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应对,也没有承担企业创新失败的能力,他们只是资本的傀儡。   第二、机构和投资人持股比例过高,解套嫌疑太重 从智联招聘公布的持股比例看,管理层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总体持股在5%左右,而更多地股份在Seek等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手中,而且Seek这些机构作为智联的原始股东,在前程无忧上市后被智联深度套牢,迟迟无法解套,这次上市正是最佳解套机会。   对手前程无忧成功上市之后,智联招聘已经找不到新的故事讲给美国投资者听,这也将极大的降低智联招聘的估值,虽然只是募集1亿美元资金,但是对于没有故事的智联估计也是个很难达到的数字,上市前的认购必定以惨淡收场。哪个投资者愿意从这些深度套牢的机构手里接过烫手山芋?   第三、智联招聘无法给投资者更丰满的想象空间 一个股票之所以会有人购买,投资者看的并非只是当前的企业盈利状况,更看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京东商城亏损数亿上市,仍然受到投资人追捧,因为背后有腾讯的入股和微信接口,以及未来中国B2C电商、O2O爆发的巨大市场空间作为支撑。智联招聘这家17年的爷爷级互联网公司,能给投资人带来什么幻想?   在招股书中,智联招聘这样陈述自己的战略:“通过品牌和加强用户体验吸引和保留更多用户;获取和保留更多客户;继续追求我们的移动战略;扩大产品范围;追求战略投资和收购机会。”所有的战略都不新鲜,也看不到亮点和诚意。在风险提示中,智联招聘诚实的写道“我们行业的激烈竞争,包括来自现有竞争对手或新进入招聘和职业相关服务市场的竞争对手”,这对于智联招聘来说意味着雪上加霜。   第四、“掘墓人”已经站起来,智联却招架无力 垂直招聘、社交招聘(LinkedIn)、猎头、生活信息招聘(58同城、赶集网)等各类新型招聘企业从细分市场开始进攻传统招聘市场。更有企业直接从“免费招聘”入手,依托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进军招聘领域,这无疑让智联这种靠卖广告位为生的公司难以招架。   据了解,现在的手机招聘求职App已经拥有全国460多个城市520万家企业的招聘数据,用户免费下载即可获得城市招聘信息分类推送。而且手机招聘App对所有招聘企业完全免费,再加上通过大数据运营反哺“免费求职招聘”,最终通过运营500余万企业求职大数据获得收益,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   智联招聘虽然目前仍有9亿元的营收,但是其营收主要来自于购买服务独立客户数量的增长,随着类似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猎头、生活服务招聘、免费招聘等新型招聘模式的兴起,智联招聘的独立客户数量会达到顶峰,开始进入下滑通道。由于智联是一家没有创始人的公司,已经无力应对全新的挑战,所以根本没有变革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上市即是智联招聘的巅峰时刻,接下来会进入一路下坡。   距离6月13日挂牌交易日还有几天时间,不知智联招聘会不会因为资本市场不认可而临时放弃上市,如果放弃这次机会就意味着不再有下一个上市的机会,即使完成IPO,在机构投资者、职业经理人集体解套变现、市场空间不具想象力,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智联招聘的股价也会一落千丈,在这里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千万注意风险。   【本文作者磐石之心,微信号panshizhixin8】  
    磐石之心
    2014年06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