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晖
    主持修订电子合同国家标准之后,“中国云签”能切到多大的蛋糕? 在2012年之前,电子签名技术主要还是运用于电子政府,但当时业界认为这项技术真正的运用场景还是在电子合同的签定上,中国有5000多万加企业,无论是企业和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与普通用户之间,都有大量的签约场景的存在。除去浪费纸张这一明显的缺点,纸质合同另一缺点在于低效,纸质合同的签立必须要求双方同时在场,这里面的就要克服很多时间、物理距离的制约。但采用电子合同这一办法来替代原有的纸质合同,又会面临着用户的信任问题。“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电子合同不靠谱,不放心。”中国云签CEO曹晖告诉记者。而这种不信任,还主要是在于对电子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存在质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工信部按照《国家电子认证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了电子合同综合试点工作,希望找到一种能够运用在企业商务签约中的可靠的电子合同订立方法,江苏买卖网(“中国云签”运营方)正是当时的试点之一。 在2013年7月,江苏买卖网通过国家的验收。在2014年9月,江苏买卖网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主持制定电子合同国家标准(20141105-T-469),现在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在曹晖看来,该标准的作用在于,通过国家对电子合同法律效力方面的认可,来帮助电子合同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推动电子合同事业的发展。 同样是在2014年,江苏买卖网推出中国云签这个产品,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第三方电子合同订立服务。中国云签会为企业在后台进行本地化部署,或者提供API接口,供他们调用服务。之后,消费者只要在企业客户端所提供的电子合同上签名确认即可。 按照标准,中国云签背后的流程为:甲方签署合同之后,平台对电子合同加盖时间戳,固化时间和内容的关系,验证无误之后,平台再将合同发送给乙方;在乙方签署之前,公司会对合同进行再次验证;然后在乙方签名之后,平台再次加盖时间戳;最后,系统再将整个合同进行封装。“一份标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其实应该有5个电子签名,2个来自用户,3个来自服务主。发生纠纷之后,需要对全部5个签名进行验证。”曹晖告诉36氪。 与其他电子签名工具不同的是,在使用中国云签的服务之前,消费者用户只需经过客户企业的身份认证即可。但若企业觉得原来的身份认证方式不方便,作为公安部新的身份认证技术的试点单位,中国云签也会向企业提供这种新的认证方式,即公安部先对消费者输入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比对,再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消费者现场的容貌与身份证上的照片进行比对。 互联网金融市场兴起之后,因为客户群比较分散、金额不高和频次高等特点,想要快速、高效地获取用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成为了刚刚兴起的电子签名服务提供商的首批用户,中国云签也不例外。 但曹晖表示,公司的目标客户还会是那些更大、更为传统的企业,“从场景来看,服务业、制造业都会需有合同签约这一环节,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这些企业都会慢慢转向电子商务,但他们对于电子合同的需求可能还不像互联网金融公司那么迫切。” 当然,在中国云签现有的大中小8万多家客户企业中,也不乏百盛、国美、中国对外信托、中国仓单、南京银行这样相对传统的大企业。此外,目前公司也正在和三大运营商进行合作洽谈。曹晖表示,所谓的大客户,并不是指企业较为知名,而是合同的使用量大。 商业模式上,虽然公司采取的按次收费方式,但随着不同企业采购的数量不同,定价其实也是不同的,“比如这个企业先采购了十万次的使用权限,那这个价格就不会按照单次10元来计算了。” 在获客方式上,中国云签目前还是以地推为主,但曹晖强调:“公司的8万多家客户企业,覆盖了差不多1000多万个人用户。而这1000多万个人用户在接触到中国云签的电子合同服务之后,是有可能带来转化的。” 目前,电子签名市场上的玩家已经不少,36氪也报道过的有法大大、画个押、契约锁、上上签、e签宝,未来也有可能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涌进这个赛道。对此,曹晖表示:“这个市场其实是非常大的,中国有5000多万家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整个市场的1%。市场也还需要教育,玩家越多,越能推动市场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是没有门槛的,如何与B端的企业对接,如何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如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从而取得客户的信赖,这些都是初创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江苏买卖网的团队规模在70人左右,技术人员占五分之二,其他主要为销售人员。公司总部位于南京,目前已在北上广设立了分公司,拓展市场。2015年9月,公司完成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资方为汉优资本。此前,公司团队自己也投入了3000万元。据悉,公司目前已经启动了A轮融资。 来源:36氪,作者: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6077.html
    曹晖
    201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