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方云
亿方云获840万美元A+轮融资,企业级存储还有看头
据记者获悉,亿方云已完成84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领投,UMC Capital、光速中国和经纬中国跟投。亿方云科技创立于2013年12月,其核心团队来自Box、阿里、SAP、华为等。此前公司于2014年5月获经纬中国10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8月获光速中国领投的500万美元A轮投资。
亿方云的产品形态和Box、Dropbox for Business 等涉足企业市场的云服务类似,包括文件共享、在线预览、基于文件的讨论和权限控制等,但亿方云却强调不做中国的Box。
其创始人兼CEO程远认为,工作场景中有两个基本要素:文件及通讯,通讯方面大公司竞争比较激烈,而文件生意多在存储上。可是像Box等厂商到目前为止都还停留在基础的存储、共享以及文件流,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网盘产品也是如此,所以,亿方云更加倾向于把企业数据流转起来,让数据产生价值。
当用户安装亿方云同步端后,本地即可生成一个文件夹,用户对其中文件内容的增改都可与云端进行同步,并支持脱机访问,联机自动同步。平台上能对各类如DWG、PSD等文件格式进行预览,员工之间可以针对每个文件进行协作交流。并且,相对于传统企业网盘厂商以私有云为主的服务模式,亿方云走的是公有云和混合云部署形式,程远表示,“混合云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型企业对于数据存储多样性的需求,又可以解决传统私有云开发周期长、更新困难、部署成本高等问题,并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对于SaaS产品的接受程度。”
这样一来,企业对安全性的需求也通过混合云得以满足。
此外,我们知道近期国内个人网盘纷纷关停,对此程远认为,一是C端很少有大容量的存储场景,二是C端的付费意愿不会很高,再加上色情监管等问题,网盘厂商成本太高。相比之下,B端的企业文件管理是刚需,正处于理性发展阶段。
据悉,亿方云现已为龙湖地产、晶科能源、泰然集团、森马等大型企业以及浙江大学等高校提供文件管理和协作服务,自14年产品正式上线以来,企业用户数已突破80000家,并且前不久还跟阿里云达成了战略合作。
谈到接下来的打算,程远透露,亿方云平台会有新的改版,主要在用户体验上,更多是基于大量客户的需求,以人和场景为中心,并且,也会选择一批种子用户进行体验,之后再推向市场。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7010.html
-
亿方云
蛮荒时代之后,中国企业级存储与协同领域的机会何在?
编者按:过去一年,以 Dropbox、Evernote 和 Slack 为代表的云存储和协同领域上演冰与火之歌。这三家独角兽兴衰的原因何在?国内的跟进者们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有哪些? 中国企业级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真正机会在哪里?本文从美国云存储及协同独角兽出发,对中国市场同领域的竞争格局进行了详细拆解。本文来自作者 程远 (杭州亿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过去的 12 个月内,美国几家云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独角兽上演冰与火之歌。
Dropbox 增速停滞,百亿美金估值迅速滑落;全球最大的云笔记应用 Evernote CEO 离职,随即掉出独角兽行列。而企业级沟通与协同应用 Slack 用不到两年时间蹿升到 28 亿美金估值,可谓如日中天。
顿时各种专家唱衰唱红的言论冒了出来,连国内创业者们的方向也被搅得混乱不清。但这些独角兽门冰与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哪些是国内的跟进者们真正应该从这些衰落和崛起中吸取的经验? 中国企业级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真正机会在哪里? 我们应该更理性的来拆解拆解。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家独角兽衰落和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Dropbox
Dropbox 出生可谓正逢其时。随着互联网的繁荣,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文件渐渐成为很多用户以及企业的刚需。而 Dropbox 仅凭一个极简易用的文件同步端,打败了其他复杂繁琐的云存储产品,后面凭借着其卓越的病毒式营销,获取了数亿用户的芳心。巅峰阶段 Dropbox 付费用户占比高达 3.5%,为它带来巨额的收入增长,从而估值达到了瞠目结舌的 100 亿。
Dropbox 的兴盛是 PC 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过度所带来的红利产物。随着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同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长出,Dropbox 的产品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差异化价值了,反而之前高速的成长掩盖了后续产品创新上的不足。Dropbox 今年推出在线编辑产品 paper, 而 Google docs 在数年前已经开始服务了。另外 Dropbox 的一个重要的尝试就是向中大型企业级文件管理领域转型,在该领域,同期起步的 Box 虽然不像 Dropbox 一样拥有巨量的用户基数,但凭借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多年深耕,已经形成了很高的产品和行业壁垒。 有消息称,Dropbox 在 2014年 大力转型企业市场以来,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像样的世界五百强合同,企业级转型任重而道远。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过快的增长让 Dropbox 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危机。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个人云存储领域已经成为红海,而企业级市场高壁垒,Dropbox 错失了最好的进入时机。 估值衰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衰落关键词:产品差异化渐失,过快增长掩盖了企业的危机,创新力不足,企业级转型不顺
Evernote
曾经的资本界宠儿,Evernote 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数以千万用户的情怀产品,包括我自己。Evernote 代表了一种未来的产品形态:更轻量的文档编辑,、内容为先、完全云端化。 Evernote 一开始的定位极其聪明 :用户的第二大脑,巧妙的避开了与 office word 作为文档编辑器的竞争,转而成为人们对碎片化信息,想法的记录工具。
使用过笔记类产品的用户就会知道它的粘性是很强的,因为它汇集了你过往了很多之前宝贵的笔记,想法,摘抄,记忆,真切是是作为用户第二大脑的存在,其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但在 Evernote 2012年 成为独角兽之后,他的野心变大了,但好像它也变得不那么专注。 Evernote Food, Evernote market, Evernote 似乎在周边产品上兴趣无限,当然媒体每次也会高潮一次,参与 Evernote 团队有何等的创造能力。而去年Evernote CEO 宣布离职,让情况瞬间从天堂跌向谷底。新奇的产品并没有给 Evernote 带来预期的用户增长,反而收入变现的节奏变得更加缓慢,短短的几个月,Evernote 已经退出了独角兽了行列。
Evernote 是典型的创业团队过 high, 慢慢把一手的好牌变成烂牌的故事。但并不像国内专家们说的,笔记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在我看来它代表着未来人们创建内容的主流方式,笔记承载的内容有可能是用户最重要的数据,云端化,随时随地也是未来持续的趋势,如果我们看看微软压宝 office365 就知道了。
衰落关键词:产品专注度不够, 商业化思路不够清晰,核心价值的创新不足
Slack
Slack 的爆发刷新了硅谷的很多增长数字,一个内部工具用了一年时间达到 10 亿美金估值,没有销售的情况下单月收入迅速突破 100 万美金。国内的创业者们再也坐不住了,顿时,各种标签被贴了上来 “企业协同的未来”, “颠覆 Dropbox” etc. Slack 绝对是目前美国企业领域的当红辣子鸡。那 Slack 之所以能爆发的大背景是什么,他的产品形态对中国的创业者来说有哪些是应该借鉴的,哪些是不适用的。
崛起背景:
• 美国没有垄断的企业级聊天工具。这给了 Slack 一个可乘之机,再加之 Slack 基于 Channel 的聊天设计体验非常棒,迅速收到许多中小企业的青睐。
• 美国企业在采用越来越多的 IT 服务,但彼此是不能连接的。Slack 最有差异化的产品价值就是连接第三方服务并且提供统一的消息搜索。在美国企业云服务高度发到的今天,一般的美国企业都在使用十几种不同的云服务。但这些云服务之间是不想通了,用户很难统一处理来自多种服务的消息通知。而 Slack 帮助用户做到了,瞬间切中了企业用户的核心痛点。
• Slack 切中了办公最核心的两大需求 : 通讯和文档。这两个需求构成了企业用户们 80%以上的工作场景,让企业可以把以前通过多个平台完成的事情用一个平台都解决了。
反观国内,同样的崛起背景成立吗?
• 中国已经有了世界最牛逼的两大通讯工具:qq 和微信,几乎垄断了 PC 和移动端的通讯场景,他们也同时是中国企业员工平时在工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想再造一个沟通平台太难了,也只有像阿里钉钉这样的巨头才能每个月花几千万在这个市场砸开一个角,况且很多企业开始使用钉钉是因为其免费的审批和移动电话,而非企业聊天。
• 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 IT 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能在使用 1-2 个 IT 系统 / 服务就不错了,没有非常强烈的进行消息统一集成的需求。而这些 IT 系统因为长期没有统计的标准,被集成在一起非常困难,目前能被集成的都是一些比较轻量的云服务产品。
• 相比于 slack 这种集成第三方服务的方式,阿里钉钉这种平台 + 强绑定 ISV 的方式可能在中国的推广速度更快。(PS: 但请注意这个套路也只有 BAT 能玩的起)
充分理解中美市场的不同,以提供产品差异化价值为核心才是中国创业者们应该要做的事情。对于企业云存储及协同领域,看完 Dropbox,Evernote, Slack 三个案例,到底中国可能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市场真正的机会点:
• 最小化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
与美国企业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系统的高接受度相比,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程度都处在很初级的阶段。QQ, office 可能就是他们唯二的信息化工具了。而在线协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催化效率提升的前提是员工都愿意喜欢使用它。但改变中国用户的工作习惯是一件最难的事情,所以在中国真正能够最先开始普及的协同产品一定是最小化用户工作习惯改变的产品,而不是那些宣传工作新方式的互联网产品。在这点上 Dropbox 的文件同步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在帮助用户提升效率的同时,用户完全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 中国企业文件存储及协同仍处在蛮荒时代
虽然这个领域在美国已经成为红海,成为巨头以及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Google, 微软,亚马逊,Box, Dropbox ). 而国内最接近的品类企业网盘也仍处在市场早期阶段, 国内 95%的企业并没有有效地管理好企业最重要的这部分 “数字资产”, 相反我们看到很多员工都在使用百度网盘这样的个人云盘处理工作任务。而这种方式显然会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数据安全风险。
• 在线内容生成会成为未来主流
从最早的 Google Docs, 到近几年云笔记的兴起,再到微软大力推广 offce365 可以看出,未来人们的工作将慢慢向云端迁移,本地的文档也将渐渐地被云端文档所取代。这种更为轻量,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访问协同的文档工作将慢慢变成人们的基本工具。虽然这个趋势的实现还需要不短的时间,但应该引起创业者们足够的关注。
• 企业级市场容易成就高壁垒差异化价值
云服务,SAAS 在过去的两年往往都会伴随着另一个名词 “中小型企业客户”,进入中小型企业量非常大,而且不会像中大型企业那样选型非常谨慎,很适合互联网方式比如免费这种形式的推广。但从 Dropbox 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开始因为一个杀手级应用的产品,Dropbox 确实成就了辉煌,但因为它之前始终专注的是个人以及中小企业用户,这些群体的需求相对比较简单,一旦有竞争对手在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刚性需求点上旗鼓相当时,这个市场就会很快陷入红海。在反观国内,真正能做出像当年Dropbox 那样的产品创举的能有几个。
而相反虽然中大型企业很难进入,但一旦进去以后就会建立足够强的门槛。而且中大型企业的需求往往比较多样比如在安全层面、在系统集成层面。产品根据这些企业的需求做深了以后,往往很难被复制。看看 Box,Salesforce 如何建立的护城河就会更加清晰了。像亿方云自身就是这个思路明确的支持者。
• 学会与狼共舞
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可能都躲不开一个话题叫做 BAT。过去两年BAT 都在大局进军企业级市场,比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微信企业号。但在企业级市场里,我认为这对于创业者们相反可能是个机遇。巨头想要做的往往是生态系统或者平台,他们很难会在单一 SAAS 应用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因为这对于他们的 ROI 实在不够划算。
而 BAT 的企业级市场突进给创业者们带来了几点好处:
1、大大加快的中国企业对于云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2、 帮助不同的 SAAS 应用和大量有需求的企业更好的对接
3 、不管是钉钉还是微信企业号都是以通讯切入的,他们想抢占的是最高频的入口,与他们在产品形态上能够很好互补的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对接,将会获得巨大的用户红利。像 Slack 对企业基础需求 “通讯 + 文档” 的满足,在中国更有可能成功的是 “钉钉” + 类似 “亿方云” 企业文件管理平台无缝集成的模式。
结语:
在中国互联网已经脱离蛮荒之地的今天,在硅谷好不再意味着在中国也能好,而在硅谷的不好在中国反而可能有机会。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已经逐渐过了盲目跟风的时代,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需求阶段, 不同的发展背景。 在趋势和机会判断上,我们对于硅谷发生的事情应该看得更透彻一点,全信你可能就输了。互联网产品提供的价值才是其竞争力的本质,其他都是白扯。
-
亿方云
文件协作云平台“亿方云”获光速安振500万美元A轮,携美亚保险首推数据安全责任险
面向企业用户的文件协作云服务 “亿方云” 8 月 25 日在杭州召开了产品战略发布会,会上,亿方云正式发布文件管理云平台产品和新一轮融资情况。光速安振在最新的 A 轮中向亿方云投资 500 万美元,在此之前,亿方云曾获得经纬中国的 1000 万元人民币种子天使。
在产品方面,亿方云同时发布了亿方云同步端、第三方合作计划以及联手美亚保险推出的中国首份数据安全责任险。
亿方云同步端是一个类似 Dropbox 或者 Google 云端硬盘文件夹的同步解决方案,用户在安装客户端之后即可在本地生成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的内容增改都可以与云端实现无缝同步,并支持脱机访问,联机自动同步。
与第三方企业服务公司的跨平台合作被亿方云视作是共享客户以及提高用户粘性的有效手段。第一批的合作对象包括了企业 SaaS 服务北森旗下的 tita,后者是一款专注于企业工作计划管理的平台,除了功能上整合之外,两者还彻底打通了账号体系。电子签名平台上上签也是首批与亿方云合作的企业服务提供商之一,亿方云用户可以轻易地在平台内调用上上签具有法律作用的电子签名功能。
企业用户所关心的文件安全问题,亿方云在技术手段上提供全面保障之外还通过与美亚保险合作推出了国内首个数据安全责任险。据了解,这个保险产品是亿方云为每个用户无偿提供的基础服务。
亿方云告诉 36 氪,从去年 1 月开始测试产品,截至到今年 5 月份,平台上企业用户注册量已经超过 10000 家,客户类型横跨了地产、广告、教育和金融等。从 5 月份开始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注册量已达到 15000 家。
目前,亿方云团队已有 70 多人,其中包括了来自阿里的资深运营和客服人员。融资完成后,公司发展重心将是继续保持在互联网、广告、地产、金融和建筑行业文件管理方面的优势,争取和更多的平台进行合作。目前,亿方云和微信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来源:36氪,作者:山姆
-
亿方云
文件协作云平台“亿方云”,云存储之外更强调团队IM协作,支持百种文件格式跨平台预览
“在美国,企业 SaaS 短短几年内就对传统企业软件市场形成颠覆,不仅是小团队,一些五百强企业也开始选用公有云服务,而国内这个市场才刚起步。国外做的好的协作类 SaaS 有 box、Dropbox for Business 等,但它们更多还是以云存储为主,提供的协作功能也大多是内嵌在文件界面内的,欧美企业一般更加流程化,而国内公司则多以人为核心,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增加了团队消息模块,更强调人与人的连接。”
亿方云COO 刘超告诉记者,他们做这个企业文件协作云平台的设计思路,就是在找准中美市场和用户差异点的情况下,将适用于欧美市场的 box 等平台进行本土化改进。据刘超介绍,亿方云有更注重人的管理、移动为先的特点。
亿方云目前为止的产品形态和 box、Dropbox for Business 等涉足企业市场的公有云服务类似,为企业提供文件协作服务。其中包括文件共享、在线预览、基于文件的讨论和权限控制等。同时在不同平台上提供效果相同、支持超过 100 种格式(除了常见的 Office 文档、图片,还包含 PSD、AI、CAD、代码和markdown 等)的文档预览。同时,常见的文档格式可以在亿方云的 Android、iOS 客户端和网页中以相同效果预览,并且能在预览中同步高亮和批注,此外在研的还有预览内图形化批注。
至于为什么要兼容这么多格式,刘超说,这是因为对云存储服务而言,文件查看首先是用户最核心、最基础的需求,如果总是要从网上或 app store 中下载特定的格式阅读器,这对用户体验是个灾难。在他看来,采用比较简单的第三方 API 的方式无法提供亿方云目前做到的预览体验。至于不同终端的一致体验,刘超则表示,“因为个人同步和团队同步不同,团队同步涉及多个用户、多个不同设备,甚至不同联网方式,其中涉及很多逻辑冲突,所以我们在技术上现阶段可以实现,但需要长时间完善”。他们表示未来会把精力集中在 PC 同步端和多人在线协同编辑等功能。
他们按照企业架构划分用户,不同的用户级别可以查看不同权限的文件夹或文档。文件内有评论机制,提供类似群聊的功能(可以 [at] 用户)。单个用户在针对某个业务或事件上传文件时,可以直接指定用户审阅,审阅用户之间的讨论以私聊形式产生。同时,每个文档会保存多个历史版本可供回溯,未来每个历史版本可以加上简单标签以区分异同。
搜索也是亿方云的重点。刘超告诉记者,亿方云能够对文件名、全文内容、上传者、以及标签进行搜索,还能对结果进行二次条件过滤,例如所在文件夹、类型和更新时间等。刘超表示,未来亿方云希望能够可以搜索图片内的文字和视频内的语音等。
在加密上,除了用户层面的权限控制之外,还是用 https 全站数据传输加密和 AES-256 存储加密。团队称,“我们采用的‘流加密’技术,让用户文件在到达硬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加密状态。”且亿方云没有权限获取解密文件的要素,只有用户才能访问自己的文件。此外,为了确保足够的数据持久性,亿方云采取的是多点备份的文件存储方式。
基础设施方面,亿方云使用阿里云的服务,在此之上在后端使用“碎片化存储”技术,防止基础设施方面的不可控安全和稳定性隐患。亿方云在应用安全上设置了用户访问控制,在服务安全上也提供了服务等级协议(SLA)。
发展初期,亿方云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用户画像确定了两个范围的用户:其中一部分是广告设计、媒体、4A 策划公司等“人员分散、文件多、文件协作频繁、有支付能力、销售分散”的公司,另一部分是“人员流动性大、文件多、业务模块多”的地产公司或资讯类公司。在他们看来,这些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点 —— 习惯使用 PC 文件夹模式管理文件。
此前,亿方云计划对 5 人以下的团队免费,5 人以上根据需求制定有不同套餐。在未来,亿方云希望改变当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伪免费收费模式,以增值服务为主导。在刘超看来:一方面,收费模式是 SaaS 服务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收费带来的是商业契约关系,是 SaaS 服务对企业服务做出的承诺。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Nicholas]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