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市场
Josh Bersin谈为什么关于 AI 会毁掉工作和人类的恐慌被严重夸大
HRTech 概述:Josh Bersin驳斥了关于AI将摧毁就业、削弱人类价值的广泛担忧。他指出,尽管AI发展迅猛,但多数企业目前仍处在AI转型的初期阶段,仅10%不到的公司真正实现了深度集成。以Galileo平台为例,Bersin强调,AI实际上正在释放员工的创造力,催生所谓的“超级员工”(Superworker),提升个人与组织的生产力,而非简单替代工作。
文章列举了多个行业和场景中的AI应用情况,包括Chipotle、H&M和中东地区的大型航空公司,均处于流程重构与工具探索阶段。Bersin认为,AI的使用反而创造了更多管理与优化工作的机会,从而使人类在工作中向更高层次的创造与决策迈进。他还指出AI目前仍缺乏情感、同理心、历史理解与人类的复杂动机系统,未来的企业创新仍依赖于人类独有的智慧与精神力量。
他呼吁业界抛弃AI恐慌,聚焦于学习如何善用AI这项工具。AI不会毁掉工作,而是会重塑工作,为未来几十年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详情阅读:
Josh Bersin说自己常被那些盛行的夸张文章和评论惊讶——说 AI 会毁掉就业市场、网络或我们的生活。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认为这是对人类的“存在性”变革。马克·贝尼奥夫(Mark Benioff)宣称,Salesforce 30–50% 的运营现在由 AI 完成。媒体如 The Verge(Nilay Patel)担心所有谷歌的网页流量将消失。
虽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我每个月都与数百家公司对话,每周与至少 5 家软件厂商会面,所以对现状有较清晰了解。正如我在《超级员工的崛起》中所述,上述很多恐惧其实都没有根据。相反,我坚信 AI 工具和平台将激发个人创造力、业务增长与创新,并由此创造许多岗位、提高工资、改善我们的职场与企业运营。
第一,所谓白领工作将被全面淘汰,目前还没发生
确实,招聘有些疲软,但主要原因是 IT 预算上涨 62%,CEO 正推动业务领导“采用” AI。这种推动效应减缓了招聘速度,几乎所有公司都在思考如何通过自动化重组岗位与职责。
我每天与高级 HR 领导交流,得到的反馈一致:CEO 与 CFO 已下达命令,“别招人了,赶快上 AI”。因此,招聘预算被冻结。
这种推动虽有道理,但很多东西尚未落地,因为像 MS Copilot、SAP Joule、ChatGPT 这样的现成工具,还不够贴合业务流程。目前尚不明确哪些岗位将被改变、哪些常规工作可以被淘汰,也不知道该买或做什么 AI 产品。
以我的 AI 转型四阶段模型为例,我估计当前有 60% 的企业处于阶段 1,30% 处于阶段 2,仅有不到 10% 达到阶段 3(在各业务职能中差异较大)。例如 Chipotle 在招聘中应用 Paradox 到第 3 阶段,H&M 应用 Maki People 也如此,我们自己的 HR Academy 已通过 Galileo Learn 达到阶段 3。
但总体来看,销售自动化、潜在客户生成(我现在每天都会收到许多“Agent”发来的垃圾邮件)、合同管理、营销(我们的 HubSpot 系统并不像想象中智能)、采购、应收账款等领域,AI 还没成熟。这正在到来,但还远远不到成熟阶段。
我希望在贝尼奥夫下次财报电话会上,他能具体说明到底节省了多少钱,并列出那“50% 岗位”。我怀疑他会这样做。根据 LinkedIn 数据,Salesforce 的自然营收增长约 8%,员工人数增长 4%,看起来只是略微提高了效率,不像贝尼奥夫所言那样夸张。
所以,这些承诺确实在未来几年内会兑现,但当前企业级落地仍有 1–2 年的开发周期。
例如上周,我在中东与一家大型航空公司会面,他们的 HR 团队刚开始做流程再造。虽然愿景逐渐明朗,但他们意识到所需产品目前尚未到位。他们正在做设计,并寻找合适的 AI 解决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大部分企业的 AI 转型将主要依赖内部构建,并联动供应商。我们已无法再用“买 Workday 然后启动”的方式实现自动化——AI agent 将高度可配置,公司必须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它会来……但现在还根本没到那一步。
第二,每一个 AI Agent 都创造了大量新工作
例如我们 Galileo 的 Agent 已有超过 4,000 人启用,它们发现自己有更多“新工作”需要做(如数据查找、流程清理等),因为那些重复、枯燥的工作被 AI 接管了。这就是“超级员工”效应。
就像买电吹风:叶子不会消失,你也不会扔掉扫帚。它只是让你吹叶子的速度快了 10 倍,但接下来你还得收拾、打包、放上路边回收。现在回收公司获得了更多叶子,你还可以修剪灌木(另一个机器人岗位),电吹风公司也赚更多钱。
换句话说,自动化一个任务,会推动我们从事更高价值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会被用于管理这些工具(学习 prompt、找到高质量数据、不断迭代、培训、确保安全)。
本周我看到一个新的 AI 工具,它做 FP&A(财务、预算、计划与管理),每家公司都需要这种工具。旧系统人工处理简直是噩梦。这个新系统将其财务、CRM、HRMS 数据合在一起,自动发现利润缺口、进度滞后和预算超支。原来这要我和 CFO 手动处理几个小时。
这种超级员工效应正在进行中:美国目前失业率仍很低(4.2%),正如我在上一篇关于初级岗位的文章里说明的,工作市场虽有波动,但白领工作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存在。我们只处在转型期。
我猜想当初互联网兴起(1998 年左右),人们预测“书本”会消失、零售门店会消失。但现实恰恰相反:作家和零售者进化为使用和借助网络。27 年后,我们建立了 Substack、混合电子商务、移动点餐等商业模式,推动图书出版反而繁荣。
写书依然值得,但很多作者更愿透过 Substack 建立受众,而不是被亚马逊“绑架”。超现实吧?这就是“超级员工”效应。一旦你意识到你会看到它无处不在。
这种关于我们工作、职业、生活的“创造性重塑”只会加速。我告诉客户:你们都是开发者!只要用英语(或本语)学习如何“编程与自动化”你的工作、生活与企业。
第三,AI 并不像 AI 工程师认为的那般“智能”
虽说大家痴迷于 AI 超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GAI),但人类基因组比 AI 的高级数学复杂 1,000 倍。我们的基因组是数百万年进化的产物,因此人类擅长“感知、创造、情感与不可预测性”。
70 万亿种蛋白质组成为我们 DNA,每个细胞类型不同。这些 DNA 编码了千万年的学习、进化、环境与经验,有些科学家认为它近乎无限。拜托 Nvidia,不要拿它跟人比。
人类的这些“人类技能”:感知力、同理心、创造力、雄心、激情、毅力、创新力,在 AI 中都找不到。但 AI 是个非常强大的分析引擎,肯定会从经验中学习。
比如 Meta 刚宣布“超级智能实验室”,说到底是为了卖广告(也许还想做“恋爱机器人”)。它的业务由广告驱动,我懒得相信它会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业。除了让广告更精准(比如“焦虑中年女性”的广告),我没看到它能改变商业。
另一方面,我对“物理 AI”非常感兴趣——涉及物理、光、动量等方面,比如自动车辆、类人机器人和军用用途。我在中东看到了 Boston Dynamics 的一组爬行机器人网络,用于监测与保障石化厂的安全——非常让人毛骨悚然。
今天我在健身时跟教练聊起那些可以清理 100 磅杠铃的机器人。早年我在炼厂工作时,有一年硫化物泄漏杀死了一名操作工,那次惨剧绝对值得投资数百万来部署机器人监测系统。我猜现在很多化工厂、核电厂都在用这种机器人。我曾在核电站实习时,电厂工作人员总说“别靠那个阀门太近,因为那里有辐射”,但你看不见、感觉不到东西!
所以 AI 有成千上万惊人的用途,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或炼厂机器人可以“感知”或“理解”道路、工厂或天气中的微妙差异。当然随着时间编码这些信号,但人类适应能力更强,我们将始终“超越”这些机器。
第四,是人类创造了新思想、新业务与新工业
再强调:是人类想出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与服务,将价值带给世界。如果 AI 这么“聪明”,它为何不会自己成立公司?🙂
每一个突破性产品、科学发现、企业或创意,都是来自人的智慧。我们从出生起就是“学习动物”,具备生存、本能、恐惧、学习、ego、同理心、耐心、宽恕与胜利等复杂能力,正是这些特质造就了 Apple、Microsoft、Nike、Disney 等公司。每一个伟大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人)的主意,他们填补了市场空白。
AI 时代,我们终将迎来一套自动化 agent。买一个机器人,开启它,用它完成日常工作听上去挺诱人(我们用了几天就自动化了编辑与转录流程)。但推动我们的业务转向“智能 HR 与人才体系”的想法,是人类的主意,是我脑海中孕育的概念,是由我们的管理团队与合作伙伴策划打造的。
在压力之下,人类智慧大放异彩:看看乌克兰军队的创造力;看看我们如何迅速应对疫情;看看慢性病或某些残疾患者如何学会应对。这种人类智慧中蕴含神秘,我们拥有历史智能、道德标准。正如英国首席拉比 Jonathan Sacks 在他的经典著作中所言。这就是我所谓的“人类精神之不灭力量”。
每当我在客户面前讲述此类故事时,我感受到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被激发。AI 并没有这种历史智能或时间因果关系。就如我与 Galileo 合作伙伴 Sana 的 CTO 探讨,他也认可 AI 不具备对历史及因果变化的真正理解。我会进一步与科学家们交流,但仍相信人类在学习与适应上远远领先于任何数据系统。
底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是安全的
最后的结论是,也是我想传达的核心:AI 是工具。我们可以构建它,也可以教它做我们想要的事。如果我们不加控制,它或许会伤害我们(正如割草机或电锯),但是否使用取决于我们这群高级智慧人类。学习它、理解它、驾驭它,用它改善我们的工作、企业与生活——那就没错了。
生活会继续,经济仍由情感驱动,商业仍由人类的灵感、激情、毅力与努力推动。
-
就业市场
【财报】美国中小企业招聘网站ZipRecruiter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4.74亿美元,净亏损1290万美元,股价暴跌18.72%
美国知名在线招聘平台ZipRecruiter(NYSE: ZIP)正式公布2024年财报。在全球招聘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公司全年营收达到4.74亿美元,同比下降27%;调整后EBITDA达7800万美元,利润率16%;但净亏损1290万美元,净亏损率为**-3%,较2023年盈利4910万美元出现明显下滑。受财报表现不及市场预期影响,ZipRecruiter股价暴跌18.72%,从昨日收盘价6.73美元跌至5.47美元**,创下年度最低点。
财务数据承压,市场反应剧烈
ZipRecruiter 2024年的业绩显示,全球招聘市场需求下滑仍在持续,特别是中小企业(SMBs)招聘预算缩减,直接影响公司营收表现。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1.11亿美元,同比下降18%,环比也有所下降。尽管公司采取了削减运营成本、优化营销投入等措施,维持了16%的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但盈利能力下降令投资者感到担忧。
市场对ZipRecruiter的财务表现反应迅速,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开盘即大幅跳水,当日股价从6.73美元最低跌至5.43美元,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9%。截至美东时间2月26日上午,ZipRecruiter股价暂报5.47美元,跌幅18.72%,市值降至5.7亿美元。
招聘市场低迷,企业招聘需求疲软
季度付费雇主(Q4 2024):57,833 家,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11%。
每家付费雇主平均收入:1,920 美元,与去年持平,表明市场需求仍未明显回暖。
平台流量增长:2024年 Q4 访问量同比增长15%,高于竞争对手10个百分点,但流量增长尚未完全转化为营收增长。
尽管ZipRecruiter在求职者端流量增长强劲,但由于招聘市场整体疲软,企业端营收增长未能同步,导致公司整体财务表现受限。特别是美国辞职率(Quits Rate)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说明就业市场活跃度降低,进一步影响企业招聘需求。
业务优化与长期增长策略
面对招聘市场的不确定性,ZipRecruiter 在 2024 年加速产品创新,包括:
推出ZipIntro:提升雇主与候选人的互动效率。
升级简历数据库:优化AI匹配,提高精准度。
收购Breakroom:进入雇主评价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CEO Ian Siegel 表示:“尽管招聘市场经历挑战,我们仍然坚持产品创新与市场优化,并在求职者端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随着经济回暖,我们相信ZipRecruiter能够抢占更多增长机会。”
2025年展望:市场回暖仍存不确定性
Q1 2025 财务指引:预计营收1.07亿至1.11亿美元,虽然环比下降2%,但相比2023年和2024年同期13%和10%的降幅,市场趋稳信号更加明显。
招聘市场复苏迹象:美国NFIB小企业信心指数在2024年12月达到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且雇主账户重新激活率上升,表明招聘市场可能触底反弹。
投资者担忧盈利能力,股价短期承压
尽管ZipRecruiter的管理层对2025年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投资者仍然对盈利能力表示担忧。公司连续两个季度营收下降,市场关注招聘市场复苏速度,以及ZipRecruiter是否能在企业招聘需求回暖前保持足够的财务韧性。
分析师认为,ZipRecruiter 2025年的关键挑战在于:
如何加速企业端增长,提升付费雇主数量。
如何通过AI优化提高用户转化率,提升营收规模。
如何在招聘市场恢复前控制成本,维持盈利能力。
目前市场仍在观望ZipRecruiter的业务调整效果,短期内股价可能继续面临压力,但如果招聘市场在下半年复苏,ZipRecruiter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
就业市场
日本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Recruit Holdings 公布 2024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增长 3.5% 至 8,969 亿日元(58.3 亿美元),HR 科技业务表现亮眼
Recruit Holdings(6098:TYO)公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收入同比增长3.5%,达到 8,969亿日元(约合58.3亿美元)。营业利润大涨28.2%,调整后EBITDA增长13.5%。美国劳动力市场趋稳,日本HR科技业务增长66.9%,全球HR科技收入增长13.3%,但欧洲市场依然疲软。整体招聘和解决方案业务基本持平,派遣业务增长1.1%。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将达3.56万亿日元(约合231.7亿美元),未来增长将主要依赖美国市场的招聘趋势。
日本东京,2025 年 2 月 12 日 —— 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科技与招聘服务公司 Recruit Holdings(TYO: 6098) 公布 2024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财务业绩。公司本季度 营收同比增长 3.5%,达 8,969 亿日元(约 58.3 亿美元),其中 HR 科技业务增长 13.3%,成为推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动力。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28.2%,调整后 EBITDA 增长 13.5%,表现稳健。
财务摘要(2024 财年 Q3 对比 2023 财年 Q3)
本季度,全球招聘市场趋稳,美国劳动力市场回暖,日本招聘需求持续增长,欧洲市场相对疲软,但公司整体业绩依然稳步提升。
营收:8,969 亿日元(5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
营业利润:1,396 亿日元(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0 亿日元(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
调整后 EBITDA:1,796 亿日元(1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5%
每股收益(EPS):80.10 日元,同比增长 17.7%
公司表示,尽管欧洲市场的招聘需求下滑,但美国市场趋于稳定,日本市场招聘需求强劲,为公司营收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业务板块表现
HR 科技业务——增长 13.3%,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营收:2,754 亿日元(1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3%
日本市场:增长 66.9%
美国市场:增长 8.0%
全球其他地区:增长 11.8%
其中,日本 HR 科技业务的强劲增长 主要受业务整合、市场需求增加和数字招聘工具普及推动,实现 66.9% 的显著增长。
匹配与解决方案业务——微幅下降 0.4%
营收:1,987 亿日元(12.9 亿美元),同比下降 0.4%
HR 解决方案业务:下降 13.6%
市场营销解决方案业务:增长 7.4%
HR 解决方案 受到企业招聘预算缩减的影响,表现略显疲软;而 市场营销解决方案 受数字广告和在线招聘推广增长的带动,呈现稳定增长。
招聘与派遣业务——增长 1.1%
营收:4,384 亿日元(2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
日本市场:增长 7.8%
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下降 4.2%
日本市场招聘需求依然旺盛,但欧洲和美国市场受到经济疲软影响,增长受限。
2024 财年全年展望
Recruit 维持全年营收目标 3.56 万亿日元(23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预计调整后 EBITDA 为 6,730 亿日元(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营业利润预计 4,880 亿日元(3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2%)。
公司强调,未来业绩的关键变量是美国市场的招聘趋势,如果需求保持稳定,HR 科技业务将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
股价表现与市值
截至 2025 年 2 月 12 日,Recruit Holdings 股价收于 10,660 日元(69.40 美元),当日下跌 0.84%,仍低于 2024 年 12 月 12 日创下的 52 周高点 11,895 日元(77.44 美元)。当前市值为 17.59 万亿日元(约 114.5 亿美元,按 1 美元 = 153.59 日元计算)。
未来发展战略
强化 HR 科技业务全球扩张
AI 人才匹配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升企业招聘效率
加强 HR SaaS 产品,如 AirWORK、AirHR,扩大市场覆盖
优化招聘与派遣业务运营
提高日本市场运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
密切关注欧洲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招聘策略
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升级
HR 解决方案业务面临挑战,但市场营销业务增长稳定,公司将继续推进数字招聘广告和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股票回购计划继续推进
公司正在执行 6,000 亿日元(39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以增强股东回报,支撑股价。
管理层评论
Recruit Holdings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我们第三季度的业绩反映了 HR 科技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 美国招聘市场的稳定表现。尽管欧洲市场面临挑战,我们仍然保持 全年增长的信心,并将继续推进 技术创新与全球市场拓展。”
公司计划在 2025 年 5 月公布 2025 财年市场展望 及 未来增长战略。
关于 Recruit Holdings
Recruit Holdings Co., Ltd. 是全球领先的 人力资源科技、招聘、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拥有 Indeed、Glassdoor 等全球知名招聘品牌,并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市场提供招聘与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recruit-holdings.com
本财报发布后,股价反应较温和,但市场仍密切关注未来招聘市场的趋势。HR 科技业务的强劲增长是 Recruit 未来的核心增长动力,而欧洲市场的招聘需求恢复情况将成为未来几个季度的重要观察点。公司对 2024 财年 维持增长目标,全年营收预计达 3.56 万亿日元,投资者将重点关注 2025 财年的战略指引。
-
就业市场
Randstad2024四季度财报营收 60.84 亿欧元,下降 5.5%!全年营收 241.2 亿欧元
Randstad 公布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营收 60.84 亿欧元,同比有机下降 5.5%,全年营收 241.2 亿欧元,同比下降 7%。尽管市场招聘需求仍然疲软,但公司 CEO Sander van ‘t Noordende 表示,市场环境逐步趋稳,Randstad 在全球推进 数字化转型 和 人才平台建设,并优化成本控制。第四季度毛利润 11.44 亿欧元(同比下降 11%),调整后 EBITA 2 亿欧元(同比下降 30%),但仍超出市场预期。北美市场收入下降 7%,北欧 7%,亚太 3%,而南欧、英国和拉美市场跌幅较小(4%)。其中,Randstad Digital 下降 8%,Randstad Enterprise 下降 7%,显示市场需求变化。展望 2025 年,Randstad 预计 Q1 收入趋稳,毛利率略有提高,运营成本下降。公司股价报 40.02 欧元,市值 75 亿欧元。
阿姆斯特丹,2025 年 2 月 12 日 –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Randstad N.V. (RAND: NV) 公布 2024 年第四季度财报,营收 60.84 亿欧元,较 2023 年同期有机下降 5.5%。由于工作日增加和汇率的正面影响,报告营收下降幅度较小,仅为 1.6%。
全年营收总计 241.2 亿欧元,有机同比下降 7%。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Randstad CEO Sander van ‘t Noordende 强调,公司在 业务专业化、人才与交付中心扩展、Randstad Talent Platform 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Randstad 第四季度毛利润 11 亿欧元,同比下降 11%,毛利率从 2023 年 Q4 的 20.7% 降至 18.8%。调整后 EBITA 为 2 亿欧元,有机下降 30%,高于市场预期。扣除 7900 万欧元的整合成本和一次性费用后,EBITA 为 1.21 亿欧元,相比 2023 年 Q4 的 2.2 亿欧元下降 45%。
公司报告 运营亏损 1300 万欧元,而 2023 年 Q4 的运营利润为 1.62 亿欧元。净收入也大幅下降,从 2023 年 Q4 的 1.63 亿欧元降至 -1.49 亿欧元。
区域业务表现
Randstad 在全球主要市场的表现不尽相同,多数地区收入下降,但部分市场仍保持增长。
北美市场:营收有机下降 7%,其中美国业务下降 7%,加拿大业务下降 14%。
北欧市场:整体下降 7%,其中荷兰下降 10%,德国下降 8%,其他北欧国家下降 8%。
南欧、英国及拉美市场:表现相对稳健,总体下降 4%。其中法国下降 8%,意大利增长 1%,伊比利亚市场增长 5%(西班牙增长 9%,葡萄牙下降 10%)。
亚太市场:营收下降 3%,其中日本市场持平,但澳大利亚/新西兰下降 8%,印度市场增长 13%。
业务分部门表现
Randstad 于 2024 年初调整了业务结构,以适应其专业化发展战略。Q4 主要业务板块的表现如下:
Randstad Operational Talent Solutions(工程、制造业、技术工种等):收入 40.03 亿欧元,有机下降 4%。
Randstad Professional Talent Solutions(管理、行政、财务等专业人才):收入 10.36 亿欧元,有机下降 8%。
Randstad Digital Talent Solutions(数据分析、云计算、数字产品工程等):收入 7.02 亿欧元,有机下降 8%。
Randstad Enterprise Talent Solutions(招聘流程外包 RPO、MSP、职业转换等):收入 3.43 亿欧元,有机下降 7%。
此外,由于 2024 年 7 月 Randstad 与 CareerBuilder 合作成立 Monster 联合企业,Monster 业务已从 Randstad 财务报表中剔除。
2025 年展望
Randstad 预计 2025 年市场将进一步趋稳。CEO Sander van ‘t Noordende 表示,尽管企业招聘需求仍然疲软,但市场已出现更稳定的交易环境,为 2025 年的复苏奠定基础。
公司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将基本稳定,毛利率略有提高,运营成本下降。不过,Q1 将比上一年同期少 0.8 个工作日,可能会对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截至最新交易日,Randstad 股价报 40.02 欧元,单日跌幅 3.45%,但仍比 2025 年 1 月 13 日创下的 38.24 欧元 52 周低点高 4.65%。公司市值目前为 75 亿欧元。
未来,Randstad 将继续专注于 成本优化、数字化转型和战略投资,以增强企业韧性,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
就业市场
LinkedIn杀入AI助手竞赛,推出LinkedIn Hiring Assistant
LinkedIn推出了首个AI Agent : Hiring Assistant,旨在帮助招聘人员重新成为招聘人员。这款工具旨在自动化招聘过程中高达80%的工作,特别是候选人筛选和招聘前的步骤。通过与LinkedIn平台的无缝集成,这款助手不仅提高了招聘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显著提升了候选人的质量。该工具的“体验记忆”和“项目记忆”功能,可以记录招聘人员的搜索和操作习惯,并将所有与招聘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智能化地优化招聘流程。
这款助手已经在西门子、Canva等公司的招聘流程中得到了应用,这些公司报告称,通过LinkedIn招聘助手,招聘人员的生产力显著提升,候选人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招聘前的AI辅助搜索仅需30秒即可完成,而传统的搜索通常需要15分钟。
LinkedIn招聘助手还通过AI驱动的沟通功能改善了候选人的体验。数据显示,使用AI辅助发送的招聘信息的接受率提高了44%,接受速度也加快了11%。此外,AI搜索的候选人接受率高出18%。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AI技术,招聘与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求职者也在利用AI工具优化简历,甚至在面试中使用AI辅助表现,从而使HR在筛选候选人时面临更多挑战。因此,LinkedIn招聘助手等工具正成为招聘人员不可或缺的助手。
LinkedIn招聘助手不仅仅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它真正的价值在于解放招聘人员,使他们能够专注于与候选人和招聘经理的对话,改善雇主品牌,并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这种转变反映了人才获取的战略性转变——从执行角色转变为人才顾问,帮助公司更好地实现增长。
Josh Bersin 写了这篇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
科技供应商正以最快的速度开发AI驱动的助手。在HR领域,处理大量琐碎的流程,自动化的机会随处可见。
本周,正值微软推出帮助公司在Copilot中构建AI助手的工具之际,LinkedIn也宣布推出其招聘助手 Hiring Assistant 。这款产品相当惊人。
LinkedIn招聘助手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完全集成到LinkedIn工作流程中的高级AI助手。使用这款助手的公司(如西门子、Canva、AMS)已经看到了招聘人员生产力和候选人质量的大幅提升。
你可以这样理解:考虑一个招聘流程的示意图。
招聘流程
正如你所见,招聘流程包含超过30个步骤,这还不包括背景调查、提供录用通知、讨论福利、入职前沟通和正式入职。
通过这款全新的助手,LinkedIn认为他们可以自动化近80%的预录用流程。而且,LinkedIn 招聘助手才刚刚起步。
LinkedIn招聘助手
以下是一些工作流程的截图:
如你所见,AI助手在流程中为招聘人员提供了智能提示和问题,并且随着流程的推进,它会储存越来越多的信息,不断变得更加智能化。
这是一款非常复杂的产品
这是一款精心设计的产品。不仅包括许多细微的功能(例如:“找一个像Joe这样的候选人”,它会导入Joe的档案并分析他的角色、技能和经验),还包括一些平台创新。
第一个创新是LinkedIn称之为“体验记忆”的功能,能记录招聘人员的搜索和活动历史,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用。招聘助手会学习每个招聘人员的操作方式、沟通方式和工作习惯,从而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结果(例如,技术招聘人员和高管招聘人员的需求不同)。
第二个创新是“项目记忆”功能,它将单个招聘项目的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候选人的筛选标准、邮件和招聘经理的反馈都会被储存在项目中,使AI助手能够了解整个招聘过程的体验。招聘人员非常了解这个挑战:每次招聘和每位招聘经理都不一样,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有时是与职位描述无关的新要求。
其他AI助手将不得不注意这一点
LinkedIn不是第一个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但其行业信誉将加速这一市场的发展。当前招聘自动化的领导者Paradox已经自动化了高容量招聘近十年,并推出了一款不仅帮助招聘人员还支持求职者的AI助手。它虽然不专注于像LinkedIn那样的候选人搜索,但却自动化了流程的其他部分(如候选人询问、面试安排、评估、入职等)。
这确实非常有效:本周Chipotle宣布,Paradox的解决方案将招聘时间缩短了75%,这已成为该公司增长战略的核心部分。
LinkedIn招聘助手也获得了类似的赞誉。
Toyota Material Handling Europe的高级招聘专家Victoria Östryd Söderlind表示:“以前在没有AI的情况下进行正常搜索需要15分钟以上。现在,通过AI辅助搜索,获取结果大约只需30秒。节省的时间非常可观。通过这种方式做事情更加方便快捷。”
Octopus Energy的招聘负责人Olivia Brown表示:“LinkedIn上的AI功能让我们的招聘人员做得更多、更好,在所有活动中成长得更快。关键在于让我们的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而LinkedIn的AI功能帮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取代与候选人进行的伟大对话,也没有妨碍我们向候选人提问或了解他们作为人类的特点。”
改善候选人体验
虽然LinkedIn谈论了对HR的价值,但对候选人而言,AI的价值可能更大。公司发现,AI辅助的招聘信息获取率提高了44%,求职者接受的速度也加快了11%。此外,AI搜索带来的候选人接受率高出18%。正如Paradox发现的,求职者不喜欢浪费时间与招聘人员安排电话,如果可以避免的话。
这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今,招聘人员和求职者之间的AI竞争日益激烈。随着AI帮助招聘人员进行候选人筛选,求职者也在利用AI优化简历。我们的客户之一告诉我,几乎所有的求职者现在提交的简历都与职位描述惊人地相似。为什么?因为求职者也在使用AI!
这意味着像LinkedIn招聘助手这样的工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当求职者通过AI调整他们的身份,甚至通过AI进行面试评估以获得优势时,HR必须加强工具,以更好地区分候选人。
解放招聘人员去招聘和提供建议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尽管招聘助手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它真正的作用是解放招聘人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候选人对话。那些被繁琐任务困住的招聘人员可以与招聘经理沟通,提升雇主品牌,并更好地了解候选人和就业市场。这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化HR”的一部分:将人才获取从“执行中心”角色转变为“人才顾问”,帮助公司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增长。
当你思考这些工具并考虑自动化时,我鼓励你阅读我们关于人才获取战略转变的新研究。自动化不仅仅是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它真正的作用是解放我们的思维,以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方式增加价值。
-
就业市场
Workday发布全球劳动力报告:顶尖人才难寻,留住更难
根据Workday的全球劳动力报告,当前的就业市场呈现出雇主优势,因求职申请量激增、职位要求提升,求职者面临挑战。同时,尽管总体离职率较低,但高潜力员工的流失率正在上升。报告建议,企业应通过以下策略应对挑战:重建信任,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工作的意义,消除低效会议和繁琐流程;根据员工任职时间个性化员工体验;战略性应用AI技术以优化招聘、发现人才并促进内部流动。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稳定而富有韧性的高绩效团队。
就业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虽然招聘活动正在回暖,但 Workday 平台的洞察以及我们与 Hanover Research 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这是一个雇主主导的就业市场。点击获取Workday全球劳动力报告
但这并非没有挑战。申请人数之巨意味着顶尖人才在众多应聘者中难以找到,而现在有迹象表明高潜力员工开始离开,顶尖人才将更难留住。
影响劳动力的主要趋势
2024 年上半年,求职申请的增长速度是招聘需求的四倍。随着求职申请的速度超过招聘需求,很明显,在这个求职者密集的市场中,雇主的选择更多,而雇员的选择更少。如果就业增长继续放缓,失业率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这种情况将变得更加明显。
认为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员工比没有这样做的员工感觉更有成就感 37%,即使在员工称之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量下也是如此。
在下面的图表中,请注意只有一个行业的每个职位空缺申请人数较少:
我们也发现雇主提高了经验要求,59% 的受访者表示,这一趋势在未来 12 个月内可能会持续下去。这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求职者找工作更加困难。
最终我们发现:
招聘人数在增加,但风险也在增加。职位空缺在增加,申请也如潮水般涌来。随着申请者人数的增加,雇主也提高了门槛,要求应聘者拥有更多的经验和资格。这让求职者,尤其是那些转行的人,求职变得更加困难。
顶尖人才正在流失。令人惊讶的是,鉴于目前的招聘环境和整体自愿离职率较低,75% 的行业报告称高潜力员工的离职率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格外警惕,以留住明星员工。
有意义的工作是不可商榷的。员工不只是在寻求薪水。他们希望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事实上,认为自己在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员工比那些不这样做的员工感觉更有成就感 37%,即使在员工认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量下也是如此。
内部流动是双赢的。在组织内部提供成长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还可以帮助您保留宝贵的技能和知识。
令人惊讶的是,考虑到当前的招聘环境以及整体自愿离职率较低的事实,75% 的行业报告高潜力员工的离职率有所增加。
企业领导者能做什么?我们对报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但总体而言,雇主应该:
通过透明度重建信任。 雇主不仅要向员工提供明确的指导,还需要解释提出要求背后的“原因”。例如,如果期望拥有高绩效文化,则要对其进行衡量,并将数据提供给个人、团队和领导者——如果所有人都在查看相同的信息,那么每个人都更容易朝着目标迈进。
让工作变得有意义。 消除完成好工作的障碍——例如无用的会议、繁琐的流程和有限的自主权。然后,与上述通过透明度重建信任相关,确保每位员工都知道他们如何为公司的目标做出贡献。
根据员工任职年限个性化员工体验。 改进员工体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员工需求和愿望;因此,您将在员工保留率和生产力方面获得巨大回报。
战略性地拥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招聘人员优化招聘、发掘隐藏人才并促进内部流动。此外,组织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改善工作流程,使管理人员更轻松地管理日程安排,并帮助员工找到所需的信息 - 无论是总结长时间的对话还是快速找到薪酬和福利问题的答案。
未来之路
工作世界正在不断演变,大家一致认为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稳定的中心。我们还需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企业可以实现所需的结果,员工可以获得所需的支持,即使在偶尔繁重的工作量下也能脱颖而出
为了蓬勃发展,公司必须优先考虑员工的需求,并培养信任和成长的文化。通过关注这些关键领域,您可以打造一支坚韧、敬业、高效的员工队伍,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
就业市场
【西班牙】招聘和技能提升初创公司 Workfully 获得12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成为新招聘经济的创造者平台
总部位于巴塞罗那的招聘和技能提升初创公司 Workfully 成功获得一笔 120 万欧元的种子轮融资,该笔融资由 Indico Capital 领投,其他几家国际基金(包括 Pitchdrive 和 Secways ventures)以及其他投资者也参与了投资。
有了这笔新资金,Workfully 计划继续进行产品开发,推动公司的发展计划,最终让全球更多的招聘人员能够真正灵活地为自己工作,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就业市场。
Workfully成立于2021年,其使命是打造全球最值得信赖的招聘体验,成为新招聘经济的创造平台。传统的市场平台直接将特定的人才库与雇主联系起来,而Workfully则减少了中间环节(招聘人员),与之不同的是,Workfully正在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它围绕招聘人员建立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独立发展、参与垂直人才库并从中获利。这意味着,借助 Workfully 的技术,招聘人员将能够真正推出自己的数字招聘机构,而无需为寻找客户、支付 LinkedIn 费用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独自开展营销而烦恼。
"我们相信,未来的招聘业务将更像内容创作者:从Workfully这样的平台起步,建立受众群,然后在平台上为受众盈利,"Workfully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Valerio Rossi说。
因此,寻找高需求人才的公司将能够从庞大的专业人才库中选择相关的招聘人员,并从世界的任何角落毫不费力地扩大招聘规模。通过共享数据集、市场分析和国内专业知识,他们将能够更快、更高效、更透明地进行招聘。
除此之外, Workfully 还是一个分散的招聘和技能提升市场,允许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和提升从初级到最专业的高管职位的人才。
"Workfully的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Stefano Tacconi补充说:"公司的目标不仅是让招聘人员能够将高级求职者安排到企业公司,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为没有技术技能的高潜力求职者提供获得高薪职位所需的培训。
Workfully在2022年实现了有机增长,与FreeNow、TravelPerk、黑莓、兰博基尼和埃森哲等企业和风险投资支持的独角兽公司签订了重要协议,使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招聘业务。迄今为止,这些公司已通过 Workfully 招聘了数百个关键的高级职位,其中包括约 100 名来自代表性不足群体的应聘者,他们通过提高技能加入了知名科技公司。
-
就业市场
【美国】招聘和管理合同工的一体化平台HireArt获得2625万美元的B轮融资
此前曾被描述为 "简历杀手 "的就业市场 HireArt 近日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2625万美元。
HireArt获得2625万美元,帮助管理和招聘客户的W2承包商。首席执行官Nick Sedlet说,这笔资金将用于产品开发,并在明年将HireArt的82名员工人数增加一倍以上。
HireArt最初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 "评估公司"--这家初创公司为公司寻找和筛选候选人,就像一家临时工中介。但联合创始人戴恩·刘易斯(Dain Lewis)、埃莉奥诺拉·沙伊夫(Eleonora Sharef)和塞德莱特(Sedlet)发现,HireArt的许多客户在雇用其员工时,将他们作为承包商列入人事公司的工资单。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阿哈'时刻--这里有一个需要我们的采购产品的市场,而且具有惊人的单位经济效益,"Sedlet在一次电子邮件采访中说,"所以在2017年,我们'重新创立’了公司,并推出了我们目前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HireArt既代表企业寻找工人,又代表企业雇用工人。"
在加入HireArt之前,Lewis是商业地产公司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的高级业务分析师--后来被Brookfield Property Partners收购。Sharef是麦肯锡的商业分析师,Sedlet是高盛公司的战略家。
公司经常使用人事代理机构来招聘和雇用那些不能被归类为独立承包商的工人。中介公司专注于招聘候选人,但是--按照Sedlet的说法--他们并不太关注雇佣后的体验。
"作为一个人员配置的客户,很难管理基本的工作流程,如拉出一个工人名册,给某人奖金,或批准PTO。作为一个工人,人事行业只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使基本的行政工作变得困难,当然也没有提供什么支持,如职业发展和绩效管理,"Sedlet说,"我们认为,优秀的软件--再加上贴心的支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和工人实现自助功能,并提供值得承包商给公司带来价值的就业体验。"
通过HireArt,招聘经理可以要求工人在发出任何邀请之前收到一份精心策划的候选人短名单并安排面试。通过该平台,经理可以执行一些任务,如改变工资率、批准开支和拉动报告。
“像Meta这样的公司有数以万计的承包商。一个典型的HireArt客户可能有几十个或几百个承包商,通过少数几家人事代理公司雇用,"Sedlet解释说。
Sedlet把人员配置行业描绘成一个分散但巨大的机会,估计仅在美国就有近5000亿美元的价值。数以万计的招聘和人员配置机构争夺这块蛋糕,但最大的机构只拥有约7%的市场。
由于HireArt以人事代理公司的方式进入市场,它经常与他们竞争新业务。但HireArt并不把他们称为对手。相反,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克里斯-布劳尔(Chris Brower)说,HireArt与各机构合作,允许他们为客户的空缺职位提交候选人,然后雇用这些工人,与人事合作伙伴分享收入。”
HireArt的客户包括前面提到的Meta、Carta、亚马逊旗下的Zoox和打车平台Via。由于宏观经济逆风的影响,这些客户中有几个已经宣布裁员或据说计划裁员。但Sedlet相信,HireArt虽然目前没有盈利,但将在2023年底前实现盈利。
"我们上一次融资是在2017年,当时只有200万美元,用于资助我们的转机。有了这笔资金,我们能够同比增长70%,并在约30名员工的情况下实现盈利,"Sedlet说,"有了这次规模更大的融租,我们希望能更快地增长。"
当然,一些投资者,如Three Fish Capital,看到了新时代的人员配置、雇佣和招聘公司的长期潜力。而2021年是人力资源技术的一个大年,全球对该类别的投资达到168亿美元。在2022年第一季度,未来工作公司吸引了超过45亿美元,为另一个现金充裕的年份创造了条件。
"人力资源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像Gusto和Rippling这样的公司为公司和员工管理永久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巨大的改进。然而,合同工还没有看到现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Brower说,"HireArt使合同工的管理变得天衣无缝,并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体验。"
-
就业市场
【旧金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就业平台Vivian Health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的投资
Vivian Health是一家IA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AC)旗下公司,也是领先的医疗保健就业市场平台,首先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服务,近日宣布获得一项6000万美元的一级和二级股权投资。由领先的软件投资公司Thoma Bravo领投,IAC和Collaborative Fund参与其中。
新的资金将用于加速Vivian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其在医疗保健临床医生和雇主中的规模,并支持未来的并购计划。
作为第一个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建立的就业市场,Vivian为雇主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来填补各种医疗保健职位,包括长期职位、按日轮班、当地合同和旅行职位。Vivian已经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有超过70万名注册的临床医生在使用这个就业市场。这一增长大部分是通过有机渠道和口碑传播。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到2026年将缺少300多万名工人,这就是为什么超过145家医疗保健雇主,包括人事代理公司和医疗系统,与Vivian合作,填补他们开放的医疗保健职位,比其他解决方案快50%,减少成本高达80%。
"Vivian是医疗行业第一个以候选人为中心的工作平台,它以临床医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最广泛的工作机会和功能,如Vivian的通用档案、薪酬和福利的透明度、雇主评论以及一键申请体验,因此我们能够以无与伦比的规模推动与临床医生的有机接触,"Vivian Health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arth Bhakta说,"这一直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也是我们帮助雇主快速、经济地填补空缺职位的能力。
Bhakta先生继续说:"我们很高兴将Thoma Bravo加入为股东,并在我们扩大解决方案和继续扩大规模时受益于该团队的世界级软件专长。我们也很高兴通过合作基金与符合使命的投资者合作,我们将继续受益于作为IAC一部分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业绩和运营专长。"
自2019年被IAC收购以来,Vivian的收入增长了45倍以上,迄今已促成了超过300万份工作申请。Vivian和IAC的临时劳工平台Bluecrew(已经填补了100万个工作班次)都同比加速增长。
IAC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Mark Stein说:"美国的临时工和轮班工作仍然主要是手工操作,颠覆的时机已经成熟,IAC正在投资那些准备改变美国人寻找优质、可持续工作方式的大胆想法和雄心勃勃的领导人。Parth和他在Vivian的团队正在建立一个新一代的工作平台,临床医生喜欢这个平台,医疗保健雇主依靠这个平台来填补空缺职位--这是Vivian的时刻。"
将加入Vivian Health董事会的Thoma Bravo公司负责人Christine Kang说:"Vivian的解决方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临床医生和雇主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有机增长和吸引力,这说明其数据驱动的方法在这个市场上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Vivian正在重新定义医疗专业人员在美国医疗系统的关键时刻寻找工作的方式,我们很高兴能与Parth和他的团队合作,帮助加速下一阶段的增长。"
"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已经开始信任Vivian,认为它是建立他们的网络和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的地方,"Collaborative Fund的创始人Craig Shapiro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依赖他们,他们准备通过使招聘更快、更有成本效益并最终解决系统性的劳动力短缺来帮助医疗行业本身。"
关于Vivian Health
IAC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AC)旗下的Vivian Health是领先的医疗保健工作市场,首先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服务。Vivian Health让广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能够在多种类型的医疗保健工作中找到他们喜欢的工作,包括长期职位、按日计费的轮班、当地合同和旅行职位。基于智能匹配、透明信息和最广泛的工作机会选择,Vivian Health为医疗保健求职者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解决方案来寻找他们的下一个角色。对于雇主来说,Vivian Health帮助他们以比传统招聘方法快50%的速度填补职位,而且成本很低,为他们节省了数百万美元,并帮助缓解了医疗保健领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Vivian Health的总部设在旧金山,在丹佛设有办事处。
-
就业市场
【巴西】职业培训平台Galena获得1670万美元A轮融资,帮助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
推动青年人才进入职业生涯的巴西创业公司Galena宣布在A轮融资中获得1670万美元。这项投资由位于硅谷的全球风险投资基金Altos Ventures领投。这是Altos Ventures在巴西的首次投资。由Altos Ventures顾问的基金已经在国际上投资了100多家公司,包括美国的Roblox和韩国的Coupang。
本轮投资还包括Exor N.V.的投资部门、Owl Ventures、Reaction、Globo Ventures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如David Velez、Kevin Efrusy、Dan Rosensweig、Armínio Fraga和Romero Rodrigues。这是继2021年3月的7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之后,Galena的第二轮融资。
这笔新投资将通过对技术、产品开发和人才招聘的关键投资,专门用于企业的发展。Galena打算在未来五年内帮助推动5万名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Galena由Eduardo Mufarej和Guilherme Luz创建,这两位企业家购买并经营着巴西最大的教育技术公司Somos Educacao,直到2018年底以23亿美元出售给Kroton。
这家创业公司的建议是,学生在经过四个月的强化课程后将被雇用。Galena了解学生的职业,致力于他们的培训,将他们与合作伙伴公司联系起来,并在他们就业后进行跟踪,给予所有必要的支持。
这种创新模式已经吸引了巴西一些最大的公司作为企业合作伙伴,包括iFood、QuintoAndar、Cora、联合利华、Stone、Nubank、Alelo、XP、Arco、Dell和PetLove。
自成立以来,这家初创企业已收到超过21,000份选拔申请。第二批年轻学习者--称为Galeners--将于3月底毕业,下一批学生将于2022年4月开始。该公司记录的NPS(净促进者得分)--评估客户满意度--为96分。
Galena的学生在培训期间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他们只有在培训结束后才会向Galena支付费用,而且只有在他们被雇用时,工资才会达到2000雷亚尔或以上。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