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发展
    仕邦|科技赋能服务,以科技力量带动企业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席卷各大行业,尤其是进入“十四五”之后,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被互联网裹挟前行,人力资源企业均不能幸免。用数字的力量驱动人力资源服务,推动企业服务的持续迭代,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数智化水平的重要路径。仕邦作为人力资源行业内较早进入数智化建设的企业,致力于运用科技赋能企业服务,不断探索研究,深入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 开启“科技赋能”时代  以智能优化客户体验 仕邦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提供劳动力解决方案为主的专业服务型公司;2008年,仕邦开启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自主科技能力建设;2012年引进世界顶级咨询与专业服务机构IBM作为战略合作咨询,在IBM的指导下,借鉴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进经验,信息技术和运营模式创新开始了全面提升,并自主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 在企业服务上,针对客户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企业团队的不断壮大,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时效性,准确性及把控上得不到有效的系统支撑等问题,仕邦专业技术团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科技+服务”的优势,自主研发了“SPF-CORE”和“SPF-PAL”两大系统平台,将系统平台结合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植入到互联网中,如企业管理、员工管理、社保公积金、商保管理、薪酬管理、入离职管理、账单管理、统计分析、审批管理、顾问服务等,创建了完善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数智化服务云平台。通过顾问式服务+系统平台人事管理产品,让客户企业轻松上手,节省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了业务办理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重复工作无人化等功能。在员工服务上,由“仕宝”小程序赋能,提供快速应聘、便捷入职、自主办理及高效查询的全方位体验,缩短管理半径,完善员工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员工的活力。为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仕邦专业技术团队在科技技术上持续深耕,探索创新。开发了更具便捷性的小程序作为企业管理工具,先后开发了仕企、仕聘、仕宝、仕政通等。通过仕企小程序,企业可随时随地的快速查询员工信息和业务进展等情况,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仕招金季、仕聘小程序则可快速通过小程序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或推荐岗位人才,任意切换HR和招聘经纪人的身份,通过小程序的智能匹配人才画像解决招聘难题;在行业资讯方面,仕邦开发了仕政通小程序,其特点是政策速递,最快送达,主动推送,无需搜索,官方原文,精准无误,随时对地掌握最新官方政策。  核心技术打造全新产品  以科技力量助推企业发展 2021年,仕邦在科技创新上,成功运用自动化技术(PRA)构建小焱申报机器人,实现申报期内7*24小时全天候自动申报,客户随时增减,提升服务效率,申报自动化操作100%,数据申报准确率100%,不因人员调离或专业度影响申报质量。 小焱申报机器人的开拓实现,让重复性流程得以实现机器化操作,联合业务系统能力实现了人机协同办公自动化,达到了申报环节完全去人工化。区别于市场上的申报机器人,小焱申报机器人的首次研发,突破RPA技术壁垒,实现社保增减员代替手工实时操作,从原来的单次申报至少40分钟降至2分钟,综合效率提升30倍。小焱机器人具有仕邦独有的“专精特新”突破技术和具有可移植性高的特点,还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财务、客服。 同时,针对企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灵活用工行业,对事件处理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获取事件后需实时处理等问题。仕邦科技实力再次彰显,自主研发了风控系统,构建了核心风险模型库,实现7*24无间断的高效全自动化采集、处理事件、分析统计决策、消息通知处理结果,极大的提高了交付能力,全程以数据化、智能化与业务流程场景结合,达到实时的用工风险预警。该技术的成功突破,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首家以风险控制数字化系统搭建的标杆案例。 科技实力行业领先  用科技赋能服务 凭借行业科技领先地位和创新的人力资源科技服务产品,仕邦一举拿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广州市企业研究发开机构的专业认证,并获得3项高新技术产品、5项技术专利和32项软著作权,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科技实力超群的企业。 4月8日,仕邦将开启第五届“仕邦科技节”,旨在展现仕邦年度科技成果、最新科技产品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彰显仕邦重视企业科学技术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的企业精神,致力于通过科技力量,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丰富、更安全的服务。 欲了解更多详情,欢迎进入仕邦科技官网(https://tech.seebon.com/) 仕邦,用科技赋能服务!
    企业发展
    2022年03月10日
  • 企业发展
    张晓东:公有云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编者按】张晓东在IT领域工作15年,曾担任数据库技术专家、IT服务经理、高级云计算架构师、战略部高级总监等职位。本文尝试从整体角度简单探讨公有云带来的价值和影响,评估公有云发展速度和当前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应该如何把公有云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公有云的价值和影响 云计算本身来自于IT技术领域的革新,实现了五个基本特性: 按需使用; 资源共享; 网络访问; 服务可度量; 按需扩展等。 从云计算角度看,公有云是云计算部署模式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私有云、混合云等部署模式。   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以云的模式为用户提供的IT服务,一般可通过互联网使用,可能是免费或价格很低廉,公有云实现的核心是资源共享服务。公有云的产生可以看作是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结果,使得用户对IT能力构建的投入从原有的购买模式CapEX,到运营模式OpEx的转变。   注:本文主要谈的是公有云,在大众认知中,云计算和公有云是基本等同的,但是,在标准的定义中,公有云可以看作云计算的一种,本文会比较严格的区分这两个概念和用词。   公有云的核心本质;公有云本质上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能力构建和服务提供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以云化方式供给IT能力,提供IaaS、PaaS、SaaS三种经典的服务模式。公有云这种新型的IT能力获取方式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表现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非常强劲,对企业原有的IT能力获取方式(自己购买并拥有)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通常而言,公有云除了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有吸引力的IT服务给最终用户,创造新的业务价值,作为一个支撑平台,还能够整合上游的服务(如增值业务,广告)提供者和下游最终用户,打造新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然而笔者认为从整体宏观角度来看:   公有云的价值;公有云普及最大的价值在于会大大提升全社会整体IT能力水平,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全球化、并在较高的IT能力基础之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使得竞争在更高层次展开。下面的两个图清楚的展现了企业IT能力的现状和未来公有云普及后的情形。   公有云服务出现并普及之前,各个企业的IT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如图1所示,柱状图表示各个企业的IT能力水平,横向的虚线代表全社会整体平均IT能力水平,目前假定在40%。而实体黑色曲线代表每个企业构建IT能力时投入的资金。 图1 现阶段不同企业的IT能力水平图示   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获得较高的IT能力用于支撑业务发展,企业必须投入很多的资金和资源,而且这种投入基本和获得的IT能力密切正相关。从资金曲线还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在构建的IT能力相同的情况下,资金效率也是不同的,这其中存在很多的浪费。   当公有云服务普及之后,全球会由有限的几个超大型云服务商提供IT基础能力服务,服务水平将趋于一致,而这个平均水平将大大的高于现在整体的IT平均水平。各个企业都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IT能力,例如图2中所示,企业的资金投入都大幅减小,但是IT能力水平都达到了70及以上。 图2 公有云普及后的企业IT能力图示   在构建IT能力的时候,几个大型的云服务商构建IT能力通过规模优势和经验积累,使得资金利用非常高效,打破了目前每家企业各自为政的个体不均衡,总体又低效的IT能力构建模式,未来企业用户只需要花少量资金购买IT能力服务就够了。   公有云的影响;从宏观来看,公有云的普及将带来整体IT能力的大幅提升,这是最直接的影响,并带来企业间的协作、业务创新更加高效。   从微观角度看,公有云的普及将改变企业在IT能力获取时的资源投入方式,企业将更容易的用低成本获得相对较高的IT能力,并且更灵活、更快速。然而,事物的另外一面是企业很难通过简单粗狂的资金投入获得远高于他人的IT基础能力水平。   当前阶段,企业通过大量资源投入,可以使得IT的基础能力远高于其他企业,这种IT能力优势有助于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将来这种粗犷的投入将无法简单的奏效。未来企业在IT能力方面的投入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业务的结合需要更紧密、交互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在底层IT基础设施能力都将趋同,并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将基于上层的应用技术与业务相结合的创新能力构建为核心。   回到当下,公有云的发展对IT企业的颠覆大家已经见到很多例子,例如IBM的云转型、HP的混合云转型、Oracle在SaaS云方面的布局等等。随着公有云普及带来的整体IT能力提升,以及信息科技的进步,将对很多传统企业的生存方式产生颠覆。   例如:造纸业,文具等企业,随着数字化浪潮、云服务发展,其传统核心业务都将受到较大冲击,简单的纸张和文具将会逐步被数字化的设备+云服务的模式代替,从而市场慢慢萎缩,其他如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很多行业受到的冲击也会非常大。   公有云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 公有云发展速度;业界对于公有云的发展速度通常以收入的增幅来评估,Gartner、IDC等各大咨询公司都对公有云有很多的分析和预测。具体收入数据有所差别,但基本都在同一水平。总体而言近几年公有云的年增长率在30%左右,目前比较有共识的公有云的收入在650亿美元左右,而预计到2018年会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如下面的图3所示,这是Gartner对于公有云收入的预测图(其中包含了广告收入)。 图3 公有云服务市场预测   公有云处于起步阶段,像几岁的小孩子还没上小学;公有云发展至今才八年左右,如果仔细评估一下它的市场影响力成果会发现还很初级。从理论上来讲,公有云将来会替代IT的软件、硬件和服务,目前这方面的产值在1.2万亿美元左右,并且每年在缓慢的增长;简单的计算比例就会发现,公有云的实际普及度不到5%,而中国市场的情况更低一些,大概3%左右。   所以尽管公有云近几年声势很大,但是他的实际产值还很小,如果拿人的年龄来比喻,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尽管已经显现出很好的潜质和一定聪明才智,但是要想成长起来,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可能20年才能初步成熟,50、60年后才能步入年老阶段。   公有云还没有跨过裂谷;有一本跨越裂谷(Crossing the Chasm)的书很有意思,介绍了新技术在市场应用的理论模型,叫做“技术接受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会有如图4所示的五个阶段,顾名思义,这是一个衡量新技术接受程度的模型。一项新的突破性技术在市场上的实际应用和普及过程中,在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s)和早期主流用户(Early Majority)之间存在一个最深最可怕的裂缝,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一个在技术接受生命周期中的裂谷(Chasm)。这个裂谷是最危险的,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图4 技术接受生命周期图   新技术被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s)接受后,他们期望的是跳跃式非连续的发展。无论是在降低成本、加快业务提供速度、更好的客户服务,或者是其它的竞争优势方面,他们可以接受新技术造成的与原有方式的不连续。做为首先使用新技术的人,他们可以忍受由此带来的小问题和故障,然而早期主流用户(Early Majority)却不是这样。   如果早期主流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和程度不理想的话,新技术在市场上的普及很可能出现夭折。简单的以数学模型来看,如果新技术普及的市场占有率迟迟不能跨过13.5%的比例,那么新技术夭折的可能性会很高。   目前为止,公有云经历了八年的发展,目前的市场普及率大约是5%,尽管仍然以较高速度在增长,预计会在2023年前后达到13.5%的市场占有率,但是未来仍然存在很大变数,能否跨过裂谷犹未可知。   企业对公有云的采用存在选择性风险;形象点来说公有云目前仍然是小孩子,如果你对这个小孩的未来投入太多,你存在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因为这个小孩子可能会夭折。   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如果过早的选择投入某种新技术和新应用模式会存在失败的风险,公有云就是这么一个新事物。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做吃螃蟹(Innovator)的是风险极高的,早期接受者风险也相对较高。目前,大规模采用公有云的企业都可以看作早期接受者,例如Netflix等。而在早期主流阶段进入,对普通的企业来说通常是最佳选择。 图5采用公有云的选择性风险   对于公有云的采用,大多数企业都应该很慎重,尽管现在刚刚过了吃螃蟹的阶段,仍然要把风险意识放在重要的地位。   公有云未来情景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 作为未来信息技术变革浪潮中影响最大的云计算,企业应该深入的思考公有云对未来企业战略影响,而对企业的高层而言,战略思维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简单来说,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点:   公有云的普及使得企业未来很难通过对简单的IT基础设施的投入获得独特的竞争力;前面已经说过这个问题,公有云会使得IT能力整体提高到较高水平,企业如果完全依赖于自己的资源投入,自己构建IT基础设施,将会是不高效和不灵活的战略选择。可以类比电力普及之后的现实世界,现在没有几个企业再用自己的发电机进行发电了,企业可以基于电力普及的现状在其上层应用创新,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优势,云服务的普及也会造成类似的结果。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公有云带来的协同优势;公有云的普及会促进企业间协作和创新更加高效和普遍,会为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带来极大的助力,所以应该从现在就开始用情景规划的逆向思维来进行企业业务和公有云相结合之后的战略思考。企业对云计算价值的思考角度应该从兼顾整体和个体效益角度来度量,在云计算的投入会产生很多当前还看不到的协同效应,而不是仅仅看到当前云计算的落地对企业成本的节省、管理复杂度的降低或云化迁移复杂度的考量等,这样会买椟还珠的,并最终影响企业和云计算相关的战略决策效果。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依赖于公有云之上差异化的IT能力构建;底层IT能力的趋同,促使企业必须在上层做差异化的能力构建。所以,企业应该从现在开始逐步的去关注、了解并实践公有云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结合自身情况,设定长短期计划,有步骤有节奏的加强公有云服务在企业内部的落地和使用,并逆向思考在公有云之上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差异化能力优势。   来源:csdn
    企业发展
    2015年0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