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周刊
    2015年全球科技10大预测 今天IDC发布了2015年10大预测,在网络直播(和同时发布的报告)中,该机构分析师弗兰克·金斯(Frank Gens)建议,所有行业的公司都应做亚马逊式的创新,这意味着追求规模、高速和低价。同时中国将利用这种创新与亚马逊一起统治世界科技。     以下是经过本文作者编辑后的IDC 2015年预测:     1、亚洲会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 今年11月初,谷歌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在“Google APAC”大会上的远程致辞中表达了他对亚洲移动市场的看好。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亚洲发明了移动互联网,而基于亚洲网络基础建设良好以及极速扩大的市场规模,使得亚洲将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亚洲的确有这样的资本,且不说亚洲超过世界一半的人口规模,亚洲总体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亚洲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与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像韩国的kakao,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等等,都证明亚洲有了和先进国家比拼的能力。     而这其中中国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中国诞生了众多超级APP,这种发展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撼,同时中国也在逐渐摆脱“山寨”的帽子,而成为被山寨的目标。所以说亚洲定会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同时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亚洲移动互联领域的发展方向。       2、市场规模及用户体量继续高增长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年中的Code大会上发布了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很明显地侧重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的分析。其中几个数字非常值得关注,全球52亿移动用户中目前仅有30%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剩余70%的广阔市场待挖掘;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目前已达到了中国互联网用户数的80%,中国无疑将主导移动商务的革命。工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截至今年7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8.72亿,这一数字远超于之前预测的7.1亿,而这一数字中手机网民贡献了5.27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人都盯上了智能手机这块蛋糕。     而这种强劲的发展态势2015年将继续延续。2014年第一季度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30.7亿元,二季度444.9亿元,三季度515.6亿元,根据目前得到的这些数据,2014年中国移动市场规模将可接近1900亿元。之前曾有预测,2015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296亿元,当时看这个数字认为估计得有些乐观,如今看来这个目标的实现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预计到2017年,强劲的增长态势将继续保持,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6000亿元。       3、移动互联网技术:开源与多样化 技术是支撑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推进其中所涉及到网络接入、应用开发、操作系统等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与更新。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大多数用户都更青睐通过Wi-Fi来接入网络,所以新的Wi-Fi标准,以及更多的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操作系统方面,安卓的成功意味着开源这种方式的成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多样化,以及适应各种需求的健康生态模式的建立。在应用的开发上面,适用于多平台多架构以及有很好的稳定性以及生产效率高的开发工具将成为主流。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可预期到的可穿戴设备的大热,智能终端将变成个人局域网来收集及统计数据,这也将催生出更多的新兴技术及服务。      4、移动搜索市场稳步增长,格局稳定但竞争激烈 2014年搜索功能的APP并未能撼动浏览器搜索的地位,通过浏览器进行搜索的占比为92.4%,拥有绝对优势,其中UC、360、QQ等几款主流浏览器分食移动搜索市场。搜索APP中百度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一批实力强劲的搜索APP的涌现,也让这一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将保持120%左右的增长态势,到2015年,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将达到5.4亿,2016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扩大至6.5亿。市场规模上的增长态势同样喜人,预计到2015年,移动搜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1.5亿元。     在良好的市场发展格局下,目前巨头诸如百度以及出手比较早的UC都形成了一定的用户黏性,如果想要站在行业制高点,后来者则必须以奇胜了。在2015年,语音搜索、图片搜索等新的搜索方式以及LBS相关功能将成为竞争点。       5、移动互联网带来在线教育行业爆点 如今,几乎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都会装上那么一两个学习型的APP,无论是背单词的还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通过移动设备下载课程来进行学习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线教育的平台类型也在逐渐丰富。根据沪江网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将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带入到高速时期,沪江网web端用户积累从0到1000万用了10年时间,而在移动端实现这个数字仅用了1年时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这一古老并且决定未来的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10月,英语流利说获得纪源资本的数百万美元投资,“看电影,学英语”也在10月底获得了8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像365好老师、新东方副总裁陈向东离职创办的跟谁学这样的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预约平台等等也正试图改变教育市场的发展格局,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此我们看出,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在线教育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爆点。但是目前出现的无论是应用也好,网站也罢,在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的建立上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在课程趣味性的增强、课程编排更加合理、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等等方面是在线教育行业需要深耕的几个领域。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建立,在2015年仍将会处于摸索阶段。       6、社交进入视频时代 Facebook、Twitter等在2013年就推出了视频分享功能,微信在9月底推出了包含小视频分享功能的新版本,从分享文字、图片再到文件、视频、声音,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让你的朋友、家人更直观地了解到你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存在,社交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真实化了。     根据KPCB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分享视频的次数、观看的时间都在呈直线增长态势,我们将进入微视频时代。各大视频平台的竞争中,社交元素的引入也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7、移动电子商务,随时随地,不只是购“物” 说到电子商务就必须提到双十一,天猫双十一的交易总额达到571亿元,超过20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购物节,其中移动端的交易额为243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42.6%,是去年的4.5倍。到2015年,中国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将破千亿。     除了零售电商,互联网金融作为电子商务的其中一个重要领域,2014年也是发展迅猛,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大众主流的支付转账平台,全民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互联网理财中。易观发布的支付市场的相关报告中预测,中国2015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这些都有赖于用户碎片化购物模式的建立,而这正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而存在的。       8、移动游戏市场产业链优化,用户更舍得花钱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两年内移动游戏市场仍将保持爆发式的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400-500亿。根据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将出现日流水交易过亿,月流水过两亿的产品也将很快出现。用户方面,在今年上半年,愿意付费的手游用户成倍增长。据统计,移动游戏市场持续增长,,2014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76.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0%,逐渐逼近客户端游戏市场地位。按照这种发展态势,2014年全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200亿元。     随着移动游戏市场产业链各环节建设越来越成熟,移动游戏的开发与运营都将从粗放式转为精细化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精品游戏将会出现。而成熟的运营方式也使得移动游戏市场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展更易铺开。       9、移动设备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同质化问题待解决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销量猛增,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Q3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5.2%,达到3.276亿部。虽然有人预测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长将有所放缓,但是庞大的待开发的用户群体将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平板电脑方面也依然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11.5%,达到5380万台。平板电脑的增长放缓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大屏化趋势。平板电脑的定位亟待理清。     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今年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则让消费者们应接不暇。科技巨头们争相在智能眼镜、手表、手环、项链、滑板以及一些环境监测设备、医疗设备等等领域出手。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中,外观时尚是大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卖点,但是实际上,功能方面并没有太实际的创新,基本上是智能手机的衍生品,功能上着重于消息提醒、健康追踪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外观时尚的价格不亲民,亲民价格的外观相比传统手表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所以这些新兴产品在今后一年的市场考验中应该不会交出太亮眼的成绩单,主要还是在产品定位以及商业化模式的摸索中前进。     未来一年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发展走入稳定上升期。而诸如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则需要尽快找好产品定位,为在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走入瓶颈期时,取代这些产品的地位做准备,实现市场的更新换代。       10、移动广告:原生、跨屏、LBS 根据Forrester的预测,截止2020年,将会有20%的销售来自于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营销永远都是要做全渠道准备,但面对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渐往移动互联网迁徙,所以战略的转变与制定则迫在眉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选择也更多。大数据无疑可以通过对这些需求数据的分析来帮助营销更为精准。而在与用户互动中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无疑是最被用户接受的方式。所以在移动互联时代,原生广告将成为移动广告中的主力。移动原生广告无论是在外观、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与APP形成较为自然的融合,同时原生广告更积极的表达自己就是广告,点击观看的选择权在用户手中,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目标用户的筛选过程。     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从电视、电脑再到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人们的日常行为被逐渐碎片化,而为了适应这种碎片化的消费行为,广告也进入了多屏时代。今年谷歌联合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Ipsos和Sterling Brands针对美国民众在媒体消费上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民众花费在媒体消费上的时间平均为每天4.4小时,而其中90%来自于跨屏消费。如何实现跨屏的无缝连接将是移动广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LBS,这种基本本地的服务模式所产生的广告效果是未进行位置定向的广告的2倍以上。所以LBS将是推动移动广告走向更为精准,更易落地的重要一步。       11、网络安全伴随发展始终 今年詹尼佛劳伦斯等众多好莱坞女星私密照片被泄露,Snapchat 13G的用户照片被公开,由沃尔玛等零售巨头联合开发的支付工具Current C在试用阶段就出现了用户邮箱被泄露的事件。网络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猛增,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露出来。移动互联网的确实实在在地便利着我们的生活,但频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巨大的,这使得乐意尝鲜的用户望而却步,令信赖产品的老用户寒心,所以不管是未来一年或者未来5年甚至更久,网络安全的保障都将会与互联网的发展如影随形。     除了以上这些领域外,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像医疗、餐饮、美妆、法律咨询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移动互联网承载不了的。移动互联网下细分的各类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上文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O2O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发展方向。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孟芳
    互联网周刊
    2014年12月04日
  • 互联网周刊
    深度互联网化:在线招聘拐点已至多元发展 在线招聘是“互联网化”比较早的行业,以2004年前程无忧上市为一个时间点的话,在线招聘在这个平台发展期已经走过了10年,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曾一度是中华英才、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三国争霸,在行业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变迁中,旧的模式开始显露出弊端,社交招聘、垂直招聘锋芒显露,行业拐点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本刊记者采访了微招聘CEO曾安、猎聘网CEO戴科彬,探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目前阶段,在线招聘行业正发生的转型与升级。     社交红利引发招聘行业升级   “社交招聘是互联网招聘2.0形态。”微招聘CEO曾安这样形容社交招聘的革新意义。     目前的在线招聘行业正发生着改变。用户的使用需求正在改变。相对于求职者来说,企业求贤是一种更强的需求。如果说以前企业是甲方,比较强势的话,现在这个情况正发生着变化,企业正由绝对的甲方过渡到半甲方半乙方,求职者更趋于强势。在某些依赖创意行业,设计师的创意占很大价值,往往企业比求职者的需求更急迫;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在改变。求职者在三大招聘网站写简历的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些互联网中高端人才甚至已经完全不去更新简历了。这意味着旧模式下,企业的招聘效果在大幅降低。     社交招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为招聘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第一,社交招聘改变了在线招聘的运作形态。传统的模式是用户有找工作的意愿后,去招聘网站填写简历,等待结果。经社交招聘优化后的模式是,用户在社交网络被推送相关工作职位。第二,社交招聘提高了在线招聘的效率。大数据挖掘使招聘效率得以大大提高,社交网站根据用户的资料、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通过数据挖掘后,给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更为精准的工作职位,使候选人和企业更高效地匹配,促进效率的提升。第三,社交招聘提高了简历的真实性。微招聘通过应聘者由熟悉的人以评论和背书的形式,验证应聘者微简历的真实性,通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耦合关系,增加简历的诚实度。微简历与岗位匹配后,微招聘会请第三方独立背景调查机构认证简历信息。     “这个过程其实是互联网对招聘行业的再一次改造。”对于社交招聘的发展动因与背景,曾安如此表示,“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交红利带给招聘行业的化学反应。”招聘与社交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媒体属性,需要的是信息的传递与透明,二者天然具有亲近性。正是因为社交网站的出现,以及社交网站足够大、用户足够活跃,使得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才导致了另外一次更深入的在线招聘行业互联网化,导致招聘模式的改变。     在国外,企业在招聘中使用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比例分别达到94%、65%和55%。78%的雇主表示曾通过社交网站成功招聘到员工,49%的企业认为使用社交网络渠道后大大提升了招聘效率。在中国,社交招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已有社交网站的成熟、对用户时间的占用,使得用户的社交需求已被满足、使用习惯基本成形,再从零建设一个专门用于招聘的社交网站难度大,所以从合理的产品思路是从已有社交网络延伸出招聘。     移动互联延伸拓宽服务场景 “中国的招聘其实是个服务业,并且不是个简单的服务产业,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服务业。”猎聘网CEO戴科彬这样定位招聘行业。     招聘的本质是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让求职者找到合适的企业,招聘并非以看到信息为准,而是以找到人、企业为准。在帮助二者找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和服务。企业在拿到简历之后,需要有面试、反馈、入职等环节,求职者在投递简历之后也同样有相应的事情要做。仅提供信息平台,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技术的升级同时会带来思维和方法论的改变,通过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威力影响到产业的各个方面,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给传统的PC互联网公司,尤其传统交易行为的O2O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平台交易的好处在于,当在PC端完成交易后,移动会成为很好的补充。”戴科彬认为移动互联网给在线招聘中用户体验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招聘是一种低频需求,用户成功入职后一般就不会继续关注招聘网站了。在找工作过程中,从信息量、完善简历、谨慎程度来说,PC仍然是找工作的最佳终端、主要途径。在找工作过程中,PC端完成简历之后,移动端可以告诉用户进展怎样,推送信息给用户,则可以据此安排日程表,还可以有公司地址导航等很多应用。在入职后,招聘行为告一段落,用户一般不会再继续登录PC网站。此时,移动端可以在“保持联系”这件事上持续触达用户。“移动端有个好处是,用户即使不找工作,但依然关心这个行业、这个领域、行业动态、自身的状态和身价,移动端通过很轻的、碎片化的模式跟用户进行接触,从而产生用户黏性。”     对于一次性交易、低频需求的平台网站来说,移动端提供的巨大机会就在于可以让低频网站也和用户产生很好的黏性。如果说PC 端着重强调交易,强调直达交易行为核心——快速帮企业和用户完成对接的话,移动端则着重强调“保持关系”,做内容,通过内容获得用户共鸣。当用户持续获得专业性内容之后,自然会对网站产生情感,给予网站好评。     具体到招聘来说,即是在PC 端“交易”,在移动端“关系保持”。在用户不找工作的时间,也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品牌的植入,无论是工作、行业信息,还是对工作不理解,都会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在用户心中树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的专家形象,从而在用户忠诚度上达到最优。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靳丹
    互联网周刊
    2014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