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B
    【中国】灵活用工供应链平台蓝鸟云获得了数千万A+轮融资,定位打造SAAS+用工市场一体化平台 近期,灵活用工供应链平台蓝鸟云获新一轮数千万元A+轮投资,投资机构未透露。此前,公司历史上相继于2019年4月获得紫京资本天使轮投资,2019年9月获得青山资本Pre-A轮投资,2020年6月获挑战者创投、德迅投资的A轮投资。 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组建运营团队,提升平台对用工供应链的服务能力,扩展市场销售团队,提升公司获客能力,以及新行业的拓展上。 高流动性行业的刚需痛点创造了千亿级真实需求市场:临时用工具有需求确定性小、用工数量大、技能门槛较低的特征。蓝鸟云利用一套数字化工具矩阵连接用工方、劳务中介和临时工人,目前已与酒店业、餐饮业、制造工厂等有高频临时用工需求的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用工单位在蓝鸟云SaaS系统内发出用工需求单,劳务公司可在蓝鸟云平台接单,并在系统中确认出工的临时工人及对工人进行排班。临时工人在系统确认出工后,根据系统指示上岗,在蓝鸟云系统完成用工考勤,最后按系统记录结算工资。 蓝鸟云创始人金财说:“我们用一套系统,串联ABC,即(Agency、Bussiness、Customer),把用工方和供应方以及干活的兼职方三方链接一起,实现用工供应、管理调度、薪税结算的用工全流程,即将整个用工供应链从线下搬到线上,为企业真正节约用工成本、提高用工效率、规避用工风险!” 在盈利模式上,蓝鸟云主要对用工企业及劳务供应商收取SAAS服务费,同时从链路上收取相关增值服务费,如保险、发薪服务费等。落地的酒店、餐饮和工业制造行业企业临时外包用工的占比到了30%-40%,今天来明天走流动率很高,所以用工单位对临时工人的管理很复杂。对蓝鸟云这套系统是刚需。” 在营收上,虽然经历疫情,但每年都保持80%的增长。蓝鸟云创始人兼CEO金财介绍:“疫情让服务行业切实感受到用工之痛,蓝鸟云服务的企业多属高端连锁,酒店餐饮越是在半开半闭中、越是需要临时性的用工模式,所以,平台今年全年的营收预计还将进一步增长”。 数字化的本质是多链条、高协同、快反馈的打通,网络效应构建最终壁垒。 在获客方面,平台具备极强的双边网络效应,即蓝鸟云首先会通过地推与用工企业合作,一般是连锁集团总部,这也是打造用工方、劳务中介和兼职协同闭环的关键。企业先上SAAS系统,因为是协同平台,必定需要供应商也要上系统,供应商通过系统送人以及结算,必定要将兼职人员也带上来,反之亦然。 现在蓝鸟云已经链接了近千家用工企业,链接近5000家劳务公司,约200万的兼职人员。 蓝鸟云早期以酒店行业为主,已占高端酒店业近40%的份额,已成要香格里拉集团、万豪集团、希尔顿集团的独家或集团供应商,经过3年的发展,现已扩展到零售、餐饮、制造工厂、高尔夫连锁等多行业。 通过用工企业连接到劳务中介后,蓝鸟云向劳务中介提供付费版和免费版的服务。免费版满足劳务中介和用工单位的基本协同操作,付费版提供为劳务中介管理旗下临时工人的服务。 蓝鸟云的目前劳务中介的付费率是5%- 6%。 经过沉淀,平台聚集大量用工供应信息和需求信息,蓝鸟云也将推出用工撮合平台“云用工网”用工共享平台,希望由些打破用工供需的壁垒,切实为行业赋能。 赛道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互联网基因的深耕者。 团队方面,创始人金财为连续创业者,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拥有多年创业和管理经验,2015年创立过一家专注于服务业排班的SaaS公司,后被收购。运营合伙人刘剑,曾任美团高端酒店事业部总经理,经历美团酒店市场从0到1的所有过程;销售合伙人杨辛来自石基信息高管,拥有10余年的酒店餐饮HRSaaS市场运营经验。技术合伙人徐东曾是北森招聘系统负责人、PaaS平台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在构建大型SaaS及PaaS平台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它核心成员来自用友、腾讯、阿里、洲际、石基信息等,整个团队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在To B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于蓝鸟云 蓝鸟云已服务近千家家企业,连接近5000家劳务公司供应商,约200万的兼职人员的信息,通过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工具同时解决高流动性行业中劳动力的供需效率、管控效率和结算效率低下的问题,蓝鸟云从酒店餐饮赛道切入,致力于成为技术驱动的大蓝领赛道头部用工方案服务商
    To B
    2022年12月05日
  • To B
    看法国to B企业Upflow如何增强小公司的发票管理能力? 近日,科技媒体TechCrunch的作者Romain Dillet发布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家法国初创企业Upflow是如何为中小企业管理发票,并与现有工作流程无缝集成的(原标题:Upflow turbocharges your invoices)。 来看看法国的to B同行们,在做些什么? 根据原文,编译如下: Upflow是一家法国创业公司,希望帮助企业处理未付发票。该公司最初是在eFounders孵化器上开始的。作为一名创始人,如果你经营一家小企业,你可能要么在应收账款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要么浪费了大量资金。 目前,大多数公司管理发票的方式是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过时的银行界面和不必要的对话、。每当有人签署协议时,他们都会生成一张发票并将其存储在某个地方的电子表格中。 有些公司会在几天后付款。但是说实话,有太多的公司在考虑支付逾期发票之前会等待30天、40天甚至更长时间。你最终会发送电子邮件,或者致电你的客户来收钱,期间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即使你最终签了一笔交易,你甚至还是可能会因为要钱而感到难过。 在法国,大多数公司使用银行转账支付发票,但商业银行API还没有。这意味着,你必须每天登录一个缓慢的银行网站,检查是否有人付钱给你。然后,在Excel电子表格中勾选一个框。 如果我描述的一切都与你共鸣,Upflow想要为你管理发票。它不会取代你的银行帐户,也不会为你生成发票。它可以与你现有的工作流程无缝集成。 在Upflow上注册后,企业家可以将发票发送到自己的客户端,并在自己的电子邮件中抄送Upflow。之后,Upflow使用字符识别工具自动检测相关数据,例如客户名称、金额、截止日期等。 企业还可以在Upflow的界面中查看所有未完成的发票。该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方式来要到钱。例如,Upflow会告诉用户是否有逾期付款,并提醒企业需要再次联系自己的客户。 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规则。例如,如果你有许多小客户,则可以自动执行其中一些消息。但是,如果你只与少数客户合作,则可以确保有人在Upflow发送之前,手动审阅了每条消息。 默认情况下,企业使用Upflow编写电子邮件时其他团队成员可以查看发生的情况。你可以按客户端浏览发票,以查看是否有人有多张未付款的发票。Upflow还可以为特定团队成员分配操作。 所有这些都只是产品的一部分。Upflow还在Treezor硬件钱包的帮助下生成银行信息。这样,企业就可以将Upflow银行信息放在发票上。 当客户向你付款时,Upflow会自动将收据与收款相匹配。仅此功能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因为创业公司每天都会将资金转回公司的银行账户。 Upflow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andre Louisy在与作者见面时给了以下图表。阅读作者的解释后,可能更容易理解: 换句话说,Upflow创建了一个位于公司后台和客户之间的砖块。最终,在这块砖头之上构建更多服务。 根据Alexandre Louisy的说法,中小型企业确实需要这种产品,而不一定是科技公司。那些公司的银行账户没有很多钱,没有大量员工,需要尽可能多地节省时间。   文章来源:看法国to B企业Upflow如何增强小公司的发票管理能力? 原文来源:TechCrunch
    To B
    2018年11月26日
  • To B
    轻熟的TO B市场,企业App Store要来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18115" align="alignnone" width="900"] Double exposure of professional businessman connected devices with world digital technology internet and wireless network on touch screen and city of business background 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ncept[/caption] 当我们回头看国内企业云服务市场的发展历程,确实会让很多人觉得不真实。一方面,“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太低,做SaaS只有死路一条”“中国企业没有付费习惯,收费模式必死无疑”“中美市场差异明显,中国企业云服务面临严峻挑战”等看衰的论调声犹在耳。另一方面,从CRM到OA,到FI,到HRM,再到云客服等各细分领域,各色各样的云端产品已经成为了企业用户迈向信息化的首要选择。 此时此刻,大概不会还有人再质疑以SaaS为代表的云服务模式代表着to B服务未来方向。但似乎当我们还在纠结to B的企业级云服务市场的前景是千亿级、百亿级还是万亿级的时候,国内企业云服务市场已经比我们预想中更快的走向了成熟。 据i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520亿元,且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保持约3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19年,国内企业云服务的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逼近1200亿元。 一、从“上云”到“适配”,企业级用户的需求正面临第二次转变期 伴随企业云服务市场规模爆发式的增长,企业用户的集体需求随之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 企业用户需求的第一次集体转变发生在2015年前后。2013年,企业级SaaS开始进入主流市场,并在2015年迎来全面爆发。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企业用户对系统级软件产品的第一选择仍是外包定制开发,自购服务器,独立实施部署。因此,一套企业软件需要沿用数年,直到完全无法适配业务发展的需要,企业不得不面临“再买一套”或自建技术团队二次开发的选择题,企业的IT成本因此始终居高不下。于是,当SaaS产品在轻量级部署、灵活租用、快速迭代、数据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企业用户对系统软件的需求开始从私有云转向公有云,SaaS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绝对主角。 2017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产业信息化开始成为企业级市场的新命题。过去两年,SaaS的“野蛮生长”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行业适配和SaaS应用间数据互通的双重问题。在产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用户的需求发生了第二次转变。目前,企业除了要求SaaS产品更加便宜,更加轻量化,同时也要求SaaS“可拓展、更适配、强定制”,能够更好的满足行业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企业需求的变化直接作用于SaaS厂商,他们应对上述转变的过程基本经过三层递进:第一个阶段,SaaS厂商考虑是否能够“靠自己”来满足企业用户“强定制化”的要求,比如电商SaaS产品在SaaS成交系统上搭载轻量级ERP;第二阶段,SaaS厂商开放API,通过和各种其他SaaS应用对接的方式来满足B端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第三阶段,SaaS厂商走向PaaS,以平台的方式,集群化地解决企业对行业定制和数据互通的需求。更有甚者,部分厂商甚至会开放整个PaaS源系统,以吸引更多的友商和开发者在其系统上开发组件和应用。 上述特征在越是复杂的SaaS产品上的表现就越明显,以CRM来说,它比FI、ERP等系统软件更为复杂,因此,好的CRM产品往往会提供很多组件、插件,形成生态,以满足企业更多元的需求。行业定制化的CRM,生态型的CRM,未来将成为主流。 二、用户需求的二次转变为企业云服务市场带来什么?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用户便是这只手的操纵者,用户需要什么,这只手就指向什么。 当企业用户需要定制化,甚至生态化的企业级应用,市场就会敏锐的捕捉到这样的讯息,连锁反应之下,便会有厂商开始为用户提供这样的产品。那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对定制化、行业性的需求呢?答案是PaaS和企业SaaS应用商店。 PaaS比较好理解,平台模式的PaaS在提升行业适配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SaaS市场的爆发和成熟,各个应用之间对细分、跨层、效率、协作、打通的要求越来越高,PaaS的体量猛增和进化增速必然会随之而来,这是可以预见的。目前,海外市场的Salesforce、workday,国内市场的钉钉、CloudCC、销售易、北森,不约而同地推进PaaS,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做PaaS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基于PaaS做定制开发的需求,但企业用户对提供服务的厂商是不是PaaS其实并不感冒,他们在意的只是“3个月后,项目是不是能如期交付”,这就要求PaaS平台有很多技术服务人员。CloudCC创始人孙满第在与二爷谈及这一话题时表示,“PaaS的人员结构,销售和技术的比例至少应该是1:6,即1个销售,6个后续支持和服务,能够达标的PaaS厂商其实并不多。有很多企业客户在CloudCC的PaaS平台上做二次开发,如果不是基于PaaS,企业的需求就很难被满足,回过头来,没有PaaS的CRM厂商也就很难做大。” 不同于行业对PaaS的熟稔,企业SaaS应用商店是一个比较新的说法。它的内部逻辑同样是如何更好的满足企业对跨平台能力和行业适配性的要求;外部表现则是一个拥有众多企业级SaaS应用,企业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各类应用的“池子”,类似于一个面向B端的App Store。 企业SaaS应用商店的说法最早出现在CRM领域,由CloudCC提出,此外,OA协作领域拥有巨头背景的阿里钉钉目前也正在推进类似的项目。企业SaaS应用商店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丰富,一个是开源。 丰富指的是“商店”里的SaaS应用要足够多,这样才有可能满足企业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这是商店之所以成为商店的立足之本。开源则是“商店”自身迭代扩容的必要条件,商店以平台的姿态来设定“游戏规则”,并提供容器、工具、材料,让开发者去开发,由此在统一的大数据下带动上架应用的数量增长,这与安卓系统的开源和微信小程序的玩法颇为类似。 但有一点需要尤为注意,to B的企业应用商店和to C的App store并不完全相同,B端市场更加注重专业性,对于企业显性需求分类的边界要求更明显。因此,企业应用商店的表现形式会是CRM应用商店、OA应用商店,等等。不过目前,企业能够看到的“应用商店”并不多,以CloudCC的CRM应用商店为例,某企业用户初期可能只需要CRM系统,它选择CloudCC的CRM应用,随着业务发展,它有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那么它可以在商店里找到许多款FI管理模块的应用,它可以下载其中任何一个到本地使用,如果不好用随时卸载换另一个,软件功能也能随时扩充或缩减,这种更加兼容的方式,让一个账号即可满足企业不断衍生的需求,且保证了数据的互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或许,在未来的企业级云服务市场,当企业用户考虑软件产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需求,能不能下个SaaS应用搞定?”就如同,此时此刻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先问一问“有没有APP能解决”一样。 三、轻熟的早期市场:中国企业云服务的未来要往哪里去? 当下的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有两个较为显著的特征,一是快速走向成熟,二是仍然处于早期,二爷故而称其为“轻熟的早期市场”。关于轻熟,上文已有提及,年均30%的增速,企业用户层面的广泛认可都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关于早期市场,我们同样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其一,市场的整体营收。对比美国SaaS市场大千亿级的规模,整个国内的SaaS营收还停留在两位数(有机构给出的数字是10亿人民币),而中国的企业仅从数量上来看,并不比美国少,这是早期市场非常典型的特征。 其二,国内市场包括IaaS、PaaS和SaaS在内的全线云服务产品的成熟度与美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在IaaS层,虽然阿里云近两年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且积极扬帆出海,但客观来说,阿里云的主要势力范围仍在国内市场,政策因素是其与AWS等巨头竞争的最大壁垒,在纯产品层面,还有非常多需要“师夷长技”的地方。PaaS层的差距更加明显,国内市场目前还很难找出哪怕一个真正意义上做起来的PaaS平台,但Salesforce等海外巨头已经将PaaS的套路玩得很熟。SaaS层,中美之间的不同主要来自产品功能和对客户的满足上,即便是国内发展较快的CRM领域,上述差距仍非常明显。 那么,身处这样一个“轻熟的早期市场”,中国的企业级云服务究竟将会往哪里去? 第一,To B的企业级应用以“服务”为核心的特征不会变,而国内企业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一家或少数几家将如此多企业的服务都做掉。未来每个细分领域并存多家成规模的厂商是大概率事件,它们中间既会有行业纵深的、深度定制的,也会有短平快的,这与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类似。 第二,新思路,新模式成为“奇点”,找到它的企服厂商或将后来居上。虽然国内企业成熟的速度很快,但与更加完善的市场相比,中国企业即便用5年学完了“九年义务教育”,也不过还是“中学生”。坦白说,上述提及前瞻式的企业SaaS应用商店更像是“大学教材”,对现在的国内企业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有点超纲。问题之所在,便是机遇之所在。中国企业的升级速度很快,3-5年内,这个市场将进入“大学时代”。那么,此时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彼时已然完备,拥有它的厂商将收割红利。 第三,得行业者得天下。企业云服务垂直化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将企业用户的问题放在行业中解决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对企业级服务厂商来说,无论是从行业维度,还是从业务维度搭建自己的垂直生态都已迫在眉睫。
    To B
    2017年08月25日
  • To B
    切To B企业的营销市场,“探迹”用人工智能提供销售预测分析 本文作者:司徒靖 销售作为一项实现企业生产成果的活动,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在销售上,目前2B企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新客营销来说,销售线索和品牌客户太少会让企业在开拓新客户群上寸步难行,而且并不是每条都是有效线索;而在老客营销上,企业CRM上冗杂的信息缺少优化的工具,难以从中筛选出有限营销线索。这导致传统的2B企业销售人员依靠人工经验进行销售,通常销售人员拨打100个电话仅有少数客户预约,用户意向率很低,相应转化率也就降低了。 探迹是一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企业销售智能预测SaaS平台,通过不断分析和挖掘全网在线企业信息,结合每家企业内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利用机器学习自动建立量化客户模型,帮助B2B企业在全球千万公司中精准挖掘潜在客户,提升销售转化率及收入。 更具体地说,探迹通过对企业现有的客户群进行建模分析,挖掘销售线索,从企业知识图谱中匹配优质潜在客户。此外,探迹还会对潜在客户评分,通过丰富线索难度,计算与模型的契合度,帮助客户把现有的销售线索进行打分和排序。也就是说,探迹为中大型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前期帮助客户做调研,到数据爬取到分析,帮助用户精准挖掘潜在客户,提高用户意向率,方便企业销售人员更准确地寻找到新客户。 探迹能够实现营销预测分析的关键是建立了企业知识图谱。探迹CEO黎展告诉36氪,探迹的数据挖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公开数据源,包括工商数据等;第二是爬取特定数据渠道,在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网站上爬取公司的数据;第三是跟数据渠道合作,购买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精准营销平台为客户提供C端用户的营销方案不同,探迹从中大型企业切入,帮助其寻找B端的潜在客户。究其原因,黎展告诉36氪,因为B2C的精准营销平台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而为2B企业提供营销预测的模式尚属于早期。 盈利模式上,探迹根据销售人员规模不同提供不一样的包销方案,相应收取不同的年服务费。目前其客户主要聚集于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规模的中大型企业。 有关查找工商信息的产品上,36氪曾经报道过被全能名片王收购的“启信宝”、洞察商业关系的“天眼查”、为企业提供情报的“风报”和提供一站式企业信息查询的“企查查”,这些企业通过整合公开的企业信息,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数据分析挖掘服务。在竞争优势上,黎展告诉36氪,首先,探迹除了工商数据挖掘之外,还有互联网信息的爬取,分析维度达数千个;其次,探迹通过数据清洗、采集、规整和入库等数据处理步骤搭建数据库和企业知识图谱,并根据这个图谱为客户进一步匹配优质的潜在客户。此外,很多营销模型的技术细节存在许多奥妙,探迹有一套自己搭建的模型,能够根据客户自身业务创建不同的预测模型,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探迹成立于2016年6月,成立之初便获得了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的天使轮投资,在去年12月,探迹完成了千万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九合创投、英诺天使基金和臻云创投。据悉,探迹团队目前有50人。 来源:36氪 ,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7380.html
    To B
    2017年05月31日
  • To B
    “销售家”半年完成两轮千万级融资,销售众包会成未来趋势? 近日,“销售家” 创始人蒲世林告知记者,已于今年5月 份完成 Pre-A 轮融资,投资金额在千万级人民币,由芳晟基金领投,英诺天使和泰有基金追加跟投。 给企业提供销售服务的项目不在少数,像销售易、纷享逍客等是在给企业全职销售人员提供工具,从而帮助企业提高销售效率,但这更多的是针对存量客户。而“销售家” 定位做社会化销售众包平台,意在帮企业拓展更多的兼职销售人员和销售机会,从而拉新客户。 大致而言,企业发布销售需求并预存佣金,“销售家” 选择优质的企业产品上线平台,平台上的用户根据自己的人脉情况选择不同的产品向身边有需求的人进行销售,如果能够完成交易就能获得相应的佣金。用户也可以选择只提供潜在用户的信息,由企业自行 BD,如果产生交易同样也能获得佣金。整个过程中,由平台提供路径追踪。 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存在的价值,要看双方有没有信息不对称的基础,并且不能具有强粘性,理论上来说,双边关系越散,平台的价值越大。像滴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人一辈子也不一定会打到同一辆出租车。 按这个标准推断,“销售家”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对企业来说,组建业务团队完成销售目标,是一件极为耗时耗力的工程,随着人力成本日益高企,团队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大,没有企业会排斥多一个销售渠道,并且还是按照效果付费。而对于销售人员,他们趋利性明显,自然也不会拒绝把手中资源变现的机会。 蒲世林举了个例子,一家汽车配件企业准备进入北京市场,按传统模式,需要开办事处、招募员工、进行市场宣传然后再开拓线下渠道,在与销售家合作后,平台短期内募集了上百名有汽车养护门店资源的销售队伍,十天时间集中对北京市 1500 家汽服门店进行了地毯式拓展,按每家渠道开拓成本 100 元计算,15 万元完成了整个北京汽车服务市场的全面覆盖,且前后不足两周。 至于平台上的 B 端和 C 端如何获取,蒲世林告知,B 端企业依靠 BD 或者口碑传播,C 端则是依赖于之前的积累,蒲世林此前做过销售招聘,所以平台上积累了 110 万的销售人员简历。当时他做转型,也是发现“帮助企业找销售人员,不如帮助企业直接销售”。 至于盈利,“销售家” 不靠抽佣,短期内是靠增量返佣和工具收费,长期靠金融和大数据。“增量返佣” 就是当平台帮助企业销售到一定额度时,平台额外支付的佣金。“长期金融” 是指当平台过账的资金量足够大时,可以依靠金融变现。但蒲世林还是比较看好长远的价值,就是这些销售过程背后的大数据积累,像是人脉分享、供需信息、企业信用等,未来,这将会帮助销售家实现精准众包、精准推荐、精准获客等。 据悉销售家团队目前有 40 人,平台有 30 万的企业客户资源,本轮融资将会用在市场拓展以及大数据团队的建设上。预计年底会启动下一轮融资。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171.html
    To B
    2016年07月01日
  • To B
    Zenefits再裁员!余下员工提供一次性买断安排 Zenefits于今日宣布,公司将进行又一轮裁员。此次裁员规模为全体员工的9%——也就是106人。Zenefits还给余下的员工提供了一次性买断计划。这是Zenefits继前CEO Parker Conrad辞职后的又一次转型行动。 David Sacks在对公司员工的一次内部通知中宣布了此次裁员消息。2月,该公司宣布裁员250人,主要来自销售部门。本次Zenefits将裁去部分运营部员工,同时关闭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销售办事处。 裁员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Zenefits还为剩下的员工提供了一次性买断协议,即名为“The Offer”的两个月的离职金计划。“The Offer”计划的目标在于重置公司的文化,使公司成为专注于发展的创企。Zenefits的员工有两天的时间来考虑是否接受公司的这一安排。Sacks对此计划的解释是:“如果你不喜欢新的Zenefits,那我们只能说请把位置留给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当你在考虑是否要接受公司的协议时,请记住,公司不是想赶你们走,”Sacks在通知中说道。“我们非常想留下你们,我们想留下最好的你们,我们希望你们能获得核心价值奖,我们希望你们能熬夜攻关某个项目,我们希望你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接下来的几个月对于Zenefits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我们希望人人都能参与进来。” Zenefits目前在各个市场仍然饱受监管问题的困扰,如公司允许无证经纪人出售健康保险,以及公司在华盛顿地区80%的交易都是无证经纪人完成的。这些问题也正是上一任CEO在公司估值飙升到45亿美元后辞职的原因。从目前的形势来看,Sacks想实现Zenefits的转型,所要付出的代价预计不小。 Zenefits致力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简便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以及工资单服务。公司的软件采取全部免费模式,其盈利方式为向企业收取佣金。 Sacks于2014年12月入职Zenefits,自担任CEO以来,Sacks便一直忙着整顿公司,其中就包括更换行政人员以及裁员计划。   编译:蔡妙娴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3899
    To B
    2016年06月15日
  • To B
    印无忧:印刷设计、办公生活用纸一站式采购服务平台 工业4.0时代的数字印刷带给人们便利而富有创意的生活,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造就了传统印刷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今天要介绍的“印无忧”,也开始从传统印刷向互联网转型迈进,并且致力于解决企业用户的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纸质印刷品需求。 做了10年的传统印刷,印无忧联合创始人李强深刻感受到了几个行业痛点:1、报价不透明;2、企业采购有问题;3、线下服务体验差。 基于此,印无忧想通过自主研发的报价系统、交易系统、生产系统、线下服务系统来解决这些难题。 针对B端用户,印无忧将纸制印刷品产品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大量生产。而对于C端用户,印无忧也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希望提供从设计、印刷到配送的一站式服务。 印刷方面:印无忧拥有自己的印刷厂,流程标准化,另外也和其他地区的厂家联盟,整合上下游印刷的资源,提供印刷入口的解决方案。 设计方面:基于共享经济的类Uber模式,印无忧平台入驻的设计师通过派单的方式,与用户的需求连接,而每一名设计师通过考核认证之后,根据能力、特长还会分为3个等级,用户需求会和设计师设计能力匹配。订单推送后,一旦接单,设计师便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认设计图之后,用户再支付设计费用。 另外,通过IT系统建设,印无忧将原有线下沟通报价逐步转化为在线查看产品及标准收费,通过规模化让用户享受更低价格更好服务。进而,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每一种设计产品比如名片、DM宣传单、画册、手提袋都会发布相印的模版,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标签后,下订单。 “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实行默认开发票,并且送货上门,”关于未来的发展,李强表示,纵向上,印无忧将会引进第三方金融产品,评估企业信誉,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横向上,印无忧主要会围绕纸制品做企业服务,之后会涉及生活用纸、办公用纸等等。 除了印无忧,现在市面上还有云印、多多印、金印客等等印刷平台,模式大同小异,然而,平台模式看似很轻,但进入这个市场的门槛并不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需要多年的印刷行业经验。 印无忧团队从事传统印刷行业10余年,创始人徐江创立的印刷厂,积累了大量用户,也沉淀了不少经验和资源。而如何指导和教育用户,如何优化标准化的印刷、设计流程,是印无忧最近考虑的事情。 据悉,印无忧在积极的筹划天使轮融资。   产品:印无忧 公司:四川印无忧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yinwy.com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3071 文/朱珠
    To B
    2016年06月14日
  • To B
    专注中小微企业的记账工具,“简账”完成100万元天使融资 近日,“简账”联合创始人刘念邱透露,项目已于去年6月完成了100万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下一轮融资在计划当中。 如今,企业常用的记账软件价格普遍较贵,操作起来也很复杂,对于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其实并不适合。他们更需要一个简单易懂的辅助型工具,来帮助他们无门槛的记账,并且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特别是一些传统或者互联网的项目型企业,比如装修、工程,很多施工小组的财务状况比较混乱,有些是手工记账,甚至一些小公司根本没有记账的习惯,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开支浪费或者沟通延时等等问题”,刘念邱说。 所以,对于记账这件事情来讲,从个人到专业记账的整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属于小微企业记账的空白阶段,而“简账”便想来填补空缺。 基于此,简账将专业软件的流程简化后,更适合于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创业者使用,操作简单化,安全、及时,基础功能免费,首页仅提供5个记账的指标,包括收入、支出、应收、应付和利润,并且还有库存管理、销售记录等功能,根据小企业会计法则开发,账目资金以及盈亏运转会更加清晰与一目了然。 另外,简账还提供了团队协作的功能,支持公司管理人员共同记账,不管是有权限的老板、会计、还是合伙人都能随时记账和查看财务状况,不过库管人员只能使用库存管理功能。 刘念邱告诉记者,简账4月份上线后注册用户上千,使用团队协作功能每月会有VIP费用,但目前的推广期免费。线下,团队会不定期的举办创业者活动,尝试定位问题积累一批精准用户。 谈及未来的发展,刘念邱表示,简账想帮助企业做以财务为起点的管理工具,“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大多数技术出身,会以技术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然而基于更好的商业模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财务规划,对于企业的未来也会有帮助,但很多创业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 纵向上,除了基础功能,之后简账会有报销审批的增值功能,通过项目的预算、执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把记账和工作融为一体,并且还会对于公司开支做评估。 横向上,简账希望成为企业服务的接口,致力于和其他的企业服务项目共同打造一个服务B端的生态。 然而,初创公司林立后企业服务也开始遍地开花,简账想做的事情,“云账房“、“慧算账”、“小白财税“等等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案,然而相比之下,“简账”重在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团队协同降低了沟通成本。     产品:简账 公司:成都知创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www.easyaccounting.cn 【猎云网(微信:ilieyun)成都】6月12日报道(文/朱珠)
    To B
    2016年06月12日
  • To B
    11Space欲提供值得信任的技术解决方案,获数百万Pre-A轮融资 在与创业者聊天时,发现大家多半都踩过这样一个坑:产品初期由于资金,人才等等因素技术外包,最后产品拿回来不堪入目,钱花了,但是在产品设计和体验上完全没有达到要求,且合作一次再无第二次合作的想法。所以众多的创业者在分享经验时多强调,技术千万不要外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技术外包团队市场鱼龙混杂;创业者与技术团队沟通和反馈上的不及时;以及后期的维护信任问题。今日,猎云网获悉一款以产品设计和标准化流程驱动的技术服务平台11Space,并且其创始人兼CEO向猎云网透露,11Space于近日获得清科集团的数百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11Space是一个为互联网初创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与设计方案的技术服务平台。做平台很容易,将有需求的创业者和有技术的团队匹配组合即可,但是如前文所说,并没有解决市场上的种种痛点。11Space可以用什么方法避免以上问题发生呢? 11Space以项目管理者的身份,在需求方和开发者之间建立平台,并对其需求梳理和产品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直接把控。需求方可以通过平台罗列的产品类型和功能框架自主预算开发费用,在线直接发布项目需求。11Space将根据项目的功能需求及需要的人员匹配情况综合进行评估,给出合理报价。 经双方协定达成合作,由11Space的自有产品研发团队完成前期的需求梳理和产品设计,并招募合适的开发者、设计师等进入项目,按照前期的模块处理和任务拆分,高效开发。产品经测试上线完成交付,同时,项目进入1-3个月的质保期。 值得一提的是,11Space的技术开发目前相对垂直于其擅长的电商领域,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但11Space创始人强调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入驻平台的技术人员(或团队)需要实名认证,入驻前有测试和面试环节,且技术人员需要上传其制作代码供平台检测;在认领任务期间平台采取竞标的方式来匹配创业者与技术人员;服务后考虑到未来创业公司会建立自己的技术团队,平台要求技术人员上传代码到云端,以保证后期创业公司可接管运作。 据了解,目前针对创业者服务的有此前报道过的上线易和企业帮帮平台。看得出在这个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创业者也在抓创业服务的市场。与11Space直接产生竞争的有美国的Gigster,和国内的码市等云端技术众包平台。 据介绍,11Space目前的盈利模式为价格链和价值链两个方面。在平台上11Space收取5%-10%的服务佣金;另外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11Space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补贴,目前11Space已经占有服务过的4个项目的股权。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林道坤为连续创业者,原秩序科技创始人(已被中信国安集团全资收购),联合创始西北首家咖啡汇天使咖啡,后拓展智空间、众创空间等项目。在未来,11Space将趋于较轻的模式去发展,平台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成立种子基金等,帮助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产品:11Space 公司:无线畅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网址:11space.com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1191
    To B
    2016年06月07日
  • To B
    “垂直细分化”+“放弃战略”,两个技术男终于让内容营销平台Ripl赚到了钱 “持续寻找业务核心点”,“强大的毅力”,再加上 “一点儿必要的牺牲”——两个技术男 Paul Ingalls 与 Andrew Wright 表示,自己终于在不断 “修正” 中发现了创业成功的秘诀。 从 Fanzo 到 Ripl 的改变——放弃现有产品,去未饱和的市场 “捞钱” 他们的成果名叫 Ripl,是一家致力于帮助小型企业在社交媒体上轻松创建视觉营销内容的西雅图创业公司。就在 6月3日,公司完成了由封闭型投资机构 Trilogy Equity Partners 领投的 185 万美元融资。此外, MikeGalgon(网络媒体 Pioneer Square Labs 的联合创始人)、Geoff Entress(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等知名天使投资人。 现任 Ripl 首席执行官的 Ingalls 与公司执行董事 Wright 曾一起为西雅图及雷德蒙市的几家创业公司打过工,随后又在 2012年 联合开发了一款叫做 Fanzo 的 app,欲打入体育类内容营销市场。 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应用软件跟一些体育类服务的差异并不大,没赚到什么钱。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舍弃主要业务,同时利用部分已生成的技术开发了第一代 Ripl,主要用于帮助社交大 V(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用户)们利用线上粉丝群来赚钱。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体量庞大,“社交内容营销” 这块大饼还有分享的余地。 果然,Ripl 的建立为 Ingalls 与 Wright 带来了更多的生意,也提高了产品的用户粘度与关注度。但在去年底,又一个抉择摆在了两位的面前:是否应该将业务垂直细分化?他们认为,Ripl 的业务覆盖面过宽——它不仅要帮社交名人通过各种方式赚钱,还要为很多其他用户保持并提高在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主要帮他们围绕热点创建更多的个性化内容)。 “垂直细分化” 战略的成功——只为小型商户提供视觉内容营销服务 事实证明,很多用户似乎对 Ripl 的服务很满意。但 Ingall 知道,如果从用户增长速度及营收这两个方面考虑,Ripl 做的还远远不够。 “我们从最早期的 Fanzo 获得教训是,即使很多用户很喜欢你的现有业务,但如果商业转化率不高,那对公司发展也没什么用处,” 他表示,“我们清楚必须要让运营内容聚焦到一个点上,向垂直化方向发展。因此,对现有业务进行 ‘瘦身’ 是一个的向前发展的诀窍。” 最终,公司决定只专注于 Ripl 的一个业务——帮小型商户创建适合推广的视觉性内容。 “一些用户对我们颇具创意的插图及视频十分感兴趣,并询问我们是否可以买下这些内容的版权,” Ingalls 解释道,“而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相当高,这让我们很惊讶,但也让我们最终决定走这条路。” 现在,公司看似为自己的移动软件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帮助餐馆老板、健身教练、房产中介等小型业主创建可以用于社交营销的视觉内容。虽然 Ripl 是可以免费下载的 app,但用户可以每月支付 9.99 美元获得更多功能的使用权,比如 “量身定制 logo”、“创建音乐图书馆”、“预约发文” 等等。 目前,每月使用 Ripl 的商家超过 5 万个,而 Ripl 内容产品带来的活跃用户数超过 100 万 /月。与此同时,公司收入环比增长了 100%。 “在漫长的创业路上,我们第一次找到了产品的市场立足点。” Ingalls 表示,“美国大约有 2900 万个小型及个体商户,这些业主每天都忙于自己的业务,没什么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做推广。而我们的工具恰好为这一庞大群体提供了 ‘叙述品牌故事’ 的快捷渠道。” 原创文章,作者:宇多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830.html
    To B
    2016年06月06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