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社交
    【HRTechChina专稿】2019年06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2019年6月,HRTechChina共收录了17家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信息。投融资信息分别为:国内2家,国外15家。同时,编辑又把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再进行领域细分,本月收录的细分领域涉及:招聘、入职管理、企业服务、人力资源外包、L&D、薪资管理、保险、绩效管理、零工经济、职场社交、人事管理、在线调研等几大类。本月B轮为投资热点,6起融资事件,总计获得约1.74亿美元融资。以下为详细情况。 国内两家融资事件分别是: 人力资源技术服务商点米科技B轮融资2亿元 6月18日消息,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商点米科技获得粤民投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粤民投副总裁黄远贵表示,投资将分批进行,目前第一笔款已到账,后期投资进度情况以点米科技公告为准。 [问卷网]获1.4亿元C轮融资,方广资本、元禾控股、中亿明源联合投资 6月22日,众言科技旗下问卷网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方广资本、元禾控股、中亿明源,三家联合投资1.4亿元人民币。 本月最大的三笔融资分别是: 【美国】职业培训公司BetterUp是一个面向员工的职业和生活培训平台,获得1.03亿美元融资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职业培训初创公司BetterUp在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牵头的C轮融资中获得了1.03亿美元。BetterUp于2016年推出,是一个以移动为优先的平台,将员工与经过认证的教练联系起来,教练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聊天与个人一对一地合作。 【法国】薪资服务PayFit获得7900万美元融资 法国初创公司PayFit获得由Eurazeo和Bpifrance领投的新一轮7900万美元(约合7000万欧元)的资金。该公司最初是为法国中小企业提供薪资服务。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为多个欧洲国家服务。 【美国】Slack的替代品Mattermost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 Mattermost是一家初创公司,其开发的特色是作为谷歌环聊聊天、Atlassian的HipChat、Slack和Microsoft Teams的开源消息传递工具替代品,近日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B轮融资事件分别是: 【美国】Slack的替代品Mattermost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 Mattermost是一家初创公司,其开发的特色是作为谷歌环聊聊天、Atlassian的HipChat、Slack和Microsoft Teams的开源消息传递工具替代品,近日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美国】人工智能驱动的招聘平台AllyO获得4500万美元融资 AllyO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公司,开发人工智能招聘产品,近日宣布它获得了4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英国】零工经济兴起,伦敦保险科技公司Zego获得4200万美元融资 伦敦保险科技公司Zego宣布融资4200万美元,这是欧洲保险技术初创公司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之一。B轮融资由泛欧投资公司Target Global、金融技术和移动领域的专家以及TransferWise创始人Taavet Hinrikus等其他投资者牵头。 【印度】“新银行”Open获得3000万美元融资,帮助企业实现财务自动化 Open是一家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初创企业,运营着一家“新银行”,帮助企业实现财务自动化和运营。由于投资者希望在新兴市场复制一种经过全球检验的商业理念,Open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3000万美元。 【美国】旧金山创业公司15Five完成新一轮融资,开发员工绩效管理软件 旧金山创业公司 15Five, Inc. (San Francisco, CA, 94123) 完成新一轮融资$3,794,613美元,开发员工绩效管理软件。 人力资源技术服务商点米科技B轮融资2亿元 6月18日消息,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商点米科技获得粤民投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粤民投副总裁黄远贵表示,投资将分批进行,目前第一笔款已到账,后期投资进度情况以点米科技公告为准。 查看2018年度投融资报告:2018年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简版报告附录投融资表格信息。 2019年06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表供参考⇓ 【HRTechChina专稿】2019年06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时间 公司 国内外 行业领域 融资轮 融资额 领投方 文章链接 2019/6/5 AllyO 国外 招聘 B轮 4500万美元 Sapphire Ventures http://www.hrtechchina.com/28892.html 2019/6/6 WorkRamp 国外 入职管理 A轮 800万美元 Bow Capital http://www.hrtechchina.com/28899.html 2019/6/11 Pryon 国外 企业服务 A轮 2000万美元 Rise of the Rest http://www.hrtechchina.com/28956.html 2019/6/12 Amava 国外 零工 未知 62.07万美元 未知 http://www.hrtechchina.com/28992.html 2019/6/12 BetterUp 国外 L&D C轮 1.03亿美元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http://www.hrtechchina.com/29054.html 2019/6/14 Kredily 国外 薪资管理 种子轮 75万美元 Fosun RZ Capital http://www.hrtechchina.com/29237.html 2019/6/17 PayFit 国外 薪资管理 风险投资 7900万美元 Eurazeo http://www.hrtechchina.com/29078.html 2019/6/17 Zego 国外 保险 B轮 4200万美元 Target Global http://www.hrtechchina.com/29107.html 2019/6/18 15Five 国外 绩效管理 B轮 380万美元 未知 http://www.hrtechchina.com/29066.html 2019/6/18 点米科技 国内 人力资源外包 B轮 2亿元人民币 粤民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29139.html 2019/6/19 Mattermost 国外 职场社交 B轮 5000万美元 Y Combinator http://www.hrtechchina.com/29148.html 2019/6/19 Enboarder 国外 员工体验 A轮 800万美元 Greycroft http://www.hrtechchina.com/29153.html 2019/6/21 MentorcliQ 国外 L&D 未知 630万美元 Plymouth Growth Partners http://www.hrtechchina.com/29344.html 2019/6/22 问卷网 国内 在线调研 C轮 1.4亿元人民币 方广资本 http://www.hrtechchina.com/29200.html 2019/6/25 Open 国外 企业服务 B轮 3000万美元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http://www.hrtechchina.com/29243.html 2019/6/27 Degreed 国外 L&D C轮 3500万美元 Owl Ventures http://www.hrtechchina.com/29294.html 2019/6/28 Fellow 国外 人事管理 种子轮 650万美元 Inovia Capital http://www.hrtechchina.com/29291.html
    职场社交
    2019年07月02日
  • 职场社交
    领英旗下职场社交品牌“赤兔”,将于7月31日正式下线 来源/腾讯科技 领英6月4日发布公告称,旗下社交品牌赤兔将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下线。领英提醒用户,及时将账户内的珍贵材料进行备份和保存。 赤兔于2015年6月23日上线,由时任领英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推动推出。是领英专门为中国用户打造的实名职场社交APP,主要帮助中国职场人士在职业场景下发现群组活动、拓展经营人脉、实现职场O2O。 2015年,领英进入中国一年半。沈博阳在TechCrunch论坛上公开表示,领英中国这一年半来,斩获1300万用户数。沈博阳同时表示,领英在中国市场发展面临两个硬伤:领英目标用户过于细分、不符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 为此,2015年3月,在沈博阳的申请下,Linkedin 总部正式批准“赤兔”项目,该项目成为了当时拥有3.6亿用户,22个官方语言的上市公司Linkedin 首次在区域市场成立的子品牌。同年6月份,领英中国上线了“赤兔”APP ,和领英同时服务中国用户。 原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领英是一个相对来讲偏国际化、高冷的品牌,赤兔强调的是更温暖、更年轻、更有趣的职场社交品牌。赤兔很多功能在领英是没有的,比如搜附近的人、IM聊天功能等。 但赤兔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发展起来。 2016年,微软斥资270亿美元收购领英,2017年6月底,沈博阳离开领英。沈博阳离开后,领英在中国一度沉寂。直到2018年4月,原沪江合伙人陆坚加入领英任中国区总裁,全面负责领英中国区的业务和研发工作。 今年5月7日,在领英中国五周年2.0战略发布会上,陆坚表示,过去五年的本土化尝试学到了教训,间接否定了赤兔的存在价值。 陆坚在演讲中表示,“2015年的时候,我们做了本地化的尝试,一方面推出赤兔这样一个面向本地职场人的产品,另一方面推出了本地化的领英旗舰产品,这两个产品的目标用户不一样,赤兔主打的是人才金字塔底层,而本地化的领英旗舰产品聚焦在比较高端的人才上。这两个目标用户群体没有交集,带来了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你是为哪些用户开发,怎么样传递产品和平台的价值?当你有个不相连的用户群体时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在过去5年里面通过本地化尝试学到的一个教训。” 6月4日,领英正式宣布,赤兔将于7月31日下线,从开始到结束,赤兔存活了1438天。 但领英方面对腾讯《一线》强调,我们并没有否定赤兔的价值,作为一个实验性的产品,赤兔帮我们在摸索和理解中国市场和用户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领英App上更新的功能也是基于这些认识推出的。 对于赤兔团队如何安排的问题,领英方面回应称,“2015年赤兔APP从内部开发到正式上线开始,领英内部曾有两个团队分别负责LinkedIn领英APP和赤兔APP的开发和运营,在我们决定把重心放在LinkedIn领英App的持续优化及升级后,两个团队进行了合并。目前整个产品开发与运营团队在公司一同工作,紧密合作,根据不同的分工负责相应产品功能的开发及优化。” 对于赤兔APP用户关系是否会导向领英APP的疑问,领英称:根据相关要求我们不能擅自转移用户数据。赤兔用户从现在起到7月31日可以自行登录赤兔账号对自己的资料和内容下载保存到本地。 原文来源:领英旗下职场社交品牌“赤兔”,将于7月31日正式下线 一线|领英本土化APP赤兔将下线 中国区总裁:过去五年的教训
    职场社交
    2019年06月05日
  • 职场社交
    基于职场衍生社交体系 “职声”获2000万元Pre-A轮融资 来源:今日头条 获悉,北京秒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获得2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麦耘资本等公司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旗下社交服务类APP“职声”的产品完善和市场推广。 职声是一款融入了实名制AI大数据运算的职场社交服务类APP平台,于2019年5月正式上线,目标客群是年龄在20-45岁的职场人士。用户可在平台上通过文字,视频形式自由发声,职声APP通过AI运算形成职场认知信用分,再通过行业、兴趣、内容等标签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结合认知分高低进行分类消息推送 职声APP基于AI人工智能对用户形成职场认知信用分,再通过行业、兴趣、内容等标签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综合认知分高低进行消息智能推荐,为用户精准输出了大量深度有趣的职场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有情感、有温度、有趣、鲜活的职场社交场景体验,满足了用户线上线下多元化社交需求。 据悉,职声计划“三步走”来促进平台发展和盈利,第一步是打响知名度,主要是通过地铁、电视、电梯广告、网络广告以及热点营销等方式打响职声品牌知名度。第二步是聚拢用户,针对媒体、自媒体、KOL、企业机构等用户,采取商务地推的方式,引入他们驻入职声平台;针对C端普通用户,则是推广有礼的方式进行新用户的扩展。第三步通过提供和优化平台服务提高日活用户粘性,实现变现。 至今,职声已拥有来自国内外的海量精英用户,行业也覆盖金融、互联网、文化传媒、房地产、医疗、教育等百余个行业。 编辑 | 希言 原文链接:基于职场衍生社交体系 “职声”获2000万元Pre-A轮融资
    职场社交
    2019年05月21日
  • 职场社交
    2019年是时候考虑这4种方式来促进招聘流程 文/ Angela White 吸引顶尖人才来应聘你的职位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通讯技术,如测验制作器,来调整你的招聘流程 只有人力资源部的人才知道招聘过程中发生了多少变化。从报纸上的招聘启事到长达一小时的面试,再到人力资源招聘和在线测试,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利用SEO(搜索引擎优化)的力量 搜索引擎优化应该是你的首要任务。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求职者都是千禧一代和Z一代。他们习惯于在谷歌上搜索东西,他们可能会在网上搜索工作机会。 搜索引擎优化将帮助您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排名上升,并使您的职位公告出现在第一页。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把你的官网上作为你招聘过程中的第一资产。就这个话题写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丰富的博文会对你有很大帮助,因为你会被视为一个关心有才华的年轻求职者、他们的麻烦和不确定性的人。不要忘记用一个求职者跟踪系统来衡量你的成功。如果你使用任何SEO工具,包括谷歌分析,你将能够看到你的新战略如何影响你的招聘过程。 如果求职者的总浏览量保持不变,你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你对关键词的选择。 使用小测试软件方便筛选 新时代给招聘团队带来了另一个挑战。求职者希望面试尽可能没有压力,尽可能方便。幸运的是,你可以克服这个挑战,让你的求职者高兴。 最重要的是,这种即兴发挥与SEO配合得很好,因为您将能够在您的官方网站上集成测试。 答案就在一个简单的测试软件中。为什么这个解决方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让我们先把更明显的原因弄清楚。 首先,这类测试软件使求职者测试方便,因为他们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测试。其次,结果会自动汇总(分数和时间),这样人力资源团队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使测试软件成为招聘过程中即兴发挥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您将能够从预先构建的超过一百万的问题库中进行选择,使问题类型多样化,甚至能够向您的测验添加视频和图像。 最后,你将能够编辑测验的设计,使之与你的品牌策略相一致。 开始使用社交网络 你可能已经在使用社交媒体网络来评估求职者了。但这只是招聘过程中使用的几种社交媒体之一。 LinkedIn有近一半的用户使用这款手机应用来积极寻找工作,你需要调整你的方法。一开始,你应该重新查看所有的社交媒体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更新,尤其是在LinkedIn上。 社交媒体可以帮助你即兴发挥招聘过程的第一阶段——招募顶尖人才。你可以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主动接触平台上的求职者。一定要花些时间,给每一个你想雇佣的人写一封个性化的信。 社交网络为你提供了与人直接交流的独特机会。不要避免使用它,因为92%的同事已经在使用它了。在社交网络上寻找人才是一项需要耐心的任务。我们建议你跟踪所有引起你注意的候选人,这样你就能及时做出反应。 视频面试是可行的选择 最后,我们有视频面试,这是你在临时招聘过程中所能做的最后努力。为什么是视频,为什么是现在? 如果我们在20年前提出这个建议,这将是一个先例。但是今天,当每个人都习惯了Skype、Face-time和Facebook Messenger视频通话时,视频面试就显得很自然了。 更重要的是,视频面试使招聘过程对双方都更加方便,提高了效率。如果有太多的求职者你想在第一阶段面试,你一定要考虑他们。 为了使这个过程更加方便,在视频通话软件方面,你应该给求职者至少两个选择。但是不要忘记利用这个机会来评估应聘者的技术知识。最终你想要的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懂技术的候选人。 视频面试将帮助你做出公正的决定,因为你将比面对面面试有更多的控制权。正如你所知道的,在标准的面试中,你可以很容易地从准备好的问题中脱离出来,进行对话而不是面试。 确保为所有考生设置一个预先确定的问题列表,以便您可以轻松地比较答案。 利用以上任何一种技巧,你都可以即兴发挥你的招聘过程,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更好的结果。 你知道你的公司需要什么,你看重哪些技能和个性特征。确保招聘过程中点,因为一些即兴发挥能带来好处,而另一些则会带来缺点。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4 Ways to Improvise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职场社交
    2019年01月30日
  • 职场社交
    2018年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简版报告 2018年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简版报告 2018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共计57+融资事件,总融资额达62+亿人民币,涉及细分领域包括:HR云服务、劳动力管理、招聘服务、职场社交、L&D、背景调查、企业协作、薪酬福利、员工保险、SaaS商旅、电子签、企业服务、CRM等。 2018年市场遇冷融资数量大幅下滑至57起,与2017年融资数量136+起、总融资额82+亿人民币情况相比,今年融资数量大幅下滑,且大都偏向于中后期成熟项目。融资金额单个项目都比较大。 统计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部分融资未公开项目未统计。 仅下半年28起融资,融资金额达全年的72%,约44.29亿人民币;相比上半年融资额,有22.88亿人民币的增长。 风险投资轮及A轮融资遇冷,拿到的融资金额少,仅有19起融资事件,金额为5.51亿人民币,只占总额的9%。 职场社交脉脉或成最大赢家,D轮融资2亿美元,约计13.8亿人民币。 查看2017年报告:2017年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简版报告 点击下载2018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报告简版
    职场社交
    2019年01月17日
  • 职场社交
    极圈CC:打造“领袖式”内容社群,探索职场社交新模式 近两年,基于陌生人社交的产品经历了资本热捧后,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各企业之间也在通过寻求差异化较量来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多空间,这样的趋势也带来了陌生人社交行业发展的升级,但是随着产品模式的完善和突破,商业变现模式也不断清晰,而资本市场也转向了更加垂直的领域。 极圈CC是一款基于LBS 的职场内容社交平台,以用户所处的行业和所具备的职场技能为标签,基于UGC内容形成一个职场用户之间的即时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在所属的职场行业中发布文章、分享观点等,帮助用户聚集和吸引拥有相同兴趣和相同观点的人,而产出优质内容的职场资深人士,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领袖形式的社群圈子。 对于职场人来说,学习和交流的需求始终存在,但是苦于难以找到由拥有共同志向的人组成的有效群体,以及难以与职场大牛进行即时交流。因此极圈CC 希望能够为职场人士提供一个以职场大牛驱动的社交圈模式,由于这种模式是基于共同爱好和共同的价值观,因此用户的社交效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减少了无用信息流,也能促进产品的优质内容的产出。 在深入挖掘了职场人士与职场大牛交流和互动的潜在需求和与社交特征之后,创始人黄晓生想到,由于职场人士在发展业务联系和寻求相关的社交关系的时候,更倾向于在同城的范围内,因此作为一款主打陌生人社交的职场社交产品,极圈CC选择以LBS为入口来打造产品。 同时,相较于熟人社交,虽然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市场体量很客观,但是由于基于陌生人社交产品普遍存在非高频且用户粘性低的特点,因此用户关系很难在产品中得到沉淀的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极圈CC开发了“圈子”的功能来增强用户粘性。在圈子中,职场大牛通过在属于自己行业分类的板块上发布内容,被感兴趣的人围观,这一部分人可以选择进入社群,从而建立其以大牛为核心的社交圈子。 在谈到职场KOL产生的标准的时候,黄晓生表示,圈子里大牛的诞生都是基于粉丝的筛选和反馈,而能得到粉丝充分的认可和追捧的必然是优质的内容。因此,这种机制,有利于促使大牛们为了维护粉丝群体,而不断地输出优质的内容以及保持较高的交流频率和质量,从而帮助平台实现优质内容输出和粉丝互动的良性循环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粉丝和大牛之间保持高频的交流和高效的交流品质,极圈CC不再采用“约谈”的方式,而是当粉丝进入这个圈子时,就可以在圈子中与大牛进行即时的对话,降低了交流的时间成本。 产品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即时的圈子升级为永久圈子的付费。当KOL与粉丝的即时群体建立之后,可以通过付费的形式将其升级为永久性的圈子。第二是向用户端收取会员费。成为会员的用户,能享受到产品提供的更多的特权,比如每天打招呼的陌生人数量能够更多,还能获取更优质的内容推送等。第三,由于产品是基于LBS,极圈CC可以通过与线下的会所、咖啡店合作,为在平台上有见面约谈的两个人提供地理上最便捷的见面场所。 据悉,未来,极圈CC主要着重产品功能的完善和更新迭代,以及团队的建设。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6月9日报道(文/徐删删)
    职场社交
    2017年06月14日
  • 职场社交
    LinkedIn中国两周年了,职场社交在中国还能撑多久? 去年我一直在关注、研究社交,但是琢磨的越深,就越觉得这个领域的机会少,后面就变的很少再观察分析这个行业了。前几天看到很多庆祝LinkedIn中国两周年的文章,在中国抄LinkedIn的产品绝大多数已经阵亡了,那在职场社交的舞台上,我们只能看它自己怎么演了。   抄LinkedIn的死了,不抄的也死了 互联网领域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14年社交是风口,15年O2O是风口,16年视频直播是风口。不说现在大大小小的视频直播平台最后能活几家下来,去年火到爆的O2O平台大家是知道的现在没剩几家了吧,而回头看当年火爆的那些社交平台呢?   熟人社交领域的微信依旧一骑绝尘的占据社交王座; 陌生人社交领域的陌陌14年上市后,股价一直低迷,现在正在私有化的路上; 图片社交领域的IN在15年B轮融资3亿后,以半年5000万亏损以及7000万用户数今年挂牌新三板; 而职场社交领域的老牌巨头在中国走过十年的天际网,去年被它的收购方法国Viadeo关闭了,作为LinkedIn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Viadeo,在中国市场本来想收购一家本土公司大有作为的,遗憾的是和LinkedIn还没有正式对决就被市场淘汰。   看职场社交在中国发展的10年,大大小小的职场社交网站前俯后涌,抄LinkedIn的全死了,不抄的也死了,现在还活着的,也就寥寥几家,以为耗死别人,活下来的就是自己,但是他们活的好吗?那只有当局者自己知道。战略上讲“取势、明道、优术”,在我的观点里“势”都不在了,后面你怎么“明道”和“优术”都是格局不大的小打小闹而已。   关于行业分析、趋势、可能的机会点,我以前的文章纸上谈兵说过很多,今天就不多说了,就简单拿LinkedIn来华后做的事情复盘下,谈谈产品,谈谈运营,谈谈市场,看看那些事会对我们有些启发。   LinkedIn在没有正式进入中国之前,也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不用翻墙,当然是洋文版,那时使用LinkedIn的基本都是在跨国公司里工作的中国人,当时有400万用户,覆盖了中国最顶尖的职场人士。   借势入华 2014年LinkedIn正式进入中国。据说有一个跨国公司的魔咒,在各个来华企业的上空游荡,中招的特别多。为了避免悲剧,LinkedIn正式进入中国的姿势是选择和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成立合资公司。我想从这个举措就可以看出LinkedIn对中国市场是认真做了功课的,至少借鉴了“历史”。   据我在职业生涯里任职过的美国公司的经验,美国佬一向很强势,掌控欲强烈,而LinkedIn这次能选择合资,表明的态度非常明确想立足本土,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借两位大佬沈南鹏和田溯宁的势和力,让LinkedIn能真正扎根在华。这个选择很合理,虽然他们之间的分工和权利分配我不得而知,沈南鹏和田溯宁在决策上能影响到LinkedIn多少,我也不知得而知,但是从战略安排上看是很明智的。   决定了进入姿势,那就要找个领头羊来开疆拓土 LinkedIn在华找的中国区第一个员工是总裁沈博阳,我想这个人选LinkedIn也是千挑万选。沈博阳技术出身,有在多家美国知名公司的工作经验,06年做为Google中国落地团队成员,从美国来中国,参与Google中国本地化产品的开发实施。2008年沈博阳升职中国区战略合作负责人,主导和参与了国内很多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   10年国内流行抄袭美国的Groupon,引发了后来的千团大战,人人网也凑热闹成立了糯米,恰好这个项目就是沈博阳负责,历经千辛万苦做到了中国前三,但是赔钱的太厉害,人人甩包袱13年卖给了百度。百度的风格当然很强势,沈博阳意料之中要找新机会,在这个背景下,LinkedIn刚好准备入华,而沈博阳的几个关键词: 有美国本土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背景; 参与过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落地; 又有在华实操新业务的经验; 还有我猜的一个原因,沈南鹏是投资人人的,在人人期间沈南鹏应该和沈博阳合作不错,而LinkedIn中国又有沈南鹏的投资,用沈博阳我想他应该是出了力的。   所以就职业关键词和LinkedIn需求匹配度来说,沈博阳是LinkedIn入华掌舵人的一个最优选择。   看完战略和人,那我们就来谈谈业务吧? 互联网的核心当然是产品,然后才是市场和运营。一般的互联网融资文件中是这么规划发展思路的:第一年是打磨产品,第二年做市场(用户),第三年商业化(收入),第四年上市,当然真实情况也有可能被收购,或者第二年市场的钱花完了就倒闭了,或者半死不活。   那这里我们就不妨假设一下,假如你来负责LinkedIn中国业务,你先会做什么呢?我想应该从产品入手马上先做出一个中文简体网站吧,一个洋文就把多少中国职场人事挡在了大门外。于是14年2月底,LinkedIn汉化版上线了,取了一个中文名:领英。   但是国外的产品如果仅仅只是汉化,怎么可能适合国情?另外国内的产品速度迭代是以周为单位,不用想我都知道,LinkedIn产品和技术在美国,中国方想动点什么,改点什么,且不说美国方同不同意改,就是这个流程、评审、排期也要把中国团队气的肚子疼。我想沈博阳及他的团队最有体会了,那怎么办呢,我改不了你总部的,我在中国另起炉灶行不行,于是就有了赤兔。   我是绝对不相信,是因为本土化策略指导下做的赤兔,肯定是没有办法协调LinkedIn这个全球化产品而做的变通,而后被冠以的真正本土化概念。用LinkdeIn官方的说法,15年1月,领英中国在总部第一次正式提出做纯本土的职场社交产品,这个时候沈博阳已经入职一年了。这一年在产品上我的视角里领英中国是没有任何建树的,当然这不是沈博阳不努力,我想他已经很努力了,否则也不会有另起炉灶的决断。   经过半年的准备15年6月赤兔上线,邀请制,经过1个月的内测到7月正式开放注册,沈博阳用了1年半的时间在中国推出了一个本土化的社交产品,完全独立于LinkedIn之外的产品。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速度来评价,这样的公司早要倒闭了,但是用跨国公司的中国速度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高效了。   不管怎样,从产品战略上,领英的选择和沈博阳的决策是正确的。赤兔上线后,一直没有做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有的只是领英公司的公关宣传,沈博阳的个人演讲,和线下活动的推广,我预估赤兔的用户数、日活数不会很高,具体预估我就不说了,这个可以私下交流,验证。   既然在产品上较难有建树,那我们来看看领英的的市场和运营 说句公道话,因为公司的特征,决定了领英在产品上举步维艰。我写这篇文章,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发现领英在市场和运营上做的还是很漂亮的。沈博阳有很强的战略合作能力:   领英在14年5月和微信合作了,实现和微信账号绑定,为微信用户增加职业身份,只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绑定的数据; 15年4月又和QQ邮箱合作推出中国首个职业邮箱签名; 15年7月和蚂蚁金服合作为芝麻信用提供用户职场数据,作为信用算法中的一个参数。   这些都是极好的市场推广素材。我观察到领英很少做大规模的媒体投放,也只有15年5月做了一次大的线下广告,但是他们非常擅场公关传播,公关小队很强大:一方面领英的BD持续不断给公关提供各种可以对外发声的素材弹药,另外沈博阳本人也是精通此道。据沈博阳自己说他2年内做了超过200多场的媒体专访,什么概念,除掉假期,算下来就是平均3天一场。如此密集的媒体公关传播,保持了领英持续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运营上,领英特别喜欢做线下活动。14年5月,领英开始做”领英影响力活动”,就是邀请知名人士来给你们做做分享。李开复、沈南鹏、徐小平、李宁、吴晓波、彼得·蒂尔都来讲过。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又是市场推广好素材。你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见见牛逼人,也可以现场和人换换名片,做做社交。   除了这样高端的线下活动,还有很多平民的小范围的活动,沈博阳自己说,15年线下活动做了100多场。我假设一下,大型的领英洞察力一场有500人,做了10场有5000人,其它小的活动,一场100人,100场就有1万人。这1万5千人就是种子,期望这1万5千人能传播成15万、150万、1500万……   还有在影响力打造上,领英发布行业人才的报告,人才满意度报告、人才趋势报告、还有分行业的人才报告,用大数据做报告显的很专业,另外也证明自己是老大,只有老大才能有高度对行业发声。线下的运营和市场,很累,很辛苦,我很能理解这样举措背后的无奈,产品的亮点不突出,不足够自发的吸引用户、活跃用户时,只能靠市场和运营的手段,希望从线下到线上,然后再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社交闭环。   最后一两句话说商业化 本土的职场社交最后全做成了招聘网站,因为只有招聘才能赚钱,领英的商业化产品虽然跟美国走,但是收入也是主要靠招聘,顺道做点广告。但是因为有国际化背景,可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这个独特优势可是别人家没有的。   算算时间,领英今年是第三年了,按照我前面说的时间表,第三年应该是收入年,其实LinkedIn给沈博阳的时间不多了,我不知道对收入的要求是多少,但是按照现在的进展,今年在收入上有大的突破,我觉的很难。虽然看上去沈博阳在用户端给美国交了一个比较好看的答卷,领英用户数过2000万了,但是赚钱才是硬道理啊,美国人的耐心会有2个3年吗?   我复盘了这2年沈博阳所做的,从产品、运营、市场上看,都没有错,沈博阳很努力,领英很努力,从经营企业的角度来说,领英这两年算是很稳健的在往前走,但是这风气云涌的时代,留给领英的机会还有多少呢?社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成为其他的应用的基础配置,那职业社交会怎么演变,我只能观察了,那希望今年年底,我能被打脸。   作者:周鹏、互联网老兵、略懂市场、运营、产品、管理。个人微信号:zhoupeng3000。
    职场社交
    2016年05月05日
  • 职场社交
    国内职场社交屡遭冷场,“职圈”能否“招”出新高度?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   文/马凤仪   无论是专注于职场社交的“脉脉”,还是专注于企业招聘的平台“拉勾网”,都想要在招聘的沃土上“招”出新高度,但较于国外市值过百亿美金的社交巨头Linkedin来说,国内除了微信算是社交圈里的“独角兽”以外,还有谁敢与其比肩?今天向读者介绍与Linkedin类似的职场招聘社交平台——职圈。   职圈是集简历投递、社交于一体的移动端职业社交平台,致力于帮助求职者找到能帮用户找工作的人,打造从实习和首份工作到后续职业发展的全职业生涯社交圈。其核心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在线招聘,对企业和职位进行多维度深度数据刻画,精准匹配求职者和目标职位。   目前,职圈关注的是在校生实习和第一份工作,以校园为切入点。其优势在于校园O2O的布点,围绕大学生求职的刚需,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如免费打印简历、简历和面试指导、以及求职相关的物品优惠信息等   职圈有以下几个功能特点: 1、利用大数据连接求职者和职位信息:根据求职者对职业信息的需求、职业兴趣、或求职者自身的专业背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性格测评结果、学历能力素质等方面因素,向求职者推送个性化的职位推荐信息。同时,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用户的使用数据将会自动上传至后台服务器,用于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从而帮助系统更好的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兴趣点,做到更精确的人职匹配。   2、社交求职:职圈基于用户的手机通讯录或教育背景,利用后台算法深度挖掘人际关系,通过大数据匹配二度人脉、校友、老乡等与用户可能产生强关系的人,描绘出用户的真实社会图谱,快速构建用户的人脉网络,帮用户找到能够帮助找工作的人。   3、身边的服务:目前职圈已在北京地区80%以上高校开通了身边的打印店功能,职圈用户通过职圈入口找到身边的打印店,可享受简历的免费打印服务。 在未来,职圈会面向个人用户进一步推出如身边的职业规划师、身边的培训机会,面向企业推出一站式校招解决方案等更多服务,切入求职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造完整的求职生态。   同类竞品众多(天际、若邻、猎聘、优士、大街、经纬等)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例如,已经建立初步的品牌知名度的脉脉,其优势在于起步早,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量。但脉脉主打的是已经在职场上有一定基础的人,在脉脉上,大多是用来找寻职场熟人和牛人的,导致脉脉上的活跃用户以HR和猎头为主,实际运营上与职场社交的定位产生偏差。同时脉脉上入驻很多职场金字塔顶端的高端人士,明星效应十足,但在用户求职需求上并没有多大价值。   Linkedin作为全球职场社交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拥有着强大的品牌背书,但对于任何外企来说,进驻中国市场,在中国特殊文化的背景下难免会“水土不服”。所以Linkedin后续推出了“赤兔”,较于Linkedin来说社交场景更为轻松,可用Linkedin账号登陆账号,并导入人脉关系,赤兔的目标人群同职圈基本相同,都是定位于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人。虽然赤兔后台如此强大,但遭遇中国市场,并没有预期的火热,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职场社交强调酒桌文化,本质上更偏向于熟人社交。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又往往倾向于线下面对面沟通。   职圈8月8日正式上线,重点在北京各大高校,已经有了近万个用户了。目前在北京高校内有100多家签约打印店。但笔者认为,打印简历的费用并不高,用此来吸附用户,力道尚浅。   团队方面,职圈创始人兼CEO吕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IU 计算机学院博士后、北航铭品大数据创新实验室首席科学家、FIU高性能数据库研究中(HPDRC)资深研究专家。领衔研发和部署了在线GIS大数据研究系统TerraFly和智能掌上地图ITPA。曾在大数据国际权威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and Technology(TIST)》、《JournalOf Big Data 》等发表核心文章。   据悉,近期职圈已拿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计划正在筹备中。  
    职场社交
    2015年09月11日
  • 职场社交
    暴雨将至,“职场社交”大战略态势分析:攻略地图、精准进击 近日,领英中国独立开发的职场社交产品“赤兔”上线,意欲打造最懂中国职场的社交产品。此前,脉脉的地铁蓝色风暴刚过,钉钉“钉一下”的特色企业沟通正引热议,而会会、名片全能王、和聊、微人脉、脉圈、好好约等主打移动端的产品也都磨刀霍霍,一时之间“职场社交”这一战场风云突变,大有恶战爆发之势。而赤兔作为“洋公司”再创业杀出的本土产品,究竟是上演Uber对本土专车平台的打压,还是变成易趣对淘宝的悲剧?   一、赤兔观察——萌马初现、剑锋未名 顾名思义,所谓职场社交就是针对职场人群的高度垂直化产品,主打“职场沟通、人脉关系、职业话题”等,其常见演进路线往往有公司协作工具、跳槽招聘社区、商机合作渠道、职场大V自媒体平台几个方向。   综合来看赤兔第一版,表现出了几个特征: 1、产品层呈现“四面布局、防御卡位”的特征,即从第一版就做了信息流、im、活动、群组、LBS、人脉梳理等功能,从而从上线伊始就很像职场版的“微博+微信+陌陌”,但是并没有看出显著的重点和方向。给人的感觉是要做“卡位”,所有竞品会做的功能和方向,我都预先卡好,至于重点做那个估计要看市场数据反馈,赤兔的产品团队似乎仍在憋大招。不论如何,能在初代就做出一般社交产品三次迭代才具备的功能矩阵,诚意和决心可见一斑。   2、设计层呈现年轻化、小清新的特征,一匹萌马不仅和老东家风格迥异,也一改职场社交App冷冰冰的基调。   3、运营层高举高打,从一开始就引进高质量的大V,并注意控制社区话题(包括倡导中文交流),领英对“精英人群”的吸引合作能力一以贯之。同时强化身份审核,建立严格的邀请机制,确保用户资料的真实可信。   除此之外,有三个初步的端倪: 一是回避了以往所有竞品最喜欢突出的跳槽招聘功能,尽管按照业界的常规理解这绝对是“刚需”,菜狗认为这是赤兔团队有意避免产品从职业社交沦为猎头横行无忌HR社交,而更强调高质量的人脉和内容。   二是较早引入了LBS机制,可能对社交O2O会有较大关注,借助于领英大公司的资源,一上来便卡位精品优质活动也是优势所在。   三是强化算法优势,和领英一样将通过一系列的推荐算法和功能,帮助用户发现和拓展人脉。   总体来看,这匹萌马憨态可掬、很有人缘,但可爱的背后剑锋何指,何时“图穷匕见”还有待观察。   二、职场社交——中西迥异、困境重重 近年来职场社交移动平台备受关注,主要是得益于领英在海外的巨大成功,按照“赛道理论”,中国理所当然应该崛起一个强大的模仿跟进者。尽管这种声音早就司空见惯,但职业领域的“微信”似乎一直没有真正普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西方在职场领域的巨大差异,很多在美国市场很容易就玩起来的东西,在中国完全玩不转。这就好像我们看到美国电影中,办公室动辄上演激烈冲突,拍桌子、掐衣领、扬长而去司空见惯,这在中国的职场环境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领英的成功是建立西方诚信开放规范化的职场体系中的,而中国呢?   对比中西方,菜狗最喜欢看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三个层面:   经济上看,老外经济水平总体宽裕,在社交中乐于分享,愿意毫无功利目的(貌似)地探讨一些话题,也更愿意讨论一些和名利无关的阳春白雪小心情,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人均资源如此有限、竞争如此剧烈,很多人甚至面临基本的温饱问题,中国人的职场社交往往体现出“急功近利”的特色,目标明确、重点清晰,如果不围着“名财色权”转,一味的阳春白雪小清新几乎不可想象——不是学生了,都是“成年人”了!   制度上看,西方经济社会的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契约精神和诚信品质成为广泛自觉,这也就保证了职场沟通更简单、直白、高效,不绕弯子。这在中国依然不可想象,尽管各项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契约精神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关系文化”的遗毒依旧无处不在,因而国人的沟通更含蓄隐晦,做事之外常常渗透人情、关系、站队、面子、猜疑等因素,这在一线城市之外、第三产业之外的区域特别明显——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带来“发现和连接的高效”,却并不能优化“沟通的深度和质量”。   文化上看,欧美人的上下班是分离的,上班再拼,到了下班也就是个人生活。而亚洲人常常是两者不分,上班混时间干生活之事,下班“准加班”时刻业务奔忙。基于此,往往微信一个平台就已经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本来就是工作生活不分,也就没必要搞出2个平台。比如菜狗的微信好友近3000,且多为IT圈和创投圈人士,早已当做“工作版微博”使用了——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最近也有报道指出很多人深受职场生活不分的困扰,更是有统计76%的人想区分职场圈和生活圈。   以上几个方面,倒不是要扬西贬中,而是要让大家明白,这是特定阶段我们最基本的现状,要接地气就必须首先承认并接受之。而这一点,也使领英在中国变成了外企精英社区,是“常常要和老外打交道的人”的平台。从这个角度看,领英能认识到这一点并放手让中国团队做赤兔、脉脉在本土化的一系列创新(八卦切入、算法匹配、规则限制)、钉钉对企业内部沟通协作的突破创意、会会对社交O2O的专注等,都值得肯定。但菜狗必须泼冷水的是——目前来看各家功夫远远不足,要想更了解中国职场还有很多路要走。   且不说以上中西方的迥异,要想做好职场社交,还得面临以下生死考验: 1、中国职场的大多数(传统行业)并没有尝试新鲜手机App的习惯,尤其是这些行业的“高层”,往往有自己封闭的小圈子,根本不需要新的职场社交平台。这就导致了职场社交App不仅一上来很难走“自上而下的高层路线”,而且还得承担培养用户习惯的重任。   2、中国职场呈现严重的分裂不对称特征,各行各业、外企国企民企、创业公司和大公司、体制内外,差别常如天壤,这一点在地域上同样明显,一线城市的部分领域已经呈现欧美化的职场文化特征,但到了二线城市立刻又回归隐晦政治和关系站队的温床。   3、职场真实资料和经验能力数据的准确获取难,于是在职场社交平台中你看到CEO、创始人、总监满天飞,各种大项目经历,却依然心存疑虑、不敢相信。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职场社交做不好的根本问题或许是平台提供方的“基因问题”,或者外企基因,或者纯互联网基因。如何理解中国职场如此风格迥异、差距巨大的文化和需求,菜狗曾经在“办公室”蹲守多年,相信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待过的人,是一定不能理解《二号首长》的惊心动魄、《沧浪之水》的无奈和《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中描绘的迷茫。正因为这样一种基因问题,很多人甚至有了这样的质疑和感叹——职场社交是伪命题?   三、战役要点——攻略地图、精准进击 职场社交是不是伪命题?如何读懂中国职场?笔者暂且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要诀。需要声明的是,本人是野路子产品菜狗,所言未必专业靠谱,也绝非职场大咖管理大师,只不过在国企大公司“办公室”熬了很久,对各个部门的制度、管理和问题“略懂一二”。   (一)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不就是职场白领嘛。哪有那么简单,中国职场的复杂性,导致了根本没有单纯意义的“白领阶层”,别看都叫销售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职责范围和做事风格却完全不同。那么对目标用户的选择,就面对几种权衡?   1、高打还是低打? 高打就是从企业的精英高层和核心管理者打起,优点是便于形成自上而下的“辐射效应”,带动公司甚至行业的规模上量,也比较容易树立产品的“调性和逼格”,噢耶!   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目前多数的传统行业“中层以上”管理者不仅不喜欢尝试新鲜App,甚至上网都有些“文盲”,一些产品的使用甚至要通过一纸公文行政命令,他们有自己的高端圈休闲场,对“手机社交”既无动力也不适应,或许有效的动机就是“结识所在行业或更牛逼的高层、挖精英人才、了解上层八卦风向和解决一些私人问题”了,甚至了解一线实情心声对多数人都是多余。   低打自然就是主打职场新人,这部分年轻人对互联网敏感、喜欢尝试新鲜的手机App。他们的“痛点”也比较明显:职业待遇不平衡,年轻稚嫩没经验,找不到好的公司、岗位和平台,常常被打着“年轻人要多锻炼”旗号的老手们坑,成为事情最多、责任风险最大、收入和优质机会最少的杨白劳;职业发展不顺畅,目标规划不明,培训和锻炼机会找不到,晋升规则更是云里雾里、讳莫如深。   中国的这一代年轻人经历着hard模式,传闻即使一线城市的大公司里,年轻人要想晋升中层,也平均需要等待7人升迁、离职或退休,并非因为那些人能力更强,只因他们更有资历。OK,这一部分人群看起来是能抓住需求了,但除了脉脉的八卦社区能来点负能量的舆论监督,好像并没有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中上层的使用,似乎又难以形成真正的整体效应。   正如一位叫“微笑”的网友所言,当今职场最大冲突是上层的人牢牢占着位置控制资源,下层人心浮躁人人觉得自己是可造之才就差伯乐,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有机会。   2、做人还是做事? 一般的职场人群,常常有三种倾向,即做人、做事、不做人也不做事。 喜欢做人的人自来熟、对人脉关系更敏感,常见于办公室政治、销售、人力等岗位,所做的工作往往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他们更乐于认识有影响力和决策力的人,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喜欢做事的人有点闷,对业绩证明和专业提升更关注,常见于专业性要求高的行业和岗位,他们更乐于认识专业内的大神,用卓著的业绩证明自己建立口碑。 不做人也不做事的人比较会混,往往是前两者的“受挫者”,因为自认为性格能力不足以争取上升通路,索性出世无争,更喜欢忙副业和生活,早早结婚生子求安稳。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者只是“一段时间内倾向不同”,并且常常是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兼而有之”或不同阶段“互相转化”的。但正因为不同的倾向,他们的追求也就完全不同,而且往往互相“看不太惯”。   3、垂直还是跨行业? 先做互联网、金融、传媒这样的行业好把握需求、起量快,但是往往遭遇后续跨行业全面推广的瓶颈。一上来就跨行业又战线太长,很难找准一个共性切点——招聘算一个吧……   (二)切入点 要打职场社交,切入点非常关键,常见的路线有:   1、先做成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工具 国外代表是Slack,国内是钉钉,“钉一下使命必达”解决企业沟通屏障和执行力难题,同时搞定OA、邮件、文件管理(云空间)、流程审批和项目进度控制。由于现在企业运作中,大量使用高投入、定制化的OA、CRM、SaaS等平台,对2B能力的要求极高,短期内根本不是创业公司可以玩得转的。   所以菜狗的建议是从这些系统平台中抽出一个更需要“移动化”的小功能,做成一个2C的基础工具,这就好像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是从教务系统中抽出了课程表、成绩单,进而绕开学校做成了一个针对学生的高校社交产品,这就是“2B中的2C”。如果从企业的日常沟通如日程安排、目标控制、项目评估、流程监控、信息数据反馈等中任选一点做到极致,绕开公司管理层在员工中推开,或有机会。   2、先做成跨公司的沟通渠道 代表是脉脉,主要应用领域是招聘跳槽的大数据匹配。也就是说,从各个公司之间交流常用的商务合作、投标竞标、投资融资入手,抽一块做到极致,或有机会。   3、先做成人脉的搜索和发现平台 代表是赤兔和脉脉。建立在真实资料和大数据推荐算法的基础上,方便及时、智能地拓展人脉。   4、先做成职场精英的精品内容社区 代表是赤兔,首先集中职场中高端人士,打造精品UGC和社交O2O,进而为整个社区“定调子”,如果未来能做成一个“清洁版”的职场微博或职场知乎,则优质关系和内容的吸引力将非常强。   5、先做成职场职业者个人的发展和“背书”工具 代表是领英,其职场档案数据已经具备某种公信力,成为高效率的背调工具,也成为职场精英的优质名片。然而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哪种职业数据可以具备如此的力量,以笔者个人的体验,即便经过第三方专业人才机构的层层测试筛选,被证明是少部分具有突出的领导力的人才,也可能因为“不会站队”等原因在最后一刻被pass。如果赤兔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复制领英的成功。   6、先做成职场约约平台 代表好好约,关于这一块以前的文章提到很多,就不赘述了。   (三)核心资源 各大平台都声言重视“人脉”,深知关系在中国之重要,但对“人脉”的理解仍显较浅。目前职场社交主要集中在“发现和结识人脉”的匹配上,而对“拥有和利用人脉”的深度毫无作为。要知道,认识一个人和真正拥有这个人脉完全是两码事,很多时候你各条道上都认识人,关键时刻却一个个掉链子,正如网上热传的《请不要高估你的人脉》一文中提到的:“具备什么级别的实力,才能真正拥有什么层次的人脉。”话虽冷酷,但毕竟人本质就趋利避害,贯穿利益的职场更是如此。   因此,职场社交的本质无非是展现自己的社交价值(权利钱貌知),换取和同样具有社交价值者的社交机会,进而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获得各自想要的利益。这种社交分为两种:   1、投资型社交,即通过社交行为提升自己的社交价值,比如结交人脉、提升能力经验、实现证明背书等; 2、消费型社交,即通常意义的“透支人脉关系”,通过麻烦别人来解决切实的问题,比如找人帮忙、聊天倾诉、异性……等。   因此我们发现,职场社交平台的核心资源一定是内容(信息)或关系(人),人们通过对这些核心资源的追逐获得机会、业绩、经验、心理满足(虚荣心归属感表达欲)、附加便利等。只要能持续地汇聚和自发地生产核心资源,则平台一定具备强大的流量优势。那么核心资源如何定位、如何汇聚、如何自发组织和增长、如何吸引和使用呢?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如何展示其社交价值,如何发现需要的社交价值,如何抓住并利用社交机会?这是职场社交平台建立护城河的关键。   显而易见,职场社交产品要避免沦为微信的“吸粉器”,其关键就是做实“职场”这个独特的场景,满足场景中的高频需求,帮习惯了混淆工作生活的中国用户做好角色的分离,比如赤兔的优势就是基于算法的推荐、帮助用户精确获取人脉,真实严格的职场身份审核、建立安全和信任感,更多的职场话题和UGC、便于职场圈和朋友圈的角色分离。   (四)过滤机制 这几乎是职场社交产品能否“做大做长久”的生死线了。社交软件的难做,就在于让“能对的上的”需求巧妙对上,让“对不上的需求”互不干扰。现在多数产品往往是从前者中找到了一个点,结果用户激增面对后者的问题束手无错,正所谓生于社交红利、死于信息噪声。而略严肃的职场环境,对信息噪声又特别敏感。试想一下,如果跨行业地大推,导致信息流渐渐被鸡汤和广告占据,im天天有业务员和猎头说早上好并握手,本来非常干净的平台在规模压力下步步走偏,那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   这个影响太恶劣了。前段时间网上有篇热文《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被广为传播,相信大家都有感触。互联网圈做深的人,对务实干货往往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一看到鸡汤或者国家大事文往往嗤之以鼻、觉得很low,而后两者却常常是传统行业从业者的最爱。职场社交平台如果不能处理这种矛盾,一定会导致信息过载和蒸发效应,这里应该建立三层过滤网:   1、过滤虚假或不完全资料 职场社交只有大家身份真实才有得玩,即便匿名社区也应该后台实名。现在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不是我吹毛求疵,如果加你好友的人,资料里写的都是“个人企业老板、车间技术员、摩根X通”,你愿意通过吗?如果加你的资料是“淘宝”,后来发现是淘宝店家,资料是“微信”,后来发现是微商,你以后还敢通过好友吗?   2、过滤信息骚扰 特别是来自销售员、猎头、微商之类的信息骚扰,这里要把握一个平衡:如果平台完全杜绝猎头和销售、没有商机可言,那么一定会水至清则无鱼,变成高端精英自娱自乐的秀场,但是问题在如何不让此类信息成为“骚扰”,做好引流?   3、建立分级别、分场景的沟通机制 这一点脉脉做了很多探索,比如限制添加好友人数、好友三级认证,但是规则仍然常被钻空子,比如必须对话十句才能升级,于是常有人找你升级,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很多时候碍于情面会接受,麻烦又是一堆。所以,是否应该引入双层多维度的沟通,即个人号也可切换成“企业号”,而商务合作方面的沟通用企业号进行;同时沟通可通过邮件、临时性可销毁的群聊、好友聊天三种维度,并允许“单向关注点赞之交”的存在,到多熟用什么维度。   总之,最近的常常是最远的,最高效的常常是最低效的。单方向增强沟通的效率,一定带来更多的困境和问题,反而使沟通越来越难以为继。   四、结语——长路漫漫,满怀期许 虽然文中列出了四大要点,但是难以想象一款产品能一上来就解决这四大问题,能够在一个战略点上有突出斩获已属不易。毕竟,要懂中国职场是如此复杂艰难,需要循序渐进、琢磨体会,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试错的过程。印象中最洋味的领英如今为中国而变,打造“最懂中国职场的社交App”,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容易,接下来就是挖掘产品爆点和优势运营资源的赛跑,是的……这是一场赛跑,目前仍在起跑线,先行者或后来者都有机会,谁找对了产品的点、谁利用好了资源、谁解决了上述四大问题,谁就将赢得下一个恐龙级市场。或许这场战役,又会成为日后互联网商战的教科书。   正如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的表述:“我们和创业公司没有区别,在中国做赤兔就是100%我们说了算。”菜狗认为,如果真能忘记大公司背景、甩开体制的包袱、带着从0到1的心态轻装上阵,这匹萌马搞不好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猛犸”。而早已枕戈待旦的竞争对手们又将有怎样的新招?无论职场社交的选手们使出怎样差异化的杀招,都将使这个领域的战争更加风云莫测。   职场社交大战方兴未艾。作为一个曾经的上班族、如今的创业者,我深深地理解置身于中国职场的各种压力、无奈和困顿,也真心希望市面上能有一款产品、真正解决大家的需求,而不是看着“职场社交是风口”就扑上来。我更希望的是,能有一款职场社交产品,不仅抓住需求,更能从深层影响和改变中国的职场文化,毕竟作为一个如今已是世界大国的国家,需要一个更加先进的软环境,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需要一个更诚信更有秩序的未来。   作者:张俊(李慕阳是所著小说主人公),野路子产品菜狗一枚、创业在上海,打磨全新兴趣APP中,微信号:biohazard2010,欢迎勾兑,吵架不回。
    职场社交
    2015年07月28日
  • 职场社交
    沈博阳:“赤兔”是我的最后一次All In 文/沈博阳 领英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在京郊山里一间宾馆的大会议室里,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在这里封闭开发一个多月之后,今天,我们领英中国本土研发团队独立开发的职场社交App终于上线了!经过内部无数次的讨论,我们给新产品取名叫“赤兔”。赤兔马可以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我们希望中国职场年轻人借助这款产品,能成为“千里马”,驰骋职场。   从最初的想法,到现在“赤兔”横空出世,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眠之夜,也有很多的感动。我们的团队很优秀、很年轻,拼劲儿十足有梦想。我陪着他们一起在山里封闭开发了一个多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无休,非常枯燥和辛苦。他们中不少人孩子都很小,这种投入对家庭牺牲很大。感谢大家,也感谢你们家人的付出,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职场年轻人的希望。   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推出新产品我们并不是第一个。但是在核心业务上,敢于给中国团队自主权,做独立于全球体系之外的产品,而且这款产品甚至和全球化平台有着一定的交集和竞争,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而“领英 赤兔”也标志着跨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次在中国采取双品牌策略,这种突破创新和大胆尝试意义非凡。   我相信当很多人知道领英又推出一款职场社交产品时,第一反应会是:“为什么这么做?”   自从2014年初进入中国以来,领英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用户数已经突破900万,成为领英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领英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但与此同时,通过这一年多在中国市场的耕耘,我们也有了一些洞察和发现:   1.中国互联网的特性:作为服务全球3.64亿用户的职场社交平台,毋庸置疑,领英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职场社交产品。但是,领英创立在十多年前,产品是围绕着PC和电子邮箱设计,向无线互联网迁移的速度不够快。而中国是一个无线为先的市场,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无线产品至关重要。   2.目标用户定位:全球化平台的网络效应,是我们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我们发现全球化平台更能吸引的是那些有海外或者外企背景,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用户;而中国职场存在显著的层级分化,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英语好、外企背景的只占少数,而更加广泛的则是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20-35岁的年轻人。他们分布在中国的一线到三四线城市,对于工作、资讯、人脉和机会非常渴望,愿意结识陌生人,愿意从线上走到线下进行更真实和充分的沟通交流。然而目前中国市场缺乏一款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他们的职场社交应用。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3.产品开发运营的独立性: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和微信、微博、QQ邮箱、阿里巴巴的深入整合。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在维护全球一体的平台,动作不够快,本土化不够坚决。我们认为,只有一款独立于全球平台的产品,才能充分满足中国职场社交的独特需求,才能让我们真正像创业公司一样的奔跑。   4.职场社交需求: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呈现越来越大的职场社交需求。近期的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有76%的中国职场人士想要区分生活和工作社交圈,但是苦于没有好的职场社交产品可以依托。   总之,无论从中国互联网无线为先的特性,中国职场人群的层级分化,产品开发运营的独立性,还是越来越强的职场社交需求,我们都需要一款独立于全球平台之外的本土产品。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发展都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原因很多,路径依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跨国互联网公司总是认为一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取得成功的全球化产品,在中国一定也能取得成功,这就是路径依赖。要成功,打破路径依赖至关重要。只有开发一款能充分满足中国用户独特需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面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   接着大家应该又会问:“领英跟赤兔两个产品是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使用赤兔?”   全球化平台“领英”与中国本土产品“赤兔”在品牌定位、目标人群、产品设计及用户价值上有显著区别,但二者都秉承“成就一代中国职场精英”的理念,互补共生,更好地服务中国职场人士,满足他们的职场社交需求,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人脉、知识和机会,更快地成长与发展。   在品牌定位上,我们采取的是双品牌策略。领英定位相对高端,强调其与世界相连的影响力以及精英的全球人脉圈调性,突出无趣但有用的工具属性。赤兔的定位更加年轻、鲜活、生动和有趣。我们希望赤兔能够成为一款有温度、有趣、年轻和鲜活的职场社交App。我们相信在中国,职场社交也可以很有趣,职场社交也可以有温度。   在目标人群上,全球化平台“领英”更能吸引的是那些拥有海外或外企背景、有国外留学或工作计划、需要拓展国外人脉关系等有海外沟通需求的用户。领英是他们与世界连接的最好平台。而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人,则是中国各行业的职场主力军。赤兔将更专注服务于这些广泛的职场年轻人,满足他们发现人脉、在线沟通、结识陌生人、线上到线下互动等强烈的职场社交需求。   在产品研发和运营层面,领英中文版(包括PC和移动端)将持续深入本土化,增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功能、开展本土合作,将领英的品牌和价值传递给更广泛的中国用户。而赤兔采取的是无线为先的策略,着重开发移动客户端,纯中文语境,帮助中国用户以真实的职场身份,在职业场景下发现人脉、在线沟通、并把线上和线下的职场活动和行为连接起来。赤兔支持领英账号登录,可以导入领英的人脉关系,并会有独立的社交图谱。类似微信和QQ的关系。赤兔是以中国互联网创业的节奏在奔跑,完全由中国团队开发、管理和推广,有独立的研发和运营团队,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将时间回拨到二月初,我们的技术研发负责人王迪刚刚入职,接下来是迅速地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同时开始产品设计。很多同事入职当天就被拉来封闭开发。四个月的时间,从组建团队到产品上线,我们做到了创业公司的速度。领英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很多质疑。说来说去就是两点:跨国公司不接地气;跨国公司慢。现在,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些质疑,我们很懂中国,我们可以很快。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感谢领英总部和领英中国董事会对我们激进而大胆想法的大力支持,给予我们“独立开火权”。我们和领英总部是一种开创性的伙伴关系。这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度和支持。   领英的价值观中有一条叫“敢于承担睿智的风险”,创业的激情、对成功的渴望促使着我们去冒这个睿智的风险。中国有1.5亿职场人士,我们有信心把职场社交这一垂直领域做大,并打造出影响亿万中国职场人士的海量级用户产品。过去的四个月,我和我的团队都很兴奋,因为我们找到了创业的感觉:这种兴奋让我想起了当初创办糯米网的日子。我还记得糯米网上线的时间是2010年6月23日;5年后的同一天,“赤兔”上线。这会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All In。
    职场社交
    2015年06月25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