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
    创立两个独角兽:硅谷传奇Parker Conrad的创业历程--Zenefits和Rippling 引言: 在硅谷创的众多创业者中,Parker Conrad的轨迹犹如一颗闪耀的星星。他不仅一次,而是两次创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HR科技公司。我们与这位传奇人物坐下来聊聊,探究他从高中科学奖学金获得者到成为硅谷翘楚的非凡旅程。 正文: 1. 科学奖学金的启示 Parker Conrad的故事始于他在高中时期对海螺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仅为他赢得了2万美元的奖学金,更为他的科学兴趣和未来的哈佛之路奠定了基础。“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通过探索未知,我可以创造出有意义的东西。”Parker 回忆道。 2. 哈佛岁月:学习与启蒙 在哈佛大学,Parker 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在《哈佛红报》中磨炼了写作技巧,并与未来的科技领袖们交流思想。“哈佛给了我一个广阔的视野,让我理解了创新的真正意义。”他说。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批判性思维,也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3. 创业初试:SigFig的起航 Parker 的第一次创业尝试发生在毕业后不久。他和室友共同创建了SigFig,这家公司最初是一个投资社区服务,后来转型为机器人顾问公司。这一过程教会了他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性。“创业就像是在不断变化的迷宫中寻找出路。”Parker 表示。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适应能力,也为他后来更大规模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4. Zenefits:迅猛成长与挑战 Parker 创立的 Zenefits 一度成为硅谷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在短短两年内估值飙升至45亿美元。然而,快速增长带来的监管合规问题逐渐暴露。“那是一次苦涩的教训,让我意识到成长速度不应超过我们管理的能力。”他说。这一经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终导致他离开了公司。 5. Rippling:从废墟中崛起 离开 Zenefits 后,Parker 并未选择放弃。相反,他迅速调整心态,成立了 Rippling,一个直接竞争的公司。与 Zenefits 不同,Rippling 采取了更全面的商业模式,提供一站式的员工管理解决方案。“Rippling 是我创业生涯的重生,它证明了我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变得更强。”他说。 6. 领导风格的演化 在创业的道路上,Parker 的领导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冒险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更成熟、更注重细节的领导者。“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个成功都是前进的动力。”他说。这一点在 Rippling 的经营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在硅谷银行倒闭等危机中,迅速完成募资度过难关,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应急管理能力和领导魅力。 7.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Parker 对 Rippling 以及个人职业生涯抱有积极的期望。他相信,持续的创新和学习是推动前进的关键。“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还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他充满自信地说。 结论: Parker Conrad 的故事是关于持续学习、勇于创新和面对挑战的故事。他的经历鼓励着所有创业者,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在失败中寻求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视频访谈,更多信息,请访问HRTech的视频号: HRTech 
    创业
    2023年11月28日
  • 创业
    通知:YC中国2019冬季创业营正式开始招生,YC 尤其青睐HR项目,真的~ 有兴趣的可以试试啊~ 9月14日,Y Combinator中国(YC 中国)首届创业孵化营正式开始招生。据YC中国官方发布的信息,招生于9月13日开始,10 月 2 日截止报名,10 月底公布入选名单。YC 中国尚处在过渡期,首批创业孵化营的行程有 2 个月在美国,1 个月在中国,因此对申请团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具备基本的英文阅读和交流能力)。 此外,官方消息称由于工作量很大,预计要到2019下半年才能推出本土化的YC 中国项目。并且在完成本土化工作后,YC中国将会推出更加接地气、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服务。 今年8月,Y Combinator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上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原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担任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并担任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长。对于此次YC 中国冬季创业营开办,陆奇表示自己将参与中国的创业团队辅导,也会有YC 强大的校友网络倾情支持。 在采访中,陆奇还表示YC 中国能够推动创业团队思考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并尽力帮助创业团队提高融资能力。同时,也期待一流的创业团队参加,建立起早期创业生态,积极地用技术驱动创新,为中国经济做出贡献。   更多采访详情:谁会成为 YC 中国的第一批学员?首批冬季创业营开始招生 更多YC 中国招生细节和申请:YC中国2019冬季创业营正式开始招生  
    创业
    2018年09月14日
  • 创业
    前谷歌员工变身CEO:OKR对我有多重要 编译| 姚琼 来源| HRCouncil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前谷歌员工,现在是创业公司CEO是如何运用OKR来管理公司的。   从Google学到的目标设定系统 Karl Sun, LUCID CEO   Goal,是目标,而不是进球。目标很难,尤其是去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 偷窃伟大的思想,不是一种罪恶。 在Google成立的第一年,投资者约翰·杜尔提出了使用目标和关键结果法(OKR)设定目标的想法。他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既能设定高水平的目标,又能以量化的方式衡量这些目标的进展。我确信他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演讲,因为OKR很快就被整个公司接纳了。   OKR系统是在组织内设定可衡量的目标并将公司、团队和个人目标联结起来的有效方式。它使你的公司和员工在聚焦于一个明确、共同的目标,并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每一个Google的新员工,在他加入的首周,都需要花时间观看Google的风险投资伙伴Rick Klau在YouTube上关于OKR的演讲与介绍。   当我离开Google创立LUCID软件的时候,我带来了OKR。因为我曾经用过,而且在Google非常成功。我坚信在LUCID同样会带来很多帮助,而且这套系统还没有让我失望过。   OKR的效益   1.设定远大目标   OKR为公司设定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目标建立了清晰、简单的模式。当你写一个OKR时,你先确定一个目标并在沙地上画一条线。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可以用这条线来衡量自己,以确定你是否成功。相反,如果不事先设定目标,你就要努力证明你是否取得成功。   在Google,我们经常提醒自己,OKR是专门设计来推动你前进,而不是让你看起来不错。换句话说:目标应该很难,而不是扣篮。积极地去设定目标。   2.提高责任意识   在Google,我们所有的OKR都是公开的。我们在LUCID也是这样,让每个员工上传他们的个人OKR到我们的内部网络。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责任意识和透明度,而且让目标再一次确认。当只有你一个人知道目标的时候,目标很容易被忘记。但是当有其他人(有时成百上千人)知道你的目标时,你就必然要承担其责任。   除了OKR的公开特点,每季度评分也有助于提高责任意识。Google使用0到1的刻度。你不应该用完美的分数来粉碎它。这些都是远大目标,所以如果你得到0.6到0.7,你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事实上,如果你很容易达到你所有的OKR,那么你要么是超级英雄要么目标很低。   然而,重要的是要经常回顾并分析为什么你会落后于OKR,尤其是如果你的分数低于0.4。即使生病,或者优先级发生改变,但是你一定要诚实的找出根本原因。   3.保持组织统一   建立OKR,帮助公司中的每个人调整他们的目标。它使您能够确定精力聚焦在那里,以使公司目标统一。OKR是确保每个人都朝着相同方向共同努力的一种简单方式。并且,您可以检查所有运作,都联结和支持公司整体目标。   今年,我设定了一个目标“检查每个员工的个人OKR”,这大约有150个。虽然,我意识到会有很多目标和关键结果,但是我也意识到理解每个人的焦点所带来的价值。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我与整个组织保持联系和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方式是有限的。回顾OKR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看看其他人发现什么重要的举措,并评估如何符合我觉得重要的倡议。     让我们从设定OKR开始 建立OKR是非常简单明了的,这就是它的优点。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 设置年度公司OKR,作为年度公司的规划。同时,也设定每个季度的OKR。年度OKR可能会调整,但季度OKR不应该变化。   部门基于公司OKR设定部门OKR。然后根据公司OKR和部门OKR设定个人的OKR。     下面是如何写一个OKR: 1.设定目标:目标告诉你要去哪里。每季度最多只能二到五个目标,这样你就不会把自己弄得精力分散。 2.为每个目标设置关键结果:关键的结果表明你将如何达到你的目标。关键的结果必须是可衡量的,换句话说,它们应该是可量化的。具体的目标应该在写在前面,并试着为每个目标设定最多不超过四个关键结果。 3.把你的OKRs储存在公共空间里。例如,Google把每个员工的OKR放在员工目录中。 4.召开1对1会议,回顾季度OKR进展。召开季度公司会议,回顾公司和团队OKR。 5.在每季度开始时,对前一季度的OKR进行评分。使用0到1的刻度,关键结果单独评分,目标的评分是其关键结果的平均值。不要使用OKR评分来进行员工评价。记住,如果你一直得分1,你的OKR就不够有挑战性。     从一个CEO的角度出发 记住,危机永远存在取得成功时。设置低门槛可能会让你的员工暂时感觉良好,但这并不能推动组织向前发展。我开始意识到,对于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来说,我们都需要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不安,以便让我们持续取得成功。   我也强调了写你自己的OKR的重要性。即使你觉得你的OKR是公司OKR,明确定义,可以当作你自己工作的指南。作为CEO,在一个无底洞的任务中忙乱是很容易的,OKR可以帮助我专注于我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做也有助于展示你对OKR的承诺。   最后,你可以为自己或公司设置OKR,并意识到有些地方并不像你原先想象的那么重要。你并不需要被你的OKR锁死,你也可以调整你的方向。但是,你需要诚实的告诉自己,为什么你没有达成OKR。   谢谢,Google!在LUCID,我们不打算将OKR归还给Google。不仅它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我们走上一个快速成功的轨道,而且它带来了坦诚!     让人怀念的OKR Falon Fatemi,Node CEO   有时候,我们需要花时间理解一段经历教会我们的东西。   在2011年,我觉得我为我的创业冒险做好了准备。我学习了在线销售艺术,涉足Google的非盈利机构,致力于YouTube战略合作伙伴建设,甚至影响Google的全球扩张战略。   但回过头来看,Google教给我的东西比我当时意识到的要多得多。例如,我学会了处理拒绝和寻求导师。当我与早期公司合作并最终开始自己的业务时,我意识到了Google的一个工具的重要性:OKR。   OKR方法论   Google在创业的第一年,就推出了OKR(目标和关键结果)跟踪其目标的进展,有些目标持续了几年,而另一些则在每个季度发生变化。   即使在今天,Google也在公司、部门和个人层面上使用OKR来设定目标进度。大家通过观看Google的风险投资者Rick Klau演讲和介绍录像,可以很好地理解OKR是如何工作的。   我很怀念Google的OKR。在我的四年工作中,我使用这个系统来监控我自己的成长以及我的部门对Google的贡献。我甚至没有意识到,OKR在我身上根深蒂固,这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OKR在Node   当我创建Node时,我想到了我的目标。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雇佣第一个开发人员呢?我们什么时候寻求第一轮融资?这些问题使我想起了OKR。   我们最早的OKR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我们起草了一个时间表(发布、设定初步市场、规划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今天,OKR帮助我们将公司的年度目标分为季度目标和部门目标。   OKR的基本原则是,它们是可衡量的。例如,销售OKR可能会在季度内达到一定的收入目标。营销人员可能会为合格的销售线索制定一个标准,而人力资源可以计划在本季度内雇佣特定数量的工程师。   随着你的公司增长到20人,OKR应该变得更加个性化。每个销售人员如何为公司的目标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公司的成功?在这一点上,仅仅按部门创建OKR已经不再足够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OKR。OK,开始设定你的OKR。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的CEO,公司的OKR就由你负责。但是,当你带上部门负责人时,那些人应该负责起草团队OKR。   然而,有三个关键的错误要避免:   1.设定不合理的期望 做得好,OKR会给你的团队挑战性的目标,并明确地联结到公司的目标。但是,如果你让他们太过于脱离实际,就会失去信心,会挫败员工。平衡远大目标、可用资源和员工能力,这需要一点点的练习。基本上,你希望员工接近他们的目标,但不一定每次都击中他们。   2.跳过检查 没有定期的评估,OKR就失去了意义。把季度检查看作要遵守的合同。为了帮助他们坚持目标,让他们公开OKR。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他们在做什么。Google员工可以从员工outlook中查找任何一位现任和前任OKR,目标从CEO拉里·佩奇那里分解下来。 在Node,我们每月和季度检查OKR。作为CEO,我的职责是与各部门负责人面谈,以确保员工的目标与公司目标一致。我也有责任通过每月对公司的OKR进行公开的评估来塑造良好的习惯。   3.不庆祝OKR成功 OKR是很好的管理工具。但是当你不庆祝胜利的时候,你错过了认可员工辛勤工作的机会。对于年轻的创业企业来说,就实现商业目标而言,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紧密团结的团队。 Node正在创建一个语境网络,我们需要有动力的、有激情的员工来帮助我们。通过花时间来庆祝这些里程碑,我们创造了需要达成雄心勃勃目标的友谊。     如果OKR听起来简单,那是因为它们本身就简单,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他们帮助公司,无论是Google一样的巨头还是小型创业公司,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艰巨但可行的任务。OKR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公司。记住,每季度开展一次。      
    创业
    2018年05月23日
  • 创业
    Gusto (Zenpayroll)创始人给早期HRTech创业者的建议 作者:Tomer London 当我们在2012年冬天从Y Combinator毕业时,我们拥有相当有限的工资产品和少数早期本地客户。今天,我们很自豪地为全国各地超过6万名充满激情的小企业提供现代化的薪资,福利和人力资源服务。 上周,我开车到山景城(Mountain View),迎接了新的YC Winter '18新一批,并分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一些种子阶段的经验教训。我很乐意在这里分享这些信息,并希望他们也会对其他企业家有所帮助。 在种子轮后你的头号优先事项:找到你的10X-er 我真的相信要建立一个伟大的产品,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 那么谁应该是你的第一个雇员?找出你需要球队以两到三个超级大国区分从竞争产品。然后聘请每个超级大国的团队成员。如果你选择正确的话,这些人将成为10x-ers谁将为您的长期产品差异化奠定基础。 例如,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ADP和Paychex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71年,远在互联网之前。因此,他们几十年来的重点就是遵守法规和声誉。我们知道,现代的,愉快的体验设计对于打乱我们的行业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第一个雇佣人员和10x-er是一位出色的产品设计师,他帮助我们打造了一种客户无法停止夸夸其谈的产品体验。 在面试候选人时,优化他们的优势,而不是缺乏缺点。例如,找到一位在体验设计和前端开发方面出色的设计师是理想的选择。但通常情况下,最好的将在一个而不是另一个中变得更强。雇用他们的力量,庆祝他们的伟大工作,并与他们互补的团队成员。创业公司是一项团队运动。 当你找到符合你要找的人的时候,关闭他们就像你的生活依赖于它! 始终关注人才 不要采用招聘的捷径。假阴性雇员比假阳性雇员差100倍。 有时创始人在感到时间压力时会妥协(“但我只需要两名工程师就可以快速启动我的下一个版本”)。为了避免陷入绝望,总是在寻找人才。保留一个伟大的人与超级大国的名单,将区分你的公司,要求介绍他们,并分享你在做什么。我从不后悔花时间认识优秀的人。 我在Gusto托创造的一些最佳雇用人员是我多年以前认识的供应商,同行企业家,同学和同事。我们多年保持联系,并与他们分享我的旅程,寻求反馈和想法。当合适的机会来临时,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帮助我们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Josh Reeves和Tomer London与最近一批YC公司进行了会谈。Gusto的第三位共同创始人Eddie Kim当时正在旅行。将您的产品量身定制给遇到麻烦的客户群 要找到适合的产品市场,寻找极度的挫折感。找到一套完全被他们当前的解决方案所激怒的客户群。这些客户可能被当前的供应商遗忘,或者只是非常小众而且很难理解。 在Gusto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业历史上忽视了小企业或拒绝为他们服务。结果,58%的小企业仍然用笔和纸来管理工资,而且由于工资差错,每年有40%的企业被罚款。 这是疯了,小企业应该更好。他们理所当然地生气。 将您的产品定制到一个令人生气的客户群。在他们习惯于痛苦的地方让他们感到愉快。赢得忠诚的推动者,他们会通过起伏来坚持你,并引用其他人。在古Gusto我们都是关心小企业。我们维持70岁以上的网络促销员分数(Net Promoter Score),而我们的大多数竞争对手的分数均低于零。如果这是有线行业,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像康卡斯特,而我们是Netflix。 对你的行业的未来充满自信 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应该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对他们的行业看起来如何有强烈的假设。为了告知您的愿景,请花更多时间与潜在客户在一起,了解他们今天的身份,并了解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什么人。 简单的客户访谈是不够的,因为您只能询问客户当前的期望,而不是他们未来的期望。相反,制作逼真的解决方案原型并展示给客户观察他们的反应。寻找“哇”的时刻,当你找到他们时,不要放手。我推荐GV Design Sprint方法论来搜索哇。 例如,在我们的客户完成待办事项列表中的所有任务后,例如运行工资单,我们祝贺他们并用冰淇淋锥让他们微笑。 定义好工艺并为之奋斗 随着团队尽可能快地移动,留下精湛技艺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您发货,客户会注意到,团队成员会注意到。每个人都注意到。 在Gusto,我们的工程和设计团队花费了25%的时间来处理技术和设计债务,重新审视和改进旧代码和设计。我们最近也开始做Polishathons,并且一直在努力提高我们的代码质量。 要建立一个伟大的产品,定义什么好工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总是争取维护它。 谢谢阅读!我会遵循我自己的建议,并以招聘结束。如果你喜欢这些想法,那么来自哪里更多。 I’m a Cofounder of Gusto, Here’s the Advice I Give Every Startup Founder 以上由AI自动翻译,HRTechChina 倾情呈现,仅供参考。
    创业
    2018年03月12日
  • 创业
    777天整,我对“在线教育创业”的认知发生了哪些改变? 本文来自星河融快,作者胡天硕。 大家好,我是胡天硕。我的第二个baby降生了,老大生下来的时候,我还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当时写过一篇《在线教育怎样创业》的文章。于是老二出生前,我把这两年的认知升级和做投资人的心得体会总结一下,写一篇《在线教育怎样创业》的2.0版本,无心查了一下日期,发现前后非常巧合,正好是777天整,于是我就在产房写完了这个送给孩子的礼物。 投资人看着创业者一次次摔倒、爬起,如何在细分领域把握机会的洞察也在改变。项目看了不少,创业者也聊过几百个,“术”虽千变万化,但“道”不离其宗,因此我认为在线教育创业者的成功之“道”其实就两点:1.必须有可信任的流量;2.必须有可以规模化的品控。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做投资人后关于在线教育创业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能帮助你在创业的实战中起到借鉴意义,一起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可爱的孩子们。” 以下,供你参考 1、在线教育的两个关键点 1)对教学产品有信任的流量。单纯的精准流量是不够的,用户如果要开始付出他的钱或者精力,往往需要在使用正式的学习型产品之前就要有足够的“热身”,形式可以多样,包括新媒体的“认知洗脑”,老用户的转介绍,还有真人课程顾问的营销。 2)对教学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提供服务的企业不应该只是做机构和老师的对接和评价,而更需要通过产品体系和培训体系来提升质量。提供内容的企业应该优化自己的内容生产流水线和内容编辑工具,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下能够产生高品质的内容。 2、在线教育是横着切(做多个垂直细分的一个环节)还是竖着切(做一个垂直细分) 1)平台/知识运营商和工具/SaaS是横着切,可以理解为在线教育的SP。这类不是普通的创业者能够做的,而最好是创业者已经有流量和人脉的积累。 a. 平台/知识运营商需要抓住一大批精准用户的流量,为这部分用户对接各种教学产品。我在ver1.0的时候谈到UGC难度非常大,当时我只看好知乎和果壳儿做UGC,很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当时还没有涉足在线教育,而现在他们的主营收入就是在线教育。过了这么久,我依然认为做UGC是很难的,像“得到”这样的知识运营商,对于其平台上的内容参与度非常高。目前互联网的大佬里,BAT都切的很轻做得并不理想,反而是网易做得最重,在老师与学生中的口碑都很好。 b. 2B工具/SaaS需要把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核心在于为他人赋能,帮助其他人/企业完成整个教学环节。尤其突出的例子是小鹅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吸引了绝大多数知识网红使用。 2)培训类/内容类是沿着垂直细分领域纵着切,可以理解为在线教育的CP。这类是一些有教学经验的普通创业者有机会切入的,垂直细分机会也非常多。 a.  母婴幼教/家庭教育:随着年轻父母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受,目前像小伴龙这样的幼教App活跃度可以达到几百万,凯叔讲故事这类基于IP的音频节目也是利润非常高。目前也有许多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在引入混合式教学的方案。 b.  K12应试教育:这是最大的一块蛋糕,毕竟有2亿中小学生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可它却是最难吃下的一块。付费决策人(家长)和使用者(学生)是分开的,这导致很多产品叫好不叫座。看起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应该是2B2C,但是目前没有一家能真正跑通。纯2C的只有扫题真正抓住了流量,但实际付费转化率却非常低。为机构提供混合式学习解决方案的“高思爱学习”已经证明了高品质服务的规模化是目前行业的刚需。另外学校和高考的改革都会为创业者带来各种各样的新机会。 c. 素质兴趣教育:新型的增量市场,都是一系列垂直细分,做得好可以有非常可观的收入,竞争相对不激烈。行业的问题和机会都很明显——混乱、缺乏统一规矩、缺乏龙头老大。很明显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与肢体动作有关的一系列学科(艺术、书法、音乐、舞蹈、体育健身)都会有新的智能化产品形态去取代过去纯靠人监督的教学方式。 d. 语言培训:又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也是竞争极其激烈的战场。这两年基于微信的自媒体、社交场景下一系列创业者都开始有了不错的营收。反而是App,一对一和网校目前都有很多巨头在霸占着,流量获取成本已经非常高,不是普通创业者能够玩的了的游戏了。 e.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哪怕有Coursera、Udacity、edX这样的企业,行业公认MOOC这种形态还是有巨大缺陷的,几家里只有Udacity目前转型还稍微好一些。高等教育依然有非常大的机会,毕竟有四年的连续付费,而且购买者与使用者是同一个人。 f.  职业教育和知识付费:近几年发展非常迅猛,不论是只负责认知升级的,还是具体教PPT这样实操技能的,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已经逐渐开始接受在网上为学习付费的产品了。录播+社群+直播答疑是目前相对普及的产品形态。 3、在目前各种炒作的概念里,最靠谱的依然是混合式学习 1)混合式学习,以翻转课堂、双师课堂为代表被反复证明是规模化+高品质服务的有效方法。这里讲的混合式并不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的混合,而是通指无人与有人参与的混合。 2)VR/AR,目前更多停留在BP和“玩具”,还没有一家走出来的标杆企业。 3)自适应学习/AI/大数据,已经开始有一些企业开始实战起来了,但是绝对不是因为这些概念让这些企业脱颖而出,更多还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4)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原本设想会成为公立学校的入口,实际无法活跃的入口就是形同虚设的。 4、创业者应该要谨慎的要点 1)项目要和团队的能力匹配,贸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细分领域,风险非常高。 2)一定要有一个巧妙的切入方法,最佳的策略往往不是从零做起,也不是照搬别人的内容,而是对原始素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精加工,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3)UGC比PGC难得多,平台比垂直做细分难得多。 4)学习场景非常重要,决定你跟谁对标。例如,K12在线教育挤占的是学生的自由时间,跟你PK的是王者荣耀和电视剧,但是翻转课堂进入学校课堂,跟你PK的是学校老师的讲课,你只要比老师讲的精彩就行。 5)在线教育最重要的转化率有两个,表面上是付费的转化率,真正重要的是engagement(投入精力程度)的转化率。学习任何知识都是需要时间的,时长无法保证,产品有再多的学习内容也无用。 6)在线教育最大的生意是人群的生意,通过优秀的社群和内容抓住一群人,然后给不同的人提供精准的个性化产品。在这个体系内,你的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用户,而是你的忠实粉丝,越消费越愿意消费,信任度随着时间长度是越来越高。 7)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流量入口是自媒体和社群,性价比最低的流量入口是线下和百度投放。 8)给学生一个庞大学习体系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预热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对于多数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不是what和how而是why。 9)社交化学习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但是实际上目前普遍做得还很初步。 10)你的绝大多数学员哪怕觉得你的课再好也不会主动推荐,但是如果加上一定的诱导,其实是可以让他们乐意为你们背书的。这种传播的效果是转化率非常高。 11)微课的音频才是视频好坏的关键,而像“流利说”,懂你的交互+音频是要胜过单纯的视频。 12)在线教育里用户验证是比较管用的,用户调研是不太管用的。 5、两年过后,我的攻略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 1)在那么多术里,我认为真正的道就两点:带有信任的流量和可以规模化的品控。 2)我不再认为在线教育不赚钱,我认为在线教育做好了非常赚钱,边际成本很低,一个用户可以给的长期收益也很高。 3)我不再认为只要垂直细分的项目才有机会,目前各种在线教育企业都缺真正好的工具和能够精细化运营人群的入口。 4)我更认同混合式学习,而非单纯的翻转课堂。 5)娱乐化的学习内容,不能照搬线下课程基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了,所以不用再强调了。 6)各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接触一遍,我意识到在线教育各个细分领域的共性是要大于差异性的,当然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一些特点和潜规则需要创业者注意的。
    创业
    2017年07月17日
  • 创业
    SaaS创业,如何离成为独角兽更近一点?(上) 企业服务领域有没有出现独角兽公司的机会?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创业者们如何才能离成为独角兽更近一点?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沙江创投”(ID:GSR-Ventures),作者杨志伟、陈逊超 周期更迭、巨头林立,To C的模式创新越来越难。不少投资人和创业者转而关注To B的巨大市场。这一篇,我们逐一细化,希望于你有益。本文作者杨志伟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 目前,SaaS创业也的确很热。那么,我们的创业者们如何才能离成为独角兽更近一点?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继续围绕4S原则来深入分析。 Solution 针对解决方案(Solution),创业公司成立初期尤其是产品推出市场之前最重要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和调整产品市场定位(Product Market Fit,PMF)以满足客户刚需,向目标客户群提供具有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的产品与服务。 这对企业SaaS领域创业团队非常重要,大多数A轮投资人都希望看到公司产品真正找到了PMF,无论是在横向市场,例如CRM、HCM、市场营销、企业办公协同软件类解决的是跨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增加收入或提高效率、节省运营开支的需求,还是在纵向市场,如电商、门店、快销、物流、地产、医疗、教育、金融等深耕某一个细分行业,提供细分领域专业化的服务的公司。 无论创始团队在探索自己PMF的时候倾向专注于横向通用型或是纵向垂直细分市场,都需要证明在相似场景下,可以找到一群客户使用同一个产品或功能解决痛点并提升业务效率。这样的痛点可以非常细小或者只存在某个环节内,但是一定要非常痛,痛到一群极为理智的企业管理者愿意为你提供的解决方案买单。这样才能体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客户价值,“一根针刺破天”。 在没有确定PMF之前不应该急于获取大量客户,也不应该耗费太多销售资源大力推广,更不能过早扩张。在PMF没有磨合与调整好就过早获取各种客户,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有可能形成错觉,误认为自己已经找到真正PMF而放弃PMF的调整磨合,结果错失良机,可能会因此扰乱公司本身的产品开发路线图,甚至将公司引入歧途。不少创业团队因为资金压力或者为了融资而“用力过猛”就容易出现问题。 Size 上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市场的潜在规模问题(Size),并建议创业公司除了关心整体市场规模,还应花更多精力探索可触及的市场(Addressable Market Size)。这里的可触及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提供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和差异化而出现新的市场机会。能够给客户带来的客户价值越高,可触及市场就越大,你的机会也越大。 这一点在传统企业服务软件市场不明显,那时候的商业模式都是靠卖软件Copy或License。SaaS模式到来之后,可以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不仅仅在软件产品本身上,而企业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积累沉淀的各种客户与业务数据均可能形成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更加能够打动客户,增大市场机会。 SaaS – Software as a Service, 关注更多的应该是Service而不仅是Software。CRM提供商不仅仅帮助服务企业管理客户资源,还向他们提供自动化市场营销方案甚至简化销售流程或和提供销售线索。HCM厂商在帮助企业简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也提供寻找合适的Candidates以及新入职员工的流程化培训。 创始团队在定义PMF的时候就应该思考,我的产品可能会生成什么样的服务才能让更多的客户买单,让自己平台的价值最大化。为了从众多的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应用AI,Big Data, Cloud Service(所谓的“ABC”)等最新技术实现自己产品和模式的差异化。
    创业
    2017年03月09日
  • 创业
    创业加速器很有用,但首先你得记住几件事 编者按:像Y Combinator和Techstars这样的品牌加速器可能会帮助到你的公司,但同时它们也可能带来一些弊端。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对于创业者而言,加速器是学习启动(和运营)一个企业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良好人脉关系的好方法。也就是说,如果创始人选择了正确的加速器,那么他们的公司将得到更好的发展。Moritz Plassnig公司的Codeship平台参与了Techstars Boston加速器,这对其成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Moritz Plassnig是一个提供开发工具的公司。在下面的文章中,他提供了一些使用Y Combinator、Techstars这种著名加速器时的建议。 “我获得了重要的人脉,扩大了我的本地网络,接受了很棒的建议。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培训、准备演讲的历练以及导师的指导,我的职业道德得到了提高。”Plassnig说道,“当我和我的团队从项目中毕业时,我们吸引了本地的投资人并且即将进行A轮融资。如果我们不接触Techstars,那么这些都不会发生。我很感激我能有这个机会。但是所有的加速器项目都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关于如何确保你充分利用了你的加速器的一些建议: 要顾全大局 像Y Combinator或Techstars这样的巨头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这些加速器可能并不能为你的公司提供你们所需的帮助。也就是说,重要的选择一个已经在你期望的方向上建立了网络的公司。 “举个例子,我想要把我的公司从维也纳和奥地利迁移到波士顿。”Plassnig说道,“所以我确定要去看那个地区的项目。如果你完成了项目然后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你就不能把你的本地网络带到新的地方去。在你申请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找出项目领导人的名字,并考虑他们的背景和在其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在你公司需要提高的领域中他们是否有很丰富的经验?他们是否在之前已经投资过和你的公司差不多的公司?想想这些,然后基于所有的情况再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别以为那是好玩的 “参与Techstars是我人生中最有收获也最费力的一段时期。”Plassnig说道,“我和我的合伙人是第一次来波士顿,并且为加入到一个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人的新的社区而感到兴奋——年轻的创业者加入科技创业公司的情景。但在我们到达后,几乎没有时间去探索和检查这个地区。” 大多数加速器项目持续数周——有时数月——并且日程也全被紧张的指导会议、演讲及演示占据。你不会有很多空闲时间。做好心理准备。 要利用人脉网络 要思考参与到这个项目的人如何能帮到你,并且要随时准备好你的电梯演讲;在人行道上跑步,然后取得客户;确保你的最佳产品已经准备好了;向你周围的人展示你建立公司的能力。他们很有可能会在你的项目完成后寻找资金时在你身上尝试一下。 不要等别人来做你的工作 尽管项目肯定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毕竟不是学校,所以不要指望你的“老师”会督促你完成你的工作。加速器项目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只有你付出了才能得到一些回报。百分之百关注你的公司,从中找到灵感,然后展望其成功。这是你的公司。做出决定,创建公司,同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询问困难的问题。 确保团队角色清晰 确保每个人都知道他们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首席执行官——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投球。你的营销人员应该学习如何打造你的品牌,而你的产品开发人员应该和客户进行沟通并且专注于打造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作为首席执行官的你,需要确定你在给正确的人讲你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将全面帮助公司取得成功。 别浪费时间 你必须每天醒来就有赢的决心。你得到了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并且它转瞬即逝。尽情享受每一刻,并且仔细聆听你收到的每一条建议。一旦你“毕业”了,另一个班级将会取代你的位置,而你以及你的团队将会成为历史。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别那么容易就被历史遗忘。   翻译来自:虫洞翻翻 译者ID:盖里君  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www.tuicool.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5540.html
    创业
    2017年03月03日
  • 创业
    创业教父 Steve Blank 关于创业的 8 个建议 创业教父 Steve Blank 回顾了自己创业的经验,他总结的关于创业的8条建议将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 编者按: LESYA PISHCHEVSKAYA把Steve Blank最近在访谈中所说的创业教训归纳为8点。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每一点你都必须熟记于心。 Steve Blank是创业的象征,“Lean Startup”运动的创始人,并且还是《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和《The Four Steps to Epiphany》这两本书的作者。正因为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学辍学者,这个谦逊的人的简历很容易就成为了硅谷历史上最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之一。 最近,在纽约市市立大学(CUNY)研究生中心,Steve Blank与传说中自称为“狂热跟踪者” 的电视新闻工作者Harry Smith坐下来探讨了企业家的精神与创新。 这个创业老手,以及鼓舞人心的思想领导者,为我们总结出了以下这些关键的教训和建议: 1. 创业不是一份工作,它是你的事业 据Blank先生说,创业不能像任何其他工作一样,简单地申请成为一个企业家。 他或她必须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使他们的创业梦想成真。Blank将创业与需要激情、天资和努力工作的创造性职业相结合,例如写作或绘画等等。 2. 有抱负的企业家应该寻求学徒 Steve Blank 鼓励任何正在创业的人寻找一个正式的学徒,或在创业公司中找到一个能与创始人密切合作和学习的人。 在聊天中,Blank讲述了他在硅谷职业生涯的早期自己做学徒的事情。 在Blank到达硅谷的前10 - 15年,他身边工作的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他能够学习宝贵的技能并且获取非常多的知识。Blank认为学徒制度有助于培养企业家,因为它能让新的创业者: ●发展模式识别技能,这使他们能够区分好和坏的想法并且能够发现成功创业公司背后的“魔力” ●获得成为成功创始人所需的经验 ●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报酬 3. 作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企业家应该从第一天开始进行科学实验 Steve Blank解释说,在创业公司中,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猜测。 从一开始,创始人就必须处于搜索模式。 Blank建议:在决定开始工作或启动创业公司之前,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创业公司中没有已知进程。 正如Blank解释的,“如果你尝试的一个实验没有结果,那么请尝试点其他的。”一个新的创始人应该有心理准备,人们也许需要做很多实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创业公司中没有真正的头衔。 一个人的头衔永远不会完全反映出他/她在做什么。 ●创业公司的不确定性和混乱程度非常高。 如果一个潜在的企业家倾向于做一成不变并可以自己掌控的工作,那么他更应该去一个大公司里找一份差事。 4.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必须要学会处理不确定性,并为变革做好准备 Blank说,如果计划A未达到预期目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总是有计划B、C、D。 5. 失败和补救是不可避免的 Steve Blank打电话告诉他妈妈,虽然集到了3500万美元的资金,但他的公司依旧失败了。“我们的姓是Blank。我们甚至不能改变它。”这位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说。正如 Blank解释Rocket Science Games这个公司一样,“它是硅谷最热门的游戏视频公司,但它从来没有做过游戏。” 在经历了失败和补救等所有阶段之后,Blank为他的下一个创业想法“E.piphany”集到了资金,这是一段成功的经历。 Blank说,失败是创业中必然会经历的部分,但是成功的创始人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6. 成长在一个不正常家庭中,可以帮助潜在的创始人在创业环境中茁壮成长 据Blank先生说,他的童年很混乱,以至于他从来不知道他早上醒来会发生什么。他必须在“生存模式”下运作。而这种模式正是大多数早期创业公司存在的环境模式。知道在混乱中如何生存,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中的过程通常是不可预测的。 7. 创业公司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工具和工作流程才能生存 在Blank退休并开始教授如何创业后,他注意到商学院只传授如何使用工具,以及如何在大公司中遵循能取得成功的实践。人们一般认为创业公司只是大型公司的小版本,这是一种注定会失败的心态。 Blank开发了Lean Startup Methodology,这种方法论包含了他开发的客户开发流程、敏捷化工程以及使用Alexander Osterwalder的Business Model Canvas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在建立公司时帮助创始人制定战略并将多个变量统一思考。 当谈到他创造的顾客发展方法时,他说,“你的公司里没有真相,到外面去。”当创始人正在开发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并不是购买产品或使用服务的消费者。因此,每个创始人都需要走出去,与那些将成为他们目标客户的人说话。 8. 创业是一个团队活动 “如果你认为你是公司里最聪明的人,那你就错了,”Blank警告道。   翻译来自:虫洞翻翻    译者ID:王炜  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www.alleywatch.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5135.html
    创业
    2017年02月28日
  • 创业
    傅盛:保持简单思考,做一家简单的公司 我好像从未想过放弃,应该说,根本就未想过这场仗输了会怎样。因为我觉得,想这个事情没有意义。只有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我们才有可能通过奋斗和努力获得成功。 猎豹移动CEO、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 傅盛先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昨天,有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创业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当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狂奔。正如生物学家Leigh Van Valen提出的「红后定律」,意思就是你必须拼命奔跑,以保持在原地,否则就会掉队,而等待掉队者的只能是被淘汰。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尔·奈特(PhilKnight)也曾不断告诫自己:继续前进,不要停下。对于很多正在创业的读者而言,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回答?欢迎文末留言交流。 这一期,投投要与你分享一篇傅盛先生总结自己奋斗六年来的感受。之所以想与你分享傅盛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完他的分享让自己很受触动,希望也能对你有帮助。 第一个关键词:奋斗 六年前,猎豹成立,我没有想到公司会变得这么大、会有两千多人。未来六年,我也想象不到会发生什么。现在,我就想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一下过去我们经历的点点滴滴。 第一个关键词:奋斗。 有个同名电视剧叫《奋斗》,名字很好,帅哥靓女,青春励志。但看了开头,我就看不下去了。作为一个奋斗者,我觉得它应该改名叫享受,而不是奋斗。主角都开着名车,突然某天做了一个好案子,被人相中,从此飞黄腾达,开始了美好人生。 事实上,奋斗不是这样的。奋斗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有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早知创业如此艰难,重新再来一遍,你还会不会选择创业?我自己心里会打一个问号,因为有太多无法想象的困难。 最近读一些书,我发现毛泽东、蒋介石这些名人,都非常推崇曾国藩。他出身贫寒,此前五百年家族没有出现一个达官贵人,直到他爸爸考了17次才考中一个秀才。所以,曾国藩出身卑微,资质又甚差,40岁之前,几乎无所大成。 但很重要一点,正因为这样的人,才值得学习。历经世事更迭,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才值得我们每个普通人去体会。我们会在心里想,自己也有可能像他一样出身不好,但在遇到困难时,依然有可能通过不懈努力变成一代名家。我觉得,这才是曾国藩真正激励我们的东西。 从另一个角度说,猎豹过去六年,也正是这样一个故事的缩影。我经常提学渣思维,经常被新来的学霸高管严厉批评。但真的得说,猎豹这家公司一开始的创立,就起源于草根。 我2001年进入北京,存折里面只有400块钱,寄宿在一个北航同学的宿舍里,两个男人挤一张床。后来,他被我挤到隔壁宿舍去了。我成天骑着自行车去北大附近找工作,但还是找不到。因为一上来就问学历,让写代码,最后不得以做了产品经理。 这就是我的经历。还有一个人的经历,大家可能知道比较少,我们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徐鸣,哈工大硕士毕业,他刚到哈尔滨的时候,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也听不懂。他是一个农村孩子,上大学之前没坐过火车。 还有如今正在给法国员工大讲企业文化的一个女汉子,叫肖洁。她也是公司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我一直嘲笑她专科毕业,后来她在人大买了一个,不,考了一个本科文凭。大家还听过有一所大学叫景德镇陶瓷学院么?这是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校,就在我出生的36无线电厂附近。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有个人是从这儿毕业的,跟我关系还很好,也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叫陈勇,现在负责猎豹的海外工具应用。 猎豹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真正的奋斗是怎样的呢?真的不是有一天,你突然在厕所里遇到一个贵人,他给你投了一大笔钱。也不是说,有一天你写了一份好的报告,给老板看见了,从此,飞黄腾达。 真正奋斗之艰苦,没有真正经历过创业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今天看到很多创业者,我都想劝他别创业了,因为真的是九死一生。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徐鸣到淘宝去找二手服务器,发现比一手能便宜几千块。然后,我就跑到中关村市场,一个人开着辆奇瑞风云小车,把那个二手机器扛到车的后备箱,再开车去廊坊,装到机柜上去调试。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在紫金豪庭的「鬼屋」租了一个两居室,一屋子人坐在里面,一推开门,一股臭脚丫子味儿。我招聘的人中至少有两个,本来说的很好,要跟我们一起奋斗,推开门一看,下午就走了。 所以,猎豹过去六年,其实就是奋斗的六年。一群不怕死、不服输的人共同奋斗的六年。我们不仅有艰苦的经历,还面临巨大的压力。最困难的时候,整个行业都认为我们是腾讯的铁裤衩、马前卒,别人的炮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你们就是一个棋子,你的任务就是打响一个集结号,还有很多更贬低的话。从个人到公司,对我们全面围追堵截。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指环王》里的情节:甘道夫打炎魔,摔下悬崖,粉身碎骨,复活后,从灰袍巫师升级成了白袍巫师。我在想,每个人奋斗的历程,都是如此: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大优点,但有一点,好像坚忍度挺好。我好像从未想过放弃,应该说,根本就未想过这场仗输了会怎样。因为我觉得,想这个事情没有意义。只有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我们才有可能通过奋斗和努力获得成功。 正是在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猎豹今天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另类,甚至是某种旗帜。前不久,我跟经纬系公司去俄罗斯考察,有很多CEO,我们去见俄罗斯最大的两家互联网企业。见完以后的第二天,他们其中一家CEO单独约了我开一对一的早餐会。张颖说,你看我们来考察的CEO里面,有很多市值比猎豹高的,但为什么不找他们而要单独约你呢,就是因为猎豹的全球化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过去六年,正是这样一群猎豹人,在困难面前不言败的精神赢得成绩。也有运气在,但核心是精神,我们挺过来了。按理说我也老大不小了,但每次看到一些激动人心的场景,还是特别容易流眼泪,包括女排夺冠的时候。 我的感动,是因为我能体会他们那份艰辛,我能体会那份不被所有人看好和嘲笑时,还在奋斗的那种艰辛。大家都只看到他站在领奖台那一瞬间的闪光,却很少想过那个过程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因为「成王败寇」是这个社会很现实的一句话。 我经常讲同理心,因为你以前经历过,才会知道这份奋斗的不易。不管今天猎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能在六年的时间,走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这个底层的精神从来没有丢失过。尽管今天有各种各样的PPT公司、各种各样的成功学,但我相信,没有奋斗就没有有意义的人生,也没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这一点,从来没有变。 虽然奋斗,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奋斗,你肯定无法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第二个关键词:简单 猎豹今天已经有一定规模,虽然有很多组织构架上的问题,也遇到了发展中的阵痛,但可贵的是——我们还在保持着创业时的初心。 我和徐鸣出来创业时,当时就想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去构建一家自己喜欢的公司,能不能相信一群简单的人也能做成事情。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秉承的原则。 当年雷总找到我们,说能不能把两家公司合并。那时公司刚刚创办,大概五六十人,金山毒霸大概四百人。我在想,用什么去判断,能不能保证做成这件事情? 我就说,去一趟珠海,咱们开一个会,讨论一下产品,给出点建议。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产品。讨论产品的会议当中,就觉得坐在会议桌的一群人,都是一群非常简单的人。大家都在很痴迷的讨论这个产品,也不是想你是一个外人,你为什么要跟我们说这个,大家都是很渴望的眼神。 会议结束后,我给徐鸣发短信说,这帮人太简单可爱了,我们就干吧。这中间有非常非常多的要去考虑的因素,不管是管理控制,还是文化的,还有利益。在这个时候,我就把它归结为一件事情——我能不能找到一个相对简单的团队,用简单的方式一起干活。 想通了这件事情以后,我对所有的事情就不再去想。所以,这个方式一直贯穿猎豹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台湾开办公室的时候,我跟大家说,猎豹要做一个简单的公司。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理解这样一个公司——你们觉得对的事情,你们就去做。这种简单的信念,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融合的文化,也体现在我们产品的文化。猎豹过去这么多年,能做出一点点的事情,就是不断寻找简单的点,找到那个一击即中的点,今天依然没有变。 我们当初就是找到了一把小刷子,刷遍了全世界。最困难的时候,就要找这么一个点把整个公司塑造起来。今天我们一样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因为一家公司倡导简单,也能简单的工作。 有时候,我们身边有太多繁杂的信息,如果这个时候谁能站出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谁就开始变得不一样。简单的企业文化,简单的做产品的思路,能让这家公司变成很多简单人的聚合体。 当然公司到了一定规模,怎么再找到一个简单的点,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题目。但我相信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找到这家企业真正赖以生存的简单文化。让每一个人,都能保持简单思考。 第三个关键词:梦想 我在想,自己当年来北京,有一个模糊的憧憬,我觉得自己能做成一件事情。但我从来没想过能创办一家公司。当年最艰苦的时候,我在想我能让家公司活下来,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在美国开展业务。所有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第一次去美国感受到的冲击。 我曾经多个场合提过,我在30岁前有三个愿望,其中一个愿望就是去美国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直到33岁我第一次去美国。走在大街上,我在想:为什么一个两百年历史的国家,有如此灿烂的科技,能不断引领这个世界往前?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think big,能够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当我想清楚这个问题,我就反过来再想,能不能真的给猎豹这家公司树立一个梦想?但坦率地讲,当时我们更多的是从地域上看到这样一个梦想,所以我们开始了国际化。这个梦想从最开始一点点萌芽,最后变成了整个公司的一个方向,直到变成了今天整个行业的一面旗帜。 大家都知道,我的英语不够好,曾经励志攻克英语,但现在也只能简单交流。这并不影响我们实现梦想。不管现在困难有多大,只要有一个好的梦想,它就像一个灯塔,即使航行在漆黑茫茫的大海,浪很大,只要灯塔在,你就知道,你会往那个方向去。我觉得,我在30岁以后,给自己的人生,也是猎豹成立两年以后,找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梦想。 反观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我认为很少有真正所谓的梦想教育,更多是技能教育、成长教育。你完成一道好的作业题,做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好好嫁人,好好生个孩子,这就是人生。人生需要的是稳定,不需要有不一样的梦想。当你说出一个不一样的梦想的时候,一般都认为你疯了。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缺失。 正是这种缺失,才导致今天,我们在很多地方,不断去模仿,不断去跟随。我认为,猎豹过去三年以来树立的全球化梦想,让我们真正从一家能够活下去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一家有个性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一家能够凝聚人的互联网公司,也成为了我们找到下一个更大梦想的起点。 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愿意把梦想分享。 想起来,猎豹当年为什么源于金山毒霸呢?当时雷总找到我说,金山是怎么传承过来的?金山就是在20多年前,有一个叫张旋龙的人创办的一家公司。后来他发现,这家公司需要找到更优秀的人才,他就把公司一半的股份给了一个人,这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程序员求伯君。然后,求伯君在公司需要找到更多优秀人才的时候,招了一个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叫雷军。这三个人在金山创业的不同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先是张旋龙牵头,然后交给求伯君,2011年求伯君退休,再交给雷军,做了很好的传承。 这三个人就是金山三个创始人和前三大股东。雷总说:傅盛,我希望猎豹能把金山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把猎豹真正变成一家不断找到自己梦想、分享自己梦想的公司。 这一点和我自己的人生哲学非常契合。 办公区里挂过一句话叫:一起去看最美的风景。其实,这就是对人生梦想的分享。这就是不仅独乐,且要众乐的一种方式。也许因为一家公司创业,总有风险,总会遇到挫折,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很少去许诺你在这家公司一定能够拿到什么、一定能够收益什么,但我唯一能许诺的是,你能分享这里很多人的梦想。 我希望把更多的利益能够分享出来。虽然股价不好,大家体会不多,但我要说,我们分享的精神会不断传承下去。不断为猎豹找到更多的小猎豹,在组织架构上不断延续分享梦想的方式。 上市只是成人礼 奋斗、简单、梦想,印证了猎豹过去的成长经历。但仅仅有此,是不够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公司没有上市多好,我会多么快乐地做着产品,不为一个个数字所累。因为从公司的基本面看,6亿多月度活跃用户、每个季度的收入增长,无论从那个角度讲猎豹都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但当公司上市,它就变成一个透明的实体。它的股价,就成了大家评价你的简单粗暴的标准。 坦率讲,当年我没有抗拒诱惑,认为上市是成功的标志,选择了快速上市。结果上市以后,发现带来的压力的确非常大。 后来我想,上市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真的意味着成功吗?我最后找到一个词——成人礼。它并不标志这家公司到了一个多么大的高度,也并不代表这家公司从此就会一帆风顺,它只是代表这个公司变成了一个成年人,它有机会活下去。 到了今年,尤其第一季度发财报,股价跌了20%。开完董事会后,我一个人留在澳门。我在想,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有一天会遇到这样的状况?那天晚上我很郁闷。几天里,我都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一个如此年轻朝气、并且努力奋斗的公司身上? 后来,我终于读了一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当年进过奥斯维辛集中营,他所有的亲人都去世了。集中营里的所有犯人,随时都面临可能死去的状况。这个时候,他得到一个非常大的启发就是——人生真正的本质不是希望,而是意义。人总是会死的,希望总是会破灭。但只要你认为你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你才能够去面对你经历的所有苦难。 坦率地说,猎豹上市后,曾让我们有一段时间专注在股票和市值,忽略了猎豹真正的使命。过分的收入导向,也让我们在产品和组织结构上注意力不够,忽略了潜在的问题。而现在的这一次股价跳水,不正是让我们放下包袱的最好机会吗? 也许极少的公司有过我们这样的经历。六年前不断努力奋斗,做成一家国际化的公司,正当高歌猛进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不可控或上市以后的迷茫。其实我在想,别的公司没有这样经历过,反而你更容易持续成长。 也许,每一次的成长,都需要你不断去蜕皮,不断去否定自己的过去。本质上,它和六年前我经历的对手抹黑、打击没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会经历这些呢?如果你不把它看成是打击,而是一种给予和礼物,你会发现你经历过很少有人经历过的这种痛苦,你就能成长更快。 反过来想,这是一个成年礼。 马云当年说,如果一个伟大的公司,不死过两三回,是不可能伟大的。包括小米,遇到各种诋毁的时候,为什么如此坚挺。一家公司,前进的过程中总会摔跤,摔得早,就学得早。很少有一帆风顺。核心是——你如果认知到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你就更可以去重新思考。 从更大程度上来说,这对猎豹是一件好事。对所有经历的人来说,也都是一件好事。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很大变化。 忘记过去 一个人最难的是忘记。 我们能不能忘记过去所谓的荣耀?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它都发生在过去。不管猎豹上过市,不管国际化做成什么样,它都只属于过去。也不管今天遇到多少困难,那些困难和今天要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联系。 我总在想,为什么今天大家反而变得忧国忧民,反而变成充满疑问和质疑呢?如果真的把时间往回拉一年,它会比我们在紫金豪庭那个小屋子里更困难吗?那个时候是这个月发完工资,下个月就没有了。它会比我们在珠海一起寻找这家公司出路更困难吗?那个时候是每个月收入往下降,每个月都有重要的人离开,竞争对手不断穷追猛打。 最惨的时候,一个月大概只有七八百万的收入,今天每个月收入好几个亿。如果说人才,今天猎豹的人才厚度,远远大于两三年前。昨天我跟同事讲,过去半年我招的博士数量,远远超过过去十年可能见过的博士数量。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只记得曾经多么了不起,今天遇到多少多少困难。这艘船,虽然遇到一点问题,但它已经是一个有甲板的船,已经有很多船员和水手。这个时候的能量比以前不是强大1倍2倍,而是5倍10倍。核心就是——我们想好自己要干什么。 所以,我提了一个词叫再创业。 我曾经说过,公司有一个问题叫上市太早。公司核心业务没有特别强壮之前,太早上市,导致过早追求财报。等到真正上市以后,才理解很多人说被华尔街绑架。但今天我不这么说了。 因为,我认为上市无所谓早晚。上市只是前进中一个脚印而已。没上市,你可以把这个事情先做好。上市后,一样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好。影响你的不是上市,还是不上市,影响你的是自己的心态。 想要把一家公司做伟大,与上市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实力,重新创业,我们会比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更有套路。对于我们来说,六周年只需关注,怎么找到自己的使命,能不能让猎豹变成一家十年后还很牛的公司,二十年后还与众不同的公司。 我觉得,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它是创始人培育的,但它最后会变成一个共同体,变成很多人梦想的共同体。就跟你的孩子一样,从小和你长在一起,但总有一天,它会变成一个独立的人。 乔布斯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苹果的使命一直没有停歇过。通用作为那个时代的公司,有着遍布全球的产业,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为通用的精神和使命添砖加瓦。我真的希望把猎豹变成一家有使命的公司,能够不断为它的十年二十年发展去努力。 本文参考了信息来源:xn--go-ch8ea
    创业
    2016年12月20日
  • 创业
    明白很多道理,依然干不好创业这件事 | 成功学之于成创业者到底意义在哪 摘要:不同的领域,套路不同;相同的领域,不同的时机,玩法也不同;相同的领域,相同的时机,你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开局,策略也不同,你说你学谁?我告诉你真相,学谁都是死,做好自己最关键。   先回答个问题,有人终于提出这个打脸的问题,我不是退出知乎了么,怎么又回去了? 哦,这个确实是我自作自受,错过一大波红利,但是死撑着面子呢(你看,我也是死要面子来着),关于知乎的问答,知乎的专栏,我最近还没有回去的想法,不过知乎live作为一个全新产品,确实很想试试效果,特别是研究和了解当前这块知识分享的市场和用户接受度问题。 (有个叫北冥乘海生的数据专家在知乎live靠分享数据分析居然可以赚到几十万,各种羡慕嫉妒恨有没有,这家伙如果读了这篇文章建议狠狠的给我打赏一下,让我心里稍微平衡一点。) 其实我每天都还在看知乎,有些挺扯的答案,也有一些质量还不错的,比如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关于减肥话题的。有人说,你控制不了自己体重,怎么控制人生和事业?有个回复还算蛮专业的,大概是这样,人种,乃至具体的个体之间基因不同,有些人的减肥难度和另一些人截然不同,如果一个有基因优势的人,对一个从基因里就很容易增肥的人讲这句话,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当然,这个回答有对的一面,也有不那么正确的一面,就是,如果你用健美的标准来说减肥,基因的影响可能是很大的,但如果只是控制过份肥胖,比如说,可以有肚腩,可以水桶腰,但体重尽量控制在正常值浮动上限以内,那么个人的控制力还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并不是把责任推给基因,就可以推卸自己懒惰的问题的。 这也是个度的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就是天赋和努力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说,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职场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不需要拼天赋,只要努力,你就能超越90%的人,甚至95%的人;但另一方面,在最顶尖的那批人里,没天赋,你真就别费劲了。 我跟一个数学女学霸粉丝也是这么说的,我说你老老实实测一下智商,低于150你就专心搞应用数学,看以后金融啊,教育啊,哪里可以有口饭吃也挺好;高于150你再琢磨理论数学上能有啥突破。这个领域要是没天赋,就别硬往里面瞎折腾了。 人和人的差距,在生理上,在基因上,确实是非常大的,说个那啥的话,人生而平等,但有些基因比其他基因更平等。 我们经常被这样教育,你看谁谁谁,一天只睡眠四五个小时还精力充沛,谁谁谁,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谁谁谁,精通多门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会觉得我很笨么?我不觉得,大部分我认识的人也不会觉得我很笨,但是以上这几点,我一条都做不到。 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读书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没有考好,上了一个挺平庸的中学(好听点叫平庸,其实算是当地最差的中学了),然后三年呢,我如果说自己不努力,不用功,有点太虚伪,但确实不算是那种特努力,特用功的,只能说还比较有自觉性,有上进心。然后三年轻轻松松一直是班里第一,初三中考是年级第一,打破了这个学校的多项纪录,并进入了一个特别好的重点高中(我们初中在我之前没有人考进过那个高中)。 上高中住校,发现差距来了,确实很多人基础比我好,而且更可怕的是,很多同学特别拼,从高一开始,住校晚上熄灯后,很多同学在楼道复习,很夸张。我一上来发现自己成绩不够好了,当时只能排在年级一百名左右,也想好好学习,跟人家学,半夜跑楼道看书。结果,问题来了,人家半夜看完书白天上课精神抖擞,我白天上课各种瞌睡,结果完全听不进去,晚上还不够补白天的课堂内容的。结果陷入恶性循环,最差下滑到年级两百名,当时全年级只有两百七十名学生,前途一片黯淡。 到高二我觉得这样不行了,还是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晚上我该睡睡,该休息休息,白天上课有精神最重要。结果课堂效率高了,成绩缓步提升,两个学期,期中期末共四次考试,每次上升一个台阶。到最后能排到年级五十多名的样子,在我们那个高中,这个排名意味着上重点大学没啥问题了。 到高三依然这样,楼道里通宵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那些人确实有一些是成绩很好的,但我还是走自己的节奏学习,复习和休息,成绩继续小幅度上升,直到最后高考,不算超常,也不算失常。年级三十名左右的样子进的清华(所以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学霸,进清华和进清华的好专业是完全两个概念,对于后者我自认为是远远达不到的)。比我强的,我确实自愧不如,但如果一昧试图去跟他们学,对我而言很可能是死路一条。 如果你喜欢打篮球,没天赋,你努力练练,你可能打进校队,打进公司的篮球队,成为业余高手,这是努力可以做到的,但想混NBA,只有勤奋没有天赋是没戏的。 如果你喜欢编程技术,没天赋,你努力读资料,努力学相关内容,只要逻辑清晰,做到架构师,做到高级程序员,在大公司拿一份高薪,或者做到轻松藐视我的境界,还是可以的的;但如果你想成为tk教主,或者袁哥那样的安全专家,我讲真,没天赋真不行。有些思维敏锐度,逆向视角的东西真不是能靠勤奋练出来的。 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数学天赋强,有人语言天赋强,有人逻辑思维强大无比,有人虽然思维经常发散,缺乏条理,但艺术感极佳。努力找到自己的天赋点,并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都会有不错的结局;如果只是追寻看上去很好的方向,看上去很好的领域,而认为努力和勤奋可以解决一切障碍,这其实很可能是让自己陷入一种无谓的痛苦和挣扎里。 我以前讲过,其实你说很多很牛逼的人,做出很多成就的人,他们做的事情,很辛苦很累么?可能会有点累但是一点不辛苦,因为兴致所在,天赋所在,人家很开心的去做这个事情,根本不觉得苦,为什么你觉得苦呢,因为你根本没兴趣在这里。 我读中学的时候,数学、物理两门课从来不觉得苦,遇到难题觉得可兴奋,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做出来,成就感满满,我知道很多人遇到数学题就头大,完全进不了状态,这个就是没法比(现在完了,已经啥都不会了)。但我背单词头大,背很多遍才能记住,过不了几天全忘,英文听力也弱的一塌糊涂,感觉语言反应能力完全跟不上,跟语言天赋强的也没法比;别人看人过目不忘我就是脸盲,这事哪说理去。 你做一件事情很开心,觉得自己很有挑战性,很有成就感,虽然很辛苦,但是累并快乐着,这个事就对了,你觉得很苦很累,然后拿一堆鸡汤灌自己咬牙坚持,说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这事可能就不对了。 教育上,很多好学生要纠正缺点,一步步让自己走向均衡和完美,但是我这些年观察发现,那些牛逼的草根创业者,实话实说,短板是真特么的短,但强项是真特么的强。你可能学不来人家的强项,但你要知道,把自己强项发挥出来,这才是关键。 你的短板是你合伙人要关心的事情,你的强项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第一个学不来是天赋。 下面说第二个 有成就的创业者里,有些会说自己运气比较好;有些会觉得自己的成功理所当然,我个人的观点,前者更靠谱一点,我也更愿意跟前者合作。 那是不是谦虚的品质呢? 我看到之前有人做过一些人性实验,以明显不平等、不公平的开局策略,让几个人参加游戏,结果获胜的那些人,大部分都理所当然认为是自己的策略和智力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清醒的人说,因为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所以自己赢了,对方根本没机会赢。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成功,既有创业者的才能和勤奋的因素,但同时也有时运和不公平的成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即便付出同样的勤奋,有同样或者更优秀的才能,可能也难以复制这样的成功;这就是成功学经常会被认为是扯淡的地方。 百度创业初期的时候,新浪、搜狐要用百度的搜索,是要给百度钱的。这是那个年代的商业规则,所以百度初期的品牌露出和用户的获取,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成本。但今天你再做一个搜索引擎,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商业规则了,别人用你的搜索,你要给别人钱,而且这个金额非常大。 我们说一下数据,百度现在联盟事业部每年获取流量的成本是一百多个亿(可以去查财报),请问,新玩家,如果你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也没有流量入口,怎么跟百度去竞争流量入口? 一点机会都没有。 时间窗口一旦过去,很多事情就会完全不同,8848当年如果不是倒在上市前的最后一关,现在电商格局会怎样?虽然我当时一直唱衰王峻涛,但今天回头说,我觉得相当不好说。更不用说,当年如果某个电信领导大笔一挥,100万买下腾讯会怎样?就差这么一点,腾讯的伟绩可能就再也不会出现。 承认时运,不代表否认努力、勤奋和天赋,毕竟时运来的时候,也只会去青睐竞争队列里的强者。但我们要知道,即便你有努力,有天赋,有勤奋,但如果时运没来或者时运看走了眼,这种情况也会有的。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竞争阶段,不同的领域,其竞争策略、其侧重点、其商业机会,可能都不一样,很多成功者试图杀入新领域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壁垒,腾讯做不好电商,做不好搜索;阿里做不好搜索,做不好社交;百度做不好电商,做不好社交;大家都试图一统江山,最后发现自己的经验到了对方领域根本无法套用。你说你想学习谁? 不同的领域,套路不同;相同的领域,不同的时机,玩法也不同;相同的领域,相同的时机,你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开局,策略也不同,你说你学谁?我告诉你真相,学谁都是死,做好自己最关键。 那么,创业者看成功故事是否没用呢?不要邯郸学步,不要东施效颦。成功者,其在关键时刻,决策的背景和依据是怎样的,他们的思路和逻辑是怎样的,学会理解这里的逻辑,可能比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有价值;另外,多看看失败者踩过的坑,总结的教训;这是另一个真相,成功者的时机和策略你学了也没用;但失败者的教训和学费,很有可能你会再来一遍! 少踩几个坑,少交一点学费,不代表你能成,但至少比你重新都踩一遍,成功的几率高一些。 总结一下 两样东西你学不来: 第一,天赋,基因带来的技能点,就别跟人学了,用好你自己的。 第二,时机,很多成功的方法和套路,只在一定时间窗口内有用,你亦步亦趋,一点机会都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执行力和敏锐度还是很关键的,很多事情,你多勤奋一点,多研究深入一点,做到特别牛逼,复制大佬奇迹真的很难,但做到超出常人,小富则安,讲真,还是不难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 作者:曹政
    创业
    2016年12月06日
  •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