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azon
    Workday发布公告“澄清亚马逊Workday部署” 停止的问题 近日Workday在官网发布了这篇澄清,应该是市场有一些反馈,需要做一个正面的回应。也发给大家看看如何回复类似的标准文案!更多精彩随时关注我们:HR科技云图 前言: 在Workday,我们非常专注于满足我们客户群体的需求,并通过创新来支持他们的劳动力需求。然而,有时,客户有一套独特的需求,与我们为广大客户群所提供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一年半前,Workday和亚马逊双方都同意停止亚马逊的Workday人力资本管理部署,并有可能在未来重新考虑它。 正文: Workday成立于15年前,拥有一套包括客户服务和创新在内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高度关注满足我们的客户群体的需求--包括8000多个客户和5000万用户--并进行创新以支持他们的工作团队的需求。然而,有时,客户有一套独特的需求,与我们为更广泛的客户群提供的需求不同,就像亚马逊--世界上最独特和最有活力的公司之一的情况。 一年半多以前,Workday和亚马逊都同意停止亚马逊的Workday人力资本管理部署,并有可能在未来重新讨论。这与Workday系统的可扩展性无关,因为我们目前支持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组织,包括超过45%的财富500强和超过70%的财富500强公司。此外,我们70%以上的客户是活的,包括我们最大的客户之一--一家零售商--在其超过150万的全球员工中。 我们与亚马逊的关系仍然很牢固,亚马逊网络服务合作关系完好无损,其他亚马逊子公司--如Audible、Twitch和Whole Foods--成功使用我们的系统。 18个多月前停止部署的决定,对我们之前在2021年5月26日提供的财务指导没有影响。 来自Workday官网 英文原文如下: Clarifying Amazon’s Workday Deployment At Workday, we’re hyper-focused on meeting the needs of our customer community and innovating to support the needs of their workforces. At times, however, customers have a unique set of need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what we’re delivering for our broader customer base. That's why more than a year and a half ago, both Workday and Amazon mutually agreed to discontinue Amazon’s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deployment,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visit it in the future. Workday was founded more than 15 years ago with a set of core values including customer service and innovation. As part of that, we’re hyper-focused on meeting the needs of our customer community — which includes more than 8,000 customers and 50 million users — and innovating to support the needs of their workforces. At times, however, customers have a unique set of need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what we’re delivering for our broader customer base, as was the case with Amazon — one of the most unique and dynamic companie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a year and a half ago, both Workday and Amazon mutually agreed to discontinue Amazon’s Workday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deployment,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visit it in the future. This was not related to the scalability of the Workday system, as we currently support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more than 45% of the Fortune 500 and more than 70% of the top 50 Fortune 500 companies. In addition, more than 70% of our customers are live, including one of our largest customers — a retailer — across its more than 1.5 million global workers. Our relationship with Amazon remains strong with the Amazon Web Services partnership intact and other Amazon subsidiaries — such as Audible, Twitch, and Whole Foods — successfully using our system. The decision to discontinue the deployment more than 18 months ago has no impact on our previously communicated financial guidance provided on May 26, 2021. 关于HRTechChina HRTechChina 是中国首家领先的专注人力资源科技商业服务平台,作为HR领域唯一深度垂直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进步与发展,持续引领行业新科技新趋势新产品新方向。 HRTechChina核心报道中国HR科技创新企业与产品,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定期发布行业市值榜单和HR科技云图,持续举办高品质的专业前沿论坛论坛,表彰认可业内先进。
    Amazon
    2021年07月28日
  • Amazon
    亚马逊用AI筛简历被曝“性别歧视”,现已关闭应用 10月11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亚马逊的机器学习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的新人工智能(AI)招聘引擎涉嫌歧视女性,为此已将其关闭。 一个戴有色眼镜的AI 五名知情人士表示,自2014年以来,这个团队始终在开发电脑程序以审查求职者的简历,目的是将寻找顶尖人才的任务自动化。自动化一直是亚马逊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无论是在配送中心内部还是制定价格决策时。 知情人士说,亚马逊的试验性招聘工具使用AI给应聘者打分,分数从一星到五星不等,就像购物者给亚马逊网站上的产品打分一样。其中一人说:“每个人都想要这个‘圣杯’。亚马逊真的想将其打造成引擎,给它100份简历,它会列出前五人,我们会聘用他们。” 但到2015年,亚马逊意识到其新系统并没有对软件开发人员和其他技术职位求职者进行性别中立式的评估。这是因为,亚马逊的电脑模型经过了培训,通过观察过去10年被提交给该公司的简历找出固有模式,并以此来审查应聘者。其中大部分简历来自男性,这也反映了男性在科技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实际上,亚马逊的系统告诉自己,男性求职者更受青睐。这套系统对简历中含有“女子象棋俱乐部队长”等语句中的“女子”一词特别敏感。据知情人士透露,它还下调了两所女子学院的毕业生评级,但他们没有具体说明这些学校的名字。 亚马逊编辑了这些程序,使它们对这些特定的术语保持中立。但上述知情人士说,这并不能保证其AI系统不会设计出其他可能被证明具有歧视性的筛选求职者的方法。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亚马逊最终在去年年初解散了团队,因为高管们对这个项目感到失望。 亚马逊的招聘人员在搜索新员工时查看了该工具提供的推荐信息,但他们表示,他们从来没有仅仅依靠其排名来做出判断。亚马逊拒绝就招聘引擎或其面临的挑战置评,但该公司表示,它致力于打造职场多样性和平等。 男性本身就多? 这些数据有什么问题呢?据路透社分析,可能是因为科技行业中的大部分技术岗位都是男性在做。自2017年起,路透社整理了一些公司公布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像谷歌、苹果、微软、Facebook这些公司,整体上男性占了2/3,而单独挑出技术岗位,男性比例则达到了将近4/5。 AI学会了人类的歧视 不过,数据量大小并不意味着少数数据就会被歧视,相信亚马逊的AI也不会傻到只选取简历数据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那样岂不是错过了少数天才? 在Hacker News和Reddit的评论区,一些更懂技术的网友把矛头对准了数据体现的亚马逊在招聘中现存的性别歧视问题。 从技术上讲,可以说这个人工智能是成功的,因为它模仿了亚马逊当前的招聘状态。 并给出了背后的逻辑。 机器学习过程不会引入任何偏差,但训练数据中存在的任何偏差都将在算法中忠实地展现出来。 也就是说,AI自己本身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幼儿”,它不会自主的学会偏见和歧视,但如果给“幼儿”上课的“老师”亚马逊的招聘数据自身带了偏见,那么这些偏见就会“言传身教”给无辜的AI。 或者说,AI是从人类社会中,学会了人类的偏见和歧视。 我们不想让AI歧视女性,但这绝非易事,因为AI无法忽视它所学习的人类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这绝对是一个难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哲学层面上的难题。 AI在无意中学会人类之恶,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此前的微软的聊天机器人Tay,就曾经学会了人类的那些极端言论,在Twitter上咒骂女权主义者和犹太人。 而招聘AI这一次,人类的错误让AI重蹈覆辙了。 “很显然,我们没有吸取微软Tay的任何教训。”有网友评论道。 这个AI靠抓关键词? 不只是训练数据的问题。路透社的报道中还披露了亚马逊训练AI的细节。 · 开发了500个针对特定工作职能及岗位的模型。 · 训练每个模型去识别过去求职者简历中出现的近5万个关键词。 · 模型算法按照重要程度给求职者的技能进行优先级排序。 所以这个AI,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抓关键词嘛。比如它偏好的“执行”、“抓取”这种词,在男性求职者的简历中出现次数更多,也从另一个维度造成了女性候选人的劣势。 因此,这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一个原因。甚至,还可能会给人“钻空子”的机会。 Reddit上的一名网友评论称: “亚马逊阅读简历的AI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去学习怎样写好一份简历。让我写一份医生的简历,我打赌我会比真医生写的要好。” 想一想那些“简历写作技巧”的培训,是不是都告诉你HR看一份简历只要二三十秒,简历里有某些关键词、重要数据就能吸引HR的注意? 因此,这种抓关键词的机制,就得以让很多人通过强行往简历里塞关键词,而获得更高的星级,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 AI招聘,道阻且长 根据招聘公司CareerBuilder 2017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55%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将会在未来五年中采用AI,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工具。 一些“激进”或者说有大量招聘需求的公司,已经将AI应用到招聘环节中去了。比如希尔顿酒店,就在招聘的时候,会先利用聊天机器人面试,并为求职者匹配合适的岗位,之后再进入下一轮面试。 在接受采访时,希尔顿招聘副主管Sarah Smart表示,“人工智能会分析求职者的语调、眼神和回答的表情,来判断求职者是否对工作富有热情,从而来帮助我们筛选求职者。” 具体体验怎么样呢?体验过聊天机器人面试官的Japser Rey说,“和聊天机器人对话时,我不用担心自己会分神,而且机器人不会戴有色眼镜看人,相对更公平公正一些。” 相对来说,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将AI放到具体的招聘决策环节之中,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 百度:将AI应用到了招聘上,在今年的校园招聘中,采用AI分析简历、推荐岗位。 高盛:开发了简历分析工具,会将求职者与“最适合”的部门进行匹配。 LinkedIn:根据网站上发布的岗位消息,利用算法为雇主提供求职者的排名。 尽管人们对AI招聘并不十分待见,但却无法阻挡这样一个趋势:AI终将左右你找工作这件事。 它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原文链接:亚马逊AI惹众怒:一个没有意识的程序,竟然自己学会了“重男轻女” 亚马逊用AI筛简历发现“性别歧视”? 最终关闭
    Amazon
    2018年10月11日
  • Amazon
    云服务该选择 Amazon 还是 Google ? 这有一份独家秘笈 编者按:目前,外界一直认为亚马逊的 AWS 已经在云服务领域成了领头羊,但是随着云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亚马逊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在众多竞争对手中 Google Cloud 就是一员。本文作者 Robert Aboukhalil 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从定价、云产品、实例配置和是否有免费试用等方面来分析亚马逊和 Google 在解决方案上的差异。 Google Cloud 赢在价格 在计算和存储成本方面,Google云是明显的赢家。例如,2个CPU / 8GB RAM在AWS每月需花费69美元,而GCP只要52美元(25%便宜)。而对于云存储成本,GCP的区域存储成本仅为每月2美分/ GB,AWS每月2.3美分/ GB。此外,GCP还提供了“多区域”云存储选项,数据在多个地区自动复制,其价格为2.6美分/ GB /月。(可以通过AWS成本计算和GCP成本计算进行详细计算。) 除了便宜的价格,GCP还提供了更好的成本结构。相反,AWS为每小时付费模式,GCP提供每分钟付费模式 ,10分钟起卖。如果使用云端,启动时间相对较短,那么这一点就很重要了,因为AWS是按照整小时数逐渐增加计算的,这会增加成本。例如某个分析工作共耗时2.01小时,GCP将按照2.01小时来收取计算费用,而AWS会按照3小时来收取。 此外,GCP为长期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折扣 :不像AWS那样要求用户预付长期服务费,GCP会因为你长期使用而自动打折且不需要提前预约。如果保留定制符合你的需求,那么现在在GCP购买保留定制会有额外折扣! AWS赢在市场份额和服务 在用户选用方面,AWS是理所当然的市场领导者,几乎占据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的半壁江山。凭借其先发优势和近5年的发展,AWS有更多的云产品和选择。作为对比,GCP是这一领域的新手,虽然也提供了类似的解决方案,但依然有些落后。 例如,如果需要一套全托管式的云端SQL解决方案,GCP可提供托管的MySQL解决方案(PostgreSQL在上周发布了beta版),而AWS还提供了Aurora、MariaDB、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选项。此外,AWS提供了一个名为AWS Lambda的“无服务”计算产品,用户无需建立专门负责接受请求的实例,即可随时运行代码。虽然GCP也提供了类似的产品(Google Cloud Functions),但它才刚发布测试版,因此要在实际中使用GCP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在全球可访问性方面,AWS在各地有更多的数据中心。如果你在中国开展业务,请记住一点:你可以在中国访问GCP实例,但却无法(除中国香港外)访问存储在Google云存储(相当于Amazon S3)中的文件。 Google Cloud赢在实例配置 在大规模实例方面,很明显AWS就是赢家,最大的GCP实例为64个CPU / 416 GB RAM ,而AWS提供的实例为128 CPU且内存高达2TB! 这也就是说,GCP在实例配置上更灵活。 除了与AWS一样有类似的预定义的实例类型,GCP还可让用户自行定制要使用的CPU和内存数量。例如,实例类型N1-STANDARD-1配备了1个CPU和3.75GB内存,但你可以选择有1个CPU,而内存上可以自由选择是要1.75GB RAM还是4.25GB亦或是5GB。如果您的计算需求处于两种实例之间,那么自定义机器类型会使成本显著降低。 其次,如果您需要大量可以轻松地在小块中进行的即时分析,那么你将需要了解哪种云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更便宜的临时实例。你可能熟悉AWS的竞价型实例(spot instance),通过竞价出价购买实例(一般比非竞价便宜得多),但如果市场价格超过你的出价,你就失去了继续使用实例的资格(AWS还提供了竞价块,可以提前设定时间)。GCP也有类似的服务,但并未采取竞价模式,他们的这种服务叫做可抢占实例。这类机器可以运行长达24小时,但如果需要这些计算资源,Google可随时终止其运行。当实例被抢占后,GCP会运行你预定义的关机脚本,这将节省30秒的当前状态分析时间。无竞价模式的优势在于,抢占实例的启动过程可以轻松实现自动化,价格更可预测,最低可是常规价格的2折! Google Cloud赢在免费 AWS非常慷慨地提供了一年的免费试用,是足够长的试用时间了呢,一年免费试用包括750小时/月的小型1 CPU / 1GB RAM实例、30GB磁盘存储器、750小时/月的类似大小的托管数据库实例(例如MySQL)和5GB云储存空间(足够小型Web服务器连续不间断运行一整年)。但是,还有更多的福利:AWS的免费试用还提供了很多其他免费产品,所以一定要检查清楚AWS网站上的完整列表。 直到上周,Google Cloud还还只能提供有效期60天、总金额300美元的试用额度,这看起来不像是试用,反而更像是300美元的折扣。截至目前,GCP将其300美元的额度延长了12个月,并增加了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免费层。例如,你可以免费获得一个0.2 CPU/0.6 GB内存、带30 GB磁盘存储和5 GB云存储的实例。如果这一点不变,那么你可以在GCP上免费运行一个小型网站,并且永远运行着(但这是另一个主题了)。请到GCP网站了解详情。 GCP的试用获胜的另一个原因是“额度”模式更适合新接触云计算的用户,因为它迫使你考虑在试用期间花费了多少成本。根据我的经验,这可以避免在试用期结束后收到惊人的账单。 总结 最后总结来说,AWS确实提供了更多的云端产品,但坦率地说,除非你的应用真的需要这些产品,否则我发现在云端选项方面更适合使用“少即是多”的思路。对于刚接触云端不知道怎么选择的人来说,提供更加温和的学习曲线会更受欢迎。 根据我的经验,Google Cloud 的直观界面,加上更便宜的成本、灵活的计费选项、每分钟定价模式和可枪战实例,使Google Cloud Platform成为AWS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 所以,如果你正在开始一个新的项目, 我会强烈建议你一定要试用Google的云平台。 翻译来自:虫洞翻翻   译者ID:YLS 编辑:杨志芳 本文来自翻译:medium.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8096.html
    Amazon
    2017年03月27日
  • Amazon
    Amazon收购会议生产力平台Do以增强AWS视频会议服务Chime 与一些公司喜欢大张旗鼓发通告不同,Amazon有时候是做了也不说,而且也不让别人说。上个月,Amazon刚刚推出了一项新的企业生产力服务——视频会议工具Amazon Chime。在几天后的2月15日,会议生产力平台Do宣布自己已经被收购。没人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但随后眼尖的网友在Do的LinkedIn账号简介上发现,Do现在已经是Amazon Chime的一部分。这说明Amazon已经收购了Do。Do的服务将会关闭,其会议记录、管理等功能已经集成进Chime,但此次交易的相关条款并未透露。 Do是一家提供会议生产力的初创企业,成立于2013年。平台的主要目的是想帮助企业提高会议的生产力。平台集成了包括Slack、Zapier、Google Apps、微软Exchange、Office 365以及Evernote等许多知名的第三方工具,然后让用户利用这些工具记录笔记、准备演示或文档,编写会议纪要等事情。最主要的是平台可以把与会议相关的资源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避免了邮件往来之需。平台提供了web、移动app以及Apple Watch app等访问接口供用户访问上述服务。迄今共支持了超过500万场会议,越有25000家客户。此前,Do共进行了3轮24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Salesforce、Sherpa Capital以及Mark Pincus等。 Chime是AWS于上月推出的视频会议工具。可为企业用户提供视频、音频、屏幕分享以及文件共享等服务,支持Windows,MacOS,iOS以及Android等平台。Chime包含了多个版本,其中基础版免费,只支持两人视频通话;如果想体验其它的功能,比如屏幕分享,则需要选择其他版本,其中定价最低每人每月2.5美元,最高的15美元(支持100人会议)。 Chime收购Do可以认为是AWS在虚拟会议业务争夺战中给自己增加砝码的表现。这已经是Amazon为增强Chime进行的第二笔收购。 去年,Amazon先是收购了视频会议工具Biba (虽然Amaozn从未直接确认过,但对Biba网站的访问均已被重定向到Chime),这构成了Chime服务的基础。而对Do的收购无疑将提高会议管理的效率。就在本周一,AWS还收购了专业视频编辑器工具Thinkbox Software,这种视频编辑能力无疑也将增强Chime的服务表现。这些能力的增强可以使得Chime增加与Microsoft Skype、思科WebEx以及GoToMeeting等既有者竞争的底气。 当然,Chime也只是AWS拓展云服务战略的一个棋子。以EC2、S3为标志,AWS先是通过IaaS打开了云计算的大门,培育了一大批用户,然后再慢慢朝着PaaS、SaaS拓展。目前已经推出了安全、分析、AI、应用服务、企业生产力、消息分发等服务,几乎有把整个云服务一网打尽之势。 来源:36氪,作者:box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6277.html
    Amazon
    2017年03月09日
  • Amazon
    YC 市场总监对话 Amazon 一号员工: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早期 Amazon 编者按:“一号员工”是 YC 对技术公司早期员工的系列访谈,里面会有不少我们未曾听说过的爆料。本文是 YC 市场总监 Craig Cannon 与 Amazon 一号员工 Shel Kaphan 的访谈。1994年,在对冲基金工作的贝佐斯创业想法已经非常成熟,万事俱备只欠一位工程师了。Shel Kaphan 就是他通过朋友关系挖到的第一位工程师。在这次访谈中,Shel谈到了Amazon的上线、对贝佐斯的了解、如何搬到西雅图、Amazon的早期版本,如何通过Netscape找到公司的发展势头,角色改变,离开Amazon后的生活等,让我们可以了解Amazon早期的样子,并且对创业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raig:你到 Amazon 之前是干什么的? Shel:从1975年起我就做程序员了。我的第一份真正的编程工作是在从MIT拆分出来的一家公司,名字叫做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亦即Triple-I)。1975年我跑去那里做暑期工。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然后又第二次辍学,后来在Triple-I呆了3年。1978年,我决定修完学士学位,于是返回了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一段时间,后来就在北卡呆着,直到搬到西雅图。   Craig:那你是怎么加入 Amazon 的? Shel:1994年初的时候,我在一家叫做Kaleida Labs的公司工作,这是一家苹果与IBM合资组建的公司。1994年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其中一位刚从大学出来的年轻人给我看了Mosaic,这个玩意儿当时还很新。我第一次上ARPANET,也就是互联网前身的时候,是在1969或1970年。我总感觉这玩意比较酷,但出于某种原因当时没几个人对此感到兴奋。我当时实在没法想象它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我看到Mosaic,点击了一下以后,我就明白互联网终于要向一个大得多的受众群体打开大门了。在错失了几波自己当时不感兴趣的技术浪潮之后,我认为这一波浪潮真的很有趣,而且我也很想做点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我还不知道,但是就是想参与其中。当时已经有一些新的web相关企业在进行招聘,而且还招到了一些当时的能人。那时候Netscape(网景公司)已经成立,我认识的一些人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不过Netscape似乎并不适合我,虽然我本来可以在那里拿到一份工作。我想去初创企业,希望能接触到更多企业早期阶段的东西。   我当时正在跟圣克鲁兹的一位朋友Herb Jellinek一起讨论某些想法,试图一起实现比较吸引我们的某个商业创意——我们认为这个想法也许是可行的。我们开始跟朋友圈的各种人一起讨论。Herb后来跑到斯坦福读研了,而他在那的一位朋友跑到了纽约的一家对冲基金工作,正好当时贝佐斯也在这家基金工作。他让我们跟贝佐斯搭上了线,因为他知道贝佐斯准备要辞职创办一家跟web有关的公司,这是他在这家对冲基金工作时看好的类型。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那家基金并不认同贝佐斯的想法。   Herb跟贝佐斯谈过以后,后者就飞到圣克鲁斯跟我们见面。我们一起吃了早餐,贝佐斯把他开网上书店的想法告诉了我们。我们甚至还讨论过把公司开在圣克鲁兹的可能性。当时是1994年的春天。贝佐斯后来回到纽约,开始考虑公司应该定在哪里的事情。我们已经在圣克鲁兹找住办公场所了,但是随着贝佐斯对邮购业务了解越来越多,他最终决定,把公司定在一个人口少一点、或者不收营业税的州会更好一些。最后他把范围缩小到内华达或者西雅图。基本上我是不愿意搬到内华达去的。当他最终决定公司设在西雅图之后,他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说服我搬过去,因为我在圣克鲁兹已经生活了几乎有20年了,我喜欢那里。   不过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来说足够有吸引力,最后我还是决定搬过去了。而最近才刚刚搬到圣克鲁兹的Herb决定留下来。一开始我还是有点犹豫的——我在圣克鲁兹的家还保留着,只是带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过去。   当时我想:“好吧,我要开发一个网上书店,我之前没干过这事,但它看起来没那么难。做完这个之后我不知道自己还会干什么。”那时候除了书店我没有什么想法。我想也许我可以回到圣克鲁兹,然后远程监控网站。对于这家公司后来的发展以及贝佐斯的野心,我的想法显然错得离谱。当时我还不了解他。我们才刚刚认识。   Craig:你们是怎么评判对方的?他懂技术吗?你之前曾经跟很多创业者共事过吗? Shel:我的确在几家不同的初创企业干过。我们都会把自己的资料提供给对方参考。不过我认为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对他的感觉,我感觉他是个成大事的人。我在好几家初创企业待过,他们就是缺乏具备足够商业头脑的人,不知道如何融资,如何进行营销,如何制定商业计划等,这些东西都非常有趣,都不是基于复杂得不得了的技术,但是没人会为这些东西付钱。我喜欢这个想法的直截了当。我可以向大家解释客户可能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得到什么东西,以及公司如何可以得到回报,我喜欢这些。   我见到贝佐斯之后就喜欢上他了。他在人格上非常有魅力。我对项目也很兴奋,除了牵涉到的人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影响我的决定。当时正值网络、超文本、图形化这些趋势交汇到一起,在web上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第一次发挥作用。   我想做一个在版图书的超文本版。这个想法甚至在我遇到贝佐斯之前就已经有了。我的想法也是以卖书为背景。但我只是在想而没有行动。“知道吗,我讨厌去图书馆翻那些卡片目录才能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现在的人也许没人记得这个了。你得一个个抽屉拉开,翻看里面的索引卡片才能找到你感兴趣的书。然后你还得在图书馆里面到处跑,看看书架上面是不是有你感兴趣的书。   我认为一个完美的超文本应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还有几个其他的网上书店冒出来。不过似乎没有一家真正好地把握住了这个问题。于是我想,“好吧,我真的很想做这个,而这个项目就是我做这个的机会。”此外,我高中后正好在一家卖书等东西的邮购公司干过,这给了我干回老本行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好。   Craig:你们一开始要做什么? Shel:呃,一开始其实没做什么,只是从NCSA(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弄了小小的一个库,里面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你可以用来开发稍微具备交互性的网站。我先是搭建了一些机器,安装了一套数据库系统,然后搭建了一个开发环境。当时还没有任何云服务或类似的东西。一切都要靠你自己搭建和运行。Web方面的工具、库或者开发环境当时也非常稀少。一切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但当时web还是非常静态的东西——大体上就是网页的集合。   HTTP服务器提供了可以用来运行脚本的钩子,我们当时就靠这东西了,因为我们所有的网页都要动态生成。那时候真的没有任何可以东西可以开发有状态应用。换句话说,也就是你要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东西,你还得跟踪那个人的进展情况,因为他们会往购物篮添加东西,并且还要经过一个下订单的过程等。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并且学会怎么做。   Craig:你是怎么排错的?现在我会经常用Stack Overflow。你碰到解决不了的bug的时候会怎么做? Shel:熬夜。   Craig:(大笑)有道理。 Shel:我不记得我从外部得到过太多的帮助。那时候我们决定从Sun换成Digital的服务器。当时我对Sun的机器更熟悉些,所以换成Digital机器的时候一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性能问题,贝佐斯从UW(华盛顿大学)找了一位教授来帮我们进行内核调优,这一块我非常不熟。   其他一切则是照常调试。就技术而言,Amazon一开始的开发的确有点简单粗暴。尽管我们也有自己的bug,但我们的做法相当直截了当。   Craig:你是不是也开发存货管理软件? Shel:我到那里一个月之后我们又招了一个家伙,他的名字叫做Paul Davis,曾经是UW计算机科学系的员工,是一位非常棒的黑客。我和他一起共事得很好。我主要关注网站和面向客户端的事情。他主要关注送货、接收、存货、信用卡收费等之类的事情。但是编码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涉及到。他只待了大概1年零1个季度左右。他离开之后,公司有好几个月就只有我一个人,直到我后来招到了新人。当时所有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干完。我记得有3个月我天天都得工作,还不是早九晚五那种。然后我们才又招了几个人,各自负责某方面的编程。   Craig:你还记得当时每个月有多少订单吗? Shel:具体数字我不记得了,但是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非常小的。虽然是这样,但我们的业务每隔一个季度就翻了一番,连续6个季度都是这样。在我们一开始拿到Digital服务器之前,我们的整个业务都是在几台小型的Sun桌面机器上面跑的。那些就是全部了。我们硬件方面的预算没有多少。我们真的是把那几台小机器的所有能力都榨干了。我们的配置总是滞后于必要的硬件需求。   Craig:这种情况有没有刺痛你们这帮家伙? Shel:是的,当然。我们总是面临着硬件限制问题。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有一个问题我从来都不能说服贝佐斯分配资源去解决,那就是整理出架构性问题,用更优雅的方式进行扩充。总是有太多面向客户方面的功能等着我们开发。   于是有时候会出现部分硬件歇菜的问题导致数据库都损坏了,有的备份也不能工作。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熬过来了。   Craig:你们当时有没有跑一些分析方面的应用? Shel:没有。一开始的时候是没这东西的。我觉得大概应该是到了1997年夏的时候才有,当时来了第一个人是专门做这个的。一开始我们只是保存了服务器日志,觉得分析起来可能会很有趣,但分析不是马上要做的事。   Craig:等有了充裕的时间和金钱的时候。 Shel:对,也许是等到我们有了上千名程序员或别的资源之时。   Craig:完全正确。那么你跟贝佐斯一起做过产品吗?你们是如何驾驭方向的? Shel:那段时间我们只是一家书店,所以在我看来并没有太多方向性的事情要把握。话虽这么说,不过我可能有些贝佐斯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并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我甚至都不弄不清楚他实际上在干什么。他没有做任何技术方面的事情。据我所知我们甚至从来都没有写过一个商业计划。   Craig:(笑)采购书的事情是不是他在做? Shel:他没有做那些。好吧,可能在一开始我们招到跟出版商打交道的人之前做过,一开始我们基本上只跟分销商打交道。但是我们希望把商品目录做大,所以我们也不得不跟没有渠道代表的出版商直接打交道。这样我们得以声称有上百万部作品,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大的数目。   Craig:大家是怎么发现你们的? Shel:好吧,当时还没有Google。可能还有其他观点,但首先,当时还没有很多有趣的网站。其次,正如结果表明那样,当时有一对正在Netscape工作——也就是Eric和Susan Benson。此前我曾经跟Eric在3个不同的地方共事过。1995年春,我们举办了一次“家人朋友”小范围内的软发布。他们也是其中的一员。后来我们把两位都招进了Amazon。Susan在做Netscape网站方面的工作,而且还有编辑权。我是去年才了解到这一点的,但是当我们向公众开放时,正是她把Amazon放到了Netscape的“What’s New”和“What’s Cool”页面上。她把我们列入了新、酷的网站成员里面。然后又因为我们的名字以A打头,所以出现在了上半版面,很多人都看得见:在我看来,Netscape对我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连接来源。这件事也许跟个人关系没关系,但谁知道呢,可能有也说不定。   Craig:你们一开始有没有发货到全部50个州? Shel:是的,外国还有好几个呢。相当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很多的国际订单。   Craig:你是到了什么时候才意识到“也许我不应该保留在圣克鲁兹的家。我也许该呆在Amaozn一阵子。” Shel:我觉得那大概是2年左右以后吧。渐渐地远程打理家庭事务开始变得很烦人,即便租房给我的是自己的朋友。我还得为那房子负责。那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我真的搬回去的话,可能我也不会再住进那房子了。房子不是特别好。我最后认为不要那房子可能会让我的生活更简单一些。   而且那时候我们也开始拓展到不同的产品领域了。我们开始在若干国家开设网站。德国和英格兰就是最先的两个。我们还开始进行收购。时间我觉得应该是在97年春天,也就是IPO之后。   Craig:哇!我没想到那么早。3年? Shel:是的。大概2年半。   Craig:IPO的时候你是什么角色? Shel:我的角色一直都是技术为主,加上一些技术管理。那时候我是负责开发的VP,负责写软件并维持系统运转。招进来顶替我原先角色的其中一个人是在IPO之前1、2个月进来的。同年9月又进来了一个人。早期的时候,这支小型的技术团队的家伙都是替我工作的,我自己主要负责大量的编程工作,但是系统管理、网络配置等事情也做。加硬盘,大楼的以太网布线等等之类的事情我也干。   Craig:这种创业生活看来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迷人。 Shel:是的。那段日子这些仍然是看似风光的初创企业的第一要务。如果你是在创业的话,不要一位创业生活是很光鲜的。你得非常努力,而且你的努力最终也许有用,也许没用。   Craig:现在Amazon还有没有你以前工作的痕迹? Shel:直到最近,也许是几年前,我还可以做出肯定回答。但是现在我已经看不到任何痕迹了。我做的东西极有可能一点都没了。   Craig:甚至连设计模式都变了?比如说,购物车的工作机制。 Shel:我不记得这个是不是从别的网站学到的了。不过只要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似乎不言而喻。你肯定不希望大家每次挑选了一样东西之后都要跑一遍交易流程。你得让大家浏览一遍网站,把感兴趣的东西选上放在某个地方,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地购买和发货。我记得自己在网站上对这个流程进行了大量的框架设计。我们会提示用户说,只要后面改变主意了,随时都可以把东西撤出购物车。这样大家就会感觉放心许多。   当时还没有人习惯成为网上公司的客户。你必须很小心,确保大家感觉舒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可以撤销的。即便我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早年的时候网站的样子和上面的许多文字也是我来做的。我小心翼翼地确保所做的东西能被当时的互联网用户文化所接受。   Craig:这太疯狂了。你的设计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水平。在今天你可以假设的东西多多了。 Shel:是的,绝对的。回到那时候,在互联网上做电子商务还是刚刚开始。大家还在争执网上是否允许商业活动。至少我记得是这样的。许多人上网基本上都是这么想的:“我对在这上面进行商务活动不大有信心。你最好不要做得太过火,要有品味。”   过度商业化这种情况是会受到社区的一致谴责的。有的律师推销自己办绿卡的服务就是通过大规模的投放垃圾邮件。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不安。不过现在看来却是件可笑的事情,因为这种事太常见了。   然后,随着cookies开始成为web浏览器的一个功能,许多人开始真正担心自己的隐私问题,于是他们就把cookies关掉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另想它法,确保没有cookie还能保持运作。当时还有人跑纯文本浏览器。此外他们还是拨号上网。发图片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Craig:等一下,你是说早期Amazon可以当做纯文本网站使用? Shel:是的,我们测试过了。对我们来说确保东西继续工作一直都很重要,即便你没有高带宽或者最新最好的计算机也应该可以使用我们的网站。   Craig:你在Amazon一共呆了多久? Shel:我一共呆了5年。   Craig:你离开的时候,Amazon还只是书店吗?当时是什么样子了? Shel:呃,他们已经延伸到几个其他的产品领域了。不过当时还没有数字产品。电子书还没有出来。他们也还没有开发任何的硬件产品。他们的计算机服务也还没有面向公众开放。当时的Amazon很大程度上还是一家零售企业。尽管它无疑已经把触手伸向其他产品领域和国家。   等到IPO以及之后,被吸引到公司来的人已经变了许多。进来的都是些MBA之类的角色。在我看来Amazon那时候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了。   Craig:你观察到了所有这些技术变迁。你有没有思考过大家准备开始创业时应该怎样去评估技术呢? Shel:现在我还不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对我而言,这段时间我是这么看待技术的,现在的技术就做两件事情,要么就是连接人,要么就是隔离人。我倾向于根据这种价值判断来决定什么东西值得做。   只要你走到大街上,随便往哪儿看你都会看到人行道上的人个个都在盯着手机看。然后你看到大家机械地对着手机讲话,好让自己的语音识别器听懂。现在他们又一个个揣着手机蜂拥挤到公园里面,想要去抓住那些虚拟的动物(注:应该是指Pokemon GO)。我看这些未必是积极的进展。   我认为技术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我并没有看到技术被善加利用。不过我们生活的经济就是这样。这是非常非常容易上瘾的。即便是抱怨它的人也仍然受制于它。   Craig:的确是这样。你觉得Amazon现在做的算是哪个领域? Shel:我觉得他们做的很多东西更多的属于隔离人这一块。一切都是为了迎合便利的需求,便利到你甚至都不用下床就能照顾好自己的日常事务。对于我来说,这一步走得太远了。至于所有那些主流的在线企业,跟我们很早就让客户可以评论相比,我并不觉得他们做了多少。   Craig:你跟贝佐斯还保持密切联系吗? Shel:没有了。他找人顶走了我起初的工作之后,我就到了CTO的位置,名义上我负责架构,但是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只是盖个章而已,等我看到项目的时候95%都已经完成了。是,他们告诉我,只要我愿意这份工作就是我的。但是我除了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外没有任何资源。所以我觉得到了这个点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出处得已经不是太好了。   Craig:回顾过去,你怎么评价贝佐斯和Amazon? Shel:显然他是一位超级有才华的生意人。如果我对Amazon这样的公司会变成什么样,我是说在成功程度和商业实践方面有任何头绪的话,我可能一开始会对跟它的关系考虑得更仔细一点。我可能还会确定这并不是我想做的东西。 Amazon的经历教会了我一点,那就是要努力想象一个项目或者公司比你想象的还要成功时会变成什么样。这种可能性很低,但可能性是存在的。你得思考,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种情况的话,环境会变成什么样,你要考虑牵涉其中的人会如何改变。当我一开始跟着贝佐斯组建Amazon的时候,我甚至都说服不了自己搬过去。我在许多初创企业工作过,在我看来,考虑太多公司取得巨大成功后会发生什么是不好的。这就是我的心态。我的希望是帮助公司取得适当的成功。如果能够赚够钱让我们在某个时候退休就更好了。我并不想考虑那些超出自己想象的巨大成功。因为到时候你就会想,在促进公司成功方面我扮演了什么角色?这真的是我想干的事情吗?   不过,在我做过的所有工作当中(从我开始编程到离开Amazon之间我的确干过很多工作),在Amazon的头几年的确是我的高光时刻。我真的很喜欢那段时光。其中很大程度并不是出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我在很多小公司干过,这些要么毫无进展,要么就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而从一开始就成为一家吸引用户、成长惊人的公司的一员,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实际贡献,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满足感,回顾那几年,我至今仍然把它视为自己一生当中真正令人兴奋的美好时光。   本文来自翻译:www.themacro.com
    Amazon
    2016年09月12日
  • Amazon
    Amazon云服务家族AWS继续扩大,新增机器学习工具、云存储和第三方软件交易平台 近日,Amazon在旧金山召开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论坛宣布,在其云服务家族中加入一项Machine Learning,为没有机器学习背景的开发者提供分析和预测工具。该应用基础版目前有一年的免费期,只限美国东部地区。   在此之前,很多公司如Netflix和维权网站Change.org都在使用Amazon的AWS工具,来对用户行为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但通过原有工具实现机器学习的任务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Amazon这次希望搭建一个门槛更低的平台,更好地为企业用户服务。   Amazon内部使用机器学习已经很多年,而这些企业用户对这项技术也垂涎已久。坐拥大量数据的开发者越来越多地需要从这些数据中挖掘价值,比如电商可以根据分析用户行为关联,选择性地投放广告。这些对数据分析、建模的要求很高,同时用户需求很大。使用Amazon的新工具,只需要大致三步:首先使用Amazon S3或Redshift建模,然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最后使用它来进行预测。   在这个领域,目前也是存在竞争的。如微软旗下专注云服务的Azure在二月推出了自己的机器学习工具,而IBM上个月收购AlchemyAPI后,将把AlchemyAPI的深度学习技术整合到Watson核心平台,增强Watson挖掘非结构化数据并识别出它们之间联系的能力。   除了机器学习工具,Amazon这次一口气推出了另外两个企业服务,一个是云存储服务,叫作“亚马逊弹性文件系统”(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用以处理容量超过1PB(相当于1024TB)的庞大数据,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举个例子,1PB存储空间可以是连续十多年拍摄的高清视频。   另一个是第三方软件交易平台,可能颠覆以往的软件采购模式。像正在席卷的订阅式大潮一样,企业客户不再需要签订多年的订购合同,而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按月租用软件,并通过Workspaces服务在亚马逊提供的虚拟PC上运行,灵活性增强。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Amazon
    2015年04月11日
  • Amazon
    微软与 YC 合作,向创业者提供免费 Azure 服务 Y Combinator 和微软在本周 公布 了一项合作计划,微软将会为参加 Y Combinator 本期孵化项目的创业公司免费提供 Azure 云端计算平台服务。     根据这份合作协议,微软会为这些创业公司提供价值 50 万美元的 Azure 云端服务和 Office 365 生产力套装的 3 年免费使用权限。50 万美元的 Azure 使用权对微软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参加 Y Combinator 的新生公司来说,这已经很大的一笔资金,而且能够帮助它们在孵化项目中更好地成长。所以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援助。     微软也有通过自己的 Microsoft Ventures 团队在世界各地开展 多个创业孵化项目 ,例如以色列。这个团队是在以前的 Bing Fund 整合了微软的创业孵化项目之后成立的。而 Bing Fund 现在的项目现在已经逐渐关闭了。Microsoft Ventures 的 前任 导师拉胡尔·苏德(Rahul Sood)在 Twitter 上向我表示,微软实际上已经“ 停止了这个基金的运作 ”。我向微软打过多次电话,请求对方就 Microsoft Ventures 目前的创业投资情况作出官方的说明。     (更新:在与微软的发言人交流过之后,了解到自从 Bing Fund 被归入 Microsoft Ventures 之后,它只进行过为数不多的种子投资。这家公司目前没有直接向创业公司进行现金投资。)     Y Combinator 向本期的创业公司发送了一条备忘录,其中对 Azure 进行了如下的描述:     Azure让每家创业公司都可以为自己的业务使用正确的技术——包括 Linux 和 OSS 、Node.js、PHP、Python、.NET等。此外,Azure 还拥有强大的平台即服务(PaaS)功能,例如机器学习和流分析等。     在 Y Combinator 获得的所有云端服务商赞助当中,微软是最为慷慨的一家:亚马逊提供了价值 10 万美元的 AWS 服务(亚马逊在一封邮件中告诉 TechCrunch 这些赞助会向“合资格的孵化器”提供);Digital Ocean 提供了 10 万美元;Heroku 提供了 5 万美元。微软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实际上是其他服务商捐赠总价值的两倍。     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微软还为参加 Y Combinator 的创业者主办了一场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其中包括由两位高管斯蒂夫·古根海默(Steve Guggenheimer)和斯科特·格思里(Scott Guthrie)主持的演示。古根海默在微软内部被称为“Guggs”,他是微软的首席传教士。格思里是 Azure 业务的负责人。     在这项合作公布之初,我跟一位参加本期 Y Combinator 孵化项目的创业者进行了交流。这位创业者对这项援助的评价是“难以置信的慷慨”,他提到他们团队在知道这项合作之前“没有考虑过使用 Azure”,不过在合作细则公布之后,他们就“开始尝试使用它,也许会把它作为唯一的服务。”这位创业者继续表示这项合作协议让他们感到“(微软)非常渴望,也非常努力地为创业公司提供帮助,希望提升自己在创业社区当中的地位。”     这位创业者还开玩笑说他们希望亚马逊也应该加大对创业公司的投入,提供同等水平的免费服务。     微软这样做是想在创业公司当中树立口碑,为它们未来的业务提供帮助。为创业团队提供价值 50 万美元的云端计算服务,这就相当于可以让小型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减少融资 50 万美元。这样创业公司就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手上的资金,同时可以延后它们进行估值的时间,从而提升它们得到更高估值的可能性。     在我了解过的硅谷创业公司当中,亚马逊的 AWS 云端平台仍然是他们的首选。这项 Azure 合作协议也许可以稍微提升它在本期 Y Combinator 创业公司中的份额,而且也会影响到以后参加的公司,因为这个项目会持续进行。不知道在本期 Y Combinator 的孵化公司中有多少会选择 Azure 而不是 AWS,又有多少会将这个选择一直保留到孵化完成之后。   Microsoft Wants To Buy Love In Silicon Valley Y Combinator and Microsoft announced a program this week that will pour free access to the Azur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onto the incubator’s current class of startups.   The deal includes $500,000 in credits to Microsoft’s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Azure, and three years of access to its Office 365 suite of productivity tools. Half a million worth of Azure usage is nothing to Microsoft, but for young companies that are part of Y Combinator, the sum is a multiple of the cash that they receive to help build their firms as part of the program. That makes it a materially interesting offer.   Microsoft also runs a number of accelerators of its own around the world in places like Israel under its Microsoft Ventures team. That group was formed when disparate accelerator work was unified with what was formerly the Bing Fund. The latter effort appears to be either on the wane, or over. Former Microsoft Ventures don Rahul Sood told me on Twitter that Microsoft had indeed “stopped the fund.” I have a few calls into Microsoft requesting a formal explanation how, if at all, Microsoft Ventures is currently involved in actively investing cash into startups.   (Update: Chatted about this with a spokesperson, and after the Bing Fund was subsumed into Microsoft Ventures, a few more seed investments were made, but not many. The company is not currently making direct cash investments into startups.)   Here’s how Y Combinator described Azure in a memo sent out to companies in the current class:   Azure enables each startup to use the right technologies for their business –  including Linux & OSS, Node.js, PHP, Python, .NET, etc.  In addition, Azure provides powerful PaaS capabilities, like machine learning, stream analytics and more.   The Azure deal stands apart from the other offers that Y Combinator companies receive from different cloud providers: $100,000 in AWS credits from Amazon (Amazon told TechCrunch in an email that that offer is open to “qualified accelerators”), $10,000 from Digital Ocean, and $50,000 from Heroku. Microsoft is essentially offering double what those providers offer in aggregate.     As part of the deal, Microsoft hosted a day-long session for Y Combinator founders that included presentations from two of its executives: Steve Guggenheimer and Scott Guthrie. Guggenheimer, known as Guggs at Microsoft, is the company’s chief evangelist. Guthrie runs Azure.   I spoke to a current Y Combinator founder about the deal in the wake of its release. The founder called the offer “shockingly good,” noting that before the deal was announced, their team “wasn’t considering using Azure,” but following the terms’ release, are “exploring using it, possibly exclusively.” The founder continued, noting that the agreement gives them the “that [Microsoft] is hungry and that they are trying hard to be relevant and helpful to the startup community.”   The same founder went on to muse that they hope that Amazon ups its own commitment to startups by providing similar quantities free service.   Microsoft is making a play for the hearts, minds, and future business of startups. Give a team half a million in cloud computing, and that is a half million that the smaller company doesn’t have to raise in the near-term. That allows companies to spend more efficiently, and delay pricing their firms, likely allowing for a higher valuation mark to be set.   Amazon’s AWS cloud platform remains the de facto choice among startup founders that I speak to here in the Valley. The Azure deal may tip the scales slightly among the current Y Combinator class, and those that follow, as the program will recur.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at percentage of the current Y Combinator class chooses Azure over AWS, and keeps that choice through the end of the period and into their life as a launched company.   来源: techcrunch.cn    
    Amazon
    2015年02月15日
  • Amazon
    AWS推出企业邮箱和日历服务WorkMail 经历 AWS 的成功之后,Amazon 决定在 Google 和 Microsoft 的领地上进一步扩张,分企业市场的下一杯羹。   ZDNet 此前已经爆料过 Amazon 正在筹备面向企业的邮件和日历服务,同天晚些时候,Amazon 正式对外确认了这个名为 WorkMail 的服务存在,并开始上线预览版。   WorkMail 在功能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别之处,它允许用户手法邮件、管理联系人、分享日历和书籍。WorkMail 可以使用网页、Outlook、iOS/Android 自带邮件客户端登陆使用。   该服务采用订阅制收费模式,用户将依据开通的账户按月付费。出于安全考虑,WorkMail 允许用户通过 AWS Region 来指定自有邮箱数据希望存放的地点。所有数据传输都在“工业级 SSL”加密标准下进行,同时,用户可以使用 AWS Key 来管理自己的加密密匙。此外,WorkMail 也提供基于 Microsoft Exchange ActiveSync 协议的安全策略管理功能。企业用户可以对端加密、设备锁、设备密码强度、远程清空设备(邮箱数据)等功能做细节控制(使用 AWS Management Console)。   企业管理员可以将 WorkMail 和现有的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整合,让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手头的企业证书登录邮箱。整合完成之后,员工现有的 Outlook 和手机邮件客户端会自动与 WorkMail 连接。   此前,Amazon 曾推出过 Amazon Zocalo 在线文档协作服务,如今这项服务已经更名为 Amazon WorkDocs,并于 WorkMail 整合,供企业用户使用。   现在选择预览版的用户可以在至多 25 人的规模下免费试用 30 天。正式收费标准为每人每月 4 美元,包含 50G 的邮箱容量,如需同时使用 WorkDocs 服务则费用为每人每月 6 美元(包含基础邮箱服务)。每个用户也可选增加至 50G 或 200G 邮箱存储空间。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zdnet.com, phx.corporate-ir.net, aws.amazon.com]
    Amazon
    2015年01月29日
  • Amazon
    报告称,Amazon云服务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企业级软件服务之一 美国投行太平洋皇冠证券(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Amazon云计算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 AWS)截至目前的收入已经达到了50亿美元。这意味着 Amazon 来自其云计算服务的收入在一年内增加了 58%(2013 年该项收入为 31 亿美元)。在这份研究中,Pacific Crest 指出 Amazon 云服务将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在 2015 年预计会达到 67 亿美元。 Amazon 云计算服务的增长速度超出业界的预期,尤其是在达到 10 亿美元收入之后,增长势头更加势不可挡。Amazon 云服务的增长速度超出微软、甲骨文和 Salesforce 等其它云服务提供商,仅次于 Google。 最令分析师们惊讶的是,Amazon 云服务的收入几乎要赶超 VMware(其云计算服务收入为 52 亿美元),而后者不仅是过去十年全球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中的常青树,也在改变客户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Amazon 平均每季度 12.5 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收入已经使其具备了与传统服务器制造商一较高低的能力。Dell、IBM 和 HP 三大服务器制造商平均每季度在服务器上获得的营收非别为 20 亿美元、22 亿美元和 29 亿美元。然而,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选择租用服务器,而非购买,特别是 Amazon 向企业客户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一键购买” 服务。 【本文作者:张雨忻】    
    Amazon
    2014年07月22日
  • Amazon
    面向企业的云存储免费是趋势,Google 调整云存储服务价格,近乎免费! 为同 AWS 竞争,Google 决定调整其云计算平台的价格打法,联手一家名为Panzura 的创业公司,给企业免费提供一年 2TB 的云存储空间。     Google、微软的 Azure 都在想尽办法同行业龙头 AWS 靠拢,价格战是前两张经常会采用的打法,而按照这样趋势下去,常见的云服务盈利模式中的云存储这一块,未来可能会免费。     目前 AWS 的云存储服务价格相当于 1 TB/120 美元,而微软的 AZure 目前的价格策略是,客户使用的前 1TB 数据中,每月每 GB 数据 2.4 美分结算。     当云存储服务趋于免费之后,未来云计算的主要盈利空间将主要在云服务厂商提供的软件和服务上。对于 Google 而言,它可以通过几近免费的云存储服务吸引企业客户,然后售卖它类似可见公司数据可视化的 Maps Engine Pro 等产品。     Panzura 这家创业公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客户将其数据存储在 Amazon、微软和 Google 的数据中心中,同时给企业客户提供工具,方便它们随时随地访问这些数据。当企业用户使用 Google 的云计算服务时,单点登录是不用给 Panzura 付费的,而多点登录,则需要给 Panzura 支付一定的费用。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果子]  
    Amazon
    2014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