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十三
    果壳与Coursera合作,推出职业MOOC教育,商业化的道路上手牵手 今日,Coursera 和果壳宣布即将在中国市场推出“Capstone Project”的本地化版本 “ Project MOOC” (MOOC行动),将MOOC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帮助学习者通过MOOC学习职场技能,并且为优秀员工提供实习机会或其他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奖励。   关于此次合作,Coursera CEO Rick Levin 说,这是Coursera 商业化探索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让MOOC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播, 而是让这种学习本身更具有公信力,获得大众认可。Coursera 在全球有1200万个学生,在中国有100多万学生,这次合作也是他们深化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根据姬十三的介绍,果壳之前在MOOC社区里试水过“Project MOOC”的理念,主要是以奖学金的形式推出,合作的对象是一些公益组织。这次他们希望能够与更多的机构合作,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和机构(500强公司和联合国下属机构)进入了后期谈判时期。   不过既然是针对中国学习者,面对中国企业,Coursera在课程上也有所变革,这也是 Levin 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之一。目前,Coursera 在中国有10个大学合作伙伴,会联合他们开发新的职业课程。但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本土课程还是海外课程的区别。   果壳除了与 Coursera 合作做 Project MOOC 之外,还会与Coursera一起探索MOOC整体的商业模式,例如Coursera 的证书收费将会被引入MOOC学院,同时果壳之前所积累的UGC内容和笔记都会被利用,帮助新来的学习者更好地搜索自己喜欢的课程。而在此之前,果壳已经在线下活动,课程资源以及新媒体运营上和Coursera进行合作。   姬十三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MOOC平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果壳的MOOC社区在这里的作用相当于是一个“大众点评+豆瓣”,为MOOC平台导流,同时调动果壳优势——强大的UGC能力。”   在今年,果壳对于MOOC学院会有许多尝试,例如上线留学板块,类似于中国的 Niche,而且会迅速推出一款移动端的产品,但具体是什么暂时不方便透露。   来源:36氪  作者:荔闽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姬十三
    2015年04月08日
  • 姬十三
    果壳网获2000万美元C轮融资 好未来领投 [摘要]此前,果壳网曾先后获得挚信资本和IDG两轮融资。   果壳网今日正式对外宣布完成C轮融资,获投200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好未来领投1500万美元并购得果壳网少数股东权益,果壳网原有股东IDG等投资机构跟投500万美元。   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表示,果壳未来将在教育学习方向继续发力。原有的科学内容生产和传播业务,再加上教育学习类产品,果壳正在完善知识产品的生态系统。   姬十三称,果壳看重好未来在教育领域的积累,好未来以K12优秀学生理科辅导服务见长,其覆盖人群与果壳覆盖青年知识爱好者很好衔接,双方业务在人群互补上有很多想象空间。   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好未来集团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刘亚超表示,本次与果壳网合作,好未来将借助果壳MOOC学院平台链接中国和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对旗下在线教育业务的拓展创新,这与之前我们投资鲨鱼公园科技课程,及投资Minerva大学的逻辑一致。   刘亚超称,在业务领域,果壳网集合了以大学生为主的科技爱好者,可以与学而思中小学数理化业务实现年龄层互补,帮助好未来完善更高层级的教育领域。“因此,注资果壳网对我们来说是面向未来打造全新教育模式、进一步扩展中小学以外潜在客户群体的极好机遇。”   据业内人士透露,果壳此次获得由好未来领投的2000万美元C轮融资,与果壳旗下在线学习社区“MOOC学院”(mooc.guokr.com)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据果壳官方报告显示,MOOC学院的注册用户已达80万。与果壳整体用户群体相比,MOOC学习者更年轻,以大学生和工作3年内的年轻白领为主。同时,利用MOOC提前学习大学课程的中学生人群正在快速增长。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90后、95后提供机会和帮助。   果壳网曾先后获得挚信资本和IDG两轮融资。2013年初,果壳网开始进行自我拆解,围绕“用科学服务生活”的理念,从泛科学知识社区向各细分领域下沉分化。   2013年7月,“MOOC学院”正式上线,为中文MOOC学习者提供选课评价、交流讨论、笔记分享等服务;2014年,果壳原有媒体频道升级为服务深度用户的专业科学传播栏目“科学人”;热门小组“果壳性情”独立孵化为“知性”App,果壳投资参与创建的“深圳智能硬件企业小蛋科技”推出首款智能产品——“小蛋智能空气净化器”,获得广泛关注。   MOOC学院从2013年开始,与全球最大MOOC平台Coursera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联手推出了校园大使、课程推荐、社区运营等多项合作计划,MOOC学院和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平台的深入合作正在进行中,力求为中文用户学习全球教育资源提供流畅服务。     好未来这两年也在不断投资在线教育领域: 2013年3月,好未来以现金308万美元收购第三方在线网络平台多贝网16.85%的股份; 2013年12月,好未来以8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考研网; 2014年1月,好未来宣布投资母婴网站宝宝树,投资金额1.5亿元人民币。 2014年8月,好未来投资英语备考平台LTG; 2014年10月,好未来战略投资儿童科技素质教育培训公司鲨鱼公园; 2014年10月,好未来投资1800万美元于Minerva Project; 2014年12月,好未来投资CG在线教育平台奇迹曼特,涉足职业教育。 一位好未来人士透露,好未来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逻辑是:好未来做好K12的教学部分,剩下的在线教学领域愿意跟所有品类人合作。   腾讯科技 雷建平 12月22日报道
    姬十三
    2014年12月22日
  • 姬十三
    在线时代的留学:果壳怎么思考MOOC社区未来的价值?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我们报道果壳开始围绕 MOOC 的趋势做些事情,当时果壳的思考是由于国外各家 MOOC 纷纷兴起,而中文的学习者缺乏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和交流的社区,所以做一个更前端的汇聚式社区是有价值的。     如今果壳的“MOOC学院”已经上线一年多了,一年尝试后果壳怎么思考 MOOC 社区的未来?下面是近期和 MOOC 学院团队交流的一些他们的思考:     姬十三在一个回答里说,他在 MOOC 上能想到的方向是:在线时代的留学。     一般来说,留学就是为了国内享受不到的教育质量。而在短期内,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在内容上的落差还是相当大的,国外内容仍有优势。     这种优势就是在线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对海外教育有渴求、有能力接受知识,但是没有办法出去读书的人来说,在线的方式可以把他们转化为海外内容的用户。     那谁有能力可以让这些学习者实现在线留学?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提供内容的 MOOC 平台,典型的例子是Coursera,它汇集了多家大学的课程内容。而果壳的 MOOC 学院则希望探索另一种可能性:虽然其本身不提供内容,但是它可以作为连接中文 MOOC 学习者和海外 MOOC 平台的“双向中介”。     对于学习者来说,它的想象力是新时代的留学中介,有可能成为他们通往海外教育的一个入口(hub)。而对于海外 MOOC 平台来说,它是进入中国市场、通向中文学习者的桥梁。     所以目前 MOOC 学院一方面在尝试扩大 MOOC 学习者人群,吸引原本不是 MOOC 核心用户的学习者来学习,现在的方法是制作一些很小的微课程来吸引新用户。另一方面,MOOC 学院也在通过为 B 的服务建立壁垒。比如他们近期和 edX、FutureLearn、OpenLearning 建立了合作,帮助这些很重视中国市场却没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 MOOC 平台进入中国。这些帮助除了字幕翻译以外,未来有可能还包括培训老师,因为有很多大学老师是不知道怎么录制课程的,MOOC 社区可以派人去帮助老师录制视频。     除此之外,MOOC 学院最近还在尝试和万科以及联合国合作,向 MOOC 学习者提供小额的奖学金。一方面学习者可以用这些奖金 cover 一些付费课程的费用,同时这些人可以形成二次传播的效应,让更多人通过他们了解到 MOOC 并且从中获益。另一方面果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有价值的 MOOC 学习者导向企业。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姬十三
    2014年07月02日
  • 姬十三
    什么是MOOC,如何改变学习? 作者:姬十三 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在各个领域带来的突破性变革数不胜数,这种变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我相信互联网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同样如此。在发展初期会有一段探路的过程,然后在某个局部领域,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学习模式。   从OCW到MOOC 说到互联网技术改变学习,不得不提MOOC的前辈—几年前红极一时的“网络公开课”。其实在大家熟知的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出现之前,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开设“OpenCourse Ware(简称OCW)”。当时,大多数学校认为麻省理工学院在网络上完全公开课程内容和课件的方式太过激进,因此仅有少数学校跟进;而且由于技术局限,很多课程的课件还是以音频和文字为主。 但这一开创性的公益分享行为并没有销声匿迹,特别是在2007年苹果的iTunes U上线之后,OCW运动带来了惊人的传播效果。到2013年,iTunes U所有的开放课件资源累积下载量达到10亿次。在OCW取得一定成功后,就有人在思考如何运用技术,使在线课程真正能够运转起来。 2011年的10月份,有OCW制作经验的斯坦福计算机教授AndrewNg在网络上开设了一门叫“机器学习”的MOOC课程,超过10万人报名。几乎同时,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名教授Sebastian Thrun开设了“人工智能”的MOOC课程,也得到了很好的响应。这两门课程奠定了MOOC模式的基础。此后,两位教授分别创建了两大MOOC平台Coursera和Udacity。2012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成立了非营利性质的edX平台,也加入MOOC行列。 到2013年底,Coursera独揽近600万注册用户,平台上聚集了来自107所大学的558门课程,edX、Udacity也都超过百万用户。世界各地还出现了很多非英语平台,例如法国的FUN、德国的iversity、日本的JMOOC。清华大学在2013年10月加入edX联盟后也发布了中文“学堂在线”MOOC平台。去年10月果壳网MOOC学院发布的调研表明,至少有20万中文用户在MOOC平台上学习。毫无疑问,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大学推出自己的MOOC课程。   MOOC创新应用五大技术 催生MOOC的技术并不新鲜,只是MOOC在整合这些技术时做到了“因地制宜”,为达到“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制作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这一目的做了很多优化。  第一,MOOC改进了网络视频技术。早在2004年,Youtube就将广泛的视频应用带到互联网上,早期公开课视频也随着iTunes U、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得到了很广泛的传播,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学习下来。为此,MOOC在技术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录制线下的实体课程,而是直接为网络课程准备内容。每节课程都由几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之间还穿插了很多小测验,用户可以随堂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最重要的是,当视频出现在MOOC上时,不再只是单向地播放,而是被安插了大量的统计代码,以研究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根据Coursera在2013年10月的统计,虽然在Coursera平台上的视频平均长度在12分钟左右,但最适合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视频长度为21分钟。   第二,MOOC优化了论坛讨论。课后的网络论坛已经司空见惯,但MOOC将网络论坛运用到每节课。比方说,在edX平台上,每个视频都有一个对应的讨论区,结合了Quora的顶踩机制,通过同学投票,可以方便找出优质问题和优质答案。并且,标签机制使讨论区的内容更结构化、模块化,使很多老师采用第三方论坛作为讨论工具。 例如,在2013年初Coursera的Computational Investing Part I中,老师运用到了一种独特的论坛讨论工具Piazza,每个问题都采用了Wiki机制,可以不断更新版本,记录每个帖子的每一次编辑。据统计,问题的平均回应时间是34分钟,而99%的问题都得到了回复。整个论坛犹如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大大拓展了课程知识的边界,丰富的论坛也成为MOOC探索盈利模式的一种方向。   第三,MOOC结合运用机器判分和同学互评。机器判分在理工科类课程中得到大量运用,机器甚至能够指出编程类作业中编码的不当之处。而在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虽然互评者是系统随机匹配的,但每次评价都会从3到5个人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的分数来保证评分公正性,甚至会有其他人对你的评分做出评价。在Coursera的HumanComputer Interface这门课中,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评分和老师本人对学生评分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 第四,机器学习跟踪分析MOOC数据。由于MOOC课程参与人数极多,机器学习机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一个人看过多少次视频,到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这些反馈能分析出课程设置的问题。整个网络课程成为了一个可以反复修正的“电子课本”。而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些数据能分析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第五,借力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作为课程传播的渠道和师生交流的辅助平台,也在MOOC学习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传统的线下课程中,师生关系很难在学生数量和接触机会上得到很好的平衡,老师也很难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但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学习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比课堂更轻松,传播效果更好……除了在文化上和学生贴近之外,在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一些较尖锐的评价时,教师也能马上予以回复。这样的教学相长,即使在线下也未必常见。   MOOC用户的三大特征   第一,高教育程度用户更偏爱MOOC。 2013年7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受访的MOOC学生中83%有大专或本科学位,其中44.2%以上的用户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在世界范围内,MOOC学习者的最高学历都远远超过他们所在国家的平均水平。   第二,MOOC中文用户更不在乎课程免费。 2013年10月,果壳MOOC学院对6116名MOOC中文用户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有关学习动机的问题,中文用户的答案与《科学美国人》杂志全球MOOC用户调研的结果大相径庭。在《科学美国人》的研究中,“免费”是全球MOOC用户的首选原因,而中文用户在打发时间上的比重都已超过“免费”,更不用说其他重要因素了。   第三,不同年龄的MOOC用户有不同的选课偏好。 例如,年轻人会考虑是否要生孩子:选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避孕”这门课的人,年龄峰值在20岁左右。中年人更关心如何养孩子:选择学习斯坦福大学“儿童营养与烹饪”课程的学生集中在40岁左右。老年人会更多考虑衰老的问题: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老龄化”课程引起更多老年人的关注。   MOOC未来的技术演进 MOOC更像一个实验性质的授课平台,由于在课程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因此除了MOOC平台本身的技术,大量的其他技术都可以嫁接在MOOC平台上。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在MOOC之外独立发展,也有可能和MOOC交汇,成为它的一部分。比方说,电子监控技术可能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个人长期学习数据分析可能颠覆“成绩单”。 一方面来说,或许现在远程监考的难度还是比较大,但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来探索网络证书的效力。GRE已经实现了按前一部分答题情况,生成后面试题的出题规则。如今,Coursera也开始利用摄像头、键盘敲击规律来判断是否是本人在考试。今后,随着技术的完善,远程作弊的情况将大大减弱。另一方面,MOOC将解决问题、交流讨论、测试等行为都放到了线上,使得曾经必须通过长期观察或个人推荐才能得到的信息直接呈现在网络上。MOOC的“成绩单”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过”或者分数,而是一个丰富的、和每个人的行为直接相关的数据报表。对招聘者而言,这些数据也能更好判断某一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一岗位。  高新技术创造最好的学习时代 除了MOOC,许多其他的高新技术也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美国纽约温彻斯特小学的Devon患有过敏性休克综合征,严重的过敏让他无法去学校上课,只能通过操控一个名为VGo、身材修长的四轮机器人去体验校园生活。VGo配备有一个摄像头、显示屏、扬声器和无线网络,屏幕显示Devon头像,而Devon可以通过网络控制VGo完成课堂和课下的活动,与老师和同学实时交流互动。 iPad刚发布的时候,乔布斯和鲁伯特·默多克共进晚餐。他们俩一致认为,纸质教科书业务将会被数字学习材料淘汰。“是时候让数字技术摧毁这个每年80亿美元的产业了。”终于,在2013年8月,荷兰各地开设了7所“乔布斯学校”,借助iPad上的应用通过AirPlay将平板电脑的界面投射到大屏幕,替代了传统的黑板。 2013年4月,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一款将编程学习和格斗类游戏结合的App。在游戏中,玩家不能通过触摸板或者控制器来控制机器人,而必须通过输入命令行才能让机器人往前走、往后走、转身等等。 过去,我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如今不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可以足不出户,获取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技术变革了学习方式,我们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   ‍     参加HRTECH 上海 论坛吧:     3.14 HRtech Fourm Shanghai 欢迎大家参加! 回复 科技,即可查看HRTECH Forum Shanghai 活动
    姬十三
    2014年0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