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
    企业级云存储产品,免费从来都不是一个能打动用户的做法 摘要: 免费虽然在很多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广作用,但对于企业级的云存储这样一个需要严肃和专业化对待的产品,免费只会让人感受到服务提供商的随意与漫不经心。 “互联网+”的时代,基于云的各种服务开始向各个传统行业拓展,各种企业级互联网产品纷纷站上前台,积极开拓市场。这其中,云存储算是非常突出一项业务,毕竟对于大多数还并不太熟练互联网的传统行业从业人员而言,替代U盘是个很容易理解也亟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家的云存储业务,希望以此作为流量入口吸引用户,然后逐渐将公司的其他产品推荐给客户,比如Google的Google Drive、微软的Sky Drive、阿里的OSS等,当然也有只专注于云存储领域,垂直发展的公司,比如Box、Dropbox等。   开展了云存储业务的各个公司有的希望能将此作为流量入口,也有的希望能尽快占领市场,还有的则是深耕细作,尽量满足不同行业的各种客户需求。既然有不同的诉求,就会有不同的市场策略,其中收费还是免费(或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点极低的费用)算得上是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   一般而言,新晋公司为了抢夺用户往往都会打出免费的旗号,至少能吸引关注。只要产品质量还凑合过得去,大多时候都能收到还不错的效果,类似的例子在toC的市场中屡见不鲜。可是换到toB领域,免费还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吗?   世界顶级科技咨询公司Gartner曾针对2014年美国市场上企业级云存储公司,根据其产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存储容量等性能做过一个评级,并将其中优秀的公司根据各自特点作了一个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图中“市场领导者”框中所有的公司提供的都是收费类云存储服务。实际上,在这张榜单上,仅在“市场挑战者”框中有几家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基础功能免费,附加功能收费。由此可见,在企业级云存储行业中,美味的午餐绝不免费。   为什么曾在toC的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免费策略,在toB的行业中却似乎没能发挥出它的功能呢?是因为toB的客群都是些不差钱的主,还是toB行业目前仍处于一个传统保守、缺乏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状态当中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谁会跟利益过不去,更何况大多数企业本身就是为了追逐利益才成立的组织,只是企业用户相对个人用户,在选择服务时除了需要考虑购买使用成本,还得琢磨一下因为选择了某项服务而带来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是个很大的事情,在选择云存储产品方面也是如此。首先云存储数据的迁移成本非常高。虽然如今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和网络的传输速度都在迅猛发展,但对于一个企业可能动辄几T的数据而言,无疑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一个稳定持久的云存储服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试想若是哪家企业之前选用了酷盘作为自己的云存储方案,在看到酷盘宣布于10月彻底停止服务的公告之后,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全部数据的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混乱甚至遗失也随时可能带来一场灾难。   其次云存储工具的学习成本也不容低估。面向企业的云存储产品往往有多人协作,共同编辑备份等功能,而各家云存储公司推出的多人协作方案在操作上往往差别甚大。于是在企业决定变更云存储方案时,就很容易发生由于员工操作疏忽而造成数据损失的事故。即便可能有所谓的无缝切换,也可能有详细完整的变更方案,但无论如何这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可能的事故点,不容企业决策者忽视。   在成本之上,代价也是企业决策者选用云存储产品时需要考量的因素。toC的云存储产品里,用户的数据经常“被大数据”,关于用户隐私的话题也常常甚嚣尘上。很无奈,在国内这样一个人人言必称“屌丝经济”的大环境下,保护用户隐私常常远不如免费更能吸引用户。   但在企业级的产品中,企业主们就不应该这么草率的对待自己的数据了。若存放数据的云平台对用户数据进行所谓“大数据”,则可能存在将用户的数据泄露甚至兜售给竞争对手的行为。尤其某些云存储平台不光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自己本身就是某些业务的市场竞争参与者,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行为更加难以令客户安心。试想一下,做电商的企业能否放心的将自己的数据存放在阿里云上,做游戏的企业又是否可以高枕无忧的将自己的产品托管在腾讯的微云上?对不起,这里是中国。   关于企业级数据隐私的问题,一种可供用户选择的方案是:客户可只选择云存储商提供的云存储专业化服务,而将其部署在自行搭建的私有云存储设备上,或是部署在自己购买的网络存储空间上——比如亚马逊的AWS。这样既能为用户数据的云存储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也能确保用户的数据只在自己信任的存储空间里,绝无被竞争对手窥视的风险。   这对于那些担忧商业数据能否安全保密的企业主们,或许是一种最好的安全方案——既免却了自身隐私之虞,又无设备宕机服务关停之忧。毕竟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让服务提供商回归本原,只充当服务员的角色,对数据保持中立才是让各方相安无事,各司其职的正途。   换个角度,企业级云存储服务的提供商将免费作为市场推广策略也未必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法。虽然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正如春风般的“吹”遍各行各业,“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理论大行其道,但毕竟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企业文化都是耍流氓。一家放弃了在产品和服务上收取用户费用的公司,无外乎几种方式能维持运营:大量的广告、不断的资本注入,或者是公司其他产品提供的输血。   面向企业的广告投放可不必一般消费市场那么容易,首先广告主就没那么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一直存在。其次面向企业的服务,客群数也很难达到什么量级,客户需要的往往是某个专项服务,这就造成了客群不会像消费级市场那么大。再次也少有广告主乐意投一些只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无定向广告,而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基于用户大数据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又往往会招致客户的忌惮。因此依靠广告养活服务的算盘,在企业级市场中往往很难奏效。   对资本的依赖又是把双刃剑,太多的案例昭示着资本的反噬将可能带来的各种恶果: 创始人出局、产品急功近利、甚至企业关张。但凡企业主能靠自己的力量养活公司,就不要轻易的去触碰资本,猛兽不是人人都能驯服得了的。   而最后一个策略,将免费的服务作为吸引用户的流量入口,然后其他收费类服务给免费产品输血看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上云存储服务,无论是企业级还是普通消费级产品,流量入口都不是个明智的做法:免费的流量入口可能会带来大量的用户吸引广告主或是投资人,但大量的数据同样也会吸引监管层的注意,在这种形势下,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即便是想对数据保持中立恐怕也不可得了。并且免费的用户大多是匿名的,海量的匿名数据可能产生的监管成本也将成为服务提供方一个极大的包袱。百度和360就都曾被监管部门点名,要求清除用户存储在云盘上的各种涉黄文件。   那些试图成为流量入口的服务提供商往往会陷入“斯库拉与卡律布狄斯”式的两难: 需要吸引用户就不得不做出各种承诺,并在一定程度上默许用户违反服务条款的行为,需要对监管部门交差又必须对数据进行扫描监控甚至越过用户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其他的互联网服务确实都存在用户越多,烧钱越多的趋势,但云存储服务却还有风险更大的恐惧,甚至还可能会有被关停的风险。这种刀口上舔血做来的流量入口,谁敢轻易去碰?阿里旗下的酷盘,干脆自己关门了事。   面向企业的云存储服务不是一个可以单纯依靠打免费牌去吸引用户的产品,它作为一个基础类工具性服务,给用户提供的是对数据的保护,而数据在很多场合就是用户的生命。试问用户会因为免费选择不能遮体的衣服吗,会因为免费选择变质过期的食物吗,会因为免费选择无法遮风挡雨的住所吗,会因为免费选择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吗?同样的道理,数据存储于你于我,是衣食住行,是性命攸关。   行业应该提倡的,应该是鼓励用户为自己的生命购买保险,而不是告知用户:虽然来我这你可能会死,但是我们免费啊。   所有面向企业的服务,免费从来都不曾是一个能打动用户的做法。在当下这个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吹上天的大环境中,确保自己产品对用户负责才是王道。那些挂着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小伎俩,还是尽早休矣吧。   【作者介绍:Bora.Don,微信公众号“懂芯”。坚果云创始人韩竹对本文内容亦有贡献,来源:钛媒体】
    免费
    2015年09月24日
  • 免费
    社保代理19元!仁云以免费HR系统为切入,打造中小企业HR共享服务平台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员工社会保障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社保公积金代缴、薪资外包等人事服务,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刚需;管控用工风险,优化人力成本,提升员工福利成为每个企业的必须;而传统的人事代理服务却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费高、操作不透明等诸多弊端。 仁云公司(www.HROCloud.com)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挖掘用户痛点,颠覆传统,以免费HR云系统为切入,使中小企业零成本使用HR云端系统,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建立全国共享交付中心(SDC),以共享服务方式向中小企业及其员工提供社保公积金代缴、薪资外包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将服务专业化、标准化、透明化,并保持高性价比优势。 据仁云公司CEO张向党先生介绍,仁云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关注需求,专注服务”的精神,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在过去几年里,仁云专注于完成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技能互补的狼性团队。 仁云联合创始人张向党先生有十多年行业创业经验,多次成功创业。仁云核心团队来自用友、腾讯、CDP和外服等公司,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用户体验、销售,到运营和服务均由合伙人负责。   大家合作共事多年,形成了相互协作、默契配合,为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而拼搏的凝聚力。仁云也在不断的扩充团队,向市场发力,需要更多拥有梦想的大牛来加入团队。 第二件事,开发了一套人力资源云服务平台。 仁云人力资源云平台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系统更像企业内部的HR系统,向企业HR和员工提供员工管理、考勤休假、工资计算、社保服务、APP移动应用等功能,方便处理HR日常事务;后台系统根据中小型企业用户服务请求,线上线下处理并反馈结果服务,实现人力资源O2O服务集中处理,共享交付。   该平台已在数千家企业、几十家HR外包公司和西门子中国共享服务中心获得良好的使用反馈,累计服务三十多万员工。 第三件事,制定了一套标准服务流程和管控制度。 不管是HR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因为存在企业需求差异和人事政策地域差异,为了保持服务的稳定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我们研究大量客户需求,分析各地政策差异,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服务流程(SOP),并根据实际的业务处理,建立完善的服务管控方法制度(SLA),这是企业服务最重要的保障。   第四件事,初步完成重点城市布局和服务提供。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仁云初步完成沿海和沿江的重点城市“弓形”布局,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用户提供直营式服务,并以相同的服务标准和质量管控,通过落地伙伴实现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服务。   随着以上四件事情的完成,仁云已夯实服务基础,优化服务流程,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逐步构建商业壁垒。现在,仁云以社保公积金代缴19元/月、薪资外包9元/月的全国统一服务“冰点价”冲向市场,不断扩大战果,快速向全国推进。 目前和仁云类似的有金柚网、51社保等公司,但张向党先生认为,首先市场成熟且规模巨大,应以服务创新和互联网工具,颠覆传统,为企业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其次,作为企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考验服务商的反应速度、执行力和服务质量,就像长跑一样,拼的是毅力和耐力;最后,人力资源服务天生具有金融属性,仁云未来也会接入个人理财和个人信贷等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是企业刚需,希望这个市场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使企业用户和员工更大限度的受益。      
    免费
    2015年08月05日
  • 免费
    老虎基金投资“今目标”6000万美金后 企业级服务免费还能怎么玩? 今年5月,永久免费的企业工作平台今目标宣布获得老虎环球基金的 6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估值达到3亿美金,而此时距离其获得1000万美元A轮投资已经过去一年。   从2005年创立,到2010年决定免费,再到2013年底获得A轮融资,这八年的时间今目标都在苦苦支撑。用创始人文荣的话来说,实行“全部免费”的战略在当时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但即使如此,今目标仍然坚持做通用平台而非定制配置的模式。副总裁崔健也曾表示,“在最困难时,都不知道下个月工资从哪里发,那时有一个政府方面的规模为2000万的定制大单,真的诱惑很大,但我们坚持住了。”   今目标是定位于“永久免费”的企业互联网工作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OA、企业IM、团队协作、数据整合、企业互联等各类信息化办公服务,并提供包括Mac及Windows Phone在内的“全设备客户端”。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不是一种营销方法 今目标团队对于免费依然很坚定,文荣表示,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不是一种营销方法。免费模式本身并没有对或错,仅代表企业的一种选择。   按照以前今目标的设想,一年收费5000-10000元,如果有10万家企业的话就会有几亿元以上的收入。今目标只要产品满足60%的企业需求,就能够获得大量付费用户——但后来,他们却发现这么走,其实非常难。   直接的原因是收费难,而收费难的原因之一是用户选择困难。用户在应用市场里会面对各种软件,通常都会下载进行质量和价格的比较。此外,商户更愿意为商业机会付费,而不是效率工具,在行业的大环境里,2C的行业也培养了免费的习惯。因此,文荣认为,不论在2C行业还是2B行业,收费模式都比较困难。   商业模式要闭环。今目标的收费渠道从哪里来呢?文荣说,在互联网行业,用户和客户是不同的。用户是用产品的人,而客户是给企业付费、带来商业价值的人。在免费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不直接收费而是选择间接收费。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客单价偏高,发展空间会变小。客单价越低,发展空间越大,而客单价变成0就应该是无穷大。   开放平台接入第三方应用 文荣透露,截至目前今目标的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40万家,希望在2016年达到一千万的用户量。   与此同时,文荣还表示,今目标目前计划在明年推出开放平台,欢迎第三方应用接入平台,一起搭建企业级应用生态。除此之外,今目标正在筹建孵化器,针对平台用户的需求孵化创业项目,为创业型公司提供研发、市场、运营等费用,以此来完善整个生态。   文荣表示企业的信息系统很难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盈利模式,但是今目标发展到现在基于免费的盈利模式已经出现,比如第三方应用、企业培训/咨询服务、企业间交易等。今目标即将联合第三方,推出企业智能硬件,今年七月份将推出智能考勤机。   在今年6月底、7月初,今目标也会大幅度的放开空间的限制。文荣表示,大幅放开以后,99%的企业就不用在存储方面付任何费用了。此外,他也强调,现在的目的不是说为了收费,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希望把今目标现在有限的资源能够合理的分配。
    免费
    2015年06月25日
  • 免费
    互联网+HR服务,仁云科技以免费HR云管理平台切入 仁云HR云管理平台是上海仁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www.HROCloud.com)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提供在线人力资源云管理免费平台,帮助20-200人的中小微企业实现对员工管理、考勤管理、休假出差、报销、工资计算、社保服务、APP移动应用等HR事务进行一站式管理,让企业HR用户、员工、管理者可通过云端(APP+Cloud)获取服务,永远在线,随时随地的享受移动办公的乐趣。   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有多大?据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约有4200万家,HRTechChina之前就报道过,仁云科技将以免费应用系统平台的方式切入市场,通过提供企业需要的其他增值服务的方式盈利。   据了解,仁云HR云管理平台用户服务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完成,即仁云HR云管理平台(Cloud)和仁云面包圈APP移动端。   仁云HR云管理平台提供HR专业用户通过PC浏览器直接登录系统,HR用户可处理的事务主要包含:员工信息管理、人事事务处理、劳动合同管理、移动考勤管理、员工休假申请、工资计算发放、社保公积金管理等人事管理核心功能。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HR工具化软件系统实现信息数据化、业务流程化、交互移动化、核算自动化、数据分析智能化。 仁云面包圈APP移动端方便员工和管理者通过手机操作,随时随地处理HR事务,同时也提供了人事政策查询、协同办公和社交私信等功能。仁云面包圈APP主要包含:首页、工作台、人脉管理、我的信息四个业务频道。     笔者对于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还是比较看好的,人力资源服务是刚需,属于垂直行业应用,属于一个B2B2C的企业慢应用,不仅需要深厚的行业经验,还需要互联网思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笔者发现仁云科技的CEO张向党是一个人力资源软件服务行业创业老兵,有十多年创业经验,二次创业,多次转型,有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SAAS在线平台构建能力和运营经验积累,多名创业合伙人也均有十多年业务咨询、IT架构与运营服务经验。未来,他们将在产品层面不断的优化功能,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仁云科技也在不断的扩充团队,向市场发力,也需要更多市场运营方面的大牛来加入团队。   免费注册体验或下载仁云面包圈APP端地址:www.HROCloud.com
    免费
    2015年05月04日
  • 免费
    在线教育平台未老先衰 免费烧钱之路还能走多远? 2015年,无疑是教育的变革年。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拟严格实行就近入学,严禁小升初考试,探索高考不分文理,外语一年多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遭遇变革。而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教育方式的变革更是先行一步。   回顾2014年的在线教育行业,前有 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跑马圈地,后有传统教育巨头忙于转型,其间不少互联网公司纷纷加码,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人民币,成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然而,最近一份广为流传的《2014在线教育公司死亡地图》让狂热的在线教育平台捏了一把冷汗。数据显示,近600家记录在案的在线教育公司中,就有近60家已从在线教育版图中消失。在火爆的在线教育市场背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和模糊不清的盈利模式。从业者们不禁要问,在线教育未来在何方?内容免费之路能否一直走下去?   在线教育行业热钱涌动 2013年以来,在线教育异军突起,成为了互联网新的热门投资项目之一。根据《2014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14年投融资主要涉及了外语教育、K12教育(基础教育的统称)、早期教育、IT教育、出国留学、职业教育、平台类等七类,合计投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从教育投融资案例上看,外语教育最受宠,投融资总额超过20.48亿元;职业教育逐渐取代K12教育,投融资总额超过9.26亿元。K12教育受捧的热潮已经褪去,吸金能力正在下降。   打开在线教育的版图,BAT、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已经开始开疆辟土,在各种细分领域各自耕耘。百度的在线教育版图扩张最广,相继大手笔投资主打考研的万学教育、外语学习门户沪江网、主打出国留学的智课网和教育分享平台传课网。而阿里巴巴也紧随其后,推出主打视频教育的"淘宝同学"。而2014年,腾讯也低调上线了腾讯课堂、腾讯精品课等平台正面对垒。   就在互联网企业竞相圈地之际,传统教育机构也凭借自身优势开始转战互联网平台。新东方与腾讯合资设立在线教育公司,学而思推出"好未来"系在线教育产品,学大教育则发布了"e学大"学习平台。   分析在线教育的"钱"景,不难明白为何资本频频青睐。据此前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7年能达到1733.9亿元。与此同时,用户规模保持15%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7年将达到1.2亿人。而近两年,国家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和在线教育的发展,促进信息消费,都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   免费内容成斯摩达克斯之剑 资本大量介入在线教育,是看中了行业巨大的需求前景,并期望在未来能爆发出盈利点。但目前大部分的在线教育平台仍处于用免费内容抢占市场、争夺用户、大量"烧"钱的情况,稳定的用户资源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是在线教育企业的痛点。   在教育领域,刚需用户规模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为了满足用户的一切学习需求,尽可能扩大用户规模,大部分在线教育项目都在搭建大而全的平台,比如淘宝同学、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但系统化、专业化的精品课程较少。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碎片化,在线教育更多成为学生、白领是工作学习之余的消遣,沦为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   内容规模扩大容易,然而聚集足够精品资源却不容易。一个在教育机构工作多年的老师告诉记者,即使是以学校的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内容,学生和家长对内容质量的信心也会大打折扣。"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仍然以应试为主导,家长不太可能放心把孩子丢在电脑前自行学习。而且在线教育存在不少局限性,学生无法及时和老师互动,无法把疑问及时反馈给老师,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很难监控。目前来看,K12教育虽然是最庞大的教育市场,但能分给在线教育蛋糕并不大。"   事实上,内容和渠道的矛盾给在线教育设了一个难题。由于平台目前的盈利点主要在分成和广告费用上,用户规模对平台的收入至关重要。而在线教育同质化竞争严重,平台获取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尽管在线教育企业获得不少融资,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推广和获取用户身上,对精品内容的资金支持不足。   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表示,线上教育有各种模式,其特征之一就是大部分免费,但是免费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意义。免费内容虽然吸引了一部分不愿意付费的用户,但是增加了平台优化内容的压力,成为悬在头上的斯摩达克斯之剑。当用户的内容体验变差,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在内容不佳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平台维护用户的成本只会不断升高,极有可能在不断"烧"钱的推广中拖垮自己。虽然目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但未来或许可以通过为家长、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和不可替代的知识,让内容具有付费价值成为盈利点,形成精品内容和优质用户的良性互动。   国外案例 多元化收费模式比免费更吸引用户 2010年开始,互联网挺进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呈现井喷式发展。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模式不清晰,在线教育行业还未蓬勃发展就遭遇洗牌期。在各大企业争相突围之际,国外在线教育平台的先行者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Coursera是美国一个针对高等教育的在线教育平台,在创立之初就被评为"全美最佳创业公司"。Coursera旨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免费的名校公开课视频,打开它的官方网站,你可以看到长长的合作院校名单,这里面包括了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赫赫有名的常青藤院校,而国内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也赫然在列。   在Coursera平台上,大部分名校公开课程都是免费的,课程内容都来自各院校的优势专业和顶级专家。据了解,每门名校开放课的制作费高达数万美元。尽管制作费用高昂,但Coursesa不通过内容直接盈利,而是通过与内容相关的增值服务盈利。   Coursera为用户提供的Signature Track服务包含了一系列专项课程,学生支付一定费用,完成了专项课程后,可获得由开课学校、教授或Coursesa官方承认的认证电子证书,证书可提供给学生或者企业雇主作为参考。   此外,Coursesa还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根据学生的兴趣、技能和知识的匹配公司。Coursera的就业服务对学生来说是免费的,但是企业需要为应聘者的信息支付费用。   与提供免费服务的竞争对手相比,在线教育视频网站Lynda则坚持了它的内容付费策略。   Lynda网站上提供了上千种教育视频,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商业领域的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内容无所不包,包括如何设计网页、使用excel、制作三维动画等。内容时常从3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Lynda对内容收取订阅费,观看视频的用户每月收费起价为25美元,若要下载收藏,则需要支付37.5美元的订阅费。   为什么Lynda能在竞争激烈的视频教育网站依靠付费内容脱颖而出?因为Lynda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发布平台,更是一个内容供应商。据了解,网站上大部分的视频内容都是Lynda工作室自己制作出来的,而且视频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用户对内容具有刚性需求。内容生产给Lynda带来巨大优势,其教育视频的价值因此变得不可替代。免费教育无法永远成为在线教育的杀手锏,而优质内容才有可能最终留住用户。   来源:羊城晚报 转载自:金羊网
    免费
    2015年03月02日
  • 免费
    移动Office免费幕后:微软丢弃个人办公鸡肋市场 [摘要]微软的免费策略,仅仅涉及个人消费者市场,而不是利润丰厚的企业办公市场。 HRTechChina编者注:纳德拉担任微软CEO之后,微软开始实施一种免费战略,比如两款版本的Windows系统免费授权给厂商。上周,微软再度作出一个令外界吃惊的宣布,移动端的Office将完全免费,并且提供浏览到编辑的完整功能,详情点击阅读《工作更移动化!微软继推出iPad版Office之后,又正式推出iPhone版》。许多分析师表示,微软的免费举动背后,是个人办公软件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利润微薄的鸡肋市场,移动端产品也没有提升微软的Office365完整套件的销售,面对谷歌在线办公的威胁,微软干脆选择了丢弃市场、狙击谷歌的策略。     今年,作为一个被遗忘的移动端市场,微软推出了iPad版Office,其中免费版本只能浏览。分析师认为,iPad版本在刺激Office365的销售上,遭遇了重挫。     机构“Directions on Microsoft”的负责人米勒(WesMiller)表示:“在办公软件的低端市场,微软遭遇了压力,事实上,微软之所以在移动端宣布免费,是因为消费者版本的Office365,市场渗透令人失望。”     按照独立分析师汤普森的说法,微软周四在Office产品上越过了“牺牲线”,即免费产品和收费产品的边界。     在此之前,如果并未订购Office365,则iPad版Office用户仅仅能浏览文档,根据新政策,这些用户未来将可以编辑文档。不过对于少部分的平板用户,微软仍然限制了一些高端的文档编辑功能。     在iPad版本之前,在今年三月份,微软已经将面向iPhone和安卓手机的Office版本(OfficeMobile)宣布免费提供。本周,微软作出调整,将iPad上的Office套件,分拆为Excel、PowerPoint和Word三个独立的应用,但在安卓平台,套件仍然保留。实际上,在移动办公软件领域,将套件分拆为独立应用,已经成为被苹果、谷歌采用的通行惯例。     需要指出的是,微软的免费策略,仅仅涉及个人消费者市场,而不是利润丰厚的企业办公市场。     诸多分析师认同米勒的观点,即微软原本使用免费版的iPadOffice套件,刺激Office365家庭版(年收费100美元)和个人版(年收费70美元)的销售,但是目标落空。消费者并不习惯采用软件租用模式。     美国Jackdaw研究公司的分析师道森(JanDawson)指出,实际上,微软的Office收入主要在企业一侧。据道森统计,全部Office产品(包括Office365和传统的授权模式)在2014财年可以提供240亿美元的营收,其中只有30亿美元来自消费者市场,其余来自企业市场。消费者市场占比只有可怜的13%。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版Office365的销售增速,远低于在线租用模式。今年三季度,消费者版的收入仅增长了4%,但是在线租用收入的增幅高达27%。     由于移动端的Office未能够刺激Office365的销售,微软开始重新思考今年三月份的战略,当时这一举动获得业界专家的好评。     道森表示,微软将Office进行分支化,免费版本只能浏览,限制编辑,这种做法影响了Office在iPad用户中的渗透。他表示,免费和收费版的边界太过遥远,免费版几乎什么都不能做,收费版什么都能做,微软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边界划分是一个错误。     道森认为,既然绝大部分的Office收入在企业端,微软考虑,为何不干脆开放消费者版本的更多功能,而在过去,微软对于免费提供Office的任何功能,十分谨小慎微。     上述分析师米勒表示,消费者市场的办公软件的价值,正在“接近于零”。如今,谷歌旗下的Docs产品面向个人用户完全免费提供,从去年开始,苹果也开始免费提供iWork办公软件。为了保持竞争力,微软只能扩大个人版Office的免费化。     分析师汤普森表示,微软新近的举动,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即面向个人用户销售办公软件很难赚钱。     不过,微软是一家企业,而不是慈善组织,将移动端Office转向免费,对于微软有何价值呢?     道森表示,微软希望Office成为渗透全球市场的一个办公软件,另外Office文件格式几乎成为行业标准,个人版的免费化,有助于巩固企业的Office市场。     汤普森表示,对于微软而言,移动版Office免费更多是一种防守策略。移动版没有能够刺激Office365的销售,与此同时,微软担心更多的Office用户流向谷歌。显然,通过免费将用户留住,保留购买高端产品的可能性,总比让用户流向对手更有利。     另外,美国市场研究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分析师莫亨德(PatrickMoorhead)则认为,微软此次是一个主动出击,而不是绝望性举动。纳德拉给微软制定了“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微软此次仍是在推进这个战略。(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免费
    2014年11月10日
  • 免费
    工作更移动化!微软继推出iPad版Office之后,又正式推出iPhone版, 编者注:今天凌晨微软正式宣布,对 iPad、iPhone 及 Android 版 Office 实行免费。此前,HRTechChina也报道了《微软宣布与Dropbox合作,将其整合至Office》,所以此次公司还发布了集成 Dropbox 服务的新版 iPhone Office app,以及 Android Office 的预览版。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三种移动终端的用户不再需要Office 365的订阅,直接免费。 北京时间11月7日消息,据微软官方博客发布公告称,在今年3月份推出免费iPad版Office,推出之后获得超过4000万的下载量,而从本周四开始微软扩大其Office的iOS套件,首次推出iPhone版独立Office应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用户将能够创建和编辑文档,无需再支付订阅费。     与现有的iPad应用程序设计想法类似,iPhone版Office适应iPhone的小界面,并且为触控进行了优化。微软称,这一切旨在确保Office应用能“在每一种设备上都可提供美观且具有生产性的Office体验”。     据悉,微软此前已经推出了用于iPhone的“Office Mobile”应用,该应用整合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应用的功能,但周四推出的独立版应用则将正式取代Office Mobile,成为微软专门为iPhone推出的Office解决方案。     iPhone版Office情况如下: 在Word中,有一个回流按钮(位于顶部菜单栏),提供为移动优化的视图阅读和预览。在Excel中,微软一直专注于做简单编辑公式,单击1个cell可以弹出编辑按钮和专用配方键盘。Excel有一个全屏视图,让用户对电子表格一览无遗。PowerPoint中也有类似的工具,包括使用AirPlay从iPhone投影幻灯片的能力。     此外,微软还扩大了其免费功能。现在,全新iPhone版Office和iPad版本Office应用程序免费提供创建和基本编辑功能。之前,这些功能需要用户付费订阅Office365才行。总之,现在的iOS Excel和PowerPoint用户将能够免费查看,编辑,创建和打印文档,但许多高级编辑功能仍然会为Office365用户保留。     以前,移动版Office即Office 365的大多数功能都是需要缴费才能使用的,非商业用户的起步价为每年70美元。但是从现在开始,移动用户可以免费使用Office 365的大部分功能了。     微软并没有取消Office 365在台式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的使用费,目前仍然只有付费用户才能在台式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使用Office 365的大部分功能;同时,商业用户也仍然需要付费才能使用那些功能。     我们也可以看出微软不甘心认输,想利用Office免费抢移动用户,避免丢失那些选择使用免费或者更廉价替代品的用户。Office的主要竞争对手或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包括苹果的Pages、Numbers和Keynote应用以及谷歌的Docs和Sheets等,此外还有 一些服务如Evernote和Quip也都提供了免费的文件创建和编辑功能,这些服务的收费版本的价格比收费版本的Office的价格要便宜很多。    
    免费
    2014年11月07日
  • 免费
    HR SaaS,能否免费了之? 本文由张月强先生授权HRTechChina进行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及出处。 (作者简介:张月强,目前任职SAP中国公司人才管理SaaS总监,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领域,并于北京大学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2014年8月,仁云科技(http://hrocloud.com)宣布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永久免费的人力资源管理云平台(HR SaaS)。随后,某深圳新成立公司在北京高调宣布提供免费人力资源管理云软件。一时间,免费HR 云平台引来不少关注。业内同行不禁要问,是否HR SaaS走向了拐点?是否免费成为改变HR管理者看待云产品的观念,开启下一波HR软件应用的浪潮?     经济结构和环境的因素,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不同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逐步升级发展。无论是财务信息化,还是ERP,中国企业只用了十多年,即走过了欧美企业三十年的艰苦过程。当然,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思维观念等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参差不齐。     单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从作为ERP模块之一,到独立的领域应用,再到云时代(SaaS)的先锋军,HR信息化走过了不一样的发展路程。尤其是2005年完全基于SaaS平台的独立供应商Workday的出现,HR SaaS瞬间成为SaaS应用的代言之一(另一个Salesforce.com成为CRM SaaS的代言)。     是立足于传统的信息化发展路径走持续的自主部署模式(On Premise),还是一步到位直接选择最先进的云平台模式(SaaS),抑或是折中为私有云(Private Cloud)或者混合部署模式(Hybrid)?看似在ERP领域不会太大争议的IT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领域却被激发出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HR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所致,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全球化特征明显、行业化特征不足、安全性顾虑更重也决定了HR有更多的模式选择困扰。     同时,以余额宝、小米手机、黄太吉、雕爷牛腩等基于“互联网思维“发展起来的创业企业成功,更加放大了互联网思维对各个行业的颠覆和冲击。作为与互联网应用紧密结合的人力资源云应用,似乎免费成为必然选择,加之国外已有成功免费企业应用案例(OpenERP, http://www.odoo.com),以至于有种极端的观点:大中企业适合仍然采用传统的自主部署(On Premise)模式构建自身”私有云“HR平台,而中小企业则适合采用完全免费的HR云平台。     要回答上述困惑,我们首先需要重新梳理HR SaaS的本质。     HR SaaS是否意味着廉价? 提起SaaS,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便宜。这种印象一方面来源于世纪之初的ASP试水,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蓬勃发展与免费观念的先入为主。如果从TCO(总体拥有成本)来看,HR SaaS将会是传统On Premise模式的三分之一左右。传统On Premise模式的TCO包括硬件投入、数据库投入、中间件投入、软件许可License投入、软件支持服务投入、二次开发费用、内部运维团队投入、实施投入等,而SaaS模式则只需要订阅(Subscription)投入和少量实施投入即可。当然这种TCO对比是建立在完全遵守License知识产权规则、硬件投入按时更新换代的基础上的,以中国目前逐步重视的知识产权意识,TCO对比也在逐渐趋于理性和客观。     纵观全球主流HR SaaS供应商,包括Workday、SAP/SuccessFactors、Oracle/Taleo等巨头在内,HR SaaS强调的仍然是TCO的优化、ROI(投入产出)的快速、人才管理先进实践的快速应用、IT技术的快速部署等优势,而不是狭义上的价格低廉。     从商业模式来看,传统On Premise模式,软件License与实施服务收入构成了HR信息化投入的主体,而SaaS模式则更多的强调实时运维服务和持续的服务订阅(Subscription)。因此,问题来了,如果选择将HR SaaS平台完全免费给客户,是否仅凭运维服务收入即可支撑运营商的稳定、可持续服务提供?是否有更创新的商业模式支撑其免费部分的成本分摊?这个是摆在HR SaaS供应商面前务必需要直观面对并澄清用户顾虑的首要问题。     免费HR SaaS是否意味着不具备拓展性? 从本质上看,SaaS模式最大的盈利点在于业务应用的可复制性,因此,个性化需求是SaaS所不愿意做的。作为缺乏标准规则遵循的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和区域政策差异明显,企业管理流程和体系差异巨大,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方式差异明显,HR SaaS能否通过相对规范或成熟的体系,适应众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这是HR SaaS面临的核心诉求。     事实上,IT技术创新和发展飞速,目前的技术已经非常好的支持企业通过SaaS平台的配置能力实现企业个性化需求,而对于增强型的且具备一定代表性的个性化需求,包括Workday、SuccessFactors、CornerStone Ondemond等主流供应商,会选择Community投票决定并要求供应商直接开发的方式,通过持续滚动的应用升级方式来实现。     因此,反观免费的HR SaaS,客户的顾虑会集中在是否免费模式即意味着仅具备选择标准流程的权力,而不具备配置和个性化需求提出权力?这也要求免费HR SaaS提供商更好的设计免费的商业模式,强化对免费客户的专业诉求的满足。     免费HR SaaS,安全值得信赖吗? 中国客户对SaaS顾虑、不接受甚至抵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因素。诚然,连食品安全都防不胜防、商业道德尚未完全建立的时期,信息安全更是让人顾虑重重。作为企业关键信息资源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需要更加敏感和更苛刻的安全考虑,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负有社会责任心、健全商业道德和强大IT技术的超大型供应商包括Workday、SuccessFactors、Oracle等,则可以在物理(数据中心级安全、中国数据中心)、技术(全球领先安全技术)和商业信誉(不能有失的安全要求)等方面打消用户疑虑。     相反,对于提供免费的HR SaaS的供应商,或者中小规模HR SaaS供应商,不可避免的缺乏商业规则约束的免费行为,安全顾虑如何解决呢?是否会出现支付宝人为泄漏用户信息的安全事件发生?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HR SaaS供应商在走出免费之前需要明确的策略。     免费HR SaaS,日常运维和运行效率如何? HR SaaS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同时服务器不在本地(本企业内部),因此日常应用依赖于稳定的可用性(availability)和访问效率(performance)保障,众多主流供应商选择通过本地数据中心(例如SAP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数据中心)、互为灾备的数据中心、CDN加速等方式,力图更好的满足客户的日常访问效率要求。     而完全免费的HR SaaS如何打消客户的这两个核心诉求的疑虑呢?是否提供付费增值服务选项(例如可用性保障等)来更好的服务客户?这仍然考验商业模式设计的完备性。     结语:免费HR SaaS,美好的愿望,艰难的选择 纵观全球,云技术、社交应用、移动应用、大数据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而作为SaaS应用先锋军的HR SaaS,比其他企业应用在创新能力方面更加飞速,也更加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迅速建立HR信息化的领先优势,更有效吸收和借鉴全球人才管理的实践经验。但是囿于信息化的IT特征、业务部门的需求急迫却无法优先满足等客观条件,Saas是个理想选择,免费的HR SaaS更应该是HR SaaS应用普及的契机之一。我们有理由期待,越来越多的HR SaaS服务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立足中国本土特色和需求,为中国企业更好的应用SaaS带来的核心价值,作出有益的尝试。          
    免费
    2014年11月01日
  • 免费
    请在线教育别再打出“免费”的幌子 [摘要]免费不是在线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如果内容真正优质用户也舍得花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转移到网上来:“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充值”“网络视频电话”……总之,网络日渐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使得日常许多事情可以拿到网上来办,极大地体现了其方便、快捷的优越性。     “在线教育”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体现着其挖掘优质资源、整合先进因素、远程资源共享的优点,极大地服务了众多渴望聆听到国内名师教诲的莘莘学子。     放眼世界,可以领略到各国对于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视与鼓励:韩国宣布将在2015年废除纸质教材;日本自1998年起,大学本科毕业要求的124个学分中可以通过“远程教学”取得60个学分;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曾表示,希望在未来四年内,有99%的美国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学习。     有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蛋糕”的诱人吸引大批企业进军在线教育,也吸引众多资本方动心,近两年在线教育呈“井喷”式发展,平均每天就有2.6家在线教育企业诞生。     近期,互联网巨头们更是加速了在线教育布局。腾讯与新东方宣布再度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发力在线教育。腾讯在线教育平台之一的腾讯精品课,也宣布上线收费功能,尝试通过售卖自制课及第三方课程,将流量变现。     百度斥资数千万美元全资收购传课网,百度在线教育业务也将与传课合并,并更名百度传课。网易云课堂与出国考试在线学习平台智课网联盟,进行平台方与内容方联合;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正式推出其新创办的第三家在线教育网站——那好网;国家级新华网也联手纽约金融学院,投资1亿元,成为在线教育的新贵。     今年2月, YY成立100教育,提供免费实时在线互动教学服务,把托福、雅思(微博)培训等原本价格较高的教育服务直接免费。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笔者发现近期其网站也在出售199-999元的课程。     诚然,在线教育在未来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大众分享“在线教育”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同样需要认识到这一平台开发的不易:从平台的开发来看,需要无数的IT业界精英参与;同时课程选择、优质课堂等因素更需要资金来吸引名师的互动;新的教育课程的开发等等诸多因素需要资金……     虽然很多在线教育平台都在打着“互联网思维”、“免费”的旗号,但这些平台更多的提供授课工具和课程推荐,对课程内容的本身并没有过多限制。优质内容更是接近荒芜,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录屏,加上及其简陋的PPT,课程内容又长又无聊。     如此匆忙的进行免费教育,难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正如某位业内人所说:“在线教育的免费课程,内容大多很水,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真正优质的内容都会通过不同形式实现变现。”     对于当前教育来说,单纯的为了考试服务的课堂理念占很大的比重,而考试课程之外,我们依然有很多可期待的网络教育开发亮点:如网络实践课程开发、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在线传统技能的挖掘与传播等等。无疑,作为新兴的教育产品,在线教育与传统线下授课模式存在巨大的不足和差距,生源上也会远远落后,要想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自身先要保证充分的投入,进一步做好产品的质量,寻找可突破的发展空间与方式,才能弥补上述的不足。     当代,把教育运作成考试模式,其自身的狭隘性、制约性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拓宽教育空间,更好的为学生成才服务,我们更多寄希望于在线教育等一些新兴教育形态优质、高效的发展。     免费不是在线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在线教育公司也不必再拿免费当幌子。用户期待的是通过互联网智能化、个性化的学到知识,如果内容真正优质,我相信他们愿意花费金钱来购买课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线教育也如是。     文/ 温希庆     教育评论员
    免费
    2014年08月12日
  • 免费
    免费能否成为在线招聘的引爆点? 随着智联招聘在纽交所顺利IPO,以及之前猎聘网完成了C轮7000万美元融资,沉寂多年的在线招聘市场又重现热潮,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在谈论网络招聘行业的风口期,老“三大”和后来者围绕产品和服务开始有很多的变化。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被称为传统网络招聘的“三大”,都创建于上个世纪末,发展到如今境况各异。前程无忧作为“三大”之首,凭借早前线下报纸招聘、招聘会等业务积累的先发优势,于2004年率先上市,但上市以后缺乏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不温不火,被业界经常批评为“不思进取的行业领导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忧的首页,多年如一日杂乱不堪,广告晃花眼,遭到无数求职者的诟病却依然不改。智联招聘作为追赶者,也是很早就打出了IPO的口号,却因为内斗不断,屡败屡战,终于在今年完成了“流血上市”,但无论市值(7亿美金)还是融资规模(7570万美金),都是今年以来概念股中最小者,智联招聘难言成功。中华英才网则每况愈下,被Monster抛售以后已基本退出竞争。中国网络招聘早起拓荒的“三大”在培育了一个日渐强大的在线招聘需求和在线求职用户群体后,已经显得“日落西山”,转身越来越慢,迎战诸多后起之秀已经力不从心。   “三大”所代表的第一代招聘网站普遍基于招聘广告平台的模式,多年来模式一成未变,依靠信息的不对称筑起门槛进行收费,丝毫不顾求职者的感受;而付费企业发布不真实的职位或刷新过期的职位,以及网站默许求职者创建多份简历、允许批量海投,必然使得职位和人才的匹配效率越来越低,最后无论是B端还是C端,用户体验越来越差。   后来者猎聘网早期定位于猎头行业的资源交换和垂直社交,在2011年进行改版后正式进军中高端招聘,通过引进猎头顾问的高端职位资源在中高端招聘领域打开缺口,猎头顾问在猎聘网上免费发布职位,猎头带来的中高端职位自然会吸引中高端人才的到来,快速完善猎聘网的人才数据库,猎头免费使用数据库挖掘人才,同时也吸引大批企业用户注册,猎聘网卡位中高端的人才市场,通过“免费”逐渐在在线招聘领域站住了脚。   猎聘网继续对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需求进行了深耕细作,将社交融入平台,2013年推出的“同道问答”让猎头顾问与职场精英深度融合,甚至业内有人士认为猎聘网会是一个反向的Linkedin。但融资以后的猎聘网,或许碍于资本市场的压力,C端除了疯狂的砸广告,产品和技术没有太多建树,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了B端,像智联和前程无忧一样,建立了庞大的线下团队,对企业卖套餐收年费,甚至人才也没有放过,针对高级人才的金卡会员服务卖得风生水起。对B端和C端的双向收费,让猎聘网彻底回归了依靠信息不对称卖广告收费的网络招聘的老路,而曾经通过免费服务激活的猎头顾问这一核心用户群,也因为猎聘网不断收紧的口子而出现萎缩和变味,顾问为了赚得下载简历需要的金币,最简单的方式就是copy越来越多的虚假职位和过期职位,之前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被人所诟病的死穴——“职位信息不真实”像传染病一样也开始在猎聘网上蔓延。   网络招聘网站从来不缺新玩家,猎聘网抛弃了自己当初卡位成功的“免费”,但有更多后来者开始借助于“免费”上位。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成功都建立在免费的基础上,无论是淘宝打Ebay,还是360打杀毒软件,互联网市场免费战胜收费的案例数不胜数,让无数的创业者、创新者看到了颠覆的机会。   今年3月份被贝塔斯曼投资500万美金的拉勾网,就是定位在互联网垂直领域的一家免费招聘平台。拉勾网通过免费基础服务以及流程的精简,规避传统网站的诸多不足,让在线招聘和求职变成了一件门槛极低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拉勾完全围绕C端人才用户来进行产品革新,不论是标签化的职位搜索,快速简单的用户注册和准入,还是杜绝猎头确保真实的职位,以及通过运营提升对人才用户反馈(极速入职),都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让自己短时期内口碑迅速蹿升,积累了大批拥趸。   同样祭出“免费”杀招的,还有58同城和赶集网。这两家定位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冤家继续在蓝领招聘领域打的难解难分。对于58和赶集,“免费”是顺利成章的,因为网站上所有板块的信息发布、搜索和匹配,都是免费的,随着智能手机在蓝领工人中的飞速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上网来求职,招聘业务已经成为两家公司业务和收入的重点,甚至还在悄悄地往上走,侵蚀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的地盘。   还有一家和猎聘网一样定位于中高端招聘领域的举贤网,之前定位于“悬赏招聘”的招聘众包平台,服务于猎头顾问和企业HR,最近也祭出了“免费”的大旗。转型以后的举贤网针对所有招聘方,无论是猎头顾问、企业HR,还是用人部门,都可以在举贤网免费发布职位,接收简历;这种免费不需要金币交换,自然也就不鼓励发布虚假职位;同时针对中高端人才,大大简化注册和准入门槛,通过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在线顾问的人工评价相结合,来实现精准的人职匹配。   另外,创新工场投资的内推网,最近创业家报道刚刚获得天使投资的内聘网,也都走在免费招聘的道路上……   是否传统收费的广告招聘模式已死?免费招聘能否成为网络招聘的下一个引爆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回归招聘业务的本质,开始通过规范发布信息和提升计算能力来改善人职匹配,开始聚焦于C端人才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想着卖广告赚钱,十来年一直没有走出大牛企业的网络招聘行业,也许真正到了一个风口期了。 【文章来源:elva 】
    免费
    2014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