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狂躁症
    当员工停下手中的活去回应微信时,此时其智商会平均下跌10个点 注:每天点开微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你,会不会同意本文观点?本文来自连线网站,由网易科技编译:   毋庸置疑,短信和其它社交数字媒体是当下热门的商业产品。但这些产品是否有如其宣称的一般可以促进生产力,还是像一些批评者认为的它们只会让人们从真正的工作中分神?   消费者市场的通信应用通常包括WhatsApp、TextSecure, Wickr、Vibr和Text Me等。这些应用一般都还提供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其中,Wickr和TextSecure还考虑到了企业用户对隐私安全方面的要求,因此提供了较高级的保护机制。尤其是Wickr,甚至提供了类似Snapchat一样的“自焚”功能,即短信消息在发出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毁灭、消失。   对于在工作过程中支持使用短信工具的拥护者而言,短信为例行公事和紧急事件提供了一个快速回应的途径。然而批评者则认为——如果每一条短信都是即刻发出的,那么无关紧要的事也会显得拥有高优先级,这无疑会导致正在工作的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将精力转移至他处。事实上,这种精力的不集中,表现于时不时要查阅短信或电子邮件——在过去十年已普遍存在,并还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信息狂躁症”(infomania)。   “信息狂躁症”是会影响员工的认知能力的,而且对生产力是绝对的负面影响。惠普公司在2005年委托英国心理学家Glenn Wilson博士作了一项调查,“信息狂躁症”在此次调查中得到了量化。根据该项调查结果,62%的英国成年人对在工作时间之外和休假期间查阅短信存“瘾”。   半数的员工会习惯于立即回复电子邮件,或在一小时之内回复;五分之一的人会打断商务会议或者社交会议来回复邮件或短信。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对企业是很好的促进因素。但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将注意力从会议或者某项任务中抽离,并转至阅读和回复短信上,并不能促进生产力。相反地,这些“信息狂躁份子”的智商还出现了短时的明显下滑。   根据Wilson博士的调查显示,当员工停下手中的活去回应短信时,此时其智商会平均下跌10个点。这一跌幅甚至超过抽大麻时智商下降幅度的两倍,基本等同于一整晚未眠后的影响。在实际调查测试中,男性比女性受影响程度更严重。(从侧面支持了女性比男性更擅长“一心多用”的理论)。   所以,短信或者其他会中断工作的应用并不会像声称的那样可以促进生产力。   最近一款由软件商Fundamental开发的面向“00后”一代用户群体的应用Dubbed Serum,更是远离“促进生产力”的宣传口号。该应用主要功能为:让用户提出问题,然后以匿名方式向好友发送。   Fundamental产品总监Julian Ing表示,Serum的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发送请求,并收到真诚的意见和回复。实际Serum的提问,大多关乎“今天某位女性的着装如何”,“朋友的男朋友可能劈腿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将会是极其性别化和个人主观的。当然,这毕竟是只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市场的产品。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当前以消费市场为主的应用大都在通过拉拢企业用户,以提高自身估值。Facebook和Twitter就是最好的例子。两家公司在拉拢企业用户上十分激进。Facebook还特别推出了一个私密组协同工作环境,以帮助企业用户实现围绕开发项目建立文件共享和交流对话的功能。虽然Serum当前只是面向“00后”消费群体,但从长远看,千禧一代也会长大,并在未来成为移动办公的主流群体。因此并不难想象,在默认Serum会成功的前提下,公司也会逐步推出面向企业市场的功能。   将无后顾之忧地给同僚提出真诚意见看作为一个商机,Serum站到了企业众包业务的对立面。企业事实上需要知道意见是来自何处——并不需要精确到个人,而是需要从一个企业的角度了解群体类别。譬如究竟是销售部门的人感到不适,还是说其他部门的人对此有了抱怨。   至于对“提出的真诚意见将被妥善采纳”抱有幻想的人,除非是在意见中滥用了权利,否则想法将会是可笑的。如果说“信息狂躁症”对生产力的影响是绊脚石,那么一款不断向“00后”询问匿名意见的应用则绝对是一记重创。   匿名回馈可谓是最不靠谱的连接体验。企业需要的是有意义的互动——即信息被协同分享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意见都存有一定的价值。这种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会议交流,或者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交流——一种强调关联性的体验,而不是将人们从真正的工作中抽离。   短信可能在小范围工作组中存在价值,但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取代性的工具,更不应该因为它而阻碍了真正的生产力。    
    信息狂躁症
    2015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