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软件
    企业软件公司Astound筹集155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改造员工的服务体验 来源 / Astound Astound,一家使用人工智能来重新想象和改善员工服务的企业软件公司,今天宣布完成了155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March Capital Partners牵头,之前的投资者Vertex Ventures、Pelion Venture Partners、Moment Ventures和Slack基金都参与了此次融资。今天还宣布了几个重要的增长里程碑,包括过去一年在关键行业的客户数量翻了一番以上,以及与一些业内领先的托管服务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合作。这轮融资令人震惊地使总投资达到2700万美元。 Astound简化了员工接受支持和服务团队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大型企业公司的代理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从而最小化员工宕机时间。Astound的人工智能员工服务平台为现有的服务管理系统(包括ServiceNow、BMC、Jira、Cherwell、Workday等)增加了一层智能。除了使用虚拟支持代理自动化常规请求和任务之外,Astound还通过上下文推荐使活动代理更加智能,从而提高了整个服务周期的准确性。 “我们投资于大胆的企业家,他们追求具有爆炸性增长潜力的巨大成果,并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虽然客户服务行业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的前景,但只有令人震惊的是,它扩大了这种潜力,能够提供最快、最智能的员工客户服务,”March Capital董事总经理苏曼特•曼达尔(Sumant Mandal)表示。“我们惊讶地发现,这将成为开启企业潜力的关键,使企业能够将有效的内部支持与员工满意度和生产率的提高、更好的业务成果以及整个企业更高的盈利能力联系起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Astound的客户数量增加了一倍多,此外,Astound还与领先的托管服务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通用动力信息技术(GDIT)首席技术官Yogesh Khanna说:“我们一直在为客户寻找最新的创新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们震惊地发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为联邦雇员、士兵和退伍军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在4月23日即将举行的GDIT emerging大会上举办一场震撼人心的会议,并强调它们在联邦市场中的价值。” 世界领先的保险服务提供商之一最近部署了人工智能平台,并受益于呼叫量的减少、每张机票的成本降低以及解决问题的平均时间缩短。公司的高级IT主管说,“我们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最好的体验,当他们遇到技术问题或问题。来自Astound的人工智能驱动自动化是我们减少等待时间并提供更好答案的重要部分。我们评估了许多其他解决方案,但只有震惊地了解员工服务,并能够以满足客户需求所需的规模交付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平台结合了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了IT和人力资源服务和支持的自动化。Astound的技术可以在企业的任何地方找到最佳答案——无论是电子邮件、共享数据库、电子表格、web内容还是其他存储库。只有让人吃惊的是,服务请求的生命周期中包含针对雇员、活动代理和服务所有者的应用程序。 “我们很自豪能向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组织介绍工作的未来。每一家服务提供商都将很快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为员工提供卓越的体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丹•图尔钦(Dan Turchin)表示。“我们正利用这笔投资加速创新,并聘用最优秀的人才。这个团队雄心勃勃,充满渴望,致力于让每一位曾致电求助台的员工的工作生活变得更美好。” 企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需求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麦肯锡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30年,70%的公司将至少采用一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为全球GDP贡献高达1200亿美元。EMA研究主管瓦莱丽•奥康奈尔(Valerie O’connell)将Astound称为“值得关注的供应商”,她表示,“Astound的员工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为虚拟代理和服务自动化设置了很高的门槛。”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Astound Raises $15.5M in Series B Funding to Transform Employee Service Experiences Through AI-Driven Automation
    企业软件
    2019年04月26日
  • 企业软件
    SAP在调查软件公司Qualtrics上市之前,以80亿美元将其收购 文/Catherine Shu 企业软件巨头SAP今天宣布,已经同意以8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Qualtrics,在这家调查研究软件公司上市之前。该交易预计将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Qualtrics 2016年上一轮风险投资基金以25亿美元的估值筹集了1.8亿美元。 在甲骨文于2016年以93亿美元收购Netsuite后,这是有史以来第二大收购SaaS公司。 在电话会议中,SAP首席执行官比尔麦克德莫特说,Qualtrics的IPO已经超额认购,两家公司几个月前就开始讨论了。SAP声称其软件涉及全球77%的交易收入,而Qualtrics的产品包括调查软件,使其9,000名企业用户能够衡量客户情绪和员工敬业度等因素。 McDermott比较了将SAP的运营数据与Qualtrics的客户和用户数据相结合与Facebook收购Instagram的潜在影响。“那些将90年代的科技带入21世纪的传统玩家们刚刚遭受重创。我们已经让市场上的现有参与者绝迹。(SAP的竞争对手包括甲骨文、Salesforce.com、微软和IBM。) SAP的全球总部位于德国瓦尔多夫,表示已获得70亿欧元(约合79.3亿美元)的融资,用于支付与收购相关的成本和购买价格,其中包括未结算的员工奖金和现金资产负债表。 。 2002年共同创立Qualtrics的Ryan Smith将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SAP云业务集团的一部分,但保留其位于普罗沃,犹他州和西雅图的双重总部,以及自己的品牌和人员。 据Crunchbase称,该公司从投资者(包括Accel,Sequoia和Insight Ventures)筹集了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该公司计划首次以18至21美元的价格出售2050万股股票,这可能有可能达到约4.95亿美元。根据CrunchBase的Alex Wilhelm的说法,这将使其估值在39亿至45亿美元之间。 今年,Qualtrics的收入从9710万$增长了8.5%,在第二季度的1.054亿$的第三季度,根据其IPO申请。它报告第三季度GAAP净收入为490万美元。这比上一季度报告的975,000美元增加,以及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70万美元。在2018年的前九个月,Qualtrics的经营现金流增长至5250万美元,而2017年同期则为3610万美元。 在今天的公告中,Qualtrics表示,预计其2018年全年收入将超过4亿美元,预计远期增长率将超过40%,不包括其收购SAP的潜在协同效应。 Qualtrics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9月上市的 SurveyMonkey 。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 SAP agrees to buy Qualtrics for $8B in cash, just before the survey software company’s IPO
    企业软件
    2018年11月12日
  • 企业软件
    企业想转型?也许SaaS + PaaS 模式是你们最后一次机会! 说到SaaS和PaaS就不得不提及本地(On-Premise)软件。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呢?最近,上海房价的增长趋势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程度,买房成了白领心中永远的痛。简单粗暴点说,本地(On-Premise)软件就相当于买房,前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所得软件的拥有权。SaaS和PaaS的特性就相当于租房,根据自我需求、使用时长、经济实力等因素通过租用的方式,获取软件的使用权。他们存在着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但是其中的千差万别也绝非那么简单。 我们先引用一段耳熟能详的话,来说明很多情况下其实“使用比拥有更重要”。“Uber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辆 。Facebook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媒体平台,却不创造任何内容 。阿里巴巴作为最有价值的零售公司 ,却没有任何库存 。A i r b n b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短租住宿供应商 ,却没有任何房产 “。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也就是将企业需求部署在云端,采用租赁的方式共享最大化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 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但是标准化的纯SaaS无法满足企业差异化和多样性的需求,随即PaaS模式(PaaS是Platform-as-a-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平台即服务。 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利用它平台开放性的特点,完成企业内外部生态系统的搭建。如果你对SaaS和PaaS还比较陌生,可参见 Wikipedia。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论述,为什么SaaS + PaaS 模式是企业软件发展的必然选择? A. 本地(On-Premise)软件部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私有部署的企业软件将被软件即服务所代替, 即SaaS。 B. 标准化的纯SaaS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软件需要具备平台能力, 即PaaS。   一、本地(On-Premise)软件部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需要使用软件即服务 1.  互联网环境倒逼的结果,“连接”成了 企业IT系统最重要的关键词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安装在企业局域网内甚至单台电脑上的独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了: 人事期待系统连接各大招聘网站接口, 老板要求在手机上实时查看报表,客户希望在微信、QQ、微博等渠道上获取实时服务,员工期望使用公司系统就能订uber专车…… “连接”成了 企业IT系统最重要的关键词,连接的各个平台都不是静止不动的, 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演进着,并且不断有新的平台和服务出现,所以“跟上”成为企业软件另外一个关键词。 如何连接各式各样的服务,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  答案就是 “腾云驾雾”。腾云: 将IT系统部署到云上, 破除影响连接的物理障碍;驾雾:敏捷的开发与运营,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而“腾云驾雾”可不是企业自己可以轻易掌握的能力,还是交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团队较为省时省力省钱,也就是“使用比拥有更实惠”。 2.  企业将从软件租赁模式中获益,IT成本大幅度缩减 软件即服务已经慢慢成为软件交付的默认模式。最为传统的On-Promise软件,如微软的Office, Adobe 的Photoshop 也都转向的SaaS: 微软的 Office 365,  Adobe 的 Creative Cloud都不再作为独立产品销售,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软件服务的订阅和后续的一系列更新。 你只要按月或按年支付一定订阅费用, 你就可以永远使用最新的版本。 大型软件系统,SaaS 更是必选之路。 部署企业软件如ERP或CRM程序套件,一直是一个耗钱费力的事情。以前,企业部署这些系统, 动辄在前期就花费几百万软件版权费,然后需要召集顾问咨询、IT开发等大量人员对系统实施定制部署,来实现与组织内部系统和数据的集成。所以这样的软件系统, 即使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也只能敬而远之。 然而,使用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部署,不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开销; 按需租赁的方式,在未验证项目成功前,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软件授权费; 系统上线后,不需要组建团队进行系统维护; 企业自动享用系统更新。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是有代价的。当你拥有所有权时,你将有修改和控制所有物的权利。而标准化纯SaaS不支持这种修改的权利,那么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怎么办? PaaS 平台又是如何突破重围,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出路呢? 二、标准化的纯SaaS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企业软件服务需要平台能力, 即PaaS 。 1、PaaS 开放平台的定制能力,满足企业差异化的需求 对不同的企业来说, “差异性”是现状也是目标: 企业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地域文化、客户诉求等等各有不同; 企业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期追求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业务的不可复制性,这是目标。“差异性”的结果就是定制化需求,企业软件服务必须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定制化需求, 解决方案就是软件服务平台化,提供开发API,允许企业基于平台的基本功能开发定制插件或应用。 以群脉为例,群脉SCRM是基于PaaS的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满足客户定制化、即插即用的需求。群脉的客户联合利华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涉足餐饮行业,但由于其在全球饮食行业的特殊性,标准的SaaS平台无法令联合利华在食客满意和盈利之间取得平衡。所以,面对联合利华具体的、个性化的诉求,群脉提供开放性的PaaS 平台,根据联合利华最核心的需求,打造全渠道客户忠诚度管理平台,完成定制开发。 2、PaaS 模式完整流通的生态系统,加速企业业务拓展的进程 多数情况下,单一的软件服务商无法满足企业方方面的需求, 更何况随着企业的业务拓展或者转型,会不断提出新的系统需求。 ”平台协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法门。 何为“平台协同(Platform Synergy)” ? 按KK在其《必然》中的论述,平台是并列于 企业和市场的第三种组织和调配资源方式。平台有企业的属性,通过平台规范设定资源协同的边界,平台也吸收和拓展了市场的属性和力量, 通过开放API,促进和鼓励第三方供应商参与进来开发和销售应用,同时增加平台了自身的价值。 一个软件服务平台不断演进发展的结果就是, 它与其他同样开放的平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形成了类似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苹果、谷歌、BAT巨头们都借此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生态系统。)  这些共生的平台或微平台(mini-platform, 在大平台上发展出来的小平台) 相互依赖、相互协同,合作起来共同满足企业方方面面且不断变化的需求。以群脉PaaS模式举例,群脉SCRM已经与阿里钉钉,搭建了完整流通的生态系统,在SCRM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内部的协同工作,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价值。 企业争先恐后使用SaaS+PaaS,争夺的就是这种软件新颖模式背后的价值,用最少的钱,享受超越价值本身的私人定制服务。另外,这种满足企业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快速迭代能力,帮助企业加速突破市场重围,在没有硝烟的残酷竞争中凯旋而归。 作者: Tammy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43909.html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企业软件
    2016年03月08日
  • 企业软件
    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新一轮革命,如何浴火重生 传统ISV和SI在企业移动化和企业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下异常焦虑,现有的B/S架构产品移动化的过程缓慢且充满失败风险,创新的产品又不得其法而迟迟无法商业化。 行业变化更是眼花缭乱,当正在艰难的组建iOS与Android的开发团队准备开发App的时候,微信又扰乱了向移动转型的步伐,盲目的重复投入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中国企业软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惨痛失败的戏码、这一幕幕在不同的传统公司不停的重复上演。   传统ISV和SI失败的三个原因 1、移动开发团队组建步履维艰 想做移动App开发,传统ISV或SI面临团队重组的压力,因为既有团队的知识水平和项目管理方式与App的开发需求格格不入。传统软件和企业信息化系统90%以上以B/S架构为基础,现有团队的知识结构以Java、PHP和HTML5等传统网页技术为主,不具备App开发的能力,转型成本巨大。   而重新组建做App开发的iOS与Android工程团队存在“人难招”和“成本高”的问题!更何况移动App分平台开发的特性对开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差的情况是这些企业勉强组建的移动开发团队刚运作起来,稍有经验的团队成员面对各种互联网公司的诱惑而纷纷跳槽,因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文化以及待遇都更具吸引力。   缺人-缺能在移动转型中干出成绩的人,成了令大中小ISV和SI管理者头疼的头等大事。如何让既有团队吐故纳新,逐步“能做”直至“做好”移动转型是传统企业软件领域平滑转型的关键。裹足不前或者大破大立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2、Web时代的成功经验是移动时代的负资产 面向移动时代很多新组建的垂直领域软件公司并没有老的B/S架构的束缚,但是通常这些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还是以传统ISV和SI时代的骨干为基础,这些人有经验、懂市场,在创新的企业移动化和互联网化方向上想一展身手。但是很多时候B/S架构时代经验成了负担、甚至负资产。   HTML5的兴起给了一些传统ISV团队做移动的能力,刚好也可以复用一些B/S架构的经验,但是正是经验害了这些创新业务。众多的企业软件公司在移动创新实践上,先基于HTML5开发个手机网站,然后外面加一个native的App外壳,实际上等于写了一个简单的浏览器再把基于Web的手机网站嵌套在里面。   尽管这种延续传统Web时代经验的做法带来了业务更新的便利性,但是与此同时彻底牺牲了移动背景下的“优质用户体验”“丰富的设备功能”“高效的通讯能力”等等SOLOMO(Social Local Mobile)相关特性。Web套壳的App,永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APP更谈不上创新的移动App。   目前国内融资顺利的数个SaaS领域创新公司无不是在创新上充足的发挥了移动特性,而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包装概念假装做业务。   所以经验是把双刃剑,能够延续价值同时也抹杀着创新能力。传统ISV在移动转型上这种表现尤为突出,经验特别是技术经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移动创新的负资产。   3、“搬家式”的移动化思路是彻底的错误 新一轮的企业软件领域革命是以“云+端”架构为技术基础的,而业务革新以“O2O”为最突出的代表。“创新”贯穿着企业互联网化的整个脉络,有很多企业在移动化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创新,但是企业移动化只是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中间状态,绝对不能当成最终目的。   比如我们不能说“屈臣氏做了App,就算在O2O的大环境下完成了向互联网过度,如果不做模式创新和彻底的互联网化改造,做了App的屈臣氏还是我们熟悉的商场中的那个屈臣氏。”   对于传统的企业软件领域更是如此,固有PC端的软件不能因为可以在移动端使用就说搬家式的移动化就是企业互联网化创新的全部,反而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做法会影响真正的创新。   纵观今天互联网的格局(因为移动已经成为互联网接下来10年最重要的载体,因此不再区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过去10年曾经风光的网站被大量的留在PC时代,例如人人、豆瓣甚至QQ、新浪和网易,取而代之的是陌陌、微信、Zarker、我叫MT等等移动创新业务。   因此无论是我们今天说的狭义的互联网抑或是企业软件或传统企业,真正互联网化的未来就是基于创新的技术、产品以及创新的模式,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而“搬家式”的移动化思路,很多人很多企业还是盲目跟风,没有分清楚业务未来的发展需要的到底是“企业移动化”还是“企业互联网化”,本质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互联网化革命到达爆发点 “去IOE”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软件领域公认的趋势,逐渐变成潮流。但“去IOE”只是一种表现,根源来自“企业互联网化”变革的需求。企业互联网化,不仅需要“互联网的思路”、“互联网的人才”,更需要“互联网的技术”。   而互联网公司是很少使用或者几乎不用IOE这种高度集成化的技术产品的。同样,传统企业软件市场,向互联网迈进的过程中,必须拥抱互联网的技术,这就加速了“去IOE”的步伐。   传统的ISV和SI接下来面临的转型困境不是一时的,而是“非生即死”的转折。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对“云+端”“云端一体”的迫切需求,让传统ISV和SI不知所措。   如果传统ISV以及SI不能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尽快掌握移动开发的能力,那么剩下的价值就只是维护好既有B/S架构的企业软件产品,保障客户既有业务的安全。而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变革,打开新市场的机会则留给了众多后来者和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公司。   但是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批帮助传统ISV和SI向互联网领域转型的公司,赋予他们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市场的能力,例如像SDN领域的云杉科技这种销售云平台产品的公司,帮助传统IDC从主机转向云服务市场。   再比如众多的B2D面向开发者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如个推、七牛、云之讯、ping++等,将某个领域核心的互联网能力以服务的形式开放,帮助简化企业互联网App的开发难度。还有像APICloud云端一体的移动应用平台,赋予众多掌握网页技能的工程师快速开发高品质App的能力,让传统ISV和SI顺利实现技术和业务转型。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哪怕是在中国。   在国外,企业软件市场的变革更是彻底,虽然前不久疯传的Oracle以440亿美金收购Salesforce是个谣传,但是从侧面都能体会传统ISV和SI对企业互联网化变革的寒意,云服务的率先崛起带动了一大批创新型公司快速杀入企业互联网化市场,成就了众多创业者。   而国内,这一趋势刚刚引爆,接下来市场看到的将是“大量的死亡和大量的新生”。   那你,传统ISV和SI的朋友,你会是重生的那一个么?     (本文系作者@Sean.liu   出处:钛媒体   文章链接:http://www.tmtpost.com/218633.html)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企业软件
    2015年03月30日
  • 企业软件
    从并购传闻,预测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未来3年的发展 近期一则新闻极大的刺激了企业软件市场的神经,“据内部信息披露,Oracle甲骨文将耗费1/4的市值以440亿美金的价格并购企业云服务的领导者Salesforce。”借着这则新闻,我们一起给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未来3年的发展算算命。   这次除了1660亿美金体量并购440亿美金的金额巨大,交易双方的品牌敏感度更是极大的吸引了行业的眼球,Oracle代表着传统IT和软件的领导力量,Salesforce代表着“移动+云”时代企业软件领域新的架构和商业模式的颠覆者。   全球企业软件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变革、企业信息化转向移动信息化、继而明确的转向企业互联网化和“移动+云”架构,这种不争的事实由这则消息的引爆被推向资本的风口。   企业软件转向“移动+云”架构,将会极大的改变传统企业IT市场的格局,包括产品和服务售卖方式,通过简化商业流程来降低技术的使用门槛。过去20年,中国IT市场整体水平要低于欧美发达市场,企业软件转向云服务的模式将会对中国企业软件市场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这种模式驱动的产品与服务本土化的趋势,将会带来众多新的机会,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大革命正在爆发,并且注定势如破竹的打破一切固有利益。乱世出枭雄,这种巨变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预测一下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未来几年可能的变化:     1、企业IT技术需求从软件技术转向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颠覆一切,这已经变成企业管理者战略规划的重大危机。以前企业最多是基于互联网宣传业务,但是2014年之后大量企业开始下定决心基于互联网开展核心和基础业务,而不再是简单的市场宣传。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众多企业将CRM系统与B2C电商系统做深度整合,基于互联网大量获取用户并且销售产品。   甚至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冒着可承受的安全风险”,将自己内部的业务系统(intrAnet)开放到公网(intErnet)上。“去IOE”的本质是企业对互联网化的追求,传统企业软件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千差万别,想基于互联网展开业务就注定要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进行改革,这也就是企业IT技术需求从软件技术全面转向互联网技术的原动力。   除此以外,新一轮的“移动+云”架构的技术革命,也让传统企业软件的B/S 架构产生了技术变革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新一轮的企业软件革命。   2、更多企业将会自建IT团队 快速迭代和快速市场布局这种互联网的运营思维成为互联网运营的规则。中国企业互联网化处于尝试阶段,缺少经验需要不断试错并调整,更需要敏捷的方法来实现业务落地。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IT外包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互联网快速业务变化的需求。比如传统企业IT软件系统1、2年可能都不更新更版,而企业互联网化每月甚至每周快速迭代产生的需求,导致沿用传统外包模式的前提下,企业注定大幅提升外包成本。这种情况下,企业自建IT团队会更经济并且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因此互联网化的趋势,让企业更注重IT团队的建设。有能力的公司,都会尝试自建IT团队。而这种趋势将会严重颠覆传统企业软件领域的商业版图,给众多模式创新的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3、以租代卖的云服务模式将改造中小企业软件售卖方式 Salesforce为代表的SaaS模式在欧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中国众多创新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市场是否具备这样的机会,但是结局不尽人意,因此有人甚至下定论中国市场SaaS模式难以运作。   中国IT市场被“关系”和利益集团束缚已经太久,打破固有利益集团格局的希望不可能寄托于利益既得者,这包括用友、金蝶、各大SI等传统玩家。创新往往是革命者发起,前面提到的很多ISV和SI都尝试了SaaS模式,但是结局一般,这并不难理解。固有利益集团说要打破自己的传统利益用来造就新的商业版图通常只是放在嘴上说说。   但是积极的变化产生在2014年,中国云服务商的崛起,让传统买服务器变成买服务的新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并且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具有颠覆性的企业软件革命者。   其中包括SaaS领域的纷享销客等明星企业,快速实现了营收,证明了以租代买的云服务模式已经快速被企业用户接受,成为打破传统软件企业销售模式的例证,从“卖软件”到“卖服务”逐渐成为模式创新下的新机会。   4、大量SI将在3年内走向死亡 做关系、赚差价、卖人头,这是传统SI获得利益的主要依靠和手段。大量的中小SI根本没有做项目的能力,但是靠关系能拿到项目,就好比盖楼的层层转包一样,凭借关系拿下项目、赚取卖产品的差价、再包几个人头赚企业的钱。   但有三个重要的变化在对这个传统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包括反腐、云化、互联网化。其中反腐带来的影响提升了商业的公平性,让竞争和产品成为获取项目机会的决定条件。   云化带来的影响,让传统SI赚差价的空间被压缩,传统SI存在的价值在于将硬件和软件系统做整合,但是随着云服务的推进,企业采购硬件的预算会降低而买云服务的预算会提升,卖不了硬件也会让SI很难再卖软件。而传统的软件和硬件销售全部转向“买服务”的趋势导致SI的地位被大幅降低。   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互联网化的趋势,传统SI有软件的能力,了解IOE,但是普遍缺乏互联网的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经验,让不懂互联网的人帮企业去做互联网化的事情是很难讲通的逻辑。这三个变化叠加起来,就会让传统SI特别是中小SI在3年内快速消亡。   5、变化正在加剧 旧势力的消亡往往伴随着新力量的崛起,颠覆者扮演新的玩家替代传统SI和ISV。Oracle宁愿伤筋动骨的付出440亿美金代价并购Salesforce也是行业快速变革的一个佐证。美国的移动云服务商Appcelerator很早就喊出了做“新时代Oracle”在今天看来也不再只是一个口号,云端架构下的企业软件领域正在发生巨变,而服务本土化的趋势也让APICloud作为“中国的Appcelerator”锁定了中国企业软件市场变革的机会。   企业信息化每五年发生一次大的变革,从最开始的B/S架构信息化1.0时代、到向手机搬家的移动化2.0时代、到今天“云+端”的互联网化3.0时代。让开放(服务开放、核心系统开放)、社交(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和随时随地(“云+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大量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实现快速业务发展,甚至很多企业正在快速实现跨时代的发展,将移动化和互联网化一步到位。3.0的时代难住了很多企业CIO,互联网终于可以在颠覆了众多传统领域之后,开始去颠覆距离互联网最近的企业软件市场!大戏开幕,好戏在后头。   【作者介绍:刘鑫,APICloud移动应用云服务创始人兼CEO】
    企业软件
    2015年03月05日
  • 企业软件
    神奇的Capriza:让桌面企业软件轻松嫁接到移动端 喜爱SAP、Salesforce这类商务软件中的某些功能又苦于网页版太过繁杂无法下手吗?小编认为Capriza公司的Zapps可以一试!     从苹果推出iPhone等产品之后,将那些老旧笨重的商务软件移植到移动设备上就慢慢被许多公司推崇了,不过Capriza公司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比较新颖独特。     Capriza公司在2011年由四名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前执行主管成立,那家公司主要是检测商务应用的表现情况,不过Mercury在2007年以45亿美元被惠普收购。Capriz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Yuval Scarlat表示他们还在Mercury时就萌生了成立Capriza公司的想法,起因是Oren Ariel (现在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那时在新加坡出差,他在某个午夜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购买货物的许可。就是在那一刻Ariel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不能通过自己的手机得到许可,这样他还可以不用下床,或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该公司的计划是创建出不需要连接目标应用编码即可运行的应用,不需要升级任何IT系统,不需要使用应用程序接口(API)或其他额外技术手段。“之前的这些系统不具有移动性而且它们也不是为人类友好型设计的,”Scarlat说道,“我们想在手机上创建些小型的商业行动,比如看看新闻或者下达只有“一口食物大小”的订单。”Capriza和任何支持浏览器的应用合作,这几乎涵盖了大多数应用,比如那些来源于SAP AG、Oracle Corp.、Salesforce.com Inc.和微软的。用户可以从那些大型应用的界面上将想要的功能都拖到自己的移动设备中,然后系统会将结果整合发布,这个整合的结果叫做“Zapps”。Zapps在Capriza的云端通过虚拟浏览器运行。     这家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公司在最新的C轮融资中筹得2700万美元,该次融资属于科技领域,是为了让非技术型用户能够将类似SAP NetWeaver这类的复杂应用抽象化,并且在移动设备上运行,以便让每个熟悉移动设备的人都能使用。这次C轮融资的主要来源是现投资商Andreessen Horowitz 和 Charles River Ventures 以及新投资商Tenaya Capital、Harmony Partners 和 Allen & Co. 总金额稍稍超过5000万美元。Andreessen Horowitz的联合创始人Ben Horowitz也出现在了融资现场。     Capriza已经和SAP合作,目前它的客户将近有100家,其中不乏 McKesson 和 Paramount 这样的大客户,这次融资的资金将会被投资于市场营销及应用开发。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一些移动开发平台,比如Appcelerator Inc.(已经融资了6000万美元)和一些试图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发出移动应用大供应商。然而Scarlat先生表示:“他们在讨论的是用成千上万的美元来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移动应用。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在花费小部分成本和时间的情况下做到。”     Source:WSJ
    企业软件
    2014年11月06日
  • 企业软件
    企业级软件也很酷,但还可以更酷,更性感! 斯坦福创业公开课How to Start a Startup本次推出的是由专注于企业级软件市场的Box.com创始人和CEO Aaron Levie主讲,基于Box的成长经历,分享如何在企业级软件市场发现和抓住机会,强调企业级软件如果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也可以很性感,很酷。     Aaron的创业历程在2004年开始,当时的核心团队都很年轻,还在读大学。2005年从南加州大学辍学创业,从此走上不归路。当然他并不后悔,一路走来很快乐,收获颇丰。为了打破大家对企业级软件往往一本正经的印象,Aaron的分享特意以乐队的音乐开场,活跃气氛,分享过程中也不时耍宝,很欢乐的企业级软件公司老大。 本讲Aaron的分享亮点如下:     1. Box起步的故事 -Box是给企业员工存储和分享文件的软件管理系统,在2005年创立的时候,起初并没想好到底是做To C, 还是To B;考虑到企业软件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发展前景,最终决定进军To B市场,尽管当初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不看好;但我们很幸运地得到天使投资人Mark Cuban的认可,愿意和我们一起冒险;     - Box今天的成绩,用户遍布财富500强,24万家企业用户,2700万个人用户,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通用电器,斯坦福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都是Box的用户;     - 为什么想到做Box? 当初在互联网市场早期,只有Yahoo和Google两个巨头, 一个往下走,一个往上升,但存储和分享文件都很困难,而当时的硬盘存储费用在不断下降,我们就想到提供文件存储和分享的应用软件;当技术快速变化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多新的创业机会。   2. To B, 还是 To C,这是个问题 - 平台原型Box.net 在2006年推出后,很受用户欢迎,每个月都有成千上万的新用户,可是我们一直没想好到底是To B,还是To C;如果专注To C,大众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收费很难,而且平台的功能对于大众消费者用户来说太多了;而如果专注To B,面向企业用户,收费模式很直接,可是平台功能例如管理架构和安全性又不够强大;选择方向很是两难,但我们必须做决定;     - 于是我们分析和比较市场大小,大众消费者每年花在移动Apps 上的钱是350亿美元,大众广告市场是 1350亿美元,加在一起是1700 亿美元,看起来数额很庞大。可是在企业IT市场, 每年的花费是3万7千亿美元,包括服务器,软件,网络和服务等,市场巨大,机会很多;     - 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通常不被看好,创业者认为不够酷,因为我们熟悉的企业级软件通常都很糟糕,大都做得干巴巴,推广过程缓慢,并且超级难用,十分复杂,让人觉得很无趣;原因在于企业级软件过去都是通过中间商推销的,渠道为王,而用户的体验往往被忽视,因为他们无关于软件购买决定权,这是很无聊的模式,但也就意味着产品提升的空间很大;     -大众消费者对软件价格非常敏感,省钱很重要;而对于企业用户,他们对软件价格不是很敏感,而对软件的功能强大与可靠性,以及是否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很看重,更关心如何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所以是完全不一样的价值标准;     -基于以上分析和考虑,我们决定进军企业级软件市场,以我们对企业应用技术走势和用户体验的了解,开发不一样的企业级软件,简单好用,看起来也很性感,有趣。   3. 企业级软件技术和趋势变化 - 云技术:在决定进军To B的市场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有哪些新的技术走势,例如云存储技术;过去的企业级软件通常需要就地安装,大公司的每个分公司以及大的分支和部门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每个地方都要分别安装一套软件,很费力的方式,而采用云技术就彻底改变了这些;     - 计算成本:企业级应用的计算成本在过去是一个问题,但当计算速度和能力大步提升的时候,计算成本不再成为障碍,我们可以极大程度地提供高品质计算和数据服务;     - 标准化软件:人们对企业级软件应用的非标准化习以为常,而实际上过于非标准化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人为地增加了管理和应用难度,让软件的推广应用过程十分缓慢;我们认为企业级标准化软件是未来,也采用了相应的产品策略;     - 企业级客户大小:在过去,企业的大小往往是决定企业级软件的不同,包括功能和管理架构,这个也是不必要的障碍;今天我们的企业级软件,不管你的企业是2个人,还是3万人,都可以用同样的软件;软件的标准化是未来,企业级应用也如此;     - 全球化管理:在大公司尤其跨国公司,企业级软件的采用和数据管理有极大地区局限性,众多的区域服务器和互不相通的数据中心,人为地增加了很多应用管理的复杂程度,并且非常不方便,也降低了软件和数据的价值;     - 用户为中心:企业级软件在过去都习惯以公司的IT部门为重,决定如何采购软件应用和管理的是IT部门,而忽视公司员工用户的体验,因为企业员工无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应用;这个趋势正在快速改变,我们的软件设计必须是以企业员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这样的企业级软件才有可能是性感的,很酷的。   4. 结束语: 最后向大家推荐3本书:《Crossing the Chasm》, 《The Innovators Dilemma》, 《Behind the Cloud》,读懂这三本书自然会有竞争优势。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让大家印象深刻,企业级软件也可以很酷,很性感,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时代,机会很多,抓住他们!希望大家如果创业,专注于把产品做到极致,关注企业软件市场,但最好不跟我们竞争,或者来加入我们!   来源:千读
    企业软件
    2014年11月05日
  • 企业软件
    被"心情"左右的企业软件市场 企业软件市场里,“心情”值多少钱? 企业软件的市场一共有多大我不知道,但企业软件的总市场里面很可能有一半是因为心情或者说偏好。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市场总值是1000亿,那么其中的500亿主要由部分关键人物的心情与偏好所支撑。这样一来就带来两个直接后果,一个是厂商自身的分化,各个地方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供应商,一个是定制化的大行其道。这进一步导致了一个后果:企业软件的开发变成了一个力气活,利润其实没想的高。这本来也没什么,但现在这种模式自身已经处于危墙之下,处于一种历史关口,所以就有必要做一点反省。       软件工程,定制化与心情的价值 如果不回到软件开发的原点来看看,批评定制化似乎是很幼稚的,因为各个企业都有各个企业的不同,定制化不正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结果么?这类想法本身没错,但关键是许多纯主观心情或偏好往往伪装成了需求,扩大了定制化的尺度。为把这事说清楚需要牵涉一点点软件工程,但应该不难理解。     在经典瀑布模型中为了把软件开发出来,一般来讲会牵涉到一个叫需求开发的环节,具体定义可以抛在一般,简单来讲就是弄清楚软件要到底做成什么样。这样一来开发出来的需求与最终的软件将形成一种映射,两者一体两面。而显然的在开发的早期,需求会面临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纯粹主观的,偶然的。比如客户表达能力,客户的偏好等。     第二个方面却是相对客观的,必然的。一方面客户对自己期待的产品也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客户所面对的环境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自然也就会传导到软件产品中来。     从实效的角度看,第一种来源骨子里浪费的成分很重。第二种来源则体现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定制化只基于后者,那更适合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比如:合适的插件结构),但对于第一种最好的方法是不做,因为不做骨子里没损失,但在过去的开发形态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客户看到了程序后提意见:表格要多一个列来记录XX,查询方法要使AA和BB可以自由组合等等。虽然最终结果可能是这个列实在没用,又被删掉了,而新增的查询方法也基本没人用。但其实你不太能拒绝,尤其再混合进一些职场政治的因素后,比如这是李总说的,但天知道李总为什么这么说,也许他只是想刷下存在感。但这类客户偏好天生就会被伪装成需求,客户A可能希望用Outlook风格的UI,而客户B则可能喜欢用Word风格的UI。这类偏好的特征是对软件的根本价值影响不大,但确实影响体验。这看起来是需求,但决定这类事情最终处理方法的是商业因素和政治因素(如:大客户不能得罪)。     这类事情普遍存在,于是就导致了大量的定制化。     解决这类问题远比预想的麻烦,过去几乎不可能解决,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和商业问题,它植根在生产关系的里面,比如:甲方乙方,职场层级(非现场人员有更大决定权)等。所以这事情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厂商则尝试用技术手段加大自己的灵活性,降低应对这种差异的成本。       客户真的想为定制化买单么? 这就到达一个本质问题:客户真想为这种定制化买单么?     微观上讲甲方总是更强势一些,所以它是看不到为偏好所支出的成本的,但宏观来看,所有这类定制化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甲方的头上。当甲方削减自己的预算,减少改进时,乙方的日子也就开始难过,这就成为一种双输的结局:甲方的改进停滞,乙方生意减少。     假如说突然间世界变了,甲方可以免费使用所有标准化的功能,只为定制付费,故事又会怎样?假如所谓的定制需要价格只要原来整体的十分之一,它又会如何选择?     SaaS模式确实提供这样一种机会。借助摩尔定律(也有人说杰夫贝佐斯定律更适合)硬件成本可以被持续大幅拉低,这应该是各大巨头提供上T云盘的底气。而假如用户量达到一定程度,标准化部分的的成本就可以逼近为零,作为结果标准化功能的价钱就可以拉的极低,甚至免费。     记得上面的结论么?某一类企业软件骨子里是重复的,只是因为各种偏好而表现的不一样。一旦共通部分的成本大幅拉低,并对那些真正必须定制的部分收费,那就意味着基于SaaS的各类企业软件的价格就可以大幅降低,也就是说对企业而言,解决同样的问题,成本可能只要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果这真的可以实现,那务实的企业是很难拒绝这种诱惑的。它将面临这样一种选择:要么维持原来的模式,很多东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定制;要么使用价格极为便宜的标准SaaS功能,只对必须定制部分付出额外成本。       企业这时会如何选择?   一个狼来了的季节 一种生产关系的崩解往往是由于另一种生产关系爆发出了远超于己的生产力,工业革命时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经济形式就是这么败在蒸汽机手下的。但就和一种形式的死去总是会伴随着一大拨人的巨大痛苦一样,新模式的崛起也必然会伴随着大量雷同的企业软件供应商的死去。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抗力的。对传统企业软件厂商而言,这确实是一个狼来了的季节。     考虑互联网的时候总是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以本行业为根基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一个是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传统行业。后一个视角是颠覆性性,应该会代表未来,这就和大航海时代,你要从大航海后的视角看待世界一样。从这个角度看传统企业软件厂商的成绩其实是包袱,它使这类厂商更容易从如何利用互联网的视角出发,试图逐步改良,但这不利于颠覆自己,所以如果这个领域里真的爆发什么革命,那它更可能来自于行业之外。   [文/李智勇  来源:新浪 创事记]
    企业软件
    2014年09月15日
  • 企业软件
    帮助传统企业软件进行互联网升级,金万维已获千万级A轮融资 中国的企业软件多年未变,产品上,旧的底层架构和功能设计已不能适应技术条件和企业需求的变迁。运营体制上,传统的代理分销体系正越发显得臃肿而低效,限制了厂商的盈利空间和持续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企业软件厂商正在经历低潮,而基于云、移动、智能化的新型企业软件则正在崛起。如何帮助这些传统厂商向互联网时代过渡?这是金万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金万维是一家已经成立多年的企业软件研发和代理商,04 年以来,一直在运营企业远程接入、VPN、动态域名解析等服务。大概从去年开始,金万维开始推动业务转型,尝试在售前(营销)、售中(产品)和售后(服务)等维度,帮助传统软件厂商实现互联网化。依托这一概念,金万维近期收获了某投资方的千万人民币级 A 轮,希望借此加速转型进度。 一、营销端,依托“选软件网”搭建企业软件超市。 金万维旗下选软件网大概 2010 年左右成立,但据说直到去年,才观察到数据的大规模爆发。这让金万维意识到企业软件营销、销售的线上化正在加速,于是将选软件网提升为重点业务。 看一下目前的选软件网,基本还是一个信息聚合式的门户形态。但金万维团队表示正在对该产品进行升级改版,下一步目标是打通交易,按照企业软件超市的形态进行改造。 二、产品端,主打本地软件云端化+企业内部连接 这一块儿主要是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业务。所谓的应用虚拟化,是基于服务器计算(Server-based Computing),在服务器上 100% 地安装、管理、支持和执行应用程序,并通过 Web 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简单说,就是把原本 C/S 架构的软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部署在云上运行,将用户的一切操作行为云端化,从而将 C/S 转化为 B/S。 C/S 软件 B/S 化后可以具备 web 应用的各类优点,比如无需安装客户端、随时随地接入、运维升级简单、资源管理集中等。同时对于隐私敏感型企业来说,由于 B/S 软件的计算逻辑和交互界面分离,在网络上传输的只有鼠标、键盘和屏幕刷新信息而不会有任何业务数据(用模拟数据流代替真实数据),安全性更加可靠。 国内的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市场一度被思杰(Citrix)占据 80%,但从 05 年开始逐渐被本土公司逆转。目前,据金万维团队介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应用虚拟化市场的领跑者,尤其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绝大份额。 除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外,金万维还提供动态域名解析和 VPN 服务。动态域名解析主要针对企业采用普通上网线路时的动态 IP 环境。VPN 服务则帮助企业搭建专线,以使企业在连锁扩张、建立分支机构、移动办公、远程会议等场景下的连通流畅性和隐私性。针对连锁和多分支企业,金万维提供了一个可以标准化复制、弹性扩展的异地互联解决方案。 三、服务端,通过“帮我吧”提供远程客服解决方案 帮我吧其实是金万维远程连接和接入技术的应用。在客户机安装帮我吧软件后,厂商和代理商客服人员可以向客户远程提供日常维护服务,而不必事事都上门处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远程控制外,还提供了客户管理、过程监控、结果统计等效率工具。 总之,我认为金万维的转型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在金蝶用友内求蜕变,各路互联网公司外部窥视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软件厂商无不面临“要么自我颠覆,要么被人颠覆”的抉择。在这一轮被迫转型潮中,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让大家的转型过程伴随着更小的痛苦,或许它可以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卖水商。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企业软件
    2014年09月09日
  • 企业软件
    云、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软件变化和创新 移动改变企业软件 对于企业级市场而言,无论在哪个行业,更竞争力的业务始终都是CEO关注的焦点。更富竞争力的银行、更具运营力的电信、更智能的制造、更便民的政务管理…… 正如Netscape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MarcAndreessen(马克褠德森)称,当今的软件应用无所不在,并且正在吞噬整个世界——银行核心运营载体是软件,电信核心运营载体是软件……,政府、物流、制造等,众多行业的核心运营也将更需软件。 软件是企业DNA,也是企业神经网络。移动化——正成为企业级软件变革的动力。 据IDC预测,中国企业移动应用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17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46.7亿美元。移动应用不会仅仅局限于收发邮件这样简单,还将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紧密集成,实现业务流程的移动化。 移动银行、移动医疗、移动巡查、移动数据采集等与日常业务相关的行业将成为重点,并从移动管理进化为综合管理,从而帮助企业提高销量,降低运营成本,强化内外链条协同,最终提升企业效益。 但与此同时,移动化——也将以往PC/服务器运行级别的“大应用”前所未有的碎片化。 过去“部门级”的“大”软件(如HR、财务、OA等),往往模块众多,功能复杂,以适应部门级的企业团队协同。移动互联作为变革的力量,让人们工作体验从长流程变成了短流程,鼠标点击变成了手指触屏,线性协作变成了点状聚合,大软件系统将成为小软件“服务”。  可以预见,企业应用将被更强大的移动互联力量夹裹着,进入碎片化时代。 个人互联网正在发生的事会给企业应用以启示。苹果深刻地改变着个人消费信息的方式——APPSTORE中有多达70多万个微应用,它们都是在苹果应用开发平台中被创造出来的。 基于开放平台的微应用创新——企业应用也将发生类似的变革。 企业应用架构之变:微应用+大平台 最初,软件是以满足部门管理需求为主,从而有了财务、HR、OA……等部门视角的应用软件,在提升部门效率的同时,这也造成了企业内外部的IT异构。 但今天的商业竞争,已成为企业整体战略行为。IT不应仅仅从“部门”思考。全局,而非“部门”,——IT管理者迫切需要从企业竞争战略角度,全局思考IT了。这时,全局出发的企业应用架构不仅依然重要,而且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企业应用架构正在成为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 碎片化应用的背面是“云”。云将IT基础计算能力不断封包,“计算力”将真正变成水、电一样的人们工作生活的基础设施。 在企业应用架构中,IT基础计算能力将不断被“后置”到大平台中。用大平台来解决应用间的标准统一、差异屏蔽、组件复用,以及移动设备的适配性、统一认证、授权第三方的开放能力……等等。大平台支撑碎片化应用将成为趋势。 平台化——是一个产业成熟的表现,它可以用来简化复杂生产,实现规模化定制。一如汽车制造用福特平台生产多款汽车、乐高积木用平台组装多种玩具、ZARA服装用平台快速推出多季时尚服饰。 企业应用架构的平台化早就发生,但在云、移动互联的推动下,这个平台将变得更大。只有更“大“的平台,才能支撑更“小”的微应用。 大平台将复杂技术封包,对外暴露简单的技术标准与接口,从而可催生出无穷的微应用创新——它们基于服务形态,连接于流程,包含有数据。大平台与微应用将让企业应用架构焕发新生。 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移动银行”用户已突破1亿,通过构造“新一代基础平台”,让数千多名开发者使用,面向全业务领域,支撑微应用数千个。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中国移动已将“营业厅”搬到掌上,在企业软件的帮助下,其上海公司正通过将“大系统”拆解为“微应用”,以实现对2000万用户的使用管理。 全球发卡超过38亿张的中国银联——在142个国家地区支持手机支付,亦在普元帮助下构建生产云平台、研发云平台、测试云平台,管理着数千台设备,支持电子票据、云POS、卡查询等服务。 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使得我们可以想象——类似苹果APPSTORE的企业应用商店将会出现(事实上已经出现,如IBMCloudMarketpalce),小企业的标准化应用将在那里方便采购。而IT需求复杂,强调管控,需要定制才能满足的大企业将构造自身完整的私有云生态——这些企业的IT部门将聚焦“大平台”建设,外包整合软件商定制开发“应用”,持续创新满足业务部门需求。 与此同时,数据会发生爆炸。人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的变化都成为可记录分析的数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反馈经济”正成为新商业模式。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企业软件
    2014年06月23日
  • 12